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分享敏感期的分析

分享敏感期的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05 17:07:00

A. 我的孩子4歲了,誰能談一談孩子敏感期問題!

語言敏感期(0-8歲) 當孩子3個月大的時,已經擁有良好的聽力,他能夠隨著您發出的聲音轉動視線,這種自動尋聲能力,雖然多數的機械性的,可是為語言的聽力訓練提供了最初的機會; 當孩子6個月大時,他能夠用口水發出聲音,並經常陶醉於製造這種聲音,這是他自主訓練語言表達的開始。此時他能夠聽懂許多詞彙,如「媽媽」、「爸爸」,以及一些常見的事物。因此,此階段利用常見的事物與動作,可以讓孩子學到許多相關的詞語,盡管他還不會說話,這並不妨礙他的學習。 當孩子一歲多時,他對細節與邏輯充滿了興趣,因此他對語句的理解也到了快速的學習期,他已能理解您跟他說的許多話。快2歲的時候,您突然發現孩子會說許多話了,接下來孩子語言的發展往往會超乎您的想像,您將為此感到幸福和自豪。許多媽媽在這個階段才想到孩子語言的教育,實際上已經晚了,許多媽媽誤認為孩子不會說話,教孩子會稱為他的負擔,實際上恰恰相反,孩子盡管沒開口,但他對語言的學習充滿了渴望,而且當他開口說話時,多數的語言已經掌握。 2-3歲,是孩子學習精確表達的時期,「吃飯飯」、「去噓噓」,這樣以為可愛的說法,實際上是對孩子學習語言的阻礙;4-6歲,是孩子掌握語言表達技巧的時期,而且他可以大量的早期閱讀,去充實他的知識。 語言溝通對孩子未來發展非常重要,所以掌握孩子語言發育的各階段的特徵,我們給他提供針對性的教育,他的語言能力就能得到超常發展。許多經過系統蒙台梭利教育的孩子,3歲能夠擅於表達,認識上千文字並可以閱讀,這都並非難事。而且特別重要的是,這不是填鴨式的教具,而是遵循孩子自身的需要,大人通常認為學語言是辛苦的,孩子恰恰輕松和快樂。 感官敏感期(0-6歲) 幼兒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事物、了解事物。3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透過感官判斷環境里的事物。 2-3個月後,寶寶能夠視覺跟蹤與聽覺尋聲,此時寶寶視敏力在20-50厘米左右,當您把10厘米邊長是紅色方紙,放在他35厘米的眼前緩慢運動時,他的眼睛就會跟著運動;當您叫他的名字,或者敲擊發出聲音,他會把頭轉向發聲的一側,這些就是您需要為孩子提供的早期與視覺與聽覺教育。 當寶寶喜歡把東西放進嘴裡的時候,你不要誤以為他肚子餓,想吃東西,或者是要長牙齒了,需要東西咬,多數的時候是他在探索,蒙台梭利說,「舌頭是人類第一個靈性的工具」,寶寶用它去感覺東西的屬性,硬的還是軟的,溫的還是涼的,他實際上是用嘴巴在探索世界。 6個月以後,孩子的視敏力基本與大人相當,他可以學習色彩的區別了,他的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到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最佳的訓練期。尤其這是訓練皮膚觸覺神經敏銳度的好時期,孩子能夠輕松掌握冷與熱、輕與重、粗糙與光滑、大與小等物理屬性。 1-2歲後,寶寶更能精確地區分事物的細微差別,這是培養他觀察、判斷、分析的良好時期。3歲後,孩子的觀察力更強了,邏輯思維能力更強了,我們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的糾錯能力,與分析決策能力,糾錯能力至關重要,「失敗是成功之母」,超強的糾錯能力會給孩子帶來大成功。 動作敏感期(0-6歲) 當孩子3個月時,他會把您給他的小東西緊緊握住,然後松開扔掉,這是他最初的抓握練習;4個月大時,他開始欣賞自己的手,市場會注視它,看它的運動並發出會心的微笑;6各月後,他能更好的使用手了,抓住東西,敲擊、扔、推、拍,許多動作能做了,這是他對事物進行的探索。之後幾個月,他的手指開始分化,能做更多的精細動作;1歲後,當他會走路後,他的世界變得無比寬廣,他對許多東西充滿了好奇,求知慾與探索欲使他整天精力充沛,他的手部精細動作也得到充分的訓練。 我們所要做的是,在他不同階段,讓他充分地做這些他熱愛的精細運動,給他不斷創造機會。人是依靠手去做事的,無論吃飯穿衣,還是寫字打電腦,生活與工作都離不開手的勞動,由此可見孩子手部精細動作教育的重要性。手的精細動作能力越強,意味著孩子探索能力越強,他的智慧也將積淀越豐厚。 關於大運動能力,在他6個月前,引導他做蹬腿、伸手、側身翻身、抬頭、扶坐等被動練習,在7、8個月後,在寶寶爬行的階段,多引導他摸爬滾打,讓他的四肢更加有力,心肺更加強壯;在12個月後,寶寶學步階段,用他探索世界的激情,走到更多的地方,在探索中鍛煉下肢的肌肉與身體協調能力。 孩子一定需要體能的鍛煉,這不僅是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鍛煉體魄,提高意志力、激發探索與冒險精神,這是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成功因素 社會敏感期(1-6歲) 寶寶在1歲的時就開始有社會意識了,他已經知道家裡人的關系,並知道與親近的人進行互動交流,哭與笑經常成為他表達與溝通的方式。 1-2歲是孩子形成性格的重要時期,因此,我們尤其關心他心理的發展、以及良好的社會性發展。他已有反抗心理,有時他以大人拿他沒辦法而感到自己的獨立,大人們也開始發愁,吃飯不好好吃了,而大人有時越說「不許」,孩子越做得起勁。他在這種獨立行為中學習與大人的相處關系。 2歲半後的孩子開始表現出傾向與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感興趣。這時,我們應給孩子建立明確的的生活規范,日常禮節,培養親社會行為等,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 數學敏感期(1.5-8歲) 大人通常認為孩子學習數學就是數數,讓孩子從1數到100,或者記一些加減公式,這些都是表面的,對孩子無益, 數學需要從感官認知開始,孩子1歲半後,就可以認識大小、長短、高低、粗細等感官屬性了,這些都是數學的前奏。2歲後,孩子可以學習數與量的關系,當孩子直觀地發現數字是代表數量的符號,他的數學世界就此開啟了,他很快的理解了加法、減法,甚至與乘法與除法、奇偶數,一些小學三年級數學課本里的題目,4、5歲的孩子用蒙台梭利教具都能輕松演繹出來,這並不是稀奇的事。比爾·蓋茨在學習蒙台梭利數學後,對他今後在電腦軟體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Goole的兩位創始人布林和佩奇,何曾不是從小受此深刻影響。 蒙台梭利把這個階段孩子表現出的對數學與邏輯思維的無窮興趣,稱為「數學的思想」,這個階段的數學學習將對人生產生深遠影響。如果孩子3歲前沒有接觸數學,以後學起來就費力了。 書寫與閱讀敏感期(3-5.5歲) 孩子的早期閱讀,可以早在1-2歲,就可以給他對照著圖畫書講故事了,這種被動的閱讀可以讓孩子喜歡上閱讀這種活動。3歲後,寶寶的識字量增多,他自主閱讀的興趣越來越濃,如果我們對他有意識的培養,可以發現他非常熱愛閱讀,並經常主動來問哪個字怎麼讀,當閱讀稱為習慣,孩子的識字與閱讀能力就會突飛猛進。 當孩子開始在牆上、沙發上塗鴉時,千萬不要制止孩子的「破壞行動」,因為他的書寫敏感期到了,字本身就是圖形,孩子在塗鴉中學習書寫的樂趣,您可以引導他在大幅的紙上畫,或在可擦洗的瓷磚上畫,總之讓他盡情地畫。當他手指肌肉、以及眼手協調能力得到充分練習後,他不僅會寫字,而且他以後必定能寫得一手漂亮的字。 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學習敏感力,我們順應孩子學習敏感期,並提供專業教育,這樣的學習不僅事半功倍,更重要的符合孩子本身需要,這種學習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享受。 在多數情況下,大人們不了解孩子的學習敏感期,而是按照自己想當然的想法,或者從眾心理,讓孩子服從大人的意願去學習,結果孩子不僅學習效果差,而且身心疲憊。

B. 蒙台梭利解讀兒童敏感期的內容簡介

《蒙台梭利解讀兒童敏感期》中案例全部來自李利老師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生動有趣。九大敏感期,從孩子日常行為入手,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分析現象,並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實際操作和理論均通俗易懂。四色圖文,把專業的育兒理念用童趣的方式表現,更貼近生活,也更易於接受。

C. 嬰幼兒的敏感期具體如何劃分

掌握幼兒九大敏感期 根據蒙特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語言敏感期(0至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至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秩序敏感期(2至4歲) 孩予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特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戚力。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感官敏感期(0至6歲) 孩予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能。 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 (1.5至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遭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您培養孩子具有鉅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 動作敏感期(0至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特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社會規范敏感期 (2.5至6歲) 兩歲半的孩予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 書寫敏感期 (3.5至4.5歲) 閱讀敏感期 (4.5至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即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文化敏感期(6至9歲) 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到了六~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准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敏感期的教養重點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跱,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而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3.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 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准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 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幹預 當孩子熱中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預。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D. 如何把握孩子敏感期教育

何謂敏感期?
孩子從呱呱落地後到會走路、說話、吃飯、寫字……,孩子一切從無開始,是如何完成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以適應這個復雜的世界。那是因為自然賦予正在發育成長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將它形容為心靈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僅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如何運用這股有效動力,幫助孩子完美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

根據蒙特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1) 語言的敏感期(2個月~8歲)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是心理發展中最艱難與復雜的工作,然而,處於敏感期的兒童能夠比成人更加巧妙地完成這個艱難的語言學習工作。蒙台梭利認為,兒童語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後2個月開始到8歲。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兒童先是對人的聲音感興趣,在感受聲音的基礎上,對詞和語言的復雜結構產生興趣,然後有意識地吸收。在這一敏感期內,孩子都經歷了牙牙學語、說出單詞、將兩個以上的單片語成句子,然後到模仿更復雜的句子結構的階段,並進而到學習新的語法形式和談話的階段。
當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牙牙聲學語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事情,但幼兒能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能夠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2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2)感官的敏感期(0歲~6歲)
感官的敏感期是孩子從出生到6歲這一階段,其中在2歲半左右時達到高峰,表現非常明顯。孩子在2歲時,對細微的物體,如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昆蟲、一幅畫的背景上的小東西發生興趣病機以極大的關注,這種對細節的關心不僅使兒童有選擇地注意周圍的環境變化,而且引發了兒童的有關活動,從而使兒童的感官更加敏銳。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在敏感期內可以毫不費力地學習幾何形體,辨別顏色、方向、聲音的高低以及字母的形體,這些均為以後更高層次的智力發展奠定了基礎。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藉助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覺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3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吸收周邊事物;3~6歲則更能透過感官分析,具體地判斷環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如聽覺筒、觸覺板凳,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銳,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能。
蒙台梭利強調,家長也可以在家中准備多樣的感官教具,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邊事物,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3)秩序的敏感期(2歲~4歲)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的本性是敏感的。在兒童的發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在兒童人格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最早出現於兒童2歲左右,大約持續兩年,3歲左右表現最為明顯。「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當他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在兒童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快樂就是在適當的地方找到物品。」蒙台梭利指出,兒童具有兩種秩序感:一種是外部的,這種秩序感從屬於兒童對他本身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的感知;另一種是內部的,這種秩序感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他們的相對位置。如果兒童發現物品的放置破壞了原有的秩序,就會變得焦躁不安、發脾氣。為了適應兒童對秩序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要求「兒童之家」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有固定的位置,而且還規定了適用物品時的規則、方法和具體的動作程序。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地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了,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台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感力。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以及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去建立起他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只能也因而逐步建構,這一點家長不可忽視。
曾經有一位母親為她的孩子請了一個保姆,這位保姆在給孩子洗澡時在不知不覺中就建立了一種秩序性使孩子從不喜歡洗澡到喜歡洗澡,後來呢又換了一個保姆,這個保姆在給孩子洗澡時拽著胳膊就是胳膊拽著腿就是腿,毫無秩序性,孩子也因此漸漸地由喜歡洗澡到不喜歡洗澡,然後母親又把先前那位請回,孩子恢復到原來的樣子。當孩子從環境中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4)細節的敏感期(0歲~4歲)
蒙台梭利認為,從出生後的第二年開始,兒童開始對大人不曾注意的小物體,比如不起眼的小東西感興趣。兒童聚精會神地凝視著那些我們毫不注意的東西,這一現象可以作為兒童存在精神生活的證據。兒童的心理個性跟我們成人是完全不同的,這是一種性質上的差異,而不僅僅是程度上的。蒙台梭利指出:「一個全神貫注於細枝末節的兒童必然帶著議定程度的輕蔑看待我們,因為他不懂得心理綜合,而我們通常是做這種綜合的。結果,她必然把我們看成是一個多少有點無能的人,一個不能正確理解的人。從兒童的角度看,我們很不精確。」

(5)運動的敏感期(0歲~4歲)
在從出生到4歲這段時間內,兒童喜歡活動而且動作逐漸完美,這為以後的智力發展奠定了基礎。「如果能在這一時期完全熟練某一動作,不僅對身體、對精神的正常發展有所幫助,而且甚至對人格形成也有影響。」反之,如果這一時期缺乏運動,就要導致兒童對運動缺乏自信,動作缺乏協調性和精神上的不滿足。開始時兒童喜歡爬,然後喜歡行走,到後來喜歡經常地抓握東西,4歲左右喜歡閉著眼睛靠手觸摸來辨認物體,並用手和身體做各種較為復雜的動作。
2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是最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台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因為這不僅能養成兒童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其智力發展。

(6)書寫和閱讀的敏感期(3歲半~5)
蒙台梭利認為,書寫和閱讀的最佳年齡在3歲半~5歲。這一時期,兒童開始對幾何圖立體圖形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並且出現「書寫爆發」現象,即兒童很喜歡寫和畫,不久兒童便對計數、大小比較等感趣。在閱讀中,吸引兒童興趣的是文字的形狀及不同文字所具有的不同聲調,書寫和閱讀能力是同步發展的。這一時期對兒童進行書寫和閱讀訓練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發展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選擇多種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就能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

(7)工作的敏感期(3歲~7歲)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她認為兒童的工作是一種「無意識的工作」,兒童必須通過工作使自己達到發展的目的。兒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歲~7歲。在這段時間內,兒童就像一個「工作狂」,以令人驚訝的熱情投入工作。她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男孩從早晨開始進行乘法工作一直持續到中午。午飯後,他第一個跑進教室,取出上午的工作材料又一直工作到放學為止。蒙台梭利不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一個獨立的敏感期,更認為工作是兒童得到各種發展的基礎。

(8)生活規范、社會禮儀的敏感期(2歲半~4歲)
2歲半~4歲是形成「正確生活規范」的最佳時期。兒童不僅對外界的感覺印象有所關心,而且對自己的行動也開始注意。例如,兒童細心、輕巧地學習開關窗戶、優雅地用餐、喧鬧的方法、步行坐姿、舉止動作等生活規范,並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此外,這一時期是兒童開始萌發社會性意識,結交朋友、組織團體、學習待人接物等禮儀方面的敏感期。

(9)文化的敏感期(6歲~9歲)
蒙台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但到了6歲~8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九像一塊肥沃的田地,准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敏感期的教養重點
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兒童敏感期教育問題,要求在兒童敏感期時適時加強兒童的教育。敏感期是獲得某種能力的最佳階段,如果家長能夠捕捉住信息,對敏感期孩子進行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階段里,孩子可以輕松且有效地獲得各種能力。例如特小的孩子不管大人吃飯、說話都特別注意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咿咿呀呀學語聲音。這說明他們已有口語敏感期;再如,一開始讓他學叫爸爸、媽媽,但是過了很長時間後他們才會叫,這說明孩子在學習語言時有一個沉默期,通過內在系統感化進入爆發期階段幾即語言敏感期。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並為日後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亦不彰。對兒童敏感期需求的滿足就是對兒童成長的滿足,而成長是每一個兒童的權利。如果媽媽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變得優秀,此刻就應該耐心地等待孩子完成自己的探索工作。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對於特殊的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時期,這種敏感時期與生長現象密切相關,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兒童發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之上。蒙台梭利強調說:「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容易學會每樣事情,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

E. 敏感期的敏感期歸類

敏感期一詞是荷蘭生物學家德·弗里在研究動物成長時首先使用的名稱。後來,蒙台梭利在長期與兒童的相處中,發現兒童的成長也會產生同樣現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並將它運用在幼兒教育上,對提升幼兒的智力有極卓越的貢獻。 掌握九大敏感期根據蒙台梭利對嬰幼兒敏感期的觀察與研究,可以歸納出下列九種: 為什麼孩子孩子用嘴嘗試任何東西?為什麼孩子喜歡抓這抓哪?這裡面有什麼奧秘?這說明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到來了。孩子來到世界上首先是啼哭,啼哭所使用到是口。
8個月的遲遲喜歡坐在玩具堆里玩,孩子抓住什麼就放到放到嘴裡又啃又咬,還口水流老長的,無論是硬的還是軟的他都用口嘗過遍,感覺什麼都是很好吃,什麼都可以吃到肚子里。兒童是通過口和物體親密接觸,就是這樣孩子慢慢知道什麼是可以吃的什麼是不可以吃的。
兒童口的敏感期是0到1歲的期間,主要是0到8個月左右兒童能准確的使用口。兒童不僅僅用口來吃東西而且用口能捕捉到所有認識到的事物。我們把這個關鍵時期作為兒童口的敏感期。
通過口的不斷的探索使腦很好的得到發展,並喚醒了手的靈活性,孩子就開始用手來探索。孩子見到方的就捏,見到圓的就按,見到線就拽,見到扁的就扔。孩子把手放在牆角摸一下,握緊拳頭,再張開,就這樣不停的玩起來,看起來孩子在做一個簡短的動作。其實孩子用手去捕捉到任何事物,來認識世界,增加了手的靈活度,通過手去摸去揉,去扔去拽,來感知一切用手能接觸的東西物體,來感知他們之間的差別,他們是什麼樣子的。
如:株株喜歡水,媽媽常常用大木桶給她洗澡。媽媽用舀子把水慢慢的倒進桶里,株株喜歡用手去抓,看看,抓住了!抓住了!可是再看看手,手上什麼都沒有?孩子被這個現象所吸引了,每次都去抓,可是就是抓不住,樂呵呵的,反復玩著,好不開心。
孩子用手的探索需要反復去體驗,去抓水去抓沙。孩子這是與環境有個真實的連接。孩子是通過手的探索來協調大腦和身體之間的關系。孩子通過手的探索發現外在的世界並建夠自己內在的世界。這是孩子很重要的認知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很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掉。 我們家長應了解到,手是兒童最好的感知工具,手的活動不是一個簡短的動作,而是幼兒是有目標探索世界的行為。這樣世界在兒童的跟前變得鮮活起來。
口和手的敏感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開始。就拿撕紙這個簡短的動作來說。科學家認為孩子在撕紙的時候,是在進行一向完整的科學研究,孩子把紙片撕開後,先想想紙是什麼材料做的,再聞聞紙的氣味,嘗嘗紙的味道,然後把紙片在空中搖搖聽一聽紙片發出的聲音。這套動作調動孩子所有的腦細胞來進行研究,因此下次看見孩子在撕紙片的時候千萬要遵守孩子的科學探索。
那任何順利的度過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了,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方法是多和和寶寶一起做輕松愉快的親子游戲。
親子游戲好玩的球:
媽媽把寶寶放在媽媽的腿上,把大小顏色軟硬各不一樣的多個球放在寶寶跟前,寶寶會用小嘴小手去觸摸,去感知,去探索。球在地上滾動是讓寶寶爬行的去抓球。整個過程中家長讓寶寶鼓勵引導孩子去探索,這樣增進親子關系。
口和手的敏感期是孩子通過口和手的去了解探索世界的工具,也是唯一工具。出現的年齡是0到2歲,處理的方法:是把玩具洗干凈,給孩子去嘗試去探索。同時也可以讓孩子能夠動手的材料如報紙,化裝品的瓶子或其它物品,讓孩子自由的發揮自己手的智能。注意事項不要怕麻煩,不要怕亂,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克服我們原由的觀念最為重要。
是靠口和手的探索的我們每個人的性格特徵,在幼兒是都定下了基調。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到世界,無論孩子是哭是笑,是鬧還是乖巧,都包含了生命的驚喜。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至為重要。
孩子抓的高興,吃的開心可是我們家長卻擔心,怕不衛生,其實沒有關系,這是孩子口和手的敏感期。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牙牙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作,但幼兒能容易的學會母語,這是因為幼兒具有自然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台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敏感力。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三-六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比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裡准備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不侵犯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您培養孩子細心、認真觀察的好時機。 蒙台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而到了六-九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象一塊肥沃的土地,准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F. 幼兒敏感期的介紹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些時間范圍內,他會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他還會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不厭其煩地重復,直到突然爆發出來某種新的動機為止,這就是孩子的某個敏感期。我們來分析下3~4歲幼兒的敏感期的特徵:

G. 試運用關鍵期敏感期和最近發展區等概念的原理分析學前兒童教育教學中需要關注

您好,兒童的學前教育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讓他們學習,也可以在玩樂之中教會他們一些為人處事的方法。

H. 為什麼身教大於言傳敏感期的角度分析

榜樣的力量是想像不到,不知不覺影響著

I. 幼兒敏感期的解析及應對方法

01

情感敏感期

出現時間:一般在4歲半-5歲半這個階段出現。

雖然上了幼兒園後,孩子慢慢的已經接受了和媽媽的分離,分離焦慮會減輕很多。但不少細心的媽媽發現,這個時期的寶寶感情變得很脆弱,會很粘著媽媽,會對爸爸媽媽的反應與對他的表現很敏感。

比如,經常對爸爸媽媽說「我愛你們」;

還總是粘著媽媽說「媽媽,你不要看手機,陪我玩」、「媽媽、你陪我睡」、「媽媽,你陪我上廁所」……

這時的孩子,並不是變得愛哭了、脆弱了、越來越膽小了,而是正在經歷情感敏感期,是孩子情感的正常表達。

建議:

① 給寶寶表達情感自由,並且正向、理智的應對,千萬別抱怨孩子、也別對孩子發脾氣;

② 多陪伴孩子,增加和孩子交流的時間,盡量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③ 多安慰、鼓勵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02

人際關系敏感期

出現年齡:一般出現在4-6歲。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可能喜歡往人堆里湊,喜歡和大家一起玩。但從某個時期開始,回家和媽媽聊起幼兒園的生活,會經常念叨某一兩個小朋友的名字,只喜歡和某一兩個小朋友玩。

而且往往是從用食物、玩具到用個人能力交朋友三個階段。

等到最後就是和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小朋友一起,或是雙方能夠相互理解。這時孩子會慢慢發現,原來真正的朋友是有相同的興趣、可以相互理解、能玩到一塊去。當孩子交朋友時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衡量,那就會與好朋友相處的很和諧了。

最近,我發現我兒子放學後,經常和他們班的另外兩個小朋友一起玩,而且他們三人都有自己的「專屬身份」(動畫片《迷你特工隊》),他是塞米,而且三人一起玩,用他們的方式,每次都特別開心。這就是他們找到了共同的興趣。

建議:

給孩子自由空間,讓他自己去處理問題,直到需要家長時再介入,介入時要先讓孩子說出他們的糾紛、找出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並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03

身份確認敏感期

出現年齡:一般出現在4-5歲。

就像前面說到的,孩子會開始崇拜某一個偶像,或是希望自己就是那個偶像。小女孩會愛穿愛莎公主的裙子、小男孩會希望別人喊自己「蜘蛛俠」、「超人」等,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說明孩子處於身份確認敏感期了。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經常通過模仿、扮演偶像,不斷充實自己,希望通過自己的偶像身份來表達自己。

建議:

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允許孩子模仿,並且用偶像的力量正確引導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敏感期,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徵。



04

婚姻敏感期

出現年齡:一般在4歲後,也有些孩子3歲多就會進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階段。

前陣子,兒子放學回家,總跟我說「結婚」的話題,每次都說「媽媽,我要和你結婚!」

不清楚緣由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很好笑,但請不要笑話孩子,在經歷了「人際關系敏感期」後,孩子便會進入「婚姻敏感期」,孩子在這個階段會「愛上」某個人,喜歡與這個人分享、一起玩等。

建議:

不要笑話孩子,也不要迴避孩子問的問題,要通過合適的方式正確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從這個時候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婚姻觀。



05

審美敏感期

發生年齡:一般發生在2.5~5歲之間。

當進入審美敏感期的孩子,家長會發現,會變得很愛美,自己挑選自己覺得漂亮的衣服穿、會學媽媽「化妝」、穿媽媽漂亮的高跟鞋,並且在自己的一番裝扮後,還希望被家長誇獎。

建議:

無需按著成人的審美觀,給予負面的評判,而是要迎合孩子的審美標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堅持與執拗,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順利度過審美敏感期,等孩子大了,閱歷豐富了,審美觀自然會慢慢趨向於正常。

京媽說:來說說,你家孩子經歷這些敏感期的時候,都發生過哪些好玩有趣的事兒。

J. 幼兒敏感期有哪些階段

1、語言敏感期(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啞啞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2、書寫敏感期(3.5~4.5歲)、閱讀敏感期(4.5~5.5歲)

孩子的書寫能力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動作等敏感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就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充滿書香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3、秩序敏感期(0~3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4、感官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3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地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里的事物。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慾望時,只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5、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因此,如果孩子對泥土裡的小昆蟲或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正是培養孩子細心、認真的好時機。

6、動作敏感期(大肌肉1~2歲小肌肉1.5~3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開發。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小肌肉的練習也同時進行,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的訓練。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7、社會規范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興趣。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

8、文化敏感期(6~9歲)

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起於3歲;而到了6~9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准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閱讀全文

與分享敏感期的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元現金買入價格 瀏覽:702
招行消費貸款套現 瀏覽:531
2019天然氣期貨交割日 瀏覽:898
公募基金每天都買賣股票嗎 瀏覽:832
中石化股票價格 瀏覽:827
上海普天投資者 瀏覽:12
排排網基金大師 瀏覽:612
投資人白皮書 瀏覽:646
我國目前外匯管理制度 瀏覽:205
股票旭日初升是什麼意思 瀏覽:719
基金融資是指 瀏覽:957
伯克國際外匯 瀏覽:152
飛馳環保股票 瀏覽:980
農行科創基金哪兒買 瀏覽:879
免費下載股票書 瀏覽:287
10億刀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52
6元港幣兌換人民幣多少元 瀏覽:539
信貸員借用客戶貸款 瀏覽:205
海源機械股票價格 瀏覽:869
焦炭期貨1809杠桿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