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口增長過快對上海市發展的影響:有利的方面是什麼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有利:不缺人手啊,城市建設不會出現用工荒。大多數崗位都能得到人員上的供給。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也會給上海帶來不同的文化。問題:治安穩定、就業壓力大、戶籍難以管理、土地緊張
⑵ 上海以什麼產業為主,發展趨勢是哪些行業
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但在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和化工區新增項目增量的推動下,總體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第三產業中,金融、信息、交通、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等行業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不會改變。
從需求拉動看,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軌道交通、世博會配套工程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全年投資增幅有望保持上半年的水平。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穩定運行的態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預計達到12%以上。外貿出口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從收益分配看,一方面,隨著今年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城市低保對象補助標准將適當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有望穩步提高,勞動者報酬將有一個穩定增長的預期。另一方面,預計下半年工業企業稅金和利潤仍將保持上半年平穩增長的趨勢,企業效益進一步好轉。
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249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5%;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和實際到位金額分別增長1.7%和3.5%。能源供應方面,本市今年電力供應的迎峰度夏形勢比前幾年有明顯改善,能確保的供電能力達1880萬千瓦左右,可以保證城市正常運行以及居民生活用電和重點企業生產用電需要。土地供應方面,近年來本市加強土地調控,實行土地儲備,盤活土地存量,基本能夠保證經濟發展對土地資源的需求。這些都為下半年本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受原材料和工業品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上海市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而工業品出廠價格水平同比下降0.3%,兩者落差為3.3個百分點。受市場和資源的兩頭擠壓,工業企業盈利空間縮小,其中石化和鋼鐵行業所受影響較大。上半年,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利潤同比下降27.6%。受國際鐵礦石價格較大幅度上漲、國內鋼材價格下跌的影響,精品鋼材製造業利潤下降40.9%。
其次是人民幣升值和國際貿易摩擦對本市外貿出口的影響應予關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對我國出口企業形成的壓力不容忽視,換匯成本的上升對出口企業的利潤產生影響,尤其是部分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經營困難。此外,貿易摩擦范圍已擴展到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並由企業微觀層面向宏觀體制層面延伸,對此需密切關注,有效應對。
⑶ 上海經濟特點
2017年以來,一季度,上海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經濟增長保持平穩,第三產業比重為70.7%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完成6922.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91億元,下降8.7%;第二產業增加值2012.53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4896.40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0.7%。
從主要行業看,一季度,工業增加值1799.9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009.81億元,增長5.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76.72億元,增長9.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86.40億元,增長3.2%;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384.12億元,增長14.4%;金融業增加值1399.49億元,增長11.3%;房地產業增加值348.54億元,下降16.1%。
二、工業生產明顯回升,企業效益增勢較好
一季度,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821.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1%,實現了2012年以來同期最高增幅。分行業看,六個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5336.60億元,增長10.5%。其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增長13.3%,汽車製造業增長18.8%,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增長3.9%,精品鋼材製造業增長4.6%,成套設備製造業增長3.0%,生物醫葯製造業下降1.7%。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9.8%。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1769.77億元,增長12.1%。
一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完成總產值2193.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增速同比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總產值增長29.3%,新一代信息技術總產值增長14.8%,高端裝備總產值增長4.6%,新材料總產值增長3.4%。
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487.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4%,而上年同期為下降7.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4.42億元,增長40.1%,增速同比提高36.6個百分點。
三、消費增長穩中有升,網路零售增長較快
一季度,全市商品銷售總額26031.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5%,增速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0.37億元,增長7.8%,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一季度,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497.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53.37億元,增長6.8%。分商品類別看,通訊器材類、煤炭及製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增長較快,分別增長47.5%、35.0%和22.0%。
從零售業態看,一季度,無店鋪零售額446.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4%,增速同比提高7.3個百分點。其中,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23.1%,增速提高6.5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3.3%,比重提高2.6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良好,民間投資加快增長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315.9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增速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從主要領域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206.03億元,增長25.7%,增速提高10.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869.62億元,增長8.6%,增速回落3.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146.98億元,下降2.2%,降幅收窄9.1個百分點。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24億元,下降44.0%;第二產業投資147.44億元,下降2.6%;第三產業投資1168.23億元,增長12.4%。從經濟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319.34億元,增長28.0%;非國有經濟投資996.56億元,增長5.9%,其中,民間投資551.17億元,增長23.8%,增速同比提高22.0個百分點。
五、對外貨物貿易大幅增長,利用外資金額出現下降
一季度,全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7511.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1%,而上年同期為下降4.1%。其中,進口4462.11億元,增長25.3%;出口3049.22億元,增長13.2%。按貿易方式分,一般貿易進出口3767.65億元,增長19.3%;加工貿易進出口1784.45億元,增長19.9%。
一季度,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98.2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8%;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37.96億美元,下降9.5%。其中,第二產業實際到位金額2.14億美元,下降18.5%;第三產業實際到位金額35.82億美元,下降8.8%。
六、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工業生產者價格大幅上漲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2%,漲幅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從兩大分類看,服務價格上漲3.2%,漲幅回落0.9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上漲1.4%,漲幅回落0.7個百分點。從八大類別看,醫療保健上漲8.7%,居住上漲3.9%,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3%,衣著上漲1.0%,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1.0%,食品煙酒上漲0.7%,交通和通信下降0.7%,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8%。
一季度,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4.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2.8%。
七、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增長良好,貨幣信貸運行平穩
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62.6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其中,增值稅833.74億元,增長8.7%;企業所得稅350.32億元,增長3.3%;個人所得稅222.02億元,增長19.5%。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98.96億元,增長16.3%。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及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較快,分別增長53.0%、11.3%和10.6%。
3月末,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1.0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6.29萬億元,增長12.7%。
八、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據抽樣調查,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其中,工資性收入9790元,增長5.3%;經營凈收入432元,增長3.6%;財產凈收入2200元,增長10.7%;轉移凈收入3419元,增長17.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5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0元,增長8.6%。
一季度,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6.73萬個。截至3月底,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2.60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0.47萬人。
總的來看,2017年一季度上海經濟開局良好,實現了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的目標。下一步,要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解放思想、勇於擔當、敢為人先,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⑷ 一季度上海GDP增長17.6%,出現大幅增長靠的是什麼
我覺得主要靠的是疫情的恢復速度,因為當疫情恢復以後,整體經濟也就復甦了。
這個道理其實非常好理解,因為新冠已經已經直接影響到了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問題,當相關疫情進一步被遏制以後,各行各業都出現了復甦的態勢,這也就直接決定了整體經濟的增長速度。
這個數據非常亮眼。
當上海公布一季度的GDP數據以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上海的GDP增長了17.6%。即便把這個數據放到疫情前的時間來看,也同比增長了9.7%。這個數據非常亮眼,可以很直觀的顯示出上海的經濟發展程度,也可以代表上海的經濟走向了復甦的大行情。對於上海這樣的城市而言,經濟的持續復甦是一個大趨勢,並且經濟的內驅力也會持續增強。
⑸ 上海六大支柱產業是什麼
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業、精品鋼材製造業、成套設備製造業和生物醫葯製造業是上海六個重點工業行業。
2018全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結構更優、效益更好、更趨協調、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一是經濟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6%,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新增就業崗位58.2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預計城鎮調查失業率在4.3%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
二是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持續向好。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製造業部分產值增速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4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
三是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方案的98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7.5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0.2%。四是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5)上海市穩增長擴展閱讀
2018年上海市生產總值完成32679.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實際增速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比重提高
根據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2679.8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下降6.9%;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增長8.7%。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從主要行業看,2018年工業增加值8694.95億元,比上年增長1.9%;
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581.49億元,增長3.3%;
⑹ 怎麼理解穩增長的重要任務
出口是穩增長的最佳捷徑
據商務部數據,中國外貿從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且個別月份已經出現了貿易逆差,這意味著出口下降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進口下降的速度。面對如此情勢,湖南外貿網認為,我們不能將心思全部放在投資與內需上。
從歷史經驗看,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的崛起不是依靠對外貿易的。14~15世紀,義大利依靠壟斷地中海貿易而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15~16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依靠壟斷大西洋(600558)貿易而成為世界強國;16~17世紀,荷蘭通過壟斷東印度洋的貿易而成為世界首富;18世紀後,英國通過壟斷全球貿易而成為世界的領導者。
中國更是如此,因為中國本身是一個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內需是不足的。產能釋放很快,幾千條、幾萬條工業流水量一下子就建起來,產品就像潮水一樣湧出來,而國內居民絕對沒有這個能力消費這些產品,唯有靠出口才能拉動經濟增長,出口是一個龍頭。出口是投資的函數,投資是就業的函數,就業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是消費的函數。出口是原因,消費是結果。
據此邏輯,我們可以得到的基本結論是:在經濟起飛時期的中國,出口與內需絕不是替代關系,而是因果關系。也就是說,當中國經濟因為出口下降而趨於衰退時,根本不可能通過刺激內部需求來加以對沖,其中的道理就在於,當下中國,內需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兩者根本無法替代。哪怕在上海、深圳,如果沒有了出口,經濟馬上陷入停滯。
其實,國際貿易形勢並非想像的那麼壞。據WTO的報告,2011年全球的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量已經恢復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水平。單純說世界經濟形勢不好,阻礙了中國出口,所以要轉向拉動內需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德國的出口佔GDP的50.1%,美國出口佔GDP的14%,恢復到2007年以前的水平。你能說國際貿易形勢不好嗎?最近一段時間,只有中國與日本的出口貿易是下降的,因為這兩個國家的貨幣都在升值。所以說,不是別人不讓你出口,是你自己試圖用貨幣升值的方法來平衡貿易順差。
展望未來,其實對中國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少,一是全球貿易正在復甦,這是最重要的利好;二是全球大宗資源商品價格在下跌;三是人民幣升值壓力沒有了。這半年多來,這三點變化是很明顯的,它們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這是中國重回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的一個好機會。而且,我們競爭對手的日子也不好過,外部環境也寬鬆了,如再不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利用良好的外部因素,重新發展貿易,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再過幾年,想做都做不了。為什麼?因為只要中國的發展戰略再不做調整,那麼再過幾年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就將大量消失。等企業家把廠子關了,移民出走了,再給政策就不會有什麼結果了。這就像盆栽,連根都枯掉了,你再去澆水,它還能開花結果嗎?
因此,筆者的建議是:調整相關政策,繼續採取鼓勵出口的發展戰略;為此就必須讓人民幣匯率重新回到合適的位置,並盡可能抓住可能出現的貶值機會;與此同時,盡快開放國內市場,降低外來商品與服務的市場准入門檻,用「以市場換市場」的方法來有效地降低中國可能出現的單邊貿易順差的局面。只有給世界以機會,中國才會從世界得到更多的貿易機會。
⑺ 為何今年上海房價漲的出奇的快
因為地價都貴的離譜,房價就可想而知了!不漲價房企賺什麼呢!
在前8個月中,國內房地產中的土地市場到底有多火爆呢?從相關機構處公布的數據顯示,房地產相關稅收收入增速也下行的背景下,土地收入增速卻在繼續走高,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2萬億元。
土地收入穩定增長
權威機構13日發布「2016年8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今年1到8月累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0057億元,同比增長14%。shzyqiyu88
同樣來自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七月累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7288億元,同比增長12.1%。今年上半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4303億元,同比增長9.7%。
不難發現,從上半年的9.7%到截至7月底的12.1%,再到1到8月底的14%,全國賣地收入正在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此外,記者了解到,2015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了21.4%,從大幅下降到重新出現兩位數的增長,這個扭轉的力度相當大。
城市分化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財政「熱度再起,卻只是少部分城市的狂歡,城市分化明顯。其實,在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整體下行背景下,這些城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往往也堅挺,甚至逆勢回升。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50大城市前8個月土地出讓金達1.51萬億元,去年同期為1萬億左右,同比增長達到51%。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土地收入增幅較大,如上海前8個月土地收入達1240億元,同比增長約40%,杭州、合肥、深圳土地收入漲幅都超過200%。
不過,有業內專家表示:房地產銷售、投資等在今年3、4月份見頂後高位回落,土地市場的反應會滯後一些。尤其是當前部分熱點城市房價短期暴漲,地價普遍超過房價,風險逐漸積累,土地市場高熱度難以持續。
來源於:長江商報
⑻ 上海市經濟增長因素
海市統計局局長潘建新日前對記者表示,上海經濟經過連續14年的兩位數增長,為「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礎。如果不出現大的特殊情況,2006年上海的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
潘建新提到,有四方面的因素可以確保2006年上海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是從外部條件來看,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基本穩定;從國內各方面的預測情況來看,我國經濟今年也將繼續較快發展。
二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今年雖然汽車、石化等一些重要發展行業還會繼續受到市場、成本因素的制約,對增長速度和效益有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可能會比去年有所減弱。上海的成套設備、精品鋼鐵、生物醫葯等行業預計2006年能保持較快增長。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開港後,保稅區投入使用,有利於航運業加快發展。
三是從三大需求來看,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快速增長的推動,會有一定增長;消費品市場的一些消費熱點延續,消費品市場銷售將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外貿出口由於世界經濟和貿易環境總體上保持平穩,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勢頭。
最後,從政策環境來看,全國宏觀經濟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全國科技大會提出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上海也制定了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實施綱要和行動計劃以及政策措施,以及鼓勵創新的十八條,這些對上海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潘建新稱,雖然目前還存在一些困難,如部分工業企業贏利有所下降、有些行業還沒有完全扭轉這種局面、還有資源約束的因素等,但只要能夠採取措施克服這些困難,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能夠實現的。
⑼ 上海的發展變化
最近二十年上海的變化
位於興業路上的「一大」會址紀念館,這幢房子是上世紀20年代上海市典型民居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83年前,13位平均只有28歲的革命志士秘密聚集在這里,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中華民族的命運從此煥然一新。
走進會館,濃濃的革命氣息深深地吸引了我,對於進去革命的艱辛,生長在新時代的我們或許無法體會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舞台上的出現對於當時災難深重的中國和中國人民有多麼重要,但一大12名代表之一的毛澤東主席曾說過的一句話正巧說明了她成立的偉大意義——「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二樓,「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廳里有一處蠟像群,生動地再現了15位「一大」參加者團團圍坐在長桌旁開會的場景,人們眼前彷彿又浮現出80年前那開天闢地的一幕……
1921年7月23日,13位「一大」代表及2位共產國際代表先後到達會場,也就是李漢俊寓所的樓下客廳,房屋的面積不大,陳設布置也很簡朴。大會由張國燾主持,毛澤東、周佛海擔任記錄。
這幾年上海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現在整個上海已經有3000多幢高樓拔地而起,我們可以看到我腳下的浦東非常的欣欣向榮。 金茂大廈、國際會議中心等3000多幢高樓如雨後春筍,一批批代表國際大都市面貌的標志性建築拔地而起,"東方明珠"塔上的"景點"連成了"景區","景區"延伸成"新城",今天,520多平方公里的浦東已成為長江龍頭上一顆閃亮的明珠。浦東只是上海締造傳奇的一個縮影,近十年來上海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累計超過360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30.7%。
城市在變大,上海人的生活空間也變得寬敞明亮。小閣樓、窄弄堂、亭子間,這些多年以來描繪上海人居住空間狹小的專有詞彙,如今已悄然退去。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全市還有30多萬戶人均居住面積低於4平方米,其中的3萬多戶人均居住面積竟不足2.5平方米,小得難以容身。
如今,上海市區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13.8平方米,寬敞的居室,優雅的環境,使這座城市的市民近一個世紀以來「為居而憂」的煩惱成為歷史。
今天的上海,時刻能感覺到歷史和現實、傳統和現代、東方與西方文明的融合。改革開放以前,由於人口流動的停滯,上海人的封閉性十分明顯,隨著現代化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上海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匯集海內外華人精英的一代「新上海人」正在誕生,截至去年底,上海市的常住人口達到了1711萬人,其中,包括外籍人士的外來常住人口已接近30%。
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參觀紀念冊上,有這樣一段話:走進一大會址,我們看到的黨領導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的艱辛歷程,走出「一大」會址,我們感受到的是今天國際性大都市的繁榮。
而當前,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加入世貿組織後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參與國際競爭主力軍的國有特大型企業,與國外著名跨國公司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對發展先進生產力的極端重要性,對我國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的極端重要性,對現代化建設全局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搞好國有企業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必須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按照中央確定的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
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現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我國經濟理論界空前活躍,不斷解放思想,從中國國情出發,努力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最突出和最主要的,就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在計劃與市場關系這個世界性和世紀性難題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如果說90年代上海的城市建設是有形的巨變,那麼,無形的工業生產力布局的大調整,則更加蔚為壯觀。如果從空中俯瞰,今日上海的城市布局已顯示了走向國際化大都市的宏大氣派:以環繞城區的內環線和外環線為界,內環線內主要是商貿、金融等第三產業,展示了新上海的繁榮和繁華;內、外環線之間主要是優良的人居環境;外環線周邊是重點工業區和新興產業區,北邊是鋼鐵基地,南邊是石化基地,東邊是集成電路基地,西邊是汽車工業城。這一嶄新的格局,體現了大上海工業經濟的不凡實力和水平。
20世紀末,這座中國最大城市在跨入新世紀之時,為自己豎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GDP連續第九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人均GDP4180美元,達到世界銀行劃定的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也就是說,除港澳台地區外,這個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火車頭"已經率先進入了全新的站點。
面對過去革命的艱辛與今日上海的繁榮,我們不得不感概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是幸運的,所以作為我個人應該加倍努力,在工作中做到仔細不馬虎,踏踏實實地工作,每天工作結束後好好的整理一天所做的事,並將明天要做的工作寫在本子上,以免忘記,而在學習上,也不應該鬆懈,當今的社會唯有多學習,使自己擁有更多的才能,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
時至今天,國際商品交換的擴大和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使世界博覽會這一國際經濟科技的奧林匹克盛會顯得舉足輕重,除發達國家外,發展中國家也紛紛要求舉辦世界博覽會。在走向新世紀的行列里,中國正以她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經濟、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令世人所矚目。和平與發展、互促與共進,不僅是12億中國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恆主題。
面對世紀之交,舉辦世界博覽會的意義更顯得尤為重要。能否成功舉辦世界博覽會,不僅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建設成就和綜合國力,更顯示出主辦國邁向下一世紀的決心和信心。
⑽ 上海的經濟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近期,上海統計局局長潘建新介紹了上半年上海經濟運行情況,顯示總體經濟運行良好。潘建新透露,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穩中有降。6月份,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水平與去年12月持平。上半年,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
上半年,本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83.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4%,增幅同比回落15.1個百分點。
從消費領域看,上半年,本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3%,漲幅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
從八大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2.6%,衣著類上漲7.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0.8%,煙酒及用品類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
【消費品零售】13.1%
上半年,本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1%,增幅同比加快1.6個百分點,消費品市場銷售全面向好。據抽樣調查,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長14.6%,增幅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31.2%,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存款】232.81億元
至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4943.05億元,比年初增加1648.86億元,同比多增232.81億元;貸款余額18090.64億元,比年初增加1345.24億元,同比多增154.78億元,其中中資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2630.79億元,比年初減少182.97億元。金融機構存貸差6852.41億元,同比擴大1480.94億元。
【就業崗位】36.1萬人
上半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36.1萬人(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非農就業7.6萬人),已完成年度計劃的72.2%。至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26.4萬人,與年初相比減少1.1萬人。
據抽樣調查,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9%。
【GDP】12.6%
上半年,上海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781.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6%,增幅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
上半年本市二、三產業同步增長。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17.12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36.42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1%。服務業增長加快,主要行業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6%,增幅同比加快4個百分點;金融業增長13.2%,加快2.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