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新文件披露,2023年底特斯拉一年將納稅22.3億元,對它來說是一個負擔嗎
平時總聊車企們的財報,對他們的營收和利潤了如指掌,不過人家給當地納多少稅,確實都不是公開信息,只有個模糊的印象,汽車企業都是納稅大戶,要不然各地都爭著搶著希望築巢引鳳呢。回到特斯拉這個協議上來,2023年底開始一年22.3億元人民幣,到底算不算巨大負擔呢?我粗略的判斷了一下,感覺不是什麼難事兒。
當年還沒有太多主機廠參加FE,所以拿冠軍的困難程度比現在低多了,如今再讓蔚來燒錢和保時捷、寶馬爭冠軍,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如激流勇退,見好就收。不得不佩服,李斌總是個精明的商人,從摩拜單車上就能感受到,這個男人下手又准又狠。接下來蔚來估計還會有類似賣掉車隊的大動作,咱們走著瞧。
2.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這能否間接說明特斯拉要大力進軍中國汽車市場
並不一定是這樣的,可能在中國建廠之後在外國銷售的。
3. 一成價格拿地,每年須納稅22.3億!特斯拉與上海市對賭協議曝光
本文為老司機侃侃車平台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前不久,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宣布,上海臨港超級工廠正式投產並交付國產Model3車型,並將馬上啟動ModelY項目,從2019年初,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項目開工建設到現在建成投產不過僅僅一年時間,激動的馬斯克稱贊這是「令人驚嘆的上海速度」,還在現場跳了一段即興熱舞。
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幾年,國內的汽車行業將迎來激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究竟哪幾家車企能存活下來,就要看特斯拉這條鯰魚,能夠攪動多大的市場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特斯拉要在上海建廠嗎
關於特斯拉國產的消息,每個月總有那麼一波,這節奏幾乎趕上月更了。就在今天(月2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對特斯拉正與上海市政府洽談建廠的消息給予了正面回應。
高峰表示,特斯拉目前正就建廠事宜與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但其並未透露是否會允許特斯拉獨資建廠。
高峰稱,對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投資,中方始終持歡迎態度。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對外開放,切實保護外商合法權益。
事實上,特斯拉對在華國產有較強需求。
「首先,特斯拉在我國銷售要繳納稅率為25%的關稅;其次,從國外進口入華後,特斯拉還需在倉儲、物流等環節上有大量花費,而國產後可降低這些費用。」水旭指出,在特斯拉的全球銷量中,中國市場的銷量佔比已從2014年的8%提升到2017年前9個月的近20%,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強力支持,「雙積分」政策已正式落地,不少車企都面臨較大壓力。若特斯拉落地國產,還可通過出售積分來獲得額外「收入」,此前在美國市場,特斯拉就曾靠此收獲頗多。
對此,業內有觀點指出,落地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有助於特斯拉早日實現盈利。
此外,特斯拉一直受到產能掣肘,這也是其急於在華建廠的一大原因。今年7月28日,在Model 3上市時,特斯拉表示其訂單已超過50萬輛,但實際上,特斯拉遭遇了嚴重的「生產瓶頸」,第三季度僅生產了260輛Model 3,並僅交付了220輛,遠遠落後於原定的1500輛計劃。
同時,中國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也讓特斯拉建廠計劃不得不提速。有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如能國產,將很有可能成為一條真正的「鯰魚」,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沖擊。
這對自主品牌車企,特別是新興造車企業來說,或許並不是個好消息。一位新興造車企業內部人士就曾向記者表示,特斯拉一旦國產,若價格能夠下探到30萬元,那麼對國內的多數造車新勢力來說,將面臨很大壓力,一批中小車企可能會倒下。
5. 特斯拉的中國飯:拿上海的地,借中資銀行的錢,首批車主是員工
拿地建廠、首批交付、擴大規模……特斯拉在中國的進度似乎並沒有受到車市寒冬太多影響。
特斯拉表示,明年1月,特斯拉將按照訂車順序交付其他車主。目前,上海工廠周產量已超過1000輛,2020年調整生產班次後周產量預計達到2000輛。
今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出現連續5個月的單月銷量下跌,不過總體較去年還是增長的。中汽協數據顯示,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和1.3%。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又「送錢」來又「送地」 ,把特斯拉「騙」來國內,咱們到底圖個什麼
如今,隨著2019年的到來,距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建成越來越近。前兩年咱們為了特斯拉「戶口落地」的事兒,可是正兒八經的扮演了一回「散財童子」。
「送錢」又「送地」
如此「親民」的用地價格,不知道能不能給我來幾畝?我哪怕自個兒不建廠房,放著養豬喂鴨種菜也能發家致富啊。
7. 降至30萬以內的國產特斯拉,攪動2020年新能源市場風雲的開始
上個月,特斯拉國產Model3大幅度官降,掀起了2020年度新能源市場的第一波風雲。此次官降之後的國產Model3,在享有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售價為29.905萬元。
此次特斯拉官降,無論是對於消費者還是行業而言,都將是2020年新能源市場的第一次聚變,特斯拉剛剛要來的時候,我們說:狼來了。對於諸多車企而言只是一種危機感,而現在的特斯拉已經向中國的市場張開了它的獠牙。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斯拉,中國新能源車企又將進行怎樣的還擊呢?對於大部分新能源車企而言,曾一度是被圈在圈裡的小奶狗,憑借政府的一度支持成長了起來,現如今內無政策支持、外有強敵進入,中國的新能源造車勢力又將會如何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特斯拉都已經落戶中國上海,戴森為什麼遲遲不來中國建廠
希望戴森的電動車電池不要像吸塵器那樣……充電4小時吸塵10分鍾。
品牌力確實是很魔幻的東西,比如當年我因為買了一個Apple Nano(暴露年齡的產品)而入了蘋果的坑,從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列舉了這么多優劣對比,是不是對於戴森不在中國造車更難理解了?
其實戴森也沒有把話說死,他們強調未來工廠肯定不止一家,新加坡屬於第一階段的選址。因為這家野心勃勃的英國公司已經規劃出了三款車型。
所以在未來的生產版圖上,極有可能出現中國,不知道哪個省正在暗中使勁呢。
另一方面,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順利拿地准備開工了,從最新流出的環評公示來看,這家工廠將投產Model 3和Model Y,目標年產能25萬輛。
從簽約到拿地,特斯拉在上海才花了三個月時間,這效率估計也就在中國能有。到時候國產特斯拉順利下線,銷量和業績蹭蹭漲,戴森就該看到中國的魅力了吧。
當然眼下戴森可能也不眼紅特斯拉,畢竟它已經從小眾豪華電動車往大眾化的產品上轉型了,追求的就是量大價格實惠。而人家一個吹風機賣好幾千的戴森,造的車估計也是法拉利level的,不在乎量。
9. 特斯拉憑借什麼在上海建超級工廠
最近「鋼鐵俠」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很忙。7月9日,Space X創始人、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把研製的迷你「潛艇」運往泰國欲救援13名被困的泰國足球少年,少年們被及時救出,馬斯克最後沒趕上救援。7月10日清晨,馬斯克發推稱,「(設備)我們留在這兒了,以備不時之需。」
「實際上,特斯拉產能增長也非常快。如果以2014年2.35萬輛的產能為例,3年後的2017年產能已經達到10萬輛了,照此計算,這三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65%」。上述特斯拉內部人士透露,如果照此速度,2021年投產時,特斯拉年產能也可以達到年產50萬輛。
該人士表示,2018年特斯拉產能已經有所提升,將達到十幾萬輛。在上海建立首家海外超級工廠,「這是面向亞太地區,不僅僅局限於中國」。
多位特斯拉人士表示,而且生產model3的產能目前正在解決,中國首批model3車主將於今年提車。就像豐田、大眾等車企在進駐中國市場時,主要生產中低端車那樣,而不是在中國主要生產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因此,未來的產能依賴於model3。
有媒體報道稱,針對特斯拉在華建廠的問題,剛從德國回來的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示:「加州溫室里的花朵,到中國來未必能適應激烈充分的市場環境。我歡迎特斯拉到中國建廠,這證明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也給消費者更多選擇。
但最終勝利一定屬於中國汽車品牌。也許是蔚來,也許是其它企業,特別是新造車勢力中,創業/創新成功的,會代表中國汽車企業取得勝利。」
公開資料顯示,蔚來汽車從去年3月宣布與ADAS巨頭Mobileye達成合作,並計劃於2020年推出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
10. 上海進行產業轉移,為什麼特斯拉還能拿到地建廠
解決就業,增加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