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台灣威盛股價

台灣威盛股價

發布時間:2021-05-04 06:28:40

Ⅰ 台灣威盛(USB3.0稱威鋒電子)VL800 VL801和 NEC Upd720200F1/AF1~~那個好

台灣威盛(USB3.0稱威鋒電子)VL800 VL801這一款比其他都好

Ⅱ VIA VT2020效果如何

VIA VT2020是台灣威盛推出的8+2聲道晶元,理論上比realtek的883 888 892等8聲道音效卡晶元好,但是實際使用中,一般都是2.0 2.1 5.1沒什麼區別

Ⅲ 台灣威盛cdma為什麼不賣給華為

台灣媒體給出的確定消息稱,Intel將要花費75億-80億元新台幣收購威盛旗下的手機晶元廠威睿電通,而Intel這麼做為的是CDMA2000專利技術。

消息中提到,Intel與威睿電通的收購已經基本定下來了,本月晚些時候,雙方將正式公布這件事,而收購不會影響之前威睿與聯發科所簽定7年130億元專利授權。

報導中還提到,由於威盛近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所以賣出威睿電通來填補虧損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對於這場收購,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表示,對於晶元供應商能提供全制式很重要,就像Intel如果沒有CDMA進iPad可以,進iPhone就有點麻煩。

此外,老杳還爆料,之前海思曾經一度與威盛談妥授權,可惜威盛臨時將授權價格翻倍,海思覺得惡心就沒簽。如今Intel買了威睿電通三星、海思估計就沒機會獲得CDMA授權了。

Ⅳ 威盛被誰收購了

英特爾出價新台幣抄 75億——80億元收購威盛旗下手機晶元廠威睿電通(VIA Telecom)。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VIA Technologies),是台灣地區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主要生產主機板的晶片組、中央處理器(CPU)、以及記憶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主機板晶片組設計公司。作為一個無晶圓廠半導體廠商(fabless),VIA主要在研究與發展他的晶片組,然後將晶圓製造外包給晶圓廠進行 (像是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en:TSMC)。

Ⅳ 誰是台彎的最有錢的人

蔡明忠和蔡明興/Daniel & Richard Tsai

Ⅵ 威盛CPU不是破產了嗎

我也記得VIA的CPU好像是被收購了,但是發現以下文章說明它還是VIA旗下的:

「我相信市場還會發揮它的力量的,威盛在原有PC市場的份額會擴大,而在新興市場能得到的份額會更多。」最近,威盛電子全球CEO陳文琦一反低調的常態,頻頻穿梭於歐美、中國的各種
技術會議,並向公眾和媒體講解其雄心勃勃的計劃。

7年前,威盛的晶元組曾經有過輝煌的業績,包括IBM、惠普等大客戶的支持使威盛的晶元市場佔有率高達70%。然而,這也惹了英特爾的眼紅,一面對威盛提起專利訴訟,一面發起強大的市場攻勢,結果威盛雖然達成了交互授權協議卻元氣大傷,市場份額一度只有20%,市值也縮水了61%,始終沒能擺脫「下滑通道」,2003和2004年分別虧損4800萬美元和1.5億美元。

威盛全球CEO陳文琦堅信未來的移動終端市場大有機會

去年,AMD抓住了市場機會直面英特爾一躍而起,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而那時威盛卻幾乎被人遺忘了。

今年,威盛電子創造了近5年來的最佳業績,據台灣媒體報道,威盛上半年的營業額約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1%,基本恢復到2001及2002年年營收7.6億美元以上的水準,而陳文琦也鼓起勇氣帶領威盛重新回到聚光燈下。

但今天威盛面臨的局面簡直讓人看不到希望。全球晶元市場95%的份額由英特爾和AMD掌控,獨立的晶元玩家越來越少。曾經以低功耗處理器聞名的全美達去年也退出了處理器生產,這讓威盛更感到了一絲「悲涼的感覺」。

面對強大的對手以及滿腹疑雲的股東,聲稱重新樹立起信心的陳文琦將如何帶領威盛,去尋求生存和發展?

鬥智不鬥力

陳文琦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來一塊3.5厘米見方的模塊,幾個月前,這款整合了C7-M處理器和晶元組名叫「約翰」模塊發布後,已經在電影《諜中諜III》中湯姆·克魯斯手裡的一款手機大小的超移動PC上派上了用場。這是陳文琦理想中的PC和手機結合的智能通信終端,他堅信「小就是美」,現在「不太健康」的PC將會被未來各種新的移動終端所取代,威盛准備在處理器市場東山再起,不能對兩大巨頭亦步亦趨,而要搶先進入新的市場。

7年前,威盛收購Cyrix之後開始進軍×86處理器市場,那時陳文琦就看好具有低功耗和高移動性的晶元,他對股東承諾說C3處理器將實現盈利。然而,讓人失望的是,性能卓越的C3沒有獲得幾個大客戶,而威盛的利潤在英特爾強勢的競爭下一落千丈。眼看著客戶和員工不斷流失,股東對威盛的前途越來越悲觀。

陳文琦當時並沒有放棄處理器平台的研發,從第一代的「馬太」「馬克」「路加」,一路升級到今年集成了C7-M移動處理器的第四代「約翰」。它將用於威盛未來主推的超便攜數字產品UMPC上面,融合PC、通信和GPS等功能的智能終端。

易觀國際的分析師王濤認為,威盛占國內處理器市場份額不到2%,但威盛集團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卻遙遙領先,威盛在逐漸利用移動通信晶元的優勢帶動其CPU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威盛董事長王雪紅早就開始在移動通信晶元領域布局,並逐步打通整條IT產業鏈。今年6月,威盛集團的宏達宣布以1.5億美元收購了多普達手機100%的股份,宏達國際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廠商,與威盛電子等30多家企業形成了威盛集團手機、PC、晶元的生產設計市場一整套產業鏈,這些各自獨立運營的公司,實際上成為威盛電子定位在手機和PC結合的強大支撐力。

另一方面,微軟也為威盛客觀上幫了忙。2002年,威盛董事長王雪紅在比爾·蓋茨的支持下,決心在控股成立的多普達通訊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綁定Windows Mobile系統的智能手機。出乎意料的是,4年後雙方都看到了巨大的收益,多普達一躍成為市場的領頭羊,而微軟的操作系統也在手機世界分到了1/5的市場份額。有了愉快的合作經驗,微軟又一次找到威盛共同實現其整合桌面和移動領域的龐大計劃。

今年3月,微軟發布了個性化的便攜UMPC,相當於功能齊全的電腦、PDA和手機的集合體。與非移動PC同步,微軟期待其方便於攜帶大量辦公和娛樂內容的特性將成為未來移動設備的首選。

微軟處理器的老搭檔英特爾為此投入了相當的精力,聯合三星、華碩、索尼和方正等廠商,在隨後的IDF和CeBit大會上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隆重推介。陳文琦並不願與英特爾直接競爭,考慮到與微軟的合作關系,他決定選擇規模小一點的客戶先看看市場反應,結果其選定的客戶日本的PBJ出貨量在市場上遙遙領先。威盛也藉此成為微軟UMPC計劃的理想搭檔。

顯然,這次陳文琦把賭注押在了超移動計算機上,他要帶領威盛朝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發揮。他聲稱「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英特爾、AMD在伺服器產品上的絕對優勢,足夠把後來者牢牢地擋在門外,即便市場再大,威盛也不會涉足半步。而在高端的伺服器晶元領域,英特爾和AMD花了太多精力研究64位處理器,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支持其發揮完美功效的軟體系統。相比之下,威盛的技術能夠免去碩大的散熱風扇,使得移動設備可以做到更微小,電池壽命也相對更長。陳文琦認為,從英特爾的公司和技術構架上看,需要進行修改才能實現低功耗的效果,但改變根深蒂固的體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給了威盛搶占市場先機的窗口。

威盛不願跟隨英特爾和AMD亦步亦趨,但它能抓住並守住移動終端市場嗎

服軟不服輸

不過,沒有人知道UMPC能走多遠,分析師對UMPC的市場前景大多並不樂觀,此前Gartner研究副總裁萊斯利·費爾林表示,UMPC的概念超出現有的電池和流媒體視頻等應用技術水平,成本和價格過高也難以啟動市場。整機廠商也懷有同樣的矛盾心理,因此他們對微軟的呼籲持續觀望。

陳文琦對此當然很清楚,所以他除了搶新概念,也沒放棄在老概念上的改良。其實,AMD的崛起帶給陳文琦的是一條路徑。他希望威盛比照AMD的路線快速跟進,不管是筆記本電腦還是UMPC,陳文琦覺得首先要吸引強有力的終端和渠道的支持,因為PC廠商會傾向於能帶給自己更大價值的晶元。

今年4月,消費電子的重要廠商三星決定在新版UMPC產品Q1b搭載威盛C7-M處理器。此前,三星的第一代產品Q1量產的最主要問題,就是產品的價格和電池待機時間,而威盛晶元的節能特點可以減小整機功耗。另外,比起索尼等其他使用英特爾晶元的產品,三星在成本上也獲得了更多游刃空間。9月,新款產品已經在韓國和德國量產上市,而威盛的工程師希望過一段時間電池續航時間可以延長到8小時。

威盛電子甚至獲得了第一個國內筆記本電腦的訂單。作為國內PC領域的老二,同方迫切需要不拘一格的市場策略,此前,同方使用性價比較高的AMD晶元嘗到了甜頭,在國內高潮迭起的低價電腦大戰中,威盛晶元特殊性能和更低的價格確實很有吸引力。

搭載威盛處理器的同方超銳V30筆記本電腦的廣告牌上「安全又持久」的廣告語,顯然是威盛渴望已久的首肯,陳文琦希望這將成為對包括聯想等國內PC廠商推廣的突破口。而消費電子第一品牌廠商三星的支持,則讓他看到了手機和PC兩個市場,三星在這兩個領域強大的渠道和號召力,可能吸引眾多跟隨潮流的企業和用戶。

今天,重新進軍處理器市場的威盛依然處在「夾縫」中。近幾年,紅極一時的威盛主板在國內台式電腦和DIY市場的份額都在逐年下降。如同一些本土主板廠商指出的,與兩大巨頭充裕的營銷資金和大批配套終端廠商相比,威盛的晶元出貨量相對小,主板生產成本和風險都在增加,而當英特爾晶元大幅降價時,大批生產威盛主板廠商也隨之虧損。

因此業內人士分析,威盛在處理器市場引起「大腕」的關注之前,重要的策略就是利用性價比優勢,想方設法開辟新的市場渠道。比如,對價格敏感的超市渠道。不久前,物美超市推出自有品牌「優宜」筆記本電腦,每台售價低至3000多元,而威盛的C3處理器及其晶元組使得超市電腦的毛利率並不低於PC廠商的平均利潤率。樂觀的預計是,如果AMD產能不足,威盛也可能抓住機會,填補低端市場出現的真空。

在陳文琦看來,新興市場是所有新市場的融合,其中,對計算機和互聯網處於封閉狀態下「下一個10億人群」是重要部分。因此他積極地推動PC-1計劃,並為此花了很大精力,對學校等組織機構、網路咖啡廳和鄉村信息的長期投資做了周密的計劃。

事實上,英特爾和AMD針對這個市場的服務競賽也早已經打響了,11月初,英特爾全球總裁貝瑞特親自到中國宣講中國的「未來教育計劃」。而陳文琦似乎走得更遠,他已經把目光對准印度、越南、南非和南太平洋上的偏遠海島,以及對環境影響越來越重視的英國和歐盟等政府需求。

陳文琦今天已經不願意強調與兩大巨頭的直接競爭,而更願意去捕捉新興市場的機會。他相信市場的需求正在變得多元化,而威盛的未來也不是沒戲可唱。

或許,「服軟不服輸」是如今對威盛的最好描述。

Ⅶ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Ⅷ 台灣的主板不能完全國產嗎

你好,我是台灣電子業的研發人員,和你分享我的觀點,在資訊領域,台灣沒有不會做的,連太空梭上許多重要零件都是來自台灣,就你提到的Chipset而言,台灣的威盛和矽統在上個世紀就在做了,威盛甚至自己設計CPU,效能超越Intel的CPU,宣稱要做中國的Intel,當年威盛的股價從170元台幣漲到600元,我有幸在190元買了,在300多元時參與增資,我現在開的車,就是那個時代用威盛的股票賺來的.
各大PC廠紛紛向威盛表達合作意願,Intel備感威脅而向美國法院控訴威盛侵害專例,威盛為了和Intel打專利戰爭,購並了美國另一家做CPU和Chipset的公司,以取得CPU相關合法專例,並一舉躍居全球第二大的晶片公司,Intel在法律上無法封殺威盛,轉而警告威盛的客戶,如果採用威盛的晶片或CPU,就連他們一起告,威盛的客戶紛紛打退堂鼓,股價也從600多元狂跌到19元,研發主力的工程師們紛紛跳槽,倒不是因為工程師現實,而是威盛老闆對天主教的信仰已經超越虔誠,到達狂熱的地步,所有員工都被迫跟著他"哈利路亞",吃飯要禱告,開會要贊美主,相同信仰的人得到的好處比較多,這些矛盾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時大家可以忍,等到企業遭逢危機時,矛盾就爆發了,真是"時窮節乃現",這里的節不是氣節,而是"過節".
有了威盛的教訓,台灣的電子公司都把心放在賺錢上,不去和美國的市場壟斷者硬碰硬,所以市面上看不到台灣做的南北橋和CPU,以合作代替競爭,是台灣廠商目前的產業策略,但自從威盛和矽統之後,台灣的IC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冒出來,成長,茁壯,在世界大廠的專利陷阱中披荊斬棘,例如瑞昱半導體(Realtek)和聯發科等,而威盛和矽統現在也還活著,威盛的CPU(中國芯),在大陸仍有很多本地電子公司不買Intel的帳而採用.
台灣的電子業,就是要利不要名,以筆電為例,全球94%的筆電不但是台灣製造,而且是台灣設計(包括軟體硬體和機構),以全球代工龍頭廣達為例,他們的筆電部門就分成七個分公司,每個分公司承包一家知名品牌的筆電,例如,為Sony專門成立一個分公司,為Sony的筆電做好設計和製造出貨,只是掛著Sony的牌子,此外,還有HP,DELL,Toshiba,Apple等,你想得到的大廠牌,都各自有一家廣達的分公司承接設計和製造,所以現在市面上看到的筆電,不管是Sony牌,Apple牌,HP牌,DELL牌,Toshiba牌,其實說穿了都是台灣牌.
所以,南北橋不是台灣不會做,只是市場生態如此而已.

Ⅸ 台灣威勝和amd是什麼關系

威盛公開在台灣說過這一句話--可代表二家公司的關系~威盛:低價計算機戰爭 沒有AMD的份這二家公司可說是彼此合作又彼此競爭的關系1.客戶關系-威盛生產晶元支持amd. (威盛發表K8N800A 晶元組 挺進AMD Turion™ 64位運算平台)2.競爭的關系-惠普(HP)發表首款低價計算機HP 2133 Mini-Note,唯一採用威盛C7-M處理器...AMD沒有搶到這訂單

Ⅹ 台灣威盛電子的公司歷史

公司於1987年由陳文琦在美國加州矽谷從Symphony 公司中成立。他在加入Symphony前是Intel的員工,目前還是公司的總經理。陳文琦從Symphony把員工送回台灣開始成立晶元製造。陳文琦的妻子王雪紅是公司的董事長,她是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兒。
公司於1992年將總部移到台灣台北縣新店市。
1996年,VIA在en:PC Common Architecture標准集團扮演主要的角色,推動從 ISA 匯流排轉換到 PCI 匯流排的轉換。
在 1999年 VIA 並購Cyrix(台灣半導體的一個部門) 以及Centaur,開始他進入微處理器的市場。VIA 也是VIA C3和 VIA C7 處理器以及 EPIA平台的生產者。
2001年,威盛收購了S3 Graphics的圖形部門。
2005年2月,VIA 慶祝生產第一億個 AMD 晶元組。

閱讀全文

與台灣威盛股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獵豹股票新浪 瀏覽:626
中信信託李子民 瀏覽:482
股票菱形實例 瀏覽:701
公司收境外個人外匯可辦理退稅嗎 瀏覽:421
期貨主圖買賣無未來指標公式 瀏覽:476
新疆外匯 瀏覽:525
豆油期貨交割質量標准 瀏覽:220
外匯風險防範論文 瀏覽:514
小本理財投資交易 瀏覽:283
北京中金恆昌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607
2014年上半年貸款 瀏覽:279
我樂股票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770
貸款通則老版本 瀏覽:393
基金嘉實回報混合 瀏覽:678
團貸網投資人統計 瀏覽:728
上海艾瑞德投資公司 瀏覽:356
基金有退市的風險嗎 瀏覽:6
30年房改房貸款 瀏覽:690
3990日元代表多少人民幣 瀏覽:59
國人住酒店可以付外匯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