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蘋果憑什麼打敗了微軟 它怎麼做到的
20年間,微軟與蘋果完全對調了位置,蘋果市值已是微軟的兩倍多。問題是,蘋果如何避免重蹈微軟的覆轍。就像微軟當年高度依賴Windows一樣,蘋果如今生死都系於iPhone。
1999年的時候,微軟(Microsoft)股價正處在創歷史記錄的高位,市值接近6200億美元,這讓「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可以做到更大規模、更不用說達到微軟兩倍市值」的看法顯得很可笑。當時,蘋果正瀕臨破產,微軟則在科技世界中心的個人電腦領域占據絕對優勢,以至於美國政府甚至認定它非法壟斷。
微軟和蘋果上周都公布了各自的最新財報,曾經無法想像的事情變成了現實:蘋果市值已經高達6830億美元,是微軟當前3380億美元市值的兩倍還多。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上周二的蘋果財報電話會議上評價稱,這是「歷史性」的一個季度,收入「令人驚嘆」。提及蘋果本季度每天24小時、每小時大約售出34000台iPhone,他表示,單單這個銷售額就令人「匪夷所思」。
本季度,蘋果的營業收入為750億美元,獲利180億美元,超過了有史以來其他任何一家公司的單季凈利潤額。IBM也曾是叱吒風雲的科技公司,而根據伯恩斯坦(Bernstein)研究公司的資深分析師托尼·薩克納西(Toni Sacconaghi),目前蘋果單季度的自由現金流為300億美元,是IBM全年產生現金流的兩倍還多。盡管股市整體下行,但蘋果的股價卻大幅上漲超過5%。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則收斂得多。他正在努力改造這家公司,降低它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依賴,後者正是他所指的「挑戰」。微軟的收入幾乎只有蘋果的1/3,78億美元的營收比蘋果一個季度的營收還要少。微軟的股價下跌了9%以上,因為投資者們擔心微軟正在老化的個人電腦市場。
科技記者馬克·斯蒂芬斯(Mark Stephens,筆名為Robert X. Cringely)上周曾經告訴我,1988年他為《名利場》(Vanity Fair)采訪比爾·蓋茨的時候,「根本無法想像蘋果的規模會比微軟還大,利潤比微軟還高。」蓋茨當時這樣說起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他知道他贏不了。」
然而不到20年,蘋果就已經贏了。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經驗教訓。如果蘋果想避免微軟這樣的命運,這些教訓同樣適用於它自己。畢竟,現在的蘋果同樣十分依賴於單一一個產品線的成功(iPhone占據了它69%的營收),正如當初微軟依賴Windows一樣。
最成功的企業往往都需要一個願景,蘋果和微軟都有。但蘋果的願景更激進,事實證明也更有遠見。微軟預見到,每個人的桌上都會有台電腦,這在IBM大型主機霸佔整個房間的時代是個大膽的想法。但蘋果大大地向前更進了一步:它的願景是,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會有台電腦。這種的電腦恰好同時也是手機這種全世界最普遍的消費電子設備。於是,蘋果最終顛覆了兩個巨大的市場。
「蘋果在開創與擴展消費電子產品重要的新類別上一直很有遠見。」薩克納西說,「獨特的顛覆性創新確實很難。像蘋果那樣多次做到這一點更是極其困難。這就相當於皮克斯公司(Pixar)一部接一部地推出大賣的動畫電影。這一點必須稱贊蘋果。」
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寫《喬布斯傳》時曾經采訪過喬布斯這位蘋果的聯合創始人、前CEO。艾薩克森說:「史蒂夫相信這個世界會走向移動化,他是對的。他相信美很重要,他被美的設計深深打動。具有強大功能的物品同時也必須是人們渴望的對象。」
微軟和許多成功的公司一樣,培育起了自己的主導地位,但所冒的風險卻是錯失顛覆性的創新。
「不得不承認,微軟一直很成功,現在仍然很成功。」艾弗考爾(Evercore)高級常務董事兼科技分析師羅伯特·希拉(Robert Cihra)說,「但顯然,微軟一直在苦苦掙扎,希望既能維護Windows的專營權,又不讓它拖累微軟在其他領域的發展。我想甚至連微軟自己都會同意,這么多年來,他們太在意對Windows的保護了,甚至到了損害公司的地步。」
形成對比的是,「史蒂夫在蘋果的DNA中打上了根深蒂固的印記——不怯於自我吞噬。」艾薩克森說,「當初iPod熱賣的時候,他說,生產手機的人們有一天也會想通,可以把音樂搬到手機上。我們必須搶先這么干。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大屏幕iPhone手機可能正在損害iPad的銷量,但這么做是正確的。」
希拉對此表示贊同:「蘋果荒廢了iPod業務。就算銷量一樣,他們也更樂意賣出7450萬部iPhone,而不是iPod。但事實上不可能了,因為其他產品可能已經蠶食掉了iPod的市場。」
微軟曾反復嘗試業務多元化,如今在納德拉的領導下依然在這么做。但薩克納西說:「它更多的是一個追隨者,而蘋果則向來更多的是一個引領潮流的人,正在努力重塑消費電子行業。」
微軟姍姍來遲地收購了諾基亞之後,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Windows phone,與蘋果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競爭。盡管Windows phone收獲了一些帶著挑剔的贊譽,但希拉說,除了安卓與IOS系統,「我不能確定消費者是否還需要第三個選擇。」微軟的智能手機原本就只佔很小的市場份額,現在更是一路下滑。
也許更令人驚訝的是,集一款產品的設計與製造等各方面於一身的蘋果模式很早就已經被其他廠商拋棄了,如今卻得到了平反。微軟一度固守軟體業務,把處理器業務讓給了英特爾這樣的公司、把PC本身讓給了其他一系列製造商。
「很長一段時間,微軟的商業模式似乎都更勝一籌。」艾薩克森說,「但最終,它並沒有創造出具有永恆之美的產品。史蒂夫認為,必須由始至終掌控每一個筆觸。不是因為他是個控制狂,而是因為他對完美充滿激情。」
「蘋果證明,不只要擁有自己的平台,還要擁有自己的硬體。」希拉說,「隨著個人電腦的出現,除了蘋果,所有公司都放棄了這種模式。可如果能正確使用這種模式,它的杠桿作用將是巨大的。如果你想要買一款安卓設備,隨便去哪兒都行。但如果想要買部iPhone,那你就只能找蘋果。」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掌握了定價的能力,而隨之而來的盈利能力將令人難以置信。」蘋果公司公布的本季度利潤率差一點就到了40%。
再有就是蘋果成功地實現了領導權的交接。2011年,喬布斯去世前不久,庫克就接任了首席執行官一職。但這並不是說,比爾·蓋茨的直接繼任者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以及現在的納德拉在微軟掌舵者位置上的表現。直到這個星期股價下跌之前,微軟股價一度十分接近歷史性的高位。但蓋茨至今仍然非常活躍,而且一直與微軟保持著聯系。
「喬布斯曾經告訴我,『蒂姆·庫克會是一位鼓舞人心的領導者』。」艾薩克森說,「他知道,蒂姆每天早上醒來不會想史蒂夫·喬布斯會怎麼做。史蒂夫絕不會生產大屏幕iPhone。他不相信大屏手機。可是蒂姆做了,而且做對了。」
一些投資者擔心,蘋果可能成為自身成功的囚徒。正如薩科納吉指出,本季度,蘋果69%的營收以及100%的營收增長都來自iPhone,表明蘋果高度依賴於單一某一個產品線。
「永遠存在再次轉變風向的風險。」他說,「誰知道會是什麼,但蘋果是生是死都取決於iPhone。一直到它失靈之前,它確實是一門了不起的獨家買賣。」
希拉說,蘋果正在遭遇「天文數字挑戰」。隨著蘋果市值逼近7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嚇住了人們」,「蘋果怎樣才能繼續大幅壯大?這怎麼可能呢」?蘋果目前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了,而且優勢明顯。但他指出,從很多指標來計算,蘋果股票似乎依然很便宜。
「估值依然不高。」他說,「市值依然不到明年盈利的13倍,也不到現金流的10倍。兩者均低於市場平均水平。這些都是非常低的倍數。蘋果的資產負債表上有1400億美元的現金,而且它一年能產生600億美元的現金。所有這些數字都很龐大,大到很難忽視。」
希拉指出,微軟在它的核心業務上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只剩下很小的增長空間。但他說:「蘋果至今依然沒有在它任何一項核心市場占據龐大的份額。即使是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的市場份額也只能算中游。蘋果的戰略一直是在一個龐大的市場內開辟出一小塊份額。這是一種相當獨特的模式,為增長留下了大量的空間。」
如今的蘋果就和當年的微軟一樣成功,它是否還能繼續遵循喬布斯破壞性創新的信條?希拉指出,蘋果自己吞掉iPod或Mac業務是一回事,但拿頂樑柱iPhone來冒險就大不一樣了。
「蘋果的日子越來越艱難。」希拉說,「投資者現在的問題是,下一款像iPhone一樣的產品是什麼?目前並沒有明顯的答案。現在幾乎無法想像有什麼產品能夠從無到有地開創一項價值1400億美元的業務。」
② 如何看待微軟宣布裁員千人,主要是銷售的人員
微軟現在怎麼說呢,一句話來解釋。大勢誰去,其要猶存。
我們看現在的微軟真的已經過去了他的黃金階段,他不斷地受到同領域的其他企業的沖擊,導致他曾經的霸主地位一下子變得不那麼有威嚴了!甚至還會被其他人反超。微軟沒抓住移動終端這個版塊,在這上面吃了大虧。我們看曾經以pc為主要的互聯網設備的時候,微軟搭載著這個平台到底給他帶去了多少的榮耀啊。他的財富和地位全都是在那個時代所積攢下來的,以至於到現在pc的方面基本上都是無可動搖的地位。
但是,隨著移動終端的崛氣,而且還是全面的崛氣,更值得說的是目前來看他還是有著上升的空間的。因此,至少在現在的階段上,微軟的市場等等還要受到大幅度的沖擊!但是這個沖擊不管從何種反面來說,都不足以讓他有著本質性的傷害!因為他還是持有著他的核心技術的,現在的pc端也沒有受到多麼的不待見,只是因為智能手機而相對的削弱,注意是相對並不是本身。所以他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地位的。
但是應對逐漸頹勢的必然,他必須採取一定的措施。在目前看來開源已經不大可能了,因為他能有改革性質的技術發展的支持,顯然不會是那麼的輕而易舉。因此他只能進行節流,怎麼節流呢?裁員無意識最好的最直接的辦法,但是也不是無目的的裁員。為什麼這里要裁掉的是那些銷售人員呢?
這也算是抓住了問題的所在吧,因為根據微軟現在在他主營的方面,其聲勢並非同行業的人能夠比擬的,其用戶基礎也是非常龐大的,但是如果還要進行一定的發展恐怕是難了,至少不是那些銷售人員能做到的事情。就他目前來看,最主要的還是那些研發團隊!
③ 比爾·蓋獲的管理方法中基本的要素是什麼 在微軟繼續發展過程中,你認為會出現哪些組織上的問題
都9102年了,陳燕老師還在出這道題。。。
④ 幫我搞一份股票 或者基金 證券(任何一個) 投資分析報告
這個 你到華夏基金公司網站 或者到和訊網站上 隨便下載一份投資研究報告都可以了。
這里不能發連接 自己網路吧。
⑤ 財務分析的邏輯框架
從財務的角度看,盈利質量、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是系統、有效地分析財務報表的三大邏輯切入點。任何財務報表,只有在這個邏輯框架中進行分析,才不會發生重大的遺漏和偏頗。
1、應從盈利質量、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的邏輯框架分析。
2、盈利質量可以從收入質量、利潤質量和毛利率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收入質量,可評估企業依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營業務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進而對企業能否持續經營做出基本判斷;利潤是企業為其股東創造價值的最主要來源,是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毛利率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了銷售收入的利潤含量,而且決定了企業在研究開發和廣告促銷方面的投入空間。
3、 資產質量可以從資產結構和現金含量這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資產結構是指各類資產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析資產結構,有助於評估企業的退出壁壘、經營風險和技術風險;資產的現金含量越高,企業的財務彈性就越大。對於擁有充裕現金儲備的企業而言,一旦市場出現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或其他有利可圖的機遇,它們就可迅速加以利用,而對於出現的市場逆境,它們也可以坦然應對。
4、現金流量可以從經營性現金流量(Operational Cash Flow)和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這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相當於企業的「造血功能」,企業通過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營業務就能夠獨立自主地創造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是指企業在維持現有經營規模的前提下,能夠自由處置(包括還本付息和支付股利)的經營性現金凈流量。
盈利質量、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是相互關聯的。盈利質量的高低受資產質量和現金流量的直接影響。如果資產質量低下,計價基礎沒有夯實,報告再多的利潤都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企業每年都報告利潤,但經營性現金流量卻入不敷出,那麼,這種沒有真金白銀流入的利潤,實質上只能是一種「紙面富貴」。這種性質的利潤,要麼質量低下,要麼含有虛假成分。同樣地,資產質量也受到現金流量的影響。
⑥ 比爾蓋茨如何組織微軟
1、微軟的管理之道:
重視策略的溝通:你希望下屬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甚至不用微詢你的意見,此時最好的做法就是事前先將你的全盤策略和目標告訴下屬。
撥些時間給下屬:只要每周抽出一些時間和下屬舉行面談,就能夠避免他們在接下來的五十個工作時數里走錯方向的可能性。
提供追求的目標:不論是面臨到產品期限截止、和對手競爭或是從公司同仁中脫穎而出的壓力,最好的激勵因素是設定一個假想敵。只要些微的敵對意識就可以發生大效用。
給予表揚:一句「做得好」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遠較升職和加薪來的省事多了。公開表揚的方式不但可以提振士氣,同時也能讓你的員工更努力地為你賣命,只要他們覺得值得。
負起責任:不要把問題推到別的部門、你的下屬或是合作夥伴頭上,不論其是否屬實。
以身作則:身為領導者的你絕對會對員工產生直接的影響,並仿效你的態度和行為,在部門茁壯及你獲得高升之後,這些東西都可能是影響公司文化的重要因素。
讓你的部屬見識大場面:在參加大型會議或是展示會前,不妨考慮讓下屬一同前往。
給每個人同樣的機會:對主管而言,尋求離職或高升最妥善的一個辦法,就是訓練一個下屬接替你的職位,你的老闆才會安心讓你走,而下屬獲得激勵,會更努力地工作,你也能無所牽掛地離開。
同心動力 中國領先的企業管理專業咨詢機構
專業鍛造權威 實戰詮釋實力 負責旨求長遠
⑦ 經濟(FNPV凈現值如何反映盈利能力)
凈現值是指投資方案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以資金成本為貼現率折現之後與原始投資額現值的差額。
通俗的說,它不是你說的「投入多少資金」,而是投入資金未來能夠獲得的收益,折現轉換成現在能得到的收益,再扣除現在投入的資金,差額就是你現在賺到的,凈現值是正的才表示有利可圖,在現在做決策這一刻可以做,賺得多就是盈利能力強了。
⑧ 怎麼樣分析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涉及到哪些公式
其實我也不太懂,就簡單說一下吧。盈利=營業額-所有成本,當然要估算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還不能簡單靠這個公司,還有單位時間的盈利能力,市場所佔比例等等。舉個簡單的列子微軟等科技企業賣軟體和操作系統,他的主要成本是研發成本和人員工資,公司運營成本構成,但是產出比相當高而且效益周期很短,而鋼鐵行業等消耗型企業雖然營業額也很大但是投入產出比相當大,效益差,而且環境代價高!!
⑨ 如果微軟員工用蘋果產品會怎樣
不會怎樣,有很多微軟員工使用蘋果產品,甚至微軟高層都手握蘋果手機。
現在微軟的戰略是所有平台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