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方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三者之間的區別和關系是什麼
三者的關系:地方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上劃中央收入=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基金預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上劃中央收入
三者的區別:
內容不同:
1、地方財政總收入:大口徑財政收入,為全地域內財政收入的總額,包括上解款項(如上繳中央、省級稅收)等。
2、地方財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財政部的意見,地方財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3、 一般預算收入:是指地方實際可用財力,是衡量一個地方政府可支配財力的重要指標。一般包括國稅、地稅扣除上繳中央財政部分的地方留存部分再加財政部門組織的收入。包括:
稅收收入。各項稅收收入包括營業稅、地方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城鎮維護建設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農牧業稅、農業特產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增值稅、證券交易稅(印花稅)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資源稅以外的其他資源稅。
非稅收入。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其他收入。中央財政的調劑收入,補貼撥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1)財政總收入廣東上海擴展閱讀:
我國財政收入的形式有如下幾種:
1、稅收收入;
2、依照規定應當上繳的國有資產收入。這一部分除了教材中所述國有企業應當上繳的利潤之外,還包括國有資產投資產生的股息收入以及國有資產有償轉讓、出讓所取得的收入等;
3、債務收入;
4、國家機關收費收入;
5、罰沒收入;
6、來自國際的捐贈收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政收入形式
❷ 中國一七年財政總收入是多少
2017年度中國財政總收入人民幣29萬1987億元。
在財政收入方面,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同比增長7.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1119億元,同比增長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1448億元,同比增長7.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44360億元,同比增長10.7%;非稅收入28207億元,同比下降6.9%。
在財政支出方面,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330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9859億元,同比增長7.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3471億元,同比增長7.7%。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情況方面,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1462億元,同比增長34.8%。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825億元,同比增長6.4%;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57637億元,同比增長37.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2059億元,同比增長40.7%。
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情況方面,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60700億元,同比增長32.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2684億元,同比增長6.7%;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相關支出58016億元,同比增長34.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51780億元,同比增長37.1%。
❸ 2017年度國家財政總收入是多少
2017年度中國財政總收入人民幣29萬1987億元。【推算總赤字約1萬7千億元左右】
其中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萬2566億元,完成預算的102.3%,比2016年同口徑(下同)增長7.4%,加上使用結轉結余及調入資金10139億元,收入總量為182705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330億元,完成預算的104.3%,增長7.7%,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175億元,支出總量為206505億元;收支總量相抵,赤字2萬3800億元,與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的預算持平,赤字率為2.9%。
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6萬1462億元,完成預算的130.3%,增長34.8%,加上結轉收入299億元和地方政府發行新增專項債券籌集收入8000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69761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60700億元,完成預算的109.4%,增長32.7%。
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579億元,完成預算的110.3%,下降1.2%;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011億元,完成預算的102.5%,下降6.7%,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568億元。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5萬5380億元,完成預算的106.9%,增長10.5%;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48952億元,完成預算的101%,增長12.3%;當年收支結餘6428億元,年末滾存結餘72037億元。
❹ 廣東一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呀
2011年廣東的財政總收入達136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4%;
2010年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總收入達11842億元,較上年增長30.8%,是2005年4432億元的2.7倍
❺ 中國每年的財政總收入是多少
中國財政收入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態勢,是受統計口徑、物價因素、GDP結構與稅收結構差異、稅收征管以及一些特殊因素綜合影響形成的,並不是國家加重稅負的結果。
財政部5日公告稱,2007年中國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51304.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2543.83億元,增長32.4%。
稅收收入是中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財政部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稅收收入45612.99億元,比上年增收11487.11億元,同比增長33.7%,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8.9%;非稅收入5691.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056.72億元,增長22.8%,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11.1%。
在稅收收入中,流轉稅依然是中國的主體稅種,2007年扣除出口退稅後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實現的收入佔全部稅收的40.8%,同時,隨著企業經營效益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得稅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2007年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比重已經達到了26.2%。
從財政收入增長的結構來看,稅收收入增收額占財政收入增收額的比重為91.6%。在稅收收入增長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等相關稅種增長較快。上述三稅對稅收總收入增收額的貢獻率依次為16.8%、21%和15.9%。
財政部表示,「十五」時期以來,中國財政收入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態勢,且增速一直高於GDP增速,但這是受統計口徑等因素綜合影響形成的,並不是國家從制度上加重稅負的結果。
2003年以來,除了適當擴大消費稅徵收范圍、提高部分礦產品資源稅以及2007年6月提高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之外,中國沒有開征新稅,也沒有提高主要稅種的稅率,而且暫停徵收了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全面取消了農業稅、提高了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改革和發展的稅收減免政策。
財政部表示,從總體上講,財政收入增長和GDP增長之間是有聯系的,但並不是直接的量的對應關系,稅收的增長速度是由稅基的增長速度決定的,不能簡單地直接由GDP的增長速度來推算。
此外,財政部的數據還顯示,2007年非稅收入增收額占財政收入增收額的比重為8.4%。六類主要非稅收入共計完成5781.04億元,同比增長24.7%。
非稅收入是國家依據法律法規,向單位和個人收取的各種費用。財政部表示,2007年部分非稅收收入項目增收較多、增幅較高的原因在於: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大幅增長,其中主要為鐵道部國有資產變現的一次性收入197億元帶來的收入增長;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加208.68億元,增長142%,主要是各級財政部門加強了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的管理,使該類收入大幅度增加;此外,其他收入增長速度比較快,特別是其中的石油特別收益金增加129億元,增長34.8%,原因是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徵收,去年的基數小。
希望採納
❻ 中國那個省的財政收入最多,年財政收入是多少如題 謝謝了
2010年1月——7月財政收入 省份 收入 支出 結余 1、廣東 2600.13 2492.52 107.61 2、江蘇 2376.78 2089.18 287.60 3、上海 1890.43 1656.75 233.68 4、浙江 1723.78 1482.53 241.25 5、山東 1662.46 1757.25 -94.79 6、北京 1533.92 1119.05 414.87 7、遼寧 1166.47 1406.83 - 240.36 8、四川 900.35 1642.13 -741.78 9、河南 830.14 1608.57 -778.43 10、湖南 611.18 1150.23 -539.05
❼ 上海,廣州哪個比較發達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亞洲最大的城市,是中國的金融中心。
廣州(包內含深圳)可以說是中國的科技容之都吧,華為、騰訊等等這些科技公司都誕生於廣州深圳。
如果你覺得金融發達就是發達,那上海最發達。
如果你覺得科技才是未來,那廣州深圳就最發達。
❽ 財政總收入怎麼算
財政部關於明確地方財政總收入口徑的意見財預〔2007〕1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為便於財政部門分析研究財政問題,向政府及社會匯報、解釋財政工作,現就地方財政總收入口徑統一明確如下:地方財政總收入是指一般預算收入范圍內的有關收入項目,包括: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在當地繳納的國內增值稅中央分享收入、國內消費稅、納入分享范圍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中央分享收入。在當地中央金庫繳納的關稅,進口貨物增值稅,進口消費品消費稅,出口貨物退增值稅,出口消費品退消費稅,屬於中央的鐵路運輸、國有郵政、銀行、石油、石化企業所得稅、車輛購置稅等,均不作為地方財政總收入組成部分。以上意見,請參照執行。
❾ 廣東省每年的財政收入
相當於當年實際的納稅總額?我是門外小生,您見笑了,討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