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低定增價格,縮小發行量,要麼乾脆不發了。這也是股市目前不得不漲的一個原因。祝君好運
新浪博客 A股訓練營
⑵ 定增是竟價發行,對現實股價的影響
理論是怎麼樣的聯系,我不了解.
但是實踐中,我遇到過不少定向增發的,決大多數股版票增發的價格都是比當權前股票價格要低的,而且有很多低很多,20塊價格的股票增發只要7,8塊的.我就想拿到增發股票的機構不是占很大便宜了,手上拿到股票的股民不就虧大了.反正不得而解.
也有一些定增的價格是比當前股價高的,見過兩次.但是也沒見到股價跟著就漲的.
實際上的感覺是,好像定增和後面股票價格走勢沒什麼直接的影響,或者說短期的影響並不明顯.
⑶ 認真的雪:定增價格高於當前股價對股價有什麼影響嗎
定增價格通常會要求不低於20日均價的90%,以免過低的定增價格造成對不能參與定增的廣大股民內的不公平待容遇。
而定增價高於20天均線價格且高於當前價,則是參與定增機構對於定增項目及其上市公司集體一致看好形成的結果,通常會對股價形成利好,並形成支撐,會促使股價中短期上漲。
但是否會被主力利用洗盤而造成短期下跌則會依照操盤主力的方案來確定,中期不改向上利好。
⑷ 定向增發股票價格為什麼比現在股票價格低2倍利好還是利空
定向增發股價如果遠低於二級市場的股價,那就是個利空,表示現價被高估了,要小心了.
⑸ 股票定增發行價與目前價格差不多是利好嗎
是利好。一般來說定增價低於市場價格,如果定增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就說明上市公司非常有信心發的出去,否則發行失敗的話成本是收不回來的。
⑹ 股票定向增發價格高於現價是不是利好
定向增發股上市日那天。
股票的市場價格不是按定向增發價格,還是按昨天的收盤價13.07元作回市場價,答所以當天開盤價是13.02元是合理的,定向增發價格只是持有的成本價。
1、非公開發行、定向增發是融資方式的一種,二級市場獲利情況主要看發行價格高低和項目情況。
2、一般來說,非公開、定向發行股票基本上是利好,是相對公開發行而言。
3、至於利好的程度,一是要看融資後的項目情況,二是要看發行價格的高低,三是看發行的規模和鎖定股票的時間。
4、所以,如果目前增發價格不是因為除權而高於市場價,會有兩種情況:一是調整增發價格,二是短期內市場價格上漲。
(6)定增發行價格比當前股價高擴展閱讀:
在2006年,定向增發市場回報投資者300%以上的收益率,2007年至2010年,市場每年的回報在50%以上。2011年定增市場整體收益率為13.03%,破發率高達64.25%。
在可統計的123個定增項目中,2012年至2013年的收益率僅為3.9%,出現破發的項目為74個,破發率為60.16%。2014年至今定向增發市場回報率普遍增長,收益可觀。
⑺ 定向增發到底好不好,定向增發的價格與當前股價的關系
定向增發屬於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一種,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新發行一定數量的股份為對價,取得特定人資產的行為。
和其他融資方式相比,定向增發具有「一簡三低」的特徵,即審核程序簡單、發行成本低、信息披露要求低、發行人資格要求低。正因為如此,上市公司對這種方式非常歡迎。而這種方式除了在大盤上漲時可以有效助推公司股票成為領漲先鋒外,還可以在大盤調整時,為公司股價「保底」。
定向增發的價格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往往被市場視為產業資本認可的公司價值下限。而目前定向增發的價格確定又有利於中小投資者,所以,定向增發價格的確有望成為二級市場的「價格底線」信號。而且,在定向增發過程中,有時候由於定向增發價格確定過高,一旦大盤出現波動,往往會使得相關利益方出現護盤動作。在A股市場震盪調整,大盤急促下跌的現下,定向增發板塊的表現要相對堅挺很多,投資定向增發板塊可以有效的抵禦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⑻ 定增價格比現在股票價格低1/3,是利好還是利空
一般定向增發是鎖定一年。即比如2012年1月10日完成定向增發,那麼這部分股票,2013年1月10日就可以上市交易了。定增價格較現價低,說明參與定增的投資者獲利中。如果股票業績向好,影響不大,否則可能會拋售。
定增全稱為定向增發,指的是非公開發行即向特定投資者發行,實際上就是海外常見的私募,中國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為兩大背景下——即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和股改後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項新政,如今的非公開發行同以前的定向增發相比,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⑼ 股票定增價格能說明股價高低嗎:北方國際現價18元,定增股價為12.4,是否說明股價偏高
很高!
上市公司為壯大發展,面向特定投資者非公開增發股份,如今已是常態。持有其股份的個人投資者甚至表示歡迎,而我對此心存懷疑。
假設某公司增發前總股份1000萬股,總價值V1為1億元,即每股價值10元,但市場價格5元,市值為5000萬元。這個市場價格表示價值嚴重低估。
推薦閱讀
自營交易:高盛文化蛻變的源頭 議事廳:QE3笑裡藏刀
二十隻資源股價值解析 10股成逆市吸金王(名單) 4板塊12股繪就雙節淘金圖 十大券商:大反彈將啟 淘金26隻涉礦概念股 [微博]新股虛高定價的後果很嚴重 [股吧]下周大盤迎來百點長陽 現在,公司非公開增發股份10萬股,增發價格一般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為方便計算,假設增發價為5元,那麼,新的特定投資者,付出50萬元獲得某些價值。
公司增發後,總價值為V2,那麼每股價值就是V2/1010萬股,新的投資者獲得的價值為10×V2/1010,原來的未參與公開增發的投資者所擁有的價值變成1000×V2/1010。
非公開增發對象付出的現金5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進入公司的現金賬戶。某些發行只是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維持公司正常運營,某些發行則會將募集資金馬上轉變為新項目的投資。
對於前者,現金流入並不顯著影響原有價值,我將其看成自由現金流貼現的補充,對應到價值增加的部分,是V2=1億元+50萬元-發行費用。而對於後者,假設流入現金投資後,獲得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價值,對應到價值增加的部分,並假設其與初始投資額成正比關系,得到:V2=1億元+(50萬元-發行費用)/d,d為增發獲得的現金相對於增發投資新項目未來自由現金流貼現(即價值)的折扣率,簡稱為「增發投資折價率」。
假設發行費用為零,在前一種情況下,V2=1億元+50萬元;在後一種情況下,V2=1億元+50萬元/d。取d=1,則後一個公式可以覆蓋前面一個公式,表示在不存在增發投資較價值折價的情況下,公司所獲增發現金即其價值。
若要原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則要求增發後擁有的價值大於增發前擁有的價值,即1000×V2/1010≥1億元。將V2=1億元+50萬元/d代入,得到5000萬元/1億元≥d,即:股價低估程度≥(增發資金/增發所得價值)。
這表示市值與實際價值之比要高於或等於增發投資折價率,在我們的計算例子中,要求50%≥d,即股價低估50%,增發投資折價率必須小於50%,才能保證原投資者的利益,這要求投進去的50萬元必須得掙錢,且不同尋常的掙錢才行!
原來,若增發不產生新項目投資回報,只有當股票價格高估或等於價值時,非公開增發才不會對原投資者的利益構成損害。這就是其中的玄機!而即使增發產生了新項目投資回報,也只有當股票現價折扣率大於增發投資折價率時,才不會對原投資者的利益構成損害。
對於非公開增發對象而言,若要求其利益不受損,則50%≤d。正好與原投資者的利益公式相反。
原來,若增發不產生新項目投資回報,只有當股票價格低估或等於價值時,非公開增發才不會對參與增發者的利益構成損害。而即使增發產生了新項目投資回報,也只有當股票現價折扣率小於增發投資折價率時,才不會對參與增發者的利益構成損害。
所以,非公開增發符合「利益守恆定律」:當股票價格低估程度小於增發投資折價率時,原投資者的利益部分轉移至非公開增發對象;反之,則非公開增發對象的利益部分轉移至原投資者。
民生銀行(600016,股吧)(600016.SH,01988.HK)2011年1月拋出215億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計劃面向包括史玉柱控股的上海健特在內的特定對象進行增發,計劃發行價格為4.57元/股,相當於2010年年底其每股凈資產3.90元的1.17倍,而民生銀行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5.23%、20.19%、18.29%,業務蒸蒸日上,顯然每股價值遠不止這個發行價,而且此時市場價格為5元左右,略高於計劃發行價。
按照上面的分析,如果非公開增發獲得通過,則原股票持有者的利益將有一部分轉移到非公開發行的對象手中,當時,確實也有許多投資者紛紛揭竿而起,但針對的不是非公開增發本身,而是史玉柱等人的增發價相比市價較低,覺得不公平。
最終董事會妥協,修改再融資方案。盡管增發仍舊不合理,但投資者沒有再掀起大的反抗聲浪,可見投資者不患貧,患不均的思想多麼嚴重。
⑽ 股票定增價高於發行價好么
我認為不好
一旦高於發行價非公開增發的股票到期解禁了
也就是說他們盈利了
就會有派發的可能
對股價形成一定的壓制
要買那些股價低於增發價的
越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