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自貿區和保稅區有什麼區別
上海自貿區和保稅區區別為:成立日期不同、范圍不同、貨物存儲期限不同。
一、成立日內期不同
1、上海自貿區容:上海自貿區於2013年9月29日正式成立。
2、上海保稅區:上海保稅區於199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9月正式啟動。
二、范圍不同
1、上海自貿區:上海自貿區屬於境內關外,海關對於進入自貿區的貨物一般是不加干涉的。
2、上海保稅區:上海保稅區屬於境內關內,也就是貨物一旦進入保稅區,就要收到海關的監管。
三、貨物存儲期限不同
1、上海自貿區:上海自貿區的貨物存儲期限不受限制。
2、上海保稅區:上海保稅區的貨物存儲有時間限定,一般為2~5年。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網路——上海外高橋保稅區
② 上海自貿區在什麼位置,面積多大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該自由貿易園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相當於上海市面積的1/226,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③ 上海自貿區
通俗的來講,就是上海主內,香港主外,二者的互補的方面要大於相互競爭的方面。
④ 上海自貿區什麼意思
上海來自貿區/中國(上海)自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位於浦東境內,屬中國自由貿易區范疇。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面積28.78平方公里。
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14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擴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區域,將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
(4)上海自貿區289擴展閱讀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介紹
1、外高橋保稅區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於199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9月正式啟動,是全國第一個,也是全國15個保稅區中經濟總量最大的保稅區。
2、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
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是國務院批準的首家區港聯動試點項目,是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規劃的現代物流園區,享受保稅區和出口開發區的相關政策,
⑤ 上海自貿區的任務
《中來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自區總體方案》明確了試驗區建設的主要任務措施。
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准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後監管。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投資者權益有效保障機制,實現各類投資主體的公平競爭。
二是擴大投資領域開放。選擇金融、航運、商貿、文化等服務領域擴大開放。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逐步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改革境外投資管理方式,支持試驗區內各類投資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境外投資。
三是推進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培育貿易新型業態和功能,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深化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試點,鼓勵企業統籌開展國際國內貿易,實現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能級。
四是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加快金融制度創新,建立與自由貿易試驗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促進跨境融資便利化。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鼓勵金融市場產品創新。
五是完善法制保障。各部門要支持試驗區深化改革試點,及時解決試點過程中的制度保障問題。上海市要通過地方立法,建立與試點要求相適應的試驗區管理制度。
⑥ 上海自貿區包括哪些鎮
自貿區以前都是農田國家征了地,圍起來在裡面造了倉庫、廠房、辦公樓
裡面基本沒什專么生活區,屬都靠外面的城鎮。我對外高橋比較熟悉,外高橋
自貿區外面就是高橋鎮、高行鎮、高東鎮,機場自貿區外面應該是施灣鎮最近
川沙鎮離開遠了,洋山自貿區外面就是南匯的泥城鎮,臨港新城都是後來造的
⑦ 上海自貿區在哪個地方
在浦來東。上海貿區的范源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1]上海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園區)將實施「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注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模式。
⑧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包括哪些部分
119.5平方公里的先行啟動區,包括小洋山島、浦東機場南側區域以及南匯新城、臨港裝備產業區等在內的臨港部分陸路區域。
⑨ 上海自貿區變得如何了
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設立開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作為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已經在多方面取得了明顯突破。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了上海、廣東、天津三地自貿區,對政府職能轉變、金融改革創新、投資貿易便利化三方面改革的進展和成效進行了深入觀察,以期為下一步改革提供更多樣本和經驗借鑒。
企業的投資信心,同樣來自於上海自貿區的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
與華領醫葯研製的小分子化學葯不同,勃林格殷格翰的客戶都是生物醫葯研發機構,生物醫葯生產線成本更高、投入更大。而研發企業大多為以人才為主的輕資產企業,要一下子拿出這么多資金建廠簡直不可思議。因此,在這個領域,「賣青苗」現象非常普遍,即研發成果出來後,無法自己生產,只能微利賣掉,眼睜睜看著新葯上市後的巨大利潤落入他人的腰包。
有了勃林格殷格翰中國生物制葯生產基地,這樣的現象就可以避免了。「研發機構只需支付委託生產費,就可以使用我們的高質量廠房。」羅家立說。
除了讓研發生產對接更為緊密,「葯品質量也有了完整的責任人。」沈建華表示,「我們也可以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為龍頭,並通過其在葯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全程參與和監管,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葯品監管新模式。」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由上海自貿區推動的制度創新,如今已在全國顯現出改革紅利。截至今年5月底,國家食葯監總局已受理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注冊申請381例。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主任翁祖亮表示。
在「放」的方面,將重點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爭取將全部市場准入事項和全部441個區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改革,使備案、告知承諾成為主要的改革方向。第一批116項審批改革成果今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已復制推廣到其他自貿試驗區,第二批改革也已啟動。
在「管」的方面,重點推進落實「雙告知、雙反饋、雙跟蹤」許可辦理機制和「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監管協同機制,爭取推廣到新區涉及審批監管的所有領域。目前「六個雙」已在浦東新區經濟領域涉21家監管部門實現全覆蓋,年底前實現在108個監管行業、領域全覆蓋。
在「服」的方面,重點推進「三全工程」,即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如今,104項企業准入區權事項全部實現「全網通辦、一次辦成」,74項實現「網上全程辦理」;基本實現171項個人社區事務全區通辦;政務信息將於2020年實現「全域共享」。
「通過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務更優,是上海自貿區改革的使命所在。」沈建華說,為雙創多設路標,不設路障,成為自貿區監管部門的共識。
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