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的高科技股票是什麼
美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個人投資者也慢慢被淘汰,所佔的比例現在已經很少了.我看到的數據,有的說10%,有的說4%,相差比較多,但大多數都是10%左右。再加上科技的發展,單個人在這方面越來越不佔優勢,當然還是有很多比較成功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去看看相關的記錄片。
科技股上漲5倍,甚至10倍,如果沒有人買,是不可能的上漲這么多的。股票的價格受很多方面的影響,但資金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股市中,股票的價格想要上漲或維持在一個價格,是需要投資者用錢來認可的。如果投資者覺得公司的發展很好,認為股票會繼續上漲,就會願意花錢買股票,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也不願意賣出股票,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都認可這只股票,都在不斷買入,這個時候供小於求,就會進一步推高股票的價格。當然也有其它的原因,例如市場上沒有更好的股票來投資,股價已經被推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再加上一些長期投資者,就只好都呆著不動,價格就會跟隨市場和經濟形勢變動。
反過來,投資者認為股票價格被高估了,價格不可持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就會考慮賣出股票,當出現大量的賣出的時候,股票價格就會動搖甚至下跌。總之,買的人多了就漲,賣的人多了就跌,但不是一定的,也有例外。
所以,股票漲了那麼多是一定有人買的。這個我們沒有生活在美國,不知道牛市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像我們一樣都在談論股票,我們中小投資者比較多,牛市的時候都喜歡談論股票。
② 美國科技股票有泡沫嗎
前美國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中,有6家都是科技公司,前五名全部都是科技股票。蘋果公司的市值(8000多億美元)早已超過微軟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前的市值巔峰。如果我們算上在香港上市的騰訊(2017.5.31市值為3250億美元左右),那麼全世界市值規模最大的十家公司中有7家都為科技企業。
如果我們對比今天和17年前的科技公司分紅總額,就會發現目前的公司分紅要比那時候高得多。以2016年為例,納斯達克指數的分紅率大約為1.37%,雖然算不上很高,但和1999/2000年相比時則要健康的多。
綜合來看,目前的納斯達克科技股票,從估值(PE),分紅等方面來看,還沒有到達1999/2000泡沫頂峰時的「瘋狂」狀態。當然,這並不代表股市不會下跌。一個更好的投資策略,是多元分散,控製成本,長期堅持。這樣的投資哲學可以更好的幫助投資者避免由於類似2000年的股災而遭受投資上的滅頂之災。
③ 美國的互聯網股票有哪些
太多了~中概股:阿里巴巴、世紀佳緣、京東等等。各大行情軟體里都有~來自傻瓜理財
④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科技股能翻幾倍
那就看這個企業好不好呢,如果這企業非常好,那能分很多倍,如果這個企業很爛,那第1天就可能大跌。大多企業最後都被退市了,也就是說歸零了。只有一些優秀的企業才能長期的股價上漲。
⑤ 美股股市,特別是美國大型科技股持續大跌
美國股市,特別是美國大型科技持股持續大跌嗎?各路專家古超無股神巴菲特都。都斷言不要隨便唱空美國股市。
⑥ 美國科技股這10年來股票幾乎都是5倍10倍的張,為什麼大家都不買股票
你所說的大家應該類似於我們A股的中小投資者,美國也存在這樣的個人投資者,只不過占的比例很少,沒有我們A股這么多,他們是機構投資者佔大多數。這與我們現在的狀況有所不同,但美國也經歷過我們現在這樣的情況,比我們現在沒什麼區別,甚至更瘋狂。只不過時間太遠了,經歷過的人都不在了,而我們是正在經歷,我們的市場成立時間不長,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完善。
美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個人投資者也慢慢被淘汰,所佔的比例現在已經很少了.我看到的數據,有的說10%,有的說4%,相差比較多,但大多數都是10%左右。再加上科技的發展,單個人在這方面越來越不佔優勢,當然還是有很多比較成功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去看看相關的記錄片。
科技股上漲5倍,甚至10倍,如果沒有人買,是不可能的上漲這么多的。股票的價格受很多方面的影響,但資金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股市中,股票的價格想要上漲或維持在一個價格,是需要投資者用錢來認可的。如果投資者覺得公司的發展很好,認為股票會繼續上漲,就會願意花錢買股票,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也不願意賣出股票,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都認可這只股票,都在不斷買入,這個時候供小於求,就會進一步推高股票的價格。當然也有其它的原因,例如市場上沒有更好的股票來投資,股價已經被推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再加上一些長期投資者,就只好都呆著不動,價格就會跟隨市場和經濟形勢變動。
反過來,投資者認為股票價格被高估了,價格不可持續,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就會考慮賣出股票,當出現大量的賣出的時候,股票價格就會動搖甚至下跌。總之,買的人多了就漲,賣的人多了就跌,但不是一定的,也有例外。
所以,股票漲了那麼多是一定有人買的。這個我們沒有生活在美國,不知道牛市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像我們一樣都在談論股票,我們中小投資者比較多,牛市的時候都喜歡談論股票。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敬請諒解,謝謝。
⑦ ,納斯達克的科技股出現了崩盤似的重挫時,巴菲特的股票是什麼狀態
正當人們幾乎將巴菲特視為曾經輝煌一時,但如今卻已是陳年舊事的時候,情況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2002年4月14日紐約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五」股災,納斯達克的科技股出現了崩盤似的重挫,尤其是網路股跌幅多在一半以上,幾日之間美國股市損失了兩萬億美元,比爾·蓋茨等新經濟巨富們的財富幾乎半數「煙消雲散」,而巴菲特的股票卻逆市上揚,一夜之間凈賺5.7億美元,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這正應了巴菲特說過的一句話:「只有在退潮時,你才知道誰一直在光著身子游泳。」
⑧ 上世紀末美國股市網路泡沫怎麼回事啊
美國的確發生了網路泡沫;沒錯,泡沫導致了投資的浪費和扭曲。但泡沫規模沒有通常想像的那麼大,持續時間也沒那麼久——事實上,泡沫從1998年末開始,只持續了一年半時間。 按照「故事」的通常講法,20世紀90年代的後半段,美國股市陷入了瘋狂之中。在「非理性繁榮」之下,投資者將大量財富投入到價值被高估的高科技公司中,但這些投機性企業卻賺不到一點利潤,白白浪費了大量投資。因此,政府對泡沫的強硬管制是必要的。 故事的確是這么個說法,但現實卻有所不同。沒錯,美國的確發生了網路泡沫;沒錯,泡沫導致了投資的浪費和扭曲。但泡沫規模沒有通常想像的那麼大,持續時間也沒那麼久——事實上,泡沫從1998年末開始,只持續了一年半時間。 那些贊同政府採取措施降低資產價格的人們相信,泡沫開始於1996年——這比實際時間早了三年。如果下這樣的診斷,「治療」將會比「疾病」本身的禍害更大。事實上,當經濟前景看好時,政府和觀察家們是難以區分非理性繁榮和理性樂觀的,因此,不該讓政府承擔擠破泡沫、打壓投資的任務。 當然,美國股市最終出現了顯著而嚴重的泡沫,這一點毫無爭議。但是,泡沫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規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股市的網路泡沫應該從1995年3月網景公司開始IPO算起。但從1995年8月網景IPO結束到現在,始終投資於納斯達克指數的年均真實收益率為9.3%;而按上市當日收盤價持有網景股票直至其被美國在線收購之日的投資者,年均真實收益率則為35%。這像是泡沫嗎?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網路泡沫應從1996年12月5日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發表著名的「非理性繁榮」演講前算起。當時,格林斯潘在華盛頓的一次宴會後的演講中反問道:「我們怎麼知道,非理性繁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當地抬高資產價格呢?」這番話令全世界的股票市場應聲而跌。但當時的納斯達克指數只相當於現在的42%,如果自格林斯潘講話後,投資者一直投資於納斯達克指數基金至今,則他每年會有8.2%的真實收益率。這像是非理性繁榮嗎? 即便將1998年1月作為網路泡沫的起點,也嫌太早。微軟、IBM等十大高科技公司照理說其股市價值是最可能被「非理性繁榮」推高的。但這十個公司中,有一半以上從1998年1月至今的年均真實收益率超過了10%。從現在的角度看,1998年1月美國高科技公司的股價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關於對泡沫的判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康斯坦丁馬金和我提出了三條衡量標准。 我們的第一條標準是:當納斯達克股票的真實收益率在6.5%的水平時,不算價值高估;第二條標準是,若股票的收益率低於債券的3%的真實收益率,則將購買股票的時期定義為「泡沫」;第三條標準是,如果後續的真實收益率為負,則購買股票的當時可定義為「泡沫」。 如果按第二條和第三條標准,網路泡沫的持續時間極其短暫。從1998年10月到現在,納斯達克年均真實回報率跌到了3%以下;在1998年11月之時則為負。據此,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3月達到峰值之前,在不到一年半時間里處於高估狀態。 如果按第一條標准算,則泡沫持續時間就要更長。自1997年4月以後,納斯達克累積的平均真實收益率低於6.5%。不過即便如此,泡沫也只持續了不到三年時間。 網路泡沫持續時間竟如此之短,這是否令人驚訝呢?馬金認為不是。在宏觀經濟意義上,顯著的泡沫是少見的,也不能持久。即便是加爾布雷斯這個最不相信金融市場效率的經濟學家,也在其對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研究中表示,估值過高和過度投機的階段是短暫的。他指出,直到1928年下半年,美國股市的狀況仍然是相當合理的。 事實上,美國股票市場在宏觀意義上最為顯著的困惑,並非市場因非理性繁榮而產生泡沫,而是股價為何總是如此之低,導致股票的真實回報如此慷慨——這即是著名的「股權溢價之謎」。看起來,美國股市更可能為過度謹慎而非「非理性繁榮」所苦。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相信,當格林斯潘說管制潛在的資產價值高估並非政府職責所在時,他是正確的。當然,如果潛在的泡沫導致金融危機風險上升,的確需要對之加以監控。但只要金融風險還足夠低,政府一旦出於對非理性繁榮的恐懼而試圖校正市場,就很可能好心辦壞事。 這些問題與中國的關系何在呢?我不能確定。但歷史,尤其是其他國家的歷史,雖然不能照搬照抄,卻無疑可以成為一個國家思考問題的指南和汲取教訓的源泉。
⑨ 美國科技股最新排名
喬治歐內爾有一個網站專門有股票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