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纏師的日線三買的形態區別較大
主要是纏論前後理論的不斷完善造成的。其實也不矛盾,三買的級別不同罷了。當然三買本身的組合也會造成形態的區別。
『貳』 重復購買率的分析計算方法
1、按照客戶計算
該方法指在單位時間段內,回頭客購買人數/總購買人數,計算出來的比例,則為重復購買率。例如在一個月內,有100個客戶成交,其中有20個是回頭客,則重復購買率為20%。
這里比較含糊的是,關於回頭客的定義,又分為兩種:
(1)按天非去重,即一個客戶一天產生多筆付款交易,則算重復購買。
(2)按天去重,即一個客戶一天產生多筆交易付款,只算一次購買,除非在統計周期內另外一天也有購買,才算回頭客。
按天非去重,是目前b2c網站統計數據常用計算方法,相對計算出來的重復購買率要高於第二種。
2、按照交易計算
該方法指在單位時間內,重復購買交易次數/總交易次數,及重復購買的總次數佔比。比如在某個季度中。一共產生了100筆交易,其中有20個人有了二次購買,這20人中的10個人又有了三次購買,則重復購買次數為30次,重復購買率為30%。
3、現狀分析
目前經常能在微博上能看到有人在公布關於自家店鋪的重復購買率或獨立運營重復購買率的分析。基本都比較含糊。只有一個百分比比。也未公布其統計計算周期,和具關的指標計算準則。所以在重復購買率分析中,統計周期至關重要,要結合自自運營產品類目周期來分析,才更有參考價值和意義。
『叄』 什麼是購物籃分析(Market Basket Analysis)
將單個客戶一次購買商品的總和(以收銀台結賬為准)稱為一個購物籃。那麼購物籃分析就是針對商品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因為最初這種關聯分析主要是在超市應用廣泛,所以也稱為「購物籃分析」。
購買一種商品的顧客佔全部顧客的一個比率。反映的是全品類的關聯能力,行業參考值為40%,該值越小越好,越小說明關聯能力越強。
客品次指一段時間里平均每位顧客購買的商品品種數。這里主要指中西成葯。其反映的中西成葯的關聯能力。客品次=累計商品品種數/客流量,行業參考值是1.8。
(3)三買的分析擴展閱讀
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一個用戶購買的所有產品假定是同時一次性購買的,分析的重點就是所有用戶購買的產品之間關聯性;如果假定一個用戶購買的產品的時間是不同的,而且分析時需要突出時間先後上的關聯,如先買了什麼,然後後買什麼。
那麼這類問題稱之為序列問題,它是關聯問題的一種特殊情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序列問題也可以按照關聯問題來操作。
關聯分析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三度」:支持度、可信度、提升度。假設有10000個人購買了產品,其中購買A產品的人是1000個,購買B產品的人是2000個,AB同時購買的人是800個。支持度指的是關聯的產品(假定A產品和B產品關聯)同時購買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即800/10000=8%。
有8%的用戶同時購買了A和B兩個產品;可信度指的是在購買了一個產品之後購買另外一個產品的可能性,例如購買了A產品之後購買B產品的可信度=800/1000=80%。
『肆』 如何分析股票的買點與賣點
買進的時機:
1、股價已連續下跌3日以上,跌幅已經漸縮小,且成交也縮到底,若突然變大且價漲時,表示有大戶進場吃貨,宜速買進。
2、股價由跌勢轉為漲勢初期,成交量逐漸放大,形成價漲量增,表後市看好,宜速買進。
3、市盈率降至20以下時(以年利率5%為准)表示,股票的投資報酬率與存入銀行的報酬率相同,可買進。
4、個股以跌停開盤,漲停收盤時,表示主力拉拾力度極強,行情將大反轉,應速買進。 5、6日RSI在20以下,且6日RSI大於12日RIS,K線圖出現十字星表示反轉行情已確定,可速買進。
6、6日乖離率已降至-3~-5且30日乖離率已降至-10~-15時,代表短線乖離率已在,可買進。
7、移動平均線下降之後,先呈走平勢後開始上升,此時股價向上攀升,突破移動平均線便是買進時機。
8、短期移動平均線(3日)向上移動,長期移動平均線(6日)向下轉動,二者形成黃金交叉時為買進時機。
9、股價在底部盤整一段時間,連續二天出現大長紅或3天小紅或十字線或下影線時代表止跌回升。
10、股價在低檔K圖出現向上N字形之股價走勢及W字形的股價走勢便是買進時機。 11、股價由高檔大幅下跌一般分三波段下跌,止跌回升時便是買進時機。
12、股價在箱形盤整一段時日,有突發利多向上漲,突破盤局時便是買點。
常見的賣出信號分析如下:
1、在高價出現連續三日巨量長黑代表大盤將反多為空,可先賣出手中持股。
2、在高檔出現連續3~6日小紅或小黑或十字線及上影線代表高檔向上再追價意願已不足,久盤必跌。
3、在高檔出倒N字形的股價走勢及倒W字形(W頭)的股價走勢,大盤將反轉下跌。 4、股價暴漲後無法再創新高,雖有二三次漲跌大盤有下跌之可能。
5、股價跌破底價支撐之後,若股價連續數日跌破上升趨勢線,顯示股價將繼續下跌。 6、波段理論分析,股價自低檔開始大幅上漲,比如第一波股價指數由2500點上漲至3000點,第二波由3000點上漲至4000點,第三波主升段4000點直奔5000點,短期目標已達成,若至5000點後漲不上去,無法再創新高時可賣出。
『伍』 同花順技術分析裡面的買1.買2.買3.買4.買5...賣1.賣2賣3賣4.賣5.是什麼意思
買賣委託報單按價格的大小進行排隊,系統各顯示5個隊列。
如果你要買入股票,你的報價大於或等於「賣一」價,則馬上按「賣一」價成交;反之,則在「買一」或以下的隊列中排隊,等待有人願意按你的價賣時才成交。
『陸』 三一重工股票分析 買三一重工的或股票分析家,請教你們幾個問題,
三一重工作為國內重工的龍頭企業被很多機構或者基金看好,因此成為很多機構基金的重倉股。
但正因為三一被很多大資金重倉持有,所以對於散戶來說這不是好的消息,因此不建議進入~
『柒』 購買者行為分析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一)根據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復雜程度和所購產品的差異程度劃分
1、復雜的購買行為。如果消費者屬於高度參與,並且了解現有各品牌、品種和規格之間具有的顯著差異,則會產生復雜的購買行為。復雜的購買行為指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完整,要經歷大量的信息收集、全面的產品評估、慎重的購買決策和認真的購後評價等各個階段。
對於復雜的購買行為,營銷者應制定策略幫助購買者掌握產品知識,運用各種途徑宣傳本品牌的優點,影響最終購買決定,簡化購買決策過程。
2、減少失調感的購買行為。是指消費者並不廣泛收集產品信息,並不精心挑選品牌,購買決策過程迅速而簡單,但是在購買以後會認為自己所買產品具有某些缺陷或其他同類產品有更多的優點,進而產生失調感,懷疑原先購買決策的正確性。
對於這類購買行為,營銷者要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通過各種途徑經常提供有利於本企業的產品的信息,使顧客相信自己的購買決定是正確的。
3、尋求多樣化的購買行為。指消費者購買產品有很大的隨意性,並不深入收集信息和評估比較就決定購買某一品牌,在消費時才加以評估,但是在下次購買時又轉換其他品牌。轉換的原因是厭倦原口味或想試試新口味,是尋求產品的多樣性而不一定有不滿意之處。
對於尋求多樣性的購買行為,市場領導者和挑戰者的營銷策略是不同的。市場領導者為圖通過佔有貨架、避免脫銷和提醒購買的廣告來鼓勵消費者形成習慣性購買行為。而挑戰者則以較低的價格、折扣、贈券、免費贈送樣品和強調試用新品牌的廣告來鼓勵消費者改變原習慣性購買行為。
4、習慣性的購買行為。指消費者並未深入收集信息和評估品牌,只是習慣於購買自己熟悉的品牌,在購買後可能評價也可能不評價產品。
對於習慣性的購買行為的主要營銷策略是:
(1)利用價格與銷售促進吸引消費者試用。
(2)開展大量重復性廣告,加深消費者印象。
(3)增加購買參與程度和品牌差異。
(二)根據消費者購買目標選定程度區分劃分
1、全確定型。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以前,已經有明確的購買目標,對商品的名稱、型號、規格、顏色、式樣、商標以至價格的幅度都有明確的要求。這類消費者進入商店以後,一般都是有目的地選擇,主動地提出所要購買的商品,並對所要購買的商品提出具體要求,當商品能滿足其需要時,則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商品。
2、半確定型。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以前,已有大致的購買目標,但具體要求還不夠明確,最後購買需經過選擇比較才完成的。如購買空調是原先計劃好的,但購買什麼牌子、規格、型號、式樣等心中無數。這類消費者進入商店以後,一般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分析、比較才能完成其購買行為。
3、不確定型。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以前,沒有明確的或既定的購買目標。這類消費者進入商店主要是參觀游覽、休閑,漫無目標地觀看商品或隨便了解一些商品的銷售情況,有時感到有興趣或合適的商品偶爾購買,有時則觀後離開。
(三)根據消費者購買態度與要求劃分
1、習慣型。指消費者由於對某種商品或某家商店的信賴、偏愛而產生的經常、反復的購買。由於經常購買和使用,他們對這些商品十分熟悉,體驗較深,再次購買時往往不再花費時間進行比較選擇,注意力穩定、集中。
2、理智型。指消費者在每次購買前對所購的商品,要進行較為仔細研究比較。購買感情色彩較少,頭腦冷靜,行為慎重,主觀性較強,不輕易相信廣告、宣傳、承諾、促銷方式以及售貨員的介紹,主要靠商品質量、款式。
3、經濟型。指消費者購買時特別重視價格,對於價格的反應特別靈敏。購買無論是選擇高檔商品,還是中低檔商品,首選的是價格,他們對「大甩賣」、「清倉」、「血本銷售」等低價促銷最感興趣。一般來說,這類消費者與自身的經濟狀況有關。
4、沖動型。指消費者容易受商品的外觀、包裝、商標或其他促銷努力的刺激而產生的購買行為。購買一般都是以直觀感覺為主,從個人的興趣或情緒出發,喜歡新奇、新穎、時尚的產品,購買時不願作反復的選擇比較。
5、疑慮型。指消費者具有內傾性的心理特徵,購買時小心謹慎和疑慮重重。購買一般緩慢、費時多。常常是「三思而後行」,常常會猶豫不決而中斷購買,購買後還會疑心是否上當受騙。
6、情感型。這類消費者的購買多屬情感反應,往往以豐富的聯想力衡量商品的意義,購買時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對商品的外表、造型、顏色和命名都較重視,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想像作為購買的主要依據。
7、不定型。這類消費者的購買多屬嘗試性,其心理尺度尚未穩定,購買時沒有固定的偏愛,在上述五種類型之間游移,這種類型的購買者多數是獨立生活不久的青年人。
(四)根據消費者購買頻率劃分
1、經常性購買行為。經常性購買行為是購買行為中最為簡單的一類,指購買人們日常生活所需、消耗快、購買頻繁、價格低廉的商品,如油鹽醬醋茶、洗衣粉、味精、牙膏、肥皂等。購買者一般對商品比較熟悉,加上價格低廉,人們往往不必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收集資料和進行商品的選擇。
2、選擇性購買行為。這一類消費品單價比日用消費品高,躲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之間;購買後使用時間較長,消費者購買頻率不高,不同的品種、規格、款式、品牌之間差異較大,消費者購買時往往願意花較多的時間進行比較選擇,如服裝、鞋帽、小家電產品、手錶、自行車等等。
3、考察性購買行為。消費者購買價格昂貴、使用期長的高檔商品多屬於這種類型,如購買轎車、商品房、成套高檔傢具、鋼琴、電腦、高檔家用電器等。消費者購買該類商品時十分慎重,會花很多時間去調查、比較、選擇。消費者往往很看重商品的商標品牌,大多是認牌購買;已購消費者對商品的評價對未購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影響較大;消費者一般在大商場或專賣店購買這類商品
『捌』 「買三碗」和「買三次」,從結構上分析有什麼不同
買三碗跟買三次
不同的是單位。
次跟碗是不同的單位,一次可以買好幾碗,一次並不表示一碗。
『玖』 推薦三支可以買的股票並分析其道理謝謝
600778友好集團
002224三力士
600691陽煤化工
『拾』 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怎麼體現
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購買方式以及購買習慣等對營銷活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制訂營銷計劃時,一定要研究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1.分析消費者市場
消費者市場。指所有為了個人消費而購買產品或服務的個人和家庭所組成的市場。分析消費者市場主要應研究如下五個問題:
①購買該產品/服務的主體(購買者);②該產品/服務為何被購買(購買目的);③哪些人參與購買(購買組織);④消費者購買的方式(購買行為);⑤什麼時候購買(購買時間)和在什麼地方購買(購買地點)。
2.解析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
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1)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指文化、亞文化和社會階層等,這一因素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具有廣泛深遠的影響,表現在兩方面:
①文化是人類慾望和行為最基本的決定因素,依據為其成員提供的不同認同感,分為許多較小的、社會化的亞文化群體。例如民族群體、宗教群體、種族群體、地理區域群體等;②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社會層次,每一階層的成員都具有相似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
(2)社會因素
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還要受到參照群體、家庭、社會角色與地位等社會因素的影響。
參照群體是指那些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看法和行為的群體,參照群體可以分為直接參照群體和間接參照群體。
①直接參照群體,即某人所屬的群體或與其有直接關系的群體。直接參照群體又分為首要群體和次要群體兩類。
首要群體,是指與某人直接、經常接觸的一群人,一般都是非正式群體。例如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同事等。
次要群體,是指某人對其成員的影響不太明顯的一群人,通常是較為正式的群體。例如宗教組織、職業協會、團體組織等。
②間接參照群體,也稱非成員群體,即某人不是其中的成員,但又受其影響的群體。間接參照群體具體分為嚮往群體和厭惡群體。
嚮往群體,是指某人推崇的一些人或希望加入的集團。例如體育明星、影視明星、文化名人等。
厭惡群體,是指某人總是不願意與之發生任何聯系或拒絕從屬的群體。例如擾亂社會的不法團體、非正常的不法組織。
參照群體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參照群體顯示出的新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能影響消費者。
第二,效仿其參照群體的願望,對某些產品的態度也會受到參照群體的影響。
第三,參照群體促使人們的行為趨於某種「一致化」,影響消費者對某些產品和品牌的選擇。
(3)個人因素
消費者購買行為還會受到購買者個人特性的影響,尤其是年齡、生命周期階段、職業、經濟狀況、生活方式以及自我概念等。
(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消費者購買行為所受到的動機、知覺以及信念和態度等影響因素。動機是一種升華到足夠強度的需要,能夠及時引導人們去探求滿足需要的目標。
3.解析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
了解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購買過程的各種參與者及其對購買行為的影響,可以幫助決策者在市場營銷計劃的設計中提供參與信息。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一般有以下五個階段。
(1)引起需求
消費者的需求由兩種刺激引起,即內部刺激和外部刺激。分析引起消費者需求和興趣的因素時,需注意如下兩個問題:
①掌握與產品有實際或潛在關聯的驅使力;②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的需求強度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2)尋找信息
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產生需求後,不會馬上購買,他們需要尋找產品的相關信息。而消費者掌握產品信息的途徑有四種:
①個人來源(家庭、朋友、鄰居、等);②商業來源(廣告、推銷員、經銷商、包裝、展覽);③公共來源(大眾傳播媒體、消費者評審組織等);④經驗來源(處理、檢查和使用產品等)。
(3)評價產品
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和判斷大都是建立在自覺和理性的基礎之上。消費者評價產品主要有五方面問題:
①產品屬性,即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特性;②屬性權重,即消費者對產品有關屬性所賦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權數;③品牌信念,即消費者對某品牌優劣程度總體看法;④效用函數,即描述消費者所期望的產品滿足感隨產品屬性的不同而變化的函數關系;⑤評價模型,即消費者對不同品牌進行評價和選擇的程序及方法。
(4)決定購買
決定購買是消費者購買行為中最重要的階段,也是企業一切營銷努力的最終期望所在。前期相關的產品評價行為會令消費者對可供選擇的品牌產生某種偏好,從而購買其所偏好的品牌。若消費者對購買行為的介入度很高,那麼,消費者在由購買意圖轉向購買行為時還需一段時間,這時有三個因素會影響其購買行為。
①他人的態度,即意欲購買者周圍人對產品的看法:
②購買風險,即購買產品後的好處與弊端;③意外情況,即購買產品之前出現的意外情況,例如產品有質量問題的報道等。
(5)購後行為
消費者購買產品後,通常會產生某種程度的滿意感和不滿意感。簡言之,消費者的購後行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①決策確認,即消費者購買產品後會對其購買決策是否明智作出確認:
②經歷評估,即消費者在購買後的使用過程中慢慢認識和了解這個產品,因而決定是否把這種產品視為這個家庭或自己的一部分:
③滿意與否,若購買的產品達到購買前的預期,消費者就會滿意。否則就會對產品產生不滿:
④未來反應,它直接取決於消費者的滿意程度,一般有三種情況,即不再購買、表達改進意見和忠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