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網、新浪網在目標受眾、欄目定位上的差異分析
1月9日,新浪網標題:「我國將撥90多億元補貼困難人群 發放標准確定 」
人民網標題:「中央將撥90多億元補貼困難人群 發放標准確定」
新浪網標題:安理會投票通過加沙停火決議草案
人民網標題:安理會壓倒性通過加沙立即停火決議
說明一個問題:
人民網的嚴謹、嚴肅性,用此確鑿准確,有官方網站的味道。
新浪網的隨意行,用此通俗易懂,有貼近人民生活。
人民網作為中國的官方報紙,更多的代表的是黨和國家的口舌,內容相對呆板,政策方針等信息不是很新穎,我想大多數觀看此網站的人是出於關心國家政策需要,內容針對性較強。
新浪網內容駁雜而廣泛,沒有特定的內容方向,幾乎生活所要獲取的信息都能從中得到.用此方面比較隨意。
2. 對於人民日報資料庫可以做怎樣的分析
cess只是比較簡單的一種資料庫
另外還有像Sql Server 2000、Oracle等中型或者大型的資料庫
在建立資料庫前,需要進行必要的分析,建立表之間的關系模型
等等等等
不過要是只想做一個簡單的例子還是不難的
比如你說的「貯銷存」
至少要有「產品信息表」(用於記錄公司的全部產品信息,欄位如:名稱、編碼、數量、單價等等)
「銷售人員信息表」(用於記錄公司銷售人員的信息,欄位如:人員姓名、編碼、年齡、性別等等)
3. 人民日報的特點
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是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
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邯鄲市創刊,由《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並而成,為華北中央局機關報,同時擔負黨中央機關報職能。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隨中央機關遷入北平。同年8月1日,中央決定人民日報為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並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號。
人民日報是中國第一大報,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報紙之一。創刊以來,人民日報堅持正確辦報方向,積極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宣傳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傳播國內外各領域信息,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奪取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民日報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深入宣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深入宣傳廣大幹部群眾團結奮進的先進事跡,高唱奮進凱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人民日報》作為一張權威、嚴肅的綜合性日報,憑借其高素質的采編力量,任何時候都能對新聞事件作出迅速、及時、有效的反應;及時、准確而有深度地報道國內外重大事件,已成為《人民日報》的特色之一,從而贏得大量國內外讀者的普遍信賴。
《人民日報》每周一至周五24個版,第1—6版為要聞版,第9—15版主要為國內新聞版,第17—20版為專刊版面、21-23為國際要聞版面,此外,第7版為理論版,24版為副刊版(周二、五為20版)每周有一個新興媒體版,一個觀點版;周六、周日8個版、節假日4版。《人民日報》在國內各省、市、自治區、經濟特區和一些大城市設有38個記者站,在香港、澳門設有辦事處,在台灣也派駐了記者。在國外,32個常駐記者站遍布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城市。
自1985年7月起,人民日報海外版出版發行。1995年1月,人民日報華東版創刊。1997年7月1日,人民日報華南版創刊(上述兩版2007年停刊)。人民網(前身是人民日報網路版)於1997年1月1日正式運行。《人民日報》在全國各地設有35個分印點,衛星網路可在同一時刻將人民日報版面傳到各個印點,使絕大多數城市讀者在每天上午讀到當日報紙。
4. 新浪和人民網上有圖解新聞,一張長圖解析一件事很新穎生動,想知道是用什麼軟體製作出來的呢謝謝
例如PS啊,甚至利用PPT都可以製作,但需要素材
5. 請問:看人民網的時候該看時評還是社論呢哪個對申論提高大呢
1. 注重能力的培養
申論考試考查的是作為一名公務員的各項能力,主要是綜合分析能力、對社會的認知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與概括材料的能力、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文字表達與寫作能力,這些能力中都包含應具有一定的政治精神和公共管理思維能力這一共同要件。這些能力能否得以提高,如何提高,是考生准備申論所面對的首要難題。一個很好的辦法是多閱讀,多讀那些反映社會熱點同時又包含公共管理思想和政治精神的文章。
2. 關注社會熱點
申論考試考的就是熱點,因此考生應該關注熱點。首先,看《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因為中國一旦有什麼大的事情,人民日報都會有評論員文章。其次,看政府文件和領導講話稿。這些材料可以給考生提供一種參考和啟示:政府要解決一個問題,會從哪些方面進行思考。要注意,只看政府文件是不夠的,還要找一些政府領導人的講話稿,因為政府文件只告訴你怎麼做,政府領導人的講話稿則會進行論證。再次,廣大考生可以到人民網和新華網等政府官方網站看一些時政熱點。在閱讀的過程中,一方面獲得對社會熱點的整體認知,另一方面可以記住一些好的詞語、句子,在申論寫作的時候靈活運用。
3. 堅持練筆
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看的多寫的少,重視熱點但不重視練筆,重視觀點而不重視文字表達。練筆時可以用往年真題,寫好後按照申論理論自行修改多遍,也可以找老師批閱。在修改過程中,消化申論理論,提高寫作水平,形成自己的寫作套路和寫作風格。在考試過程中,把平時的積累發揮出來,就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6. 同一天人民網和新浪網新聞標題,分析其有何異同!
1月9日,新浪網標題:「我國將撥90多億元補貼困難人群 發放標准確定 」
人民網標題:「中央將撥90多億元補貼困難人群 發放標准確定」
新浪網標題:安理會投票通過加沙停火決議草案
人民網標題:安理會壓倒性通過加沙立即停火決議
說明一個問題:
人民網的嚴謹、嚴肅性,用此確鑿准確,有官方網站的味道。
新浪網的隨意行,用此通俗易懂,有貼近人民生活。
人民網作為中國的官方報紙,更多的代表的是黨和國家的口舌,內容相對呆板,政策方針等信息不是很新穎,我想大多數觀看此網站的人是出於關心國家政策需要,內容針對性較強。
新浪網內容駁雜而廣泛,沒有特定的內容方向,幾乎生活所要獲取的信息都能從中得到.用此方面比較隨意。
7. 分析人民網的主要功能使用技術用戶使用的動力
7月19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統計顯示,截至 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增長速度趨於平穩;如此龐大的網民群體說明了什麼問題呢?中國已經逐步走向信息化時代的前沿,而信息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信息傳播形式的改變,當下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早已悄然被互聯網所替代。
在原有信息傳播格局被互聯網沖擊的同時,互聯網行業的競爭也顯而易見的,網站作為互聯網信息的主要載體,從單一的信息發布到論壇社區的互動交流,從博客興起到人人追捧微博的今天,我們已然明白了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規律,只有更加貼近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快捷且人性化的服務才能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互聯網競技場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一、背景介紹
1、基本概況
人民網作為國內規模最大,信息最全的新聞綜合類網站之一,主要向用戶提供國內外各類新聞信息,並配以社區、論壇、博客、微博、視頻、搜索等互動式平台,構建起了龐大的互聯網新聞載體。然而,伴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深入,人民群眾對新聞網站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業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民營綜合類網站顯然與人民網已形成了競爭的態勢,而國內新聞界兄弟單位主辦的其它新聞網站也與人民網形成的行業對壘的格局。
與此同時,版面同質化、網路新聞的表現形式沒有創新,信息檢索不夠便捷、沒有特色應用產品已成為了新聞類網站的發展的瓶頸,如何打破當下新聞類網站的困局已經成為了擺在各大新聞網站運營方的巨大難題。為了深入了解用戶的真實體驗,探索人民網的優勢與不足,發掘人民網的與用戶間的契合點,支持人民網的發展,本文從應用層面對人民網用戶群體的構成、用戶對人民網的關注度、用戶在使用人民網過程中的具體感受等幾方面進行了簡略的分析與研究。
2、研究目標
經過調研得出用戶體驗數據,分析人民網提供的內容和服務與用戶需求間的關系,找出人民網在頁面計設、內容編排、用戶互動以及應用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優勢與亟待解決的
8. <人民日報>版面分析
別想了,自己做吧
9. 鳳凰網、人民網、CCTV和新華網它們的主要內容的重點及特點各是什麼
呵呵,你問對人了。這幾家媒體我都經常看。首先,鳳凰網是香港鳳凰衛視旗下的門戶網站,較為側重軍事、時政新聞等,經常會有批判政府的言論,比較公正、自由,其視頻都是來源於鳳凰衛視,但是平面媒體如新聞報道大多轉載自其他媒體,還有,我很喜歡他們的博客。人民網,是黨的官方網站,和新華網內容較為相似,以官方政策、政府活動和國內時政為主,不僅僅是新聞媒體,並且其內容也很難被大眾所喜愛,但是其社論等等還是權威的(雖然很多人不喜歡),歷史上對國家重大政策走向的分析比較深。還有CCTV,主要是央視的電視網站化,內容和央視差不多,沒有太多的深度分析,但是由於其龐大的記者團隊和政府的支持,其新聞即時性不錯。所以,我個人比較喜歡鳳凰網,主要是時事評論、博客能讓你學到很多,但畢竟是一家民間媒體,部分有炒作嫌疑,自己注意分辨。
10. 我對照了一下人民日報和人民網的內容 是一樣的 人民網只有人民日報的一部分 難道那就是重點
聰明,一般來說這個就是時事的重要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