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元漲跌什麼意思啊
日元跌,按照匯率,1元人民幣能夠換取更多日元,有助於有助於增強日本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增加出口對。
外投資換取等量外幣需要支付更多的日元,從而抬高日本廠商在國外的投資成本,使其投資海外的盈利空間變小甚至消失,由此抑制資本外流,減緩國內「產業空心化」的步伐,以便減輕國內的失業壓力。
日元漲,按照匯率,1元人民幣能夠換取更少日元,如果日本的貿易對象國也相應調低匯率,日元貶值的這些效果則將大打折扣,甚至被抵消。
(1)日元暴漲詳細分析擴展閱讀:
日圓(円),又稱作日元,其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官方貨幣,於1871年制定。日圓也經常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被當作儲備貨幣。貨幣符號「¥」,國際標准化組織ISO4217訂定其標准代號為JPY。日語羅馬字寫作Yen。
日文「円」字即為「圓」之略字(日本異體字),讀為「えん」,並制訂1円=100分。英稱「Yen」。國際標准化組織ISO 4217訂定其標准代號為JPY。
日圓是用¥表示的,在數字後日圓的表示方法是加一個E字。
『貳』 日元匯率暴漲,是因為什麼原因
全球經濟動盪.歐美、日本股市大跌.日元成為避險的幣種,由此造成日元暴漲.匯率前景誰也無法預測,如果日方出面干預上漲則會止漲,而如果美國要操縱匯率,刻意壓低美元/日元,則短期內,日元/人民幣,上0.06也是可能的.
『叄』 日元對人民幣匯率為何上漲請做簡要分析,
他們的經濟強唄,看看這十多年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是如何增長的吧!好快呀!
珍珠港失敗後,他們向美國、乃至全世界傾銷電器和汽車(最近汽車似乎不太好賣了),這些傢伙真厲害呀~在非洲他們幫貧窮國家修築公路,然後低價傾銷二手舊汽車、高價銷售汽車配件!這個島國不可不防!!
更別說我們了。早就中他們的招了!想當年還是應該所要戰爭賠款、、、、、、、
『肆』 怎麼看待最近日元匯率的暴漲
2月的東京,氣候溫潤,風和日麗,遊人如織。
自去年底連任後,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心情一直不錯,執政黨內唯我獨尊,在野黨不堪一擊死氣沉沉。外交上總算干成了點事,慰安婦這個煩心事跟韓國總有了進展,TPP協議順利達成,可以說是首相任上的奇功一件。
只是西邊的金三最近好像得了狂躁症一樣,吵著要發衛星點核彈。不過對付金三,還是得盟國大統領奧巴馬出面主持大局,多派個航母,再往韓國部署點愛國者導彈,那金三自然不敢造次。我大日本國自衛隊跟著美國的航母編隊打打下手,助助威。至於韓國遭受到的威脅,我日本國精神上表示支持。
12號早上,通產省的官員來到位於永田町首相官邸來匯報,說今年的外貿形勢一片大好,中國遊客在春節期間大舉湧入,買爆日本的化妝品、葯品、奶粉、馬桶等等。
安倍琢磨著,央行的黑田搞得貨幣貶值這一招還真管用,本國老年人多,但中國中產階級消費需求龐大又喜歡裝逼,人民幣/日元兩年升值50%,來日本遊玩購物買房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正好又碰上了大宗商品暴跌,日本的進口不需要花那麼多錢,製造業競爭力越來越強,日本國要轉運啦!
——人民幣/日元,2年來升值巨大,最近趨勢扭轉。(FDT外匯操盤手)
想到這,安倍有點飄飄然,甚至覺得自己已經接近名垂千古的狀態。
轉眼過了11點,秘書通報,說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財務省外匯事務主管淺川雅嗣有要事求見,而且強調事態緊急!
安倍尋思著來得正好,得好好表揚一下做事給力的兩位小弟。
---------
黑田:首相先生,大事不好啦!
安倍: 怎麼了,大白天的鬧鬼啦。70多歲的人了,平時沒你這么慌過。
淺川心裡罵道,安倍大哥您平時也得經常看看行情啊。現在不是2年前啦,那時QQE一出股市天天漲,日元天天貶值,可如今世道變了。不得已淺川接過話。
淺川:這下是真的麻煩了,2月還沒過一半。日經指數從18000點掉到了15000點啦,日元也升值的很厲害。再這樣下去,我們就是世界金融危機的源頭了。
安倍:怎麼會這樣,你們之前跟我說股市跌的最多的是中國。1月底黑田君不是搞出負利率了嗎,當時他可是拍著胸脯說USD/JPY能貶值到130的。
黑田:唉,負利率如果放在兩年前會很有效,如今各國放水好幾年,可經濟仍然需求不足,復甦乏力,都很慌啊。
安倍:待會再說匯率。淺川你查到了日經的拋盤是誰乾的。
淺川:主要是中東的主權基金。沙特、阿聯酋這些土豪。
安倍:他們不是很有錢嗎? 怎麼開始賣股票了。
淺川:安倍大哥,油價跌到這個份上,地主家也快沒余糧了。海灣的酋長們也是度日如年啊,國內老百姓福利要維持,葉門的戰事還沒結束,又要派兵敘利亞,都是很花錢的事啊。
安倍:海外的賣盤我們管不著,你要告訴國內的機構不準隨便砸盤。否則一個個查水表!
淺川:明白了,必要的時候讓三菱、住井這些財閥出面穩定形勢。日經15000點保證能守住。
——日經225指數,2月份跌幅亞洲第一。
黑田心裏面苦笑,股市還好搞定,匯市就難咯。突然安倍秘書沖進來慌張說道,「韓國股市崩盤熔斷了, USD/JPY再度跌破112關口」。安倍畢竟是見過大世面坐著一動不動,只是臉色越來越發青。
安倍:黑田,你不是說日元會繼續貶值,怎麼80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計劃還不夠嗎
黑田:我本來是想USD/JPY在116-125的區間震盪最符合我國的利益。但最近確實世界比較亂,歐洲的銀行深陷泥潭,美國的科技股泡沫貌似也要破滅。全世界都在買日元和黃金,我們擋也擋不住啊。
淺川:這也不能怪黑田君。我國的10年期國債國外的資金搶著買,甚至倒貼錢給我們也要買。
安倍:怎麼回事,國債也搞出來負利率!
黑田:是啊,這個世界有時是很瘋狂的。我們央行縱使再有錢,也不能對抗整個世界啊。人家搶著買日元我們可不能照單全收。
安倍:別整那些沒用的。現在這世道,我不貶值,天誅地滅。一定要想辦法讓日元重回貶值之路!淺川、黑田你們倒是出點主意啊!
見老大有點動怒。黑田、淺川不得不開動年邁的腦袋急速運轉,至少先應付一下。
淺川:我回頭給國內的銀行通下氣,他們大多聽話,得暗示銀行做空日元。
淺川反應夠快,但黑田畢竟是薑是老的辣,出的招顯得更有水平。
黑田:日元買盤過多,直接的原因無非是各國特別是美國股市下跌,日元融資盤被迫償還負債,被動買入日元。深層次原因則是全球經濟復甦乏力,油價又經常暴跌,市場一片恐慌,資金避險情緒高漲。要化解這種惡性循環,首先要穩定日元匯率,我打算讓央行交易員在關鍵價位出手做多USD/JPY,先穩住112關口。
『伍』 日元為什麼會突然暴漲,原因是什麼
這段時間,美元下跌幅度很大,全球的股市表現也不好,但是日元卻連續暴漲,小編認為主要是下面幾個原因:
首先,是在這種普遍下跌和不景氣的情況下,日本的央行宣布了加息。作為亞洲地區最早的發達國家,宣布加息的舉措,無異於是從全球掠奪資金。以美國為首的經濟體,大多採取的是量化寬松的降息政策,向市場投放貨幣,進行本幣貶值,促進出口,拉動就業和經濟的恢復,這種損人利己的招數。全球的資本在這個情況下,都很恐慌,都需要去尋找一個能夠增值保值的渠道,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日元成為了一個避險的渠道,大量的熱錢從全球湧入。
當然,大資金的主動湧入,以及跟風資金的抬庄,日元出現了連續的上漲也是屬於正常之舉。日本也剛好藉此良機,大舉利用低成本的資金,來進行國內的建設和產業的升級,為未來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來進行鋪路,不得不說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抓住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當然,在未來全球經濟恢復之時,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現投資收益和投資回報率比日元更高的情況,資金也會大幅度的流出,馬克思說過,資本是逐利的,哪裡有足夠的利潤,資金就會湧向哪裡,這是資本貪婪的本性。
『陸』 每日行情分析:日元怎麼突然大漲
逢高減磅,當前最新貨幣兌換:1日元=0.06178人民幣元,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止。
『柒』 日元為什麼會暴漲
法國巴黎銀行(BNPP)表示,風險資產持續受到較好支撐。盡管風險情緒較佳,但美元兌日元難以上漲,可能體現了日本首相安倍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東京會議沒有寬松信號發出。
該行經濟學家們認為,7月28日-29日貨幣政策會議前,日本央行可能召開緊急會議,為日本財政及貨幣寬松准備的最佳方式為做多以日元計價的黃金(不像美元兌日元般,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關聯低企),持續建議通過看漲期權做多。
該行稱,周三(6月29日)公布的日本5月零售銷售不及預期,4月數據也遭到小幅下修。
參考資料:live.gold678.com/news
『捌』 日元/美元 匯率 1960年後歷史走勢。謝謝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從85點漲的470點,最大漲幅為453%隨後在1953年到1954年出現了.8%的調整,回落至300多點;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從314點漲到1829點,最大漲幅為483%,隨後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裡調整44.2%,回落至1000多點;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從1020點漲到5350點,最大漲幅為415%,隨後在1973到1974年出現了37.4%的調整,回落至3300多點;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從3350多點上漲到8000多點,上漲了2.4倍,隨後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點;
5、最後的階段就是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從6000點直上38900點隨後進入日本倒退的10年時期,最高的一天市盈率曾高達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發了嚴重的泡沫經濟
從上述數據看,即使在一波超級大牛市中,股市上漲之路也會有曲折反復日本股市前4次出現調整之前,股指的最大漲幅在415%~483%
現在中國所處的階段,與日本股市發展的第3~~4階段頗為相似,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人民幣升值是股市的熱門話題,同時也是影響未來A股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認為A股市場正在經歷當年日元升值帶來的牛市行情,為了搞清楚本幣升值與本國股市的關系,此文中詳細分析了1973年-1989年期間日元匯率和日本股市的走勢,以資借鑒之所以選取1973年-1989年的走勢,原因有二:一是日元匯率從1971年開始變動;二是1989年後的日本股市走勢對目前A股市場的借鑒意義並不大
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相關性不明顯
在1973-1989年期間,日元匯率有升有降,但股市整體呈上漲趨勢如果將日元升值對股市的影響定義為估值水平的提升,則除了1985-1987年外,日元匯率與日本股市之間並沒有明顯的正相關性,本幣升值能否轉化為推動股市上漲的因素,還取決於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當時的宏觀經濟環境
長期盈利增長推動多數板塊分享牛市果實
在1973-1989年期間,市場平均上漲了20.23倍,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上漲64.3倍,最小的消費品也上漲了15.4倍,大多數行業漲幅位於20倍左右,與市場平均水平接近而且,除電信板塊外,大多數行業板塊的漲幅與其盈利增幅基本相稱可見,長期而言,盈利增長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核心因素,板塊差距並不明顯
短期行業板塊表現差異明顯
盡管長期來看,板塊漲幅差異並不明顯,但在不同階段,行業板塊漲幅差異還是相當大的而在第三個階段,即1985-1989年期間,由於股市上漲主要由估值水平提升推動,盡管市場漲幅驚人,但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反而不到4倍,市場呈明顯的普漲特徵
不同階段板塊表現出輪漲特徵
最後,我們注意到,不同階段的熱點很少延續,而且往往在前一階段漲幅居前的板塊,下一階段漲幅很有可能落後於市場;而在前一階段漲幅墊底的板塊,在下一階段跑贏市場的概率卻很大
一、1960年-1990年的日元匯率走勢
二戰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重新排列,美國成為當之無愧的強國,美元成為國際結算的主要貨幣,絕大多數國家都採取了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日本也不例外自二戰後-1970年,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基本固定在360:1的水平自1971年開始,日本官方公布的日元對美元匯率開始出現變動,之後日元經歷了三輪明顯的升值和兩次輕微的貶值,詳見圖1
自1970年-1990年日元經歷的三輪升值和兩次貶值持續時間以及匯率變動幅度如表1所示其中三輪升值持續時間均是3年左右,但升值幅度在逐步擴大1971年-1973年期間累計升值32.5%,年均升值9.83%;1976-1978年累計升值41.03%,年均升值12.14%;1986-1988年累計升值86.14%,年均升值23.01%經歷這三輪升值後,到1988年,日元在18年間累計對美元升值幅度達180.92%,年均升值5.9%後人關注最多的是1986-1988年的升值,因為這一輪升值幅度最大,對股市和日本經濟產生的影響也最大
二、日元匯率走勢與日本股市比較
為了弄清楚本幣升值與股市的關系,首先要弄清楚股票的定價因素和本幣升值對這些定價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影響股票定價的因素無非是兩個,一是企業盈利增長,二是估值提升本幣升值除對少數擁有大量外幣負債或原材料以進口為主的公司盈利有正面影響外,對整個經濟起到的是緊縮作用,因此對整個市場的盈利應該不會有正面影響如果本幣升值對股市有影響,應該是市場的估值水平,這可能是由於外部套利資金流入導致股市供求關系失衡所致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觀察本幣升值期間股市估值水平的變化,來判斷本幣升值對本國股市是否存在前後一致的影響
具體到日本,在1973年-1989年期間,盡管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而且期間日元匯率也是有升有降,但日本股市整體卻呈上漲趨勢,詳見表2
我們注意到,在1973-1979年期間,日經指數的市盈率基本圍繞20倍左右波動,市場估值水平並沒有隨著日元升值而得到提升,日本股市的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增長推動在1980-1984年的日元貶值期間,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也沒有明顯變化,股指在盈利增長的推動下繼續呈上漲態勢但在1985年-1987年期間,日本企業的盈利增長並不明顯,股市上漲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動,期間日經指數的市盈率從20倍迅速提升到70倍1987年-1989年由於日本企業普遍存在交叉持股,之前迅速上升的股指使許多大企業都錄得可觀的投資收益,據統計,豐田汽車在日本泡沫後期所取得的投資收益占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因此這一階段日經指數的估值不僅沒有上升,反而還有所下降,股市上升主要由企業盈利推動,但這種主要來自股市和地產價格上漲的投資收益,猶如壘在沙丘上的城堡,極不牢固
如果我們提出的「本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只能體現為市場估值水平的提升」這一假設成立,那麼通過觀察1973-1989年期間日本股市和匯率走勢可以看出,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之間並不存在前後一致的正相關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1987年間推動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得益於當時日本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導致資金過剩,而日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後又未能為這些過剩的資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大量過剩資金轉向了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市場,日本國民在巨大的財富效應的刺激下隨即跟進,最終導致了那一場影響深遠的股市和房市泡沫
三、日本股市不同時期的行業板塊走勢分析
在日本長達17年之久的大牛市中,不同時期板塊之間的走勢出現明顯差異
1.1973-1979年石油危機下能源一枝獨秀
在1973年-1979年期間,日本GDP從3047.6億美元增長到9653.5億美元,增長了2.17倍,名義GDP年均增長17.92%,實際GDP年均增長4.22%人均GDP從2843美元增長到8331美元,增長了1.93倍,這一時期是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後期階段,期間日本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累計貿易順差為130.44億美元;匯率升值38.35%,年均升值4.75%;股市累計上漲76%,年均上漲8.41%,但日經指數的估值提升並不明顯,股市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增長推動,本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並不明顯
在這一階段,日本股市中能源板塊漲幅最大,上漲306%,是市場平均漲幅76%的4.03倍,其他如健康醫療、消費品、公用事業、科技和電信行業表現也明顯強於市場,而銀行、地產、原材料和消費服務行業表現則明顯弱於市場,詳見圖2可以說這一階段的板塊漲幅基本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能源價格暴漲,日本國內鋼鐵等原材料工業經歷了前期的高速發展階段後進入停滯階段,以及消費服務行業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長的產業特徵
2.1980-1984年電信獨領風騷
在1980年-1984年期間,日本GDP從9653.5億美元增長到12544.1億美元,增長了29.94%,名義GDP年均增長3.88%,實際GDP年均增長4.22%人均GDP從8331美元增長到10452美元,增長了25.46%,這一時期日本人均GDP跨越1萬美元大關,進入工業化後期,通脹水平得到控制期間日本外貿收支出現方向性變化,在出口的推動下外貿順差的絕對規模和佔GDP的比重均持續擴大,而同期美國經歷了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進入失落的10年,日美貿易摩擦明顯增加,為日後的日元被動升值埋下了伏筆這一時期,日元匯率貶值7.74%,日本股市卻在企業盈利增長的推動下勁升117%,年均上漲16.76%
在這一階段,日本電信股漲幅最大,上漲了866%,是市場平均漲幅的7.40倍;銀行股表現也很突出,上漲了316%,是市場平均漲幅的2.7倍;此外科技、健康醫療表現也明顯強於市場;而前一階段漲幅居前的能源板塊在這一階段下跌了1%,地產、消費服務、消費品、保險、原材料和公用事業等板塊走勢也弱於市場,詳見圖3可以說這一階段的板塊漲幅反映了投資人對新興行業電信、科技未來高速增長的預期,以及國內貨幣供應增加後催生的銀行資產膨脹和銀行規模的擴大
3.1985-1989年估值泡沫助推地產消費
1985年的「廣場協議」成為日本股市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日本股市由之前的經濟發展和盈利推動轉向估值提升,日本央行由於擔心升值對經濟的緊縮作用,採取了低利率的擴張政策,結果導致日本國內貨幣供應明顯增速,M2佔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迅速增長的財富使廣大投資人將大量資金投向了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催生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也為日後的泡沫破滅埋下了伏筆在這一階段,日本實際GDP僅增長17.19%,但匯率升值了72.17%,股市上漲了456%,市場估值水平由20倍左右提升到70倍左右 在這一階段,具有資產屬性的地產、消費服務、公用事業和保險漲幅居於前列,分別上漲了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業經歷了前期的低迷後,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繁榮而復甦,漲幅也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在前兩個階段漲幅居前的科技、電信和健康醫療行業漲幅居後;消費品和工業由於製造業地位的下降,漲幅也落後市場;能源與銀行漲幅基本接近市場平均水平可以說,這一階段行業板塊的漲幅體現了明顯的資產屬性,詳見圖4
四、日本股市的綜合特徵
通過分析日本股市在1973-1989年期間長達17年的走勢,我們觀察到以下特徵:
1.盈利增長仍是推動股市上漲的核心因素
如果將1973-1989年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通過圖5和圖6可以看出,長期來看,推動行業板塊上漲的核心因素仍是盈利增長在這17年中,除了電信板塊的盈利增幅與股價增幅明顯偏離外,其他行業的盈利增幅與股價增幅基上落在均線兩側附近
2.長期看多少板塊均能分享牛市果實由圖7我們可以看到,經歷了長達17年的牛市後,日本股市整體上漲了20.23倍,其中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上漲了64.3倍,漲幅最小的消費品板塊也上漲了15.4倍,大多數行業的漲幅在市場平均水平20倍左右可見,在一輪大牛市中,多數板塊都是可以分享到的,而其中跑得最快的行業一定是在此期間增長最快的行業,尤其是一些新興行業詳見圖7
3.不同階段板塊漲幅差異明顯
盡管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各個板塊之間的差異並不明顯比如從1973年-1989年期間,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的漲幅也只有漲幅最小的消費品板塊的4.18倍但在不同階段,各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要比這明顯得多其中,在1973-1979年和1980-1984年兩個階段,由於股市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推動,使板塊之間漲幅差異尤為明顯,在前一階段達到20.4倍,在後一階段達到867倍,即便扣除能源板塊在此期間的下跌,這一階段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依然達到了19.24倍而1985-1989年的股價上漲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動,板塊之間的差距反而沒那麼大,漲幅最大的板塊的漲幅只有漲幅最小的板塊的3.93倍,市場呈現出明顯的普漲特徵
4.不同階段熱點很難延續
除了板塊之間的漲幅差異外,我們還注意到,不同階段的熱點板塊很少延續,而前期漲幅居後的板塊在後一階段很有可能漲幅居前比如,在1973-1979年期間領漲的能源板塊,在隨後的1980-1984年期間成為惟一下跌的板塊,而前期居漲幅後位的銀行,在第二階段又漲幅居前;再比如,在第二階段漲幅居前的電信和科技板塊,在第三階段漲幅墊底,而在前兩階段表現較差的地產板塊卻成為第三階段的領漲板塊,詳見表4
美元不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