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拉斯為什麼選擇上海
上海市政府一直對吸引特斯拉落戶持開放的態度。在2014年時,特斯拉就有機會落戶上海浦東金橋。當時,特斯拉提出兩個條件:獨資,且登記產品類型為「電子消費類產品」而非「汽車產品」。時任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的丁磊在與特斯拉全球所有業務板塊的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向特斯拉提供了條件非常優厚的招商引資方案。但最終,特斯拉回復表示:「北美產能還充足,5年之後再考慮在中國建廠。」
這一錯過讓特斯拉錯失了解決產能問題的最好途徑,以及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好時間點。但如今來看,特斯拉極有可能是在「獨資」的問題上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談判。
長期以來,中國相關政策的規定,外國汽車企業在中國落地生產需要和本地企業建立合資公司,並且中方所佔股比不能低於50%,而合資意味著特斯拉將分享部分技術與大部分利潤,堅持獨資辦廠是特斯拉無法落地中國的最大原因。
2018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汽車行業將逐步全部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具體而言,2018年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雖然長期以來放開市場是大趨勢,但這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讀為「給特斯拉開綠燈」。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的外資整車廠,將成為這一開放政策直接受益者,隨後特斯拉高調宣布了在中國建立超級工廠的計劃。
在5月2日的電話記者會上,馬斯克表示,「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宣布允許(外資)完全擁有生產設施」。
馬斯克此前曾表示,特斯拉今年將實現現金流為正。一些分析師認為,特斯拉需要通過融資來資助一些新項目,包括推出電動半掛車、皮卡車和小型SUV等。7月10日,上海市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可能在這方面對特斯拉提供幫助。該聲明稱,上海市政府將「全力支持特斯拉製造工廠的建設工作。」
2. 上海特斯拉普工工資待遇如何
上海特斯拉普工工資待遇基本在4000元以上;上海特斯拉員工工作是對各種汽車零件進行組裝和包裝,因此,其工作基本上沒有危險。
轉正後工作的越久工資就會越來越高,剛開始進去可能工資會低一點。其實剛開始進去工資相對於其他企業算是很較高的。上海特斯拉上班的相關說明:
1、熟悉了解上海特斯拉的經營性質、生產產品流程、生產環境。
2、熟悉上海特斯拉的崗位工種及各種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
3、學習掌握上海特斯拉的各項制度、勞動紀律,尤其是重點了解掌握自己從事的崗位必須勝任的工作任務要求及評定標准等。
(2)上海臨港特拉斯建在哪裡擴展閱讀:
上海特斯拉上班的相關介紹:
上海特斯拉的員工技術部的工作崗位較多,是比較適合求職者提高自身能力的。上海特斯拉聘的項目建設管理崗、經濟運行崗、綜合管理崗等諸多崗位來看,只要同學們是所學的是相關專業,都可以在這里的廣闊平台上找到屬於自己適合的位置。
上海特斯拉的員工普通職位年薪大概3萬-4萬;而某些高待遇的崗位及沿海的汽車廠集團,到手月薪5000以上,年薪待遇高於7萬;而蘇州華碩電子廠的業務崗,平均待遇在5萬
3.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這能否間接說明特斯拉要大力進軍中國汽車市場
從2015年到年,特斯拉建廠的消息從業界矚目到如今彷彿成了一個笑話,從廣州、蘇州、合肥再到6月23日爆出的特斯拉上海建廠,消息剛出現不久就被雙方所否認澄清,這到底是特斯拉為了以後的「中國行」提前造勢還是想待價而沽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
但在中國市場特斯拉卻以高出其他市場售價50%的Model S(參數|圖片)和ModelX出口了4799輛,是2016年同期的350%,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額也因此達到了10億美元,約占特斯拉全球銷售額的15%。中國市場頁成為了特斯拉想要盈利就不可缺少的市場之一。
希望此次特斯拉入華帶給新能源市場的緊迫感可以讓各大車企從現在的小打小鬧變的緊張起來,在良性競爭的情況下可以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從而達到促進新能源市場發展的目的。新能源君認為,這也才是消費者和國家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4. 中國為何大為支持特拉斯在中國上海的工廠
為中國解決了大量的就業。
特斯拉來中國建廠,只是實現了中國製造,它並沒有把研發中心設在中國,所以特斯拉的上海工廠是個「代工廠」,這個「代工廠」實際上是目前中美兩國妥協的一個方案,美國現在嚴格限制新技術對中國的出口,放在以前,外國車企來中國必須是要合資,一旦合資中國就不可避免地獲得一些國外的技術,比如一汽的很多自主品牌汽車跟合資品牌用的是一條生產線,在以前還有一個名詞專門來形容這種現象,叫「市場換技術」。
5. 特斯拉已經確定將在上海建廠嗎
美國當地時間6月5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特斯拉全球銷售主管任宇翔披露了在中國上海建設美國以外首個工廠的計劃,並承諾不久將披露有關中國合作夥伴和新工廠的更多細節。特斯拉CEO馬斯克則將新工廠稱為「Dreadnought」(無畏艦)。他在股東大會上表示,與特斯拉設立在美國的第一批製造工廠不同,新的「無畏艦」(Dreadnought)工廠將同時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
在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回顧了特斯拉工廠過去面臨的挑戰,稱公司在自動化方面的運氣好壞參半。馬斯克表示:「我們在Model 3上犯了很多錯誤。我們相信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正在解決它們……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採用的自動化方法沒有奏效。但很明顯,有些生產要素非常適合人類完成,有些部分非常適合機器人」。
在當日的股東大會中,特斯拉股東對3名董事的繼任和分離首席執行官與董事長職責的股東提案進行了表決。最終,特斯拉獨立董事安東尼奧-格拉西亞(Antonio Gracias)、21世紀福克斯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默多克(James Murdoch)、馬斯克的弟弟金巴爾-馬斯克(Kimbal Musk)成功繼任特斯拉董事,而分離馬斯克職責的提案未能獲得通過。
來源:中國證券網
6. 為什麼特拉斯一定要在中國建廠
中國有最好最便宜的勞動力和資源
7. 上海市政府引進特拉斯工廠有什麼好處
為我國(當然包括上海)引進國際先進的電動汽車生產技術、獲得可觀的投資資金、解決上海相當數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以及每年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稅收收入。
8. 造車玩火箭 居然還要發電 上海臨港又招來一隻基建狂人
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特斯拉不只是造車,造火箭、造衛星也是它的一技之長,最近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特斯拉在國內又將多一項技能——「造」電。
電網業務一直以來都是國有基建項目,自5月中旬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綜合能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下稱行動計劃)不久,特斯拉的經營范圍隨之發生變更,官方顯示其新增發電、輸電和供電業務(核電站除外),這意味著馬斯克以極快的速度「響應」了行動計劃,旨在實現電網「國際化」,讓全國人民用上特斯拉發的電。
回頭看這份行動計劃,簡而言之是用上海臨港片區密集的廠房屋頂進行發電,實現區域自給自足、余電上網。而特拉斯果斷作出經營范圍變更,底氣源自於它的黑科技Solar?Roof。
Solar?Roof可理解成一種既能充當房屋結構,又能光伏發電的一體化屋頂(BIPV)。日前,特斯拉中國官方新增了幾條招聘信息,均與光伏儲能項目開發有關。早在2016年,特斯拉合並、吸收了SolarCity公司,後者專注於發展家用BIPV項目,到了2019年冬天,特斯拉便正式發布了上面提到的全新BIPV屋頂——Solar Roof第三代。
事實證明特斯拉「造」電並非停留在PPT,其已能每周產出1000台Solar Roof,相關預測顯示,考慮新建以及更新,中國年新增BIPV市場空間約36GW,對應價值2192億元,這塊「大蛋糕」馬斯克早已看在眼裡。
特斯拉跨界涉足國內電網,可能短期內並不會對相關企業造成沖擊,但如若放心大膽地讓其成長,我想這條鯰魚變成鯊魚,甚至繁衍出鯊魚群也是相當有可能的,Model?3、Cybertruck便是最好的例子。
對火遍大江南北的Model 3我們不再過多討論,而Cybertruck在國內看似不溫不火,但它在國際市場卻是風生水起。這台大型電動皮卡在預售階段已狂攬超50萬訂單,其未在中國「火」起來其實另有原因:Cybertruck過於龐大,國內停車位放不下。想必一台精緻、科幻,還很實用的電動皮卡擺在你面前,「大男孩」們很難經得住誘惑,而馬斯克也表示,未來將推出一款尺寸更小、更緊湊的全新皮卡,圓國內消費者的皮卡夢。
寫在最後:
曾幾何時,特斯拉還是我們以為的外國PPT車企,時至今日,它不只是充當著國內車市的一條鯰魚,更是全球火箭巨頭、基建狂人的存在,染指如此廣泛的領域,已能看出馬斯克多領域布局的野心之大,更讓人害怕的是,不成為某一領域的佼佼者,他也不會輕易下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