⑴ 1噸碳酸鋰工業上合成六氟磷酸鋰的轉化率一般是多少
都有
濕法
該方法是將鹵化鋰溶於無水氟化氫中形成LiF·HF溶液,然後通入PF5氣體進入反應生產六氟磷酸鋰結晶。經分離、乾燥得到產品。
干法
該方法是將LiF用無水HF處理,形成多孔LiF,然後通入PF5氣體進行反應,從而得到產品。
溶劑法
該方法是使鋰鹽與氟磷酸的鹼金屬鹽、銨鹽或有機銨鹽在有機溶劑中反應,結晶,從而製得六氟磷酸鋰產品。
⑵ 六氟磷酸鋰和高氯酸鋰的電導率哪個高
一種鋰電池電解液
一種鋰電池電解液,由鋰鹽、有機溶劑和添加劑組成。
所述鋰鹽是回高氯酸鋰、手機答里的電動勢是3.7v,三氟甲基磺酸鋰、六氟磷酸鋰、六氟砷酸鋰、四氯鋁鋰、四氯硼鋰中的一種或其組合物,濃度為0.5——2.0mol/L;
有機溶劑是烷基磷酸酯RPO↓〔3〕R′R〃;
添加劑是濃度為0——5%(體積比)的二氧環戊烷DOL。
本發明採用具有良好阻燃性能、溶解鋰鹽能力高和低粘度的烷基磷酸酯RPO↓〔3〕R′R〃作溶劑,使電解液電導率的最大值可到4.0m·S↑〔——1〕且不影響大多數嵌入電極反應的性質,可在——50℃——120℃的溫度范圍內使用,還使負極表面形成一層高柔韌性的SEI膜,提高了鋰電池在生產、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並且成本低。
⑶ 六氟磷酸鋰的簡介
中文名:六氟磷酸鋰
英文名:Lithium Hexafluorophosphate
CAS:21324-40-3
EINECS:244-334-7
分子式:LiPF6相對分子質量:151.91
白色結晶或粉末,回相對密度1.50。潮解答性強;易溶於水、還溶於低濃度甲醇、乙醇、丙酮、碳酸酯類等有機溶劑。暴露空氣中或加熱時分解。暴露空氣中或加熱時六氟磷酸鋰在空氣中由於水蒸氣的作用而迅速分解,放出 PF5而產生白色煙霧。
⑷ 六氟磷酸鋰屬國標哪個行業
六氟磷酸鋰是電解液成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約佔到電解液總成本的43%。氟化工行業中,雖然傳統產品同比降幅明顯,但高端產品需求增長保持了強勁勢頭。尤其是六氟磷酸鋰產銷繼續保持良好態勢。隨著未來新能源領域的持續擴張,六氟磷酸鋰望迎來持續爆發。
濕法
該方法是將鹵化鋰溶於無水氟化氫中形成LiF·HF溶液,然後通入PF5氣體進入反應生產六氟磷酸鋰結晶。經分離、乾燥得到產品。
干法
該方法是將LiF用無水HF處理,形成多孔LiF,然後通入PF5氣體進行反應,從而得到產品。
溶劑法
該方法是使鋰鹽與氟磷酸的鹼金屬鹽、銨鹽或有機銨鹽在有機溶劑中反應,結晶,從而製得六氟磷酸鋰產品。
⑸ 六氟磷酸鋰MSDS資料
六氟磷酸鋰是電解液成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約佔到電解液總成本的43%。氟化工行業中,雖然傳統產品同比降幅明顯,但高端產品需求增長保持了強勁勢頭。尤其是六氟磷酸鋰產銷繼續保持良好態勢。隨著未來新能源領域的持續擴張,六氟磷酸鋰望迎來持續爆發。
濕法
該方法是將鹵化鋰溶於無水氟化氫中形成LiF·HF溶液,然後通入PF5氣體進入反應生產六氟磷酸鋰結晶。經分離、乾燥得到產品。
干法
該方法是將LiF用無水HF處理,形成多孔LiF,然後通入PF5氣體進行反應,從而得到產品。
溶劑法
該方法是使鋰鹽與氟磷酸的鹼金屬鹽、銨鹽或有機銨鹽在有機溶劑中反應,結晶,從而製得六氟磷酸鋰產品。
⑹ 六氟磷酸鋰的介紹
六氟磷酸鋰是電解液成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約佔到電解液總成本的43%。氟化版工行業中,雖然傳統權產品同比降幅明顯,但高端產品需求增長保持了強勁勢頭。尤其是六氟磷酸鋰產銷繼續保持良好態勢。隨著未來新能源領域的持續擴張,六氟磷酸鋰望迎來持續爆發。
⑺ 生產六氟磷酸鋰對設備有哪些要求
作為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關鍵原材料六氟磷酸鋰的生產技術涉及低溫、高溫、真空、高壓、耐腐、安全以及環保等方面的要求,設備要求高,工藝難度大。國內用於電解液生產所需要的六氟磷酸鋰完全依賴進口,近2002年一年進口約150噸,價值近億元,隨著我國鋰離子電池製造技術和生產量的逐年提高,對六氟磷酸鋰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每年將花費大量的外匯用於六氟磷酸鋰的進口,因此開展六氟磷酸鋰的生產技術的研究,實現原材料的國產化,可以提高民族產業的競爭力,節約外匯,促進我國含氟功能材料的研究,提高我國化工裝備研製水平的提高。因此該項目的研製與開發推廣,市場前景廣闊。
希望對你有用!
⑻ 六氟磷酸鋰的物理特性!對人體的危害!泄露如何安全處理
白色結晶或粉末,相對密度1.50。潮解性強;易溶於水、還溶於低濃度甲醇、乙醇、丙酮、碳酸酯類等有機溶劑。暴露空氣中或加熱時分解。暴露空氣中或加熱時六氟磷酸鋰在空氣中由於水蒸氣的作用而迅速分解,放出PF5而產生白色煙霧, 看它的分解物應該是對呼吸系統損傷厲害!用鹼液處理!
⑼ 六氟磷酸鋰為什麼難生產
六氟磷酸鋰全球生產企業不超過三家,主要是技術問題,需求基本上市沒有問題,供不應求。六版氟權磷酸鋰的一個技術瓶頸就是低溫的問題,據我一個博士老師說,生產過程中需要超低溫,目前國內企業還沒有能夠達到的,而且投資一個這樣的廠需要幾千萬,風險很大,一般企業都不願意冒這個風險,除非國家戰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