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5年全國光伏產業運行分析

2015年全國光伏產業運行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05 10:48:56

⑴ 光伏產業現在發展到什麼狀態了

一紙新政著實為火熱的光伏行業降溫
5·31新政強調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同時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機制,加快光伏發電電價退坡。根據目前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今年我國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普通電站暫不安排、分布式2018年僅安排10GW納入指標,包括戶用或也在該指標之中。
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新投運的、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准降低0.05元,即補貼標准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
2017年光伏裝機迎來新的增長點,行業發展迅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光伏行業投融資前景與戰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53.06GW,同比增長53.62%。近年來隨著分布式光伏的廣泛應用,光伏裝機迎來新的增長點,行業發展迅猛。
2011年至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不斷增加,其在新能源發電比例亦不斷上升,2011年,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佔比僅為0.15%,截至12月底,累計裝機超130GW,新增和累計裝機規模均居全球首位。2017年上升至7.30%。
2017年,光伏發電成為電源增長的主力,新能裝機容量首次超過火電。保守估計,2018年國內新增裝機容量將在30GW~45GW之間,變數在於分布式,但分布式市場較難預測,如果分布式市場有很好的表現,不排除會超過50GW。
本次政策調整的最大動因在於,財政補貼壓力過大,行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超出了管理者的預期。而財政補貼則是產業鏈主體利潤的主要構成。
5·31新政」的影響在於對未來帶有補貼的指標的規模收緊,壓力來自於巨大的補貼缺口,這次是三個部委聯合發文,希望通過限制帶有補貼指標的規模,來控制補貼總量的增長。
經測算,2017年新能源補貼需求約1200億元,按照目前每千瓦時1.9分的徵收標准,可再生能源附加費收入約690億,預計缺口510億元。加上此前累計到2016年底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將近600億,2017年底補貼總缺口1110億元。在附加費不提高的情況下,即便不新增可再生能源,每年都有1110億的缺口,20年累計缺口將達2萬多億元。
再戰無補貼市場
盡管我們還是期待在戶用這部分能有一定的政策松動,但大面上來講,嚴控帶補貼的指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最終還是要期待,通過電力市場改革以及其他的這個自由售電的模式,能夠把無補貼的商業模式建立起來。
在國內需要迅速打開無補貼項目的市場,需要研究新的商業模式,在國外需要拓展更多的海外空間,新政將引發組件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這就意味著光伏行業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將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在這一輪調整中,行業景氣指數可能回到2012~2013年的低點,但當前與彼時又有不同。「先進技術發展、光伏產業鏈成本下降已不可同日而語,政策的出發點也已經不同,光伏行業在能源系統中的主體地位不同,集中式、分布式、戶用發展的形態也已經不同。在政策變化面前,整個行業比拼的是更先進的製造業技術、更高的轉化效率、更低的製造運營成本。
國內只有不足10GW的領跑者項目是不夠國內的產能來分的。大家只有一邊打價格戰一邊去海外尋找訂單,通過價格的下降去刺激海外客戶的投資需求。

⑵ 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現狀是怎樣的

這些年,我們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上有怎樣的收獲呢?

光伏產業在短短十二年,締造了一個中國工業的傳奇: 1.具有全球競爭力,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50% 。 2.產能集中在民企。 3.擁有自主品牌。中華民族曾經在電、發動機、計算機等科技革命上一次次落後於西方,可是,就是這一次,中國牢牢掌控了65%的光伏產能和60%的全球市場份額。在2011年TOP10組件製造商中,中國大陸占據7家。

也有輿論詬病光伏為「又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綠色輸海外,污染留中國」,也有人稱「政府不應該拿納稅人的錢去維持一個依賴補貼生存的行業」。這些言論首先是對光伏這個行業沒有深刻的認識,缺乏客觀公正的態度。

關於光伏的污染和能耗問題,經計算,多晶硅電池(從硅沙直到光伏電站系統)能量回收期為1.59年, 薄膜電池能量回收期為0.78年。國內生產的太陽能組件的使用壽命25年,以此推算,生產出的太陽能組件在實現生產能耗回收後,幾乎不用再消耗電量,即可發電約23年,並且沒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從光伏最終成品來看,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能源的回收,隨後輸出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客觀的講,從整個太陽能產業鏈來看,太陽能是沒有污染、低耗能的。只是上游生產環節是有污染和非低碳的但是可控的。隨著多晶硅技術進步,低能耗還原、冷氫化、高效提純等關鍵技術環節進一步提高,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進一步增強。 「高能耗高污染」的誤導和妖魔化,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編造出來的謊言。

關於補貼,從世界范圍來看,在沒有實現平價上網之前,光伏都是政策市場。補貼是世界各國政府的對待光伏產業的通行做法。德國是世界第一個實行光伏上網電價法(FIT)的國家,據WTO公布的「歐盟產業補貼報告」透露,德國政府通過了太陽能屋頂計劃(HDTP)向德國太陽能光伏製造商提供了5.1 億歐元補助,德國在2010年光伏發電電價上的補貼就超過118億歐元,這些支持政策的頒布使德國迅速成為太陽能能源利用的全球領先者。美國也不甘落後,暨2009年實行經濟刺激法案以來,每年對可再生能源的資金支持額度高達160億美元。而中國政府至2009年以來,每年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平均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其中70%用於風電),力度遠遠低於歐美。那些抨擊政府補貼光伏的言論是多麼的冠冕堂皇,又是多麼的無知和短視啊。

關於技術,光伏產業主要有兩大技術路線: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晶硅太陽能電池是目前發展最成熟、商業化程度最高的產品,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薄膜電池的技術還在初期發展階段。

在國際光伏發電市場的帶動下,我國光伏電池製造產業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從硅材料、器件、生產設備、應用系統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高,製造能力迅速擴大。無論是裝備製造還是配套的輔料製造,國產化進程都在加速。在光伏產業鏈中,有實際產能的多晶硅生產商20~30家, 60多家矽片企業,電池企業60多家,組件企業330多家。到2010年底,國內已經有海外上市的光伏產品製造公司16家,國內上市的光伏產品製造公司16家,行業年產值超過3 000多億元,進出口額220億美元,就業人數近百萬人。

多晶硅產業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縮小。少數企業還實現了四氯化硅閉環工藝,使得綜合能耗和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並徹底解決了四氯化硅的排放和污染環境的問題。已有2家多晶硅生產商的能耗與成本接近國外同行先進水平,多晶硅能耗水平達到每千克耗電40 kWh,成本下降到每千克20美元以下。2011年,國內多晶硅產能接近16萬噸,產量在8萬噸左右,自給率雖然還不到50%,但是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

光伏設備製造業逐漸形成規模,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的十幾種主要設備中,8種以上國產設備已在國內生產線中占據主導地位。其中單晶爐、擴散爐、等離子刻蝕機、清洗制絨設備、組件層壓機、太陽模擬儀等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多晶硅鑄錠爐、多線切割機等設備製造技術取得重大進步,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有些設備開始出口,如擴散爐、層壓機等。

我國已經掌握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的關鍵技術,並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如電池技術、多晶硅製造技術等,多晶硅電池的平均出廠效率達到16%。尚德的冥王星技術將單晶硅太陽電池的有效面積轉化效率提高到了18.8%,多晶硅達到17.2%。英利、天合、阿特斯、晶澳、韓華、南京中電等國際化公司也都持有自己的專有技術,電池的轉換效率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平均每瓦太陽能電池的高純硅材料的用量從世界平均水平9 g/W下降到6 g/W,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使得我國光伏組件在世界上具有很強的價格競爭力。

中國光伏產業在技術的發展上還有哪些不足?

(1)高效節能多晶硅料制備技術

多晶硅料方面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西門子法,硅烷法還需進一步消化吸收,並在大規模合成、高效提純、低電耗還原、四氯化硅氫化等關鍵技術環節取得了突破。所生產的多晶硅原料可以滿足國內50%的市場。但是在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方面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冷氫化工藝,需要進一步完成技術的消化吸收。冷氫化工藝能將多晶硅生產改造成為一條低能耗、高產量的完全閉合循環生產線,將劇毒廢氣四氯化硅轉化為多晶硅原料三氯氫硅,實現閉環生產,做到廢氣系統內消化。冷氫化改造能把成本降低20%。

(2)原材料方面

在電池用銀漿方面,目前國內仍是空白,依賴於進口。銀漿的性能是影響電池效率的重要因素,發展方向是滿足高方塊電阻發射極使用的低擴散速度銀漿量,甚至是摻雜磷或硼的銀漿料,以在燒結過程中同時實現局部重擴散。

EVA樹脂是電池主要的封裝材料。目前國內雖然可以生產製造,但是性能質量較國外還有一定差別,多數應用在較低端的市場。背板方面國內空白,依賴進口。EVA及背板是影響組件壽命的關鍵材料,高透過率、抗紫外輻照的EVA和低水、氣擴散的背板是主要發展方向,組件壽命應從目前的25年提至30年或更高。

(3)太陽電池製造工藝方面

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新結構電池包括選擇性發射極電池、異質結電池、背面主柵電池及N型電池等,這些電池結構採用不同的技術途徑解決了電池的柵線細化、選擇性擴散、表面鈍化等問題,可以將電池產業化效率提升1~2個百分點。電池製造新工藝還包括無觸印刷、銅電極、表面鈍化及離子注入等,為電池製造開拓了更多種技術路徑。這以上這些新技術上,我國少數企業已經開始涉足,但和國外先進水平尚保持一段差距需要追趕。

(4)設備製造方面

設備投資是電池生產線建設的初始投資中的主要部分,是制約電池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上,中國在幾種價值較高的關鍵設備還和國外存在很大差距。有的雖有國產化,但性能質量達不到要求。有的國內尚屬空白。包括:還原爐、CVD、PECVD設備、燒結爐和全自動絲印機、線切割機、自動分選機、自動插片機、自動焊接機等、離子注入機。提高這些高價值的關鍵設備的國產化程度是進一步降低我國電池製造成本的有效途徑。

正是由於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全球光伏產品成本在10年裡獲得了快速的下降,從原先的每瓦6美元,下降到現在每瓦1美元,光伏的平準化能源成本已經與天然氣持平,平價上網的目標正在逼近現實。在某些電價較高的地區,比如德國,在其居民光伏應用上已經率先實現了平價上網。中國光伏行業的迅猛發展,讓世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提前了至少5年,這就是中國光伏行業對世界新能源的巨大貢獻。

中國光伏行業在洗牌整合,在等待政策和貿易環境的改善,在積蓄內力提高效率,等待一個真正輝弘的故事高潮的到來---光伏平價上網:光伏發電以平等的價格和傳統能源展開發電市場競爭。

⑶ 2013~2015年導致中國光伏產業紛紛倒閉破產的原因是

當年是因為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案造成的。歐盟委員會2013年6月4日決定,將從2013年6月6日到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後稅率將升至47.6%。歐盟的反傾銷「大棒」給中國光伏業帶來致命打擊。中國光伏產業將遭受滅頂之災,競爭優勢不復存在,約30萬從業人員將受到沖擊,很多企業都倒閉破產了。

⑷ 為什麼目前光伏產業陷入了滅頂之災的窘境,多長時間可以恢復正常,中國的光伏產業還有前途嗎

中國光伏產業處於停產半停產「滅頂之災」
發布日期:2012-10-05 08:12:59 來源:新華社 瀏覽次數:1943
主持人:本月初,歐盟對中國進口的光伏板、光伏電池以及其他光伏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中歐雙方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樁貿易糾紛,也是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全球能源界為此一片嘩然。

解說:連日來,就歐洲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中國商務部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在德國柏林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先後與德國和歐盟官員進行密集磋商。

同期:德國總理默克爾

我們希望對話,而且我們也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談過此事,這不僅是德國的願望,也是歐盟委員會的願望。

解說:默克爾表示,盡管歐盟委員會已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但是否出台臨時性的制裁措施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中歐雙方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開展對話。

主持人:對於中國光伏產業的貿易戰,歐盟並非首例,那麼歐盟緣何發起這場規模巨大的反傾銷調查呢?

新聞背景:歐盟緣何發起反傾銷調查

解說:由於中國光伏企業產品大多集中在下游技術,結合中國特殊的財務市場狀況和勞動資本,至2011年,中國銷往歐洲的光伏電池組件及零部件總額高達210億歐元,約佔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的60%。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佔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針對這一局面,依據《歐盟反傾銷條例》,由代表歐盟25%的晶硅光伏組件及關鍵零部件廠商提起反傾銷訴訟。事實上,這一調查的背景淵源與美國關系極大。2011年10月,德國企業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訴,要求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並取得成功。最終導致美國裁定對產自中國的部分光伏產品徵收反補貼稅與反傾銷稅。由此刺激了歐洲市場,2012年7月25日,德國企業Solarworld又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正是在此背景下,歐盟才宣布正式對中國光伏企業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主持人:今年以來,中國大部分光伏企業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已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此時佔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量70%左右的歐盟市場又提出反傾銷調查立案,使中國光伏企業陷入困境。此次風波到底能給中國的光伏產業帶來多大的影響和沖擊,相關企業又應以怎樣的策略去應對呢?

中國光伏產業面臨多重風險

解說:對中國的光伏產業來說,歐盟的決定不亞於一場地震。業內人士分析,國內將有超過七成光伏企業面臨倒閉,與此前美國「雙反」不同的是,此次歐盟反傾銷調查的立案針對的是所有的光伏產品組件,會引起國內光伏企業新一輪「倒閉潮」,光伏行業將受到嚴重影響。

同期: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

美國雙反對中國的太陽能組件原產中國的太陽能電池,而歐洲Solarworld公司提出的歐洲反傾銷調查的申請是涵蓋了產自中國的全部太陽能產品。在中國骨幹光伏企業的產品銷售結構中,美國所佔的市場比例剛才劉總也提到了,佔20%以下,而歐洲市場是中國光伏企業的主要銷售市場,佔到我們市場總額的60%到70%。所以說美國雙反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更多是聲譽上的打擊,而歐盟反傾銷帶給中國企業的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解說:針對歐盟「雙反」立案可能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業內人士建議,國家主管部門採取鼓勵政策,組織國內光伏企業開拓國外其他新興市場,擴大在新興市場中份額,包括日本和韓國等國快速增長的市場,以及南美、非洲及東南亞地區等潛在的市場。記者采訪時了解到,河北、江蘇、江西等地光伏企業,已開始謀劃產業外遷。

主持人:今年以來,在歐美「雙反」的雙重夾擊下,中國在海外上市光伏企業的股價集體大幅下跌,平均跌幅達70%。

⑸ 光伏的國內現狀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的自主研發實力普遍不強,主要的半導體原材料和核心設備均靠進口,技術瓶頸已嚴重製約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封裝環節技術和資金門檻最低,但由於原材料價格暴漲、封裝產能過剩,政策的不定時波動,導致這些企業基本上沒有多少利潤,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

去年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指出,「但我國光伏產業高端產能尚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關鍵工藝技術與國外領先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在核心光伏裝備領域,新型薄膜、異質結等技術路線發展緩慢,基礎創新能力也亟待提升。」

另外,人才緊缺也是光伏行業發展的一大現實困境,截至2018年,真正開設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只有56家。而我國目前高等院校有約1388所,教育部高職高專新能源分教指委主任委員戴裕崴教授說,因為國內缺少專門的高技能人才,一般只好招用電子、化工等專業畢業生,根據需要再培養。光伏產業大部分需要的是復合型技能人才,巨大的缺口亟待高職畢業生填補。

某知名太陽能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光伏產業蓬勃發展,太陽能的應用領域愈來愈廣,但是專業對口的人才太少了,每年缺口約有20萬。

光伏現狀資料《光伏企業應當為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多做考慮》

⑹ 至2015年光伏產業的市場分析

目前光伏企業正經歷著坎坷階段,最近形勢不是很好,但是光伏會走出困境,一樓說的對,總體來說光伏行業前景還是光明的

⑺ 光伏行業現狀怎麼樣啦

你好,光伏行業經過5.31政策之後,淘汰了一大批靠譜補貼生存的尾部企業,目前行業發展穩步向前,而且在平價市場到來之後,光伏市場的競爭會更加的激烈也更加的良性,因為無補貼情況下,靠的就是產品的質量來提升企業口=口碑,獲得用戶的認可。
目前光伏發電的最大瓶頸就是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還未達到理想的目標,隨著未來技術的不斷革新,一旦光伏組件的發電效率大幅度提高,光伏太陽能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
就目前來看,光伏發電依舊是很多國家大力支持的綠色用能方式,目前在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鄉村建房配備光伏站已經是標配,且帶有儲能設備,完全實現用電自給自足。
在我國,目前城鄉市場還有很大的,現在很多農村家庭依舊對於光伏發電比較陌生,還有很大市場可以開拓。國家目前也在大力推動光伏發電,2020年安裝光伏發電站還有8分錢的發電補貼,工商業屋頂,企業廠房屋頂更是安裝光伏發電的好地方。
因此光伏發電不會衰落,隨著技術和國家對綠色環境的高要求,光伏太陽能發電會上越來越多的人用能選擇。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⑻ 光伏產業在中國未來五至十年的前景國家有什麼政策支持

前瞻網摘要:今年7月份以來,國家出台一系列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尤其重點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在政策引導下,分布式光伏建設前景已經凸顯。

今年7月份以來,國家出台一系列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尤其重點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

11月份密集出台的《關於徵求2013、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意見函》、《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光伏發電運營監管暫行辦法》、《關於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政策,預示著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體系逐漸完善,為我國分布式光伏大規模建設奠定了決定性基礎。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也需看到目前分布式發電由在中國剛剛興起,難免會出現各種障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從政府的各項舉措來看,其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決心已定,如果未來在發展過程中還出現其他障礙,相信政策會持續加碼。

在政策引導下,分布式光伏建設前景已經凸顯。分布式式光伏將在2014年開始成為光伏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也成為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根據《關於徵求2013、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意見的函》,2014年光伏發電的建設規模提高兩成,達到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這一目標有望實現

⑼ 光伏行業的現狀和將來

光伏(Photovoltaic):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Solar power system)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並網運行兩種方式。

同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分類,一種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發電系統;一種是分布式(以>6MW為分界),如工商企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民居屋頂光伏發電系統。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新增裝機量為48.2GW。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中集中式裝機32.7GW,我國光伏市場並網裝機主要集中在Q4,2020年Q4並網裝機為29.4GW。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新增裝機量為48.2GW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2020年新增裝機量為48.2GW,同比增長60%。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量為2605 kWh,同比增長16.2%,占總發電量比重3.5%。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光伏發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2015年全國光伏產業運行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1月27日白銀價格 瀏覽:615
銀行盈利和股票價格的關系 瀏覽:811
河南藍信股票 瀏覽:128
天津嘉睿匯鑫投資樂視 瀏覽:359
海南高速15日主力資金流入 瀏覽:158
高郵小額貸款公司 瀏覽:243
股災中10大抗跌股票 瀏覽:496
券商的期貨公司誰最多 瀏覽:96
營養概念股票 瀏覽:291
證券投資基金運作 瀏覽:336
鋁錠價格2018年9月15日 瀏覽:705
主力大資金買入 瀏覽:781
明星投資也是有本錢的 瀏覽:361
一季度股票基金持倉 瀏覽:968
長信基金公司安全嗎 瀏覽:673
中期期貨股票 瀏覽:791
有關鉑金的基金 瀏覽:196
浙江板塊股票 瀏覽:76
外匯入金網站 瀏覽:250
興蓉環境股票行情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