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是哪家企業
首先您想了解的是我國的民族產業發展現狀吧,因為民族企業的含義其實就是我國企業現狀,下面是民族產業發展現狀的介紹: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利於民族產業的發展。我們要肯定它的作用,最主要表現在通過全球化和信息化,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吉利汽車能夠在六年的時間內比較好地完成技術的跨越,當然是利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特徵。有後發的優勢,有利於企業的快速崛起,有利於管理創新,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國際化戰略的推進,從而可以更好地發展和壯大民族產業。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全球化和信息化會對民族產業帶來直接和間接的打壓,除了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產業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個是由於全球化推進,導致大量的外資湧入對進入國主要的工業和流通產業造成了全面的資本和技術控制的格局。以中國為例,現在這個格局正在形成,否認這方面的危險是非常錯誤的。外資通過各種形式的購並,使民族產業的產品市場份額急劇下降,直接影響了民族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跨國公司利用各種有行和無形的優勢,挾全球化和信息化之力,已經在我國若干行業,如裝備製造業、商業、零售業和服務業等占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比如裝備製造業,已經收購的民族產業有西北軸承、京西化機,正在收購的有徐工集團、廈門工程機械集團、杭州前進集團、沈陽鼓風機集團。計算機控制系統已經收購的有上海新華,正在收購的集大、北京合力士。流通企業有外資控股企業,易初蓮花、家樂福、沃爾瑪等等。計算機,英特爾、微軟、IBM占據了主要的市場機構。在審計服務業,普華永道、畢馬威等外資所佔據了主要的市場。其它還有飲料、啤酒等等行業。由於外國產品大量進入,導致中國產品傳統品牌的急劇下降,我國對核心產業和相應的核心技術逐步失去控制的格局,導致了國家產業安全的風險。這從長遠來和深層次上都會對我國政治和社會安定帶來比較重大的影響。
第三,要用科學的態度全面分析全球化和信息化對民族產業發展的影響。應該看到,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對民族產業的促進作用和打壓作用都是客觀存在的。肯定一個方面,否定另一個方面的存在是不正確的。一方面,我們不能只看到打壓作用而質疑和否認對外開放的作用,重新閉關鎖國,使用保護政策來保護我們的民族產業。因為世界經濟史表明,開放帶來的適度對民族產業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往往是推動產業發展和產業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推行閉關鎖國的產業安全觀來保護民族產業,必然會帶來經濟的停滯和社會的落後。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只看到促進作用,一味地強調競爭,不願意看到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對民族產業的損害。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跨國公司對我國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進行惡意的收購,導致民族產業的急劇地不正常衰敗,破壞了正常產業的市場結構的市場形態,已經成為我國實現自主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巨大障礙。我們要看到這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的傾向在論壇上,在理論界、產業界都存在,前面一種傾向和後面一種傾向都有各自的表現,但是我現在覺得更多的傾向就是一味地強調開放,否認外資進入的負作用,對民族企業的打壓,這是主要方面。今年是中國加入WTO五周年,大量報刊上的主導傾向就是這樣的,包括一些知名的WTO談判的首席代表、知名經濟學家等的觀點,需要我們認真、科學地分析,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最高標准進行理論分析,並且對民族產業和國家經濟的安全政策進行適當地調整。
第四,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條件下發展中國的民族產業?我的基本看法是要從宏觀、中觀與微觀,政府、社會和企業這些方面採取措施,促進中國民族產業的健康發展。在宏觀上,政府要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外資進入的行為進行規范,最主要的現在要盡快通過和實施《反壟斷法》,並且借鑒國外的經驗,制定外資購並的安全港政策。國外發達國家都有嚴格的對產業購並、兼並的管制政策。其中有安全港政策,就是對已有市場結構的情況下,通過購並,如果達到比較高位集中度的兼並,政府管理機構會出台很多限制政策。如果市場集中度不太高,就可能比較容易通過這個項目,這就是安全港政策。我們也需要這方面的政策。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制定對外資購並相配套的產業政策和指南,區分各種情況,規定外資購並的審批程序和外資進入程度,並對民族產業給予真正意義上的國民待遇。現在很多產業對外資開放,WTO五年過渡期過去了,開放的程度更大,但是跟外資進入相對應的民族產業在很多行業內還並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進入,它還沒有享受到真正意義上的國民待遇。政府采購等,也是政府要給民族產業支持的重要落腳點。 從微觀上看,我們的民族產業要在真正取得發言權,真正贏得市場主動權,首先要做強、做大,不斷地在競爭的環境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研發能力的提高,造就在市場競爭中的環境,用高質量的產品,高質量的服務贏得話語權,贏得全國人民的尊敬。高質量的國產貨出來,政府的宣傳,大家再去用,這兩方面是結合的,缺了一個方面,這個事情就做不成,還是讓外資產品壟斷中國市場。 最後,在社會層面上我們要提倡支持民族產業發展的輿論和風尚,要通過輿論引導和文化傳播,使民族產業的發展,民族產業的產品達到與外資一樣的認可程度,甚至很高的程度。媒體和這個研討會在這方面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貳』 在行業競爭中處於霸主地位的企業,都有哪些
1.中國巨石:玻璃纖維業務的龍頭企業
玻纖作為一種優質替代材料,應用領域覆蓋國民經濟多個部門,通常認為其需求增速是GDP增速的1.6倍左右。根據IMF的預計,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增速分別為5.2%和8.2%,全球經濟復甦有利於帶動玻纖需求的增長。由於中國玻纖產品出口佔比約30%,雙循環政策及擴大國內應用領域有利於提振玻纖長期需求。
2.華魯恆升:煤頭尿素企業的龍頭
公司具有成本領先優勢。公司始終堅持站在高起點進行項目建設和技術創新,從源頭抓好節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生產運營中,確保生產系統的長周期穩定運行,為成本降低提供根本保證,同時,對工藝流程進行持續優化整合並挖潛降耗,降低生產成本;強化管理提升,嚴格費用控制,努力降低各項可變費用。
『叄』 按照競爭地位的不同,可以把企業分成哪幾種類型
市場地位與競爭戰略現代市場營銷理論根據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把企業分為四種類型:
(一)市場主導者
(二)市場挑戰者
(三)市場跟隨者
(四)市場補缺者
市場主導者是指在相關產品的市場上佔有率最高的企業。是市場競爭的先導者,也是其他企業挑戰、效仿或者迴避的對象。
市場挑戰者是指那些相當於市場領先者來說在行業中處於第二、第三和以後位次的企業,處於次要地位的企業如果選擇「挑戰」戰略,向市場領先者進行挑戰,首先必須確定自己的策略目標和挑戰對象,然後選擇適當的進攻策略。
市場跟隨者是指安於次要地位,不熱衷於挑戰的企業。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更願意採用市場跟隨者戰略。
市場補缺者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人們非常關注成功的企業,往往忽略每個行業中存在的小企業,卻正是這些不起眼的星星之火,在大企業的夾縫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後,成為燎原之勢,這些小企業就是所謂的市場補缺者。
『肆』 國內和金風科技產品類似的競爭企業有哪幾家
華銳風電科技有限公司、東方汽輪機廠、湘電風能有限公司、中山市明陽電器有限公司、浙江華儀風能開發有限公司、鋒電、浙江運達風力發電工程有限公司、沈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中航(保定)惠騰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目前國內排名靠前的:金風科技、華銳、東汽
國外的在華建廠的:維斯塔斯、GE、蘇司蘭、西門子、GAMESA、Repower
『伍』 上海十大知名企業有哪些
1、上海電氣集團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4月在香港H股上市,還擁有上海集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輸配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被巴菲特雜志、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經濟學人周刊聯合評為2010年(第七屆)中國上市公司100強,排名第30位。
2、浦發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於1993 年1月9日正式開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2012中國上市公司最具投資價值100強,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排名第23。
3、寶鋼集團
寶鋼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世界鋼鐵業指南》評定寶鋼股份在世界鋼鐵行業的綜合競爭力為前三名,認為也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鋼鐵企業。寶鋼股份在成為中國市場主要鋼材供應商的同時,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歐美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4、上汽集團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為600104)是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2011年,通過向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及上海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獨立零部件、服務貿易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相關股權和資產,上汽集團實現資產重組整體上市,總股本達到110億股。
5、東方航空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部設在中國上海,是中國民航第一家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是中國三大國有大型骨幹航空企業(其餘二者是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之一。
6、復星集團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11月,1994年成為上海第一家民營高科技集團型企業。2002年,復星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197位,同時名列全國民營企業10強第7位。
7、百聯集團
百聯集團於2003年4月24日成立,為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金為10億元。百聯集團現位列中國零售百強第1名,中國企業500強第16位,中國大企業集團第33位。
8、光明食品(集團)
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8月8日。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廠(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農工商(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相關資產集中組建而成,資產規模458億元,2006年銷售收入450億元。光明品牌在2010年度《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23位,品牌價值已達455.12億元。
9、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始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是中國早期四大銀行之一,也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1986年7月24日,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現為中國五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一。
10、太平人壽
太平人壽歷史悠久,1929年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海外專營壽險業務,曾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市場份額最多的民族保險企業之一,也是現今中國保險市場上經營時間最長和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中資壽險公司之一。
『陸』 上海大眾的競爭對手有哪些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劣勢有哪些
應該有長安汽車,廣州汽車,江淮汽車,北京現代,一汽,東風汽車等,上海大眾給我的感覺是
較成熟穩定,但不是最先進的技術!
『柒』 企業應該怎樣應對四大類競爭對手
1、認清企業相對於競爭者具有的競爭優勢
2、展示企業如何與競爭者對抗,認清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競爭的劣勢
3、發現企業在哪裡處於優勢,哪裡處於劣勢
4、發現可能的進攻機會(以自己的優勢攻擊對手的劣勢)
5、發現可行的防禦措施(扭轉競爭劣勢)
『捌』 企業在市場上有哪四類競爭者
你說的四類競爭者,不夠准確,應該是,企業在市場上面對幾類競爭壓力,簡單幫你分析一下, 企業的競爭壓力應該存在五個方面:
1.同類競爭對手——產品同質性較強、目標人員相同,那麼這些企業和產品就是你的競爭對手;
2.購買者——他們會比較價格、材質、功能等等方面的選擇,壓價和關注質量,造成企業壓力;
3.供應商壓力——這個存在於實業製造企業,但如果你的銷量足夠大,你在原材料供貨商那裡是有話語權的。
4.潛在新進入者——他們初來乍到,知道消費者感興趣什麼,前期准備好了這部分成本投入,主要為了吸引眼球,盡管這不會是他們的長久之計,但是會對企業造成一定沖擊;
5.替代產品——市場需求引導了行業的發展方向,比如當年的vcd機還沒普及的時候就幾家大品牌廠商賺錢,等到普及之後價格暴跌,隨後電腦開始普及,自然而然的就替代了vcd\dvd等產品,這是一種規律也是趨勢。
以上,淺薄的分析,希望能夠幫到你。
『玖』 企業的競爭對手有哪幾個
舉例:
紅塔集團:競爭對手是白沙集團,上海卷煙廠,濟南煙廠,玉溪~~~~等
想打入山東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為將軍集團,青州煙廠;四川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為餃子集團等。
而煙草業又有共同的競爭對手,戒煙產品,例如「如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