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華創證券環保行業首席分析師

華創證券環保行業首席分析師

發布時間:2021-05-06 07:46:26

① 怎麼知道一家上市公司它有負債

2013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經收官,據Wind數據統計,2013年眾上市公司的財務費用大有吞噬凈利潤之勢,數據顯示,去年2000餘家上市公司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的佔60%,其中390餘家公司財務費用超過1億元,400餘家公司財務費用遠超凈利潤。
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財務費用中,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佔去了很大一部分。在以收付實現製作為記帳基礎的前提條件下,所謂支出應以實際支付為標准,即資金流出,標志著現金、銀行存款的減少。
目前,在兩市公司中,有2207家公司對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明細有表述,這2207家公司的利息支出共4103.15億元,需要注意的是,這2207家公司的凈利潤僅為9451.75億元,從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利息支出已經佔到這些公司凈利潤的近50%。
多家公司凈利潤虧損
仍有過億利息支出
記者通過Wind數據統計發現,在已公布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去年利息支出超過100億元,分別為中國石油230.81億元,大唐發電118.24億元,中國中鐵112.93億元,中國建築109.82億元,而利息支出超過10億元的公司更達61家。
據中國石油2013年年報顯示,2012年公司的利息支出為181.64億元,同比增加了49.17億元,如此計算的話,利息支出費用一項同比增加了27.07%。
據中國石油2013年年報表示,利息支出之所以增加主要原因是為保障生產經營及投資建設所需資金,集團有息債務增加,同時,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去年凈利潤為1295.77億元,利息支出占凈利潤的17.81%。
數據顯示,在發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公司中,有653家利息支出費用超過凈利潤。大唐發電名列前茅,其利息支出費用比凈利潤高出82.97億元,而中國鋁業、*ST天威、*ST鳳凰等均排名靠前。
據大唐發電2013年年報顯示,去年大唐發電的利息支出為118.24億元,與2012年的118.13億元相比基本持平,而公司去年的凈利潤僅為35.27億元,其利息支出高出凈利潤近3.35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四家ST公司的凈利潤虧損,但其利息支出卻高的出奇。*ST天威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為-52.33億元,而其利息支出卻為4.26億元,另外,*ST鳳凰去年凈利潤為-45.14億元,公司利息支出為2.19億元;*ST二重去年凈利潤為-32.07億元,利息支出為7.6億元;*ST銳電去年凈利潤為-34.46億元,利息支出為2.64億元。有分析師稱,上述公司的凈利潤或許就是被利息支出所積壓。
製造業1467億元利息支出
成「重災區」
據記者統計,在發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公司中,來自於製造業的有近1500餘家,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電力行業以及房地產行業公司數量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對此,有分析師表示,去年經濟環境因素導致的企業貸款成本上漲,上市公司財務支出大幅上漲,電力、製造等產業受成本上漲,市場環境持續疲軟等因素影響,融資規模擴大,導致相應的財務費用也隨之上漲。另外,受企業快速擴張影響,部分公司支出猛增,財務費用也隨之上漲。
從上述統計可以看出,製造業這1500餘家公司去年共產生利息支出1467.47億元,佔2207家公司利息支出總額的35.76%,同樣高居榜首。
對於上述數據,有分析師指出,製造業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最高,原因在於製造業佔用資金大,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強烈,受融資成本上升的影響也最大,另外,因為製造業受宏觀經濟影響最大,出口下滑以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直接導致了製造業企業的經營業績下滑,為了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數額開始增加,利息支出也隨之增加。
另外,該分析師還表示,財務費用和利息支出的增加,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會隨之下降,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股價也會受到影響。而利息支出的增加也導致了財務費用的增加。
從財務費用來看,2013年2474家公司共發生財務費用5870.95億元,同比2012年的2834.95億元增加了近兩倍。
數據顯示,2013年財務費用最高的公司中中國石油、大唐發電、華能國際、中國石化等公司依然排名靠前,其中中國石油以218.97億元的財務費用排名第一。
虧損近億元利息支出逾6億元 黔源電力稱財務費用吞噬利潤
公司在年報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財務費用吞噬了經營利潤,而高額的借款導致了公司負債率高企不下
■本報記者 桂小筍
對於在2013年出現虧損的許多上市公司而言,報告期內公司的利息支出顯然已成為了公司的業績「黑洞」。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2013年虧損超過10億元的18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當期的利息支出超過1億元,其中,有3家公司當期的利息支出超過了1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一些公司的虧損額度及利息支出數額都不及上述16家公司,但是,從兩組數據的對比中,卻可以讀出另類的味道。例如,黔源電力2013年年報的虧損額度為9910萬元,但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卻高達約6.2億元。公司在年報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財務費用,吞噬了公司的經營利潤,而財務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即是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拖累利潤
Wind數據統計顯示,共有203家凈利潤虧損的公司披露了利息支出數額,這些公司在2013年的虧損總額約為740億元,而當期這些公司的利息支出總額約為241億元。
雖然有一些公司的利息支出與虧損額度相比,顯得「九牛一毛」,但是,其中也不乏利息支出金額與凈利潤虧損額度相比反差明顯者,黔源電力就是其中的代表。
黔源電力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2.57%,而凈利潤同比下降172.39%,虧損約9910萬元;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有約6.2億元。
公司在年報中稱,目前發展的主要困難,與公司的財務費用居高不下有著莫大的關系:電力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電站建設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設備維護和技術改造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由於公司建設項目資金需求所帶來的高額銀行借貸直接導致了資產負債率高企不下,經營利潤被巨額財務費用「吞噬」。
從公司年報的財務費用明細中可以看出,其主要由利息支出組成。
ST族利息支出亦很驚人
如果說,黔源電力的狀況為投資者展現了利息支出對經營利潤造成的巨大影響,那麼,對於一些已經ST的上市公司而言,平衡利息支出對利潤造成的影響,則顯得更加迫切。
數據顯示,在16家2013年業績虧損、當期利息支出卻超過1億元的上市公司里,有8家屬於ST一族。在這些公司里,利息支出對凈利潤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例如,*ST新材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約11.39億元,同比增長9.56%,在上一個會計年度,公司凈利潤虧損約為10.39億元。
對於報告期內業績欠佳的原因,*ST新材從產品市場價格下滑、需求不振等方面進行了解釋,在公司的主營產品明細表中可以看出,占營收大份額的幾項產品中,毛利率以負值呈現。此外,從其財管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數據可以看出,在最近的會計年度中,公司的這些費用正在不斷攀升。以財務費用中的明細為計,*ST新材2013年度利息支出約為4.5億元,上年同期則為約4.48億元。
年報稱,控股股東在財務上給了上市公司力度較大的支持:「從控股股東藍星集團取得的借款為38.88億元,由藍星集團提供擔保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別為0.5億元及27.91億元,由最終控制方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提供擔保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別為9.21億元及18.85億元。」公司稱,確信在2013年12月31日後的十二個月能夠清償到期債務或進行再融資。
上市房企四成凈利「上供」銀行
利息支出成房企利潤第一大「殺手」
據記者統計,142家上市房企去年的利息支出為338億元,且增速遠超房企凈利潤的增長幅度
■本報記者 王 崢
「房企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給銀行打工的。」在被問及如何看待房企近半利潤被高負債導致的高利息吞噬時,一位開發商高層這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而從近期房企披露的年報數據上看,利息支出確實已經成為吞噬房企利潤的第一大「殺手」。
記者統計Wind提供的數據後發現,滬深兩市142家上市房企,2013年的利息支出高達338.03億元,占當年上述房企凈利潤總和的38.97%。
其中,僅龍頭萬科一家2013年的利息支出便達到了65.75億元,而萬科2013年辛苦一年獲取的凈利潤不過151.19億元。同時,首開股份、金地集團、金融街、京投銀泰、保利地產在2013年的利息支出也超過了10億元。尤其是首開股份,在2013年實現凈利潤12.89億元的情況下,其年內利息支出卻高達31.69億元,超出凈利潤的2倍還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42家房企2013年的凈利潤總額為867.48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2.44%;而利息支出則從2012年的278.84億元,上漲至338.03億元,同比增幅達21.54%。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房企在利息支出上的增幅,已遠遠超過了它們賺錢的速度。而在目前市場成交萎縮的情況下,房企的資金成本無疑會繼續加大。
實際上,相比於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日子則更不好過。由於此前上市房企再融資被長時間叫停,且部分銀行在對房企放貸時嚴格執行「名單制」,因此很多中小房企不得的求助於高息的信託等融資方式,以至於一段時間內,信託融資的年息一度保持在20%以上,而這無疑給房企帶來的巨大的成本壓力。
而近期,有龍頭房企高層在建策沙龍上還表示,目前的信貸持續收緊,且今年銀行在房地產放貸這一塊沒有任務,因此只有好的項目才能從銀行貸出錢來。這也意味著,目前想從銀行借出大量的「便宜錢」,幾乎不太可能。
同時,上述高層還透露,一些負債率較高不好從銀行貸款的企業,「在拿地後還有一個做法,就是拿到貴的地以後,去找金主去借錢,這些錢借來,用股權抵押,有若干個項目已經到了實際拿地開發企業的真實股權降到了只佔百分之幾的地步,大量的股權實際在金主的手裡。但金主的錢好多都很貴、很高,因此這些項目能不能經得住銷售緩慢的考驗是未來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為了解決資金難題,不少房企借著民營銀行放開之際,也做起了自己的「銀行夢」。其中,龍頭萬科率先行動,在去年年末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認購30億港元新股,成為徽商銀行的單一大股東;A股上市房企新華聯則確認公司將在湖南地區參與發起民營銀行;恆大地產更是今年初斥資36.5億元購入華夏銀行5%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五大股東;此外,越秀集團也在2月份宣布以116.4億港元完成了對創興銀行75%已發行股本的收購。
安泰集團利息支出2.46億元成利潤黑洞
凈利虧損2.4億元大降887%
有專家表示,由於煤價不斷下跌,已經出現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資環境也愈發惡化
■本報記者 李春蓮
隨著融資環境的日益險惡,利息支出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的利潤黑洞。
根據2013年年報,安泰集團2013年凈利潤虧損2.43億元,同比減少887%,而公司的利息支出高達2.47億元。
安泰集團表示,產品微薄的毛利很難維持公司較大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的支出,最終未能實現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供過於求,產能過剩,煤炭市場將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煤價仍將不斷下跌,煤企盈利的空間越來越小。
有專家表示,由於煤價不斷下跌,已經出現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資環境也愈發惡化,煤企在擴張的同時,應關注潛在的資金風險。
毛利率微薄
凈利虧損2.4億元
根據年報,安泰集團去年凈利潤虧損2.43億元,同比減少887%。
對此,安泰集團在年報中表示,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由於外需不振,內需不足,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及巨大的環保壓力,公司所處的焦化、鋼鐵主業整體形勢持續低迷,行業效益仍處於歷史最低位,產品毛利率微薄。
分產品來看,公司焦炭毛利率為11.94%,生鐵毛利率僅為0.78%。
面對以上諸多不利因素,盡管公司在2013年爭取以穩產、增產的運行方式來實現規模效益,但仍難以沖銷價格下行帶來的不利因素,產品微薄的毛利很難維持公司較大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的支出,最終未能實現盈利。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根據年報,安泰集團的應收賬款欠款主要來源於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應收賬款為8.2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為66.61%。
年報稱,報告期內,受國內外鋼鐵市場需求持續低迷,鋼材價格大幅下滑,而公司主要產品焦炭與生鐵是鋼鐵行業的上游原料性產品,受此影響,焦炭與生鐵價格也是大幅下滑。
此外,公司主要產品焦炭與化工產品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28億元,主要是銷量增加所致;生鐵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3.7億元,主要是鋼鐵行業持續低迷,產品銷售價格下跌影響所致;燒結礦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2.8億元,主要是銷量減少所致。
有煤炭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煤炭和鋼鐵都是產能過剩的行業,鋼鐵公司需求不旺,虧損嚴重,焦炭公司的利潤也好不到哪去,可謂一根繩上的螞蚱,長期來看,焦炭供過於求仍是主要行情,安泰集團的業績仍舊不容樂觀。
融資環境惡化
利息支出2.47億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安泰集團凈利潤已經陷入虧損,但其利息支出高達2.47億元。
根據年報,安泰集團2013年長期借款為10.17億元,同比增加219%。對此,年報稱,主要是新增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到期歸還再續貸所致。
此外,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同比減少72%,主要是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到期歸還再辦理續貸手續後列入長期借款科目所致。
而不容忽視的是,盡管安泰集團的利息支出已經成為吞噬利潤的黑洞,但公司對資金的渴求仍舊十分強烈。
年報顯示,安泰集團2013年的總資產為76億元,總負債為47億元,負債率為62%。
安泰集團表示,全年融資環境是近幾年來最不好的一年,央行緊縮信貸規模,加之山西因債務危機問題,融資環境尤為惡化,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壓力。
但是,為實現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後續各項工程項目拓展仍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此,公司將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一方面利用好資本市場平台,充分發揮上市公司融資功能,為公司項目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強與國內外各大金融機構的溝通和聯系,建立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
不得不提的是,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煤價不斷下跌,煤企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有煤炭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初聯盛就是由於高估了煤炭的發展前景,不斷大規模擴張,但最終由於煤價不斷下跌,遭遇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厄運。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煤企在擴張的同時,應關注潛在的資金風險。
三大運營商共建國家鐵塔公司
中移動最受傷
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經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難說,也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報記者 馬 燕
自4月30日工信部證實,三家運營商正在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後,經過一個假期的發酵,這個讓業界一片沸騰的消息,已經有了多種消息和解讀。
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此事項除了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發出的公告信息之外,並無更多進展信息,很多消息運營商也都是從媒體上看到。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這件事情沒有外界傳得那麼誇張。
鐵塔公司或有國家意志
針對有媒體報道要成立「國家基站公司」的消息,4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在工信部官網公開回應稱,「目前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正在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進一步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並稱「這種模式的探索應按照市場化原則和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精神進行組建設計和運營」。
綜合各方面信息來看,目前的「國家鐵塔公司」與傳說中的網業分離相去甚遠。三家運營商共同出資成立這個新「鐵塔公司」,由新公司進行4G新建基站的機房、鐵塔、站址和管道建設並維護,根據租用使用情況,向三家運營商收取租金。據知情人士透露,擬成立的「鐵塔公司」,不涉及到通信主設備。
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的成立應該是包括國務院在內的高層充分考慮了中國電信業發展的問題所在而進行的一項改革,國資委、工信部、運營商等成為實際執行與實施主體,成立目的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更多承載公共設施建設職能。
事實上,4G建設過程中,新基站的站址難找、難談、難建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4G的發展進程。有分析指出,此次要成立的國家鐵塔公司,只是由國家牽頭、三大運營商出資成立的一個促進鐵塔共建共享的舉措,目的在於加快我國4G發展進程。
對於此觀點,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經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難說,也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鐵塔公司或定位為微利企業
據馬軍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全球包括鐵塔在內的共建共享有多種模式:獨立第三方投資建設管理進行出租的情況;運營商資產剝離後的獨立建設管理;運營商參與合資的建設管理;運營商之間的共建共享。
據其判斷,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在國家定位下為微利性企業,後續會有系列政策支持。目前該公司承載一個對增量市場的建設維護主體,不排除條件成熟後對存量資產逐步按照難易程度也納入其中。
馬軍分析,鑒於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目前沒有明確的實施主體,其運作方向可能會有幾個可能,首先其會和原有運營商建設主體對介面的各種主體進行業務來往,相當與承擔了原有運營商網路建設的職能。其次後續最優的方案是把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納入其中,成為設計和施工的具體載體,這樣在執行實施層面就具體了,當然積極邀請民營企業參股並進行業務合作是必然,但是鑒於參股比例以及實際權利行使問題,預計不太樂觀。
中移動個別員工或有情緒
對於此次鐵塔的共建共享,三大運營商也都表態正在協商。有觀點認為,加入建立鐵塔及基站合資公司,僅僅考慮基站的數量,就可以看出中國移動在政策中吃了大虧,通過這些設施的共享和共建,中國移動與聯通和電信在4G基站和鐵塔上的差別將會大幅度減少,中國移動的優勢地位將受到極大的挑戰。
對此,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不排除內部個別員工會有些情緒,畢竟一輩子辛辛苦苦在建基站,最後變成別人的了」,但該人士強調,不能只是看一時一事,長遠來看共建共享肯定是好事。
此前,《證券日報》記者在與中國移動相關人士交流時就聽其訴苦稱,現在4G基站的選址相當困難,特別是中心城區的談判難度很大。
上述人士認為,如果成立一家公司去談判,比運營商各自為戰要好得多。

② 如何成為合格的分析師

《新財富》推出 「最佳分析師」排名時間:2007-06-18 16:08:27 推薦指數: 關注度: 663
2003年6月,《新財富》推出國內第一份「最佳分析師」排名,引起了資本界的廣泛關注,並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認可。上榜的最佳分析師獲得了公司的獎勵與重用,培養分析師的證券研究機構知名度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排名,我們找出了中國資本市場最好的研究人員,並總結了他們的投資觀點、研究理念,令機構與中小投資者受益良多。

在優化去年評選方法的基礎上,我們推出「《新財富》2004最佳分析師」。一年來,中國經濟在「過熱」、「宏觀調控」、「軟著陸」等關鍵詞的轉換中漸變,證券市場也隨之經歷了一番跌宕起伏,證券分析師與投資者經過價值投資的洗禮後,更趨成熟。新一屆的「最佳分析師」,對行業全局的思路更清晰,對投資的指引更權威。我們期待,通過我們的排名,激勵分析師們向更專業、更敏銳的方向進取,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可倚重的參考意見。

126位基金經理選出

29個方向「最佳分析師」

今年的「最佳分析師」評選中,我們在研究方向的分類上去掉了2003年只提名一位分析師的「環保行業」,新增加了「策略研究」、「金融工程」、「基礎化工」和「機械」方向,因此,今年共分29個研究方向。

此後,我們向國內所有券商研究機構征詢這29個研究方向的分析師候選人名單。名單確定後,我們以國內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為調查對象,將候選名單發放給每一位基金經理,由他們直接評選出業內最有實力的研究人員,並據此評出「《新財富》2004本土最佳研究團隊」。此外,基金經理還需要直接選出3家他們心目中國內資本市場綜合研究成果最突出、影響力最大的研究機構,並依此評出「《新財富》2004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機構」。

此次活動有35家券商研究所參與提名,共向126位基金經理發放了評選問卷。這些基金經理累計管理著2500多億元的資產。他們之中,除12隻社保基金的11名基金經理外,另115名基金經理管理著問卷回收時(今年4月6日)市場中所有的116隻證券投資基金。

評選活動三大亮點

與去年相比,「《新財富》2004最佳分析師」評選有三大亮點:

—候選人范圍更廣。分析師候選人全部由國內各大券商研究所直接進行推薦,候選人多達450多人。

—參與評分的人數更多。國內已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中開放式和封閉式基金的基金經理全部參與了我們的活動,問卷回收率高達100%。

—影響力更強。隨著國內對分析師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和上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號召力的推動,本次評選活動受到證券研究機構、各大券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外資投資管理公司等資本界核心力量的廣泛關注與重視。

12人蟬聯冠軍,10人痛失寶座

在29個研究方向中,「《新財富》2004最佳分析師」第一名共有27人,其中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的侯繼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郭海燕分別在兩個行業獲得第一名。

對比去年的榜單,13個研究方向的12位「最佳分析師」今年蟬聯冠軍,他們是: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的李質仙、王峰、肖利娟、李小勇、陳亮、王戰強、張宇、譚曉雨;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趙金厚、干迎;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趙彥、郭海燕、范艷瑾。今年新上榜的「最佳分析師」 冠軍則有16個研究方向的15位(一位是雙料冠軍),其中包括今年新增的4個研究方向的分析師。

去年在12個研究方向中拿到冠軍的10位分析師,今年痛失寶座(兩位是去年的雙料冠軍),其中4位是因為離開了原來的研究機構。他們是:原平安證券的陳守紅,現就職於興業基金;原申銀萬國的李晨,現就職於博時基金;原申銀萬國的張順太,現就職於國泰基金;原中金公司的王衛東,現就職於瑞銀潤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在本次評選出的29個研究方向的「最佳分析師」 冠軍中,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的15位分析師獲得了16個席位,另有5位分析師獲第二名,4位分析師獲第三名,該所最終以總分112分當選「《新財富》2004本土最佳研究團隊」。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和中金公司在「最佳分析師」 冠軍中分別佔有5個席位,光大證券、平安證券和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各佔1個席位。

從業時間長占據優勢

榮登前三名「最佳分析師」的簡歷顯示,分析師的年齡段集中在25-35歲之間,占總人數的79%。最年輕的分析師是申銀萬國的曹燕萍,26歲;最年長的分析師是國泰君安的李質仙,48歲。

「最佳分析師」的學歷構成上,七成分析師具有碩士學歷;獲得博士學位的有二成;本科學歷的不到一成;博士後有1人。其中,7位分析師有海外留學經歷。

最佳分析師中,從業3年及以下的佔34%,3-5年的佔30%,5年以上的佔36%。其中,獲得冠軍的「最佳分析師」中,近一半的從業時間超過5年,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行業經驗對分析師行業的重要性。

三大要素成就「最佳」

分析師價值的提升決定了這一行業競爭的加劇。如何從眾多分析師中脫穎而出,成為「最佳分析師」?

我們的調查顯示,在基金經理心目中,「最佳分析師」首先要功底深厚、基礎扎實,這是成為「最佳」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礎上,基金經理認為,「最佳分析師」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素質,就是通過詳實的數據和實用的分析,提供具有啟發性和超前性的投資建議,進而能夠准確把握投資機會。此外,具有國際視野也越來越受到基金經理的重視。基金經理也同時強調分析師撰寫報告的客觀性及專業的服務精神。

在此次評選活動中擊敗眾多競爭對手脫穎而出的「最佳分析師」們對如何成為「最佳」有何心得呢?我們的調查顯示,在眾多需要具備的素質中,按重要性排序,分析師選擇最多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對行業市場的分析能力」,此外,具有「行業背景與經驗」、善於「與客戶的交流和溝通」、「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敏銳的商業洞察力」等也是「最佳分析師」們的經驗之談。

我們還對進入前三名的「最佳分析師」進行了一個橫向比較,發現在過去一年裡,「最佳分析師」第一、二、三名撰寫研究報告的數量和字數不相上下,但在與基金經理們的溝通交流上卻存在一些差別。

在第一名的「最佳分析師」中,有七成與10名以上的基金經理保持經常的溝通,第二名的「最佳分析師」中有五成與10名以上基金經理保持經常的聯系,在第三名的「最佳分析師」中,作同樣溝通者僅占兩成。由此可見,要受到客戶特別是機構大客戶的認可,積極的溝通不可缺少。

③ 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是什麼意思

TMT指的是科技、媒體和通信。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是指這個TMT領域的首席分析師。

④ 為什麼現在市場這么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普遍被看好,主要優點有以下幾個。


1、使用成本低。百版公里耗電量的價格是權8元左右,跟1升燃油的價格差不多,後期維護成本也很低;。

2、沒有限號。在大城市中普遍限號,新能源沒有這個煩惱。

3、行駛穩定,沒有換擋沖擊。 新能源的變速箱多數是單速變速箱,沒有換擋沖擊。

4、更加環保。為環保事業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5、新能源汽車的噪音更小舒適度更好。

6、國家政策加持,很多國家都出台了傳統燃油汽車退出市場的時間表,來發展新能源汽車。

⑤ 國泰君安證券和華創證券哪個好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國泰君安證券全業務資格,業內始內終排名前三!是容最具影響力、綜合實力最強的證券公司之一。國泰君安期貨,股指期貨最具影響力期貨公司!股指期貨持倉成為市場行情風向標!國泰君安香港,香港上市!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多年最具影響力研究所。金牌分析師、研究所、基金經理、陽光私募基金經理等多出自國泰君安研究所,業內黃埔軍校!

詳情歡迎您登錄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網站人工咨詢。
回答人: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理財顧問曾經理
工號:011891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⑥ 我是化工專業的,請問化工行業分析師前景怎麼樣

從行業的角度來說,化工行業分析師是個比較好的崗位。而且,化學分析應用也算是較廣的,適合於化工、環保、醫葯、商檢等等行業。

⑦ 基本面分析有哪些基本步驟

股票進行基本面分析,一般需要自上而下進行,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三部分。宏觀看經濟環境,中觀看行業發展,微觀看企業經營。

⑧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跨界參與環保市場

在這個充斥著新兵的行業中,其他行業跨界轉型至環保行業的企業有之,與環保關聯度較高的鄰近產業轉型至環保行業的企業有之,環保單一細分行業布局至多個細分行業的企業有之,大型國企也有之。當然,轉型最簡單的切入方式便是並購,這也是多數企業的做法。
一、跨界轉型者:原主業不濟轉型求存
跨界轉型而來的企業,通常原主業不濟,為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參與進來。這類由零開始的公司其環保業務內生式發展底蘊不足,外延式並購成為業務拓展的主要方式。部分公司甚至通過重組徹底剝離或淡化原主業,而將環保業務作為公司的全部,為此還進行更名。盈峰環境、中再資環等都是典型代表。
盈峰環境原來名為上風高科,主業為漆包線銷售業務,這一業務數年來毛利率過低,在5%-7%之間波動。美的集團少東家、盈峰控股董事長何劍鋒在接盤後,將其更名為盈峰環境。2016年3月,盈峰環境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即打造以環境監測為龍頭的國內領先的高端裝備製造+綜合環境服務商。
盈峰環境總經理馬剛提出了未來開展的十項業務,分別是:高端風機裝備、互聯網+環境管理、互聯網+環境監測、互聯網+水利管理、互聯網+環保設備運維服務、煙氣治理、水治理、固廢處理、危廢處理及生態修復和海綿城市。
由上可見,盈峰環境願景不小,希望開展的業務涵蓋水、氣、固廢的監測及治理,意在「綜合性大環保平台」。公司曾對界面新聞表示,其中環境監測將是發展重點。
盈峰環境的轉型路徑是,先以17億元全資收購監測領域老牌一線企業宇星科技進軍環保產業,接下來又以1億元控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綠色東方環保,同時還成立全資子公司上風環保,並聯合設立30億元盈峰環保並購基金。
這家公司同樣以收購的方式進軍水處理領域。2016年8月,盈峰環境分別以1.14億元、1.09億元、2.26億元分別收購亮科環保55%股權、大盛環球100%股權、明歡有限100%股權。
9月,盈峰環境還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5億元用於建設三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監測全國運營中心升級及新建項目、環境生態預警綜合信息監控系統研發等項目。
盈峰環境表示,環保戰略構架已基本形成,已完成環境監測平台、固廢平台、水治理平台的搭建,未來公司還將在大氣治理、危廢、土壤修復、生態修復,智慧城市等領域方面加速布局。
盡管在半年報上,公司環境監測及治理業務佔比仍只有不到四成,但這較2015年年底的16%已提升了不少,未來這一比例仍將上升。何劍鋒美的集團少東家的背景,也為盈峰環境平添了想像空間。
中再資環則由秦嶺水泥更名而來。公司原主業為水泥製造,2014年毛利率也低至7.04%。2005年-2014年,公司十年有九年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也因此「戴帽」被ST。
2014年,通過重大資產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股份轉讓,公司將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中再生)的八家子公司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秦嶺水泥,並將上市公司原有水泥業務剝離。公司搖身一變為再生資源龍頭,主營業務轉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與拆解處理。
接下來,摘帽、盈利、更名,中再資環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廢電子產出物毛利率在2015年高達57.47%,不過2016年上半年降至41.19%。
近期,中再資環定增申請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並已成功更名。控股股東中再生旗下還有廢鋼、廢紙、廢塑料、廢有色等業務板塊,集團資產存在注入預期。

二、鄰近產業轉型者:產業關聯度高轉型有優勢
與跨界轉型不同的是,從事環保相關業務的行業也紛紛向環保業務轉型布局。多家園林類上市公司就是此例,其原有園林景觀業務常與生態治理有關,也具備接單優勢。
因為訂單的豐厚,東方園林環保業務已風生水起。
傳統園林業務面臨困局,原綠化龍頭東方園林謀求轉型。2015年下半年,公司投入約30億元先後收購了五家環保公司,切入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
園林公司轉型環保行業有其天然優勢,水處理業務本就是園林公司原本景觀業務的衍生。
東方園林的並購路徑是,2015年9月以現金1.47億元收購了吳中固廢80%的股權並增資,以1.2億元收購富陽金源銅業100%股權並增資。10月,公司以現金14.6億元收購申能固廢60%的股權。11月公司又披露通過現金加股份方式以9.5億元收購了中山環保100%股權,並以3.3億元收購了上海立源100%股權。
通過並購申能環保、吳中固廢、金源銅業進入危廢處理行業;通過並購了中山環保和上海立源,兩家公司技術先進,補充了東方園林在水處理領域的不足。東方園林大致補全了其在環保領域拓展業務的基礎能力,使公司有了進一步規劃的可能。
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在2015年年底還曾對外表示,未來兩年公司還將在環保行業內做200億元的並購,然後再用兩年時間投資100億元對收購公司進行新建和技改工作,從而將東方園林打造成一個生態環保全產業鏈公司。
東方園林屬轉型較為成功的一家。首先,其選擇了以PPP模式來緩解公司現金流難題。近兩年超過600億元的訂單,多為PPP模式,且其現金流已有所改善。
其次,東方園林對並購標的的篩選要求較高。何巧女曾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技術型是對並購標的挑選的標准,規模作為參照並不能確保標的在業內的領先地位。「細分行業是指東方園林要找到在某個領域排名至少前五或者能很快進入這個標準的企業,如果找不到,公司就放棄在這個領域的並購。」
其中,投入金額最大的申能環保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固體危廢資源化利用,該公司是華東地區處理有色金屬廢渣、廢泥的最大企業,也是全國最大規模資源化利用處理電鍍污泥、電子污泥的企業。
其他園林公司正走著同樣的路。普邦園林2015年以4.4億元收購深藍環保100%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進入固廢處理的環保行業。雲投生態也正有此布局。
三、環保細分行業轉型者:轉型跳出傳統細分「紅海」
隨著「水十條」、「土十條」和「氣十條」的相繼出台,原環保行業單一業務的公司也不甘只守著一條線開展業務,而開始了跨細分行業轉型布局。首創股份、維爾利、中電環保等均不限於單一細分環保業務。
部分傳統環保領域已是一片「紅海」,如市政污水處理、垃圾焚燒中標價不斷刷出新低,低價競爭頻發,甚至出現中標價遠低於測算成本價事件。為此,也有環保企業轉型新環保業務領域。

啟迪桑德便轉型再生資源領域。在2015年10月成立桑德再生,主營業務為再生資源回收、電子廢棄物拆解、報廢汽車及再製造、再生資源深加工、再生資源O2O和危險廢棄物處置等,涵蓋資源回收、初加工和深加工等再生資源全產業鏈。目前,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再生資源公司之一。
中電環保也是一家跨細分行業的環保公司。其本身是一家專門從事水處理相關業務的環保企業,但通過長達兩年的時間布局,現在已經形成了「4+1」環保產業發展格局,包括工業水處理、市政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煙氣處理以及環保服務平台。
2013年年報,公司新增工業煙氣處理業務;2014年年報中,公司新增固廢處置業務。盡管這兩塊業務營業收入佔比不高,但每年絕對值正在上升。從財報中可以看出,新開拓的工業煙氣處理業務和市政固廢處理業務正在以一個穩健的速度增長。
2015年,中電環保在常熟市出資設立項目公司,繼續縱向開拓固廢處理業務。這一戰略布局在業績上也有明顯體現,2015年市政固廢處理業務的收入從2014年的1417萬元增長到3710萬元。在當年年底,公司就拿下固廢處理大單,中標常熟市30萬噸/年污泥處理項目,合同總額約13.72億元。截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在手訂單28.47億元,數倍於2015年收入。
四、央企試水者:先佔市場不在意低毛利
除民營企業外,環保行業近年還迎來了大型央企的資本「入局」。葛洲壩率先吹響了國企進軍環保市場的「號角」。
收購中固科技,進入污土污泥治理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5446萬元,利潤總額310萬元;收購凱丹水務,進入污水處理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1.2億元;與大連環嘉合資,進入再生資源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65億元,利潤總額1.6億元;與中材國際合資,進入生活垃圾等固廢處理領域——葛洲壩的環保業務已完成在多個領域的布局。
這系列舉措收效明顯,葛洲壩環保業務佔比已由2015年的8%,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超過12%。不過其毛利率少得可憐,僅有3%左右,遠遠低於行業30%左右的毛利率。
中金公司分析師廖明兵認為,葛洲壩正將環保作為轉型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收入有望超過300億元。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環保行業的激烈「廝殺」,行業准入門檻正越來越高。看似轉型成功的環保公司,還要觀察其是否擁有核心技術。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對企業來說,轉型或許是個永恆的話題。

⑨ 房地產量價儲怎麼理解

房地產量價儲是三個問題
1、房地產商品房的生產量
2、房地產商品房的價格
3、房地產商品房的庫存量

⑩ 氟化工行業有哪些股票

氟化工概念股昨日發力上沖, 昨天,巨化股份(600160)、三愛富(600636)、氯鹼化工(600618)等國內氟化工行業鏈上的幾家龍頭企業成為市場熱點,巨化股份. 政策扶持和行業景氣回升

近日媒體報道稱,中國化工網監控的68種化工品中,44種呈現上漲,佔比達64.7%。其中,HFC-22拔得頭籌,漲幅為39.53%;液氯緊隨其後,漲幅為20%。專家預計,隨著各地氣候回暖、開工率上升,化工品價格有望穩步上揚。

去年11月底,工信部發布《氟化氫行業准入條件(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明確,新建生產企業的氟化氫總規模不得低於5萬噸/年,新建氟化氫生產裝置單套生產能力不得低於2萬噸/年。此外,工信部還在節能、環保等方面做出諸多要求。

分析人士表示,這一門檻將把部分不具備實力的企業擋在門外,有效幫助現有產業龍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眾多扶持政策的出台目的是重新打造我國的氟化工產業。因為在國際上,由於產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氟化工產業被稱為「黃金產業」,但我國氟化工產業的盈利狀況卻一直比較慘淡。

氟化工的上游是螢石,螢石是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核電和動力電池的發展均離不開氟資源。更有分析師從資源強制整合的角度出發,稱氟化工概念有可能成為「類稀土」概念。

華創證券一份調研報告分析認為,螢石與稀土同樣也是國家的戰略資源,且日漸稀少。稀土的下游是軍工、航天等,而產業轉型後的氟化工下游則是核電和動力電池等新興產業。因此,氟化工產業有望在政策支持下成為真正的「黃金產業」。

相關概念股已持續大漲

作為國內氟化工的行業領先企業,巨化股份擁有較為完整的氟化工產業鏈。受益於製冷劑價格持續走高,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巨化股份年報顯示,公司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45%;凈利潤5.86億元,同比增長408%。公司稱,2010年,受氟化工產品需求增長、行業景氣回升,公司積累的產業鏈競爭優勢顯現,從而使得公司氟化工產品價格回升不斷超出公司預期。公司有3個碳交易CDM項目,目前有兩個項目可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

去年四季度,受政府將整合螢石資源等消息的影響,包括巨化股份在內的具備整合螢石資源可能性的氟化工企業的股價步入上漲通道,巨化股份在當期實現了股價的大躍進。年報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在去年四季度實現了大調整,上投摩根內需動力、海富通股票(愛基,凈值,資訊)證券投資等機構悄然隱退,相反,以華安基金旗下為主的多隻基金大舉進入。

快速增長的業績也推動著公司的股價節節攀升。巨化股份昨日以漲停價29.27元報收,股價已創出歷史新高,換手率5.28%,成交額9.11億元。該股去年三季度以來的漲幅已經翻了一番;春節後的累計漲幅超過了50%。

另一隻受益氟化工概念的三愛富昨天放量漲停,換手率10.15%,成交額5.67億元。該股春節後的累計漲幅亦超過30%。

中證投資張志民認為,氟化工概念股去年以來持續大漲,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行業進入景氣周期,相關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二是相關公司所生產的產品附加值較高,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密切相關,成為市場資金持續關注的一個熱點;三是有消息稱國務院正醞釀推出環境稅和碳稅,這可能是昨日該板塊走強的一個誘因。盡管該板塊個股近期漲幅均較大,但國家政策扶持和行業前景樂觀仍將助推股價,投資者後市仍可以適當低吸參與。

東北證券(000686)行業分析師欽琛給予三愛富謹慎推薦評級。欽琛認為,近十年來,我國氟化工行業的銷售額基本保持15%至20%的增長。隨著政策的扶持和龍頭企業及科研院所的努力,中國有機氟化工深加工領域有望迎來轉機。三愛富產品主要為CFC、CFC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細化學品等四大類。CFC替代品用於制備環保型製冷劑,公司產品主要有HCFC和HFC兩類。2011年1月HCFC-22價格上漲接近40%,預計今年1季度HCFC-22的價格會維持高位運行。公司HFC產品主要用作制備混配製冷劑,隨著國外企業製冷劑混配工藝的部分專利已經或即將到期,三愛富有望從中受益。欽琛看好公司氟橡膠(FKM)產品的下游需求和內蒙古萬豪聚偏氟乙烯(PVDF)項目。PVDF可以用於制備氟碳塗料、鋰電池粘結劑、水處理劑和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的背板材料,該項目將會成為公司利潤的長期增長點。(鍾國斌)

閱讀全文

與華創證券環保行業首席分析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盛外匯時差 瀏覽:980
可轉債與可轉債基金的區別 瀏覽:153
4月10日北上資金 瀏覽:506
調研投資者賠償基金 瀏覽:326
2017我國消費貸款不良率 瀏覽:345
紅綠燈股票 瀏覽:319
天盛中國投資集團 瀏覽:906
米高梅股票 瀏覽:38
購買基金從什麼時間起算 瀏覽:691
基金黃陳 瀏覽:112
只投分級基金 瀏覽:6
a類期貨公司相關股票 瀏覽:487
東阿貸款5萬 瀏覽:585
立華投資王政 瀏覽:35
奧西康價格 瀏覽:964
外匯微盤哪個好 瀏覽:2
助學貸款有多少人逾期 瀏覽:819
貴港國海資金賬號5位升為 瀏覽:503
中國國際投資股份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59
開立外匯經常項目賬戶應注意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