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磊的論文與研究成果
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近200篇《趕超型發展與中國產業結構的非常規轉換》,《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收費雙軌制對高考生源的配置效應及其成本約束》,《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競爭、企業合約與隱性激勵》,《中國社會科學季刊》(港)1996年冬季卷《國有企業的委託代理結構與制度改進》,《管理世界》1997年第2期《中國產業結構成因與轉換》,復旦大學出版社96年12月版,上海市社科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中國農業組織的結構性變遷》,山西經濟出版社1999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署重點圖書《現代企業制度論--委託代理制下的競爭與管理》《「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理論基礎與實施方法研究》,國家教育部「九五」規劃二批項目。
② 石磊的個人經歷
石磊曾任中國翻譯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理事;現任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理事、上海國際經濟技術協會副會長、上海人才中介行業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
2004年,石磊以其對人力資源服務業的卓著貢獻榮獲了由亞太人力資源研究協會、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台灣人力資源協會和《財智》雜志共同評選的 「最佳服務機構領導獎」。
2005年,石磊再次榮獲由亞太人力資源研究協會和《財智》雜志共同評選的「年度傑出貢獻獎」。
2007年,石磊獲「推動中國人力資源發展50人」稱號
2010年,中智上海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主辦方代表石磊 ,在「後世博的中國影響」論壇上作開幕式致辭
2010年,石磊獲得「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傑出成就獎」稱號
2012年初,石磊作為主要創造人創造的《從單一外包服務商到人力資源整體服務供應商的戰略轉型》成果榮獲「第十八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2年,中智上海公司總經理石磊榮獲《中國人才》評選「十五年十五人」大獎
2013年,中智上海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總經理石磊被評為「2013中國經濟十大創新人物」 。
③ 石磊的科研工作
1、「試驗設 計基礎」(第一作者),重慶大學出版社,1996
2、「宏觀經濟研究」(編委),雲南科技出版社,1999
3、「昭通地區工業結構調整研究」(副主編),雲南科技出版社,2000
4、「黔西滇東煤層氣地質與勘探」(編委),雲南科技出版社,2001
5、「多水平模型及其統計診斷」,(獨立),科學出版社,2008
6、「SPSS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7、「統計學」(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 金融時間序列模型的局部影響分析(107610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8-2010,20萬元,主持人:石磊
2、多水平模型及其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08XTJ001),國家社科基金,2009-2010,9萬元,主持人:石磊
3、統計學學科建設專項基金。雲南省財政廳。2007-2012,100萬元,主持人:石磊
面板數據模型中的統計診斷及其應用。2008,9-2011,9,國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2萬元,主持人:石磊
4、雲南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基金,雲南省科技廳。2008,10-2011,10。12萬元,主持人:石磊
5、全省貧困學生數據調查和建立助困評價體系研究,雲南省財政廳項目,主持人:石磊,80萬元,2009,11-2010,12
6、雲南省統計數據質量評估體系及診斷方法研究,雲南省財政廳項目,主持人:石磊,80萬元,2009,12-2011,3
7、雲南省省屬院校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及考評方法。雲南省財政廳項目,主持人:石磊,80萬元,2010,9-2011,3/8、合作系統中關系系數分析方法及合作演化動力研究。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主持人:石磊,10萬元,2010,9,1-2012,8,31
9、雲南省統計工作相關問題研究。雲南財經大學重點課題,主持人:石磊,5萬元,2008,12-2 1、 具有相關結構模型的局部影響分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3-2005,項目編號:10261009。經費: 15萬元,主持人:石磊
2、影響分析及敏感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601033),1997-2000,經費:4.2萬元,主持人:石磊
3、回歸診斷及其應用,雲南省應用基礎研究基金,1991-1993,經費:1萬元,主持人:石磊
4、影響分析及其應用。雲南省應用基礎研究基金(96A016Q),1996-1999,經費:3萬元,主持人:石磊
5、統計理論和方法在農業、生物、經濟等領域中的應用。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000-2003,項目編號:2000A0003M.經費: 4.5萬元,主持人:石磊
6、雲南生存函數模型研究及生命表編制的實證分析.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開發應用課題,雲南省統計局. 2002-2003.經費: 2.5萬元,主持人:石磊
7、昆明市民生活及文化意識調查(東亞價值觀調查).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數理研究所科研項目. 2003年,經費: 10萬元,主持人:石磊
8、玉溪市煙草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研製.紅塔集團玉溪市煙草科研所科研項目。2003年,經費: 25萬元,主持人:石磊
9、滇黔桂煤層氣資源目標勘探研究的地質統計學方法。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95科技工程公關項目子課題. 1999年,經費: 5萬元,主持人:石磊
10、雲南省傈粟族村民人文意識調查的統計學分析。雲南省地理研究所委託項目,2000年,經費: 2萬元,主持人:石磊
11、雲南省產業結構調整研究。雲南省統計局科研項目,1998年,經費: 1.5萬元,主持人:石磊
12、雲南省工業品結構調整研究。雲南省統計局科研項目,2001年,經費: 2萬元,主持人:石磊 1 、石磊,參加「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第八屆代表大會暨2009年學術年」並做學術報告。2009年7月20至21日於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石磊,參加「2009金融統計與金融計量國際研討會—非參數統計方法及應用」並做學術報告,2009年7月8-10日於成都
3、石磊,參加「第六屆海峽兩岸統計與概率研討會」並做學術報告,2009年1月10-12日於南京大學
4、石磊,參加「第三屆統計學前沿研討會」,中國科學院,2009,12,17-18
5、石磊,參加「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三十周年會慶」,北京大學,2009,12,19
6、石磊,參加第五屆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生存分析分會學術年會,海南師范大學,2010,4,2-6
7、石磊,參加第七屆海峽兩岸概率統計學術研討會,台灣成功大學,2010,7,2-8
8、石磊,參加2010年國際統計前沿論壇(分會場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北京,2010,7,10-12
9、石磊,參加「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資源與環境統計分會常務理事會議暨第五屆學術會議」,西寧,2010,7,25-30
10、石磊,參加「中國統計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分會學術會議」,烏魯木齊,2010, 8,1-5
11、石磊,參加「第三屆中國統計學年會」,武漢,2010,10,29-31
12、石磊,參加「2010年統計與管理科學國際學術會議暨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環境與資源統計分會第六屆學術會議」,南京,2010,10,30-31 1 、舉辦「2007年統計、金融與精算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香港浸會大學統計研究與咨詢中心,雲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聯合舉辦,2007年5月19—20日,地點:雲南財經大學,石磊為地方組委會主席
2、舉辦「第四屆海峽兩岸應用統計學術研討會」,雲南大學、雲南財經大學、大理學院聯合舉辦,2010,7,18-20;石磊為地方組委會主席
3、舉辦「2010計算經濟與統計國際學術研討會」,由雲南財經大學和美國賓州大學聯合舉辦,2010,7,19-21。石磊為地方組委會主席
④ 石磊在山海經中飾演誰的守護神
吳磊,中國內地童星演員。出生於上海,於2005年12月參演電視劇《封神榜之鳳鳴岐山》「小哪吒」,從此踏入了演藝道路。2009年,因出演情景劇喜劇《家有外星人》中的「唐不苦「一角而被觀眾所熟知。之後相繼參演了《深宅》《誰知女人心》《娘妻》《淘氣包馬小跳》《我的媽媽是天使》等具有代表性的電視劇作品。主演的情景劇《淘氣包馬小跳》榮獲第二十八屆,中國電視劇,少兒「飛天獎"。
⑤ 石磊航空科學家講座作文
我敬佩的一個人,是我的一個朋友,也是我的一個大姐姐。她叫孔凱薇。她長得不算出眾,但她總是帶著甜蜜的微笑,這是她看起來顯得特別親切、可愛。
孔凱薇姐姐幾乎具備一名優秀學生的所有優點。我最敬佩的是她的學習,她學習好,不管是奧數、電腦、作文還是其它方面,她每一科都很優秀,並且還很會說話。她很愛學習,她也在上十二中,她是數學特長班的學生,所以她對數學特別有興趣。初中每天都會留很多作業,但她還是堅持每天做一些奧數題,經常是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早上還得早起,特別累。以前,我還以為是她父母硬要求她做的,後來得知是自己要求做的。我就明白了,孔凱薇以前就說過覺得做題是一種樂趣,能夠多做題也是對自己本身知識的提升,雖然累點,但收獲多呀。不僅如此,她學習還很認真,她過生日那天,說好了上午讓我們幾個小夥伴等她電話,然後到她家去玩。沒想到等到下午兩點鍾電話響都沒響。不會是我們家電話壞了吧,於是我給她們加打電話,原來,孔凱薇在上午十點鍾打電話前,給自己布置了一些題,沒想到題有些難,想把題寫完了再玩,沒想到一寫就……雖然害得我們白等了一個上午,但我也看到了她的認真,不得不敬佩她。
孔凱薇的心胸特別開闊,對朋友特別寬容。有一次,她向我借了一些錢,很久都沒還,我著急了卻老是找不著她人,以為她想賴帳,於是就在她背後說她的壞話。後來,朋友告訴我,這事傳到了孔凱薇的耳朵里,這下完了,她今後肯定不會理我了。果然,過了好幾天了,她都沒給我打電話,我一個人呆在家裡好悶,想出去玩害怕出去不小心遇到她,她當街說起我來,那多沒面子。所以我還是在家裡待著,這時,我突然收到了孔凱薇的電話,要我出來和她見一面。見面前,我還以為她一定會說我呢,沒想到一見面,她倒先說了一句「對不起」,還把錢一分不少的還給了我,我當時就愣在那了。我問:「那我在背後說你壞話的事呢?」她看我這樣說,趕忙拉起我的手說:「過都過去了,走玩去吧」說著拉著我的手就向球場跑去。此後,我再也不說她壞話了,我對朋友也變得寬宏大量了起來。
她值得敬佩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守信用、大方、助人為樂……人生之中能夠交到這么好的朋友很不容易,我會好好珍惜這份友誼,並且我也會以她為榜樣、向她學習的。
⑥ 為何說我國東方紅一號宣告進入航天時代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直上重霄,遨遊九天,在悠揚的《東方紅》樂曲中,拉開了中華民族進入航天時代的序幕。
研製和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作出的偉大決策,是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豪邁壯舉。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打破了超級大國對航天尖端技術的壟斷,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堅強決
心和偉大力量,進一步奠定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在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和發射過程中形成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化道路上奮勇開拓的力量源泉。
35年後的今天,重溫當年那段歷史,對於弘揚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對於推動當前正在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進行,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讓我們重溫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讓我們再創中國航天新的輝煌。
總理為之傾注大量心血
講述:紀東(時任周恩來總理秘書)
采寫:中國航天報記者 馮春萍
為了這次發射,周恩來總理傾注了大量心血。在每一個關鍵的時刻,周總理都給研製人員以大力的支持與鼓勵。僅僅是在衛星發射前,周總理就專門聽取了衛星、火箭測試情況匯報。針對發現的問題,他要求參試人員謙虛謹慎,進一步做好發射前的各項准備工作。衛星、火箭轉往發射陣地後,周總理又叮囑在發射現場要一絲不苟地進行檢查,一顆螺絲釘也不能放過。隨後他又提出衛星發射要做到「安全可靠、萬無一失、准確入軌、及時預報」的全面要求。
衛星研製期間,正值「文革」動亂,一些重要的事情,要靠召開中央專委會來決定。而在召開專委會之前,周總理會廣泛聽取專題匯報。每次參加專題匯報的人員名單,都是周總理親自審批的,每次有幾十人,其中包括參與研製、生產、發射等各個環節的代表。周總理特別善於最大限度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還特別重視聽取一線研製人員的意見,每次開會都專門邀請一些普通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參加,向他們詢問衛星的生產及質量情況,比如電池板的材料、應答機的生產等,並了解得非常仔細。
召開專題匯報會時,一般都會安排吃一頓飯。只要知道有工人代表參加,周總理都會特意叮嚀上一些好一點的菜。那時生活條件艱苦,周總理總是希望借這樣的機會給來自基層的同志改善一下伙食。那時比較好的菜是「大燴菜」,裡面有丸子、排骨、粉條、白菜等,算是很豐盛的了,主食就是米飯和一些小點心。吃飯的時候,周總理一邊囑咐工作人員照顧好一線來的同志,一邊專門把錢學森、朱光亞、任新民等專家叫到身邊,邊吃邊聊,兼談生活與工作,很是隨和與平易。
那年五一勞動節,在天安門城樓上,周總理把他熟悉的發射衛星的功臣們一一向毛澤東主席做了介紹,並與歡慶節日的首都人民一起,興致勃勃地聆聽了衛星上傳來的《東方紅》樂曲……
在帥府看衛星劃過夜空
講述:周均倫(時任聶榮臻元帥秘書)
采寫:中國航天報記者 馮春萍
1970年4月25日上午,聶榮臻元帥剛剛用過早餐,秘書周均倫就向他報告了一個特大喜訊: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啦,收音機里能聽到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聶帥聽後非常高興,感慨地說了一句:「要不是現在形勢的影響,衛星還可以放得早一點啊!」
作為新中國航天事業的卓越領導者和奠基人,聶榮臻元帥從50年代起,就一直在組織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並多次親臨一線視察指導。
1965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趙九章與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呂強聯名向中國科學院提出了研製衛星的建議。同時,國防部五院副院長錢學森也向國防科委和國防工辦提出了將衛星及其運載火箭的研製列入國家計劃,並及早開展研製工作的建議。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聶榮臻贊同這兩個建議,做出了人造衛星「只要力量有可能,就要積極去搞」的指示,並委託張愛萍同志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詳細研究。
「文革」期間,聶帥受到沖擊,他和老百姓一樣,也是衛星發射成功的第二天才知道這個新聞。「文革」中的聶帥行動受到限制,不能隨便見客,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聶帥仍然十分關注衛星的研製進展。由於患病,他曾委託秘書甘子玉、周均倫替他去五院了解研製中的衛星的情況,回來後詳細地講給他聽。聶帥當年留學法國時,曾當過鉗工,所以特別強調工藝的重要。他說:「沒有好的工藝,什麼也做不出來。衛星很復雜,是高度綜合的技術,工藝一定不能放鬆啊。」
1970年4月25日晚8點,在幽靜的帥府前院里,聶帥與家人、秘書一起,抬頭仰望夜空,等待著衛星飛過北京上空的時刻。8點29分,「東方紅一號」閃爍著明亮的光輝,出現在人們的視線里。在家人和秘書的指點下,聶帥目睹了衛星劃過天際的情景,老人欣慰地笑了。
中國第一星底色鮮亮依舊
講述:塗元季(錢學森秘書)
采寫:中國航天報記者 石磊
打開記憶的相冊,35年前錢學森與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往事仍歷歷在目。錢老的秘書塗元季手指著他寫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一書,向我介紹了一件件真實的故事。
錢學森實際上是衛星、火箭和地面設備整個大總體的技術總指揮,在最關鍵的問題上,他總是沖在最前沿。有一次,一院為解決火箭滑行段噴管控制問題進行了半模擬試驗,結果出現了箭體劇烈晃動的異常現象,設計人員有些不知所措。錢學森來到試驗現場,認真聽取了各方意見。以他豐富的學識,他十分有把握地認定,火箭的滑行段已臨失重狀態,而地面的模擬試驗並不代表空間運行的實際情況,因此,「晃動」不會影響飛行。錢學森一語定乾坤,使得火箭的研製節節提速。在衛星的研製中,針對許多技術人員都想利用這顆難得的衛星進行各種空間探測的要求,錢學森反復地做工作,指出要服從大局。他說,中國第一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一顆政治衛星,讓全世界人民「看得見」和「聽得到」,是這顆衛星的使命,一切都要服從這個大局。當衛星總體超重時,他果斷地決定,凡是和廣播《東方紅》樂曲有矛盾的都要讓路。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後的第二天,錢學森在酒泉發射場慶功大會上講了話,他贊頌了這一偉大的創舉。隨之,他實事求是地又說道,由於衛星發射時間的推遲,使日本趕在中國前面成為世界上第四個發射衛星的國家。與日本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差距,就使中國屈居第五,自己作為領導,對此感到有些遺憾。
1970年五一勞動節的夜晚,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了放衛星的功臣們,而此時的錢學森,悄悄地從前排退到了後排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毛主席回過頭來想和他說話,卻沒有找到他。
35年過去了,中國第一星的底色還是那麼鮮亮。因為,它是千千萬萬個像錢學森一樣的科技工作者用赤誠的熱血凝就的,它鮮亮永恆。
周總理祝衛星一路平安
講述:任新民(長征一號火箭總負責人)
采寫:中國航天報記者 劉思燕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之後,當年的五一勞動節,作為發射衛星的功臣,任新民和十幾位航天人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任新民同志,請到前邊來,不要老往後邊躲,你的座位在我這邊。」聽到周恩來總理隔著人群招呼自己時,任新民的心情格外激動。隨後,周總理又把任新民介紹給在座的西哈努克親王,並說,這是「我們放衛星的人」,語氣中透著自豪。其實,周總理和東方紅一號衛星以及任新民的淵源遠不止這些。
作為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指揮者之一,任新民當時的身份是航天五院第一分院副院長,同時兼任長征一號火箭一二級液體火箭總設計師。1970年4月24日晚上,當《東方紅》的樂曲在太空中回響的時候,任新民想起了20天前,他和錢學森從即將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回到北京,向周總理匯報衛星發射進展情況,周總理聽完後最後叮囑他們道:「祝東方紅一號衛星一路平安。」任新民仰望星空,心裡默默地將這句話念叨了一遍又一遍。
不過,讓任新民印象更加深刻的是,當他們向周總理說到火箭中發現了多餘物時,本來還是語氣平和的周總理,一下變得十分嚴肅。他用批評的口氣告誡任新民等同志:「你們的產品是死的,可以搬來搬去,總可以搞干凈,無非晚兩天出廠。如果帶著多餘物上天,不可以原諒。」周總理的諄諄話語,讓任新民陡然覺得肩上的擔子重了許多。但是隨後,當他們回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時,周總理的兩次詢問衛星發射情況的電話,又讓任新民感覺到肩上的擔子有了一副更有力的肩膀在與他共同承擔。回想周總理對航天事業的關懷,任新民這一輩子也忘不了。
航天精神鑄造中國第一星
講述:孫家棟(東方紅一號衛星總體技術負責人)
采寫:中國航天報記者 楊建
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35周年前夕,記者采訪了當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總體技術負責人孫家棟。談起「東方紅一號」的研製過程,孫家棟說,是航天精神鑄造了中國第一星。
孫家棟說,要研製衛星,隊伍是基礎。1967年,五院剛成立時,人員主要來自兩方面,一部分來自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另一部分來自中科院。前者參加過導彈研製,有系統工程經驗,但缺乏衛星方面的理論基礎;後者在衛星理論方面有一定基礎,但缺乏工程研製經驗。要將這樣兩支隊伍盡快融合到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聶榮臻元帥的關心下,航天人在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衛星研製隊伍很快建立起來並形成了戰鬥力,用短短3年的時間便把衛星送上了天。
在這么短的時間,做成這樣一件大事,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孫家棟回憶說,當時,我們國家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僅以小小的電連接插頭為例,當時國內能夠製造有二十幾個插針的合格插頭的企業幾乎沒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不得不懷揣總理辦公室的介紹信,通過當時上海市的主要負責人,找到上海無線電五廠的幾位有經驗的老師傅。經過反復探討、試驗,終於將這種衛星上用的插頭造了出來。
為了將衛星盡快研製出來,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工人,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普通群眾,都充分發揚了無私奉獻的精神。529廠一位工人,在做衛星表面處理時怎麼也處理不好。在得知另一個工廠掌握這種技術時,他連中午飯也沒吃,就騎自行車跑去向人家請教,一直到晚上天黑,出來時才發現自行車丟了,原來是太著急忘了鎖車。那時自行車可算是一個「大件」,比較貴重,但一連許多天,這件事他都沒對人說起過。正是因為有了精神,才有了「東方紅一號」的成功,也才有了今天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
航天生涯中的里程碑
講述:戚發軔(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
采寫:中國航天報記者 楊振榮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對我國的航天事業、對我個人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當年擔任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的戚發軔如是說。
1970年的五一勞動節,戚發軔和試驗隊其他代表成員以及原國防科委領導一起應邀和國家領導人參加了節日晚會,並安排他們乘專機從發射基地回到北京。但是當時參加節日晚會要求的「穿最好的衣服」卻讓戚發軔犯了難,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他並沒有什麼「好衣服」。好在當年的老五院是部隊建制,在他所有的衣服里,找到的最好的衣服就是軍裝。節日晚會上,戚發軔穿著一身軍裝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晚會後,周恩來還特意留下來和代表團17名成員合影。周總理讓戚發軔站在他身邊,戚發軔卻不敢站。因為當時參加合影的還有一些國家領導人和技術負責人,而戚發軔只有37歲,最終周總理和藹可親的態度打消了他的顧慮。
在戚發軔辦公室的保險櫃里,還珍藏著一個牛皮紙信封,裡面裝的是一本薄薄的1970年版的舊書——《人造地球衛星》,定價0.20元。 這是遠在哈爾濱的一名普通工人林卓送給這位衛星總師的珍貴禮物。翻開書的扉頁,上面留著林卓寫給戚發軔的話:「2002年8月3日偶然在哈爾濱南崗區動物園附近書攤見到,現把此書送給您。」
戚發軔告訴記者,這本書是衛星發射當年出的,印數並不多,收到這本書讓戚發軔特別高興。因為這本書他當年就看到過,但是沒能保存一本,沒想到在三十多年後,又有機會得到這樣一本有紀念意義的書。戚發軔激動地說:「看到這本書我就想起了當年的一切。」
讓戚發軔銘記35年的還有一件不為人知的小事,那就是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第三級的技術負責人楊南生曾有的一個許諾,戚發軔幽默地說:「楊南生說發射成功後請我吃烤鴨,35年了,我也沒有吃到!」
為衛星准備了很多「飯」
講述:楊南生(長征一號火箭三級固體發動機負責人)
采寫:中國航天報記者 劉思燕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時,擔任發射衛星任務的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火箭三級固體發動機負責人的楊南生激動得熱淚盈眶。
早在任上海機電設計院副院長時,楊南生和他的夥伴們在研製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的同時,就夢想造出中國自己的衛星,甚至連衛星草圖都畫好了。但是囿於當時的條件,造星還只能停留在夢想中。好在老天給了楊南生圓夢的機會,在指揮發射成功我國第一枚生物火箭T-7A後不久,楊南生就被任命為剛剛成立的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製基地——航天五院四分院負責技術的副院長。1964年8月,四分院的固體發動機被選為長征一號火箭的第三級。為此,該院成立了工程領導小組,楊南生被任命為組長。從1964年8月到1970年4月24日,經歷了遠非6年的自然光陰可以承載的眾多磨難,楊南生終於近乎完美地圓了早年的造星夢。
當年,東方紅一號衛星上沒有入軌發動機,火箭第三級就當然地承擔了入軌發動機的任務。在衛星發射之前,楊南生被要求將火箭第三級的數據報告給負責衛星發射的人員,用於計算衛星的軌道。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楊南生將比較保險的數據報了上去。計算結果表明,衛星將進入近圓形軌道。發射當天,火箭升空後,第三級固體發動機的最後一推,將衛星送入了一個較為橢圓的軌道。這是一個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結果。至今,楊南生還記得錢學森在現場送給他的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當發射隊伍回到北京時,在歡迎的人群中,一直被楊南生尊稱為先生的屠守鍔詼諧地對他說道:你為衛星准備了很多的「飯「嘛。他說的當然就是衛星近圓形軌道變成了橢圓形軌道的事。言外之意,長征一號火箭三級推送衛星的推力可真不小。
⑦ 請問誰是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的,我想找個商船學院的老師,叫石磊。女老師30多歲
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確實有位叫石磊的老師,從教工號看,應該是10年進入該校的。38282900是商船學院辦公室電話,建議您從辦公室獲取信息。
⑧ 女作家石磊有哪些文學作品
石磊是60後上海女作家,作品擅長描述都會人生,文字痛快淋漓,文意柔軟嫵媚,廣受讀者追捧,出版有《太太黨人》《舌尖上的私房菜》《好好愛》等作品。她在游記中感嘆:「一路馳騁,河南這個地方,動不動就是兩千年的人物曹操孔明武則天,開口就是商周秦漢,幾乎處處輝煌,腳腳有靈。」不少網友留言「想跟著你的腳步走一圈」。
站在鞏義北魏石窟前,眼淚不止
「想看點好東西,吃點麵食。」這一次受邀來河南旅行,石磊在最初計劃行程時只有這兩點要求。
負責接待的河南讀者朋友白永理與她素未謀面,但熱情地整理出了一條河南文化游線路。
9月19日至26日,她們游覽了洛陽博物館、南陽漢畫館、千唐志齋、武侯祠、康百萬庄園、鞏義石窟寺等地。
「好些是之前從未聽過的地方,看過後非常震撼。」石磊說。
五年前,她曾帶讀中學的兒子來過河南,當時主要去了人們熟知的河南博物院、少林寺、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不過這次的小眾文化之旅更讓她激動。
從鄭州前往南陽的自駕過程中,白永理每經過一座城市,便會給石磊講上一番,「從新鄭開始講始祖山、黃帝故里、春秋時的鄭國都城,路過禹州、汝州講鈞瓷、汝瓷,到寶豐時講正月里雲集在麥田裡說書的馬街書會,經過周口說一說越調……」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這位上海作家頻頻贊嘆:「很多是我國僅有,世界絕無,太了不起了!」
到訪鞏義石窟寺時,正是午後,石窟依著山勢,沉在地面下小半層的樣子。中原秋天溫煦的陽光照在窟內佛像的臉龐之上,石磊獨自一人步入第一窟內,與北魏石刻獨處一室。面對著眼前的一尊佛像,石磊的眼淚不住湧出。
「佛像造型的恢宏清爽,容顏的慈悲大方,飛天們的旖旎,藻井的繁麗,以及那種完美的、准確的、毫不塑料的、兩千年原汁原味的雄渾蒼勁,竟然於那個午後,歸了我一人。那是打動心靈深處的美。」石磊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回憶,「此時此刻的瞬間是不可復制的,和眼前的東西產生了共鳴」。
鞏義當地的朋友還開玩笑說:「沒見過什麼好東西吧?你乾脆留在河南吧。」
鍾情豫菜,小鎮店主教她拉燴面
上一次到河南,石磊已經領略過中原人的淳樸善良,她當時在陌生當地人的陪同下,游遍了整個安陽文化景點。
「這一趟我交到了不少淳樸熱情的河南朋友。」石磊念叨起熱情的博物館館長、停車收費的老太太等,最讓她印象深的是在鎮平縣賈宋鎮的一個燴面館里,店主看她是南方人,主動邀請她嘗試拉扯燴面,並熱情地演示每一個動作,石磊親手煮了人生第一份燴面。
談到對河南人的印象,石磊提了個詞「厚實」,「和南方人的好是不一樣的好,南方人比較柔軟,但河南人是實實在在的,把你當成自己人一樣」。
豫菜深深征服了石磊的味蕾。「最愛的是鯉魚焙面和酸辣廣肚。鯉魚焙面,稱得上是中國飲食里完美的一樣菜,色香味形件件出色,糖醋軟熘的黃河大鯉魚,輔一掛手工抻出來的細若發絲的面,真真玉堂春暖,比松鼠鱖魚嫵媚、大氣。酸辣廣肚,魚肚腴美豐厚,口味酸辣清凜,魚肚是無味之物,要做得有滋有味,還不厚膩,怪不容易的。
⑨ 有幾人叫石磊
石磊
石磊,原名段磊,祖籍新疆。2002年九月,進入海淀區陶行知中學學習,成績特別優異。2004年11月,在海淀區期中統一考試中名列全區第二名;2005年1月,在海淀區期末統一考試中名列海淀區前十名。2005年6月,以526分的中考成績進入清華附中學習,並進入一條龍實驗班,但未進入理想中的人大附中。在班內學習上進,主攻化學、生物,是全班競賽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之一,為班級競賽工作作出了開創性的石磊卓越的貢獻,被尊為「競賽先鋒」。在他的帶動下,全班掀起了奮發學習的高潮。2006年2月16日下落不明。
在無錫也有個石磊,她是我國跳水界的新秀,近幾年,她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均有上佳表現。石磊出生於1981年4月,當她還在無錫大成巷幼兒園時,市校教練陳明珍發現了這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並把她招收到體校跳水隊進行業余訓練。小石磊聰明伶俐,進步很快。1989年2月她被送到省少體校,1991年9月又跨進了省體工隊跳水隊的大門。近兩年在世界性重大比賽中嶄露頭角,1996
年在紐西蘭國際跳水大獎賽上獲10米跳台雙人跳冠軍,跳板第三名,又在悉尼國際跳水賽中獲得10米跳台桂冠。今年9月,參
加墨西哥世界盃跳水賽,奪得3米板第三名、雙人花樣跳水冠軍.在上海已經開賽的八運會跳水決賽女子團體賽中滑縣、陳式太極拳、小架、陳敬陶、盧問渠、《汴梁武術》《中州武術》《少林武術》,她參如了3個項目,發揮正常,為江蘇隊獲女子團體亞軍立下大功。
石磊·太極拳
男,1924年出生於河南省滑縣,漢族,陳式太極拳小架著名傳人,中國武術七段,全國優秀武術輔導員。1947年投筆從戎,1966年離職休養,定居開封。
自幼喜愛武術,年少時曾習少林拳,1956年開始習練太極拳。1963年至1966年,師從大連市太極拳名師陳敬陶系統學習楊式太極拳。1967年至1974年,師從開封市太極拳名師盧問渠學習太極推手和陳式太極拳,得盧師珍藏的陳鑫著《陳氏太極拳圖說》四卷,遂專心鑽研陳式太極拳小架。1975年,拜移居開封的陳氏18世陳克弟先生為師,系統學習陳鑫親授拳架,緊隨其師左右,受其言傳身教,前後十個寒暑,並與小架著名傳人陳伯祥、陳伯先、陳立清等結下深厚的友誼。1979年,他受開封市體委和武協的委託,在陳克弟先生的指導下,編寫出《陳式太極拳(小架)圖解》講義,用現代語言逐勢分析了其中理法,增繪了過渡動作的圖像,由開封市體委和武協印發給從學人員。隨後,又以陳鑫先生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為綱,結合自己習拳教拳的領悟和體會,對該講義歷經二十年反復錘煉和不斷充實,於1999年完成了《陳式太極拳陳鑫拳架》專著,言簡意賅地闡明了太極拳拳理和《易》理的結合,拳理和中國傳統醫學的結合,並著重講述了太極拳纏絲勁的鍛煉與運用,和以丹田為中心結合腰勁、襠勁的運勁方法。此書問世,不僅為習練者提供了一條升堂入室的捷徑,也為陳式太極拳小架的普及開展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人尊師敬業,治學嚴謹,其拳架秉承其師遺風,沉穩圓活,剛柔相濟。八十高齡,行拳走架依然是中氣十足,靈動敏捷。與學生演練推手,走化對方來勁精巧無比,使對方自始至終找不到力點和支撐點。他為人寬厚,平易近人,是一位忠厚長者。他淡泊名利,視祖國的武術事業為生命,每天准時到太極拳輔導站帶徒授課,嘔心瀝血,傳播陳式太極拳小架拳藝。
長期投身於中華武術的發掘和普及的工作。1982年,參與發起創辦《汴梁武術》雜志,並先後在《汴梁武術》、《中州武術》、《少林武術》雜志社擔任編輯,直到雜志更名為《少林與太極》,雜志社遷址鄭州為止。他積極參與開封市武術活動的訓練、競賽和組織工作,先後任市太極拳教研組組長、武術協會副主席,多次任省、市武術競賽裁判長和仲裁委員。1983年,榮獲全國優秀武術輔導員稱號,1998年,榮獲中國武術七段稱號。其學生多人在省、市級比賽中摘金奪銀,被評為省一級拳師,取得中國武術中級段位。
石磊
(1956.5—)山東德州人。擅長油畫。1985年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後在石家莊壁畫雕塑研究所工作。1991年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後在湖北美術院工作。1995年調入廣州華南師范大學美術研究所工作至今。作品曾入選第二屆中國全國青年美展,第二屆中國油畫展,第七屆、八屆全國美展等。作品有《繽紛的城市》、《金色的種子》、《街頭討論》、《佛事》、《山地系列》、《一定要把房子蓋好》、《拆除與興建》、《家事詳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