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港簡介!
上海港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我國18000 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我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我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臨海,以上海市為依託、長江流域為後盾,經濟腹地廣闊,全國31個省市(包括台灣省)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換裝轉口。上海港的主要經濟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慶市。上海港的水陸交通便利,集疏運渠道暢通,通過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干線及沿海運輸網可輻射到長江流域甚至全國,對外接近世界環球航線,處在世界海上航線邊緣。另外,上海還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二、悠久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縣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三、上海港現狀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 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
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准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准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准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自然條件
崇明島
氣象(1)風況:歷年最大風速為17.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0亳米。
(3)霧況:歷年平均霧日為25.5天。
(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3攝氏度,最低氣溫—10.3攝氏度。
水文:(1)歷年最高潮位+5.89米,最低潮位—0.28米,平均高潮位+3.33米,平均低潮位0.94米。
(2)流速、流向:東風沙附近最大漲潮流速為2.87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68米秒。
(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
外高橋
氣象:(1)風況:實測最大二分鍾平均風速為25.0米/秒。
(2)降雨:歷年平均日降雨量,中雨29.1天,大雨9.2天。
(3)霧況:歷年平均為28天。
(4)氣溫: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1攝氏度,最低氣溫—9.4攝氏度,平均氣溫15.7攝氏度。
水文:(1)(以吳淞基面為准,下同)平均高潮位+3.27米,平均低潮位+0.9米
(2)流速、流向:潮流屬不規則半日淺海分潮流。水域內往復流極為典型,實測最大潮2.05米/秒,漲潮流速1.89米秒。
(3)含沙量:大汛漲潮最大含沙量1.426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053公斤/立方米。
(4)波況:實測最大波高3.20米,風向 。風速25米 系台風浪。
南匯咀:氣象
(1):風況:其二十年一遇最大風速為24.1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36.6毫米。
(3)霧況:歷年平均為40.3天。
(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4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8攝氏度,最低氣溫—15.4攝氏度。
水文:(1)歷年最高高潮位+5.68米,最低低潮位—1.25米,平均高潮位+3.39米,平均低潮位0.29米。
(2)流速、流向:最大漲潮流速為2.26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57米/秒。
(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8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17公斤/立方米。
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26米。
金山咀:
氣象:(1)風況:其最大風速為24,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105.9毫米。
(3)霧況:歷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8.3攝氏度。最低氣溫—10攝氏度。
水文:
(1) 歷年最高潮位+5.93米,最低潮位—3.78米,平均高潮位+3.68米,平均低潮位—0.19米。
(2) 流速、流向:金山嘴斷面最大漲潮流速為2.58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86米/秒。
(3) 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59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71公斤/立方米。
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60米。
㈡ 上海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是多少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最新公布的「2010年世界十大集裝箱碼頭吞吐量」數據顯示,上海港國際標准集裝箱吞吐量2010年已達2907萬TEU(國際標准箱單位),超過新加坡港,成為世界第一。
得益於歐美經濟復甦和國際海運中心建成,上海的吞吐量同比激增16.3%。而新加坡所依賴的中轉貨增幅下降,吞吐量僅增加9.9%。
報道稱,2011年,上海和新加坡的集裝箱吞吐量有望再創新高,突破3000萬TEU。而深圳很可能取代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天津則有望躋身前十。
世界十大集裝箱港
港口
吞吐量
1、上海
2907萬TEU
2、新加坡
2843萬TEU
3、香港
2363萬TEU
4、深圳
2251萬TEU
5、釜山
1428萬TEU
6、寧波-舟山
1314萬TEU
7、廣州
1212萬TEU
8、青島
1201萬TEU
9、迪拜
1150萬TEU
10、鹿特丹
1110萬TEU
㈢ 中國最大的港口
上海港
上海港地處長江口及黃浦江內,位於長江三角洲東端的上海市境內,居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心,臨江面海,地理位置十分優 越。 1995年底上海港區總面積3618.3平方公里,其中長江口水域3580平方公里、吳凇口內水域33平方公里、陸域5.3平方公 里。港務局公用碼頭生產用泊位140個,長度19公里;生產用庫場面積210.5萬平方米;裝卸機械3344台。 1995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6567.2萬噸,其中本港9508.9萬噸。外貿吞吐量4086.5萬噸集裝箱152.7萬TEU。旅客發 送量511.5萬人次。前5位大宗貨物比重為:煤炭比重31.5%,金屬礦石比重14.6%,鋼鐵比重6.2%,礦建比重11.1%,件雜貨比重14.6%。 「八五」期間港口完成主要工程項目有:
1. 羅涇煤碼頭一期工程,水工碼頭基本完成,綜合樓完工,進港道路面層澆搗。
2. 匯山客運站工程,客運大樓基本建成,投入1996年春運,綜合樓基礎樁及圍護裝完,預計年底綜合大樓結構可達14層。
3. 民生路碼頭1-4泊位改造工程1995年內基本建成,新建容量8萬噸筒倉,世界銀行貸款購置的裝卸機械到貨,其他配套設施 均已建成投產。
4. 上海港已與日本的大阪、橫濱,韓國的釜山,美國的西雅圖、新奧爾良、紐約.新澤西,紐西蘭的奧克蘭,比利時的安特衛普 ,法國的馬賽,瑞典的哥德堡,加拿大的溫哥華等11個港口結為友好港。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O(∩_∩)O,互相幫助,祝身體健康,學習/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㈣ 急求近5年上海港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月份統計數據,寫論文用,希望有資源的朋友及時共享下,謝謝!
集體
我,估計,我,好,
離家數年,我
在,的好
㈤ 2006和2007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
上海港2006年的貨物吞吐量達5.37億噸,上海港2006年吞吐量為2171萬TEU.
2007年1月至11月,上海港累計完成1978.4萬標准箱,1-10月,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完成46545萬噸。
基本找到這些,希望有用
㈥ 2014年全國港口吞吐量排名分別是多少
2014年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前十大港口最新排名順序依次為:寧波-舟山港、上海、天津、唐山、廣州、蘇州、青島、日照、秦皇島、煙台。 2014年中國港 口前十大外貿吞吐量排名的城市為寧波-舟山港、上海、青島、天津、唐山、日照、深圳、蘇州、廣州、連雲港。 2014年中國港口前十大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的城市為上海、深圳、寧波-舟山、青島、廣州、天津、海口、湛江、大連、廈門。
㈦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7年世界第一是怎麼回事
到1996年1月,國務院正式決定加快推進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隨之,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快速增長,到2006年達到2171.8萬箱,2016年更是達到3713.3萬箱。從2010年至2016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7年世界第一。
為加快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隨後的2006年—2008年,先後建成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在三期工程建成後,洋山深水港區共獲得了5.6千米深水集裝箱碼頭岸線,16個7—15萬噸級深水集裝箱泊位、設計總通過能力930萬標准箱,規模效應日漸突出。
「目前在建的四期工程共建設集裝箱碼頭2350米,布置7個5—7萬噸級集裝箱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630萬標准箱。」中交上海三航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沈明達透露,四期工程是世界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可實現碼頭裝卸、水平運輸、堆場裝卸環節的全過程智能化、無人化操作,預計2017年底投入試運行。
㈧ 跪求上海近年航運信息及數據
港口:
1949年上海港萬噸級泊位只有6個,裝卸作業區主要在浦西南碼頭至提籃橋、浦東周家渡至高橋一帶。1973年起興建軍工路碼頭和共青碼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集裝箱碼頭和老港區改造遷移,先後建成了朱家門、關港、寶山、羅涇一期、外高橋一期等新港區以及寶鋼等大型貨主碼頭。與此同時老港區改造實質性啟動。進入新世紀後,上海港先後建成了外高橋集裝箱碼頭二期、三期、四期和五期,建成了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期、二期和三期,以及羅涇二期散雜貨碼頭。其中,洋山深水港區已形成規模化經營,羅涇港區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散雜貨碼頭。2008年貨物吞吐量達到5.82億噸,約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的10%,是世界第一大貨運港。集裝箱業務從1978年起步,至1997年吞吐量進入世界前20位,2008年達到2800.6萬標准箱,約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22%,是世界第二大集裝箱港。目前,上海港已吸引國內外60餘家船公司加盟國際班輪航班營運,平均每月國際國內航班達2258班,其中國際航班1098班。上海港通達世界12大航區,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業務往來。全年引領船舶超過6萬艘次。上海港生產方式實現了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生產結構從以煤炭為主轉變為以集裝箱為主,生產布局從以黃浦江內老港區為主轉變為以長江口和洋山新港區為主。
遠洋運輸:
新中國成立初期只有中波輪船公司一家運營。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成立,並在上海成立分公司。改革開放後,上海相繼成立了一批遠洋運輸企業,1997年,中國海運集團在上海成立,成為上海最大的遠洋運輸企業。同時,一批國際著名班輪公司在上海開設了分公司或辦事處。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上海遠洋運輸公司對船隊結構進行大幅調整,完善船隊結構(過去單純增加船舶噸位),增添集裝箱船、多用途船,減少普通散雜貨船,實行定船、定線、定班期運行,開辟了基於中國本土的全球運輸網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遠集運將目光瞄準航運業中的「高端服務」——快速交貨服務(H.D.S.)——定時開航、定時到港、定時交貨。實現船到港2小時以後即可提貨,將海運服務提升到准空運水平,從而吸引了如三菱商事、AIT、TRADIA、NOHHI、日通運輸等一大批大型企業。中遠集運逐漸成為菲利普、埃克森美孚、杜邦、ABB等大型跨國企業的全球核心承運人。
中海集運類同。
沿海運輸:
改革開放後,上海沿海運輸開始躋身與國際航運市場,實行沿海運輸與遠洋運輸並舉。至1990年,上海海運局(已並入中國海運集團)的外貿運輸量已超過700萬噸。至1987年上海沿海客運干線由80年代前的4條擴大至8條,年客運量近380萬人次。上海與浙江間先後恢復與開辟多條滬浙間客班航線,並從80年代末起投放小型高速客輪,興起海上短程快速客運。但現在客運航線早已嚴重萎縮,只剩下舟山群島航線和日本航線(至外省市的長江航線已全部取消,只剩下崇明三島)。「七五」期間,上海沿海運輸以能源物資運輸為重點,上海海運局完成的3億多噸貨運量中,煤炭、石油兩項即達2. 5億多噸,占總運量的80%以上。
改革開放三十年,上海沿海運輸中的集裝箱運輸發展令人矚目。1984年,開展東北經上海等地的鐵、水、公路聯運,上海港成為江海、海海、鐵海、公海聯運的國內集裝箱樞紐。2008年,上海內貿沿海航線集裝箱運量達193萬TEU。
內河運輸:
上海的內河運輸擔負著華東地區及長江沿線省份的物資交流和上海港的集疏運輸任務。
改革開放初期,內河運輸主要是為寶鋼建設工程和金山石化二期工程運輸做貢獻;延伸航線,擴大服務,進江出海拓展運輸業務,創辦「運銷聯營」服務項目,改善干支直達運輸服務。1984至1990年,每年通過內河集疏運輸的上海港物資達6000萬噸以上。與此同時,客運也日趨繁盛。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客運不斷發展,1978年為470.5萬人次,1985年已增長為610.4萬人次。對江輪渡客運量也增長迅速,1978年為20683萬人次,1985年已增長為33878萬人次。內河的水上旅遊客運也逐步恢復。1979年5月恢復浦江游覽,並充分發揮上海內河通江、近海、連湖的特點開發了澱山湖水上旅遊等項目,受到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1990年上海內河運輸已有各類經營性運輸企業和個體聯戶2932家(戶),全社會運輸船舶12564艘,643976噸,246188千瓦,12925客位,在佔全國2%的內河航道上,用約佔全國總數10%的船舶,完成了佔全國22%的內河貨運量,航道貨運密度高達3.11 萬公里,是全國密度的10倍;對江渡運量每天100多萬人次,渡運量為世界第一。上海內河運輸已成為上海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上海內河運輸貨運量為0.21億噸,內河貨運周轉量48億噸/公里,三島客運量1493萬人次,內河運輸船舶1156艘,上海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為7362.1萬噸。浦江游覽船舶數從1979年的2艘1000餘客位已發展到2008年的36艘9480客位,2008年浦江旅遊人次達239萬人次。
信息來源:交通運輸部
㈨ 2012年中國貨物吞吐量超過一億噸的港口排名列表(前29名)
目測港灣學子.....我也在找..不過只找到了前十三....從世界港口前20裡面找
㈩ 哪裡可以找到中國各港口歷年集裝箱吞吐量,國家統計年鑒我只找到歷年的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不會找
去夏澤網找中國港口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