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8房地產行情分析

2018房地產行情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02 15:56:11

⑴ 銷售房地產 未來趨勢和前景

201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分析:銷售增速放緩,全面開展多元化布局

2019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增速放緩 謀求多元化業務布局

2019年3月以來,上市房地產企業密集發布2018年年報。從數據來看,多數房企在營收、利潤方面業績理想,但受調控政策影響,銷售額增速趨緩,一些房企在激烈的競爭中謀求多元化業務布局。

龍頭房企銷售額創新高 漲幅趨緩

2018年,房地產交易規模再創新高,萬科、恆大、碧桂園的全年銷售額紛紛突破6000、5500、5000億元大關。

年報數據顯示,萬科實現營業收入2976.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7.7億元,同比增長20.4%;恆大營業額4662.0億元,凈利潤722.1億元,同比增長106.4%;碧桂園總收入3790.8億元,凈利潤485.4億元,同比增長68.8%。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對42家企業年報數據進行統計發現,70%的企業利潤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其中,A股的27家企業平均利潤上漲了22.6%。

但在調控政策從緊的背景下,房企普遍出現業績上漲乏力的現象。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萬科銷售額同比增長14.5%,恆大合約銷售額增長10.1%,增速較2017年均有所放緩。2018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增長31.25%,2017年碧桂園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為78.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17億平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
2017年低6.4個百分點;銷售金額15.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比2017年低1.5個百分點。

2018年,在「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政策導向下,行業調控持續深化,市場也經歷了由熱轉冷的變化。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房企銷售業績增速放緩,進入2019年後,這一趨勢更為明顯。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2月份,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2018年全年為增長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3.2%,辦公樓銷售面積下降15.7%,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13.6%。——商品房銷售額12803億元,增長2.8%,增速回落9.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5%,辦公樓銷售額下降6.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9.4%。

2018-2019年1-2月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金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1-12月金額同比為12.2%)

「頭部房企的增長速度變緩,但絕對增量依然可圈可點。」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一些房企的發展戰略開始出現變化,從偏重規模化發展到規模和質量並重,尤其是負債水平較高的大型品牌房企則更為謹慎,不再過分倚重「高周轉」戰略。

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從年報來看,2018年,龍頭房企繼續發揮規模優勢,銷售業績上漲幅度超過市場平均漲幅。

根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共同發布的《2019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研究報告》,2018年,百強房企市場集中度繼續提升,千億房企數量達到30家,創歷史新高。

測評報告指出,前四大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金額佔比從2013年的6.93%上升至2018年的14.17%。龍頭房企憑借在拿地、融資等方面的優勢,快速進入相對活躍的市場。通過合理的業務布局,保證業績的穩定性。

「此外,在因城施策的宏觀背景下,中小型房企依然舉步維艱,成長空間及市場份額進一步被擠壓,500強房企中銷售額小且呈現負增長的企業不在少數。」報告稱。

萬科在2018年年報《致股東》信中表示,行業集中度上升,已經不再是趨勢,而是事實。現在處於「白銀時代」,白銀時代是一個更多變的時代,是一個更細膩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更激烈、需要更高技術含量的時代。

「行業集中度仍將進一步提升,預計2019年千億房企的規模將擴大到40家左右。」張波說,需要關注「千億」本身的含金量,步子邁大了,基礎不牢固,風險也會隨之增大。無論是兼並還是搶地,都離不開資金杠桿,雖然2019年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但如果不注重風險、只看中規模,就可能倒在千億的跑道上。

張波認為,中小型房企的生存在2019年將愈加困難,目前放鬆的流動性多傾向於大型品牌房企,更多的中小房企資金鏈承壓現狀難以得到改善,合作開發和並購將在2019年頻繁上演。

多元化布局全面開展

面對激烈的競爭,除了注重發展的質量,多元化業務布局也一直是房企關注的重點。

近兩年,房地產行業出現「去地產更名潮」。萬科房地產、保利房地產、恆大地產、方興地產、遠洋地產、朗詩綠色地產、時代地產、中航地產、龍湖地產、大連萬達商業地產等逾10家房企去掉了名字中的「地產」二字。

從年報來看,2018年,除主營業務之外,萬科在物業、物流、教育甚至冰雪等小眾領域都有發力。碧桂園在機器人產業和鄉村振興領域,恆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金茂在城市運營方面,越秀地產在養老項目上均有布局。

「2018年,TOP30房企70%發布了多元化戰略,TOP100房企97%布局了多元化業務。」易居企業集團執行總裁張燕說,2018年房企多元化投資已接近千億,和2014年相比翻了7倍。

關於房企尋求多元化業務布局的原因,張燕認為,有些是因為主業強大,做到一定程度順勢而為,看到了天花板。另外一類控股公司,企業先天具有多元化布局的優勢和基因,當主業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多元化布局優勢就會顯現。

不過,在張波看來,目前房企的多元化或轉型非常成功的案例並不多,主要有兩個方向,一類是向主業相關或上下遊行業衍生,例如以住宅開發為主的房企,開始轉向養老地產、租賃住宅、小鎮開發、商業地產等領域拓展;另一類則是全新轉型,逐步弱化開發屬性,而轉向物流、倉儲、電子商務等和房地產無關聯的行業。

「兩類方向並無優劣之分,需視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發展願景而定,但總體來看,全面轉型的成功率往往不高,因此房企上市公司的轉型節奏一般會較為緩慢。」張波說。

⑵ 房地產行業的前景如何

會出現一些洗牌

⑶ 如何看待房地產2020年走勢

2020年考慮到中國經濟壓力和地方土地財政邏輯依舊存在;其次,當前我國房地產業從投資開發、融資、拿地、開工及銷售整個產業鏈條均表現出下行趨勢,而房企2019年的調整也很厲害,房企的破產、裁員、地王之痛,現金流之瘍,銷售去化大幅度下降,所謂的2020年房地產調控,已經沒有必要再加碼,從嚴的必要性。政策房住不炒一直是態度堅決,2020年也不敢大松,否則被壓抑的需求,或者客觀存在的投資需求,會迅速反攻,道理很簡單,房價在短期內大幅上漲肯定會迎來更嚴格調控,又會迎來房價的下跌。

⑷ 2018年房價走勢如何

預測「房價」別輕易站隊,小心打臉!

原創2018-01-07子木子木聊房

文丨子木

圖丨攝圖

13年,上映了一部電影,至今為止,這部電影我大概看了8遍。

這部電影的鏡頭里滿滿的充斥著貪婪、拜金、毒品、爛性、欺騙、背叛和無止境的慾望。幾乎把世間的丑惡毫無保留地展示在大家眼前。它就是小李子主演的《華爾街之狼》。

其中可能會讓人感到庸俗以及瘋狂到誇張的墮落糜爛,劇情手法也猶如打了雞血無時無刻不喪心病狂般的慶祝狂歡,其實這才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激情?征服?慾望,會讓你覺得十分自然與親切。因為那才是你夢寐以求的,不要拒絕道德上的否定,它本就是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人性。

其中有一幕最為深刻,就是小李子初到華爾街求職股票經紀人時,老闆漢納對他說的一番話。

股市其實是不存在的,沒有人知道它會漲會跌還是會持平,但只要你講出來,總會有人會相信,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什麼都不創造。」

這句話似乎同理於中國樓市。中國房價未來會漲還是會跌,只要有人預測,就肯定會有人相信。這就是市場,虛無而又存在。

就比如元旦這段時間,業界舉辦了一場「房地產盛會」。主講人是克爾瑞研究(號稱中國房產第一智庫)的CEO丁祖昱。

2000多人的會場,雲集圈內眾多「大佬」,結果卻華麗麗地上演了一場預測鬧劇。

子木只能說丁博士的預測境界已經升華到可以脫離世界的水準了。

因為前段時間,財政部長肖捷才勉強發文表示「2019年中國才能完成房產稅立法」,恰恰也是前幾天,中央嚴批了海南的環保問題,責令整改海南房地產市場。

結果會上丁博士卻自信滿滿,義正言辭道:「2018年房產稅會落地」且「2018年海南會勃起」,「中國2017年房地產市場已遭遇天花板」等等。

會還沒結束,就引來了其他很多自媒體大V的瘋狂diss。

不過也正常,因為丁博士曾經也預測過「2017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回落至13億-14億平方米」,打臉的是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卻創下了歷史記錄,銷售面積跑到了16億平方米。

失測已為常態,但同樣也有台下的2000多人為其搖旗吶喊。

發現沒,是不是和我上文提到的華爾街真相如出一轍?「無論有人說什麼,總會有人相信」。

只能感慨,當今社會,任何事情都在追求節目效應而忽略其本質,對學術有嚴謹追求的和擁有愛智求真的精神的「專家」成為了稀缺物種。

那麼在講完樓市本質之後,我們來講今天的主題。

大家都知道,市場上有人喊漲,也有人喊跌。自然就分為兩派。俗稱多軍和空軍。

空軍

絕大部分是剛需族,想買房還買不起房,所以盼著房價跌,跌的越多越好,最好崩盤。大家都有房子住,就不用考慮房價問題了。一旦房價漲起來就怨氣橫生,罵政府罵開發商罵炒房客。彷彿這個世界都是罪惡的。

多軍

大部分是有房的,有改善需求。所以盼望房價多漲一點,多賣點兒錢換新房。

但很多軍也不好過,高位接盤,每個月幾乎一半甚至更多的工資用來還房貸,生活壓力太大,沒有誰能幫到自己,怕失業,怕生病,怕一切需要花錢計劃之外的事情,生活質量比買房之前差的不是一丁半點兒。

所以只有房價一路上漲,即使不可能賣掉自住房,他們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心理慰藉,從而讓自己心理平衡一些。

其實真正的多軍是不說話的,他們只會偷偷的買了房子囤起來,也不會好心提醒你趕緊買房,房價要漲之類的。畢竟之前多了一個人買房,之後也就少了一個自己房子的接盤俠。

每逢房價大漲之時,也是多軍和空軍的大戰之日。尤其2016到2017年這輪大漲,雙方各持觀點,頗有魚死網破之勢。那麼下面,子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對於未來,多空軍之戰誰將更勝一籌。

第一場戰役:利率

之前子木曾在《回顧中國房產三十年?》這篇文章里,用了4000多字的篇幅講明利率對於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看市場真假調控就看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

空軍出招:全球加息周期已經開始,同時,央行在2017年全年的貨幣投放比較克制,M2增速屢創新低。

市場利率的持續上漲也導致房貸額度吃緊,按揭利率穩步上調,按揭利率從取消折扣到基準利率的1.1倍、1.20倍、1.30倍??購房按揭利率必然會更高,貸款額度更緊張。

利率上調,購房者將承擔更大的壓力。所以將會有更多人選擇觀望,市場交易量下跌,從而供大於求,房價下跌。

多軍接招:雖說美國加息已成定局,但是中國國情當頭,加息會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同時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速,而且目前市場利率相對較低,美聯儲加息對中國樓市並造不成很大的影響。

子木觀點:2018年,中國市場經濟註定會很難受。

一邊是系統性金融風險(債務危機)要求貨幣寬松和低利率,另一邊是資本外流蠶食外儲、施壓匯率,當局是在籠子里做決策。

前期,中國可以通過加大金融監管和「定向加息」的方式抵沖美聯儲加息的影響。但是如果美聯儲持續加息,中國勢必會有扛不住的一天。

目前利率已經市場化,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基準利率不變,但是所有銀行給的房貸利率都很高。如果中國扛不住了,就只能放任匯率貶值,匯率市場化,來保外儲,同時減輕了印鈔的副作用(為印鈔松綁)

所以銀根縮減的大環境下,勢必會影響到居民購買力。所以子木認為空軍會略勝一籌。

第二場戰役:人口之戰

空軍出招:近年來,中國人口逐年減少,我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人口紅利」的優勢也在逐漸減少。

2017年全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40.8平,所以說未來房子是夠住的,房子未來會被一般商品化。那麼供大於求是遲早的事情,房價也就會隨之下跌。

多軍接招:雖說中國人口在逐年減少,但是別忘了中國目前正處於最重要的歷史階段-城市化。

城市化建設勢必會推動人口對房屋的需求,棚改促使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城市發展帶來的虹吸效應促使三四線人口向一二線城市轉移。況且未來大家會不斷地提升自我需求,提升獨居率,房子是永遠蓋不夠的。

子木觀點:19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現在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房子則是滿足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未來居民的獨居需求會促使房地產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中國各大城市群的升級,以一線城市帶動周邊二三線城市的整體發展。

未來一線城市是財富和權利的象徵,二三線是產業的延伸。那麼人口的定向流動勢必會促使房地產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凈流入人口城市的房價必然會漲下去。

所以,長期來看,多軍此戰會略勝一籌。

第三場戰役:調控

空軍出招:2017年是中國房地產調控出台最多的一年,一線城市房價應勢大跌,例如北京已經跌回16年年底的水平,燕郊等環京樓市更是一片狼藉。

雖然三四線城市因限價和棚改導致房價大漲,但是後期定會需求不足,價格回落至當初。

且長效機制已經確立,租賃勢必會主導今後的房地產市場。而且殺手鐧「房產稅」一旦落地實施,投機炒房將不復存在,房價大跌指日可待。

多軍接招:每輪調控從來都不是為了讓房價下跌,而是為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目前我國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還離不開房地產。

如果房價大跌,超發的貨幣定會抽空樓市,跑出來的熱錢無處安放,市場加速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長效機制的確立我們承認,但是真正目的是讓房價上漲的增速放緩。大家可以看到,只有熱線城市才會試點長租機制,為的是讓更多完全買不起房的人有一個過渡期,有房可住。

而且美國日本施行房產稅這么多年,房價照樣不是蹭蹭上漲嗎?

子木觀點:首先大家呼之欲出的房產稅是為了讓政府土地財政開源,而不是降房價。政策調控只要限死,房價必然下跌,但有些地方卻留了口子。

就例如二三線城市的上漲,其實大部分是因限價政策出台後才激起的反映,正所謂,窗戶紙撕開的洞比門都大,其中的原因大家應該都清楚。

有句話講的好,完全競爭條件下無法存在合作。目前二三線城市都處在同一跑道上,相互競爭,你追我趕,誰都想進入新一線,誰都不甘人後。

但是嚴政之下,所有城市都被迫停下腳步。一開始還好,慢慢的就會有人偷偷摸摸的想往前湊上一步。

這種選手分為兩類城市:一類是之前大家都漲的時候,還沒開始漲,就被連帶調控了,感覺自己很冤枉;另一類是完全抵擋不住「人才的誘惑」,比較貪婪,畢竟人才才是一個城市的血液。

比如這段時間直接宣布取消限購的蘭州,還有通過人才政策玩隱形放鬆限購的南京等。

所以子木認為,出台調控只是是為了解決「一邊倒的供需」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有吸引力的城市,調控過後照樣春季盎然,沒吸引力的城市,調控過後必一潭死水。這一戰,多軍略勝一籌。

其實接下來子木還准備繼續盤點第四場戰役「土地」還有第五場的「租售比」等。但是感覺觀點太多,反而讓大家迷失了方向,也埋沒了這期的主題。

昨天有位粉絲在後台留言說:「其實你就是看多一二線,看空三四線,讓大家都去一線城市買房,居心叵測!」

我只想說的是,看多看空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這個無法改變的大趨勢下,我們要選擇怎樣「合適」的生活。

中國這么大,做到資源完全分配絕不可能。

子木只希望未來一二線城市可以成為有追求有夢想的年輕人的聚集地,大家可以在此盡情拼搏,追求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夢想;三四線城市則可以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宜居城市,無憂無慮,天倫之樂。

而不是所有城市都被房地產綁架,年輕人因高企的房價而失去對生活的憧憬。

再者,市場也絕不會因為看多或者看空而演變,多軍和空軍所尋找在心理上的慰藉和一廂情願在事實面前也一文不值。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站隊,然後持著自己的理論無休止的抨擊對方,那又有什麼意義?

真正的智者是置身事外,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理性分析。

市場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例如,子木對一二線看多,對三四線看空,對二線城市杭州武漢看多,重慶西安看空,對北京的通州看多,對石景山看空。那你又說我是什麼軍呢?

⑸ 2018年房地產市場成交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2018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成交回落,價格趨穩,新開工、投資中低速增長 』的特點。」在12月20日召開的第十四屆數字地產節上,《中國房地產市場2017總結 & 2018展望》報告闡釋並探討2017年房地產市場總體變化,以及對2018年市場情況做出預測。

租賃市場方面,未來主要市場集中在重點城市群,核心城市中高端租賃發展空間大。2017年,住房租賃市場受到社會各界空前關注,各地先後出台多個政策,從多角度發文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報告分析,人口的流動對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乃至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均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大量農業人口轉移到中小城鎮中落戶定居,更多的就業機會仍集中在特大城市及周邊的城市群內,未來仍將有大量人口向城市群內移動。若大城市及周邊城市群能夠提供相應的住房租賃保護機制及一定的教育、醫療配套,這些城市的住房租賃市場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⑹ 2019年蘇州整體的房地產市場走勢會如何變化呢

回顧2018年蘇州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從二手房行情看,有漲有跌,近地鐵房及學校較好的二手房漲幅較為明顯,老小區有跌幅;從新房市場看,因受到政府嚴格控價緣故,新房市場「穩中帶微漲」,園區、姑蘇新房受追捧,在限價政策下形成「一二手房倒掛」,低價新盤去化較快,150萬左右新房比較受歡迎,整體新房市場競爭激烈。進入2019年後,因「因城施策」戰略的影響以及經濟的回暖,蘇州的新房市場熱度較高,但市場整體暫無新盤推出,2018年的尾盤去化較快,優惠少於2018年,二手房市場暫無明顯行情變化。從政府的調控力度以及蘇州城市的總體環境分析,2019年蘇州整體的房地產市場依舊會處於平穩的狀態,但隨著一批高價地的入市,新房的整體均價將會被拉高,蘇州的剛需門檻將進一步提升。

閱讀全文

與2018房地產行情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冠群馳騁理財怎麼樣 瀏覽:348
貴金屬白銀銷售話術 瀏覽:738
信託哪裡投 瀏覽:21
國稅融資租賃 瀏覽:308
如何選擇一隻好股票 瀏覽:326
期貨程序化冠軍 瀏覽:464
國家外匯管理局珠海市中心支局 瀏覽:98
什麼是搞外匯 瀏覽:602
2018年工商銀行貸款總額 瀏覽:76
境內資金借道香港進入 瀏覽:577
女人不會理財 瀏覽:957
點點投理財 瀏覽:415
上投摩根醫療健康股票 瀏覽:578
定金用資金監管 瀏覽:299
宏利亞太基金凈值 瀏覽:335
wind提取基金數據 瀏覽:427
數字類的理財 瀏覽:694
影視投融資標 瀏覽:772
1450美金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789
商務互助理財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