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股市中牛逼的人有哪些
楊百萬 草根中的神話
適合
心態平和,不要隨波逐流
證券所得人不都是··· 極少比例
這得看你跟哪個公司開戶的,不同的公司用不同版本的炒股軟體,去你開戶的證券公司網站上看看吧!
2. 十二道金牌的股市有關
1996年初,中國股市已經走熊了三年,許多股票已跌無可跌,廣大股民深套其中而痛苦萬分。然而,春節過後,股市突然連連跳空高開,宏觀政策也利好不斷。3月30日,央行宣布4月1日起停辦新的保值儲蓄業務。4月1日,國務院批示要「穩步發展,適當加快」。滬深兩個交易所也採取優惠措施吸引券商和資金,促使人心振奮,入市踴躍,股價狂漲。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比4月1日上漲了124%,深成指上漲了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深發展從6元漲到了20.5元,四川長虹從7元漲到了27.45元。
為了維穩,管理層從10月份開始,連發了《關於規范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等,這一個管理辦法和4個通知,先後使用了「規范、管理、堅決制止、防範和嚴禁」等關鍵詞,可對瘋狂的股市沒有生產絲毫的影響。管理層接著又連發了《券商自營業務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督》、《嚴禁操縱市場行為》、《進一步加強市場稽查工作》、《加強風險管理和教育工作》等文件,並恢復了漲停幅限制措施,但股市依然我行我素地往上漲。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重要位置刊登了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明確指出「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當天是星期一,開盤之後的4分鍾時間內,滬市即跌停,深市也滿盤皆綠。12月24日與12月9日相比,滬市跌去了31%,深市跌去了38%,1200億元的紙上財富蒸發了。
此後,上述管理層的十二個關鍵措施就被戲稱為股市的「十二道金牌」。
3. 股市96年12道金牌是指哪12道
1996年4月1日到抄12月12日,上證綜指上漲了124%,深成指上漲了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隻。從10月起,管理層一道道「金牌」發出,大致有:《關於規范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等,但這些都沒能阻止住大盤的升勢,直到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中國股市今年快速上漲,有其合理的經濟依據……但是,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股票交易過度投機明顯。……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緩漲可能緩跌,暴漲必然暴跌,這是各國股市的一條共同規律。」並且,當日開始實施漲跌停板制度和T+1交割制度,當天起,股市出現了股指連續兩天幾乎跌停,第三天仍跳空大幅低開的局面……
4. 在網上看到1996年關於政府對於股市12道金牌的事,是怎麼一回事
1996年初,中國股市已經走熊三年,許多股票已跌到極點,當時的深發展僅有6塊多,四川長虹7塊多。
春節過後,股市連連跳空高開,宏觀政策也利好不斷。3月30日,央行宣布4月1日起停辦新的保值儲蓄業務。4月1日,國務院批示要「穩步發展,適當加快」。加油打氣的還有兩個交易所之間的較勁兒。6月20日,央行上海分行宣布,歡迎異地券商在滬開辦營業部。上海還推出上證30指數。在滬市的擠壓下,深圳推出30家績優公司相抗衡。此後,深滬大盤全線飄紅,從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兩個領頭羊更是雄糾糾氣昂昂,深發展從6元起步,到12月12日達到20.5元,四川長虹從7元開練,12月上旬漲到27.45元。
從10月起,管理層一團團冷風吹來,連連發布了後來被稱為「十二道金牌」的規定,大致有:《關於規范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等。但這些都沒能阻止住大盤的升勢。
1996年12月16 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中國股市今年快速上漲,有其合理的經濟依據……但是,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他們眾口一辭,說明年香港要回歸,『十五大』要召開,政府一定要把經濟搞好,絕對不會讓股市掉下來。這種對股市的估計是十分糊塗的看法。政府要把經濟搞好是真,但絕對不會在股市暴跌時去托市,也托不起市。投資者對此不能抱有任何幻想。」
評論員發表文章的當天,12月16日星期一,滬市跳空低開105點,開盤在1005點,收於1000點,當時絕大部分的股票都收在跌停板;深市當天也是跳空低開423點開盤在3776點,同樣全部的股票也是收在跌停板。
希望您能滿意,祝您好運! ^-^
5. 中國股市牛人排行榜
昨天被抓的那個,號稱私募一個的徐翔。
6.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幾次牛市,分別年份是謝謝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十一次牛市,分別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後,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6)中國股市十二道金牌擴展閱讀:
特徵介紹
1、小型股先發動漲勢,不斷出現新的高價。
2、不利股市的消息頻傳,但是股價卻跌不下去時,為多頭買進時機。
3、利多消息在報章雜志上宣布時,股價即上漲。
4、股價不斷地以大幅上揚,小幅回檔再大幅上揚的方式波段推高。
5、個股不斷以板塊輪漲的方式將指數節節推高。
6、人氣不斷地匯集,投資人追高的意願強烈。
7、新開戶的人數不斷增加,新資金源源不斷湧入。
8、法人機構、大戶進場買進。
9、除息、除權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權。
10、移動平均線均呈多頭排列,日、周、月、季線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間。
12、整個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頻傳。
13、本地股市和周邊股市同步不斷上揚,區域間經濟呈活躍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市
7. 中國股市裡的牛人有哪些
牛人有很多了,比如柳隨風、徐斷魂、李笑雲等等,不過最牛的不是這些,而是一個叫郭嘉兌的,那叫一個牛啊,都牛上天了。
8. 中國股市的熊牛歷程
第一次大牛市:
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96——1429)
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底正式開業,最初掛牌股票僅有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1992年5月21日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
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1429——386)
1992年8月發生在深圳的「8·10風波」,加大了市場回調力度。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兩個半月內跌幅達到45%。
第二次大牛市:
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386——1558)
不過,當時市場投機氣氛很濃,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
第二次大熊市:
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1558——325)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1992年深滬兩地市場的A、B股上市公司僅有54家,1993年快速增至177家,到1994年已經有287家上市。
第三次大牛市:
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1052)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新股上市,同時還建議建立共同基金和中外合資基金公司。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
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1052——577)
不過,「三大政策」治標不治本,不久兩地市場再度暴跌。另外,當時國債市場火爆,分流了大量投機資金。到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
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582——926)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引發一輪短暫的大反彈行情。三個交易日內股指從582點上漲到926點。
第四次熊市:
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926——512)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輪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
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512——1464)
炒作績優股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成為深市的龍頭,之後,四川長虹在上海市場上也扮演了類似的角色,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市場再度活躍。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但這時證監會坐不住了,連續吹冷風,被稱為連下「十二道金牌」,警告市場方方面面不要從事融資,嚴禁操縱市場,查處機構違規事件,人民日報社更在1996年12月16日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指出,「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引發市場大跌。不過,上升趨勢直到1997年5月才真正發生逆轉。
第五次大熊市:
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1510——1047)
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市場自身展開調整。1997年6月13日,《人民日報》又發表文章,嚴查券商操縱股價及銀行向券商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機氣氛。再加上融資再融資的擴容節奏很快,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到1999年5月18日,上證綜指已經從1510點跌至1047點。
第六次大牛市:
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1999年5月8日,美國導彈襲擊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導致5月10日深滬兩市跳空下挫,形成了較大的「導彈缺口」。但1999年5月19日起,在網路概念股的強勁推動下,市場出現強勁反彈。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上證指數被進一步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
第六次大熊市:
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2245——998)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原來不能流通的國有股將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時,股市終於暴跌。到2001年的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2005年6月上證指數一度下跌到998點。
第七次大牛市:
2005年6月6日——(998——4335——)
在股市持續四年大熊市期間,中國的實體經濟欣欣向榮,GDP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長。股權分置改革成為扭轉股市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離的契機。2005年4月底,中國證監會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破1000點的重要心理底限後,市場終於開始一輪基於價值回歸的反轉行情,至今年5月29日上證綜指最高已升至4335點。從998點上升到4335點用了400多個交易日。
第八次大熊市:
希望不要來.呵呵......................................
9. 十二道金牌的由來是什麼
民族英雄岳飛和岳家軍抗擊金兵的事跡可謂家喻戶曉,其中嶽飛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逼迫班師回朝的故事,也最令人扼腕痛惜,真是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哪!不過,這十二道金牌是怎麼回事知道嗎?它的歷史真實性又如何呢?
紹興十年(1140)七月,岳飛率領岳家軍挺進中原,經過艱苦卓絕的鏖戰,大敗猖狂南侵的金兀術大軍,接連取得郾城、穎昌大捷,破「拐子馬」,可謂掃盪金兵,勢如破竹,前鋒已抵開封南郊的朱仙鎮。收復北宋東京(即河南開封)已指日可待,戰局發展鼓舞人心,南宋抗金戰場面臨從未有過的大好時機。岳飛興奮地准備乘勝北伐,渡過黃河,「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然而在七月二十日前後,一天之內,岳飛卻接連收到十二道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這十二道詔旨措辭嚴峻,不容爭辯地立召岳飛班師回朝。
此時,岳飛悲憤填膺,肝膽欲裂,眼看恢復中原的絕好時機白白喪失,他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灰心和絕望,他不禁仰首長嘆,頓足捶胸,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班師回朝之日,百姓遮道慟哭:「我們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打敗金兵,如今官軍退師,金兵再打回來,我輩哪還有活路?」岳飛也悲泣不已,取朝廷詔旨示之說:「我不得擅留。」此際,哭聲震野,人心絕望,只得看著官軍南退,部分民眾跟著官軍一同南撤。
所謂「金牌」,並非用黃金製造,它只是宋代郵驛傳遞制度的一種形式。宋代郵傳一般分步遞、馬遞、急腳遞三等:步遞要求日行二百里,馬遞要求日行三百里,急腳遞要求日行四百里。宋神宗時期增設了金字牌遞,或稱金字牌急腳遞,主要傳遞緊急詔旨和軍事方面的特急件,要求日行五百里,為當時最快的馬遞郵傳。金字牌用長尺余的木牌,塗上紅漆,刻上「御前文字」數字,塗上金黃顏色,十分耀眼。遇到特急的機密軍務,皇帝親自發出金牌詔旨,連中書樞密院也不得預聞。傳遞時要求不分晝夜,鳴鈴奔傳,前鋪聞鈴,兵卒出鋪等候,就道交接,不得入鋪,以免耽擱。人們形容:「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
事實上,紙面規定的日行四五百里的速度往往是達不到的,這是由於道路條件和戰爭環境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上述臨安到郾城之間大約有兩千里路程,如按規定要求,金字牌遞日行五百里,需要四天時間,但實際行程需十天以上。用金字牌遞有關詔令和軍事情報,一個來回,約需二十天以上。也就是說,都城臨安的皇帝與前線郾城的岳飛,通一次信息就需二十餘天的時間。
據有關史料推測,岳飛在郾城之戰前夕,約七月五日給朝廷上一奏報,報告了軍隊的戰況,說明「此正是陛下中興之時,乃金賊滅亡之日」,「伏望速降指揮,令諸路之兵火急並進」。奏報過後十餘天,朝廷無一兵一卒進援的消息。熬過了郾城、穎昌兩場惡戰之後,約十八日前後,卻迎來了一道班師詔。就是說,高宗在七月八日前後,約正值郾城大戰之際,發出了第一道班師詔。岳飛不願舍棄大好的勝利進軍形勢,寫了一封言詞激切的奏章,反對就此班師回朝,一再告知朝廷「時不再來,機難輕失」。然而,只隔了兩三天,就在一天之內收到高宗命令班師回朝的十二道金牌。
這里就產生這樣幾個疑問:高宗並沒有收到岳飛十八日的奏章,也就是在沒有收到任何反饋信息的情況下,為什麼要連發十二道金字牌遞詔令?加上第一道班師詔,就是接連頒發了十三道班師詔令。皇帝用金字牌遞發詔令,已說明其命令非常緊急。一天之內連發十二道,估計其詔令內容不會有大的變動,那麼如此頻繁地發出同一道詔令有意義嗎?岳飛生前在各地所收到的詔令御札,大都收錄進岳珂後來所編的《金佗粹編》之中,其中雖也說岳飛「一日而奉金書字牌十有二」,但就是獨獨不見這十二道金牌的內容。連發十二道詔旨,為何連一道都沒有保存下來呢?
有學者指出,在朝廷向岳飛發出令其班師回朝的金字牌詔旨的前後,抗金戰場的形勢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就是這次對金軍南侵的抗擊,多路人馬與敵人處於膠著狀態,而岳家軍一路血戰北進,已有孤軍深入的態勢。這時,朝廷又令張俊、楊沂中、王德諸部從前線後撤,使得岳家軍孤軍更突出在中原戰場之上。在郾城、潁昌諸次戰役之中,岳家軍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也承受了最大的犧牲,實已很難獨力支撐這一中線戰局。或者可以說如不班師,岳家軍便處於有可能被圍喪師的危險境地。如鄧廣銘《岳飛傳》指出的,岳家軍已陷入孤軍無援的境地,將「成為金軍並力合擊的惟一對象,如再奮力前進擊敵,那就等於自行跳入趙構、秦檜所設下的陷阱」。所以這時只需一道金字牌急遞詔令,岳飛只能聽令回撤。否則,岳飛不但是違抗朝命,還有可能被金軍圍困而得不到任何友軍的援助,前景是慘淡的。
所以,高宗應該是沒有必要連發這十二道金牌。從另一方面講,這幾乎一個小時就要發一道相同詔旨的局面出現,只是說明在外的將領是如何的不聽詔令,似乎也有損大宋皇帝的尊嚴和威信,深通權術的宋高宗會這樣做嗎?何況,宋代應該從未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這樣,就讓人們有些懷疑:歷史上是否真有過連續遞發這十二道金牌的軍令詔旨?這個讓岳飛飲恨悲嘆、壯志難酬的十二道金牌,有可能是歷史學家或小說家的杜撰,以增添岳家軍班師回朝的悲壯氣氛。你怎麼看這一問題呢?
10. 中國股市盤子最大的前十名
去證券軟體系統中,選定所有A股股票,分別選擇按股票總市值、流通市值排名,前十名就是中國股市盤子最大的前十支股票,還有流通市值最大的前十支股票,主要是四大銀行股、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