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撰寫一份優秀的數據分析報告
1、分析框架=剝洋蔥+拆分
作為一個分析師,報告是重要的輸出,就好比我們是產品經理的話,那這份分析報告就是你的產品,所以無論是從廣度和深度來講,你都要體現出你的思維來,這樣廣深結合,才能贏得別人認可和信任。
2、每頁核心指標展示的邏輯——公式思維
當我們做好數據分析後,如何在一頁PPT展示自己的分析變的更加重要,許多分析師在這塊不知所措,有時候是用戶趨勢圖,有時候又是行業規模圖,其實背後的分析邏輯可能很清晰,但你所展示的方式和布局老讓別人覺得還是思路混亂。
一頁PPT要描述一個核心,而這個核心驗證的數據分析過程,最好的方式就是公式思維,這樣你呈現出來的指標才能和此頁的主題相呼相應,即使有人現場挑戰你,你也會對答如流。
3、指標對比的合理性——業務思維
常看到一些報告,無論什麼產品、什麼業務,都是幾大指標,注冊用戶數、活躍用戶數、首次購、重復購,復購率、客單價等等,可笑的不是指標本身,而是拿業務不同的2個指標來對比,說自己多優秀!
關於如何撰寫一份優秀的數據分析報告的內容,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㈡ 哪位有質量工程師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呢
生產部工作總結
2010年在緊張和忙碌中過去了,回首過去的一年,內心不禁感慨萬千,這一年,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戰果,但也算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驗和磨礪。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生產部門將深刻地對本部門一年來的工作及得失作出細致的總結,同時祈願我們公司明年會更好。
一、生產和產量方面
在過去的一年裡,生產部門力挑重擔,進行了大量的工藝摸索試驗,沖壓方面:克服了原材料板型差、客戶質量標准大幅提高、原材料到貨不及時、客戶訂單臨時調整等困難,對我公司以前傳統的退火工藝進行了大膽改進,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一些剛開始接觸的高效材料經過處理,產品基本上達到了客戶的要求,同時生產部也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共完成熱處理產品 噸。新產品方面: *****器是客戶在今年新開發的產品,為了達到客戶在產量和質量方面的要求,生產部頂著原材料到貨不及時、產品型號雜亂、單品種需求量少、客戶訂單不穩定、模具更換頻繁的困難共為客戶加工特變產品 噸,並合理調整生產計劃,為今後公司產品多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產品質量方面
在完成上述產量的同時,我們生產製造部門也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嚴把生產工序的每一個質量控制關,利用例會、質量會、班前會及生產過程及時為操作工灌輸質量理念,堅持操作工為第一質檢員的觀點。根據操作工的流動量,及時為新職工安排質量、操作技能方面基本的理論培訓和現場操作實踐,保證每一個新操作工在上機獨立操作以前,都能了解基本的產品質量判別方法。根據產品特徵分類及質量要求,在生產部內部安排專人兼職負責,我們始終堅信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只要生產部的每一個員工都有高度的質量意識,並付諸於生產操作的每一環節中,產品質量將會穩步提高,以達到滿足客戶質量要求的目標。
三、設備模具管理方面
在這二 00 8年的一年裡,公司投入資金購置了更加精密的模具和設備,為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證,雖然大部分設備都是新設備,故障率較低。但我們設備維修人員還是克服了技術力量薄弱的困難、按照設備維護保養的相關文件對設備進行定期檢修保養,並且作了相應的記錄及詳細的設備點檢表、模具維修記錄、並為每套模具建立了詳細的檔案,有力地保障了設備的正常運轉,進而從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生產運行的穩定性。
四、人員管理方面
因公司生產任務的急劇增加,產品型號的多樣化,公司新招聘員工很多,共有很多批次的新員工進入到車間的各生產崗位,且流動量很大,各崗位人員極不穩定,給生產各方面管理帶來極大壓力,就在這樣的壓力推動下,生產部還是堅定地對各崗位進行崗前崗中的簡單培訓,保證新進員工的順利進入崗位角色,做到在領班及各級領導的正確引導下,基本勝任各自的崗位工作。
㈢ 產品項目工程師的權責
產品項目工程師的權責:
1. 負責確認新產品的試制、認可和工藝流程設計工作;
2. 負責新產品開發階段的設計、工藝和質量管控,參與新產品的開發過程,負責研究
確認零部件及產品的可製造性。
3. 搜集市場需求信息,撰寫市場調查報告,制定產品需求; 4. 搜集同行業產品信息,撰寫初步可行性分析報告;
5. 主導OEM的開發(廠家選擇,價格談判,質量確認,服務保障); 6. 全面管理產品定產、生產進程式控制制、品質管理落實、抽樣檢測;
7. 完成分管的新產品從試制到批產的原料、工藝、工裝治具、設備的准備工作; 8. 外協、外購件第一供方的開發和管控工作;就外購產品質量與供應商進行溝通;如
有必要,對供應商進行拜訪;
9. 協助采購部對外購產品的質量進行控制、追溯和提高;
10. 制定分管產品的作業指導書、消耗定額、檢驗標准,包裝運輸規范等相關技術文件; 11. 記錄匯總新產品進行跟蹤並解決產品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點,擬定整改方案並匯
報給工程經理後驗證實施;
12. 詳細記錄新產品的開發過程,做到可追溯,完善產品圖紙;
13. 根據產品技術標准,編制各個階段工藝流程文件,進行測試流程規劃;
14. 負責收集老產品的不良信息,制訂改善計劃於措施,負責改善的驗證及工程更改; 15. 有責任對樣件試裝的情況進行追蹤,搜集客戶對產品問題的反饋和協助解決; 16. 對不合格品進行分析、找出不合格原因,並採取預防和糾正措施; 17. 完成領導交給的臨時任務。
㈣ 產品工程師主要做什麼的
參與產品項目立項可行性調研,參與系統方案設計。
承擔樣機的研製、調試和相關技術。
㈤ 電子廠PE工程師的製程改善分析如何寫
1、目前現場情況分析(看現場具體情況);
2、現場生產對產品合格率不高存在的問題;
3、你自己認為可行的解決措施。
4、通過實施前後,效果比較分析。
個人認為,從這幾個方面寫的話就可以了。
㈥ 移動互聯網產品需求分析工程師的崗位職責有哪些
崗位主要職責:
1.對用戶體驗有很好的理解,熟悉移動互聯網/手機客戶端產品的策劃和運營方法;
2.負責移動互聯網產品策劃,獨立制定產品及需求文檔、產品流程、DEMO原型、交互設計;
3.負責項目組內部需求講解與培訓、相關產品文檔的制定、發布;
4.與產品經理、軟體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進行溝通以確定需求和視覺效果的最終實現;
5.協調資源推動產品功能實現,跟蹤管理需求的變更,與相關團隊有效溝通,配合跟進項目進度;
6.能夠根據用戶群,提出構思新穎、有高度吸引力的創意設計;
7.能夠持續優化產品的易用性,提升用戶滿意度;
8.能夠時刻關注和分析當前主流產品的市場需求、視覺設計趨勢,並能做出相應的分析報告;
9.能夠歸納總結產品的交互設計規范,推動規范有效執行。
㈦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分析報告.ppt免費全文閱讀
工程師是科學家;工程師是藝術家;工程師也是思想家。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曾經提出過這樣的一段感言。不錯,工程師是利用自然科學來創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質的也是思想上的。許多不朽的工程,偉大的發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術方案,許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們的瑰麗,而作為工程師則更應該看到設計的靈魂。因此我們應該深入的理解工程師也是藝術家和思想家。工程設計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也是工程師思想的結晶。一部精密的機械設備,一個高效而又健壯的程序,一個復雜而又無懈可擊的電路,這些都反映著一些傑出工程師的思想和靈魂,有時你甚至會認為他們的生命已經融入到設計中。
成為一個傑出工程師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熱愛自己的職業。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優秀的電子工程師都是從小作為電子愛好者的。愛好不僅要體現在行動中更要深入內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許多人問:每天應該花多長時間在學習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會換來一份收獲,但作為工程師和科學家想取得成功並不是比賽誰花的時間最多,而是看誰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為一個學生坐在自習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時的書就是勤奮,也可能比呆在寢室里的學生還要懶惰。也就是說勤奮是大腦的勤奮,而不是身體和和形式上的勤奮。我學電子也差不多有15年了,也發現了很多問題。一次別人問我你每天花多長時間來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思考。不誇張的說我的很多工程構想都是在夢境中誕生的。每天早起床後刷牙的時候、上班的路上、吃飯的時候甚至和別人談話的空閑瞬間都有可能誕生靈感。當然熱愛工程師職業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領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學中的美感。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從科學的常識到科學的精神都會滲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師安排答辯的順序,盡管這位老師在機電領域寫了很多的書也在所謂理論領域有很多建樹,單從他安排這樣一個簡單的順序來看,他並不是個理論很高的人。因為在我看來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極低的。換句話說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沒有科學的精神可言。
㈧ 產品經理怎樣做好一份高價值的競品分析
競品分析報告結構(結構並不固定,供參考):
體驗環境
市場狀況(市場容量、競爭格局、市場佔有率分布)
行業分析(歷史變化、發展趨勢)
需求分析(扮演用戶、選擇研究對象)
確定競品(產品咨詢收集、選擇服務/目標用戶相同或類似的產品)
競品對比(多種分析方法)
商業模式異同
業務/產品模式異同
運營及推廣策略
歸納和結論
三、常用分析方法:
1、用戶體驗五要素法
戰略層
(企業願景、產品定位、需求把控、用戶習慣、商業模式)
范圍層
(主要功能、核心功能、次級功能、功能架構、業務流程設計)
結構層
(信息架構、常規功能、特色功能、實現情況、用戶流程分析)
框架層
(操作情況、刷新、頁面跳轉、查詢、交互框架、界面設計、導航設計、標簽設計、細節點)
表現層
(視覺表現、布局、配色、排版)
2、Yes/No法:
主要適用於功能層面,簡單來說就是將功能點全盤羅列出,具有該功能點的產品A便標記為「Yes」,沒有該功能點的B產品標記為「No」,通過比對可以清晰地了解功能點上產品間的異同。
3、評分法:
這個方法在用戶研究工作中常會用到,通常適用於定量研究的問卷調研中,即給出1-5分的區間,根據產品中的某一方面或某點進行打分。
4、分析描述法:
指將不同產品特性以比較的形式描述出來。
5、SWOT分析法:
針對所要分析的競品,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維度進行比較和梳理。
6、Base+Solution分析法:
Base:目標用戶是什麼?目標用戶的核心需求是什麼?通過什麼解決方案能夠滿足?同其他產品相比,解決方案有什麼差異化和賣點?如何推廣營銷?市場效果如何?
Solution:解決方案如何實現?還有多少空間?陌生用戶進來如何使用?信息組織、交互如何?為什麼要這么做?是否符合用戶預期?配色、UI是否符合用戶審美?用戶會在哪裡困惑?用戶打開產品的頻率如何?用戶是否會向他人推薦產品?
7、Kano模型(卡諾模型):
Kano模型
8、四象限分析法:
多在問題點羅列或安排下步計劃時使用,可將自身產品的要素、特點、功能點、問題點根據實際情況和對比分析劃歸為四個象限區域,如急需改進區、競爭優勢區、次要改進區、繼續保持區。
9、比較研究法:
設定分析目標,將同類功能模塊或外觀細節編組作表,根據比較結果作進一步分析。
10、不同維度下的比較方法:
根據具體需求可選擇就某一問題點來比較、某一功能點來比較、某一核心點(焦點)來比較等。
四、報告輔助方面:
1.數據的引用
報告中針對用戶體驗方面的要素很容易夾雜過多的主觀因素,譬如我們容易下這種結論「這種設計我不喜歡,所以它是不好的!」這類主觀的評斷。在一份競聘報告中,如果為了說明某一條,那量化的數據必然是重要參考依據之一。所以,數據變得比較富有說服力。
數據從何而來?月活排名可以來自Appannie、Usage Intelligence,網站排名來自Alexa。其他數據包括網路指數、淘寶指數、易觀智庫、CNNIC、艾瑞咨詢、新浪微博、微信、上市公司財報等都是比較主流的平台和渠道可以作為數據來源。
2.對比時有截圖作參照
這方便讀者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保證整份報告保證清晰可讀、重點凸顯、結論突出。
3.必要時可加任務或案例
任務和案例起到的作用一是佐證,二是便於讀者清晰地能夠在相應的場景下理解。比如當比較A產品的某項功能或業務邏輯上的問題時,如果引入一個貼切的典型案例或一個模擬的任務會讓讀者更加有代入感,更便於說明。
另外,在這里也可以適當的引入真實的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