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國經濟股市

中國經濟股市

發布時間:2021-05-03 21:43:51

㈠ [原創]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有關系嗎

有的,而且十分直接。目前中國經濟「突飛猛進」,股市卻「江河日下」,表面看產生了嚴重的背離現象,實質是三個問題阻礙:
1、股市在為幾年來股改提前透支的「紅利」還債,尤其是大量的解禁股壓力是遲早要還的「歷史債務」;
2、股市在為國企的改革、轉型「扶貧」,只有支出「不求」回報,最終的默默地承壓不起、一蹶不振。股市幾年的大擴容,融資量多年世界第一足以說明中國股民是何等的「高風亮節」;
3、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嚴重失調,呈現搖搖欲墜的狂奔狀態,在外貿持續萎縮的狀態下,國民經濟CPI表面上多年的「高增長」完全是依靠印鈔、投資拉動,社會保障不完備,收入分配不均,致使最大的消費市場遲遲不能啟動。這種結構性的經濟「根基」不穩,一旦爆發就會造成經濟的「崩潰」,股市就是提前反應了這種「擔憂」。

㈡ 為什麼中國經濟這么好,股市卻跟跌不跟漲

其實中國經濟如今在穩步增長,但是股票卻不增長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經濟和股票是兩種經濟形勢,他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中國經濟的增長看的是中國國民人均消費和收入的能力,但是股票的增長需要看的是上市公司的一些狀況。然而如今的中國股市,機制並沒有相對完善,這才會有人蓄意操縱股市來割韭菜,這兩者正好唱反調,其實就無非以下幾點原因:

㈢ 關於中國經濟現狀,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雖受外圍影響,但走勢主要還是受內因決定。
股市自2007年以來跌了4年,跌幅大、跌時長。跌的主要原因是無節制的發行新股,造成股市資金緊張,缺乏上漲基礎。中國經濟目前看還是挺好的,出口雖然減少,但內需依然旺盛,受到歐美經濟下滑的影響不太大。
現在,平均股價已經處在歷史低位,市盈率平均低於10,股市進入了良好的投資區域。
因為股市走勢持續下跌,管理層已經意識到危害,10日中金增持表明管理層已經開始救市了!
根據股市走勢,管理層還會陸續出台救市措施,股市前景良好!
現在是進場的時候,逢低吸納是制勝法寶,觀望很可能錯過時機。

㈣ 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的增長有關系嗎

主流觀點是認為,沒啥直接的關系。

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有太多的小散戶是為了投版機的目的進入股市。都權是想賺一票就跑。

因此,股票市場在中國並沒有起到真正的融資,增強資本流動的作用。

中國的股市可以說和實體經濟的結合比較弱,因此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促進作用。

㈤ 為什麼中國股市暴跌中國經濟怎麼了

股市漲跌的內在原因你永遠不可能第一時間知道,記得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一般內股容市的漲跌是提前反應未來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也就是說,真正的漲跌只有到那個時候才會有答案,所有當天臨時找答案的都是些事後諸葛亮,沒有人會突然製造一天的大行情,又不是所有的股市參與者都是不懂市場的小散戶,怎麼可能一個小事件出來都導致全市場的人,包括大庄一起跟著殺跌。具體原因有:
1、IPO大提速等同於變相注冊制,高估值創業板面臨沖擊;
2、市場對「互聯網+」早已審美疲勞,新增資金不再進入創業板;
3、基金持續減倉TMT,創業板減持壓力大增;
4、樂視網緊急停牌籌措資金,市場擔憂樂視復牌補跌拖累創業板;
5、美聯儲12月大概率加息,對A股市場構成利空;
6、年底資金面緊張,央行持續凈回籠。

㈥ 中國經濟保持如此高速發展,為何中國股市這樣差

中國股市並不是經濟的晴雨表,而是賭場,庄股時代!

㈦ 中國股市和GDP

中國股市非常不成熟,只是個大眾賭博機,了解了就少參予了,只專剩跌了。
屬GDP增速很快,那是數據,可看到的是多了幾輛車、幾棟房、幾條路,看到最多的是多數低端產品物價翻倍,造成GDP數據大漲。
這樣一來,銀行放的大量貸款不願投到實體企業中,政府的大量投資沒有好好地用到項目中,居民和機構的大量資金既不願投到實體企業中,又不願投到股市中,造成經濟無實質發展的局面。

㈧ 為什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股市卻跌跌不休,熊冠全球

不要總是不看好中國股市,即便跌跌不休或者說政策市之類,但總有幾百隻好股票吧,就看你是否買對了。還是花點時間找幾家靠譜的公司,再找合適的實際買進,賺錢應該不成問題。當然現階段,波段操作還是必須的。

㈨ 為什麼中國經濟這么好,股市這么差

1.天災不斷,,前短時間凍雨使得糧食欠收。
2.中國的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很多都拿來修房屋,更多的農民進入城鎮打工,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在全國能
達 到億孟的只有6個 耕地面積和種地人員的減少使得糧食收成越來越少,也就導致哦蔬菜等糧食通貨膨脹
3.與國際油價接軌,所以油價又漲,導致運輸成本的增加,導致市場所有貨物的通貨膨脹又一個因素.
4.買股票就像喝啤酒,啤酒剛剛倒下去,會又很多的泡沫,前幾年的經濟就像泡沫一樣,但是泡沫最終會散去
,而現在就是泡沫散去的時候.
5.美元貶值: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世界是最多的,這些儲備都是兌換成美元的,由於美元的貶值,中國的外匯就
不斷的在虧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 對於石油,原材料等等都是要用美元來結算的, 我們要先把錢兌換
成美元然後再結算,無形之中又在流失貨幣,加大哦成本。
6.由於美元的貶值,中國的貨幣已經在 外匯市場上無形的流失,那麼就要造出更多的貨幣來滿足國民的需求,
由於貨幣的多生產,也就在國內貶值哦
7.人民幣的升值,導致哦中國的輸出成本增加,其他國家要花出比以前更多的錢更多的成本來進口中國的物品
,對中國的出口是個不小的打擊,也對中國的經濟是個打擊
8.必得稅即將出台,政府工作報告還沒有出來,使得股民對於中國政府對於金融的力度在動搖,10連陰有大面
積的挫傷哦所有股民的銳氣,現在所有的股民都已經嚴重受傷,對於股市的買家動力短時間是難以發力。四川
的地震,國家有要支出財政,無欲是雪上加霜,而且也將四川的礦業等等都因為地震而毀滅,股市在這些板塊
動力不在,也影響哦整個股市的動力不在

太多的不穩定因素,全球經濟的低迷,種地面積的減少,美元的貶值,人民幣的升值,油價的升值,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都是使得中國股票市場低迷的因素

㈩ 股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達到30多萬億,也就是常說的流動性比較過剩。因此,從發展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資金應該是不缺乏的。從國際資本的角度來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在對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資)的競爭中,中國遠遠領先於印度。在過去幾年中,包括QFII在內的國際投資界對中國市場始終看好。

世界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資本窪地」現象:十七世紀,大量國際資本湧入荷蘭,荷蘭崛起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國;十八世紀,大量資本湧入英國,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十九世紀,歐洲資本大量湧入美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盡管國際資本的流向先導於一個國家經濟的崛起,但是,只有資本是不夠的,比資本更為重要的是有效的資本運作機制。十七世紀的荷蘭崛起曇花一現,以「鬱金香泡沫」匆匆收場。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個健康、高效的資本市場體系,則無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本創造出強大的實體經濟。在今天的世界,資本市場的博弈,將直接影響到大國博弈的結果;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已經成為新世紀大國博弈的戰略制高點。

報告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國內流動性過剩的格局仍將延續。針對這一局面,抓住機遇,推進改革,完善機制,實現中國資本市場又快又好的發展,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成為具有第一流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以有效地將國內資金和國際資本轉化為強大的實體經濟,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產生四大消極影響

流動性過剩對經濟的影響是多個層面的。首先,在宏觀經濟方面,流動性過剩會導致各類資產價格的波動,或者出現資產泡沫,一旦流動性過剩的情況出現逆轉,可能會導致股市大幅度滑落,影響宏觀經濟穩定。

其次,流動性過剩對資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也有影響。比如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一些效率比較低的行業和企業也能夠比較容易地得到資金的支持,資金的利用效率會大大降低。

再次,為了把資金運用出去,銀行放款的時候貸款利率可能會下降比較多,或者審查貸款的時候考慮安全性方面可能會有所放鬆,這樣就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

最後,如果資產價格上漲很快,可能會出現貨幣貶值的情況。

中國股市的「價值重估」實際上也是國際市場的流動性流入並炒作的結果。比如,中國人壽( 40.20,1.17,3.00%)預計2006年營業額可達到136億美元,只是保險公司排名世界第一的AIG的11%(1142億美元),而中國人壽在市值上趕超的ING和德國安聯保險2006年預測營業額也分別高達1280億美元和1057億美元。同樣,工商銀行( 5.53,0.04,0.73%)2006年預測營業額為232億美元,而銀行市值排名第一的花旗銀行的營業額則達到892億美元,被工行超過的美國銀行為729億美元,匯豐銀行為637億美元。也就是說,無論按照傳統的市盈率,還是價格相對賬面利潤等比例,中國人壽和工商銀行的股價都被炒上了天。

當然,國內流動性過剩也與中國近年來的經濟形勢變化及中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有關。對此,我認為陸磊的分析較為全面,即中國銀行( 5.84,0.04,0.69%)體系流動性過剩的原因,從短期來看是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後可貸資金出現瞬間上升;從中期看是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形成人民幣泡沫而推動投機性資本大量流入;從長期看是持續走高的居民儲蓄率。

首先,盡管美國從2004年開始收緊其流動性,各發達國家也陸續進入升息周期,但目前美國利率水平仍處於歷史低位,加上日本的利率基本沒有改變零利率態勢。如果這樣的格局不改變,國際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過剩在短期內是不會有多少改觀的。

其次,國內的因素:一是國內銀行體系因股份制改造上市而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更是不可避免。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先後從市場籌集到資金近3600億元,加上上市前的注資600億美元,則新增資本金按照資本充足率計算要求,可增加近4萬億以上的可貸資金,遠遠大於2006年國內銀行新增貸款。2007年國內各家銀行股改上市將成為潮流,因此央行僅是希望通過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及定向票據發行來減少銀行的流動性,是不現實的。

二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般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是因為中國貿易順差過高,外匯儲備增長過快,但無論是從歷史經驗還是從一般的金融理論來看,人民幣升值既不是減少貿易順差的理由,也不是降低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辦法。反之,如果從中國城市居民及農民社保基金的歷史欠賬、地方政府嚴重的負債、國內銀行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良貸款來看,人民幣不僅不應該升值,反而應該貶值。我們只要看看農民與城市居民的財富佔有及生活水平的差距,就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民的欠賬有多大。把這一大塊欠賬扣除後,人民幣豈有升值之理?對此,政府應該有清楚的認識。最近,國內各銀行盛行一種「同名轉按揭」。其實,無論對個人還是對銀行信貸人員來說,無非是千方百計通過種種合法或非法的方式把銀行的錢掏到個人手上,把國家的財富掏空。因為,這種同名轉按揭可能導致的風險最後肯定要全國人民來買單。

三是國內儲蓄率過高是特定的歷史條件、經濟環境與人口結構決定的。政府希望用擴大內需的政策來降低居民的儲蓄率,1998年以來的事實證明是行不通的。試想,目前中國城市這種「421」的人口結構豈能不使儲蓄率不斷上升?要改變目前中國過高的居民儲蓄率,惟有增加居民可選擇的投資途徑。

總之,要解決國內「流動性過剩」問題,首先就要穩定人民幣匯率、完全弱化人民幣升值預期。否則,沒完沒了的人民幣升值一定會先把中國經濟引向泡沫,然後走向泡沫破滅後的衰退。別看目前公布的數據形勢一片大好,這都是高房價拉動的結果,而房價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其次,政府要考慮如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場價格機制,改變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這是政府化解流動性過剩的核心。可以說,低利率政策不改變,國內流動性過剩就不能緩解。國內流動性過剩也正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的大好時機。此外,在改變低利率政策的同時,政府要通過各種政策來弱化人民幣升值的內在條件,如要素價格市場化和改變外資進入及外貿出口政策取向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股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分鍾外匯交易 瀏覽:621
指南針資金能量副圖指標 瀏覽:518
中國農業股票 瀏覽:823
長城安心基金今天漲幅率 瀏覽:39
通達信資金情況 瀏覽:117
龍澤基金公司 瀏覽:97
中航電子增發價格 瀏覽:95
倫敦鋁錠期貨價 瀏覽:134
股票三八線 瀏覽:621
投資交易指引 瀏覽:307
興全趨勢基金分紅信息 瀏覽:887
前海基金老闆是誰 瀏覽:488
西萬外匯 瀏覽:855
股票鶴立 瀏覽:997
開放式基金認購申購贖回業務辦理流程 瀏覽:903
2014年3月份外匯占款 瀏覽:620
基金會傭金 瀏覽:536
身份證貸款5分鍾拿錢常州 瀏覽:996
美金10000摺合人民幣多少 瀏覽:962
外匯貸款資金同名劃轉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