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關於電影《2012》的影評
哈哈
十三號剛剛和同學去看過,都看哭了,哎,挺傷感的,現在我老消極了,瑪雅人的預言好像是真的,2012值得去看,真的,那讓我們才會更加的珍惜生命,個人有個人的感觸,那場面!!!!!!!!!!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震撼,面對大自然的災難,人類又有什麼呢??人類現的未免太脆弱了!(補充一點,特效特別好)
咯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Ⅱ 關於2012電影成功的原因
1,要學會開車。當然不止在你家小區開開或是上班下班開開,而是要像《2012》男主角一樣能夠把轎車跑車甚至破爛的拖車當作越野飛車來開。請務必學會此項技能,如果未能如願達標,那就趕快跟身邊會開飛車的人拉攏關系吧。
2,要學會開各種飛機。但是不需要過於「專業化」,如片中的繼父那樣學過一丁點就好。飛機類型能夠越多越好,如果未能如願達標,那也請趕快巴結身邊會開飛機的熟人。
3,接下來的三年請務必留意廣播中的怪異電台,如果提到關於政府陰謀和世界末日的內容,需速速與該播音員聯系,就算他在荒郊野外密林深處也要找到他,或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線索。
4,當然你也可以盡快認識一個地質學家天文學家等科學家,如果關系足夠好或許你能從他那裡獲取第一手資料和信息。
5,盡量學習多種語言,求救之時以便溝通,特別是藏語。
6,通過各種途徑提高你的知名度,就像片中男主角兼職作家一樣,在危急關頭或許能被你的FANS認出救你一命。
7,購置一部好手機,雖然平時它經常收不到信號,但在世界末日的最後關頭它會帶給你巨大驚喜:就算全世界幾乎被毀滅殆盡了,你仍然有可能用手機撥通千里迢迢之外或大洋彼岸朋友的電話然後來一段生離死別催人淚下的告白,例如片中地質科學家在西藏的雪山上接到了朋友從印度打來的臨終電話。
8,在關繫到生死存亡的時刻,除了家人和西藏人,誰都不能相信。如果可以,盡快交個西藏朋友,如果是個技術工人更佳。
9,沒事不要待在海上;盡早搬離島國,沿海城市,地震斷裂帶和火山地區;沒事就去喜馬拉雅山上待著,有可能你根本不用逃生就能活下來。
10,鍛煉身體。能夠應付天寒地凍的環境,水性要足夠好。多多跑步,最好是能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
11,如果地陷,濃煙和火光在你身後追逐你,或者你開的汽車飛機面臨可能逾越不過的障礙物,請一定要相信自己,咬緊牙掛閉上眼睛使勁向前沖,你會成功化解危機的。
12,如果有個工作招聘關於去喜馬拉雅山脈修建東西,盡力爭取到此工作。
Ⅲ 電影2012是為了讓人們看懂一些什麼意義呢
是要讓人們明白環保的重要性,大自然是需要善待的,不然會報復人類
Ⅳ 2012影視欣賞論文
我只是1個六年級的學生,寫得不多,希望能夠讓您喜歡!
在星期六【2009.12.13】我去西南影城觀看了2012!這部片子十分感人!
因為地球的地殼運動,使溫度不斷提高!這個時候有人發現這個秘密,於是告訴了一位地理學家,地理學家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美國的總統,並且告訴總統這個來源,最後認為黃石公園是高溫地帶!恰巧傑克遜·柯蒂斯(約翰·庫薩克飾)帶著孩子去黃石公園度假遊玩,卻發現曾有美好回憶的湖泊已經乾涸,而這個地區也成為了禁區。充滿疑惑的他在黃石附近的營地偶然認識了查理。查理告訴他由於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太陽爆發的影響,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統已經面臨崩潰,人類即將面臨空前的自然災害。查理說有些國家已經在聯合秘密研製並建造可以躲避這個災難的飛船。傑克遜以為他是個瘋子,就一笑而過走開了。
然而第二天,災難就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發讓眼前熟悉的家園變成了人間煉獄。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爆發。傑克遜和眾多家庭一樣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對全球性自然災害不知何去何從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過的方舟和地圖,於是決定前往方舟基地尋找生存的機會。
在尋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過程中,傑克遜一家經歷了生死考驗。最終他們終於到達方舟基地。然而已經製造完成的方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從世界各地聞訊涌來的受災人群。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最後人們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
最後許多總統留下來,在自己的國家祈禱,有更多的人在逃離,但個個都是死在了海嘯,大地運動產生的地震,還有一些死在火山爆發之時。在這當中,火山爆發之時,一位正在廣播的先生,把這火山爆發的情況告訴大家,並且拒絕了逃走!認為那樣子太美了!
最後,我終於明白了一個曾前知道,但沒有真正懂得的一個道理:要珍惜時間,更要關愛家人,真正懂得一個道理確實不容易,那就請你看看《2012》吧!
Ⅳ 電影2012裡面的人各有怎樣的人生觀
真正要分析這部片子的確挺費勁的,男主角(只看了一遍,記不得名字)是個碌碌無為的作家,但是災難來臨之際他卻表現出自己的無私以及對自己親人的真愛,這是非常可貴的;男主角很勇敢而且有擔當,雖然做事沒有計劃(一大早起來來不及刷牙等看出來的),但是在其他演員的襯托下,他的精神高尚可貴。另外還有美國總統,愛民願意與美國公民同生共死,這樣的總統大多情況下也只是導演一廂情願所刻畫出來的。電影裡面的西藏喇嘛,年輕的為看破紅塵,熱愛生命,攜帶家人一起逃往諾亞方舟上,年老的,看破世俗,淡定從容的在巨浪來臨前敲響古鍾,這可謂是一種超生。電影中的科學家,認真嚴肅,與那些吃公糧的政府官員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那個看起來就惹人生厭滿臉橫肉的高官;比較可悲的則是到了世界末日,某些人還記得賺錢,上船的不是精挑細選的攜帶優秀遺傳基因的人,而是那些有錢人,造船的工人被扔了,預測數據的科學家一家人被拋棄了,人性的悲哀電影中描述了,卻因為男主角最後的無私諾亞方舟沒有和冰山相撞。 總而言之多說人的人生觀是自私的,為生不擇手段,緊急關頭只能依靠那些願意奉獻的人。很有內容的片子,但是想要分析詳細一點,你最好多看幾遍。
Ⅵ 2012電影的真正含義
2012 只是一部電影。也許沒有如果,。。。。。。
我們是不會回到侏羅紀時代的,
政府只是知道處理善後的,2008-05-12 還記得吧。 不影藏事實會引起恐慌的。
這樣整個地區,省,都將面臨難以控制的局面。
Ⅶ 2012電影到底為何而拍
全景在加拿大拍攝,為期5個月,中國的鏡頭都是電腦插片兒,這部電影沒有一個是來中國拍的
Ⅷ 2012年哪些電影適合做拉片分析
公民凱恩 阿甘正傳
Ⅸ 2012電影影評
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在《2012》里化作「真海嘯」,國際社會的格局也因此洗牌。但我給高分的原因非常簡單,《2012》是一部很優秀的商業巨制,極適合發展到現階段的中國電影產業作為今後的遠大目標和經典範本,來參考、吸收、學習。這是一場繽紛絢爛的CG秀,一頓「災難無限量自助」的霸王餐;但更是一件流行潛力之強、適用范圍之廣令人驚嘆的優質商品。所謂電影工業,所謂流水線,看完本片,再回想上映之前以「趙本山斗雞眼」為賣點的貼片廣告,用不著拍它的人自慚形穢,我們這些看客又情何以堪!? 而《2012》的妙處,遠不止他的精良和豪快,災難在這部主打視覺效果的災難大片里居然只是前台的小角色,存在於背後的國際新秩序與ZF陰謀論,才是內在的看點。相信大家都已經聽說了「中國拯救全人類」的情節設置,其合理性在於「能在短時間內如此高度集中人力物力,非中國而不能」——這番感慨的來源其實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金融危機又難傷中國的筋骨,中國在世界各地尤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心目中的形象劇變。……毫不客氣地說,《2012》已經是好萊塢大片所能做到的諂媚中國的底線;開個玩笑,連片子里表現最搶眼的狗都不是金毛獵犬,而是慈禧太後最愛的品種。 但不止是中國,影片中的各人種、各國家、各民族的角色形象及其命運,在表現不同個性與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反映出好萊塢或者說「自詡一號公民」的美國人眼裡當今世界的三六九等。義大利總統棄船祈禱,既是重視家族觀念的選擇,也是天主教徒虔誠的體現;女王在滅頂之災來臨前依舊優雅淡定,當然是在調侃英國佬的古板、自我、明哲保身;里約熱內盧在兩次地震後陷入無ZF的混亂狀態,多少有些諷刺當今南美政壇與經濟狀況的意味;而印度科學家雖然睿智超前,卻是最先被西方國家忽視乃至犧牲的薄弱一環;阿拉伯地區更慘,充當「印鈔機」容易,作為「共同生存發展的夥伴」難。 當然,四大主線,除了非裔學者和白人作家一黑一白兩條「美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外,另外兩根分別屬於俄羅斯和中國,還是能夠洞察電影製作者對國際新秩序的理解。先來看美帝的老對手俄羅斯:無論從角色「尤里」還是運輸機「安東諾夫」中,都能窺見老美怎樣看待如今的俄國——冷酷、強大、盡管衰敗、死而未僵,國家經濟的脆弱與在解體後抓住體制漏洞上位的巨賈暴富,形成鮮明對比。那個號稱「38戰34勝」卻在心理防線崩潰之後迅速被K.O.的拳擊手就很典型,雖然厲害但運行的系統很扭曲。而尤里身為人父的可敬結局以及雙胞胎與兄妹倆的相處融洽,又充滿了來自歐美陣營一廂情願的示好。 再來看有關中國的內容。技術工人「天欽」受傷後大難不死,寓意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危難時刻小喇嘛的車拯救主角一家人,暗指中國經濟的增長是老美今後發展的重要機遇。中國人很容易有民族自豪感,因此《2012》絕對會讓咱大多數中國觀眾看得心花怒放;而我之所以「感動」,更重要的原因是影片在政治上竭盡全力的一碗水端平與友好。實話實說,好萊塢內部在西藏問題上不懷好意者大有人在,莎朗·斯通、理查·基爾之類不勝枚舉;而《2012》涉及中國的部分考據之細、表現之巧,可謂史無前例。 首先是非常驚艷的「黨和國家一定會給大家重建家園」,這是完全寫實的當代中國的講話格式。接著是「八國首腦會議」,雖然現實中的八國峰會是美、英、法、德、意、加、日、俄,但根據片中的「卓明谷計劃」,可以推測中國ZF可能劇中「八國」的一員。現實中,我國很早就聲明過在國際社會中不搞集團化,於是,這場「八國會議」有一個鏡頭:某國首腦的背影,旁邊的國旗虛焦,但旗子的顏色是一片紅,眾所周知,美、法、德、日、加、俄的國旗的紅,達不到這種效果。再次是領土完整的中國地圖,最後是「歡迎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艾默里奇大師肯定沒想到這幾處在我國引發民族主義的掌聲吧? 所以《2012》容易把人代入,很簡單,因為人家尊重你,盡可能按你實際的狀態對你進行塑造和讀解,而不再是隨便拿個什麼唐人街的恐怖寵物店謊稱北京、或用比寶麗布噴繪還粗糙的「CG版東方明珠」充當上海,某種意義上堪稱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比較直觀、可信的表現。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為賺中國票房的需要,可縱使《2012》的內地票房達4億人民幣,也才5000多萬美元,而該片在北美首映三天的流水就有6500萬刀,所以並非要因。更有好事者說《2012》辱華,原因是「變相嘲諷我們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國」。一、難道不是么?二、是又怎樣?譬如《赤壁》,活生生的千軍萬馬讓好萊塢驚嘆不已——人口眾多本是實情,人海戰術也因此成為中國特色,但換個角度,駕馭海量的個體也是一門學問,目前掌握它的除了中國還有誰?說《2012》辱華的人,請對自己的國家有點信心! 角色們各講各國話,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突然蹦出英語,即使講也各帶口音,比起《特種部隊:眼鏡蛇崛起》里老和尚逼著少年白幽靈「說英語」的粗製濫造,比起《變形金剛2:卷土重來》無度炫耀武力之餘瘋狂破壞古文明國家的囂張狂躁,《2012》的細致嚴謹,以及剛剛談到的對各國各民族各文化盡可能寫實呈現的努力溢於言表。還是回到中國:漢族人講普通話,川邊和高原的藏民們說藏語,基本符合真實情況(這樣表現的另一個好處是:藏民們說藏語,同時可以讓那些西方的右翼分子無刺可挑)。……算了,越扯越遠,國際新秩序的部分就到這里,黑人總統遭遇世界末日諷刺奧巴馬ZF無能之類的解讀先不管,肯尼迪號撞翻白宮時流露出的反戰情緒也暫且不論,接下來不妨談談ZF陰謀論。 《X檔案》被追捧的一大原因即科幻和神秘往往覆蓋在ZF陰謀論的包裝之下。對於這一概念,艾默里奇本人顯然也深信不疑,《獨立日》和《哥斯拉》里都有ZF秘而不宣的情節,《2012》當然不能例外。世界末日的懸疑程度,可與黛安娜王妃的車禍、瑪麗蓮·夢露的暴斃、羅斯威爾事件的眾說紛紜相提並論,而篩選優秀DNA、向富商出售船票等機密事宜卻在暗地裡緊鑼密鼓地次第執行著;災難來臨時,平民百姓盡是精英的犧牲品。 ——這一點還牽扯出理性與人性的矛盾。如果沒有「放棄89歲高齡的母親的國務卿」這類理性過頭的人監控,整個「卓明谷計劃」不可能順利實施;反過來說,在三號方舟無法啟動時,導演的立場歸根到底還是人性,還是選擇了以人為本地敞開懷抱。正如皆大歡喜的結局,編繪了錯綜、大氣、暗藏ZF陰謀論與國際新秩序的群像故事,展示著高超、完美、全心造夢的電影技術,流露出認真、謹慎、著力寫實的創作態度,同時沒忘記歌頌雖然天真盲目、但始終單純美好的人性。……對中國的電影產業而言,前三個方面反而更動人、更具現實意義、更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連賓利車的植入廣告都那麼討人喜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親眼看到中國拍出《2012》這樣精良、完備、自圓其說的優秀商業片。
Ⅹ 2012影視是真的嗎
真的又怎樣?假的又怎樣?如果是真的,你能馬上就自殺么?你能明天不去上班么?你能把銀行里的錢都取出來盡情揮霍么?都不能
所以不要再討論真假了
就算是真的
一場大水
大家都拜拜
你也不吃虧
管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