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金融海歸

上海金融海歸

發布時間:2021-05-03 06:25:46

A. 多少「海歸」就業扎堆金融業嗎

調研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仍然是「海歸」就業的首選城市,佔比分別為:18.6%、15.6%、13.4%、12.0%,杭州、武漢、南京、成都、蘇州等城市也成為新熱門。

據悉,有「海歸」招聘計劃的僱主覆蓋了27個行業,互聯網、金融、房地產、教育培訓、機械製造五大行業對「海歸」的需求量最大,以互聯網運營和軟體開發為核心業務的高科技公司中,有29%的僱主表示有招聘「海歸」的需求;約11%的金融行業僱主表示有招聘海外留學生的需求,這些僱主分別來自銀行、保險、證券和風險投資等行業,其中國有企業的佔比達到三分之一。

房地產開發和建築行業的僱主表示有招聘「海歸」的需求佔比約為8%,其中民企和國企幾乎各佔一半。調查發現,各行各業的「領頭羊」企業都有招聘海外留學生的需求。

B. 211的金融碩士,在上海能拿多少錢

第一 上海是金融中心可以找到一般的金融工作看在你是金融畢業的應屆生的份上

第二 其他的沒有什麼的 關鍵做金融要看團隊 看領導 這個很關鍵 沒有人提拔你 也沒有教你如何成長 你就是什麼都會也沒用

第三 上海有很多海歸的金融專才 你要多掌握各種國際上金融知識才有可能 和他們對接這樣更容易得到升職的機會

第四 建議你多了解下相關的背景 然後決定 其實很多城市還是要相關的金融專才 看你如何看待了。 是想走雞頭還是鳳尾

第五 祝福你工作順利 事業發達 生活安康 學習進步 家庭幸福

C. 上海的金融界當中,什麼職位最好

在上海的金融界中,我認為最好的職務的話,那肯定是他們的總經理職務了

D. 上海陸家嘴進入世界500強的金融行業有哪些啊

排名 公司名稱 總資產(單位:億元) 公司類型 注冊地
1 工商銀行 154768.68 大型銀行 北京
2 建設銀行 122818.34 大型銀行 北京
3 中國銀行 118300.66 大型銀行 北京
4 農業銀行 116775.77 大型銀行 北京
5 國開行 62520.00 政策性銀行 北京
6 交通銀行 46111.77 大型銀行 上海
7 郵儲銀行 41000.00 大型銀行 北京
8 招商銀行 27949.71 股份行 廣東
9 中信銀行 27658.81 股份行 北京
10 浦發銀行 26846.94 股份行 上海
11 興業銀行 24087.98 股份行 福建
12 中國平安 22854.24 保險公司 廣東
13 民生銀行 22290.64 股份行 北京
14 中國人壽集團 19600.00 保險公司 北京
15 農業發展銀行 19534.67 政策性銀行 北京
16 光大銀行 17333.46 股份行 北京
17 進出口銀行 13650.00 政策性銀行 北京
18 華夏銀行 12441.41 股份行 北京
19 北京銀行 9564.99 城商行 北京
20 廣發銀行 9190.00 股份行 廣東
21 上海銀行 6558.00 城商行 上海
22 中國人保集團 5856.00 保險公司 北京
23 中國太保 5706.12 保險公司 上海
24 江蘇銀行 5141.46 城商行 江蘇
25 恆豐銀行 4372.88 股份行 山東
26 新華保險 3867.71 保險公司 北京
27 北京農商行 3768.33 城商行 北京
28 泰康人壽 3488.06 保險公司 北京
29 重慶農商行 3448.00 農商行 重慶
30 渤海銀行 3124.88 股份行 天津
31 上海農商行 3088.61 農商行 上海
32 浙商銀行 3018.58 股份行 浙江
33 南京銀行 2817.92 城商行 江蘇
34 廣州農商行 2737.00 城商行 廣東
35 匯豐中國 2690.15 外資行 上海
36 寧波銀行 2604.98 城商行 浙江
37 徽商銀行 2569.82 城商行 安徽
38 杭州銀行 2439.37 城商行 浙江
39 天津銀行 2349.75 城商行 天津
40 盛京銀行 2212.70 城商行 遼寧
41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2185.00 資產管理公司 北京
42 廣州銀行 2060.00 城商行 廣東
43 哈爾濱銀行 2024.99 城商行 黑龍江
44 大連銀行 1879.00 城商行 遼寧
45 成都農商行 1876.94 城商行 四川
46 吉林銀行 1837.00 城商行 吉林
47 成都銀行 1814.14 城商行 四川
48 包商銀行 1783.00 城商行 內蒙古
49 東亞銀行(中國) 1744.03 外資行 上海
50 渣打銀行(中國) 1732.00 外資行 上海
51 信達資產管理公司 1724.00 資產管理公司 北京
52 中國太平 1640.00 保險公司 上海
53 龍江銀行 1533.00 城商行 黑龍江
54 天津農商銀行 1498.90 農商行 天津
55 東莞農商行 1486.00 農商行 廣東
56 中信證券 1482.80 證券公司 廣東
57 漢口銀行 1381.35 城商行 湖北
58 佛山順德農商行 1369.00 農商行 廣東
59 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 1309.00 農商行 江蘇
60 昆侖銀行 1303.00 城商行 新疆
61 重慶銀行 1272.17 城商行 重慶
62 中再集團 1247.00 保險公司 北京
63 長沙銀行 1227.20 城商行 湖南
64 東莞銀行 1226.23 城商行 廣東
65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中國) 1211.12 外資行 上海
66 廣西北部灣銀行 1107.06 城商行 廣西
67 錦州銀行 1061.00 城商行 遼寧
68 廈門國際銀行 1050.76 合資銀行 福建
69 華融湘江銀行 1035.10 城商行 湖南
70 廣東農商行 1008.62 城商行 廣東
71 河北銀行 1000.00 城商行 河北
72 國銀租賃 921.60 租賃公司 北京

E. 聽老師說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年薪二三十萬的多如牛毛,在上海年薪沒有百萬以上都算不上白領,去過上海,

房價貴得顫抖,好好學習吧

F. 上海各大高校金融專業排名

很可惜,財大並不是第一。如下才是最權威的上海地區各校金融專業排名:
1 上海交版通大學權
2 復旦大學
3 上海財經大學
4 華東師范大學
5 同濟大學
6 上海對外經貿學院
7 華東理工大學
8 上海大學
9 東華大學
10 上海外國語大學

除了以上列出的,還有其他幾所高校也開設了金融的相關專業課程,只不過相互差別不大且實力較弱,沒法排名了。
交大、復旦和上財的金融專業算是最好的了,交大的金融實力和名氣在全國排前三,相比更好一些。

G. 上海金融行業比較著名的是什麼呢

獵頭公司是幫助企業挖掘高級人才的,他們都儲備有大量的人才資源,聯系他們可以幫您物色合適的職員,我知道一家金獵獵頭做的不錯,人才儲備多,你可以咨詢下

H. 海歸如何找金融方面的工作

那就等你回來再說吧.其實現在的外資金融機構更喜歡一個有工作經驗的人才,哪怕只有一兩年.不過現在很多外資銀行都有MT的,就是Management Trainee計劃,尤其針對應屆生,海歸背景比較有優勢,不過也是要報考的,有的兩年出來就是manager level的,你可以打電話去咨詢一下.你這樣的狀況外資機構遇到的應該比較多,他們應該會知道怎麼操作的.不過,最好還是畢業後馬上回來,然後再找,反正又不是只有這段時間招人,沒關系的.

I. 海歸落戶上海的有關政策

上海對海歸的戶籍政策還是比較開放的。
你需要准備的東西:
1 護照
2 大使館文化處證明
3 學校證明
4 畢業證書
5 論文
6 成績單
7 出國前最高學歷
有了這些,需要先到北京留學生服務中心辦理一個學歷認證,拿到了這個認證,就可以到上海的人才交流中心申請戶口了。
但是你需要先有一個工作單位接收才可以,否則可能比較難。
特別提醒:來上海容易,海歸落戶容易,但是在上海買房子很難。如果日後在上海沒有自己的房子,有了戶口依然感覺自己是無家可歸。那樣的感覺其實也非常不好。
無論怎樣,還是希望你順利。
你可以查詢2個網站進行咨詢:
1 中國留學生服務中心:咨詢學歷認證
2 上海21世紀人才網:咨詢上海落戶

J. 私募基金屬上海海歸引進單位嗎

證券類私募基金的發行正在進入冰封期。管理著逾兩百億規模私募基金的老張(化名),盡管去年的業績超過50%,他的一隻新發基金,卻在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發行失敗。

不是該銀行拒絕推他的產品,實際上銀行渠道很賣力地推,客戶卻熱情不高。這只產品面向全國銷售,最終只獲得了不到5000萬的認購。

經歷了從5000點到2000多點的「閃電熊」,尤其是屢遭千股跌停的A股市場,業績說話也不靈。這與去年相比已經是天堂地獄的差別。去年4月,老張每日在渠道間奔走,不停地路演,各渠道搶著幫他發產品,「錢像水一樣流過來。」因為是老牌私募,有良好的業績和口碑,2015年他發了近百隻產品。

在牛短熊長的市場環境下,私募似乎總是遇到一個怪圈——在行業大擴張之後,隨即進入行業洗牌和整頓。此次又是一場戛然而止的牛市,2016年也是最嚴監管年,這都意味著2016年私募進入一個艱難時刻。在這樣的背景下,老牌私募因自身優勢可能會更加壯大。

猜想一:「馬太效應」加劇行業洗牌

老張雖然遭遇到了發行寒流,但是因為去年的業績較好,他的基金幾乎沒有遭遇贖回,只是新客戶較少。但是,北京另一家規模過200億的大型私募人士透露,在熊市中,銀行方非常害怕承擔責任。「當下發行對他們來說沒有半點好處。業績好了只有兩個月獎金,也沒有管理費分成,但是如果引進了一個差的產品則算重大失誤。」他說,「曾經有銀行就是因為產品出事,私募業務的負責人因此被開除,該銀行的私募業務被暫停多年。」

據悉,目前銀行渠道已經很少賣私募產品了,對於其不了解的草根私募,銀行更是高掛免戰牌。

在目前私募的發行格局中,銀行僅佔40%,另兩大渠道是券商和第三方機構,分別占據40%和20%的發行規模。然而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這兩個渠道的發行也不給力。據悉,券商資管平台如中信、國泰君安、華泰、招商等,雖然仍然在發行產品,但更加挑剔了。某券商私募業務負責人透露,目前其平台對私募產品要求有四:第一,已經在其平台上有半年以上的運行記錄;第二,私募自己找一個主力營業部進行推廣,該營業部需要承攬一定規模的發行量;第三,私募關鍵負責人背景必須過硬,或名校,或海歸,或有20億元資產規模的管理經驗。「草根私募想要發行基本沒戲。」

同樣,即使是券商力推的產品,銷售壓力也很大。上述另一家券商私募業務人士介紹,多隻正在發行的產品檔期延長。

在市場寒冬下,口碑好、規模大、老牌、股災中回撤小的私募,還可能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認可。比如老張的產品雖然在銀行端門可羅雀,但是今年他依然拿到一家央企的資金,有望合作發行專戶。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認為,機構投資者大部分是成熟投資者,願意在市場低位入場,但是能爭取到這部分資金的必然是業績穩健的老牌私募。因此,馬太效應在中國其實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投資者結構在逐步改善,只是在熊市年份,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我們目前八成的收入,都來自於老牌私募。經歷了市場多年的考驗,在這次的艱難時刻,存活下來的還是老牌私募居多,他們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強。」一位券商PB業務人士透露。

猜想二:兩類產品悄然崛起

2016年A股很難再有系統性行情,「上有頂,下有底」的震盪局面已成共識。

上述券商PB業務部門的人士透露,其平台上多家量化對沖基金處於「渙散」狀態。「資金來了也做不了,有的產品甚至成立了,但因為做不了又解散了。」

深圳知方市投資總經理劉釗認為,目前股指期貨的高貼水和流動性不足,對量化對沖產品有較大影響,很多策略准備不足,就做不下去了,需要增加新的策略。

另一類產品卻有望在2016年崛起。管理期貨型產品,即所謂的CTA策略,有望成為私募規模發展的救命稻草。CTA基金作為一種主要投資商品期貨、期權、股指期貨的私募,與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相關性較小。其投資范圍也非常廣泛,投資品種遍及農產品、能源、金屬、外匯、股指和利率等多個領域,能夠有效分散單一市場帶來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做空,但是與滬深300的相關性較小甚至為負相關。

國內一家知名券商介紹,CTA確實是當前渠道推銷的重點私募類產品,也是目前少有的受資金青睞的產品之一。

相比於CTA,一根更粗的「救命稻草」,可能是保本型的私募產品。自從市場陷入低谷,保本型的產品在公募基金中強勢回歸,最近一個季度,公募保本基金發行成立規模逾660億,超過此前三年多成立的保本基金規模。素來保本型較少的私募基金,也開始逐漸增加對保本產品的重視。

根據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因此之前幾乎沒有私募發行保本型產品。但是目前部分私募正通過各種產品設計突破這一規定。記者獲悉,上海部分知名私募正與擔保公司簽訂保本協議,一旦虧損,由擔保公司向投資者承諾保本。這一結構與公募保本基金模式雷同,但不同的是,公募保本基金通常還與擔保公司簽訂反擔保協議,即擔保公司擔保後,可向公募基金公司追償。這也是過去私募基金未能發展出保本產品的原因——作為資本金較少的私募基金,沒法簽訂反擔保協議。

然而,記者了解到的私募保本基金,採用了特殊的產品結構,使得私募基金無需簽訂擔保協議。「我們旗下的投資公司與私募基金擔任產品的聯合投顧,只給予私募基金很小比例進行權益類投資,大部分資金由我們進行固定收益類投資,這樣風險較小,我們也能獲得一部分管理費,不再和他們簽訂反擔保協議。」一位知情人士介紹。

據悉,已有多家知名私募正在打算發行這類產品。「因為權益類投資比例很小,很明顯這類產品做不出什麼收益,但是,至少能留住客戶,這是2016年我們的目標。」上海某規模近200億的私募人士透露。

除此之外,記者還獲悉另外一種產品模式打算採用另外的保本結構,即選取一些質量較高的非標產品,將其利息作為安全墊,去投資權益市場。不過,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較為難做,因為在經濟下行之時,優質標的稀缺。

不過,劉釗認為,目前彌補量化對沖的產品類型都有限制。「股指期貨的市場容量大,單家私募做個幾百億沒有問題,但是CTA策略全市場的保證金余額在活躍的時候也只有幾百億,完全比不上股票市場上萬億的日交易量。如果策略有效,一家CTA私募最多也只能做到10億的規模。」

猜想三:最嚴監管年增長將放緩

自2002年誕生第一隻證券類私募基金以來,我國證券類私募基金已經有13年的歷史。前幾年發展緩慢,但近年來,私募發展逐漸步入黃金時期。2013年中,新修訂的基金法頒布,私募基金納入監管。2014年2月私募登記備案制度實行,與此同時,投資工具也在增加,因此私募的數量越來越多。2014年-2015年,久違的股債牛市到來,私募數量開始井噴,產品發行也爆發式增長。根據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已登記的私募達到10965家,管理規模達到5.21萬億元。

不過,近期對於私募的監管開始趨於嚴格。2015年底,基金業協會頒布了《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等一系列規則。此外,還密集展開對失聯私募機構的排查,迄今為止已有三批。在登記備案方面,2015年底,基金業協會表示,對於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不含「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等相關字樣的機構,中國基金業協會將不予登記。原來「寬進」制度正悄然改變。記者獲悉,目前,基金業協會在審核登記資料時,重點排查經營范圍,對於一些不合規的經營范圍,直接將申請材料駁回,因此,業內感覺到登記的周期在變長。而且有市場傳言,對於一些遲遲不發產品的私募,已有的登記資格或將取消。一級市場方面,2016年初,北京停止對PE的注冊,新三板停止對PE機構的掛牌融資。

由此看來,2016年對私募的監管升級。1月21日,基金業協會表示其將繼續強化自律檢查,繼續協助相關部門開展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加強對非標債權業務的關注。對低質量、不合規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採取自律措施。還將出台《私募基金管理人從事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辦法》,推動明確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和投資顧問機構的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相關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在蓬勃發展期之後,監管層正逐漸加大對私募基金的監管力度,旨在規范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但監管升級,也意味著私募的准入門檻在提高,對於已登記但不規范的私募而言,私募牌照或成燙手山芋。記者發現,在互聯網上已經出現轉讓私募牌照的現象。預計2016年私募數量的增加將放緩,但行業質量將提高。
2016「大資管」新路徑

金融體系正經歷著結構性變化。與之相對應,一系列的分化在資產管理行業中悄然產生,而這種分化,在2016年將尤其突出。

一方面,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正在做出特色各異的配置選擇;而另一方面,監管層對於金融機構跨界業務的態度變化,則讓不同的機構勾勒出截然不同的願景。

從2013年正式開啟的「混業」和「大資管」之門,使各類機構在資管領域座次重排。2015年,「後起之秀」基金子公司管理總規模逼近10萬億元大關,與發展多年的公募基金、券商資管體量相當。

但隨著規模的積累,一些問題也開始涌現,業務層面的重整提上日程。中國基金業協會一位監管層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透露,2016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將是「落實資產管理業務中新制定的『底線』。」2015年,由於市場變化,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出現包括場外配資在內的一系列新問題,「監管機構對於新的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負面清單,亟待落實。」

此外,2016年,注冊制、深港通、戰略新興板等多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策即將落地,這些都將帶給資產管理行業新的轉型升級空間。未來,「大資管」業務將如何發展?對此業內卻有截然不同的答復。

規模激增下的模式抉擇

在前不久舉辦的一次內部交流會上,北京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和深圳一位量化投資機構負責人相互間爭論就頗為激烈。

前者正准備登陸新三板和進軍公募業務,為做大盤子而緊鑼密鼓籌備。後者則意在精品店,與「大而強」的思路截然相反。

雙方爭執的焦點正是資管行業面臨的模式選擇問題。過去的幾年裡,「大資管」規模突飛猛進邁向百萬億大關,同時監管層在「底線監管」原則下不斷推行金融領域市場化的改革,推動了混業經營趨勢的加速,這都促使資產管理機構走向了分叉路口。

國內主流的公、私募機構,乃至券商、信託和保險資管等,如何做出新的業務選擇?究竟要開展財富管理還是資產管理?要全方位混業還是小而精的專業化之路?

對於「全面發展」與「小而精」的提問,上海重陽投資一位負責人透露,「重陽計劃籌備公募,同時准備著手海外業務。」與發展思路相似的還有凱石投資陳繼武、鵬揚投資楊愛斌等「私募大佬」,也在私募業務之外鍾情拓展公募業務。富善投資總經理林成棟則表示:「我們目前更加專注於服務好高凈值客戶。」

券商資管中也呈現出同樣的分化現象。

面對統一監管趨勢下競爭加劇和以定向資管計劃為主的通道業務即將關閉的雙重壓力,有實力的大中券商已開始「去通道化」,回歸主動管理。而許多小型券商仍舊延續通道為主的戰略。最具代表性的是,華福證券前三季度總規模排名第五,主動管理業務佔比僅3%。

在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眼中,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正逐步走向融合,在「大資管」行業中,除了上市銀行、保險公司擁有大體量優勢外,其更看好管理精緻的私募或是科技類公司出身的機構。

「大資管」時代下,資管行業上下游間不斷融合,行業邊界逐步模糊,無論採取哪種模式都對機構自身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洗禮」下的反思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杠桿強化推動下的牛市,跌宕起伏,過往的發展思路再一次面臨轉型陣痛,監管細節也隨之做出新的調整,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來說可謂一次洗禮。

「證監體系積極修訂了新一年監管的底線,對於場外配資、杠桿匹配和投資顧問等業務進行了細致的梳理,並且明確了合規范疇。」上述基金業協會人士指出。「比如在去年迅猛發展的私募,就出現了違反合同約定、內控制度差、法律意識淡薄等現象,因此證監會及其會管單位在內的多家監管機構聯合施力治理。」

目前,工商管理部門和地方監管部門對於私募類機構的工商登記、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監管,均試行了最新的管理辦法。目前已叫停「中字頭」機構的工商注冊,深圳、上海相繼宣布暫停互聯網金融平台注冊,北京開始暫停「投資類」企業注冊登記等。

而另一個直觀的變化則是,全國股轉系統收緊了私募類機構掛牌新三板。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資產管理機構的專業化、差異化在大波動中顯得更為重要。部分機構過於『散戶化』的思維和『同漲同跌』行為,對於資本市場的穩定是非常不利的。」

「對公募基金而言,當下首要的是抓住投資能力這一核心,以產品為導向,做好投資。非公募業務則應當逐步改善風險控制、人才流失、治理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許義明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表示。

逐夢新制度藍海

2016年,即將落地的注冊制、戰略新興板等多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策更將深刻影響機構的配置與策略。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負責人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注冊制帶來的不僅是供給側量的沖擊,更為重要的,是對市場價值理念以及結構的影響。資管機構將更關注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左方,市場更加青睞相對安全、相對低風險的資產,行業龍頭的價值將逐步凸顯。

資產管理機構對於企業的關注由右側向左側轉移,即更多關注企業資產的質量。這也意味著,資管行業的投資布局會更注重長端的突破,帶來並購、資產證券化、PE、REITS等投向比例的提升。

根據多位業內人士預測,由注冊制和戰略新興板帶來的新資產證券化路徑,或是2016年各類機構下大力追逐的業務領域。

「二級市場投資機構,例如財通基金等公募基金已經逐步形成了有序參與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業務模式;一級市場投資類機構,則在布局各類一級市場的產業鏈條進行資產證券化運作。部分債券類私募基金,除了為資產端提供融資之外,還從事類投行業務,幫助所投資企業進行後續的資產運作。」上述投資經理表示。

閱讀全文

與上海金融海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行元匯率今日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623
期貨品種鎳 瀏覽:848
中糧系股票 瀏覽:140
股指期貨乾死指數 瀏覽:616
有前期的淘寶貸款 瀏覽:862
人民幣怎麼換外匯 瀏覽:246
陶庄福建料廢鋼價格 瀏覽:202
嘉實基金和復星投資一樣么 瀏覽:890
736人民幣等於多少港幣 瀏覽:155
2011年鋼材價格走勢 瀏覽:55
2016投資自己人民日報 瀏覽:688
投資人陳榮 瀏覽:223
外匯供求區尋找 瀏覽:188
國債期貨預測上證50 瀏覽:798
鄭州國亨貴金屬怎麼樣 瀏覽:86
貸款買房哪個銀行利息低 瀏覽:354
元大寶來期貨 瀏覽:712
貴金屬烤瓷牙圖片 瀏覽:47
韶關貴金屬交易中心 瀏覽:1
全國開戶期貨開戶跑道穩定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