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計算CPI時對於食品價格採用了哪些具體食品的價格,對於這些食品做出了什麼分類
基期價格就是參照價,決定的方式有很多種。簡單的辦法就是取五年內物品價格的平均值。
1、糧食及製品:指各種原糧、成品糧以及各種糧食加工製品,包括方便麵等;
2、食用油:指植物和動物性食用油料,如花生油、大豆油、動物油等;
3、肉及其製品:指動物性生、熟食品及其製品,如生、熟畜肉和禽肉等;
4、消毒鮮乳:指乳品廠(站)生產的經殺菌消毒的瓶裝或軟包裝消毒奶,以及零售的牛、美 、馬奶等;
5、乳製品:指乳粉、酸奶及其他屬於乳製品類的食品;
6、水產類:指供食用的魚類、甲殼類、貝類等鮮品及其加工製品;
7、罐頭:將加工處理後的食品裝入金屬罐、玻璃瓶或軟質材料的容器內,經排氣、密封、 加熱殺菌、冷卻等工序達到商業無菌的食品;
8、食糖:指各種原糖和成品糖,不包括糖果等製品;
9、冷食:指固體冷凍的即食性食品,如冰棍、雪糕、冰激凌等;
10、飲料:指液體和固體飲料,如碳酸飲料、汽水、果味水、酸梅湯、散裝低糖飲料、礦泉飲料、麥乳精等;
11、蒸餾酒、配製酒:指以含糖或澱粉類原料,經糖化發酵蒸餾而製成的白酒(包括瓶裝和 散裝白酒)和以發酵酒或蒸餾酒作酒基,經添加可食用的輔料配製而成的酒,如果酒、白蘭 地、香檳、汽酒等;
12、發酵酒;指以食糖或澱粉類原料經糖化發酵後未經蒸餾而製得的酒類,如葡萄酒、啤酒; 13、調味品:指醬油、醬、食醋、味精、食鹽及其他復合調味料等;
14、豆製品:指以各種豆類為原料,經發酵或未發酵製成的食品,如豆腐、豆粉、素雞、腐竹等;
15、糕點:指以糧食、糖、食油、蛋、奶油及各種輔料為原料,經烘烤、油炸或冷加工等方式製成的食品,包括餅干、麵包、蛋糕等;
16、糖果蜜餞:以果蔬或糖類的原料經加工製成的糖果、蜜餞、果脯、涼果和果糕等食品; 17、醬腌菜:指用鹽、醬、糖等腌制的發酵或非發醇類蔬菜,如醬黃瓜等;
18、保健食品:指依據《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稱之為保健食品的產品類別;
19、新資源食品:指依據《新資源食品衛生管理辦法》,稱之為新資源食品的產品類別; 20、其他食品:未列入上述范圍的食品或新制訂評價標準的食品類別。
❷ 消費價格(CPI)食品中細分指數權數和權重哪裡能看到
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回是宏觀經答濟分析與決策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CPI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出台與力度,如央行是否調息、是否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等。同時,CPI的高低也間接影響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的變化。具體權重如下:1、食品————————————權重34%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權重14%3、居住————————————權重13%4、交通通訊——————————權重10%5、醫療保健個人用品——————權重10%6、衣著————————————權重9%7、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權重6%8、煙酒及用品—————————權重4%
❸ 幫我分析一下各國CPI差異
近來,國人對CPI關注比較多。但是,由於對CPI的理解不同,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就會迥然不同。國家統計局8月30日公布今年前7個月的經濟數據,指出前7個月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原因是食品價格上漲較多,漲幅達8.6%,拉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8%,特別是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24.2%。同時,前7個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8.1%,漲幅比上月提高0.7%。一般來說,CPI指數是指一個國家在某個時期內居民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的平均變化值。它通過一個十分復雜的指標體系來測算。對於這個指標,盡管目前各國都是根據聯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框架來設立,但是由於各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居民消費模式及消費水平、各國的消費文化傳統等不一樣,因此各國CPI體系的實際內容是不一樣的。比如,有人認為目前國內CPI上漲較快,就在食品價格上漲因素,如果中國和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用核心CPI(即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成本的CPI)來分析,那麼目前中國的CPI基本上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也就是說,如果以核心CPI來看中國物價指數問題,目前中國的核心CPI變化應該是很平穩的,因為上半年CPI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拉動的結果。但是,這些人是否想過,中國CPI指數體系與發達國家市場體系下的CPI體系差異甚大,用兩個不相同的指標體系作比較意義不會太大。比如說,在CPI中,美國食品類及能源類所佔權數比重僅有18.6%,而中國這兩類消費品所佔權數達40%。盡管食品與能源在居民的生活中通貨膨脹率的測算隨時間變化的差別不大,但它們作為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如果把它們刪除掉來得出關於通貨膨脹和實際經濟增長的中長期結論將是不準確的。如果我們再拿中國與美國的CPI內容及體系比較,就會發現兩者差別更大,雖然兩者在概念上是相同,但實際根本不在一個平台上。目前,國內的CPI指數統一執行國家統計局規定的「八大類」體系,即指數的構成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每個大類中又包含若干個具體項目,總共有300多項。其構成權重分別是食品3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14%;居住13%;交通通訊10%;醫療保健個人用品10%;衣著9%;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6%;煙酒及用品4%。在此,我們再來看看美國2006年的CPI指數的分類與權重構成。美國的CPI是指包括200多種各式各樣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的平均變化值。而這些商品與服務又分為8個主要類別及不同的權重。如住宅(42.1%)、食品和飲料(15.4%)、交通運輸(16.9%)、醫療(6.1%)、服裝(4.0%)、娛樂(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務(3.8%)。從以上的分類來看,兩國CPI各大類所包括的商品與服務差異不會太大,但是實際上有區別。而且更大的區別是不同類消費商品與服務的權重構成。如美國CPI權重最大的住宅及交通運輸,其比重達59%,但中國這兩類商品及服務的權重僅為23%,兩者所佔的比重僅及美國的38%;而中國CPI中權重最大兩類是食品與娛樂,其權重達到48%,但是在美國這兩類商品及服務的權重只有21.2%。還有,中國的CPI商品及服務的權重確定、修正是不清楚的。而美國的CPI商品及服務的權重是通過成千上萬的家庭和個人調查他們在早兩年買了哪些東西而確定的。這些權數每兩年要修正一次,以使得它們與人們改變了的消費偏好相符合。比如說,美國2007年1月的CPI中各個類別的權數就反映了2004年和2005年兩年中美國居民的消費傾向或模式。就這點而言,中國CPI指數與美國CPI指數體系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從目前中國的CPI體系的質量來看,也存在一定問題。從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經濟景氣月報》所公布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性支出的數據來看,其中的數據與居民生活存在脫節現象。如2006年城市居民的居住消費為904元(包括房租、水電、物業費、房屋修理等與居住有關的消費,自己購買房子也要算虛擬房租,有深圳居民曾告訴我,他一個月的房租就2900元,光房租一項一個月就大此三倍)、交通和通訊1147元(包括個人汽車消費、計程車費、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出行費用,手機、家用電話、上網、簡訊等),在此,以部分偏離實際的居民消費支出來計算CPI的做法,其結果恐怕也會存在偏差。正因為中國CPI指數體系的質素問題,如果我們僅是就一般的CPI指數體系的表面形式或概念體系來討論中國經濟問題,容易出現漏洞。比如,為什麼近幾年來中國經濟會出現所謂的「高增長、低通脹」?比如房價快速上漲、居民對物價上漲感覺與政府公布的數據背離、長期的低利息政策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CPI指數的質素不高,CPI指數沒有全面的反映居民真實消費行為及模式的變化
❹ 請問你知道在統計CPI時,食品都包含哪些嗎還有各占的比例
一、食品
1.糧食
2.澱粉及製品
3.干豆類及豆製品
4.油脂
5.肉禽及其製品
6.蛋
7.水產品
8.菜
鮮 菜
乾菜及菜製品
薯 類
9.調 味 品
10.糖
11.茶及飲料
(1)茶葉
(2)飲料
12.干鮮瓜果
13.糕點餅乾麵包
14.液體乳及乳製品
15.在外用膳食品
16.其他食品
佔比不知道,比重應該屬於機密類的,只知道豬肉大體的比重為3%。
❺ CPI和恩格爾系數有什麼關系
CPI越高,可支配的實際收入就越少,物價上漲,恩格爾系數也提高。
❻ 恩格爾系數與消費者物價指數和食品物價指數有什麼關系
恩格爾系數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食品價格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食品價格水平的變化方向、趨勢和程度的經濟指標。是經濟指數的一種,通常以報告期和基期相對比的相對數來表示。食品價格指數是研究食品價格動態變化的一種工具,它為制定、調整和檢查各項經濟政策,特別是價格政策提供依據。
三者一般是同向變化的,CPI和食品價格指數高了,恩格爾系數也就高了,居民生活水平會下降。
❼ cpi食品構成中都有哪些及比例
從中國CPI構成權重體系中,食品佔了31.4%.。詳細構成:糧食33.23%、肉類25.5%、蔬菜11.53%、水產品9.51%、水果6.91%、糖4.3%、油脂2.55%、雞蛋1.34%
❽ CPI與PPI如何解讀
權威專家解讀CPI、PPI:8月走出通縮 降息將持續
2009-02-10 15:16:47來源: 東方網 點擊查看評論 共 5 條 黑馬推薦1月份CPI同比增幅為1%,連續第9個月下跌,PPI同比降幅達3.3%,連續第5個月大幅走低。
東方網2月10日報道 統計局2009年2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1月份CPI同比增幅為1%,連續第9個月下跌,PPI同比降幅達3.3%,連續第5個月大幅走低。這是統計局2009年修改公布規則後,首次同日發布CPI、PPI數據。去年12月CPI和PPI分別為1.2%和-1.1%。眾多專家、學者對此發表了看法,並對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及股市投資進行了預測。
著名金融證券專家謝百三對此也曾表示,除了擔心通縮外,也擔心通脹。
左小蕾表示PPI大幅下降是由於滯後因素所影響,第一季度PPI指標可能都會非常低,甚至為負,CPI也一樣。
吳敬璉表示,中國經濟從股市角度看,已經觸底反彈了。A股市從2009年開始走出了強勁的反彈行情,上證指數從1月5日至2月8日上漲了19.79%,漲幅全球第一。
北科大教授:中國經濟面臨風險 降息將持續
經濟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在慣性下滑,持續去年8月份以來的物價下跌。按照慣例,CPI同比增幅為負值,且持續兩季度,經濟即進入通貨緊縮時期。盡管中國經濟尚未進入通縮,但存在很大風險。「受乾旱的影響,糧價預計上漲。」趙曉分析,「刺激中國經濟的關鍵在於政府態度,特別是房地產政策,地方與中央一定要保持一致。否則,我們將錯失拯救中國經濟的最好時機。」
數據顯示:通縮已成事實 經濟出現止跌信號
盡管CPI、PPI可能會持續下行並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但是各種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或已經在全球經濟中率先反轉。日前公布的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連續兩個月反彈,從去年11月底部的38.8%上升至今年1月的45.3%。同時,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加速增長以及加上企業去庫存化效果明顯,研究顯示,60%受訪企業的庫存(包括原材料和產成品)都已削減至僅相當於一至兩個月的使用量或銷售量。由於以上信號的出現,經濟已經出現了止跌。
分析師:預計8月走出通縮 重點關注兩類股票
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唐永剛認為,CPI、PPI的數據都是在預期之中,對市場影響甚微,大家更為關心的則是貨幣供應量。西南證券高級分析師董先安表示本次通縮始自08年8月,將於09年8月全面走出。如果定義08年11月是這輪經濟調整的底部,那麼現在的經濟走勢就可以定義為反轉,但是反轉的震盪期將維持半年時間。他表示央行上半年降息還有81個基點的空間,但是暫時沒有緊迫性。
董先安表示央行上半年降息還有81個基點的空間,但是暫時沒有緊迫性。而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唐永剛也說「央行降息壓力不大,那麼另外一個措施就是降低存款准備率。」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認為,隨著CPI和PPI持續下滑,預計本月和下月央行仍有降息空間。「如果不降低利率,那麼實際利率持續上升對經濟復甦將是不利的。
具體到投資方向的選擇上,兩類股票值得關注,一類是政府振興規劃股,比如汽車、紡織、造船、機械製造業以及基建、設備製造、零配件製造、鋼鐵和煤炭等投資品等;另一類是逆周期行業比如醫葯產業、廉價娛樂業、基本生活品行業、教育產業,出版傳媒產業等。 (本文來源:東方網 )
❾ 如何分析CPI和PPI指標
初識CPI和PPI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英文縮寫,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CPI告訴人們的是,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消費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如我國7月份CPI同比上漲6.3%,意思就是說如果去年7月我國普通家庭購買某一組商品的費用是100元,那麼今年7月購買同樣商品大約需要106.3元。由於CPI具有極為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成為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
PPI是生產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它是站在生產者的角度來觀察不同時期貨物和服務商品價格水平變動的一種物價指數,反映了生產環節價格水平,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在我國,PPI一般指統計局公布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包括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涉及調查種類186個。其中,能源原材料價格在PPI構成中占較大比重。通常情況下,PPI走高意味著企業出廠價格提高,因此會導致企業盈利增加;但如果下游價格傳導不利或市場競爭激烈,走高的PPI則意味著眾多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從而影響企業盈利,整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也將受到考驗。
CPI和PPI並不亦步亦趨
相對於PPI,CPI是一個滯後指標。但PPI 對CPI有一定的傳導作用,這種傳導作用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生活資料出廠價格變化直接影響CPI 的變化;二是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的變化,直接引起生產消費品的企業生產成本的變化,間接影響CPI 變化。例如石油價格漲價,會導致石化產品漲價,石化產品漲價導致化纖價格提高,進而導致紡織品和服裝成本上升,從而推高消費品價格。因此在多數情況下CPI和PPI走勢方向是相同的。
由於PPI 影響CPI 主要通過影響下游企業的采購成本來實現,要受到種種環境因素制約,加上國家政策對部分關鍵價格的政策調控,這種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另外,由於PPI 和CPI 的調查內容明顯不同,也會導致PPI 和CPI 的不一致。比如因為消費結構的原因,食品價格在我國CPI構成中權重很大,而在PPI構成中食品權重相對較小,而能源、原材料占很大比重,這種內容差異也會導致CPI和PPI出現走勢差異乃至背離。
CPI和PPI是經濟「體溫計」
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CPI和PPI作為整體經濟運行的核心指標,對國民經濟和資本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可以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整個國家經濟就如同一輛飛馳的列車,普通居民是列車的乘客,各類企業則是列車的零部件,而國家經濟政策就是要確保這輛列車又快又穩地行駛。如果說GDP增速反映的是速度指標,那麼CPI和PPI就是表明列車運行穩定程度的核心指標。如果CPI太高,車上的乘客——廣大居民會感到列車過於顛簸受不了;如果PPI不正常,那麼列車的零部件——眾多企業則會承受過大的壓力負荷。這兩種情況一旦發生,都需要迅速對宏觀經濟進行「點剎」與調整,因此CPI、PPI的走勢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整個經濟運行的健康程度,並可由此預判未來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CPI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高通脹會導致上市公司盈利前景不明,增加市場風險。廣大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資金來源,他們的資金成本預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CPI。高漲的CPI也通常導致央行採取加息、收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等緊縮貨幣政策措施,這樣造成流入股市的資金減少而資金回報要求提高,因此高通脹往往伴隨股市的下跌。
當前PPI或是強弩之末
近一年PPI大幅上漲,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原油、煤炭、礦產等上游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並且向下游加速擴散所致,特別是我國在6月20日大幅度上調了成品油價格,因此導致 7月份PPI沖上兩位數。但今年7月以來,國際市場原油、煤炭、有色等各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均從高位快速回落,跌幅達到20%左右。各國普遍認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成為事實,基礎能源商品價格將進入回落整理階段,在此大背景下,PPI上漲已是強弩之末,7月份的PPI數據極有可能就是本輪周期的頂部,到四季度更有望出現快速回落。
而CPI方面,在國家對農業進行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增加投入下,整個農業生產形勢良好,食品價格有望維持穩定。而在終端消費行業仍處於買方市場的背景下,非食品領域PPI向CPI的傳導仍不順暢。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的預測,下半年CPI將總體保持回落態勢,預計三季度CPI為5.8%,四季度為5%。在年底左右,PPI和CPI都有望迎來一個較好的形勢,這也為資本市場的運行提供了一個相對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