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孫紹振如何用「還原-分析法」解讀古代詩詞
——《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讀後(1)福建龍岩一中 邱靜芳 古代詩詞的鑒賞在高考中屬於雷打不動的固定考點,長期是教學復習迎考的重點,而且提高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無論怎麼說,掌握古典詩詞的鑒賞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孫教授強調,分析就是要把原本統一的對象加以剖析,不應該從統一性出發,而是應該從差異性,或者矛盾性出發。因此,就要善於從看來相同的作品中看出相異的地方,而且要善於看來相異的作品中,看出來相同的地方。這是科學抽象的基本功,是需要長期培養的。而看出矛盾所在,看出相異所在,是分析的前提。孫紹振教授在他的《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一書中,解讀了27首古代詩詞。為了便於學習,筆者試著對他的解讀方法作個歸納。一、多角度提出質疑1.與同題材的其他作品比。如解讀《敕勒歌》,提出這個問題:類似寫草原的民歌並不少見,為什麼這一首卻成了經典性的,在藝術上具有很高的成就?2.從詩話家已有的定評中提出質疑。如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北風卷地白草折」一句,有這么一段文字: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白草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經霜草脆,故能折斷。這種說法也許有根據,但是其中有矛盾:既然很堅韌,就不易折斷。至於經霜草脆,則不是西北草的特點。草枯則黃,枯久則朽,朽則發白。這是北方普遍的現象,並不是某一種草的特有現象。為什麼古代的學者要這么費勁地考證西北實有其物呢?3.從詩歌類型角度質疑。如寫景抒情詩歌,解讀《春夜喜雨》,提出:詩憑什麼感人?解讀《望廬山瀑布》,提出:從哪裡可以看出李白的感情呢?4.藉助詩話家的定評,進一步質疑。如解讀《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提出:眾口一詞都說好,但是好在什麼地方,一千多年來,那麼多詩話家,卻幾乎沒有人能夠說清楚。解讀柳宗元的《江雪》,提出:這也是一首以圖畫來抒情的傑作,歷代詩評家,一致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是,大多數是印象式的論斷,並沒有把道理講出來。如解讀《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批點唐音》說:「此篇鮮媚如晚唐,但不俗。」孫教授接著寫道:為什麼並沒有感到俗艷呢?自從這個問題提出來以來,幾百年了,還沒有人從理性上回答過。在我看來,這是因為……5.從風格還原上提出質疑。孫教授強調分析的最終目標是抓住作品的特殊點,要對作品的風格或者作家的特點窮追不舍。如解讀《西江月遣興》,直接提出:它很有特點,特點何在?6.在同一種表現手法上比較質疑。如解讀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大多詞評家都集中贊賞她的十四個疊詞。疊字的使用固然有其特殊的效果,但從修辭技巧來說,這樣連續性的疊詞並不是越多越妙,孫教授接著列舉了許多不成功的例子,然後提出質疑:為什麼其他人用的疊字給人多餘繁冗的感覺,而李清照卻不會?從而探究其深層次的根本原因:是在內容上,情感上的深沉。7.還原情感邏輯提出質疑按常規情感來理解,提出假設。再與詩歌的情感邏輯發展作比較。前後對比,提出質疑。如解讀《獨坐敬亭山》的三四句時,孫教授解讀道:和孤獨聯系在一起的,是寂寞、苦悶、煩厭。這對於人來說,有一種否定的性質,詩人完全可以宣洩他的苦悶和煩厭。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俗了,就沒有李白的特點了……但是,就在這樣的極端孤寂之中,詩的情感,卻發生了一次倒轉。面對無聲的敬亭山,不但沒有感到煩厭,相反倒是感到「不厭」。這不是無理嗎?不,這里隱含著詩的情感的邏輯特點。……這里,李白的妙處在於,既突然,而又不太突然。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如孫教授在自序里所說的,各種還原法、比較法都是低層次的操作性方法,而最高層次,從哲學上說,是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他說,「如果我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話,那也不過是,我把這種方法用得很徹底,用得很堅決,將之轉化為操作性方法,並使之系統化。」筆者笨拙,並沒從紛繁復雜的分析之中看出其系統性,但是,確實知道了孫教授如何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1.抓住詩歌創作特點如解讀王之渙的《涼州詞》時,引出《萬首唐人絕句》編者提出的問題:「此詩各本皆作『黃河遠上』。惟計有功《唐詩紀事》作『黃沙直上』。按玉門在敦煌,離黃河流域甚遠,作『河』非也。且首句寫關外之景,但見無際黃沙直與白雲相連,已令人生荒遠之感。再加第二句寫其空曠寥廓,愈覺難堪。乃於此等境界之中,忽聞羌笛吹《折楊柳》曲,不能不有『春風不度玉門關』之怨詞。」表面上是一字之爭,實質是關於詩的寫實性還是想像虛擬性質的分歧。因而,這首詩歌解讀時,孫教授抓住詩歌創作的特點,進一步解讀道:「詩歌的感人力量並不僅僅來自真切的畫面,來自視覺寫實,同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比其他任何藝術形式,更為依賴假定、想像來超越現實,如果拘泥於寫實,詩人的感情就比較難以滲透在景觀之中而得以自由發揮了。只有在假定的、虛擬的情景中,主觀的情感才能滲透在客觀的情景之中,得到比較自由的發揮。」「詩歌的藝術准則,不是寫實與否,而是情感與景觀的猝然遇合、交融中是否有獨特的感觸,虛擬的自由,意境的創造是否產生特殊的審美價值。」2.抓住詩歌的結構特點如解讀《涼州詞》抓住絕句的特點,從結構上去解析,先講述作為絕句的共同點:比較傑出的絕句,往往是第三句、第四句,在句式上有所變化,從陳述句變成疑問、感嘆、否定,條件復句的比較多。這是因為,這種句式,主觀的情感色彩比較強烈。並舉了大量例子證明「這是一種規律,許多傑出的絕句都是合乎詞規律的」,然後重點鑒賞「何須」二字:因為有了這個「何須」二字,這首絕句就從描繪圖景,轉入為抒情。這樣的解讀擴展了詩歌的深度,有一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感。倘若你想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就必須佔領知識的高地。還有對《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的解讀更是從結構上去分析的,六言絕句,缺少變化。聯系王維精通音律,不會不知道六言節奏上的缺陷,最後分析得出結論:「或許正因為六言缺少了起伏變化,才更有一種淡漠、平靜、閑適的感覺」。3.抓住作品特殊的角度如解讀《敕勒歌》最後三句時,孫教授分析道:從意念上來說,這是一個對轉:從蒼涼,到水草豐美;從無人,到人的欣賞的目光和喜悅的心靈。從結構上來說,這是雙重的反襯:一是廣闊無垠、大面積的空白,與微露的牛羊之間的對比;二是從蒼涼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悅。解讀《木蘭辭》還從文化學的角度去理解「英雄」。4.抓住詩人的特點進行分析如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抓住岑參的兩個特點進行分析:其一是很會抓住事物的特點,尤其是抓住局部特點,以激發讀者全面的聯想;其二是善於運用比喻。解讀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時,開篇就明確:要真正品出陶詩的純真韻味來,有一點要明確,他的詩雖然屬於抒情詩,但與一般的抒情詩不太一樣。一般的抒情詩,所抒發的往往是強烈的感情,也就是所謂激情。如……而陶淵明的詩,則不太相同,好像沒有什麼激情似的。……這種特點,還表現在另一個方面,那就是他的語言,他的文字,不像一般詩作那樣詞采華麗,而是相當樸素。5.多方比較深入分析孫教授在解讀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文最後一段中對「比較」一法作了補充說明:「比較只須一點相通,四面八方,無可不比。故本文有意將該詩與李白、杜甫,甚至李世民的相比,以顯示比較作為方法貴在不拘一格。」例如,提到雪,就從漢語講到英語,從謝道韞講到李杜,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歸納解說:岑參從戰爭的現場寫邊疆將士感覺中的雪,雪仍然是美的,但不是李白式的浪漫的溫暖,他並沒有迴避寒冷的感覺,但是也沒有杜甫那樣的悲苦之感,而是一種以酷寒為美的豪邁的感覺。這可以說是岑參對唐詩中苦寒美感的一種開拓。6.運用美學知識提升解讀的高度如上例,解讀陶淵明的樸素的特點時,作者運用了樸素美的相關知識:「……樸素,本身並不一定就是美的。從字面上孤立起來看,是很平淡的。但是平淡之所以能夠轉化為深沉,主要靠整體結構,各關鍵語詞之間,有一種內在的關聯和照應,字里行間,默默地互相補充,互相滲透,構成一種有機的情感和景物的『場』。」這也是詩歌結構的一種,是內在的結構。如解讀韋應物的《滁州西澗》,鑒賞時含有哲學的思考。孫教授抓住「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橫」字,解讀了其三重內心感應暗示,說其無人而有人憐,有人而無人影。內心和外物之間的多重的互動,構成了情感的「場」,無聲地升華為意境。並明確「這是從詩的內在結構和人的情感結構來欣賞的」。又如解讀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作者運用到了時空變化的審美知識:「在這首詩中,情感主要是依賴空間和時間的自由的雙重跳躍性轉換而得到充分的表達的。……以時間空間的轉換,表現情感的轉折,就這一點來說,是中外詩歌不約而同的:眼下的一切會成為未來的回憶,而回憶可能使不幸轉化為美好的欣慰。如普希金著名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就是這樣。」三、點滴感悟要會揭示矛盾,才能找到可分析的對象。而要從天衣無縫的統一中找出相異點、特殊點,沒有一定的知識積淀是沒法做到的。「只有具備抽象的想像力,才能把隱秘的矛盾揪出來」(第10頁),這談何容易?而要能夠從四面八方對作品進行還原進行比較,也不是一件易事。不僅要掌握各種詩歌體裁的結構特點章法特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還要了解歷代詩話家對其的相關評論;既要有詩學知識,還要有美學知識、哲學知識、社會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文化學知識。所以,孫教授的解讀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境界。當然,我「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B.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谷貴餓農,谷賤傷農,八百字左右
「谷貴傷農」現象雖令人莫名驚詫,不過分析起來並不意外。很容易洞見的事實是:稻農難以從高價的五常大米銷售中獲益,是因為他們在產業鏈中處於慣常的弱勢地位。在有著生產、加工、流通、銷售諸多環節的農業產業鏈中,稻農身處產業鏈的最前端,位置註定了他們的議價能力並不強,很難獲得均勢的價格談判權,往往只能獲得最低的原料價格。不過當價格懸殊到四五十元與兩元之差,這顯然已經不僅僅是某種小農經濟模式的缺陷,而更是政府管理的漏洞。
數十年的市場經濟漫漫之路,早已經讓不少地方政府自覺或不自覺地壓抑了沖動的權力之心,或多或少地縮回了對市場過度干預的手。但市場邊界感並不等同於對農業產業鏈的不管不問,也不等同於,地方政府拒絕用公共管理產品的供給來適度提高生產者的博弈能力,從而糾偏畸形的價格現象。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受損,中間商過度獲利,只能說明公共管理是有短板的。
不難看出,所謂谷賤傷農也好,所謂谷貴傷農也罷,它們其實都是源於同一種管理病:即一些地方政府把日常生活品的價格過度交給市場,最終讓市場的中間流通環節掠奪走過多收益,讓農民失去了應有的利潤份額。事實上,市場並不是萬能的,公共管理也需要行政之手。尤其,對於糧價這樣關繫到公益和民生的領域,政府行政之手更不能「該出手時不出手」。因為,相對於市場的效率,糧價更關繫到社會的公平與穩定,沒有哪一個地方政府,可以對公平和穩定熟視無睹。
不可迴避的是,快速的城市化運動,早已經讓農業生產成為一項日益萎縮的產業,城市郊區菜地稻田面積的顯著減少就是一項明證。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尤其需要加強對農產品流通、銷售環節的合理管理,培育與維系生產者的積極性。其實,說到底,讓稻農收益最大化,打破稻農與市場之間力量的過度不平衡並不難,地方政府需要做的也是那些學者早已經指出的日常舉措:農超對接、組織起以農協為代表的農業集體戶組織、建立半市場化與半公益的會員制中介組織,當地方政府真正助力於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博弈能力,谷賤傷農與谷貴傷農現象都不難消弭。
C. 除了古生物分析法,古環境分析方法有哪些
除了古生物分析法,古環境分析方法有哪些
古生物是地史時期的生物,也遵循達爾文進化論的原則。進化論所指明的進化方式──分支進化、階段進化、輻射適應、趨異進化、趨同進化、平行進化、動態進化等同樣適用於古生物。除此以外,古生物進化
有自己的規律和特點。比較重要的規律有:不可逆律,為比利時古生物學家L.多洛所提出。它指出,無論是生物體或其器官,一經演變再不可能在以後生物界中恢復,一經消失也不可能再在後代或別處重現。例如,魚類演化為陸生哺乳類後,一部分哺乳類又回到海洋成為鯨類,但魚的鰭、鰓等都不能在鯨類中恢復,鯨類只能靠肺呼吸並以演變的四肢和尾起鰭的作用。根據不可逆律,在較老地層中已經絕滅的化石物種,在較新的地層中不會再出現,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必具有不同的化石生物群。把層序律和不可逆律結合起來,就構成利用古生物學方法確定地層時代和劃分地層的基本原理。
D. 古生物地史學中形態和功能分析法的原理
有地質錘,應該是同行,這是風化的板岩片岩,砂質板岩,一般情況請是可能有化石的,不過得分區域,古生物多的地方肯定會有,古生物少的地方,就很難有化石了,此種岩石里一般發現的印模化石較多。
E. 關於古構造地質圖分析方法的一般知識
(1)問題的提出和術語
大地構造學和歷史地質學是研究地球地質歷史的。歷史地質學可分為地層學、關於相的學說、古生物學、歷史地質學本身和古地理學。大地構造學可分為區域大地構造學、構造地質學和普通大地構造學。
構造地質學是研究岩石產狀形態和任何區域以至整個地球的構造變形,確定地殼中構造形態的組合和現代分布規律,而不是研究老地層水準。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在岩石—相圖中提出採用編制專門的古構造圖,這種圖的基礎應當建立在古構造—地質圖上。
圖13.10 冀東水廠南山構造略圖
(據馬杏垣,1965)
1—小褶皺樞紐傾伏方向及傾伏角;2—礦物線理的傾伏方向及傾伏角;3—磁鐵石英岩中的面狀構造(流劈理S2)的產狀;4—混合花崗岩中的面狀構造(流劈理S2)的產狀;5—小褶皺軸面產狀;6—岩層(片麻理、片理S1)產狀;7—混合片麻岩;8—混合花崗岩;9—磁鐵石英岩;10—橄欖輝長岩;11—推斷的次級倒轉背斜、向斜;12—線狀定向構造的玫瑰花圖:帶點的區域為傾角,斷線與點組合的區域為傾角
(2)原始資料
地質測量資料、鑽孔資料和地球物理勘探資料,以及在構造研究中已完成的地質圖、剖面圖和其他圖件是編制古構造地圖時利用的基本材料之一。
圖13.11 河南嵩山地區登封群、嵩山群構造圖
(據原武漢地質學院嵩山隊馬杏垣等)
1—第四系;2—上古生界;3—下古生界;4—新源古界;5—中元古界五指嶺組;6—中元古界羅漢洞組;7—標志層;8—太古宇登封群;9—偉晶岩脈;10—輝綠岩脈;11—花崗岩;12—登封群中岩性標志層;13—混合花崗岩;14—角閃岩岩性。燕山運動形成的斷裂;15—壓性斷裂,19—壓性斷裂,20—壓扭性斷裂,21—擠壓破碎帶。呂梁運動(中嶽運動)形成的第一形變期的有關構造形跡;16—背斜、向斜樞紐(F1),17—倒轉背、向斜樞紐(F1),18—橫向背、向斜樞紐,23—流劈理、篇理產狀。呂梁運動(中嶽運動)形成的第二形變期的有關構造形跡;24—背斜、向斜軸跡(F2),25—張扭性斷裂,26—壓扭性斷裂。嵩陽運動形成的構造形跡;27—背形、向形軸跡;28—片麻理產狀。其他符號:29—岩層產狀;30—倒轉岩層產狀;31—花崗岩體與圍岩接觸面產狀;32—主要地質界線;33角度不整合界線;22—玉寒滑動形成的張扭性斷裂
圖13.12 嵩山地區東部紙房水庫東面溢洪道南壁斷面上褶皺的褶曲現象
(據劉如琦)
岩石為嵩山群五指嶺組下段,1,2,3,…為測點;圖下虛線代表綱要圖
1—石英岩;2—白雲質大理岩;3—千枚岩;4—褶劈理
地質測量和根據地質測量的資料編繪的裸露地區的地質圖在編制古構造地質圖時具有重要意義。
在編制古構造—地質圖時必須利用鑽孔資料。利用鑽孔資料追索沉積間斷,查明沉積厚度,識別斷裂破壞,研究古地貌和進行相—周期分析。
地震、重力、磁力和電測等方法在古構造地質分析和編制古構造地質圖時具有重要意義。地震的反射波和折射波對比法說明地球沉積部分和整個地殼的地質結構。
帶有鑽孔、重力勘探和地震勘探的綜合磁力資料有可能探索地下深處某一標高的破壞和確定斷裂面下陷的傾斜度,查明前寒武紀面的大致深度和鹽丘地區噴發作用的形成及其他問題。
電法勘探資料廣泛被有效地應用於建立煤沉積分布地區和碳酸鹽構成的熔岩地區的古構造地質圖。
地質和地震地質剖面或斷面圖是建立古構造地質圖的重要的原始資料。但應指出的是,考慮到由於建造內間斷和地區性局部隆起成長的結果所產生的厚度影響,劃分埋藏在不整合面下面的沉積地層界線,應該以埋藏在沖刷面下面的地震層面性狀作為基礎,對於構造層內部岩石地層剖面圖以及埋藏在不整合的較淺層位只需在鑽孔的地質測量資料基礎上建立起來。
根據標准層或地質反射層編製成的構造圖在編制古構造—地質圖時具有重要的作用。
構造地質圖、層狀圖(中段圖)和地質圖對古構造地質分析和編制古構造地質圖具有直接的關系。這里所說的地質圖指的是埋藏在鬆散沉積物覆蓋層下面的岩石露頭被縮小到一定比例尺的垂直投影圖。層狀圖指的是岩層任意水平面斷面圖。構造地質圖是按照埋藏在不整合面以下的標准層編制的。
等厚度圖和相圖在古構造地質分析時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在編制古構造地質圖之前確定造成厚度縮小的先決條件——斷裂破壞或者是建造內沖刷——是非常重要的。鑽孔揭露的厚度應按公式作真厚度計算:
T=Tu·cosδ (在垂直鑽孔中被測量的可見厚度)
T=Tu·cos(δ—σ)(在沿著隆起層面向上傾斜的斜孔中測量)
T=Tu·cos(δ+σ)(在沿著傾向向下偏轉的斜孔中測量。那時地層比鑽孔更接近垂直)
T=Tu·cos[180°—(δ—σ)](在沿著地層傾向偏轉的斜孔中測量。那時地層比鑽孔更接近垂直)
式中:δ為根據岩心或者構造圖確定的岩層傾角;σ為鑽孔偏離鉛垂方向的夾角,即天頂角;T為岩層真厚度;Tu為在鑽孔中根據測量所見到的傾斜厚度。
F. 穀草谷丙偏低是什麼意思
1、 第一:穀草轉氨酶和谷丙轉氨酶都屬於轉氨酶的一種,都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標,臨床用穀草谷丙比值來判斷病情,穀草谷丙比值偏高或者偏低都預示肝功能不正常。
2、 第二:如果肝細胞由於某些原因發生炎症,中毒,壞死而造成肝細胞受到損害時,血液中的轉氨酶就會升高,在臨床檢查中最常用檢查項目包括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偏低是肝細胞受損。
3、 第三:對於肝病患者來說,穀草轉氨酶和谷丙轉氨酶,在肝功能受損的情況下升幅是有區別的,谷丙轉氨酶升高的幅度,比穀草轉氨酶升高的幅度要大。穀草谷丙正常比值是0.8-1.5,當穀草谷丙比值小於1.0時,說明是慢性輕度肝炎或者急性肝炎。
(6)穀穀分析法擴展閱讀:
穀草轉氨酶高飲食注意:
第一:轉氨酶高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加強肝細胞的修復,例如:可以吃一些瘦牛肉、瘦豬肉、雞肉、兔肉、泥鰍、蝦等等。
第二:轉氨酶高可以吃一些菌類的食物,能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例如木耳、香菇、蘑菇等等。
第三:轉氨酶高吃一些獼猴桃、李子、杏、鮮棗、蘋果、橘子等等類的水果。
第四:轉氨酶高吃一些小白菜、金針菇、大豆、海帶、西瓜、西紅柿、菠菜等等類的蔬菜。
第五:轉氨酶高要盡量選擇用一些粗糧和清淡類食物為主。
G. 谷(谷)是什麼造字法
谷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簡體部首:谷
造字法:會意
筆順:撇捺撇捺豎折橫
H. 谷種與穀子的鑒別方法,
不好分辨
I. 穀子的谷是什麼結構
谷,部首:谷。
谷從造字法講是會義字,表示山嶺間澗水匯集,上部是」水「的變形,表示澗水從山坡兩側向下淌,下部是」口「,表示水流經的通道,因此是上下結構
J. 請教什麼是穀穀積分
EDQM關於多肽質量標准制定的會議上也提到:「對於多肽相關肽,通常採用峰谷對峰谷的積分方法」(Related Peptides method Description: General Integration Statement:Tangential Integration (Valley to Valley))
在葯檢所老師的課上,如果沒有聽錯的話,穀穀積分四個字應該沒錯,當時講案例的時候一筆帶過,據說是可以增加分離度,相對基線積分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