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早以走熊了,這是事實.熊市裡每個人都要記住這一點,每一次的反彈都是套住的人,做T+0降低成本的機會,也就是說,每一次的反彈,都是你逃命的機會.如果你沒有股票,建議你空倉觀望,不要搶反彈.大盤要走牛,早了,至少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奧運會之前本有的那一波反彈,可能是延遲到奧運會結束了,才啟動.不過散戶們還是要注意的,逢高就減倉,因為這是反彈.熊市裡沒有行情的.中國的股市未來兩年,還要面對大小非解禁的壓力.熱錢外出所帶來的經濟疲軟. 不過這樣的股市對新股民來說就是機會了,現在正是做底建倉的機會了,股票我的建議是,如果選擇好一支好股票,建議你是中線投資,波段操作.
B. 劉邦為什麼會成功
劉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寶劍崛起於亂世,誅暴秦,抗強敵,定天下,創立了我國歷史上強盛的漢王朝。劉邦之所以成功,我認為與以下特點密不可分: 1、為草莽卻知人善任 劉邦一介草莽,在亂世之中起兵,居然登上皇帝寶座,劉邦自我總結原因:「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手下聚集眾多英雄豪傑,其中不少人跟過項羽,但由於不被重用,才投奔劉邦,而劉邦知人善任,終獲成功。 2、是無賴卻豪放大方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苟富貴,毋相忘」等是許多將領蠱惑眾人起義的口號,但更多將領心胸狹隘,事後翻臉不認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劉邦一個無賴之徒,卻深知感恩和激勵的重要性,每次打了勝仗,都毫不吝嗇封賞,對功臣加官進爵,對士兵也有物質獎勵,手下的人故願意跟著他出生入死。 3、好女色卻收放有度 劉邦攻入咸陽,進入了阿房宮,見宮室里聲色犬馬、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單是美女就有幾千人。就想住下來盡享後宮美女,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萬萬不可,以免失掉人心,劉邦遂聽從勸告,還軍霸上。劉邦對王宮里的美女期待已久,但考慮到時機不對,便忍住慾火,對一個好色之徒而言,實屬不易。 4、性傲慢卻從諫如流 大漢初立,百廢待興,一些人便向劉邦進言治國之道,名士陸賈便是其中之一,他和劉邦談話總是不離《詩》《書》,為劉邦所謾罵,陸賈說:你可以馬上得天下,但能馬上治天下嗎?劉邦面有慚色,便讓陸賈總結秦亡漢興的經驗教訓,以資借鑒。並重用了一批文人,為漢朝日後興旺發達立下汗馬功勞,劉邦雖是粗人,性情傲慢,卻不是魯盲無知之人,別人說的有理他能虛心接受,忠言雖逆耳,但他能廣納良言,得以興邦。 5、雖位高卻知錯能改 劉邦稱帝後開始追求享樂,在京城長安附近強行圈了一大片山川土地,不許百姓在這片土地上種地,把它變為專供自己打獵游樂的場所,還給它起了個美名叫「上林苑」。因長安附近可耕種的土地很少,百姓意見很大,蕭何便上書反對,希望劉邦退「林」還耕。劉邦十分惱火,把蕭何送到廷尉處治罪。大臣王衛尉挺身而出,為蕭何爭辯。王衛尉言語激動,珠連炮般地向劉邦發難,劉邦越聽越覺理虧,便釋放蕭何,並親自向其賠禮認錯,堂堂大漢開國皇帝,竟向臣子賠禮道歉,這種精神,深值我們後人學習。 6、短學問卻富有遠見 劉邦臨終前,呂後問蕭相國死了之後,誰可接替,劉邦說曹參可,呂後又問曹參後呢?劉邦說王陵可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由陳平輔佐,陳平有智謀但決斷力差,周勃雖不善言詞,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為國立功的肯定是他,讓他做太尉吧。後來的事實證實劉邦的先見之明,大漢江山能不被呂氏篡奪,周勃和陳平功不可沒。可見劉邦雖短學問卻很有見識,能識人,有遠見。 劉邦起兵之初,勢力、人氣、威望、氣勢、勇猛均不比項羽,卻憑借識才、隱晦、忍讓、智謀、堅韌等特點最終以弱擊強,以少勝多,終成王業。現在我們品之尚覺余猶未盡,其身上可學之處多矣。
C. 可以從幾個方面對項羽與劉邦進行對比分析
劉邦戰勝了項羽,這件事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劉邦怎麼會戰勝項羽呢?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劉邦是個貧民,是個流氓。這個劉邦處處不如項羽,項羽的出身是相當高貴的,項羽的祖父叫做項燕,是楚國的名將。到了項羽父親,他們這一代,這個家族就開始破落。所以項羽早年追隨他的叔叔項梁逃難逃到吳中,就是現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不過項羽雖然是一個破落貴族,那還是貴族。所以項羽和劉邦不一樣,劉邦我們講過了,是沒有名也沒有字的,他叫劉季,是劉小的意思。項羽是正兒八經有名的,叫做項籍,也是有字的,叫項羽,也字子羽。所以項羽是一個貴族出生的人,項羽身上有那種貴族的高貴和高傲。項羽的軍事力量也很強,那可謂戰必勝,攻必克,所以稱之為西楚霸王。項羽本人的能力也很強,史書上說,他力能扛鼎,力大無比,但是不愛學習。《史記》的記載說他小時候,他叔叔先讓他學字,學書,學寫字,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他叔叔就問他了,說你學寫字你也學不好,學使劍你也學不好,你要學什麼?項羽說,這個學習寫字有什麼用?以後擺個攤,代寫家書。學劍一人敵,我劍術再好,我就是殺一個人,我要學就學萬人敵,叔叔說那好你就學萬人敵吧,學兵法,學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學了。但是他能力還是很強,而且非常地勇敢,楚漢戰爭當中有一次有這么一個情況,就是兩軍對壘的時候,劉邦手下一個神劍手叫樓煩,劉邦就讓這個神劍手站在陣前,項羽那邊出來一個人,這個人一箭就射死了,再出來一個人,這個人一箭又射死了,連連射死了項羽手下好多的兵將,項羽大怒,自己出來了。出來以後項羽往那兒一站,吼了一聲,樓煩嚇得屁滾尿流,調頭就跑,跑進軍營當中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項羽這個人,個人魅力是沒有可說的。
所以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項羽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劉邦會干什麼?劉邦的本事也還是司馬遷說的那四個字,「好酒及色」。喜歡酒色這就是他的本事,在整個滅秦和楚漢相爭的戰爭中,沒有一座城池是劉邦攻下來的,沒有一個計謀是劉邦策劃的,沒有一場戰爭是劉邦指揮的,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話,為之奈何?問張良,問陳平,問韓信,我怎麼辦啊?
我們如果冷靜地做一個分析,我們發現,劉邦的勝利是有道理的。因為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這些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和成敗。
劉項的第一點不同是劉邦志向遠大,項羽鼠目寸光。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在勝利面前表現出來的心態來證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劉邦攻進了關中,接著後來項羽也進入了咸陽,他們獲得了推翻秦王朝的勝利,在這個勝利面前,劉邦和項羽表現完全不同。劉邦的表現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犒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舉動,這個舉動的意義范增看出來了,范增對項羽說:項王,劉邦這個人可不能小看,據臣所知,劉邦原來在沛縣的時候,是喜歡錢財,喜歡酒肉,喜歡女人的人,這樣一個人來到秦皇宮,看見數不盡的金銀財寶,美女珍饈,居然不動聲色,秋毫無犯,這么大的剋制力,此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夠把這些東西都不放在眼裡了,這個人是絕不可以小看的,項羽不聽,劉邦嘛,他有什麼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怎麼樣?
項羽自己怎麼做的呢?「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項羽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屠城。史書上的記載是四個字,「城無遺類」,就是他把一個城攻下以後,這個城裡面沒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連婦女兒童都在屠殺之列。而且一把火燒掉了秦王朝的皇宮,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完全不動腦筋,就這么做了,做完了以後,這時候有人就出來勸說項羽,說咸陽這個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你想稱皇稱帝的話,應該「都咸陽」。但是這個時候秦的皇宮已經被他燒光了,沒地方住了,項羽一門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於是就說了這樣的話,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什麼叫做衣錦夜行呢?就是穿著漂亮的衣服,在黑不隆咚的晚上走。誰看得見呢?應該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鄉去,這個叫做衣錦還鄉,衣錦還鄉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出來的。於是項羽就把他從秦皇宮裡面搜刮來的那些金銀財寶和那些大批的美女們裝上車子,浩浩盪盪地開回了彭城,就是現在的徐州。勸說他的人搖頭嘆息。說了這樣的話,說人家都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什麼叫做沐猴而冠?沐猴就是大獼猴,翻譯過來就是說,人家都說楚人是大猴子戴高帽子,果然如此。沐猴而冠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項羽聽到這個話以後,把這個人扔油鍋里去了,游說他的人雖然被項羽殺了,但是項羽奪取天下,稱王稱帝的機會也被項羽扔油鍋了去了。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在挫折面前的表現,這也是劉邦和項羽不同的第二點。劉邦冷靜沉著,項羽狂暴浮躁。楚漢戰爭當中有這么一件事情,就是兩軍處於對峙狀態的時候,項羽攻劉邦久攻不下,於是項羽就做了這么一件事情,就在軍前架起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的父親五花大綁推到了陣前,然後喊話,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鍋了。劉邦怎麼說呢,呵呵,項老弟,別忘了,我們兩個在懷王手下的時候有個什麼約定呢?約為兄弟,咱倆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們的爸爸煮了,別忘了給哥哥留碗肉湯喝。項羽沒辦法,下不了手。實際上項羽這個時候已經出了一個下策,因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過人家,你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鍋里去煮,這是種流氓手段。而項羽是一個貴族,貴族使用流氓手段這就是下策。何況你的對手是個流氓,你貴族使流氓手段來對付流氓,你對付得了嗎?所以我想當時的這個情況,一定是項羽一肚子窩囊氣,劉邦是一臉的嬉皮笑臉,我是流氓我怕誰,心理上你沒有戰勝人家。
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當時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了,重重包圍。這時候項羽就上馬,拔出劍來對周圍的人說,說我項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場戰爭,從來就沒有打敗過,今天這一場戰爭,看來老天爺是要亡我了。我是沒有什麼錯的,天不容我,我也沒有辦法,現在我給你們打最後一仗,為君快戰,我們今天就痛痛快快打他一仗,讓大家看看是老天爺要亡我呢,還是我項某人沒本事。上馬!拿起劍來,騎上馬,一路廝殺,殺得痛快淋漓。你想?其他的一般的將領哪是項羽的對手,殺的屍橫遍野。漢軍全部退下了,這個時候項羽跳下馬來,拿著寶劍對他周圍的那些隨從說,怎麼樣,哥兒們看看,怎麼樣,這是什麼?這是韓信批評他的典型的匹夫之勇。項羽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領袖,是將帥,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個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個人英雄主義。你會殺人,你會殺敵,你會騎馬,你會射箭,這不過是一個好士兵,怎麼會是好將軍呢?你有什麼可炫耀的呢?而且在這樣的關頭,你要求的是決戰還是快戰呢?應該是決戰,決戰意味著什麼?決戰意味著你還有扳回敗局的可能,你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而快戰只圖一時的痛快,當然項羽這個形象很審美,很帥、很酷,很好看,沒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他表現出來的心浮氣躁,而不是鎮定自若。所以由此可以證明他不是一個好的統帥。
以上說的是做事,再說做人。在做人方面,劉邦和項羽有什麼區別呢?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劉邦這個人你別看他沒文化,你別看他大老粗,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為,豁得出去,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是當泗水亭長嗎?當時派遣了他一個任務,就是押送一批犯人到某個地方去。劉邦押著這些人走著走著,一不小心跑掉一個,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又跑掉一個,走到一個地方,劉邦一算,很跑了幾個,想想走到目的地,恐怕就跑光了。你說劉邦怎麼辦?劉邦備下酒肉請這些囚犯們大吃大喝一頓,然後用劍把他們的繩子都解開,說你們現在乾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結果是什麼?結果是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說我們乾脆跟著你吧。豁得出去,我們說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成大業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漢戰爭的最後關頭,劉邦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楚國的境內,將和項羽在垓下會戰,韓信按兵不動,彭越按兵不動,英布按兵不動,劉邦約定他們一起來合圍,他們就不動身。這時候劉邦就問張良,說子房啊,看來這個天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我准備勝利以後把天下給分了,你看分給哪些人比較合適?張良說一個彭越,一個英布,一個韓信。彭越和英布本來是楚漢之間搖擺的,他現在傾向於漢,韓信本來是你手下的,他現在獨當一面,如果你把這個土地願意分給他們的話,他們一定南下來合圍。劉邦說好,行,就跟他們約定了,勝利以後什麼什麼一塊地方給誰,什麼什麼地方給誰,給了給了,都給他們,不在乎。結果果然這幾支軍隊全部來了,把項羽團團圍住,予以消滅,大度。項羽呢,小氣。韓信就說,項王這個人婆婆媽媽,我們將軍士兵如果受了傷,他會自己拎著飯籃,到醫院去探視。流著眼淚,拉著你的手,拉家常,說長道短。可是我們有了戰功,他要封一個官爵,一顆印捏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方的變成圓的,他都不給人。小氣。
項羽的小氣表現在這樣一個例子上,張良原來是韓王韓成的人,後來因為韓王實力比較小,張良在滅秦的斗爭當中,他是受韓王的派遣幫助劉邦的,到了最後勝利以後,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韓王他也封了,但是不讓韓王之國,就是不讓韓王到自己的封國去,為什麼呢?就是嫉恨韓王把張良去幫了劉邦,他就這么小心眼,最後還把韓王殺了。張良本來是很猶豫的,因為張良是韓國人,張良本來的目的是要恢復韓國,他是一個復國主義者。但是現在項羽硬是斷掉了他的後路,逼得他走到劉邦的陣營,死心塌地替劉邦出謀劃策來對付項羽,小心眼,小心眼就這結果。項羽這個為人實在是太小氣。
劉邦和項羽的第四點不同,就是劉邦心狠手辣,項羽兒女情長。劉邦這個人心是比較狠的,我們曾經講過,他在逃難的過程中,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子,為了自己逃命,他身邊的人,他一旦懷疑到誰,他可能不顧一切地要把他殺掉。劉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後,他突然懷疑樊噲,樊噲是不可以懷疑的,樊噲是呂後的妹夫,跟劉邦兩個用北方人的說法叫「擔兒挑」,而且在鴻門宴的時候,是由於樊噲挺身而出,救了劉邦一命,這樣的人他也懷疑,他突然就覺得,樊噲就是巴不得我死,然後下一道命令,交給陳平,「平至軍中,立斬噲頭」,陳平你拿著我的命令去,到了軍隊里去,你立馬就給我把樊噲的腦袋砍下來。這個事情最後沒做,後來劉邦死了,陳平到了樊噲軍中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幹,樊噲畢竟是呂後的妹夫,隨便好殺的。也是功臣,但這說明什麼?說明劉邦這個人狠起來,他是真能下手的。
而相反項羽這個人顯得兒女情長,楚漢戰爭的最後的關頭,當項羽的軍隊被劉邦他們團團圍住的時候,項羽居然無心作戰,他坐在自己的軍帳中,再也不考慮戰爭應該如何進行。他惦記著兩件事情,一個是他的寶馬,一個是他的美人,他的烏騅馬,他的虞姬,該怎麼辦,於是在他的帳篷里,點起了火把,設下了酒宴,項羽把虞姬請出來,自己拔劍舞,「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麼意思呢?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麼辦啊?唱著唱著流下眼淚,隨從們都不敢抬頭看,不敢仰視,一個將軍,一個統帥,一個霸王,在戰爭的最後關頭他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戰爭,不是事業,是寶馬和美人。確實是兒女情長。所以項羽的這個性格博得了後世無限的同情,項羽實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當時的女孩子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會發出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人了。而且項羽到最後,在烏江邊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有一位亭長駕了一隻船來接他,亭長說,項王,烏江之上,只有臣一艘船,請項王上船,臣渡項王到江東,還可以繼續為王。項羽說算了吧,想我項籍帶八千子弟兵過江而戰,現在無一人生還,就算我回到了江東,江東的父老鄉親們可憐我,還讓我做王,「吾何面目見之」?我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這就是有名的所謂「無顏見江東父老」,只有我這匹好馬,跟隨我多年,勞苦功高,我不忍心它遭到這種刀劍之災,請你把我這匹馬渡過去,然後自己步行,舉著劍繼續作戰,直到戰死。所以他留在歷史上冊頁裡面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形象,博得後人無限的同情和景仰,李清照的詩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直是鼓舞人心的詩篇,所以我們很多人認為,在劉邦和項羽的這場斗爭中,項羽是英雄,劉邦是流氓,同情一直是給予項羽的。
但是我覺得這個事情也還要分析,這樣評價是不是很公平?也還值得討論。在我看來,劉邦也是英雄。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分析,這個結論也可以討論,劉邦確實是心狠手辣,項羽也不少殺人,而且劉邦和項羽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項羽濫殺,劉邦不濫殺,項羽是濫殺無辜,屠城不說,「坑降卒」,人家投降了,項羽覺得不放心,挖一大坑,二十萬人,幾十萬人就活埋了,連夜活埋,這樣大規模的濫殺無辜,塗炭生靈,難道是值得肯定的嗎?
劉邦可沒有這樣殺過人,劉邦只殺他認為必須殺的人。有沒有冤殺,有,有很多冤殺的人,但是在劉邦看來,雖然是冤,但是非殺不可,因為為了鞏固他的政權,比方說彭越,彭越的被殺,就是冤殺,但是劉邦非殺他不可,因為他要建立一個劉姓的,一統江山的大漢王朝,他不能允許有異性王的存在,就是不能允許不姓劉的人稱王,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必須把這些異性王的王國滅掉。作為他這個王朝政權的鞏固,這些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因此顧不上是冤還是不冤了,但是這樣殺的人,它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即便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殺的,也盡量不殺。彭越被殺了以後,他的人頭被劉邦掛在了城樓上,而且下了一道死命令,誰也不許替彭越收屍。因為彭越是以謀反罪被殺的,那既然是反賊,他的屍是不能收的,這個時候彭越的一個老部下叫做欒布的,從齊國出使回到京城,要向劉邦匯報工作。匯報的地方就是彭越的人頭懸掛的那個地方,於是欒布奏事彭越頭下,就是在彭越懸掛的人頭下面,向劉邦匯報工作,先把工作匯報了,這是公事優先,匯報了工作,完成了使命,交代了任務,欒布轉過來跪在彭越的人頭下放聲大哭,當著劉邦的面,劉邦勃然大怒,還有這樣不把朕的命令放在眼裡的人,公然就這樣祭奠彭越,抓起來,扔油鍋里去,「烹之」。
欒布說可以,但是你讓我說一句話,說完一句話我就死,劉邦說你說,彭越說請陛下想想,彭王冤不冤?想當年,陛下和項羽爭奪天下,雙方處於對峙膠著狀態,彭王是陛下和項羽之外的第三種力量,那個時候彭王只要把自己的腦袋稍微往項王那邊歪一歪,現在天下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你也不是皇帝。在關鍵的時候,彭王支持了你,幫助了你,你才有了天下。現在天下安定,四方太平,彭王和所有的普遍人一樣,也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受榮華富貴,安享晚年,你怎麼就容不得他呢?僅僅因為他有一次生病請假沒有來報到,你就說他謀反你就把他殺了,有這樣對功臣的嗎?我欒布是彭王的人,跟著彭王出生入死,彭王對我恩重如山,現在彭王已經死了,我欒布活在世界上還有什麼意思呢?我現在就死,我現在就去死。劉邦說站住,請你回來,欒大人,請你回來,我拜你為都尉。
也就是說劉邦他也有英雄惜英雄的這樣一種精神,他也為欒布的這種人格魅力所震服。這樣的人,這樣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確實是一種具有人格魅力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什麼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就是具有人格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人。這種魅力是有凝聚力的也是有震懾力的,但是如果劉邦本人不是一個英雄的話,他也不會為欒布的這種精神所感動。 所以劉邦也是一個有著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的這樣一種精神的人,同樣劉邦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他雖然心狠手辣,他雖然暗算和謀殺他的對手以及他認為對他有威脅的人,但他也不是鐵石心腸。
漢十二年十月,劉邦回到了自己故鄉沛縣,他把父老鄉親們全部召集起來,擺上了盛宴招待他們,酒過三巡,劉邦也拔劍起舞,吟唱了那首著名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後劉邦領唱,縣裡面的子弟們和之,唱了一遍又一遍,泣數行下,劉邦熱淚一行一行的從眼睛裡流出來。所以他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
D. 鴻門宴里分析劉邦項羽的性格,並說出原因。各寫300字,共600。謝了
性格特點:
劉邦的執行力、控制力比較強,有辦法把中間的阻礙打掉,拿捏輕重,掌握緩急。他清楚哪一些東西必須現在做,哪一些東西可以遲點再做,哪一些東西可以授權給別人做,哪一些東西必須親自做,通過這些手段逐漸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比如說,在危急時刻,劉邦總和張良、樊噲商量,對他們言聽計從。當知道項羽要擊破其軍時,立即採納張良的對策。最後離席未辭,他擔心會引起嚴重後果,要張良、樊噲拿主意,並採納樊噲「不辭而別」的建議。劉邦多謀機詐,很講策略。對項羽極表臣服恭順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對方的作用:這些都表現了劉邦見風使舵,善於玩弄手腕的性格。
項羽的執行力、控制能力就比劉邦差很多,不僅不能夠控制整個局面,甚至連自己的脾氣跟情緒都沒有辦法控制好。比如說,項羽身邊謀士范增足智多謀,但在緊要關頭,卻對他的意見不予理睬。而項羽聽了項伯的話後,卻不假思索,馬上許諾,隨便改變既定的決策,表現了他為人頭腦簡單而又剛愎自用。對劉邦的假意殷勤,毫無察覺,反把曹無傷的告密直接告訴劉邦,反映了他不懂策略,麻痹輕敵。
分析:一個領導必須對理想要堅持要忠誠,如果理想經常有變化的話,就是所謂的小人恆立志,最終是一事無成。在「貞」這一方面,劉邦比項羽強得多。劉邦對目標執著,一時的失利打不倒他。而項羽的理想經常在變,對理想的堅持度和忠誠度不夠。所以「元、亨、利、貞」這四個字劉邦都有,而項羽只有一個,斗爭的勝負已經分曉。
E. 分析劉邦的性格特徵
劉邦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長處,會帶兵的韓信,他敢放手給兵。善於謀略的張良,在他手下能運籌帷幄,會管賬的蕭何,他敢放手給錢。
在劉邦的心中,能夠獲得別人的稱贊是件非常榮耀的事情,他也希望對方是發自內心的。劉邦在為了引人注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打心底里劉邦是希望被人重視,來證明自己活著的價值。
作為一個開國之君,劉邦的文化程度不高,沒正經讀過幾天書。但是這不妨礙他本身有個大優點,看人很准,用人很精。歷史也證明,劉邦文不成武不就,看似沒有逐鹿天下的本領,但是他能讓有才之人為他所用。
(5)股票分析劉邦擴展閱讀:
項羽其實輸給劉邦的,還在於人心的掌握上面。劉邦的每一次勝仗,都會論功行賞,表現好的人會加重獎賞,主要出力,多少能拿到一點好處,反觀項羽,個人能力太強,從不會獎勵部下。對於戰爭來說,士兵們最應該在乎的就應該是自己的實際利益,為自己拼一個好前程。
勝利之後,項羽沒有任何獎賞,這讓他手下的士兵很失望,在戰斗中就會不積極。這也是兩個人之間的差距,也是因為劉邦結交朋友比較多,所以知道大家的想法,知道收買人心。
F. 劉邦人物形象分析是什麼
劉邦人物形象分析:
早年的劉邦不喜勞作,確有游手好閑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因為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與人友善,喜歡施捨,善交遊,為人大度,心胸豁達,素有大志,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有領導才能。
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范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
劉邦採取的寬松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到後期,經濟已經明顯好轉,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
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延續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為後世統治者所沿用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令後世國人景仰與懷念,他本身也另後世眾多的人所懷念歌頌。
(6)股票分析劉邦擴展閱讀:
史料記載:
《漢書·高帝紀》記載劉邦祖先源流深遠,起自陶唐,亦是晉國大夫士會的後代。劉邦這一代已成為平民,出身農家,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初仕秦朝,授沛縣泗水亭長,後來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
陳勝起義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投奔名將項梁,任碭郡長,受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
能夠知人善任,注意虛心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擊殺西楚霸王項羽,贏得楚漢之爭,統一天下。即位於定陶汜水之陽,後來定都長安,建立西漢。陸續消滅臧荼、韓王信、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
建章立制,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穩定統治秩序。安撫人民生活,奠定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外與匈奴和親,開放邊境關市,積極緩和漢匈關系。
G. 劉邦的性格賞析
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寬容。他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為「無賴」,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劉邦長大後,經考試做了泗水的亭長,時間長了,和縣里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項羽綁架了劉邦的母親說要用他母親的肉煮湯,劉邦:那就給我也分一杯羹!
劉邦狡猾,奸詐,同時也很無情。
H. 劉邦的性格特點:要詳細
劉邦在處世方面圓滑多變,自私自利,在未稱帝之前是個市井無賴,
在事業方面,他可是一展宏圖,由於他處世方式的原因,他很得人心,人際關系好,事業就有成,還有,他是個過河拆橋的卑鄙小人,不過也是個深謀遠慮的帝王。
家庭方面,他只對自己的長輩孝敬,而對妻兒的照顧是不夠的,因為有呂雉在他不負責的身後一直替他打點一切,他的國或他的生活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樣子。
在愛情方面,他三十多才有的呂雉,而之前是和一寡婦曖昧生的一子劉肥,後有戚夫人,算下來,他還是很忠於愛情,只是愛的對象在變動,據載:他還有男寵…
I. 劉邦的樣貌是什麼樣的,據說他的左股有72個黑痣是真的嗎
劉邦左股有72顆黑痣是虛構的,司馬遷的確在《史記》中記載道「左股有七十二棵黑子。」但是史記里的內容其實是具有文學性的,而文學內容則是會有一定的誇張和虛構,就像在史記中說劉備雙臂過膝能自視其耳,就是真實的嗎?不見得,所以司馬遷說的是虛構的。
劉邦的接生婆是第一個看到劉邦左腿上的痣,但是接生婆文化水平不高,不會數數,所以便是別人來數了。別人就是劉邦的謀士張良,張子房,也有可能劉邦身上的痣從來就不存在。歷史已經發生了,那個時候的人也已閉嘴,我們無從知道當時的真相是如何的。真的也好假的也罷,我們不隨意相信就好了,對於這些帝王相可能也是一種迷信,相反地也有可能是一種病。
J. 從個體和集體心理分析劉邦集團取得成功的原因
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究其原因,歷代的學者各有評述,意見不盡一致。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政治主張不同。劉邦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主張,反對、剪除舊貴族復辟勢力,進行統一中國的戰爭;在所佔地區主要實行郡縣制度,重視安撫百姓,恢復發展生產,得到人民的擁護,符合歷史發展的要求。項羽代表舊貴族復辟勢力,妄圖維護他所製造的使中國重新分裂割據的政治格局,並一再挑起戰爭。《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