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媒體grp分析

媒體grp分析

發布時間:2021-04-29 15:50:29

A. 公共關系選擇宣傳媒體主要遵循的原則

公關關系選擇宣傳媒介的基本原則是:
1·與活動目標相適應
2·與公眾對象相匹配
3·與傳播內容相一致
4·與社會組織經濟條件相符合~

簡答嘛~要言簡意賅·這答案肯定正確~~~我們學過的《實用公共關系》

B. 如何制定媒介策略,有媒介策略專業機構嗎

一、企業要選擇媒介進行營銷和宣傳品牌,首先需要明確自身的優劣勢和產品特點,結合產品受眾的行為來分析媒介。這里必須注重市場調研,和媒體數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對誰傳播,確定受眾。
2、用什麼載體傳播。
3、想什麼時候投放。是否有消費淡旺季,核心受眾最長在什麼時候收看。
4、在哪裡投放,根據市場發展情況結合區域行銷策略確定重點投放資源的市場。
5、投放環境如何。品類主競品投放分析,對品牌的影響。
6、投放多少。結合公司月度媒體資源扥陪狀況,確定各市場媒體的傳送量以及傳送量比重設定。
7、效果評估。根據月度策略,執行媒體排期預估投放效果,根據策略進行排期調整。
二、這就必不可少的要依託一些專業的策略機構。國內先進的媒體策略公司,也有一些。比如開元研究(國內頂級媒體研究和媒介策略提供機構)。這是一個專注於媒體研究和策略指導的機構。希望,你去了解一下。

C. 總收視點的如何根據GRP制訂媒介計劃

我就不講這么多理論了,直接進入制訂計劃的實際過程了。
媒介計劃的核心要素:5W2H 下面以具體電視媒介計劃為例,進行說明
1.Why
媒介目的:新品上市/配合公關/保持品牌可見度
媒介目標:GRP 800/月 1+ 到達率 50%
(目標一定要量化,否則沒有實現的依據)
2.What
投放電視廣告
所需要廣告素材 (5 15 30 60TVCBeta帶)
3.When
投放時間:05.7.1-05.7.30,投放周期 30天
(主要根據品牌發展需要,或市場建設需要)
4.Where
投放區域:廣州市
5.Who
目標受眾定義:15-35,男
(月收入的定義其實沒有意義,因為中國人接受調查的時候,很少人說真話,連年齡都是近似的,所以只有性別的定義才真正有意義)
6.How
這里將形成電視廣告排期表(Cue表)的基礎
頻道選擇:省網翡翠台、市網翡翠台(依據:收視份額,收視率,收視率如果沒有數據,可以找電視台要,一般都會給的)
時段選擇:18:00-22:00(一般選擇晚間黃金時間段不會有太大問題,簡單來講,價格越高的時段一般就是較好的時段)
頻次選擇:3-7次(建議每天3次以上,一般不超過7次,視競爭情況而定)
位置選擇:建議選擇前三後三(不過要增加定位費,關系好可以不用,呵呵)
欄目選擇/電視劇選擇:(一般都選晚間電視劇較多,全中國沒有什麼象樣的欄目)
星期選擇:周一到周日,可以選擇全部投放,也可以選擇部分投放,一般來說,周六/周日白天收視率會高一些,晚間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控制指標:每周GRP/CPRP/Budget
7.HowMuch--Budget(預算)
原則:不允許超過預算上限一般在±5%之間
做好Cue,有了時段、折扣,自然預算就出來了

D. 廣告里的GRP是什麼

總收視點(GRP-Gross Rating Point):媒體傳送量的計量單位之一,在一定期間內所有投放檔次收視率的總合或到達率乘以平均接觸率,也稱為毛評點。

GRP Gross ReachPoint,在一個特定區域(一般是一個城市)里,在你播放廣告的一段時間里,你的所有targetconsumer(人次)看過你的TVC廣告的次數。

GRP=收視率×頻次(廣告次數)GRP=800 意味著在這個傳播期內(一般是指一個月),目標市場看到廣告的人次總共達到了800;如果北京有1000萬人,那麼就有8000萬人次看到了廣告;如果昆明有100萬人,那麼就有800萬人次看到了廣告。

(4)媒體grp分析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廣告的收視率<節目收視率廣告收視率=節目收視率×(0%---100%),一般廣告收視率能達到80%,就非常地不錯。經驗數值是:廣告收視率和廣告時長有關,廣告時間在3分鍾以內,廣告收視率在80%左右,5分鍾則會下降到50%,8分鍾則下降到20%以下。

收視率一般是以點來表示,每一收視點都代表一定的人數。如果從媒介傳播的角度來定,它考慮到為達成品牌賦予的傳播任務所需的投資額度,確保傳播信息的產出,產出較多的毛評點(GRP,即廣告通過特定節目所送達的視聽率總和)。

E. 自媒體宣傳的驗收與評估

媒體價值評估標准:客觀(量)+主觀(質)
MEDIA Assess :媒體影響力評估
覆蓋率(Coverage)總收視點(GRP)到達率(Reach)暴露頻次(Frequency)千人成本(CPM)視聽率(Audience rating)開機率(HUT)佔有率(Share)
量化標准
一 、覆蓋率( Coverage )、收視率(RP)、目標受眾收視點( TARP )、開機率(HUT)、節目視聽眾佔有率(Share)
二、毛評點(GRPs)、視聽眾暴露率(Impression)
三、到達率(Reach)和接觸頻次(Frequency)
四、千人成本(CPM)和每收視點成本(CPRP)
五、品牌發展指數(BDI)和品類發展指數(CDI)
覆蓋率/涵蓋率(Coverage)
定義:覆蓋率是評價某一媒體、某一廣告或廣告活動等在特定時期內傳達到特定目標視聽眾程度的比例指標. 較高覆蓋率反映媒體較高的目標人群傳達力.
計算公式:
媒體覆蓋率=媒體到達目標受眾的人數÷媒體目標市場的總人數
Exampe
某雜志在某地區的目標消費者為20-30歲的女性,共有1000萬人,經過發行推廣,該雜志在該地區實際擁有20-30歲的女性讀者300萬人,則該雜志的目標受眾覆蓋率為30%。
某報發行量為45萬份,發行區域內的家庭為300萬戶,其覆蓋率為15%。
1.收視率/收視點(Rating Points,RP)
指收看某一電視節目的人數或每戶家庭數占擁有電視機的總人數或家庭數的百分比。
收視率可以用來比較同一市場不同頻道收視率的高低,以發現一個市場收視最好的頻道;
收視率可以用來比較同一頻道不同時段的收視表現,以發現一天中表現最突出的時段;
收視率還可以用來衡量不同目標觀眾對某一頻道或時段的收視率的高低
Exampe
有五個家庭各擁有一台電視,假設有A、B、C三個節目可供觀看,有兩家看節目A,則A節目的收視率就為40%(2/5);各有一家在看節目B和C,則節目B的收視率為20%,節目C的收視率也為20%。
在200名被統計的電視人口中,有100名看電視,共有五個頻道A、B、C、D和E,其中收看頻道A的觀眾有10名,頻道B的有20名,那麼:
頻道A的收視率=10/200×100%=5%
頻道B的收視率=20/200×100%=10%
頻道B的收視率高於頻道A。
2.目標受眾收視點或毛收視點
(Target Audience Rating Point,TARP)
TARP指在確定的品牌的目標對象消費群中,暴露於一個特定電視節目的人口數占所有目標對象消費群人口的比率,亦稱作毛收視點。
Exampe
計算以下三個地區A、B、C的毛收視點?
地區A的目標受眾人口500 000,地區A的總視聽眾收視點TARPs為350;
地區B的目標受眾人口450 000,地區B的總視聽眾收視點TARPs為450;
地區C的目標受眾人口750 000,地區C的總視聽眾收視點TARPs為250。
問:這三個地區的目標對象總收視點TARPs是多少?
錯:TARPs=350+450+250=1050
對: TARPs=332
3.開機率(Homes Using TV,HUT)
定義:指在特定區域內,一天中某一特定時間擁有電視的家庭開機的百分率。
例:5戶家庭有電視,只有3戶開機(無論他們各自在收看什麼節目),則開機率為60%(3/5)。
4.節目視聽眾佔有率
(Share,Share of Audience)
定義:節目視聽眾佔有率是指對於某一節目,其收看者占開機者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
Exampe
有五戶有電視的人家,四戶開機,兩戶看A節目,兩戶看B節目,則開機率為80%(4/5),A和B節目視聽眾佔有率都為50%(2/4)。
Exampe
上海電視台15歲以下觀眾的目標受眾收視率
上海電視台15歲以下觀眾的節目視聽眾佔有率
二、毛評點(Gross Rating Point,GRPs)、
視聽眾暴露度(Impressions)
在分析媒體和購買媒體上極有用的工具
毛評點表示廣告收看的程度;
視聽眾暴露度表示廣告收看的規模
1.總收視率/毛評點/總利用率(GRPs)
定義:是一個表示廣告送達程度的百分數,指在一定廣告排期內(一般為4個星期),特定的媒體廣告所送達到觀眾處的收視率總數,即在特定頻道(或若干頻道)、特定時段(或若干時段)的廣告播出後獲得的收視率之和。
-毛評點回答的問題是:廣告在不同時段插播結束後,總共獲得了多少收視率。
-毛評點可用於廣告投放量及其效果的統計和評價。
-毛評點還可用來統計在不同日期、不同頻道、不同時段投放的廣告效果。
毛評點計算公式:
毛評點=第一次的收視百分點+第二次的收視百分點++第n次的收視百分點
理解毛評點概念應注意:
毛評點不關心重復。
如有人可能看了某廣告一次以上,但無論他們與廣告接觸多少次,都會把次數計算在內。
毛評點可以超過100%。
2.視聽眾暴露度/總視聽機會(Impressions)
定義:視聽眾暴露度是一個具體數字,它是指媒介活動排期表中所有媒體的受眾人數總和。
-毛評點表示廣告收看的程度;視聽眾暴露度表示收看的規模
計算方式:
(1)視聽眾暴露度(Impressions)=毛評點(GRPs)×人口基數
(2)將廣告排期表中每一插播廣告所送達的視聽眾(人數)累計相加。
Exampe
在收視率為20%的節目插播兩次廣告,假設這20%的觀眾實際人數為30 000,則收視眾暴露度為多少?
三、到達率(Reach)和接觸頻次(Frequency)
1.到達率(Reach)
定義:指有多少°不同的±家庭或個人,在一定的期間內(通常指的是4周),至少接觸廣告一次的非重復性人口比率。
到達率要回答的是:在特定頻道、特定時段的廣告播出完成後實際送達的不重復的觀眾人數占所有目標觀眾人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計算公式:
到達率(Reach)=總收視率-重復收視率
毛評點(GRPs)=到達率(Reach)×接觸頻次(Frequency)
Exampe1
一個廣告插播三次,共有A、B、C、D和E5位觀眾,第一次A 、B、C、D看到,第二次B、C、D看到,第三次A、C、D看到,播出結束,只有E觀眾沒看到廣告,問該廣告的到達率(Reach)
Exampe2
A、B、C、D和E5位觀眾收看某時段節目,第一次A、B、C、D看到該節目時段廣告,第二次B、C、D看到,第三次A、C、D看到,播出結束,A重復一次,B重復一次,C重復二次,D重復二次。問總收視率和到達率
到達率的提高意味著媒體的傳播廣度在增加,覆蓋范圍在擴大,廣告宣傳的產品的知名度會擴大。
到達率的使用適用於一切類別的媒體。就廣播、電視媒體而論,通常到達率均於4周期間表示。就雜志、報紙而言,到達率通常以某一特定發行期經過全部讀者閱讀的壽命期間為計算標准。
高收視率的廣告比低收視率的廣告能更好地建立到達率。要想進一步提高到達率,意味著要把廣告傳遞到媒體的輕度使用者那裡。
到達率的使用並無標准答案,
以下列出幾個通則∶
高到達率用於
– 新產品上市
– 促銷活動
– 超越競爭對手
在預算有限時∶
– 若欲保持高到達率,通常會縮小廣告的秒數或版面。
– 若堅持高到達率,可能導致頻次不夠。
2.接觸頻次/頻率/平均到達次數(Frequency)
定義:指接觸廣告的對象消費者中,平均每個人的接觸次數。又叫視聽機會(OTS,Opportunity To See)
回答的問題是:在一個廣告投放計劃完成後,目標觀眾平均每人看到廣告幾次?
計算公式:
接觸頻次(Frequency)=毛評點(GRPs)÷到達率(Reach)
Exampe
一個廣告片插播三次,有A、B、C、D、E5位觀眾,第一次A、B、C、D看到,第二次B、C、D看到,第三次A、C、D看到,播出結束,問總收視率、總到達率、平均接觸頻次?
頻次設定有多個方面因素:市場、創意、媒介
市場因素
– 品牌發展階段
– 市場佔有率大小
– 品牌忠誠度高低
– 購買周期長短
創意因素
– 創意素材新舊
– 訊息復雜程度
– 形象或產品的創新程度
– 廣告單位的大小
媒介因素
– 廣告干擾度
– 專心程度
– 連續式或跳躍式投放方式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ach and Frequency
GRP投放
媒介比重是輕重和大小的組合
Reach到達率
– 用於解釋一個媒介或一份排期表所涵蓋的面的"大小"
Frequency頻次
– 指重復接觸同樣訊息的次數的"多少"
Gross Rating Point總收視評點
– 收視率的總和,也是Reach和Freq.相乘結果
– 在預算不變的狀況下,所能購買到的GRPs固定,但Reach和Freq.的組合無限多。
Reach, Frequency, and Continuity Reationships with a Fixed Budget
在費用固定的情況下我們的目標是獲得
最多的GRP
最大的到達率
最合理的接觸度
3有效接觸頻次(Effective Frequency)
/有效到達率(Effective Reach)
定義:有效接觸頻次也稱有效到達率,是一個描述廣告接觸頻次與廣告效果的關系的概念,指對目標消費者達到廣告訴求目的所需要的廣告重復播出頻率。
一個廣告該在消費者面前出現的最適合的次數就是有效到達率
根據有效到達率(有效接觸頻次)可以明確你的媒介目標。
如:媒介目標是針對14~49歲的目標受眾,在4周的時間內期望廣告能達到55%的到達率,有效接觸頻次達到8次以上,據此你就可以算出這個媒介目標需要多少的總收視點(440GRPs)。
有效接觸頻次
影響有效接觸頻次高低的因素:
品牌:
-是成熟品牌還是新產品
-是已實施的廣告運動還是新的廣告運動
-廣告信息的簡單與復雜性
-創意本身的高沖擊力與低沖擊力
-是否有其他的廣告支持或低廣告支持
-是高關注度品類還是低關注度品類
消費者:
-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或抗拒心理強的目標受眾
-消費態度始終不渝的或消費態度經常變化的
-消費行為始終不渝的或消費行為經常變化
-低競爭性與高競爭性
-低媒介干擾度與高媒介干擾度
4.接觸頻次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
定義:接觸頻次分布是在每個接觸頻次的水平上,到達消費目標對象的比率,即在每一個°接觸頻次±程度上°到達率±的排列。如接觸1次的消費者的比率,及接觸2次、3次、4次等的消費者比率。
接觸頻次分布
四、千人成本(Cost Per Thousand,簡稱CPM)和每收視點成本(Cost Per Rating Point,簡稱CPRP)
定義:千人成本是媒體每接觸1000人所需支付的金額,以一種媒體或媒體排期表送達1000個人或家庭的成本為計算單位。
成本是指一個媒體的廣告時段(版面)的價格。
千人成本可以用來評估廣告的效率及其經濟性。
計算公式:
千人成本(CPM)=購買所有受眾費用÷所到達的對象人數×1000
不同媒體千人成本的計算公式:
(1)雜志媒體(For print media)
沒有受眾人數數據時,
CPM=每一廣告成本÷發行量×1000 (Circuation)
當有受眾人數數據時,
CPM=每一廣告成本÷受眾人數×1000
(2)電波媒體(For broadcast media)
CPM=廣告成本÷特定節目時段覆蓋的家庭收視群×1000
CPM=廣告成本÷特定節目時段受眾人數×1000
(3)報紙
CPM=每一廣告成本÷發行量(Circuation) ×100
例: A 、 B兩雜志每千人成本計算表
Exampe
每收視點成本(CPRP)
定義:每收視點成本(CPRP)也稱毛評點成本指在廣播電視媒體購買視聽率每點的成本,即在特定媒體投放廣告,每獲得一個收視點需要的費用是多少。
計算公式:
每收視點成本=購買收視點費用÷總收視率
CPRP= Cost ÷ GRP
選擇媒體的最高原則
以最有效的成本傳遞到最多的目標受眾,即所選的媒體在最有效的成本的基礎上達到最大數目的目標人群。
建議閱讀《收視點成本在中國媒體市場的運用》--廣告導報---2004年8期----媒介專家陳晟強
CPRP只能是作為廣告折扣、廣告長度相同、在相同覆蓋的頻道或同一頻道的不同段位、並假設同樣總收視的帶來的到達率與頻次一樣時。可以以更節省成本的方式進行頻道或時段的選擇。
五、品牌發展指數(BDI)和品類發展指數(CDI)
BDI和CDI是評估衡量行業品類和品牌在一個目標市場(地區)發展狀況的指標
在廣告媒體投資分配的地理型策略時, BDI和CDI是兩個常用的分析評估指標。
1. BDI品牌發展指數(Brand Deveopment Index)
定義:品牌發展指數是衡量品牌在特定區域目標消費群的銷售狀況指標。
計算公式:
當BDI為100左右時,品牌在該地區的發展處於整體市場的平均水平;
BDI>100,品牌在該地區的發展處於整體市場的平均水平之上;
BDI<100,品牌在該地區的發展處於整體市場的平均水平之下,市場發展潛力小。
2.CDI品類發展指數(Category Deveopment Index)
定義:品類發展指數是衡量該品牌同類產品(或行業)在目標地區的銷售狀況指標,即測試一個品類在特定人口細分受眾的銷售表現。
計算公式:
當CDI為100左右時,此品類在特定的地區市場處於整體市場(全國市場)的平均水平;
CDI>100,此品類在特定的地區市場處於整體市場(全國市場)的平均水平之上;
CDI<100,此品類在特定的地區市場處於整體市場(全國市場)的平均水平之下。
NOTE:最高的發展指數不一定就代表最大的市場潛力。發展指數一般平均在90~100間較合理。
品牌和品類發展分析
媒體價值評估質的標准
(1)Invovement
(捲入度/接觸關注度/收視率加權指數)
受眾的捲入度評估的是受眾接觸媒體時的注意狀態。
可標示廣告效果(即廣告被收視及記憶的程度)。
在操作上,主要是對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詢問消費者對個節目的收看頻次及連續性、主動選擇收看或被動收看、節目滿意(喜歡)程度及錯過收看的失望程度等,來測定各節目的關注度。
(2)Cutter(干擾度)
干擾度是指消費者在接觸媒體的時候受其他廣告干擾的程度。
1.受眾接觸媒體的廣告干擾度
例:一份50頁的雜志有廣告10頁,則認為它的干擾度為20%.
2.受眾接觸廣告的廣告干擾度
通過在同一媒體中某產品廣告受其他產品廣告的干擾程度來直接分析媒體的廣告發布質量.通常認為,接觸某廣告時,受到同一媒體的其他廣告的干擾越少,其廣告的傳播效果就會越好.
同品類競爭品牌的干擾對廣告效果的影響將比其他品類高。
(3)Editoria Environment(編輯環境)
編輯環境指媒體所提供的編輯環境對刊播廣告的品牌、廣告創意、廣告內容的適切性。
1.媒體本身的形象和地位
如《華爾街日報》在財經經理心目中是同類財經報刊中最權威的,處於領導地位。
2.媒體本身呈現的編輯氛圍
媒體本身呈現的編輯氛圍是由媒體的編排設計和編輯內容創造的。
(4)Advertising Environment(廣告環境)
廣告環境是指媒體承載其他廣告所呈現的媒體自身刊播廣告的狀態和氛圍。
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35期.pdf
(5)Reevance(相關性)
相關性指對產品類別或廣告創意內容與媒體本身、媒體內容等方面相關性質的分析、判斷,即是對兩者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協調、兼容,還是沖突、排斥及其強度的分析判讀。
例如:健身器材廣告刊登在健身體育雜志上,調料廣告插播於烹飪節目。
電波媒體(電視、廣播)
(1)哪一家電(視)台
廣告數量 什麼時間的節目 哪一天 插播的位置 投放的廣告版本長度
是否選擇節目套餐(如果有)
(2)每則廣告成本
每則廣告的總視聽指數
收視(聽)點成本CPRP 千人成本CPM
(3)覆蓋地區
干擾度 編輯環境 廣告環境 相關性 經常收看的電視頻道、時段
戶外媒體
(1)受眾的角度
p 設定目標對象在活動路線所可能接觸到的戶外廣告的地緣位置價值,即戶外媒體所可能接觸的目標消費者的數量。
(2)媒體的角度
戶外媒體本身的形式及大小,即媒體本身的被注意的程度。
高度、尺寸、能見度、材質、暴露時間。
經常接觸的戶外媒體
平面媒體(報紙、雜志)
(1)哪家報紙,哪幾期雜志
廣告數量廣告位置每則廣告成本每則廣告的總視聽指數刊登的文案
(2)媒體角度
發行量覆蓋地區編輯環境廣告環境平面干擾度相關性(內容)形式(版面大小及數量,出版周期)印刷質量印刷媒體選擇(報紙、雜志)
(3)受眾角度
閱讀人口(Readership)
閱讀人口=發行量×傳閱率
閱讀率(Rating)在固定時間內閱讀特定刊物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
傳閱率
閱讀人口特徵 性別,年齡,教育,職業,收入
經常閱讀的報紙
經常閱讀的報紙內容
傳立媒體購買公司的平面廣告購買策略
量的評估標准(V)發行渠道方面。
包括郵局訂閱(包括郵局零售);報刊書報亭銷售;(二級渠道,書報批發市場);專業發行公司;自辦發行幾個方面 。
其他評估標准媒體談判結果。
從刊例適合,漲價保護,折扣,特殊位預留和加收,贈版數量(價格考慮,特殊產品支持等等),軟性廣告支持,讀者資料庫使用,公關促銷活動,特殊製作收費和基於品牌和基於代理公司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評估媒體標准:
內容(圖文、編輯質量),讀者群體構成,媒體定位,發行量,地理覆蓋。CPM性價比,印刷質量,廣告環境,在媒體組合中的作用,與相關媒體交叉重疊(權威代表性),軟性廣告支持,特殊創意形式接受與否,媒體談判協商結果,媒體關系平衡等。
傳立媒體購買公司的電台廣告購買策略
量的標准:
覆蓋率(30個CMMS城市調研),目標收聽率,聽眾構成,媒介成本(CMS千人成本需要另外計算);
質的標准
電台吻合度,節目製作風格與產品品牌契合,載體操作靈活性等等。
4A在選擇電台時的策略是:首先要類似電視媒體的廣告到達高頻次,尤其適合促銷類產品;其次,相對集中在主要的一線城市,作為電視媒體的很好補充。
附錄:接觸頻次與廣告效果的關系(1)
在一個購買周期(通常4周)內,對目標消費群作一次廣告暴露,除在少數情況下,一般很少會產生效果或根本沒效果。
由於受眾接觸1次廣告通常無效果,要想到達良好的廣告效果,媒體計劃的中心目標應把重點放在提高接觸頻次而非到達率上。
在一個購買周期內廣告投放至少有2次接觸頻次才會產生效果。
一般來說,在一個購買周期內最佳接觸頻次至少應為3次。
某品牌在廣告購買周期內,經過4周或8周,如果廣告投放的接觸頻次連續超過3次,即接觸頻次累計增加,廣告效果是否遞減,還沒有證據證明。
接觸頻次與廣告效果的關系(2)
上一結論顯示,廣告的高接觸頻次與廣告使人厭倦兩者間並無密切的線性關系。
競爭市場中的大品牌,或最大廣告比重佔有率的品牌——與較小或更一般性品牌接觸頻次所獲的反應,似乎有顯著不同。
也許由於電視的不同時段的暴露環境不同,接觸頻次對時段所產生的廣告效果也有不同的效果。
對接觸頻次而言,同等預算的不同媒體投放計劃對廣告效果影響可能極大。

F. 電視GRP的介紹

電視GRP:暴露在電視媒體下的目標受眾群體占總目標受眾群體的百分比。

G. 廣告媒體決策的評價指標

每千個媒體接觸者費用是指將信息送到1000個廣告媒體的溝通對象所需花費的廣告預算。
若甲雜志擁有10萬讀者,其大16開整頁廣告為3萬元;乙雜志擁有20萬讀者,其相同規格的廣告費為5萬元。則甲雜志每千人媒體接觸者費用為300元,乙雜志每千人媒體接觸費為250元。這樣一比較,可以測知在乙雜志上登廣告合算。
在實際工作中,情況並非如此簡單,運用每千人媒體接觸者費用還需作進一步分析。
(1)媒體接觸者是否均是廣告的目標對象,若對嬰兒潤膚霜所做的廣告,雖然兩種媒體的每千人媒體接觸者費用相同,但一個媒體的所有讀者都是年輕的母親,另一個媒體的所有讀者都是青少年,則前者肯定更有利於做廣告。
(2)是否所有媒體接觸者都已看到商品廣告,並非每一個媒體接觸者都注意到該商品的廣告,對此應作具體分析。
(3)是否不同媒體之間的影響力存在差別,即使兩個媒體擁有同等數量的目標視聽者,但甲媒體卻比乙媒體更讓人信服,同在甲媒體上做廣告即使貴些可能還更符合經濟原則。 觀(聽)眾率是指在一個時期內(如1個月),信息通過媒體傳送到家庭或個人的數目占計劃傳送的家庭或個人的比例。若某廣告公司計劃通過選定的媒體,將產品信息傳遞給目標市場的500萬顧客,而實際上只有450萬人看了這則廣告,則觀眾率就是90%。
掌握媒體信息傳播的觀(聽)眾率,有助於幫助企業認識到,單靠某一種媒體做廣告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在為企業進行媒體選擇時,可以同時選用幾種能接近消費者的媒體發布廣告,使觀(聽)眾率達到預定的要求。 這是指每一家庭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如1個月)平均收到同一廣告信息的次數。
假定某廣告在1個月內共發播4次信息,共有15萬人收到,其中5萬人看到1次,4萬人看到2次,2萬人看到3次,4萬人看到4次。則信息傳播平均頻率的計算式為:(5×1+4×2+2×3+4×4)÷15=2.33
掌握信息傳播平均頻率有助於在擬定媒體計劃時,確定在不同時期利用媒體傳播信息的次數,也就是在一定時期內,使廣告在消費者眼前重復出現的次數。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增強媒體傳播信息時的訴求認知能力,擴大信息傳播的覆蓋面。
觀(聽)眾率R,頻率F和總收視率GRP之間的關系為:GRP=R・F。

H. 如何制定廣告媒介策略

媒介投放是企業的一種投資行為,需要最大的投入產出比。既然是投資,就有其戰略性與科學性。「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效果」是企業最大的願望。中國中小型企業數量最大,更具市場的成長性,但是媒介費用有限,廣告投放量相對較小,媒介策略的制定就越發顯得重要。 如何進行有效、科學的媒介投放呢? 一、使用CDI與BDI,了解市場 CDI是指品類發展指數。是某一品類產品在一個地域市場的銷售總量佔全國同類商品的銷售總量比例,除以地域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該品類產品在該地域市場的相對發展狀況。BDI是指品牌發展指數。是某一個品牌在一個區域市場的銷售占總銷售的比例,除以該地域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品牌在該地域市場的相對發展狀況。 在四個不同的區域里,廣告主應採取不同的策略: 1.高CDI高BDI——A象限。成熟市場,強勢品牌。 在這種市場投放廣告需要的是:提醒消費者不要淡忘品牌,從競爭對手那裡搶奪份額。進一步打擊 對手。 若企業品牌是領導品牌,目的只是提醒消費者,只做提示性廣告即可,無須大量投放廣告。若其 他媒體正在播出廣告,在此城市有GRP,如果夠了,在本地甚至不用投放。 2.低CDI低BDI——D象限。弱勢市場,對手威脅 說明此地區消費者對廣告主品牌還不夠認可,消費能力還不夠,可能有替代品出現。市場對品牌 不認可,可能其它品牌強勢,或者市場無序也無領導者。 3.高CDI低BDI——C象限。弱勢市場,大有潛力 弱勢市場,但潛力巨大,只是消費者還不太認可廣告主品牌。 這時你必須考慮品牌如何定位?確定競爭對手?找尋市場機會點?購買多少收視點才能滿足傳播 需要。這時,品牌投放預算就必須高於競爭對手,否則消費者轉換品牌機率不大。 4.低CDI高BDI——B象限。有限市場 有限發展 企業品牌在有限的市場會更多選擇你的品牌。但投放意義不大,只須保持一定量投放,再多的廣 告投放是浪費。 CDI與BDI是一個相對科學的區域市場分析工具,讓廣告主進行預算時看清市場的潛力和機會。 二、詳細評估媒體 首先,不同的媒體對創意的承載能力不一,不同的創意策略需要不同的媒體。媒體評估有量化指標和質化指標。量化指標包括收視率、千人成本、點成本、干擾度、質化指標包括媒體地位、媒體環境、廣告環境、關注度、忠誠度、集中度等。 三、 媒體預算 1. 全年銷售額的一個固定百分比,這是最常用的方法。 2. 如果外在環境變化不大,廣告主會維護往年預算,然後按通脹率調整。 3. 與競爭對手持平或更超前,意味著假設競爭對手是正確的。 4. 視利潤狀況而定,決定預算多少的焦點是資金的來源,而不是目標,但往往並不能達到效果。 5. 如客戶有更多市場數據,如市場份額,通常亦以整體廣告份額的等同為上限,算出預算。 6. 從傳播角度先定目標,然後算出所需費用,如定出GRP(毛評點)額,按CPRP(每收視點成 本)算出整體費用所需。 結合以上幾點作必要調整,檢查可行性,最後,確定合理的預算區間。 四、競爭分析 確定自己的核心對手。尋找同質化的競爭品牌。對他們的定位,價格及鋪貨,媒介策略進行綜合分析。從調研公司那裡可提供這方面的數據。如競爭對手的聲音份額(SOV),媒介費用,媒體組合,時段選擇,廣告版本等。 五、媒體行程 媒體行程。它包括:廣告投放的時機與模式,因為廣告需要時間與次數累積才能產生記憶,廣告停止,記憶並不會立即消失,所以應該採用合理的模式使廣告投放更加合理和有效。媒體行程包括媒體應採取何種露出模式,何時上/何時下及露出數量等。具體包括:廣告訊息記憶與遺忘曲線;品類銷售與消費的時間性、季節性;品牌與品類發展階段行銷目標與策略;競爭品牌行程模式;預算大小;廣告活動類型;媒體環境; 六、媒體選擇 要解決廣告應在哪些地區出現,這些地區之間的媒介應如何分配。研究目標受群,明確他們的媒介基礎習慣。 七、把握媒介適時轉變 品牌若在同一類媒介長期投放,廣告的「效應」則會不斷地衰減, 「刺激」的效果自然減弱,此時,若在其他類別媒介上進行廣告投放,會增加銷售的概率。其次是將「品牌」轉化為「銷售」。媒體越接近受眾,對消費者的推力越大。 八、媒介周期 品類的購買時期: 品類的消費周期: 品類的生命周期:品類尚處於導入期時,投放模式應該以低水平的連續式為主,主要起到教育品類使用的目的,而在成熟期,則可能要以較高水平的連續式或脈沖式為主,以集中力量與其他品牌競爭。 品牌的鋪貨進度:廣告可以促進新產品鋪貨,鋪貨反過來又對媒體效果產生影響。鋪貨率高,是因為新產品產品的可獲得性較高,效果當然明顯。因此,在鋪貨期,廣告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經銷商信心及受眾對品牌的認知而非促使產生購買決定,靠的是一種較長期的影響,應該以低水平的連續式為主,而不能用波動較大的脈沖式或柵欄式,以免浪費。

I. 廣告媒介投放策略

<廣告主媒介投放計劃與策略漫談> 原載 05年4月中國廣告

每逢歲末年初,大小企業都在盤算新一年的營銷規劃,其中很重要一塊就是今年的廣告投放預算與計劃。媒介投放應是企業的一種投資,同樣需要最大的投入產出比。即然是投資,就有其戰略性與科學性。「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好的效果」是企業最大的願望。中國中小型企業量大,但更具市場的成長性,但是媒介費用有限,其廣告投量相對較小。

一般來說,廣告的媒體預算可以從銷售與利潤的角度制定,也可以從媒介傳播的角度。如果從營銷的角度來定,媒體預算被控制為行銷預算的一部分,優點在於不至於偏離銷售現實,缺點在於忽略媒體競爭環境和傳播所需;如果從媒介傳播的角度來定,它考慮到為達成品牌賦予的傳播任務所需的投資額度,確保傳播信息的產出,產出較多的毛評點(GRP,即廣告通過特定節目所送達的視聽率總和)。

那麼我們如何進行有效、科學的媒介投放呢?

一、活用CDI與BDI,了解市場

無論投放什麼廣告,我們都要知道這些問題:1.投放目的: 2.目標受眾3.覆蓋面4.投放頻次5.投放區域及媒體6.投放時間7.投放預算

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做CDI與BDI。

CDI(Category Development Index)是指品類發展指數。是某一品類產品在一個地域市場的銷售總量佔全國同類商品的銷售總量比例,除以地域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該品類產品在該地域市場的相對發展狀況。

BDI(Brand Development Index)是指品牌發展指數。是某一個品牌在一個區域市場的銷售占總銷售的比例,除以該地域市場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用以評估品牌在該地域市場的相對發展狀況。

做廣告投放的時候,可拿兩個指標做交叉分析(如下圖所示)。

(左上為C象限:右上為A象限,左下為D象限:右下為B象限)

圖中的兩個交叉線將圖分成四個象限圖中的數據。

在四個不同的象限里,廣告主應該要採取的策略也不同。

1.高CDI高BDI——A象限。成熟市場,強勢品牌。

在這種市場投放廣告一是提醒消費者不要淡忘品牌;二是從競爭對手那裡搶奪份額。尋找進一步打擊對手。

若企業品牌是領導品牌,目的只是提醒消費者,那麼只做提示性廣告即可,毋須大量投放廣告。若其他媒體上正在播出的廣告,在此城市有GRP,如果夠了,在本地甚至不用投放。

2.低CDI低BDI——D象限。弱勢市場,對手威脅

這與上面情況相反,說明消費者對廣告主品牌還不夠認可——可能消費能力不夠,也可能有替代品出現。而且,市場對品牌不認可,可能其它品牌強勢,或者市場無序也無領導者。

3.高CDI低BDI——B象限。弱勢市場,大有潛力

弱勢市場,但潛力巨大,只是消費者還不太認可廣告主品牌。

這時你必須考慮品牌如何定位?確定競爭對手?找尋市場機會點?購買多少收視點才能滿足傳播需要。這時,品牌投放預算就必須高於競爭對手,否則消費者轉換品牌機率不大。

4.低CDI高BDI——C象限。 有限市場 有限發展

企業品牌在有限的市場會更多選擇你的品牌。但投放意義不大,只須保持一定量投放,再多的廣告投放是浪費。

CDI與BDI是一個相對科學的區域市場分析工具,讓廣告主進行預算時看清市場的潛力和機會。

二、詳細評估媒體 心中有數

企業的媒體購買包括:載體評估、投放排期、效果預估、投放、監播與買後分析。媒體策略,主要分析媒體訴求對象,確認目標受眾來源,然後准確地把信息傳送給他們。媒體組合,就是解決媒體如何與創意完美結合,使傳播達到最大說服效果的問題。組合方式多種多樣,包括電波媒體與平面媒體,單一媒體與組合媒體等形式。不同的媒體對創意的承載能力不一,不同的創意策略需要不同的媒體。

媒體載體評估。量的評估指標包括收視率(TVR)、千人成本(CPM)、收視點成本(CPRP)、干擾度(Clutter)、質的指標包括載具地位、編輯環境、廣告環境、接觸關注度、忠誠度、集中度和媒體比重等。

區域媒體資源分配。根據各地機會,合理分配媒體資源,主要的評估項目為:CDI—品類發展指數; BDI—品牌發展指數、品牌資產、人口總數、經濟發展、等影響營銷潛力的統計變項。

了解這些指標後,我們進行以下的工作了:

一、 媒體預算-心中有數

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是:(一)從銷售與利潤的角度(參考競爭者的投入費用)得出預算A;(二)以GRP(總收視率)方式從傳播角度得出預算B。計算A與B的差異,並作必要調整,檢查可行性,最後,確定合理的預算區間。

另外,業內專家鄭香霖曾系統歸納過制定廣告預算的各種方法,現列舉如下十項:

1.全年銷售額的一個固定百分比,這是最常用的,亦是較易通過管理高層的方法。

2.如果外在環境變化不大,廣告主會維護往年預算,然後按通脹率調整。

3.與競爭對手持平或更超前,當然,這意味著假設競爭對手是正確的。

4.直覺判斷———這要看客戶的「膽色及高見」,單憑感覺及經驗的客戶亦不少,國內稱之為感性投放,以往年央視的投標為最明顯的例子。

5.視利潤狀況而定———決定預算多少的焦點是資金的來源,而不是目標,因此往往並不能達到效果。

6.量力而為———以所能負擔的做到最好,雖然有些本末倒置,但不少客戶只能以此做預算。

7.以每個顧客的成本需要做計算,即目標先定,然後看能否達到後果,這亦會受成本所限。

8.如客戶擁有更多市場數據,如市場份額,通常亦以整體廣告份額的等同為上限,算出預算。

9.以每項目計算,先定目標,然後算出所需費用,成本考慮需要有彈性,理論上是最合理,如定出GRP(毛評點)額,按CPRP(每收視點成本)算出整體費用所需。

10.把有關市場數據模式化(Mod-elling),這是國外最成熟的做法,但數據需及時而且齊備,國內只有很少客戶能短時間內做到這階段。

二、競爭分析-知已知彼

確定自己的核心對手。尋找同質化的競爭品牌。對他們的定位,價格及鋪貨媒介策略進行綜合分析。同時注重競爭對手的有關數據。目前可以通過專業的數據提供商的數據來分析。CTR(央視市場研究公司)和AC尼爾森等國際性調研公司的數據都可以給你提供這方面的數據。如競爭對手的聲音份額(SOV),媒介費用,媒體組合,時段選擇,廣告版本(秒數)等等。

三、媒體行程-最佳時間

媒體行程。它包括:廣告投放的時機與模式,因為廣告需要時間與次數累積才能產生記憶,廣告停止,記憶並不會立即消失,所以應該採用合理的模式使廣告投放更加合理和有效。媒體行程設定所制定的是媒體在露出行程上的策略,包括媒體應採取何種露出模式,何時上/何時下及露出用期等。在確定媒介投放計劃時,要考慮影響媒體行程設定的因素。具體包括:廣告訊息記憶與遺忘曲線;品類銷售與消費的時間性、季節性;品牌與品類發展階段行銷目標與策略;競爭品牌行程模式;預算大小;廣告活動類型;媒體環境;做技術執行層面上的考慮。

四、媒體選擇-最佳地點

要解決廣告應在哪些地區出現,這些地區之間的媒介應如何分配。擬定地區策略,先需要考慮產品的銷售網,銷售量,品牌發展指數和品類發展指數和產品生命周期。同時要對媒介選擇有清醒的認識。

最後,廣告主會碰到節目或時段的選擇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研究目標受群,也就是明確:你要誰看你的廣告。對目標對象的深入了解能提高及改進計劃與購買。比如了解:上班一族較少有機會看白天的廣告;老年人比較有機會看白天的廣告;兒童在傍晚看電視比較集中;家庭主婦在晚後的黃金是段的收視率較高;白領在22:00以後的時間里會看電視多些.這些觀眾的習慣對企業投放相當重要,負責會功虧一簣。

考慮好這些因素後,就可以對企業媒介計劃進行綜合性評估了。

三、把握媒介 適時轉變

企業在媒介投放中常常會遇到,一個新產品投放市場、廣告投放後銷售迅速上升,但是一段時間後,廣告效力開始衰減,再多的投放無法有效刺激銷售的上升,這個時候,就必須考慮媒介投放策略的轉移了。

一、 媒介投放類別重心轉移。

這是由高端向低端的轉移,也包括周期性來回的轉移。

每個媒介都有自身的受眾,轉移媒介投放的必然結果是,有更多「新」的受眾容易接受到品牌的信息,使目標人群增多;品牌若在同一類媒介長期投放,廣告的「效應」則會不斷地衰減, 「刺激」的效果自然減弱,此時,若在其他類別媒介上進行廣告投放,會增加銷售的概率。

二、高端媒介向低端媒介轉換。

是將「品牌」轉化為「銷售」。

這種推動,既可能體現在電視媒介上,由「央視—衛視—省台-市台」向下發展,也可能體現在不同媒介上,由「電視—平面—終端」轉移。媒體越接近受眾,對消費者的推力越大,此時,品牌「拉力」已經夠強,再加上低端媒介能夠增強產品的「推力」,連股力量的合力就能促進實現良好銷售。由「高端」到「低端」的媒介重心轉換,視行業及品牌地位而確定轉移時機:當行業同質化加強,品類無信任危機,品牌美譽度形成後,媒介重心就可以進行適當轉移了。

四、品類周期 直擊目標

品類的購買時期:產品品類消費的季節性以及具體購買或作出購買決定的時期,年、月、日、天的購買產品時間都是考慮要素、如零售企業的旺季的大周末、"金九(月)銀(十)",都有可能對產品的購買時期有影響,在這種時候投放廣告,效果直接,且事半功倍。

品類的消費周期:消費者兩次購買的平均相隔的時間,是決定廣告持續時間的最主要因素。每天都要購買的東西,投放模式應該以平緩的連續式為主,以便不斷的提醒購買,而對耐用消費品,則應該採用柵欄式或脈動式為主,以便促進品牌決策。購買前的影響購買決定購買後的肯定與加強信心,以期再次購買及形成口頭傳播促進他人購買。

品類的生命周期:處於不同生命期的產品對投放模式有很大的影響,當品類尚處於導入期時,投放模式應該以低水平的連續式為主,主要起到教育品類使用的目的,而在成熟期,則可能要以較高水平的連續式或脈沖式為主,以集中力量與其他品牌競爭。

品牌的鋪貨進度:廣告可以促進新產品鋪貨,鋪貨反過來又對媒體效果產生影響。鋪貨率高,是因為新產品產品的可獲得性較高,效果當然明顯。因此,在鋪貨期,廣告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經銷商信心及受眾對品牌的認知而非促使產生購買決定,靠的是一種較長期的影響,應該以低水平的連續式為主,而不能用波動較大的脈沖式或柵欄式,以免浪費。

如果熟悉品類周期,將對媒介預算費用的節省和有效性起到最佳的推動作用。

J. 廣告中的GRP是什麼意思

總收視點(GRP-Gross Rating Point):媒體傳送量的計量單位之一,在一定期間內所有投放檔次收視率的總合或到達率乘以平均接觸率,也稱為毛評點。

GRPGross ReachPoint,在一個特定區域(一般是一個城市)里,在你播放廣告的一段時間里,你的所有targetconsumer(人次)看過你的TVC廣告的次數。

GRP=收視率×頻次(廣告次數)GRP=800 意味著在這個傳播期內(一般是指一個月),目標市場看到廣告的人次總共達到了800;如果北京有1000萬人,那麼就有8000萬人次看到了廣告;如果昆明有100萬人,那麼就有800萬人次看到了廣告。

(10)媒體grp分析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廣告的收視率<節目收視率廣告收視率=節目收視率×(0%---100%),一般廣告收視率能達到80%,就非常地不錯。經驗數值是:廣告收視率和廣告時長有關,廣告時間在3分鍾以內,廣告收視率在80%左右,5分鍾則會下降到50%,8分鍾則下降到20%以下。

收視率一般是以點來表示,每一收視點都代表一定的人數。如果從媒介傳播的角度來定,它考慮到為達成品牌賦予的傳播任務所需的投資額度,確保傳播信息的產出,產出較多的毛評點(GRP,即廣告通過特定節目所送達的視聽率總和)。

閱讀全文

與媒體grp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那個科創基金比較好 瀏覽:478
融資租賃論壇 瀏覽:524
投資家pdf 瀏覽:631
貨物質押融資業務 瀏覽:249
韓幣100換中國人民幣多少 瀏覽:520
三低價值投資 瀏覽:999
歐諾外匯電話 瀏覽:926
農行我的貴金屬啥意思 瀏覽:415
證券投資的構成要素 瀏覽:560
辦理天津融資租賃公司 瀏覽:596
貴金屬保本保收益 瀏覽:567
金岳成外匯 瀏覽:659
2015年農商行投資 瀏覽:194
東北亞貴金屬交易所廣東 瀏覽:11
融資獨角獸 瀏覽:30
海翔股票價格 瀏覽:645
金理財x25 瀏覽:411
在國外怎麼買基金 瀏覽:77
中航信託的雷池 瀏覽:147
上海期貨交易網下載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