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家化現在還算是中國自己的企業嗎控股方中國平安不是由外資坐鎮嘛
不是
❷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網頁鏈接
我的圖書館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館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2016-05-22 趙金成0 閱 24728 轉 82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中國人醒醒吧】外資控制中國企業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經濟安全威脅!! 據「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玻璃行業、電梯生產廠家,已經由外商控股;18家國家級定點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化妝品行業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20%的醫葯企業在外資手中。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系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手機等行業,外資均佔有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葯、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佔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還僅是一年前的情況,現在外資兼並又有了新的惡性發展。 凡外國資本對我國企的兼並,其結果無一不是在廉價佔有我優質資產和龐大市場份額而大發橫財後將我企業品牌和技術統統壟斷扼殺,並將所有債務、失業、金融風險、窮困及堆積如山的嚴重社會矛盾全部留給我。這方面私募基金(PE)與專業跨國公司並無實質性區別,但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的兼並卻多了一個二道販子剝層皮。 在金融業方面,2004年新橋資本(也是PE)最終控股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現已被美國花旗銀行持股36%,其餘各大國有銀行及金融機構外資持股均已達25%(其中PE占相當大比例)。 造紙行業 我國造紙企業約3600家,產量5600萬噸(2005),近10年來,生產和消費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長,產能佔世界10%,消費佔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多數企業資金短缺、技術裝備和原料均嚴重依賴國外,低檔產能過剩,高檔紙供不應求。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際紙業巨頭如芬歐匯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團等,紛紛以合資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如2005年,國際紙業和太陽紙業在兗州共建合資公司,投資1.6億美元上30萬噸液體包裝紙生產線,華泰集團2006年與芬蘭斯道拉恩索在山東東營合資建設年產20萬噸的高級超壓紙項目等。 CVC並購晨鳴案:晨鳴紙業集團為中國紙業龍頭企業,原為壽光造紙廠,產能0.6萬噸,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現總資產112億元,擁有山東、武漢、江西、吉林、海拉爾等十幾處生產基地,2005年紙產量210萬噸,銷售收入170億元,連續11年保持全國第一,為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紙業50強。2006年5月,美國CVC(花旗集團與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資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億美元)與晨鳴簽署了戰略投資意向書,向CVC非公開發行10億A股,募集50億元,CVC將持有晨鳴42%股份,超過壽光國資局成為第一大股東。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組成銀團申請60億元長期項目貸款。 日化行業 洗滌品: 全國四大年產8萬噸以上的洗衣粉企業,3家被外資收購。 美國寶潔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日化行業的合資中,外資通常利用中國企業原有的生產線和營銷渠道,為外資品牌打工,同時冷落中方企業原有品牌。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中華牙膏多年為聯合利華貢獻8億到9億的銷售額。 中國著名商標美加凈: 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上海家化的銷售額從3億元驟降至600萬元。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失去了寶貴時機。 化妝品: 法國歐萊雅正在快速佔領中國市場。2003年該公司收購小護士,2004年收購羽西。在彩妝領域排名第一,在護膚領域完成兩次並購後名列第二。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 跨國公司占據國內高端市場後,正在向中低端品牌發展,沖擊本土企業。如聯合利華從2005年加強二三級城市的布點分銷。寶潔將飄柔、汰漬等產品大幅度降價、大力在全國推銷玉蘭油。歐萊雅收購小護士之後正尋找合作夥伴開拓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美國雅芳和日本資生堂等也蠢蠢欲動。 2007年2月,作為全國護膚品行業第一的北京大寶,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全部股權(北京三露廠國有股83.42%,職工持股會16.58%),3月與美國強生簽訂了轉讓全部股權的合同。2005年,大寶銷售額為7.8億元(佔全國市場1%),在國內護膚品企業中排名第一,這樣,強生就擁有了大寶遍布全國的二、三線營銷網路。 化妝品企業淘汰率很高,兩年前全國有5000多家,現只剩3300家,2005年外資化妝品企業有130多家,佔有國內40%的銷售額和80%以上的利潤(外資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0%以上,內資企業僅2-3%)。目前活躍於市場的本土品牌還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餘種,隨著外資企業瞄準三、四線城市,國內品牌的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制葯: 華葯集團: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2004年銷售收入78億元,居全行業第二。2005年落到行業第四,虧損2千萬元。公司陷入債務困境。2004年進行股權改革。將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華北制葯」4.07億股國有股折10億元,另5820萬國有股以2億元賣給荷蘭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葯生產企業),一並抵償所欠「華北制葯」債務。 DSM 遂獲得華北制葯7.4%股權。2007年2月DSM再用3500萬美元購得華北制葯25%股權;另出資1.06 億美元與華葯集團的青黴素和維生素業務合作成立新公司,佔49%股權。DSM成為華北制葯第二大股東。 哈葯集團:2005年,香港中信資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聯合投資獲得控股權(?)。 蓋天力: 2006.10,拜耳醫葯保健(BHC)與我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制葯公司簽署協議,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葯OTC業務。此為醫葯領域最大外資並購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和住友商事(中國)有限公司分別購買河南天方葯業集團16%和4%股權。天方葯業由此從國有股份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目前國內大部分醫葯企業都是外資控制的合資企業?) 小五金電器 法國SEB並購國內壓力鍋老大蘇泊爾: 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2005年全國炊具行業銷售額50億元, 2006年上半年蘇泊爾主營業務收入達5.7億。蘇泊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稱號,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 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的頭號品牌)以2.4億歐元,購得蘇泊爾52.74-61%的股權(蘇泊爾及相關公司以18元/股賣給SEB共2.5億股14.38%股權;以同等價格向SEB增發4000萬A股、要約收購蘇泊爾4860-6645萬股),控股蘇泊爾。 中國五金製品協會烹飪炊具分會的8家副理事單位中的6家,如愛仕達、沈陽雙喜等,2006年8月發布聲明,反對蘇泊爾並購案。他們指出:蘇泊爾在炊具行業銷售額已過20%,根據《外國投資者並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並購方在中國市場營業額超過15億的和市場佔有率達20%的,並購導致一方市場佔有率達到25%或者一年內連續並購10家企業的,都必須向商務部和工商總局報告。蘇泊爾的並購觸及四條「紅線」中的三條;一旦這種壟斷式的並購成為事實,行業良性競爭格局將變為以價格戰、廣告戰等先導的惡性競爭,國內許多企業破產倒閉,將造成大量員工失業。僅在廣東彩塘鎮一地,炊具五金小企業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務部對此案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後,於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與上海電熨斗總廠合資的教訓: 上海電熨斗總廠的「紅心牌」電熨斗曾佔有47.4%的國內市場份額,1993年品牌評估價值達1.3億元。 1996年4月,SEB與該廠共出資1650萬元(SEB出資60%)組建上海賽博電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會5人,法方佔3個名額。法方利用控股權,把紅心變成加工車間,高進低出,轉移利潤;利用中方多年積累的銷售隊伍和人脈資源,使SEB的特福、好運達品牌低成本打入內地數百個商場,並實行專櫃分割,貶低紅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於推廣力度存在明顯歧視,使「紅心」的市場佔有率銳減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進或開發新產品或被法方拒絕,處處掣肘,董事會議沖突不斷,合資公司三年累計虧損3千萬,財務報表年年獲通過。最後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並將合資公司改為獨資公司,留給中方一屁股爛賬。 中方總經理(前上海電熨斗總廠副廠長)告誡那些正與外資談合作的國內企業:不可輕易讓外資控股。 雙喜炊具銷售總經理馬德桃:並購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並購品牌的渠道等優勢資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後就雪藏國內品牌,利用國際品牌的溢價能力,通過品牌錯位,實現從高端市場到低端市場的上下通吃。通過壟斷並購、品牌絞殺,外資用錢把國內企業固化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電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電池廠,最初注冊資本不到200萬元,生產過糊式電池。1990年代中期,電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發展。21世紀初,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6億元,利潤2億元以上,在全國有300多個銷售點,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1988年,南平電池廠以28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40%股權)與福建興業銀行(投90萬元,15%)、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資組建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據《商業銀行法》,興業銀行退出,將其所持15%股份賣給南孚全體職工出資組建的大豐電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產權改革」、「靚女先嫁」,與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掛鉤。該公司下屬鼎暉公司聯合荷蘭國家投行投100多萬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萬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1000萬美元,與中方各股東在香港組建「中國電池」,四家外資股東共佔49%股份,中方股東將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佔中國電池51%股份。「中國電池」遂對南孚絕對控股。 1999年,華潤百孚炒金巨虧,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的8.25%股份出讓,並將另外20%股份轉讓給基地總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該子公司將此20%股份以7800萬轉讓給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萬美元轉讓給摩根士丹利。
❸ 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團架構
上海家化擁有國內同行業中最大的生產能力,是行業中通過國際質量認證ISO9000最早的企業,亦是中國化妝品行業國家標準的參與制定企業。上海家化以廣闊的營銷網路渠道覆蓋了全國200多座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上海家化一直致力於幫助人們、生活的更加美麗、健康與自信,作為中國日化行業的支柱企業,隨著日化行業對外資全面開放,上海家化憑借其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創造了「六神」、 「佰草集」、「美加凈」、「啟初」、、「高夫」等諸多中國著名品牌,占據了眾多關鍵細分市場的領導地位。 多年來,上海家化堅持發展自主品牌,認為品牌差異化的基礎必然依靠研發的支持,因此上海家化每年都投入巨額經費用於科研開發。 早在1999年上海家化的技術中心就被國家經貿委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同年被批准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上海家化與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皮膚科、中科院、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二醫大等院校機構聯合設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聯合實驗室, 還與法國的同行業研究所聯合開展了一系列科研實體的相互交流和學習。上海家化的研發成果和專利申請數量居於國內企業的領先水平, 在中草葯個人護理領域居於全球領先地位。
上海家化與許多國際著名公司有過多方位的合作:與Lion建立了專有技術合作、取得COTY旗下Adidas個人護理用品及香水系列的中國生產權和代理經營權,與LVMH集團下Sephora公司合資設立「絲芙蘭(上海)化妝品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家化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從未改變。
上海家化致力於成為國際一流綜合日化企業,在大眾化和細分化產品領域諸多有價值的細分市場上擁有能夠持續發展的領導品牌,以顧客關系、員工歸屬、股東價值和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現贏得世人的尊敬。
一百多年來, 上海家化以國際視野始終走在中國日化行業的前沿,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將上海家化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性日化企業,持續創造新價值,不斷回饋顧客、員工、股東和社會;我們的企業文化是公開透明、獎懲分明、勇於創新、客戶滿意、誠實進取、互助友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使命,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加美麗、健康與自信。
❹ 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現狀
根據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全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公司營業收回入為答53.35億元,同比增長19.38%;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8.98億元,同比增長12.22%,摺合每股收益為1.34元,本年度公司對江陰天江葯業有限公司的股權投資的持有意圖發生改變,計提遞延所得稅費用7516萬元,剔除此影響,本年度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較上一年增長21.61%,公司業績實現穩定增長。
上海家化業績的穩定增長主要源於公司圍繞戰略落實相關項目具有較好的延續性,藉助核心優勢的發力為公司營收的持續增長夯實了基礎。2014年6月,上海家化發布了5+1的品牌戰略,聚焦並放大旗下各品牌優勢,明確了四大核心競爭力和五大細分市場,提出要在2018年實現120億元的銷售規模。為了配合五年戰略規劃的實施,2014年上海家化以「客戶」為第一導向,對品牌發展、科研創新、供應鏈優化、渠道建設、人才培養等進行全方面的深化調整。
❺ 我們國產的自主品牌,的日化產品企業有那幾個。要國產的不要外資的!!!!
「上海家化」是國產日化中最好的企業,還有一些為數不多的較好的國產日化品牌被收購了,如大寶和舒蕾。剩下的還有「隆力奇」吧,其產品一直被迫壓制在低端市場。
❻ 請問上海邁佳人才這家公司可靠嗎,公司說是獵頭公司,面向日資企業的,約我過去面試呢。
這家公司還可以,我也是學日語的,去過。現在上海貌似外資企業使用獵頭的蠻多的,但是正規的獵頭公司是不向人才收費的,去之前問一下比較好。
❼ 上海家化集團簡介
上海家化作為國內化妝品行業首家上市企業,是國內日化行業中少有的能與跨國公司開展全方位競爭的本土企業, 擁有國際水準的研發和品牌管理能力。2008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24.93億元人民幣,凈利潤達到1.85億元人民幣。
上海家化擁有國內同行業中最大的生產能力,是行業中通過國際質量認證ISO9000最早的企業,亦是中國化妝品行業國家標準的參與制定企業。上海家化以廣闊的營銷網路渠道覆蓋了全國200多座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上海家化一直致力於幫助人們實現清潔、美麗、優雅的生活。
作為中國日化行業的支柱企業,隨著日化行業對外資全面開放,上海家化憑借堅持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創造了「六神」、 「佰草集」、「美加凈」、「清妃」、「高夫」等諸多中國著名品牌,占據了眾多關鍵細分市場的領導地位。 多年來,上海家化堅持發展自主品牌,認為品牌差異化的基礎必然依靠研發的支持,因此上海家化每年都投入巨額經費用於科研開發。 早在1999年上海家化的技術中心就被國家經貿委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同年被批准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上海家化與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皮膚科、中科院、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二醫大、上海中醫葯大學等院校機構聯合設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聯合實驗室, 還與法國的同行業研究所聯合開展了一系列科研實體的相互交流和學習。上海家化的研發成果和專利申請數量居於國內企業的領先水平, 在中草葯個人護理領域居於全球領先地位。 上海家化與許多國際著名公司有過多方位的合作:與Lion建立了專有技術合作、取得COTY旗下Adidas個人護理用品及香水系列的中國生產權和代理經營權,與LVMH集團下Sephora公司合資設立「絲芙蘭(上海)化妝品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家化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從未改變。
上海家化致力於成為時尚消費品的中國代表企業,在大眾化和細分化產品領域諸多有價值的細分市場上擁有能夠持續發展的領導品牌,以顧客關系、員工歸屬、股東價值和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現贏得世人的尊敬。
一百多年來,上海家化一直遵循著「精緻優雅、全心以赴」的理念,這也是上海家化永遠的承諾。上海家化將全心以赴的打造能夠代表中國的時尚品牌,為消費品行業在新的起點上優化升級、為上海成為世界時尚之都做出更大的。
❽ 上海嘉化是什麼
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家化」)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日化企業之一,
其前身是成立於1898年的香港廣生行。經過百年發展,公司發展成為年銷售額逾50億元的大型日化集團,產品涵蓋護膚、彩妝、香氛、家用等多個領域,擁有「佰草集」、「六神」、「美加凈」、「高夫」、「啟初」等諸多中國著名品牌,於2001年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
上海家化通過根植中國文化,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採取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並在眾多細分市場建立了領導地位。旗下品牌佰草集憑借漢方中草葯養生養美概念和差異化的產品定位成功打入法國等歐洲發達國家的主流市場。營業收入從2004年的16.7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58.46億元 。
上海家化注重自主創新,驅動公司可持續發展。公司擁有國家級科研中心和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匯聚各學科人才200多名。家化每年對科研投入持續增長,並通過與國內外優秀的科研機構開展多方面戰略合作提升公司研發實力,技術中心2014年完成各類產品開發項目超過500項,其中新產品開發百餘項。2014年公司專利申請數達53項,其中國外申請4項,發明專利19項;2014年企業授權專利40項,其中其它國家/地區外授權專利1項,發明專利6項。
公司在化妝品行業中率先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國際標准ISO9001的認證, 是中國化妝品行業諸多國家標準的參與制定者之一,並於2012年順利通過GMP認證。
❾ 上海家化大股東與管理層矛盾不斷升級的原因是什麼
上海家化(600315.SH)董事長葛文耀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卷橫幅,橫幅上書有「如履薄版冰」四個大字。從1985年掌舵上海家權化這艘航船開始,葛文耀坦言這四個字最能反映他的心路歷程。
在這近30年的企業發展史里,上海家化曾遭遇各種波折:有被要求與外資合並,險些導致自主品牌被埋沒;有受命吸收合並同類企業,添上一身包袱。「葛文耀一直在戰斗,卻總是贏家。」有熟悉葛文耀的人士表示,與外資斗時,他研究國情,實現產品的差異化。與國企體制斗時,他講策略,最終啃下了國企轉制這塊敏感的「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