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鋼不銹000825 增發過會了,是利好還是利空
太鋼不銹是一支非常好的股!
1. 鋼鐵行業是市盈率低,投資非常安全的行業。
2. 在這個行業當中的龍頭是寶鞍、鞍鋼、馬鋼、太鋼,就目前每股凈收益來看,太鋼不銹是這四支當中相對價格最低的。
3. 07年第三季每股1.03元,多麼高的收益!
4. 預計2007年度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50%-100%,多麼好的成長性!
基本面好,不亞於中鋁和雲銅,漲到35以上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增發通過當然是利好,公司可以低廉的成本更多融資,更多廉價資本對於鋼鐵這樣的資本需求大戶來說大大有利。
增發產生的利好是預期的,客觀評估出來的,不是情緒化的,也就是說,不是立竿見影的。增發後股價不動甚至下跌的個股比比皆是,萬科,格力電器都曾跌破增發價,但它們也仍是最優秀的上市公司。
長線持有,絕對沒有問題;如果太鋼這么優秀的股都不敢拿,滬深兩市就再沒有什麼敢拿的股了。
㈡ 以股權再融資為例分析再融資工具選擇時應考慮哪些考慮因素
行情走抄出一個過山車的走勢,午盤有過一波拉升,午盤後又幾乎是對稱式的下跌,這樣漲跌之間,市場量能進一步萎縮,打消了抄底資金的熱情。而持倉進一步加速,增倉速度有所下降,因此指數在初期宣洩後,顯露出來資金的觀望情緒,追漲殺跌的情況都在放緩,陰跌效應形成。
㈢ 股權融資因素分析選取哪個行業好寫
絕對估值法(折現方法) 1.DDM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股利折現模型)
2.DCF /Discount Cash Flow /折現現金流模型)
(1)FCFE ( Free cash flow for the equity equity /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模型
(2)FCFF模型( 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firm /公司自由現金流模型) DDM模型
V代表普通股的內在價值, Dt為普通股第t期支付的股息或紅利,r為貼現率 對股息增長率的不同假定,股息貼現模型可以分為
:零增長模型、不變增長模型(高頓增長模型)、二階段股利增長模型(H模型)、三階段股利增長模型和多元增長模型等形式。
最為基礎的模型;紅利折現是內在價值最嚴格的定義; DCF法大量借鑒了DDM的一些邏輯和計算方法(基於同樣的假設/相同的限制)。
1. DDM DDM模型模型法(Dividend discount model / Dividend discount model / 股利折現模型股利折現模型)
DDM模型 2. DDM DDM模型的適用分紅多且穩定的公司,非周期性行業; 3. DDM DDM模型的不適用分紅很少或者不穩定公司,周期性行業;
DDM模型在大陸基本不適用; 大陸股市的行業結構及上市公司資金飢渴決定,分紅比例不高,分紅的比例與數量不具有穩定性,難以對股利增長率做出預測。 DCF 模型
2.DCF /Discount Cash Flow /折現現金流模型) DCF估值法為最嚴謹的對企業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則上該模型適用於任何類型的公司。
自由現金流替代股利,更科學、不易受人為影響。
當全部股權自由現金流用於股息支付時, FCFE模型與DDM模型並無區別;但總體而言,股息不等同於股權自由現金流,時高時低,原因有四:
穩定性要求(不確定未來是否有能力支付高股息); 未來投資的需要(預計未來資本支出/融資的不便與昂貴); 稅收因素(累進制的個人所得稅較高時);
信號特徵(股息上升/前景看好;股息下降/前景看淡) DCF模型的優缺點
優點:比其他常用的建議評價模型涵蓋更完整的評價模型,框架最嚴謹但相對較復雜的評價模型。需要的信息量更多,角度更全面, 考慮公司發展的長期性。較為詳細,預測時間較長,而且考慮較多的變數,如獲利成長、資金成本等,能夠提供適當思考的模型。
缺點: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須對公司的營運情形與產業特性有深入的了解。考量公司的未來獲利、成長與風險的完整評價模型,但是其數據估算具有高度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復雜的模型,可能因數據估算不易而無法採用,即使勉強進行估算,錯誤的數據套入完美的模型中,也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小變化在輸入上可能導致大變化在公司的價值上。該模型的准確性受輸入值的影響很大(可作敏感性分析補救)。
FCFE /FCFF模型區別 股權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equity equity ):
企業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求之後剩餘的、不影響公司持續發展前提下的、可供股東股東分配的現金。
公司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lm film ):
美國學者拉巴波特(Alfred Rappaport)20 世紀80 年代提出了自由現金流概念:企業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求之後剩餘的、不影響公司持續發展前提下的、可供企業資本供應者企業資本供應者/各種利益要求人(股東、債各種利益要求人(股東、債權人)權人)分配的現金。
FCFF 模型要點 1.基準年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確定:基準年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確定:
2.第一階段增長率第一階段增長率g的預估的預估:(又可分為兩階段)又可分為兩階段) 3.折現折現率的確定的確定:
折現:蘋果樹的投資分析/評估自己加權平均資金成本(WACC) 。 4 .第二階段自然增長率的確定:
剩餘殘值復合成長率(CAGR),一般以長期的通貨膨脹率(CPI)代替CAGR。 5 .第二階段剩餘殘值的資本化利率的計算:
WACC減去長期的通貨膨脹率(CPI)。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 根據自由現金流的原始定義寫出來的公式: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 稅後凈利潤 利息費用 非現金支出- 營運資本追加)- 資本性支出 大陸適用公式: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資本性支出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購建固定、無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 處置固定、無形和其他長期資產而收回的現金凈額) 資本性支出
資本性支出:用於購買固定資產(土地、廠房、設備)的投資、無形資產的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等產能擴張、製程改善等具長期效益的現金支出。 資本性支出的形式有:
1.現金購買或長期資產處置的現金收回、 2.通過發行債券或股票等非現金交易的形式取得長期資產、 3.通過企業並購取得長期資產。
其中,主體為「現金購買或長期資產處置的現金收回」的資本性支出。
現行的現金流量表中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部分,已經列示了「購建固定、無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以及「處置固定、無形和其他長期資產而收回的現金凈額」。
故:資本性支出= 購建固定、無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處置固定、無形和其他長期資產而收回的現金凈額 自由現金流的的經濟意義
企業全部運營活動的現金「凈產出」就形成「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的多寡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存亡。一家企業長期不能產出「自由現金流」,它最終將耗盡出資人提供的所有原始資本,並將走向破產。
1.「自由現金流」充裕時,企業可以用「自由現金流」 償付利息還本、分配股利或回購股票等等。
2. 「自由現金流」為負時,企業連利息費用都賺不回來,而只能動用尚未投入經營(含投資)活動的、剩餘的出資人(股東、債權人)提供的原始資本(假定也沒有以前年度「自由現金流」剩餘)來償付利息、還本、分配股利或進行股票回購等等。
3.當剩餘的出資提供的原始資本不足以償付利息、還本、分配股利時,企業就只能靠「拆東牆補西牆」(借新債還舊債,或進行權益性再融資)來維持企業運轉。當無「東牆」可拆時,企業資金鏈斷裂,其最終結果只能尋求被購並重組或申請破產。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決策含義 自由現金流量為正: 自由現金流量為正: 公司融資壓力小、具發放現金股利、還舊債的能力; 不一定都是正面的,隱含公司擴充過慢。
自由現金流量並非越高越好,自由現金流量過高表明再投資率較低,盈餘成長率較低。 自由現金流量為負: 自由現金流量為負:
表明再投資率較高,盈餘成長率較高,隱含公司擴充過快; 公司融資壓力大,取得現金最重要,須小心地雷股; 借債困難,財務創新可能較大,可能發可轉換債規避財務負擔;
在超額報酬率呈現正數時,負的自由現金流量才具有說服力。 基準年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確定 自由現金流量為正: 取該年值為基準年值; 以N年算術平均值為基準年值;
以N年加權平均值為基準年值(權重自定,越近年份權重越大。) 自由現金流量為負: 如算術平均值為正,以N年算術平均值為基準年值;
如加權平均值為正,以N年加權平均值為基準年值; 如前一年為正,取前一年值為基準年值; 如前一年為負,取某一年比較正常值為基準年值(自定)。
第一階段增長率g的預估 運用過去的增長率: 運用過去的增長率: 算術平均數(簡單平均/賦予不同年份相同的權重/忽略了復利效果)
加權平均數(給予近幾年增長率以較大權重/不同年份權重主觀確定) 幾何平均數(考慮了復利效果/忽略中間年限變化) 線性回歸法(同樣忽略了復利效果)
結論:沒有定論 注意:當利潤為負時 算術平均數(簡單平均/賦予不同年份相同的權重/忽略了復利效果) 加權平均數(沒有意義)
幾何平均數(考慮了復利效果/忽略中間年限變化) 線性回歸法(沒有意義) 歷史增長率的作用
歷史增長率在預計未來增長率中的作用取決於歷史增長率在預計未來增長率中的作用取決於: 歷史增長率的波動幅度(與預測的有用性負相關。)
公司的規模(隨規模變大,保持持續高增長的難度變大。) 經濟的周期性(周期性公司的取值可能很高或很低。) 基本面的變化(公司業務、產品結構變化、公司重組等。)
收益的質量(會計政策/購並活動引起的增長可靠性很差。) 主觀預測優於模型 研究員對結論:研究員對g的主觀預測優於模型的預測:只依據過去的數據
研究員的主觀預測:過去的數據 本期掌握的所有信息,包括: (1)上一次定期報告後的所有公司不定期公告中的信息; (2)可能影響未來增長的宏觀、行業信息;
(3)公司競爭對手的價格政策即對未來增長率的預估; (4)訪談或其他途徑取得的公司內幕消息; 如何准確預測g
預測得准確與否,將建立在研究員對產業發展和公司戰略把握的基礎之上。公司戰略包括公司產業領域的選擇、產品的選擇和生產流程的選擇。要依據產業發展和公司戰略,要與時俱進,對模型參數進行修正,提高估值的准確性。
(1)最近公司具體信息的數量(越多/越重大,優勢越明顯); (2)研究該公司的研究員的數量(越多/越一致,優勢越明顯);
(3)研究該公司的研究員意見的分歧程度(越大,優勢越不明顯); (4)研究該公司的研究員的素質(金牌研究員越多,預測優勢越大)。
建議:相信自己,不要盲目相信其他研究員的預測。金牌研究員也可能犯嚴重錯誤,因為:數據本身可能存在錯誤 研究員可能忽略基本面的重大變化。 WACC釋義與計算
WACC WACC (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權平均資金成本/Composite cost of capital Composite cost of capital)
根據股東權益及負債占資本結構的百分比,再根據股東權益及負債的成本予以加權計算,所得出的綜合數字。 公式:
WACC =股東權益成本*(公司市值/企業價值) 負債成本*(負債/企業價值) 利用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來判斷公司股票是否值得投資。
WACC的計算相當復雜,不過如何使用WACC ,比如何計算該數字更重要。 FCFF法的適用 1. FCFF FCFF法的適用: 法的適用:
周期性較強行業(擁有大量固定資產並且賬面價值相對較為穩定); 銀行; 重組型公司。 2. 2. FCFF FCFF法的不適用:
公司無平均正的盈餘,如IT類公司目前處於早期階段; 公司不具備長期歷史營運表現,例如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 缺乏類似的公司可作參考比較;
公司的價值主要來自非營運項目。 特殊情況下DCF的應用(1) 1. 周期性較強行業周期性較強行業: 難點:基準年現金流量及預期增長率g的確定問題。
對策:1。基準年現金流量為正,直接調整預期增長率g 。 (1)景氣處於 3、-3、-2 ,預計景氣回落,下調預期增長率g。
(2)景氣處於-1、 1、 2 ,預計景氣上升,上調預期增長率g。
(邏輯:景氣循環理論,景氣周期周而復始,歷史重演。研究員對宏觀經濟周期、行業景氣周期的判斷能力,以及能否准確尋找一個景氣周期年限及景氣拐點都會影響估計的准確性。)
2。基準年現金流量為負。 先求平均現金流量以作基準年現金流量;然後調整預期增長率。 注意:注意:1。也可以從營收開始,利用會計勾稽關系全面估算每年現金流量。
(宏觀經濟周期、行業景氣周期判斷的准確性、會計能力都會影響估計 的准確性,工作量繁重且效果不佳) 2。內部收益率已經體現收益波動性對價值評估的影響。
3。預期增長率g取凈利成長率時,將凈利成長率*
㈣ 企業股權融資路演,拋開路演人的表現能力不提,企業方在PPT里最需要講述的是哪些方面的東西呢如何才
天使輪看的是人,主要從團隊開始,告訴投資人你們團隊有多精英。對於投資人來說,一開始你那麼小,如果不看人的話,花點錢就復制了,為什麼要投資給你!團隊還是團隊,天使輪只有團隊。A輪看的是才是想法,架構,B輪C輪看盈利。
㈤ 太鋼不銹這只股票這近怎樣啊
一切股票信息中,形態的形成是成本最高的一種。股票的K線是用錢堆出來回的,不論是正答常的走勢還是所謂的「騙線」,都是實實在在用金錢做出來的,這遠比製造一份財務報表、發布一個公告的成本要高。自己當成一介書生,「切勿輕書生,上馬能里,卻是心靈棲息的牧場,是煙火熏香的花
㈥ 股權融資的特點
股權融資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股利的支付與否和支付多少視公司的經營需要而定。
㈦ 請分析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和內部融資
債權融資是企業作為主體對外借債,如銀行貸款。股權融資一般是股東操作的,現股東以增資擴股方式吸引新的股東進來,並帶來資本金以充實股本,獲得公司經營所需資金。內部融資,可能是股權融資,也可能是債權融資,只是提供資金的對象是公司的在職職工。
㈧ 如何探索股權融資的路徑
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私募股權融資的時候是第一次接觸到盡職調查。通常私募股權基金(PE)的盡職調查要比商業銀行做的詳細得多,因為私募股權投資是相對流動性差的投資,只能通過兼並收購時的股權轉讓和IPO時才能退出。
第一階段包括八個步驟
1.首先,企業方和投資銀行(或者融資顧問)簽署服務協議。這份協議包含投資銀行為企業獲得私募股權融資提供的整體服務。
2.投資銀行立刻開始和融資企業組建專職團隊,准備專業的私募股權融資材料。
3.私募股權融資材料包括:
a.私募股權融資備忘錄—關於公司的簡介、結構、產品、業務、市場分析、競爭者分析等等(這份備忘錄以幻燈片形式出現,共20—30頁);
b.歷史財務數據—企業過去三年的審計過的財務報告;
c.財務預測—在融資資金到位後,企業未來三年銷售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PE通常依賴這個預測去進行企業估值,所以這項工作是非常關鍵的)。
4.投資銀行與企業共同為企業設立一個目標估值,即老闆願意出讓多少股份來獲得多少資金。筆者通常建議,企業出讓不超過25%的股份,盡量減少股權稀釋,以保證老闆對企業的經營控制權。
5.准備私募股權融資材料。投資銀行開始和相關PE的合夥人開電話會議溝通,向他們介紹公司的情況。
6.投資銀行會把融資材料同時發給多家PE,並與他們就該項目的融資事宜展開討論。這個階段的目標是使最優秀的PE合夥人能夠對公司產生興趣。
7.通常,投資銀行會代替企業回答PE的第一輪問題,並且與這些PE進行密集的溝通。目標是決定哪一家PE對公司有最大的興趣,有可能給出最高的估值,有相關行業投資經驗,能夠幫助公司成功上市。
8.過濾、篩選出幾家最合適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對企業所在行業非常了解,對公司非常看好,會給出最好的價錢。
第二階段包括六個步驟
1.安排PE的合夥人和公司老闆面對面的會談。投資銀行通常會派核心人員參加所有會議,給老闆介紹PE的背景,幫助老闆優化回答問題的方式,並且總結和PE的所有會議。
2.實地考察—PE會去實地調查工廠,店鋪或者其他的公司辦公地點。這個階段,老闆不一定要參加,可以派相關人員陪同即可。但投行會全程陪同PE,保證他們的所有問題都能被解答。
3.投資意向書—目標是獲得至少兩到三家PE的投資意向書(Term Sheet)。投資意向書是PE向企業發出的一份初步的投資意向合同。這份合同會定義公司估值和一些條款(包括出讓多少股份、股份類型,以及完成最終交易的日程表等等)。
4.最好的情況是,獲得若干投資意向書,形成相當於拍賣形式的競價,以期為企業獲得最好的價格。
5.投行會和老闆共同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談判,幫助老闆獲得最好的價格和條款。
6.由老闆決定接受哪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並簽訂投資意向書。
第三階段包括六個步驟
1.盡職調查開始。投資銀行將協調組織這整個過程,並且保證公司的律師、審計師和PE的律師、審計師等相關人員緊密順利的合作。
2.盡職調查包含三個方面:
完整內容可以上眾籌之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