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規劃

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1-04-30 14:49:14

A. 上海車牌的拍賣制度會取消嗎

短期內不會吧,因為有利可圖、還不是一般的利,更因為有市場需求,這類SB的需求還不小,反正要麼是不花自己的錢、要麼是暴發戶心態。

B. 城市交通規劃包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交通規劃的構成要素分為:需求要素、供給要素和市場要素3部分。

1、需求要素分為移動意識所決定的主體,如個人、團體(家庭、企業、政府等)和移動的對象,如人、物(原材料、貨物、廢棄物等)。

2、供給要素分為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船舶和飛機等;交通設施,如道路和節點(車站、樞紐和停車場等);運行系統,如信號控制系統、信息管制巾心等;經營系統,如交通服務的組織、管理和運營。

3、市場要素指交通市場的調節系統,即經營主體和市場框架(確定經營主體、收費標准、服務等)的調整。

(2)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規劃擴展閱讀:

交通規劃是將人和物移動的方式合理組織為目的,以實現城市生活的方便、出行便捷和利於人們遊憩為宗旨,包括交通設施的配置和功能上的規劃。是以土地規劃、區域規劃為基礎,而進行的適合區域定位發展的交通線路、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三者的合理配置,使其發揮各自的優勢。

交通規劃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規劃是建立完善綜合運輸體系,獲得交通運輸最佳效益的重要方式和途徑;

2、交通規劃是緩解道路交通擁堵問題的根本措施;

3、交通規劃是充分發揮原本有限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效益,實現城市交通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手段。

C. 有誰有詳細的上海市軌道交通十二五規劃

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
莘庄至富錦路。遠期規劃向南延伸至金山新城,北延伸至崇明。
途經站點:莘庄-外環路-蓮花路-錦江樂園-上海南站-漕寶路-上海體育館-徐家匯-衡山路-常熟路-陝西南路-黃陂南路-人民廣場-新閘路-漢中路-上海火車站-中山北路-延長路-上海馬戲城-汶水路-彭浦新村-共康路-通河新村-呼蘭路-共富新村—寶安公路-友誼西路-富錦路 。

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
淞虹路至張江高科。2號線將西延伸至虹橋機場,東至浦東國際機場,2010年以前建成。
途經站點:淞虹路站-北新涇站-威寧路站-婁山關路站-中山公園站-江蘇路站-靜安寺站-南京西路站-人民廣場站-南京東路站-陸家嘴-東昌路站-世紀大道站-上海科技館站-世紀公園站-龍陽路站-張江高科站

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
上海南站至江楊北路。
沿線車站設置為:上海南站站-石龍路站-龍漕路站-漕溪路站-宜山路站-虹橋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園站-金沙江路站-曹楊路站-鎮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車站-寶山路站-東寶興路站-虹口足球場站-赤峰路站-大柏樹站-江灣鎮站-殷高西路站-長江南路站-淞發路站-張華浜站-淞濱路站-水產路站-寶楊路站-友誼路站-鐵力路站-江楊北路站

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環線)
大木橋站-東安路站-上海體育場站-上海體育館站-宜山路站-(虹橋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園站-金沙江路站-曹楊路站-鎮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車站站-寶山路站)-海倫路站-臨平路站-大連路站-楊樹浦路站-浦東大道站-世紀大道站-浦電路站-藍村路站-塘橋站-南浦大橋站-西藏南路站-魯班路站-大木橋路站
其中虹橋路站至寶山路站共9個車站與已建成的軌道交通3號線共線運營。

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
莘庄至閔行開發區。5號線規劃南延伸線沿滬閔路通往奉賢南橋鎮,北端由莘庄站向北沿七莘路至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沿線站點設置:莘庄站、春申路站、銀都路站、顓橋站、北橋站、劍川路站、東川路站、金平路站、華寧路站、文井路站、閔行開發區站。

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
港城路至濟陽路
軌道交通6號線貫穿整個浦東新區,北起高橋鎮港城路,南至 濟陽路,全長約33.1千米,27個車站。 共設29站及車輛段、停車場各1座。
沿線站點設置: 濟陽路站-靈岩南路站-上南路站-華夏西路站-高清路站-東明路站-高科西路站-臨沂新村站-兒童醫學中心站-藍村路站-浦電路站-世紀大道站-源深體育中心站-民生路站-北洋涇路站-德平路站-雲山路站-金橋路站-博興路站-五蓮路站-巨峰路站-東靖路站-五洲大道站-洲海路站-外高橋保稅區南站-航津路站-外高橋保稅區北站-港城路站。 另設港城路車輛段和三林停車場。

上海軌道交通7號線
羅店新鎮至芳甸路
上海軌道交通七號線從寶山羅店新鎮站起,途經普陀、靜安、徐匯至浦東的新國際博覽中心芳甸路,全長35千米,設站點28個,其中地下車站32座,地面車站1座。2005年11月24日正式開工建設,2009年底前試運行。
沿線站點設置:羅店新鎮站-羅南新村站-潘廣路站-陸翔路站-顧村站-錦秋路站-上海大學站-南陳路站-上大路站-大場站-滬太路站-行知路站-大華三路站-新村路站-嵐皋路站-鎮坪路站-長壽路站-昌平路站-靜安寺站-常熟路站-肇嘉浜路站-東安路站-浦江南浦站-浦江耀華站-長清路站-耀華站站-雲台路站-高科西路站-楊高南路站-錦綉路站-滬南路站-龍陽路站-芳甸路站

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
市光路至浦江世博家園
上海軌道交通八號線起點為市光路站,1期工程終點為成山路,2期終點為浦江世博家園,途經楊浦、虹口、閘北、盧灣、黃浦、浦東等六個行政區,全程長23.3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共設有31個車站。2007年1期建成通車。2009年2期延伸到浦江世博家園
沿線站點設置:市光路站-嫩江路站-翔殷路站-黃興公園站-延吉中路站-黃興路站-江浦路站-鞍山新村站-四平路站-曲陽路站-虹口足球場站-西藏北路站-中興路站-曲阜路站-人民廣場站-大世界站-老西門站-陸家浜路站-西藏南路站-周家渡站-耀華路站-成山路站-楊思路站-濟陽路站-臨兆路站-蘆恆路站-陳行路站-江月路站-竹園路站-航天公園站-浦江世博家園站

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
松江新城至楊高中路。遠期規劃經浦東東靖路,延伸至崇明,支線連接長興島和橫沙島。西延伸至楓涇
一期工程自松江新城到宜山路,全程約31千米,共設23個車站,2007年一期松江新城至桂林路站建成通車。2期工程由宜山路至楊高中路,預計2009年建成通車 .c n
沿線站點設置:松江新城站-大學城站-洞涇站-佘山站-泗涇站-九亭站-中春路站-七寶站-星中路站-合川路站-漕河涇開發區站-桂林路站-宜山路站—徐家匯站—肇嘉浜路站—嘉善路站—打浦橋站—馬當路站—陸家浜路站—中華路站—商城路站—世紀大道站—楊高中路站V

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
虹橋機場至外高橋保稅區
10號線一期為虹橋機場至新江灣城站,二期將由新江灣城延伸至外高橋保稅區。2010年一期建成通車。
10號線設站:
虹橋機場- 上海動物園站-龍溪路站-(支線:龍柏新村站-紫藤路站-航華新村站)
-水城路站- 古北路站- 宋園路站- 虹橋路站- 上海交通大學站- 上海圖書館站- 陝西南路站-淡水路站- 老西門站-豫園站- 南京東路站- 天潼路站- 四川北路站- 海倫路站- 郵電新村站-四平路站- 同濟大學站- 國權路站- 五角場站-江灣體育場站- 三門路站- 殷高路站-新江灣城站-(軍工路站- 凌橋站- 浦東北路站- 外高橋保稅區站),另外龍溪路站設支線連接七寶航華新村。沿途設站:龍溪路站-龍柏新村站-紫藤路站-航華新村站。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
嘉定北站至南匯臨港新城(分南北兩段運營)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類似北京的地鐵十號線,採取主線和支線兩條線路,主線( 北段)由嘉定北站到浦東羅山路,支線在西北段上連接上海國際賽車場和安亭汽車城。線路總長60公里。2010年北段一期嘉定北站至 江蘇路站建成通車。
設站:嘉定北站- 嘉定西站-白銀路站-(支線:國際賽車場站-汽車城東站-汽車城站-安亭站)-嘉定新城站-馬陸站-南翔站- 白麗新村站- 武威路站- 祁連山路站- 真南路站-上海西站站-銅川路站-楓橋路站- 曹楊路站-隆德路站- 江蘇路站-上海交通大學站- 徐家匯站- 上體館站- 龍華站-雲錦路站-石龍路站— 濟陽路站- -上南路站-- 三林站-東明路站--浦三路站--嚴御路站 --御橋路站--羅山路站(分段)----康橋東站—新場站-野生動物園站- 惠南站-浦東鐵路站-臨港新城1站- 臨港新城2站
軌交11號線的規劃線路將有所調整。11號線主線延伸至羅山路,增設東明路站、浦三路站、嚴御路站、御橋路站、羅山路站。據悉,軌交11號線計劃今年全面開工,2011年建成通車。一期工程計劃於上海世博會前建成並投入試運營。
此次市規劃局批復的調整段,是11號線北段主線的部分站點。根據調整方案,11號線主線還將在龍華地區調整走向,改設龍華站、雲錦路站、石龍路站。線路由原龍吳路走向調整至雲錦路走向,調整范圍線路長度約5.5公里;為加強11號線對真如副中心的服務功能,取消原中間風井,增設楓橋路站;原三林停車場取消,改設川楊河停車場。

D. 公共交通方面的論文參考文獻啊

1] 王德,耿慧志,胡曉華,林旋. 時距概念在城鎮體系規劃中的應用——以浙江省上虞市為例[J]城市規劃, 2001,(07) . [2] 朱才斌,林堅. 現代城市中心區功能特徵與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 2000,(04) . [3] 陳雪明.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美國城市交通規劃中的應用[J]城市規劃匯刊, 1996,(02) . [4] 楊麗娟,牛玲. 公交優先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戰略方針[J]城市公共交通, 2001,(03) . [5] 黃解軍,潘和平,萬幼川. 構建智能交通推動數字城市的發展[J]城市規劃匯刊, 2002,(03) . [6] 潘海嘯,張瑛. 上海市軌道交通發展與公共交通運輸導向開發區簡介[J]城市規劃匯刊, 2002,(04) . [7] 傅國偉,郭京菲.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管理問題的探討[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1997,(01) . [8] 楊新苗,王煒,顧維平,周明保. 公交線路客流模糊神經網路預測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 2000,(04) . [9] 王殿海,吳娟,栗紅強. 典型線路公共汽車票價確定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0,(06) . [10] 潘海嘯. 快速交通系統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都市區的作用研究[J]城市規劃匯刊, 2001,(04) . [11] 歐陽安蛟. 容積率影響地價的作用機制和規律研究[J]城市規劃, 1996,(02) . [12] 張奎福.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發展中的位置[J]北京規劃建設, 1997,(06) . [13] 胡潤洲. 城市公共交通專用道(路): 提高大城市公交運輸水平的重要途徑[J]城市規劃, 1997,(03) . [14] 楊曉光,馬林. 有關城市公交專用道(路)之設計要點及優先控制管理系統[J]城市規劃, 1997,(03) . [15] 陸錫明,陳必壯. 上海實行公交專用路的設想[J]城市規劃, 1997,(03) . [16] 何磊. 快速公共交通引導城市走健康之路[J]城市規劃, 2002,(03) . [17] 李秀輝,張世英. PPP與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J]城市規劃, 2002,(07) . [18] 覃煜,晏克非,趙童. 城市綜合客運交通體系中換乘研究[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 2000,(02) . [19] 孫明潔. 世紀之交的中國城市等級規模體系[J]城市規劃匯刊, 2000,(01) . [20] 史春華,楊曉光,曾松. 城市公交專用道的設置與設計[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00,(02) .

E. 上海規交18號線啥時候可以開通

預計:2020年開通(18號線)

軌道交通是本市推進「公交優先」,方便公眾出行的重點之一。
「上海發布」透露,按照《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規劃》,軌交12、13、16號線全線或部分區段預計在2015年底前建成通車。另有15、17、18號線等預計2020年前通車。

F. 城市公交的發展

城市公共交通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出行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是交通運輸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與城市運行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推進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健康發展,保證城市公共交通平穩有序運行,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文明、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出行權益至關重要。
2010年,全國擁有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42.05萬輛、45.82萬標台,比上年底分別增長2.1%和3.2%。擁有軌道交通運營車輛8285輛、21165標台,分別增長51.2%和55.8%。出租汽車運營車輛122.57萬輛,增長2.7%。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城鄉、區域一體化進程迅速推進,城鎮化和機動化進程逐步加快,將是我國城市公共交通加快發展和迅速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實現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健康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基本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公共交通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推進城市交通向更便捷、更清潔、更和諧的方向發展。其中,1000萬人口以上城市、300萬人口以上城市、100-300萬人口城市以及100萬人口以下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分別要達到40%以上、35%以上、25%以上以及達到15%以上。前瞻產業院城市公共交通行業研究員劉瑞柏指出,綜合來看,中國城市公交行業具備較好的發展前景。

G. 如何有效的解決目前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問題,談自己的想法

上海的公交設計的很弱智
總是設計成一些七拐八扭的的線路
雖然上海的道路本身就不直,但是公交設計的更為弱智

上海的地鐵只修南北線,不修環線,所以東西出行很困難
而且地鐵修的七拐八扭的,根本沒任何的邏輯可言

上海的交通就跟上海人一樣,內心封閉,狹隘
七拐八扭的性格

H. 上海市公交管理規章制度

內容預覽: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鄉公交客運管理,維護城鄉公交客運秩序,促進公共交通事業發展,維護乘客、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見的通知》(國辦發〔〕46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城鄉公交客運、城鄉公交客運站(場)經營以及其他相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的城鄉公交客運,是指營運客車在城市道路和鄉村公路上依託候車站(亭、點)按照規定的線路、站點、班次及時間運行的一種客運方式。本辦法所稱的城鄉公交客運站(場)經營,是指以站(場)設施為依託,為城鄉公交客運經營者和乘客提供有關運輸服務的經營活動。第四條 城鄉公交客運應當堅持全面規劃、統一管理的原則,鼓勵發展安全、舒適、環保、節能的城鄉公交客運車輛。第五條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全市城鄉公交客運行業進行組織領導,各縣(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城鄉公交客運行業進行組織領導。市、縣(市)城鄉公交客運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城鄉公交客運管理工作。發改、建設、規劃、國土、公安、工商、財政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鄉公交客運管理的相關工作。

I. 上海「十五」到「十二五」之間的城市功能定位分別是什麼

(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

上海市人民政府

目錄

第一章加快轉型的歷史選擇

第二章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第三章邁向「四個中心」

第四章構建服務經濟時代的產業體系

第五章建設充滿活力的創新型城市

第六章構築城鄉協調的發展格局

第七章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

第八章建設管理一流的現代都市

第九章營造生態宜居的綠色家園

第十章創造安居樂業的人民生活

第十一章 促進和諧有序的社會管理

第十二章 塑造時尚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

第十三章 建設創新開放的新浦東

第十四章 爭當改革攻堅的排頭兵

第十五章 形成海納百川的開放格局

第十六章 行動綱領的實施保障

附錄 部分指標和名詞解釋

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是指導上海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對於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章 加快轉型的歷史選擇

第一節 過去五年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時期是上海發展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上海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砥礪奮進,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自身發展轉型的挑戰,把舉辦上海世博會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契機,把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作為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勝利完成。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左右,2010年達到1.7萬億元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8萬美元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7%左右,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873億元。高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3.2%,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2.8%以上,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0%的目標預計如期實現,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削減量均超額完成目標。

圖1-1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高

「四個中心」框架基本形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股指期貨、「三港」「三區」聯動等取得重要進展,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占國內融資總額比重預計達到25%左右,上海港國際標准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上海關區進出口總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佔全國比重均超過四分之一,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明顯提升。

圖1-2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1.3%和10.5%,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5%以內,市民各類基本社會保障覆蓋面擴大到98%左右,保障性住房體系不斷完善。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440公里,綠化覆蓋率達到38%以上,環境空氣質量不斷改善。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大浦東統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政府自身建設加快推進,調整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952項,取消和停止徵收行政事業性收費312項。國資國企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加快推進。服務全國能力不斷提高,與長三角及全國其他地區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對口支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支援都江堰市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全面完成。

口岸通關效率不斷提高,外商直接投資和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取得明顯進展,對外投資總額預計比「十五」增長3.2倍。

舉辦了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辦成了一屆世界性盛會,生動詮釋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參展方和參觀人數均創歷屆世博會之最。通過舉辦世博會,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質明顯提高,城市精神內涵更加豐富,城市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經驗成為上海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優勢。

專欄1-1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圓滿成功

上海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5000年的燦爛文明,展示了新中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輝煌成就,展示了我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而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促進了我國同各國、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成為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參展規模:共有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累計入園參觀者超過7300萬人次,其中境外參觀者約480萬人次。

園區活動:舉辦各類文化演藝活動2.29萬場,觀眾超過3400萬人次。

志願服務:8萬名園區志願者、10萬名城市服務站點志願者、197萬名城市文明志願者提供了志願服務。

經過五年不懈奮斗,上海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國家交給上海辦好世博會的光榮任務,譜寫了「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新篇章。展望未來,上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將繼續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奮勇向前,百折不撓,邁向新的征程。

第二節 未來五年的發展環境

「十二五」是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

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產業結構面臨新變革,我國國際經濟地位快速上升,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仍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時期,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正在形成以及國家對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支持政策,為上海參與全球競爭、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速減緩,需求結構顯著變化,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上海發展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

上海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智力資源較豐富、商務環境較規范、城市開放度較高以及世博後續效應釋放,為上海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發展中仍存在不少瓶頸制約和突出問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商務成本攀升,高層次人才缺乏,創新創業活力不足;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有待增強;常住人口總量快速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壓力加大,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群體利益訴求日趨多樣、協調難度增加,社會矛盾增多;體制機制瓶頸更加凸顯,改革攻堅任務更加艱巨。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發展轉型迫在眉睫。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使命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用好各種有利條件,著力破解前進中的問題,率先走出一條具有特大城市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努力開創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局面。

第二章 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十二五」期間,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按照中央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要求,緊緊圍繞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體目標,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四個率先」,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強大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充分發揮浦東新區先行先試的帶動作用和上海世博會的後續效應,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努力爭當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

堅持科學發展,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推進改革開放、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央對上海的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也是上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繼續保持上海發展良好勢頭,解決前進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發展這個硬道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四個率先」作為上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舉措,力爭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等各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是上海在更高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把創新貫穿於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和全過程,著力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堅持人力資源優先開發和教育優先發展,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使科技進步和創新成為上海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使城市轉型發展真正建立在人力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的基礎上。要切實擺脫習慣思維束縛,更新發展理念,實現體制機制、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重大轉變,堅定不移調結構、促轉型,更加註重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基本要求是:

——必須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作為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加快建立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著力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國際化程度,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地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

——必須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結構調整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攻方向,積極把握國家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機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全面促進城市信息化,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能級和水平,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改造提升基礎和傳統產業,努力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必須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的社會建設和管理。把改善民生作為轉型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完善制度安排,創新社會管理模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滿意度,使發展成果更加廣泛、更加均衡地惠及人民群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

——必須著力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轉型發展的重大任務,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充分發揮郊區在新一輪發展中的戰略作用,積極推進新城、新市鎮和新農村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和城市管理體制,切實提升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構築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必須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轉型發展的著力點,更加註重源頭治理和長效機制建設,著力推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必須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市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維護司法權威有機統一,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加快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形成全社會依法共融、和諧共進的制度環境。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要進一步明確發展導向,推動發展理念向以人為本轉變,推動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推動產業結構向服務經濟轉變,推動生產生活向綠色低碳轉變,推動發展布局向城鄉一體轉變,推動開放格局向內外並重轉變,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率先轉變。

第二節 主要目標

根據國家對上海的戰略定位和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作出貢獻。

綜合未來五年發展環境和基礎條件, 「十二五」時期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 「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率先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具體是:

——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預期為8%左右。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5%左右。單位土地產出率和全社會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

——城市創新活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3.3%左右,每百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數達到600件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創新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勞動者素質穩步提高,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35%。

——城市服務功能全面增強。「四個中心」核心功能初步形成,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占國內融資總額比重達到30%,航運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15%左右,服務貿易進出口額佔全市進出口總額比重達到25%左右。城市信息化整體水平邁入國際先進行列,百兆家庭寬頻接入能力覆蓋率達到90%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左右,城市文化更加繁榮、更具魅力。城市交通體系更加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不低於人均生產總值增長率。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財政性教育投入佔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15%,人民群眾獲得更優質、多樣、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各類保障性住房新增供應100萬套(間)左右。就業崗位持續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生態環境不斷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率均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供水水質達到國家新的飲用水標准,人均生活垃圾處理量比「十一五」期末減少2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5%。

——改革開放取得新的突破。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示範作用充分顯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市場配置資源能力進一步增強,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明顯提高。開放型經濟和城市國際化程度達到新水平。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民主協商充分發展,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誠信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努力使上海成為最安全的大都市之一和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表2-1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

第三章 邁向「四個中心」

落實「四個中心」國家戰略,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為著力點,全力推進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建設,不斷提高經濟綜合實力,全方位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升經濟中心城市的國際地位,為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專欄3-1 加快建設上海「四個中心」

1991年,鄧小平同志到上海視察時提出: 「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 「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2001年國務院批復《上海城市總體規劃》,明確上海要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2009年4月,國務院正式發布了 《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從國家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對上海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節 金融中心國際化取得重大突破

抓住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斷上升的戰略機遇,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以先行先試和營造環境為重點,不斷提高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和資源配置功能。

進一步拓展金融市場廣度和深度。著力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提升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黃金、產權等重要市場的功能和國際化程度,積極推進證券交易所國際板市場、非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市場、票據市場、保險交易市場、信託受益權轉讓市場等建設。不斷豐富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加快開發固定收益類產品,加快推出新的能源類大宗產品期貨,探索推出黃金ETF、股指期權以及匯率、利率、股票、債券、銀行貸款等為基礎的金融衍生品。

加快建設人民幣跨境投融資平台。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繼續推動經常項目下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爭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在上海先行先試,鼓勵發展相關的融資、擔保、對外直接投資等跨境人民幣業務。穩妥推進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在上海發行人民幣債券和股票,穩步擴大境外人民幣迴流上海的渠道。支持在滬清算機構發展,探索建立人民幣全球清算體系,基本確立上海在全球的人民幣資產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地位。推動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加快拓展海外業務,提高在滬金融機構服務國際投資者的能力。

大力發展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吸引功能性金融機構、大型金融機構總部及其營運機構總部等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入駐上海。著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金融機構,支持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和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發展。支持在滬金融機構拓展業務范圍,積極推動中外金融機構深化戰略合作,推進符合條件的金融企業開展綜合經營試點。

著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和開放的先行先試。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中小企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民生等的金融支持。加快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消費金融的服務能力、安全性和便利化水平。

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發展環境。完善金融稅收制度,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推進金融領域與非金融領域的信用信息共享,積極培育民族品牌的信用評級機構。加強金融監管制度建設,配合和支持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提高金融監管水平。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範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加快陸家嘴—外灘金融集聚區建設。打造金融後台服務基地。
第二節 顯著提升航運國際服務功能

以資源配置型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著力提升航運服務功能,完善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推進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營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環境和服務環境,努力提高國際航運資源的配置能力。

加快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優化航運服務產業鏈,發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舶檢驗、船舶供應、船員服務、航運經紀、航運咨詢、海事法律和仲裁等各類航運服務。完善航運金融服務體系,促進船舶融資、船舶保險、航運保險等高端服務發展,積極培育航運再保險市場,加快開發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提高航運信息化水平,推廣應用集裝箱電子標簽技術,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綜合信息平台。進一步拓展上海航運交易所服務功能。加快發展北外灘、陸家嘴、臨港等航運服務集聚區。加強政府服務和管理,完善航運發展相關的法規規章體系,營造有利於航運業發展的法制環境。

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以上海為中心、以江浙為兩翼、以長江流域為腹地的國際航運樞紐港。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集裝箱江海直達。推進外高橋港區、洋山深水港區建設和功能提升,提高港口綜合保障服務能力。大力發展水水中轉,推進內河航道建設。完善貨運道路網路,積極推進海鐵聯運。加快建設國際郵輪母港,優化郵輪通關便利措施,促進郵輪產業發展。擴大航空樞紐空域容量,拓展國際國內航線,強化航空樞紐地位。

加快推進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完善國際航運船舶登記注冊制度,優化審批流程,加強政策配套,大幅提升國際航運船舶登記規模和質量。創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管理制度,加強口岸管理單位聯動,不斷提高通關效率。研究制定與國際接軌的航運稅費政策,提高航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加快完善企業開設離岸賬戶政策。積極借鑒航運發達國家(地區)經驗,推動有關航運支持政策的先行先試,加快集聚與航運相關的企業、船舶、貨物、人才等各類要素資源。

第三節 基本形成國際貿易中心核心功能

著力提高市場開放度和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同步發展、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相互融通的發展格局,將上海建成具有國際國內資源配置功能、與我國經濟貿易地位相匹配的現代國際貿易中心,與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相互促進、聯動發展。

加快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健全貨物貿易和大宗商品市場體系,重點完善生產要素市場和輻射全國的批發市場體系,支持發展石油交易、鑽石交易等重要市場,培育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努力成為大宗商品信息中心、定價中心、交易中心和結算中心。完善服務貿易市場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技術貿易,成為國際服務貿易中心城市。完善電子商務市場體系和支撐環境,推廣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等服務新模式,實現實體市場和網路市場共同發展。規劃建設大型會展設施,培育、引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展會。

集聚高能級、有活力的貿易主體。集聚國內外大企業和地區總部,積極引入國內外企業的營運中心、物流中心、分撥中心、銷售中心、采購中心、結算中心。著力吸引有影響力的國內外貿易組織、貿易促進機構、行業組織、檢驗檢測和認證機構。鼓勵企業採用現代國際貿易運行新模式。支持中小貿易主體發展,形成萬商雲集的局面。

打造時尚購物之都。積極營造商品更加豐富、服務水平更高、業態更加多元、功能更加齊全、權益保護有力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引導消費潮流。發展地標性商業中心,保護和開發特色商業街區,加快社區商業建設。完善擴大消費需求政策,發展綜合消費和時尚消費。研究設立免稅商品購物區(店),發展一批國際品牌和國貨精品店。

營造國際一流的商貿環境。深化口岸通關模式改革,完善電子口岸平台功能。加強進出口服務平台建設,推動內外貿融合,形成全球貿易網路的樞紐節點。加快建設虹橋商務區,推動外高橋國際貿易示範區先行先試,支持新型國際貿易業態發展。建設服務全國的貿易促進和服務平台,打造集多種媒體、多領域、多語種於一體的財經信息綜合服務平台。

第四章 構建服務經濟時代的產業體系

按照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推動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產業結構的發展方針,大力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製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上海服務」和「上海智造」。

第一節 大力發展服務業

堅持城市功能提升、市場需求引領和新技術應用帶動,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品牌化、網路化經營,增強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

大力發展金融、航運物流、現代商貿、信息服務、文化創意、旅遊會展等重點服務業。著力提升金融業、航運物流業、現代商貿業的國際競爭力,增強城市資源配置能力和集聚輻射功能。做大做強信息服務業,提高城市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時尚創意之都。著力提高旅遊會展業國際化水平,建設國際都市旅遊目的地和會展中心城市。

-------------------------------------------------
這里字數限制了,麻煩你看參考資料的鏈接吧,希望你滿意

閱讀全文

與上海市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培訓 瀏覽:559
投資郵幣卡要多少錢 瀏覽:460
重慶兩江投資集團網站 瀏覽:795
天津中金和潤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 瀏覽:337
諾維北斗股票價格 瀏覽:35
重慶國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362
外資融資租賃公司審批 瀏覽:559
禁止融資買入 瀏覽:833
融資強平不掉 瀏覽:219
傻瓜理財軟體 瀏覽:113
小額貸款公司信貨專員能賺錢嗎 瀏覽:855
大佬都是如何理財的 瀏覽:391
理財寶受騙 瀏覽:189
中拓集團長江融資網 瀏覽:290
康外匯 瀏覽:484
外匯短線是多久 瀏覽:800
陝汽重工股票 瀏覽:45
貴金屬催化劑命名 瀏覽:106
錢貓學堂理財 瀏覽:298
十年理財規劃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