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數據波動性分析

數據波動性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06 03:19:13

A. 如何計算一組數據的波動率

波動率=[有重要意義的第二高(低)點-有重要意義的第一髙(低)]/兩高(低)點間的時間。
這個公式的意義是:
(1)預測是根據歷史的數據。進一步講,新股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觀察後,才可以進行預測。
(2)重要的低點是判斷的關鍵,點選錯了,就不具有計算的意義。
(3)高低重要(支)點的選擇要注意與時間同期結構相符合,月周線的高低點不一定符合日線、小時線的要求。要在特定的時間坐標內觀察有意義的重要(支)點。
波動率,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經濟形態,它倒底是如何波動,波動的結構倒底是如何進行的實質類問題。和桌子上擺放的蘋果,是通過色,香,味,狀來表達自己的存在一樣,波動率的概念是對波動這樣一種實體進行抽象和表達。因為它的存在實際上到了最後,是一種自然率,(不可思議的幾何率),故而,稱之為"波動率「.波動率的意思,重點放在了波動體的結構上。

B. 對文本故障數據進行趨勢分析,慣性分析,波動性分析等,用NLPIR和SPSS可以完成嗎,還要用模型嗎

這些都是常規分析,可以完成。模型構建和spss不是分開的兩個概念

C. 時間序列模型中,哪一個模型可以較好地擬合波動性的分析和預測

主成份分析是為了提前眾多指標中有典型代表性的幾個主要成分,其中主成分的一種回計算得分答方法是用回歸方法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將預測對象隨時間推移而形成的數據序列視為一個隨機序列,用一定的數學模型來近似描述這個序列。這個模型一旦被識別後就可以從時間序列的過去值及現在值來預測未來值。現代統計方法、計量經濟模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能夠幫助企業對未來進行預測。

ARIMA模型建立在歷史數據的基礎上,故搜集的歷史數據越多,模型越准確。

每月儲蓄數據.可以看作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一個隨機時間序列,通過對該時間序列上儲蓄值的隨機性、平穩性以及季節性等因素的分析,將這些單月儲蓄值之間所具有的相關性或依存關系用數學模型描述出來,從而達到利用過去及現在的儲蓄值信息來預測未來儲蓄情況的目的。

D. excel表裡怎麼做出波動分析圖

excel表裡怎麼做出波動分析圖的解決方法如下:
1、打開要處理的excel文檔,
2、對數據進行處理,將數據做內成表容格形式,
3、選中所有數據,
4、點擊菜單欄中的插入,插入折線圖
5、這時就會顯示你需要的圖表。
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參數進行調整。

E. 市場數據分析在統計學中對數據離散程度描述,極差和方差哪個對數據波動更敏感

市場數據分析在統計學中對數據離散程度描述,方差對數據波動更敏感。極差是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來反映數據的變化范圍,主要反映一組數據中兩個極端值之間的差異情況,對其他的數據的波動不敏感。 方差是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後平方,最後再平均」的方法得到的結果,主要反映整組數據的波動情況,是反映一組數據與其平均值離散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每個數年據的變化都將影響方差的結果,是一個對整組數據波動情況更敏感的指標。 在實際使用時,往往計算一組數據的方差,來衡量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F. 波動性分析各有哪些不足

近七年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效果評述
——兼評經濟增長模式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決定將我國實施了近七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轉變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從而宏觀政策由「一積極,一穩健」轉變為「雙穩健」。這是繼去年10月29日央行做出加息決定後針對我國當前經濟局部過熱的又一重大舉措,如果說加息是臨時性的急救措施,那麼這次財政政策的轉變則是戰略性的。而討論清楚過去七年來宏觀政策實施的具體效果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為我們以後的政策制定和體制改革提供借鑒。

歷時近七年的「一積極,一穩健」的宏觀政策

至1996年底我國的緊縮政策成功地將當時的高通貨膨脹降了下來,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加上1997年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整體上陷入了通貨緊縮的狀態,在這種內外交困的環境下,中國政府於1998年毅然決定啟動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在建國以後尚屬第一次,同時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至這次財政政策的調整,這一整體上積極的宏觀政策歷時近七年之久,前後能持續如此長時間的宏觀政策,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

(一)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一方面,每年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投資大量的項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了經濟增長。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期間,中央政府每年發行1000億—1500億元的長期建設國債,僅從1998年至2004年7月間,累計發行9100億元。但財政的這種資本性支出的帶動作用更大。在中國,政府資金具有引導效應,比如政府上一個項目,銀行就爭著給貸款,這種「政府投資、銀行跟進」所形成的投資規模是相當驚人的。

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財政政策雖然能直接刺激投資,但往往因為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而使其效果打折扣。這里要指出的是,由於特定的體制原因,中國這一時期的財政政策是幾乎沒有「擠出效應」的。

(二)「積極」的貨幣政策作用相當微弱

隨著積極財政政策的啟動,宏觀政策伴以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相關部門看來,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貨膨脹又能防止通貨緊縮的政策,即適中的貨幣政策。但從事後來看,我們的貨幣政策事實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們名義上採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而在實際操作時違其原意,即貨幣供應量仍加速增長(積極貨幣政策的最重要表現),相反,我們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期間,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的並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穩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實的「穩健」;但近些年來我國的M2/GDP越來越大,尤其是1998年以後迅速增加,粗略估計當前為2左右,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而且,中國人民銀行從1996年以來八次調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後就有五次。

因此,從這些意義上講,我們的貨幣政策是「積極」的。而貨幣政策的作用無外乎表現在兩個方面,即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擴大,利率降低,於是居民消費增加,企業投資擴大,但從我國的實踐情況來看,這兩方面的刺激作用都是不明顯的。主要原因仍應從解釋超額貨幣入手,以下僅從兩方面給以粗略概述。

從貨幣需求的角度看。按凱恩斯的分法,貨幣需求可以分為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在一個經濟體中,交易需求的變化是不會很大的,無非是在經濟繁榮時大一點,蕭條時少一點,但並不會相差很大;但在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二者之和與准貨幣相當)方面往往有大幅度的變化,我國的情況即是這樣的。

首先,貨幣的預防需求很大。預防性儲蓄在學界已經有了很多的討論,即處於轉軌時期的中國居民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比如失業、未來養老以及子女教育等需要大量的支出,從而大量儲蓄,邊際消費傾向不斷降低,降息能促進的消費增加非常有限。

其次,很高的貨幣投機需求也許最值得我們注意。眾所周知,中國的股市歷來以投機盛行為其最重要特徵,民間的大量貨幣資金湧入股市,參與虛擬經濟活動,於是新增的貨幣就在證券交易保證金賬戶和企業、居民的活期存款賬戶之間來回運動。有學者估計,2001年進入股市的資金占當年M2的比例為26.32%,虛擬經濟對貨幣的吸收可見是非常驚人的。但由於絕大部分資金重於投機而非長遠投資,因此這部分進入股市的資金對實質性的生產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而且,不僅眾多擁有儲蓄存款的居民參與投機,更嚴重的是許多企業本身也把許多生產性資金投資於股市。我們知道,適度的投機活動固然能活躍股票市場,從而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但過度的投機只能是一種零和博弈,甚至是負和博弈,它只不過是在投機者中間進行財富再分配的游戲罷了,不但對實質性的物質生產不會有直接的促進作用,還可能有大量的負面影響。

從信貸的角度看,信貸政策一直是緊縮性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了中國政府足夠的警示,於是央行對各商業銀行的信貸監管驟然嚴格起來,實施了貸款責任制,自此中國出現了信貸緊縮,自1995年金融體系開始出現的「存差」進一步擴大,至2003年已高達49059億元。雖然國有銀行的信貸結構隨著市場化的進程已有所改變,但並非實質性的。只不過是不再給劣等的國有企業放款,但質量好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資金仍非常富裕,而大量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依然困難。由於大中型國有企業的資金一直是充裕的,所以降息對他們的貸款需求不會有太大的刺激,因此降息在這一特定體制下對投資的刺激作用也不明顯。

從以上兩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經濟主體的貨幣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銀行信貸卻出現了萎縮,從而大量的資金沉澱在銀行中不能轉化為投資,即我們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最終使「積極」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以致從表面上看,中國已幾乎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在這時再回頭看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問題,就非常明顯了。由於有大量資金沉澱在銀行體系中不能轉化為有效的投資,那麼增發國債就成為使這些資金通過購買國債而轉化為實際總需求的一部分的途徑,國債投資項目的銀行配套貸款和其他社會資金也具有同樣的性質,因此基本上沒有「擠出效應」。但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很小的「擠出效應」是在我國特定體制下的扭曲結果。

綜上所述,近七年間,我們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確起到了異常「積極」的作用,對保證特定時期的經濟增長具有非凡的意義;同時,雖然「積極」的貨幣政策並不如意,事後效果非常微弱,但「積極」的貨幣政策無疑為積極財政政策有效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個異常寬松的貨幣環境,這也是我國目前特定的國有企業體制和銀行體制下積極財政能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央決定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為穩健的財政政策無疑是明智的,因為過去的財政政策效果明顯,淡出也有利於有效抑制當前出現的局部經濟過熱。而且由於我們國家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央行在宏觀調控中使用貨幣政策的作用將依然非常有限,所以,財政政策還不能立即全部淡出,否則,經濟很可能導致衰退,重新陷入通縮。而這也恐怕是調整為「穩健」而非「緊縮」的真正原因。由此看來,由「積極」變為「穩健」可謂恰到好處。但中國經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長期性的,即便能做到控制短期的經濟波動,而這種特定體制下的經濟增長模式不能不讓人擔憂。

存在的問題:經濟增長模式仍不夠健康

從前面的詳細分析我們很明顯地能感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所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仍屬於「政府主導型」經濟,行政干預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靠七年的積極宏觀政策才維持住了經濟的增長(其實是穩中有降),這些註定了其增長模式仍不夠健康。

正像有些學者指出的,我們的經濟在1997年以後發生了由資源約束型向需求約束型的轉變,但必須看到,這種進步還是相當有限的,原因在於需求約束還並非市場化的約束,尤其是在投資需求方面,主要是由政府命令下的信貸緊縮而致。且消費需求約束也正是在投資需求約束下形成的,特別是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眾所周知,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經濟告別了短缺,城市居民的基本消費品和耐用品消費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已基本飽和,開始轉向對高檔消費品如汽車和住房等的需求,但這些產品恰恰是市場供給不足的,尤其是個性化不足,而供給不足與信貸緊縮政策直接相關。同時,由於2003年遇上非典,信貸政策突然變得寬鬆起來,這立刻引發了鋼鐵、電力、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及房地產業的投資熱潮,直接導致了經濟的局部過熱。但這並非無緣無故的熱,而是多年被壓抑後的集中釋放,是由強烈的消費需求作為推動力量的必然結果。

另一方面,由於積極財政政策導致了大量國債項目上馬,銀行配套貸款大量參與,但這些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往往被論證得不夠或根本不被考慮。從而使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整體投資質量不能不讓人擔憂。這些效果只能在相當長時間以後才能顯現出來。雖然短期內拉動了經濟增長,但對中國經濟的損害卻可能是長期的。

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雖然有了一定的轉變,但我們現在就來評判其積極意義還為時尚早,相反,在我看來,其存在的問題並不比之前少太多,在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期間,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變得更加嚴重了,其並未從原來的直接干預到間接干預,再到逐步退出,而是又回到了直接干預的軌道上,即經濟增長模式不符合改革的進程。這顯然不是進步。因此,我們不應高估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進步的速度,必須加緊解決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市場化進程,其中,利率的市場化是最為關鍵的一個。

努力方向:利率市場化最為關鍵

應該說,在市場經濟下干預(調控)經濟也是必須的,這對處於轉軌過程的中國來說更為重要。因此,我國當前不是要不要干預經濟的問題,而是我們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干預方式,即市場化的宏觀調控方式,而利率就是市場化調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正是我們目前特定的體制環境造成了央行在宏觀調控時的被動局面和行政干預的必然性。

在我們的利率沒有市場化的情況下,一旦經濟過熱來臨,央行可動用的手段和能力都極其有限,很難防止經濟的大幅波動。具體地說,官方利率並不能真實反映市場利率,相當多的時候偏離很大(如民間利率一直在10%以上,我們近幾年屢次降息,官方利率顯然大大低於民間利率,而民間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利率,即真實利率,加上緊縮的信貸政策,從而導致大量資金的體外循環)。官方利率與市場利率偏離太大,一方面使央行對經濟的微調失效,比如兩者相差5個點,那麼你加減0.25或0.5個點是幾乎起不到作用的;這也可以解釋我國的經濟主體在表面上看起來對利率相對不敏感的原因。

另一方面,微調不起作用就會累積成大的經濟波動,而大的經濟波動來臨時央行更束手無策,因為那些手段用來微調時都不起作用,這時再動用那顯然更微不足道,於是,行政的力量必然又出現了,強制叫停項目,把經濟硬是降下來,從而進一步加大了未來的經濟波動。一來,我們的行政力量干預經濟是歷來都存在的,二來,從上面的分析看,行政干預也有必然性,否則經濟會出大問題,這顯然不利於穩定和發展。

利率未市場化和信貸歧視的最嚴重後果之一就是大量資金的體外循環,這不僅相應抬高了中小企業的投資成本,從而壓制了很多本應進行的投資(整體上看,中國的資金是充裕的),更重要的是這給中國的宏觀調控尤其是給央行調控經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從而使行政力量對經濟的干預一直不能退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就很難有實質性的改變。利率作為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價格之一,我們必須盡快在國內促使其市場化,為央行全面發揮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為經濟向更健康的市場化發展模式轉變奠定基礎。可喜的是,目前當局在放開貸款利率方面已有了實質性的動作。

G. 一組有波動的數據的分析

在excel裡面 畫散點圖就好了

H. 如何用EXCEL體現數據變化的穩定性

excel表裡怎麼做出波動分析圖的解決方法如下:1、打開要處理的excel文檔,2、對數據進行處理,將數據做成表格形式,3、選中所有數據,4、點擊菜單欄中的插入,插入折線圖5、這時就會顯示你需要的圖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參數進行調整。

I. 如何從一些波動的數據中分析趨勢

均線為輔,各種技術指標線為參考;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只要經常檢查它們各自趨勢的方向和這些趨勢線是否相互印證就可以了,如果互相配合得好,那我們就不動,如果發現背離的情況,我們就傻一點,把它當作是一段趨勢的結束及時了結另外再尋找目標就行了。在這里,需要補充幾點:

1、考慮到股價運行較長時間後達到某一方深度控盤(極度分散)或高度鎖倉(低位惜售)後量能背離的這一種極端情況,可以認為股價仍在趨勢中運行,關注並一直到量能發生逆轉時做離場或介入打算。有關指標的極度鈍化也是同理。

2、對於指標線,需要注意有些指標線是超前或滯後的,如果你嫌煩,就把它們刪去不看,不然你就了解一下它們的超前滯後的特性,在運用時適當做一下調整就是了,也不算很麻煩。

3、運用該簡易趨勢判斷法,如能日K、周K、月K結合起來通盤觀察則更為准確可靠。

4、此法更適合於判斷中線趨勢和波段操作。
5、在目標橫盤或震盪方向不明時,我們就離場或不介入,這是運用本簡易趨勢判斷法操作的要點,切記。

6、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在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戰術,只有合理的分析。每個方法技巧都有應用的環境,也有失敗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J. 反映一組數據波動特徵的統計項目有哪些

反映一組數據波動特徵的統計項目有:

一、集中量數

描述一組數據的規律性的量數稱為集中量數。它是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教育評價中常用的描述一組評價對象一般水平的量數有算術平均數、中位數和幾何平均數等。

1、算術平均數

一組性質相同數據的和除以該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稱為簡單算術平均數,用公式表示為式中。

2、中位數

一組有序數據中,居中間位置的那個數據稱為中位數,用符號Mdn表示。中位數也是描述一組數據一般水平的量數,但是由於中位數是靠位置確定的,而不是用全部數據求出的,因而損失一部分信息。當一組數據存在極端值或分組數據兩端有不確定組限時使用中位數。

3、幾何平均數

幾何平均數是指n個數據連乘積的n次方根,用符號MG表示。當一組原始數據分布沒有規律或呈偏態時,可用幾何平均數代表該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此時X表示每個原始數據。但實踐中幾何平均數主要用於描述事物的平均發展速度和增長率。

二、差異量數

描述一組數據波動性的量數稱為差異量數。一組數據除了具有規律性、集中趨勢的特點,還有變異性、離中性的特點,正是這些數據上的差異,客觀地反映了具體事物的實際形態。教育評價中用差異量數描述相同評價對象的某種屬性評價結果的波動情況。常用的描述一組評價數據波動情況的量數主要有標准差、四分差、差異系數。

1、標准差

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與其平均數的離差平方之和的平均數稱為該組數據的方差,用符號表示;方差的算術平方根稱為標准差,用符號表示。公式為當一組評價數據適合用算術平均數描述其規律性時,則用標准差描述其波動性。

2、差異系數

標准差與平均數的比率稱為差異系數,又稱為相對標准差,符號為CV。從公式可以看出,差異系數不具有實際測量單位,是一種相對差異量數。要比較單位不同、或雖然單位相同但平均數相差比較大的兩組或多組評價數據的離散性大小時,宜用差異系數。

三、標准分數

標准分數是原始分數與平均數之差除以標准差所得之商,標准分數是以平均數為參照點,以標准差為單位,描述某個原始分數在團體中相對位置的量數。

閱讀全文

與數據波動性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西康價格 瀏覽:964
外匯微盤哪個好 瀏覽:2
助學貸款有多少人逾期 瀏覽:819
貴港國海資金賬號5位升為 瀏覽:503
中國國際投資股份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59
開立外匯經常項目賬戶應注意 瀏覽:640
新加坡幣對人民幣匯率2月24 瀏覽:547
第三方支付對基金銷售 瀏覽:901
ltraderfx外匯 瀏覽:729
股票聯結票據 瀏覽:704
投資銀行做市商的風控對策 瀏覽:52
台灣股票書籍 瀏覽:142
美錦能源注冊資金 瀏覽:998
樂視股票激勵 瀏覽:818
惠信貸款 瀏覽:441
鷹連期貨 瀏覽:787
九鼎投資證券公司 瀏覽:62
俏江南股票 瀏覽:770
錢放投資公司安全嗎 瀏覽:375
北京外匯管理局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