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永遠是抄智者賺貪者的錢,st九發連拉30個板,打開板後,還有人去追,是因為還有人認為st九發的價值不至現在的價位。也就是說st九發還有投資價值!對於散戶來說,有人認為st九發只完成了第一波飆升,等回調後可能還有第二波、第三波,所以有人敢追。
如果散戶不追,主力會自買自賣震盪幾天後繼續向上拉,就像你說的,吸引散戶去買。也有不成功的案例,比如以前的伊安科技,一路漲停板到200多元後又一路跌停板,回到了20多元。
B. 為什麼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後股價就大漲
股價是由股票的供求情況決定的,當公司提出私有化時,大家對股價一致有了上漲的預期,結果持有股票的捨不得賣,沒有該股票的則趕緊買進,最終形成大漲。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指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的所有權人直接或由其代理人越權將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以及這些組織或財產的所有權及其派生權利合法或非法地由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的全體公民或某一集體所有轉變為個別私人所有的行為及其過程。
上市公司私有化,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殊的退市方式。就是有人把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買了,不再在二級市場交易。這個操作在國外市場和港股似乎更常見,在A股比較少。
(2)東白股份股價擴展閱讀:
兩起比較經典在私有化案例
1、當當網
雖然最近當當接連讓路人吃瓜,又是鬧離婚,又是股權之爭,又是搶公章。當當也是有過比較輝煌的時候,在美股成功IPO後,上市首日股價上漲了90%,一度超過30美元,當時的大股東李國慶也完成了大手筆的減持,套現2000萬美元。
之後,股價一路下跌,到私有化的時候,只剩下6.7美元,相比發行價也是打了個折。市值也只有最高時的四分之一不到。
當當最後是由李國慶牽頭成立的買方財團,籌集了大約3.789億美元資金,完成了當當的私有化,其中過程也頗有波折,本來還有競價對手,提出了更高報價的收購要約,但最後還是李國慶的買方團與當當網達成了私有化協議。
公司大股東想要私有化,在報價方面還是會有優勢,小股東就容易吃虧,這中間交易所會起到監督的作用,但還是有漏洞可鑽。所以,最後,李國慶他們相當於是在二級市場跑了一圈,先賣了個高價,又用個低價把東西買了回來。
2、美的私有化威靈控股
威靈是在港股上市的,剛開始也是美的從別人手裡買過來,後來成為了威靈的控股股東。威靈控股是白色家電的核心機電部件的製造商,也就是美的的上游供應商。被美的收購之後,公司雖然有非常不錯的市場地位,但利潤表現並不是特別好,股價也一直不高。
市面上有消息說,是美的在做供應鏈的利潤優化,將威靈的利潤轉移到了美的。這個無從考究,但從供應鏈協同的角度,關聯方定價本就有很大可調節的空間。之後,美的就提出了私有化威靈,雖然也有不錯的溢價,但相比之前為美的貢獻的利潤,可能仍是很劃算的一樁買賣吧。
C. 我是新股民,想問個問題,,比如今天整個股市價值100億,但是大盤走低,現在整個股市價值50億,,我想問下
消失了啊,本身如果值100億,今天跌了,只值50億了,那另外50億就消失了。沒有了
舉個例子你買某部汽車原來值10萬,現在只值7萬了,同樣的東西,時間不變,價格也會不同,難道說汽車的3萬差價也是沒了,消失了。這跟股市一樣。如果說你第一天買的時候是10萬,第二天公司破產了,大減價7萬一部賣了,你不是一樣也虧了3萬嗎?這跟股票是一樣的。
D. 為什麼我股票無緣無故多了80股 而且是我的錢買的 但是最少要買100股的 現在我有個股是180股 我的錢也少了
分紅擴股了唄!像這種情況就是配股,上市公司不分紅,而分股。比如10股配8股,就是你現在這樣的情況。。。錢少了是因為股票跌了,很多要分紅或配股的股票,前期就已經漲了,等它分完配完就跌一陣子,很正常的。
E. 到底誰才是在股市中最後的贏家
作為一名證券投資者,其實很少有人會思考股市中的這些基本問題。從一入市,大多就沉浸在K線圖、波浪理論、技術分析這些東西裡面,那些最基本的問題,反而是無人太過關心的。回答這些基本問題,我們需要模擬一個股市運行的場景。來看一下,在股市中,究竟是誰在往股市裡面投錢,誰又在賺股市中的錢。首先,我們假設一家叫做ABC的公司,通過向證監會提交申請,要發行股票。我們且假設該公司擬發行1000萬股,每股5元錢。在股市中,由於新股票在上次當天都會有比較大的漲幅,所以申購新股幾乎是一件沒有任何風險的事情。所以,新股發行很容易完成。這樣的話,這家叫做ABC的公司就從申購新股的股民那裡拿到了5000萬現金。接下來,ABC公司的股票於某年某月上市,開盤價10元錢。這樣的話,凡是申購到ABC公司股票的股民,如果在上市這天或著隨後幾天以10元賣出,每股就獲得了5元的收益。至於ABC的股票為什麼會開到10元錢,原因很多,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需要ABC的股票在上市當天有一個預想的價格。這個問題很復雜,有時間我們可以另外討論。我們還是先來梳理一下吧。看看股市中被抽走了多少資金,第一筆是ABC公司發行股票得到了5000萬,第二筆,是所有申購到ABC公司股票的股民如果以10元賣掉自己申購到的ABC的股票,資金就又被抽走了5000萬。當然,第二筆抽走的資金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假設,在實踐中,由於有一些新股持有者繼續看到該股票隨後的走勢,並不急於在10元賣掉。而且,由於市場的波動,股價的漲跌,並不能保證大家都賣在10元。ABC公司付出了什麼嗎?它付出了自己的股份,得到了5000萬的現金。在此之後,除了現金分紅和股價波動,投資者不可能在它身上獲得更多的東西。除非將來這家ABC公司實在是錢多得不行,把自己企業的錢拿出來到股市上買股票做投資,這5000萬,基本就算從證券市場消失了。所有我們把發行新股叫做「抽血」。新股發行的越多,股市上的資金就越少,因為這些資金被轉移到企業的募集資金上面去了。 讓我們繼續下去。這就涉及到我們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股市為什麼會漲?股市是由千支股票組成的,我們所說的股市在漲,實際上是在說一個重要的指標,即股市的指數在上漲。而我們提得比較多的,就是上證綜合指數。綜合指數的計算有一個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它是以一支股票的總股本來計算股票的市值,從而得出這樣一個指數。在股市中有許多股票屬於流通股本比較小,而總股本比較大的股票,這些股票就容易成為市場主力調控指數的工具。 股票為什麼會上漲,原因比較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資金持續買入這支股票就會導致股價的上漲。資金為什麼會買這個股票,也有很多原因。比如說,比價效應。比價效應,就是指在不同市場或者同一市場內對基本面基本相同或類似的股票進行對比,資本發現它們的價格差異之後流入那些價格低的股票,從而實現「同質同價」。比價效應在實踐中通常是被股市的參與者利用的東西。 事實上,在股市上漲或下跌的過程中,真正起決定因素的,就是參與各方對未來的判斷和信心。在股價上漲的時候,由於持有者預計股價還會繼續上漲,所有持有者不會急於賣出自己的股票,擁有貨幣的投資者由於有獲利的預期,也會買入這支股票。但是,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由於持有者對於股價的判斷並不一致,所有會有人賣出股票,有人買進股票。比如說,我們買進了一支股票,成交價是5元,我們自己判斷它會漲到6元錢,那麼,在這一元的目標沒有實現的時候,通常狀況下投資者不會賣出這個股票。但是,會有一些因素影響持股者的信心,比如整個股市的大幅波動,比如一些對股票或股市的傳聞等等,都會影響持股者的信心。 在股市中間,最常見的運行方式就是比價效應和個股輪動。比如說,太陽能題材的天威保變,白酒行業的山西汾酒股價大幅上漲,就會導致其他同題材股票的價格聯動上漲。再一個說到個股輪動,股市的持續上漲必須是個股輪動的,如果所有的股票都一起上漲,一方面對資金的消耗比較大,另一方面,不利於給新增資金以及場內資金創造持續贏利的機會。 但是,這些都還是表面現象,股市上漲最真正的實質,還是來自於資金的持續流入。中國股市的上漲,向來都是資金推動型的上漲。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貫穿全年的大牛市行情,說白了,依然是資金持續流入股市的結果。尤其是2006年下半年央行宣布加息之後,面臨利空,股市依然出現大幅上漲,更是說明了後來的上漲完全
3333333333333333333
F. 股票入手近兩個月,14萬的本,前後虧了4萬多了,辛苦的血汗錢真不甘心! 總結了下,輸在操作技術上面.找師傅!
你為什麼會賠錢,就是你的分析方法出現了問題。
G. 上午平手賣出了1萬股股票,下午2點多漲停了,非常後悔,我這是被莊家洗出來的嗎
是啊 正常現象
只要是自己事前計劃好的賣出操作,就不必過於後悔了
只要有本金。 機會永遠存在
H. 我炒股票虧掉了父親兩萬5000,
1、因為你炒股票虧了2.5萬元,父母焦急罵你幾句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錢是他們辛苦賺來的、不是大風吹來的。
2、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了什麼,你一定要記住,父母肯定是這個世界對你最好的人。
3、股票千萬不要投機,而是應該投資,很多人在股市虧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只知道炒股,而不知道股票就像實業一樣是用來投資的。每天在股市買進賣出、追漲殺跌是股市操作必敗的最致命原因。
4、股票操作不是一門簡單的工作,必須具備很多個人素質,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將這些素質歸納為:耐心、自立、常識、對於痛苦的忍耐力、心胸開闊、超然、堅持不懈、謙遜、靈活、願意獨立研究、能夠主動承認錯誤以及能夠在市場普遍恐慌之中不受影響保持冷靜的能力。
這些素質的獲得不是一日之功,你必須系統學習價值投資理論才有可能獲得這些素質。如果你想在股市獲得成功,現在就開始學習吧。
I. 一個企業沒有另一個企好,但股票價格卻更高,而且還是好多倍。這是為什麼
玩股票要記住
理性分析估值,冷靜看到股價。
任何一個股票,有題材、有莊家,就能成牛股,跟企業自身好不好沒有直接關系。
所以不要用股價來倒推公司,更不要用股價來比較公司間的好壞。
炒股就是在講故事,看誰講的精彩,看誰聽的明白,看誰玩的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