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轉股價高於股價是好是壞
轉服價高於膠價是利好。
2. 為什麼可轉換債券轉股時的股價高於轉換價格,將使公司遭受籌資損失
那是對於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公司(即可轉換債券的發行者)來說的,由於轉股時的專股價屬高於轉換價格時就相當於用低於市場價格發行新股,這樣會使得公司發行相同數量新股時,可轉換債券轉股能得到的金額會比當前市場價格發行新股得到的金額要少。
一般來說發行可轉換債券的票面利率要比一般普通債權債券的票面利率要低,在轉股前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公司的債券利息成本。
3. 可轉換債券的轉股價格越高,越有利於老股東而不利於可轉債持有人;反之,越有利於可轉債持有人。怎麼理解
以中國銀行可轉債為例,代碼是113001,可轉債面值為100元,當前轉股價格為3.59元,可轉內換股容票數量=面值/轉股價格,也就是說,一張可轉債可以換為27.86股。假設,轉股價格再低一些,那能轉換的股票數量就多一些,就有利於可轉債持有人,如果轉股價高一些,能轉換的股票數量就少一些,就不利於債券持有人。
相對於普通債券,可轉債的利息太低,投資者願意以這么低的利息買可轉債,其實就是預期有一天股票價格高於轉股價格,那時把債券轉換成股票然後賣出,就能賺價格差價。比如中國銀行如果有一天股價漲到5元,一張可轉換債券可以轉27.86股,那投資者把債券轉為股票後,就有了139.3元的市值,把股票賣出,就盈利39.3元。
4. 什麼事可轉債投資裡面的轉股價和轉債價
轉股價格是當初可轉債上市的時候就設定好的,每張可轉債的價格當初都是10元每張。
5. 轉股價格和轉股期限對可轉換債券的價值有什麼影響
你好,轉股價格越高,轉股能盈利的概率越低(看漲期權,約定價格越低才容易賺錢),自然期權的的價值越低(轉股自然是看漲期權),轉換債價值越低。
轉股期限越長,盈利的可能性越大(時間越長期間發生轉股概率都越大),轉股盈利的可能越大當然轉股價值越大,可轉債的價值越高
6. 如何理解可轉債的價值
你好,可轉債是當前境內市場上存續的為數不多的一類特殊結構化產品,兼具債性和股性。因此,其價值分析的關鍵就在於對它的債券屬性和轉股屬性的分析,主要有以下指標:
純債價值
純債價值是衡量可轉債作為一種債券的價值,這個可以根據可轉債的面值和票息,通過貼現公式計算得到。
純債溢價率
純債溢價率=可轉債價格/純債價值-1,其中可轉債價格是可轉債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該指標反映了在不考慮轉股的條件下,可轉債價格相對於純債的溢價程度。
純債溢價率越低,說明可轉債價格超出純債價值的比例越小,債性越強,轉債債底對價格的支撐作用越大,投資風險越小;反之,純債溢價率越高,相當於轉債相較於純債價格高估越多,距離安全保底線就越遠。
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這個詞想必大家比較熟悉,在這里它是指可轉債根據其價格、面值和票息,通過折現公式計算得到折現利率,也就是投資者以當前市場價格買入可轉債並持有到期所獲得的年化收益率。
可轉債的股性分析指標。
轉股價值(平價)
轉股價值(平價)= 100/轉股價格×當前股價,其中100也就是轉債的面值。該指標衡量了將面值為100元的可轉債轉換為正股後的價值。
轉股溢價率
轉股溢價率= 可轉債價格/轉股價值-1,可以看到該公式和上面純債溢價率的公式是對應的。該指標反映了可轉債價格相對於轉股價值(平價)的溢價程度。
這個指標也是越低越好么?
轉股溢價率越低,表明轉債價格已經充分接近轉股價值了,而轉股價值的高低(在轉股價不變的情況下)取決於正股股價,因而此時,正股的波動會充分反映到轉債價格上,轉債股性越強,進攻的彈性越大。相反,轉股溢價率越高,股性越弱,可轉債越難跟上正股漲幅,投資價值越小。
另外,少數轉股溢價率為負的可轉債,由於其可轉債價格小於轉股價值,存在著潛在的套利機會:買入可轉債,馬上轉股賣出。當然,這得在轉債進入轉股期的條件下才可進行,而且轉後的股票第二天才能賣出,需要投資者承擔一定的股價波動風險。
說了這么多,您一定對這幾大指標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小編給您總結一下,我們將股性和債性結合起來看。
平價底價溢價率 = 轉股價值/純債價值– 1
平價底價溢價率衡量轉股價值和純債價值的相對強弱,用以衡量可轉債偏向於債性還是股性,即平價底價溢價率越高,可轉債偏向於股性,反之偏向於債性。
股性較強的可轉債,其價格波動性與正股基本保持一致,且主要由轉股價值來決定,進攻性較強。因此,正股的上漲潛力越大,其相應的可轉債投資價值也就越大。
債性較強的可轉債,其價格主要由債券價值來決定,投資風險較低,防禦性較強。
所以說,整體來看,轉股溢價率低並且到期收益率高的可轉債,投資價值最高,但是現實中往往兩者不可兼得,因為股性較強的可轉債往往債性偏弱,而債性較強的可轉債股性就會偏弱。
因此,投資者們在投資可轉債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考慮指標、正股、投資偏好、市場等各項因素,才可能在投資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勝率。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