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5年期權與股市暴跌

2015年期權與股市暴跌

發布時間:2021-05-01 07:42:58

⑴ 2015年5月28股市大跌原因

第一、匯金年內首次減持四大行,周二減持工行建行逾35億

5月28日消息,匯金公司剛剛減持了工行與建行的股份,這也是匯金首次減持「四大行」的股份。根據港交所披露的公開信息,匯金於5月26日在A股場內減持工行和建行,金額分別為16.29億和19.06億元。根據相關公告,匯金減持工行、建行前後的股份佔比分別由46%降至45.89%、5.05%降至2.14%。業內人士表示,對匯金本次的減持目前不好過早判讀對A股市場的綜合影響,但短期會有一定沖擊。

第二、傳央行近期進行逾千億元定向正回購

據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稱,央行近期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七天、14天和28天;價格方面,則以市場利率定價。此消息部分人士解讀為貨幣政策趨緊的信號。

第三、下周年內第七批新股發行,市場預計其凍結資金更是驚人的高達8萬億

其中更有巨無霸中國核電(601985)上市如此巨額的抽血效應,必然導致市場震盪幅度異常劇烈,不少個股亦出現了久違暴跌之勢。

第四、而個股最大的利空便是獲利盤高位出逃

其殺跌往往是非常快速的。因此對漲幅過大、籌碼松動、技術破位、逆勢下跌與主力出逃個股,應立即調倉。據個股主力監控最新分析:412股含有五大不利因素,後市或還將逆勢殺跌。

第五、530臨近,心理受壓

2007年大牛市時530的暴跌是非常恐怖的,不少股票均短時間暴跌40%。而當前離530臨近,且當前的市場比07年530前更為火爆,投資者擔憂政策面再次出現諸如當年大牛市時半夜雞叫的重磅毀滅性利空。

⑵ 2015 股市暴跌的原因

一、大戶套現,散戶接盤。

第一階段:

2014年7月11日—12月31日,一系列改革利好出台(7月銀行改革、8月鐵路石油改革、9月水利改革、11月金融券商改革),帶動了股市不斷上漲,上證指數漲幅58.23%,對這波行情媒體都稱之為「改革牛」。這期間中小股民投入了1.33萬億元進入股市。

第二階段:

2015年1月1日—3月8日,因為春節、政府年終總結、准備兩會等原因,沒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股市平穩震盪。這兩個月市場基本處在消化前期改革概念的階段,中小股民凈買入5100億元,新的資金還在不斷進入。

第三階段:

2015年3月兩會召開之後,改革利好不斷出台,股市重新開始上漲。2015年3月9日—4月27日,兩個多月時間中小股民凈買入1.62萬億元,比前兩個月漲了2倍。這時候市場泡沫開始形成。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尤其是中證500,這成為一個極佳的套利工具,因為它的標的是中小盤股。以往的滬深300根本無法准確指示中小盤的價格走勢,經常是股指跌了5%,但是小盤股已經兩個跌停了,起不到套利作用。

接下來的5月、6月,股市震盪下跌,官媒開始護盤,這是我們做的一件錯事。如果沒有官媒護盤,也許股市可以進入一個平穩期,和第二階段一樣,去慢慢消化過去的改革概念,股指能維持在4500點左右,稍微有點泡沫很正常。可是這次護盤後,5月、6月間有大量杠桿資金入市,再加上做空手段齊備,於是引發了後來的大規模下跌。大莊家們也瘋狂套現,從5月1日起到7月8日證監會禁令出台,總共套現3.2萬億元,逼迫政府出手救市。

上市公司高管們在5月總計套現366.5億元,6月336.4億元,單月套現金額相當於2015年前四個月套現金額的總和。

二、高杠桿配資。

截至2015年6月,場內場外配資規模達到最高峰4.8萬億元,股價也被推到最高點。大量杠桿資金入市的結果就是,一旦出現下跌,就會發生千股齊跌的壯觀場面。6月13日午間,證監會發布消息,要求證券公司對外部接入進行自查,對場外配資進行清理。配資在得到通知以後開始撤出,大量拋售股票,配資籌碼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觸及平倉點,跌停的股票是賣不出去的,必須拋出那些還沒跌停的,結果就是引發大面積跌停。

6月18日,滬指跌3.67%,兩市近2000隻個股下跌;6月26日,滬指跌7.4%,兩市2000隻股票跌停;7月7日,1700隻股票跌停,占當日交易股票總額的88%。

而緊接著在7月24日的第二輪股價下跌中,配資又一次大規模出逃,拖累股市。融資融券余額由7月24日的1.5萬億元減少到8月3日的1.3萬億元。股價恢復平穩之後融資融券余額回升至1.4萬億元。在8月18日的第三輪股價下跌中,融資融券余額再次由1.4萬億元減少到8月26日的1.2萬億元。

三、做空制度加劇市場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開始形成時,做空工具也橫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在5、6月份股市和杠桿都處在高位的時候,中證500股指期貨的持賣單量也達到兩個高峰。

7月1日因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無量跌停,現貨賣不出去,只有通過股指期貨空單去對沖現貨頭寸,導致以中證500股指期貨為首的合約大幅貼水。IC1507合約收盤7509點,較現貨中證500指數貼水902.51點,貼水幅度達12%。也就是說,現在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場價的8.8折往外賣才會有人來接單。由於中證500可以精準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勢,大家只能開出更多中證500的空單對沖,大量的空單又加劇了股市的恐慌下跌,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2)2015年期權與股市暴跌擴展閱讀:

遏止內幕交易,大戶套現得到約束,才能穩定市場預期,讓股指逐步回歸價值投資。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兩個政策,而是有效的監管體系,而這正是我們目前的證券市場最薄弱的地方。

如何將瘋牛導入慢牛,避免股市重新步入熊市,就非常關鍵。考驗政府的調控能力和水平。

中國股市從創立之初起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即讓金融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的開放平台。相反,這是一個有意識對資源配置進行扭曲,以實現讓無效率或低效率的國有企業能夠以低成本或無成本源源不斷攫取社會資金的目的。

為此,中國股市創建之初便作出了一系列有別於國際通行的一般市場規則的特殊制度設計,其核心包括兩個內容:

第一,新股上市(IPO)政府審批制度;

第二,股權分置制度。前者是為了確保唯有政府認可的國有企業——而不是優質企業——才有資格上市融資,後者是為了確保即便國有股份所佔的比例再小也依然能夠保持對企業的絕對控制,從而使之能夠無節制地圈錢而又不擔心失去對企業的控制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股市暴漲暴跌 真正兇手是誰

⑶ 2015股市暴跌,中金的舉措對期貨市場,現貨市場等的影響

中金所來這些措施,根本自的原因是他們認為,股市的暴跌是由於在期貨市場有大量的做空對沖導致的,所以他們提高做空保證金,甚至到後來禁止做空,最大開倉10手,對期貨市場來說基本是致命的,因為沒有流動性了。市場只能進行平倉,幾乎沒有開倉。
對現貨市場也就是股票市場來說,其實正面影響微乎其微,當時退出號稱30家券商2000億托市計劃,基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大資金大面積做多股票的時候,一定是需要在期貨市場做對應的對沖的,期貨市場限制開空,其實也就限制了股市買進托市的資金體量,因為風險太大。
或許唯一的正面影響就是讓逐利投機者知道國家的態度是比較堅決的,除此之外,就是萎縮的成交量,交易額,當年A股日成交2.5萬億RMB。。到最後,可能日成交只有3000億。一直休養生息到現在,也就在5000-6000億之間。。。期貨市場更可憐,前幾天,IF1708竟然因為18手多單直接漲停板。。成交後價格瞬間回落。。。

⑷ 2015年a股市暴跌原因及影響

其實這次大跌,很難說完全歸罪於誰,因為客觀地說這是共業,大家都沒想到會演變成這樣。但是,共業就必然會有共果,普通投資者因為貪婪而損失了財富,某些人則因為貪婪成為被調查對象。對於這次股災,其實吸取教訓是全方位的,即每個人都應該因為這次大跌而吸取教訓,而本質上這次股災是機制問題,而且機制還被一些熟悉行業的人鑽了空子。但是,有些人終歸是要付出代價。事實上,中國在很多機制上和其它國家有些差異。譬如,西方體制往往是某個人道個歉然後了事,其實並不需要真正負責,中國則是真的有人會因此負責,而且往往最終的懲罰很重。而在被調查的時候,一般也就不多說話了。其實,個人認為說不說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未來吸取教訓,避免類似事件重演。另外也需要注意,罰款是上繳國庫的,是財政資金,並不屬於某個部門。

⑸ 2015年8月24日股市暴跌政府怎樣救市

國家會繼續支持股市,會積極救市。不用擔心,中國的股市會越來越健康,後期是看好的。

⑹ 2015年6月29曰股市暴跌是怎麼回事

證監會不斷警告股民「炒股有風險,不要賣房和貸款炒股」,這就是信號導向(我從1997年入市,歷來行情政策導向都如是);大盤從去年不到3000點沖到5100,獲利盤和以前的解套盤太多了,獲利活解套出局落袋為安是必然的;年中很多企業資金要回籠。

國際經濟面依然是深陷金融危機,國內則今年經濟下行壓力沉重,所以這輪根本不是「牛市」,只是自2008年以來超級大熊市中的一個超級反彈行情而已;上證到了5000點那段已經呈現指標「頂背離」態勢;最後端午節前幾大利空政策出台。

加上繼續IPO新股成批上市,造成市場上資金面嚴重不足。種種因素加一起造成暴跌。

(6)2015年期權與股市暴跌擴展閱讀: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

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大陸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⑺ 導致2015年股市暴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原因之一,中國股市黑幕,老鼠倉,做莊,監管不力,太多

⑻ 2015年股市大跌具體時間

從2015年6月15號從5178點見頂,到7月9日最低3373點!

⑼ 如何看待和評價 2015 年 1 月 19 日股市暴跌

2015年1月19日,滬指暴跌7.7%,創7年最大單日跌幅,盤中最大跌逾8%;深證成指跌6.61%;金融股全部跌停,權重股集體奔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跌停(1月19日 新浪財經)。
筆者早就警示過,本輪行情的風險已經遠遠大於2007年。既是2007年滬綜指達到6124.04點時,也基本沒有高杠桿融資。那時的資金基本都是實實在在的「現貨交易」資金,沒有風險較大的類似高杠桿期貨保證金性質資金入市。而這次就不同了。
從宏觀層面看,本輪行情啟動於央行全面降息的放水貨幣。央行使出吃奶的勁,定向降准、玩著花樣再貸款釋放流動性、徹底放鬆房貸政策,最後乾脆赤裸裸全面降息。由於實體經濟、實體企業孱弱的根本吸收不了央行放水的資金,而且實體企業經營困難、虧損甚至停產倒閉,對資金包括央行放水資金沒有一點吸引力和誘惑力。同時,市場本身就不缺流動性,只是流動性不往實體企業流去而已。因此,央行大肆放水的貨幣信貸資金全部流進了股市裡,股市暴漲又吸引實體企業包括房地產原先的存量資金、特別是生產經營資金也進入到了股市裡。一些生產經營資金是在滬綜指3000點以上高位進入的。股市暴跌必將把這些資金徹底套牢,這種暴跌行情,一般資金都很難逃脫。也就是說,股市暴跌不僅給其本身帶來風險,而且必將徹底打垮實體企業,將實體企業逼向絕境。整個經濟風險將會凸現出來。這種大漲暴跌行情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危害性是難以估量的。
從微觀層面上看,三大金融風險就在眼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風險將開始暴露。去年6月底以來,全市場融資余額迅速從4000億增長到1.1萬億的水平,目前融資交易額占市場成交額的比例已經達到32%。加上P2P網貸高杠桿股票配資以及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等機構股市配資融資,整個市場高風險、高杠桿融資應該接近50%。筆者多次說過,這輪行情是央行放水和券商自演自導的行情。集中表現在融資融券業務上。同時,P2P網貸高杠桿股票配資大舉進入到了股市裡,這個杠桿率更加狂野無監管,有些配資比例高達7倍。這種配資進入到市場的資金比融資融券風險更大。再者,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等有一定額度的股票配資業務。性質與融資融券差不多,都是高風險資金。
融資融券、P2P網貸高杠桿股票配資和銀行信託股票配資產品,在股市正常情況下,包括股市不大起大落、暴漲暴跌,只要操作周密,到了平倉線及時平倉了結,配資資金應該沒有風險。但是,最怕1月19日這種罕見的暴跌行情。這種行情對於高杠桿入市資金來說,平倉都來不及。比如:中信證券(600030)一開市就跌停,全天一條水平直線封停,再高超的操盤手也無法平倉。如果連續幾個跌停板,那麼,券商金融風險立馬暴露,大量融資將成為壞賬。P2P網貸高杠桿股票配資和銀行信託股票配資產品將會更加慘烈。這輪行情可以說金融行情,其中券商股威風八面、成為暴漲股票。而券商股、銀行股暴漲的推動資金大多都是高杠桿的融資業務帶來的。股市暴跌必將使得這個高杠桿融資泡沫被擊破,也必將使得券商、P2P網貸、銀行信託高杠桿配資進入股市裡的巨量資金風險凸現出來。對此,監管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
1月19日A股暴跌,看似證監會對12家券商違規融資業務進行處罰是導火索,其本質還是A股高杠桿融資風險累積帶來的必然結果。也再次佐證了這輪行情是央行放水貨幣和券商自導自演行情。這種依靠流動性洪水掀起的大泡沫行情,終究走不遠。
不過,融資融券業務失控,一是證監會在前幾年出台這個工具後,一直沒有遇到過大行情考驗,對融資融券高杠桿的威力根本沒有預測到。遇到這輪行情後其高風險就充分暴露出來。二是證監會對此前券商放低融資融券門檻包括開戶50萬門檻形同虛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比如一些券商已經放低到10萬元,報道說個別券商根本沒有資產額度要求。而證監會卻視而不見,甚至默認默許。才使得這次融資融券客戶大爆炸大增長,融資余額高達1.1萬億元。而現在突然收緊了,證監會竟然又想起了期初的50萬元門檻,低於此就是違規開立賬戶。突然收緊後符合條件的客戶只有有效客戶總量的3.3%。股市資金立馬縮水,券商等金融股必然暴跌。證監會選擇性監管、時緊時松的隨意性監管,幾乎沒有任何章法的監管,是股市暴漲暴跌的原因之一。證監會難辭其咎,必須反思。
證監會對「兩融」業務進行監管整頓,處理了12家違規券商後,銀監會又對銀行委託貸款開刀,其中禁止委託貸款進入股市是重點。投資者應該從監管部門密集發力,整肅違規資金進入股市中悟到一些「風向」轉變。是否透露出高層對目前瘋牛般股市對整個經濟肌體的吸血蟲效應有了態度呢?投資者需要自己分析把握。不過,防範A股投資風險已經刻不容緩了。

⑽ 中國2015年股市暴跌是政府為蒸發人民幣

從宏觀看,股市是個零和游戲。社會的資金進出股市,進入多,股市漲;退出多,股市跌。但無論漲跌,社會資金或財富總量是不變的,只是股票和資金的持有人通過交易變換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麼漲跌呢?股票的價格是通過交易活動確定的。在一個價位只要發生了交易,這個價位就被確定為所有股票的價格。問題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額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說,確定價格的行為只需要極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價格跑過來交易一遍。這就造成一種錯覺:漲的時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應的資金在那裡「站崗」等著;而跌的時候股票市值減少了,相應的「站崗」的資金也減少了。人們都懂得減法怎麼回事,問題是減法做完之後,一部分資金不見了!於是我們就會一頭霧水--這不見的資金去了哪裡?
其實是我們的邏輯犯了錯誤。市值的確定只是經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實際上,這時完成的根本不是整個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個認可--所有股票對這次交易的認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總市值的交易卻尚未發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發生的情況下,所謂的市值只是一種假設!而作出這個假設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現在引入了假設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設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成本可是真金白銀,所以,社會總資金要分出一部分實量到股市來參加市值假設的活動。這個活動進行的時候,理論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認某種已經被認可的價格。這樣就有了一種供需關系,股票代表供給方,資金代表需求方。當社會資金流入股市增大時,強烈的需求刺激股票價格上漲。反過來,資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會,需求減少,股票價格下跌。當參加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進出平衡,供需關系也趨於平衡時,股市牛皮。由此看來,所有的股票價格漲漲跌跌,都與真金白銀的資金進出股市有關,資金多時股票漲,資金少時股票跌。

但是這些資金,1、它與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種理念上的「值」,因為股市永遠不發生總市值的交易;2、它不創造市值,它只參加市值的假設,換句話說,它只發現市值;3、它是社會總資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參與社會總資金的增加和減少。在這里,社會總資金是一個常量,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股市市值的變化不會引起社會總資金的變化,能夠引起社會總資金變化的是社會的生產活動,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設活動。

當然,實際的情況要復雜的多,這個推論過程簡化甚至排除了許許多多的細節。

有人會問,今年以來,中國股市下跌最多時近60%,一個調查顯示多達90%以上的散戶賠錢!這些賠了的錢誰拿去了?面對這個悲慘的事實,推理是蒼白無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發現解決途徑。那麼我們的錢呢?還找得到嗎?一種解釋是,它們退出了股市。去了哪裡就不好說了,去往很多領域。還有一部分尚未實現,是為浮虧。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錢又回到股市,這部分浮動虧損還可以改變虧損狀態。退出資金又迴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經實現了的虧損只是改變了資金的所有者,而財富本身還在,還會有一部分財富再次成為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股市就是這樣一個零和游戲。
以上試圖說明的是市值與資金、市值與財富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告訴我們,股市財富不等於真正財富,歸根結底它是一種虛擬財富。還要說明的是,這個虛擬財富的大小是瞬間變動的,變動的程度、范圍、方向有相當的不可捉摸性。說不可捉摸性不是說其不可知,而是極言其復雜,影響變動的因素極多,甚至一場風都可以對其產生擾動。在各種影響因素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種實在影響外,有一種非實在的影響,它對虛擬財富變動所發揮的作用相當可觀,它就是心理因素。因為虛擬財富實質上是一種假設,只有人才會作出假設。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如果對心理學一竅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機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國玩。

閱讀全文

與2015年期權與股市暴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做金色投資的裁 瀏覽:499
威海做理財 瀏覽:716
前海開源基金中證軍工凈值 瀏覽:892
基金持倉的股票好嗎 瀏覽:622
519651分紅基金凈值 瀏覽:287
大楊股票 瀏覽:627
老虎外匯好嗎 瀏覽:18
百度理財定活盈怎麼樣 瀏覽:94
私人金融投資機構 瀏覽:406
中行私人銀行卡進外匯 瀏覽:531
95元港幣是對人民幣 瀏覽:784
樣樣一元投資多少 瀏覽:384
黨政工作人員可以投資股市 瀏覽:403
2018年寧夏理財規劃師報名時間 瀏覽:464
p2p理財平台評級 瀏覽:802
ipad用期貨 瀏覽:399
你的理財目標 瀏覽:40
2019年4月11日汽油價格 瀏覽:493
智睿投資可信嗎 瀏覽:506
601099增發價格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