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有哪些種類市場上流通的股票是哪些
按股東權利分類,股票可分為普通股、優先股和後配股
1.普通股
普通股是隨著企業利潤變動而變動的一種股份,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股份,是股份企業資金的基礎部分。
普通股的基本特點是其投資收益(股息和分紅)不是在購買時約定,而是事後根據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業績來確定。公司的經營業績好,普通股的收益就高;反之,若經營業績差,普通股的收益就低。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股份,亦是風險最大的一種股份,但又是股票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在我國上交所與深交所上市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2.優先股
優先股是「普通股」的對稱。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在分配紅利和剩餘財產時比普通股具有優先權的股份。優先股也是一種沒有期限的有權憑證,優先股股東一般不能在中途向公司要求退股(少數可贖回的優先股例外)。
3.後配股
後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於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後,對剩餘利益進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後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後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
不要相信股市,在中國是不靠譜的,創業版看看都是誰致富了,老百姓只有虧本的份,那些券商,大股心滿意足。
Ⅲ 股票的種類都有哪些
為了提高證券市場的信息質量,規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信息,中國證監會公布了《內上容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應該說,《指引》對上市公司的分類較原來兩地交易所的行業劃分更加細致,並且參考和借鑒了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國際產業分類、北美產業分類標准和摩根斯坦利全球行業分類等國內外權威行業劃分標准。然而,不少證券業專業人士認為,目前兩地交易所公布的分類結果仍有值得商榷之處。按照《指引》的規定,上市公司分類的原則與方法是以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為分類標准。當公司某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於或等於50%,則將其劃入該業務相對應的類別。當公司沒有一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於或等於50%時,若某類業務營業收入比重比其他業務收入比重均高出30%,則將該公司劃入此類業務相對應的行業類別。
Ⅳ 「大小非」、尚未股改的S股品種是什麼意思/
非是非流通股
持股大於5%的非流通股的叫大非,小於5%就叫小非。解禁就是解除流通禁制,可以上市流通。
大小非有在解禁後在股價估值高時可能會拋售其股票,是一種利空的消息。
1,用簡單通俗的話解釋什麼叫股改?
股改就是股權分置改革(股票的權利改革,原來是什麼樣的股票權利都有,改了之後都是一樣的權利了).
2,為什麼要股改?
我們原來是計劃經濟,股市也是計劃經濟產物,再不改革就會阻礙我們股市發展了.
3,股改前後區別.
沒改的時候我們的權利不一樣,改了之後全部流通,權利都是一樣.要是大股東不好好做公司業績,那很有可能因為股價過低被收購,沒股改的時候可不是這樣,公司賺不賺錢他都穩穩當當的做大股東.所心沒股改就會損傷小股東利益.
4,怎麼樣進行股改?
怎麼樣股改都由各個公司自己出方法,我這里就不說了.說不完方法太多,但多數都是採用送股.
5,如果是非流通股東送股給流通股東的話,那非流通股東不是損失很多嗎?這對非流通股東有什麼好處呢?對上市公司有什麼好處呢?以上合起來回答你.
打比方說,A股票20元市場價格,但是非流通股是不能流通也就不能買賣,那A股票20,30,100,1000對大股東本身都是不能在二級市場現價賣的.政府規定可以轉讓,但轉讓價非常低,據我所知高過二級市價的非常少.如果流通了大股東可以隨時賣出,當然會獲利很高.即使採取了送流通股票,那也不會送的很多,送很少一部分股票給出去,然後換來股票流通,你說對大股東來說是不是好事?原來的流通股東也得到了小部分的饋贈,真是皆大歡喜的事情.這樣大小股東全部是一樣的股票,一樣的權利,當然大小股東就會認真做自己公司業績,好好乾活了,公司自然就變得更好.
Ⅳ 我是投機新手,想問問大家都有什麼交易品種是門檻低並且流動性好的股票就不用說了,期貨內盤受外盤影響
風險很大的投資,建議不要參與,嫌錢多也不要這樣子瞎折騰。
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可以做,雖然賺的少,也總比銀行給的活期利息高。
Ⅵ 股票客戶當前等級低於品種最低等級要求是什麼情況
決定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和股市高低的關鍵是貨幣政策,不是政府的投資計劃,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影響的是經濟的結
Ⅶ 在選擇股票的時候如何選擇股價估值偏低的股票且成長性好的股票多些指點
估算股價四法:
一、成熟市場的價格對照法。大家都感到迷惑,國內A股價格為何長期高於國外成熟市場同類股票的價格?這情況還能維持多久?主要原因在於:中國股市是供不應求的市場,商品的價格除了本身的價值之外,還有一個決定因素是供求關系,原來國內人們投資渠道狹窄、股票數量有限,致使新股以天價發行仍有人捧場,而經過這幾年的大幅擴容,證券品種、數量大大增加,且近期通過首發、增發、減持、配股、綠鞋等等手法變著法兒擴大發行量,股市供求狀況悄然改觀,已逐步演變成供過於求。此時股價向國際靠攏自然順理成章,目前馬鋼在香港相當於0.6元人民幣,A股則高達3元多;中國石化(相關,行情)在香港一塊錢,而目前在國內尚有3.7元……可見,與成熟市場一對照,這些「低價股」其實並不低,長期持有的風險一目瞭然。
二、凈資產倍率估演算法。衡量股票的價值人們多用市盈率的標准,但對虧損股來說,由於通行的市盈率標准無法衡量,成熟股市流行用凈資產倍率來衡量,對成長性一般的傳統類公司來說,其安全投資區一般為每股凈資產的1-2倍,例如,2001年中報銀廣夏(相關,行情)每股凈資產1.03元。也就是說,銀廣夏下跌的底線有可能低至1-2元,這樣一估算,你還敢在8.7元的位置搶反彈嗎?
三、根據法人股的交易價格估算。法人股與流通A股因為流通性不同,同一品種的成交價往往出現巨大差異。流通股因各種各樣的因素價值被大大高估,而法人股的成交價才真實地反映市場的資金成本與投資的預期收益,也就是說,判斷股票的價值,不妨以同一品種的法人股的交易價來大致估算一下A股的價值:如輕騎海葯(相關,行情)的法人股1998年被輕騎集團以2.54元的價格買走。三年後,法院拍賣,這批法人股的價格是0.32元。此時,其流通股仍接近9元,是法人股價格的近30倍!可見其中仍隱含著較大的泡沫。
四、「殼」的投機價值。不少股票凈資產是負數,投資者買的是債務權,照理說無任何投資價值,然而,徜若傳聞中的連虧三年直接上三板的政策變為現實,「殼」的投機價值將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