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鑽井常見事故
石油天然氣鑽井是一項多專業、多工種配合的野外流動作業,除鑽井隊自身的工作外,還有地質錄井、測井、管具、注水泥等單位的配合。鑽井隊常年工作在野外,工作條件差、技術要求高,加之現場的交通不便,增加了作業的難度。綜合上述特點,鑽井作業過程中隱藏著多種不安全因素,如不切實注意和防範,很容易發生鑽井事故,如井下工程事故、地面設備事故和鑽井人身事故等。發生事故後會危害人的生命、設備和井筒的安全,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
石油天然氣鑽井的對象是地下的岩石,鑽頭在井底破碎岩石是一項隱蔽的地下工程。在鑽井施工中會出現許多復雜情況和不確定因素,如地層中的岩石有軟有硬、軟硬交錯,地下的壓力有高有低(高壓層和漏失層),地層的岩性變化也很大(有岩鹽層、膨脹層、坍塌層和蠕變層等),地層中有時還會出現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一切都給鑽井施工帶來很多困難,並可引發多種井下工程事故。鑽井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的井下工程事故主要有:鑽頭事故(斷刮刀片、掉牙輪和掉鑽頭等)、鑽具事故(鑽具刺壞、斷鑽具等)、套管事故(卡套管、斷套管等)、井下落物事故(小工具等落入井內)、卡鑽事故(鑽具在井內不能上下活動或轉動)、測井事故(測井電纜遇卡、遇阻或測井儀器落井等)、注水泥事故(固井時水泥漿在鑽具內未替出、水泥漿返高不夠,或將水泥漿全部替出環形空間等)和井噴失控事故(不能人為控制的鑽井井噴)等。對鑽井工作者來說,在鑽井施工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於捕捉和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在復雜多變的鑽井施工中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決策,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損失降到最小或完全避免事故的發生。
2. 誰有石油鑽井安全生產責任書範本
安全生產責任書
×××××項目部 (以下簡稱甲方)
×××班組 (以下簡稱乙方)
按公司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市建設系統的有關安全生產文件精神要求,為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現經甲、乙雙方共同協商,特製訂以下條款:
1、工地負責人和各管理人員必須對本工地的安全生產進行全面管理,同時要進行三級安全生產教育,根據工程進度,不斷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使全體員工做到心中有底,預防為主。
2、甲方應給職工創造良好的安全設施,從施工用電、腳手架、機械設施、臨邊、洞口等都必須要有安全防護措施,符合安全生產的要求。
3、乙方有違章操作、不戴好安全帽、違反規章制度等,經指出後仍不改的,甲方有權對其處罰,直至辭退,違者按項目部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4、乙方應遵守工地的各項規章制度,穿好工作服,穿軟底鞋進行施工操作。嚴禁穿拖鞋、背心上班,工作前禁止喝酒,工作中嚴禁打鬧和開玩笑,違者按項目部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5、乙方應服從工地領導的安排。但在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情況下,甲方如強令乙方冒險作業,乙方有權拒絕操作,產生的後果有甲方承擔。
6、乙方在操作前必須對自身的安全保護設施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才可進行施工,不符合的要向上級匯報,不得冒險作業。
7、特殊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非操作人員不得玩弄機械設備,違者按項目部相關規定處罰。
以上協議一式二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簽名後合同生效。
甲方(蓋章):×××××項目部 乙方:×××班組
簽約代表:××× 簽約代表:×××
××××年××月××日
3.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分析
鑽井平台滅火2010年5月5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很多國家向美國運送了設備及人員,以幫助美國盡快處理污染問題。伊朗雖然與美國在核能項目上存在嚴重沖突,也向美國提供打減壓井的技術。2010年7月15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污染情況
海上原油漂浮帶長200公里,寬100公里,而且還在進一步擴散,排污行動可能會持續數月。為了幫助美國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美國伸出援手,墨西哥表示,將與美國緊密合 水面油污作,避免這一地區生態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挪威的一個石油公司許諾提供除油劑和設備,並派遣人員。伊朗將向美國提供打減壓井,防止原油繼續泄漏的技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對各國的援助表示感謝。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達400萬加侖計算,再漏油3個月,就相當於漏出約3.78億加侖,「這可能成為和平時期(全球)最嚴重的漏油災難」。英國石油公司(BP)利用「滅頂法」堵塞墨西哥灣油井失敗,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數百群眾冒雨示威抗議政府跟石油公司截油不力。[1] 2010年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 水下漏油場面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2]
[編輯本段]損失情況
截至目前,油污已經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於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區,並被沖上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島。美國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大衛·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對經濟造成三種程度不同的影響: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頂。 消防隊員在撲滅大火在糟糕透頂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封閉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將耗時近10年。「墨西哥灣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科托克說,不管油井何時被封閉,都會導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墨西哥灣周邊相關企業的稅收卻會減少。「由於這次悲劇性的事件,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增大了。」 美國密蘇里州媒體報道說,漏油事件已經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海鮮和進口食品價格已經上漲,汽油也可能因此漲價。如果原油污染區蔓延到航運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目前,這片污染區距離河口只有15—20英里(1英里約等於1.6公里)。為了防止密西西比河遭到污染,從墨西哥灣來的船隻將被要求在進港前清理油污,而因此耽誤的時間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3]
[編輯本段]泄漏清理
石油持續從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產生的粘稠混合物很難燃燒,甚至很難清理;這個季節的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誕生地;海岸線上有大量很難清理的沼澤。 美國海岸警衛隊正在清除浮油大風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區: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地和周圍各州。這里有三種類型的海灘:沙質海灘、岩石海灘和沼澤海灘。例如佛羅里達州的沙質海灘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難清除的是沼澤地上的浮油,這里是深水地平線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爾表示,沼澤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嘗試會對它造成嚴重破壞。浮油一旦滲入,必須砍掉沼澤上的草才行。不過它還能滲透到土壤下面,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清除石油。 吃石油的正常細菌必須有氧氣才能產生作用,在沼澤地的土壤里,它們沒有足夠氧氣進行這一過程。此時正值墨西哥灣一年一度的魚類產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最易遭受破壞的階段。颶風季6月即將到來,專家相信到時浮油麵積會進一步擴大。盡管這聽起來似乎與直覺不符,但是一場大風暴將有助於驅散和沖淡浮油。歐文頓說:「颶風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塵器。」它經常會把一切清理干凈。但是對於持續不斷的石油泄漏事故來說,颶風起不到徹底清理的作用。[4]
[編輯本段]設立賠償基金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6月16日證實,英國石油公司BP同意設立200億美元基金,賠償因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生計受損的民眾。[5] 此次漏油事件已發展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根據15日公布的最新估計,目前每天的漏油量在3.5萬桶至6萬桶之間。這場災難令奧巴馬政府陷於「輿論風暴」,頗有釀成政治災難的趨勢。15日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71%的美國人認為目前奧巴馬政府對英國石油公司過於「手軟」,53%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在應對漏油事件中表現「不好」或「非常不好」。 [6]
[編輯本段]封住漏油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英國石油公司高級副總裁肯特·韋爾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工程人員當天下午2時半左右關閉了新控油罩三個閥門中的最後一個,再沒發現原油泄漏的跡象。他說:「我很高興,現在再沒有原油流入墨西哥灣。事實上,我非常激動。」 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成功封住墨西哥灣漏油英國石油公司是在對漏油油井進行「油井完整性測試」後宣布這一結果的。該公司於10日卸除了舊的控制漏油裝置,換上了目前的控油罩。 據美國媒體報道,接下來需要觀察新控油罩封住漏油後,是否造成油井其他地方出現漏油點。 英國石油公司管理人員此前曾表示,即使新裝置能完全控制漏油,英國石油公司將繼續打減壓井,因為這是永久性封住漏油油井的最可靠方法。 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海上石油鑽井平台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並沉沒,導致了這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故。[7]
4. 鑽井事故怎麼預防與處理
隨著井眼的形成,井壁的地層裸露在鑽井液中,因而破壞了地層的平衡狀態,可導致一些不良後果。例如,破碎裂隙地層引起井漏;井壁掉塊引起卡鑽;高壓油氣流跑到井中引起井噴等。這些情況如不及時發現並採取措施,就會引起嚴重後果,甚至造成井眼報廢。因此我們應對發生事故的原因及應採取的預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見的事故有井漏、井噴、卡鑽、鑽具折斷及井下落物等。
一、井漏
鑽井過程中,正常情況下,井內鑽井液液柱壓力大於地層壓力,在壓差作用下鑽井液有輕微失水現象,並伴有鑽井液少量消耗。產生井漏時,鑽井液池液面明顯下降或鑽井液不從井中返出(鑽井液不再循環),嚴重時鑽井液只進不出,全部流入地層中。此時井內鑽井液液柱壓力降低,將引起井壁坍塌(見圖4-21),嚴重時引起井噴。發生井漏的原因是地層疏鬆、處於滲透性地層、有地層斷裂帶或有裂縫。井漏的處理方法是:
(1)對滲透性漏失,首先提高鑽井液黏度、切力,降低鑽井液密度和泵的排量。
(2)嚴重漏失時,在鑽井液中加入堵漏物質,如鋸末、麻刀、黏土塊(黏土球)等,並注入膠質水泥或將石灰乳配成的新鑽井液,然後加入燒鹼水和水玻璃,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二、井噴
圖4-21井漏井塌示意圖
在鑽進過程中,當鑽遇高壓油、氣、水層時,如果該油、氣、水層的壓力大於循環鑽井液液柱的壓力,或者由於起下鑽作業對井筒產生抽吸作用,降低了井筒壓力,油、氣、水就會從地層進入循環鑽井液中,引起鑽井液的密度下降、黏度升高,泵壓下降,鑽井液進少出多,鑽井液池液面升高。當油氣侵入嚴重時,從井中返出的鑽井液中有強烈的天然氣和原油的氣味,鑽井液有氣泡,井口有外涌現象,進而產生井噴。如果井噴不能及時控制住,往往引發火災、爆炸,尤其是海上鑽井,一旦井噴失去控制引起火災,可能釀成井毀人亡,同時可能使一個有價值的油氣田枯竭失去開發價值,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這是石油鑽井中最嚴重的災難性事故。
當發生井噴時,應立即關閉防噴器,提高鑽井液密度壓井,控制井噴;同時清除鑽台和鑽井液凈化系統附近的易燃物,關閉全部發動機,切斷電源,避免引起火災;將不必要人員撤離現場。如果井噴控制不住,需請井控專家處理。一旦發生火災,就得採用空中爆炸或打救援井等特殊方法滅火。
三、卡鑽
卡鑽是指在鑽進過程中鑽柱轉動和上提、下放活動受阻。常見的卡鑽故障如能及時妥當處理便可消除,否則,就發展成鑽柱卡住、完全不能活動的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如硬拔、硬轉可能導致鑽柱折斷;如鑽柱折斷處理無效,可能造成井眼報廢。從原因上看,常見的卡鑽事故有沉沙卡鑽、落石卡鑽、地層膨脹卡鑽、泥餅黏附卡鑽、鍵槽卡鑽。
處理卡鑽事故時,首先要找出卡鑽原因,才能採取有效措施。處理一般卡鑽,可採取上下活動及轉動鑽具的措施。上提鑽具時,應注意設備和井架的許可負荷及鑽具的強度,並加大泵量沖洗井眼。當上提活動鑽具仍不能解卡時,可向井內注入原油或鹼水浸泡,降低吸附和摩擦力,並活動鑽具。如上述方法均不奏效,可用倒扣或爆炸的方法,將卡點以上的鑽柱取出,另鑽側眼。
四、鑽柱折斷事故
在鑽進過程中,鑽柱承受著拉、壓、彎、扭力(力矩),井壁摩擦力,鑽井液沖刷力,岩屑磨蝕力等復雜的作用力,往往由於操作不當和鑽柱疲勞而引起鑽柱折斷事故。一般折斷發生在鑽桿連接的螺紋部位。鑽柱折斷後必須進行打撈,如打撈不上來,可在折斷部位旁鑽側眼。
五、井下落物
井下落物是指在鑽進過程中或起下鑽時,由於檢查不嚴、措施不當、操作不慎而將工具、鑽頭牙輪、刮刀片、測井儀等物件掉落井中。發生落物而不能繼續鑽進時,必須及時進行打撈。對鐵質小物件可在井中下入磁鐵打撈器,將落物吸上來;對一些難以打撈的落物,可在井中下入磨鞋將其磨掉,也可根據情況自行設計工具打撈。
5. 油井動態分析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國民油井 油井監控 下雨油井停 國民油井華高 油井水泥
美國國民油井 蘭石國民油井 油井深度 油井管 油井 是什麼
6. 印度一油井爆炸後燒了5個月,給當地造成哪些損失
該油井爆炸後使得印度幾名石油工人因為此次事故死亡。並且油井爆炸之後的惡劣影響一直在困擾著周邊的上千名居民,而且居住在油井工地旁邊的農民的家已經被燒毀了,甚至他們自己養的奶牛和山羊都沒有了。
7. 海上油井事故知多少
1896年,美國人以棧橋連陸方式在加利福尼亞距海岸200多米處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標志著海洋石油工業的誕生。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海洋石油產量已佔世界石油產量的1/3。我國大陸近海也是世界公認的海洋石油最豐富的區域之一,2005年,渤海油田建成年產原油2000萬噸的大型海洋油田。隨著全球范圍大規模海洋石油的開發,海上油井事故不可避免地發生。這些油井事故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還使海洋環境面臨巨大威脅。從1955至1988年,世界上較大的海上油井事故就多達131起。
1969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聖巴巴拉灣井噴12天,漏油1.3萬噸。
1977年2月23日,北海發生井噴,漏油2.2萬噸。
1977年4月22日,挪威埃科菲克油田的布拉沃油井發生井噴,8天漏油2.8萬噸。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海岸外的伊克斯托克的油井發生噴油事故。關閉油流的種種努力均告失敗,油井失去控制。到8月初,一條長640千米的粘稠原油膜向北漂往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南海岸。在這起嚴重的噴油事故中,約有8億升油被噴出。
1979年6月3日至1980年3月24日,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海岸外的伊克斯托克號油井發生爆炸,漏油60.3萬噸,為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噴油事故。
1985年11月6日,美國得克薩斯州蘭傑地區,油井發生井噴,漏油2.1萬噸。
2001年3月15日巴西鑽井平台爆炸(轉載自:BBC網站http://newssearch.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227000/12276211.stm)
1988年7月16日晚9時31分,西方石油公司在英國北海的帕爾法採油平台發生爆炸火災,死亡166人,受傷20人。該石油平台於1976年耗資9億美元建成。
設置漂浮障礙防止油污染擴散
(轉載自:中國石油網http://www.oilnews.com.cn/gb/tpbda/2002-11/20/content_145894.htm
圖片說明:這是2002年11月13日「威望號」油輪斷裂時泄漏出了大量的燃料油後,營救人員設置漂浮障礙試圖防止油污染擴散)
1988年7月2日,我國渤海七號鑽井平台發生持續28小時的井噴,大量原油泄漏大海中。
1989年山東營象油庫爆炸起大火,630噸石油流入膠州灣。
巴西石油公司在里約熱內盧州坎普斯灣海上油田作業的P-36號平台長112米,高119米,相當於一棟40層高的大樓。平台耗資3.56億美元,於1999年1月建成,2000年3月投入使用。根據設計方案,使用壽命為19年,能開采1360米深的海底石油。設計生產能力為日產石油18萬桶 *1桶≈0.14噸(原油,全球平均)。,天然氣7500萬立方米。該平台是巴西最大的海上平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半浮動式海上油井平台之一。2001年3月15日凌晨,P-36號平台發生爆炸,2人當場死亡,1人重傷,9人失蹤。20日,鑽井平台沉沒,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僅事故造成的油井停產就使巴西每天損失300多萬美元。這次事故迫使巴西增加石油進口,導致貿易赤字增加,使巴西實現石油自給的目標推遲。
赴湯蹈火
(轉載自國家文化網—全國首屆網路優秀攝影作品展http://www.nationculture.com/news/pic/html-50/0246.htm)
8. 請閱讀下列材料,然後分析作答.位於墨西哥灣的油井曾發生過重大原油泄漏事故,原油泄漏破壞了當地的生態
(1)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的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沒有脊柱.抹香鯨屬於哺乳動物,棕頸鷺屬於鳥類,二者體內都有脊柱,故抹香鯨和棕頸鷺都屬於脊椎動物. (2)抹香鯨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肺是其主要的呼吸器官. (3)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鰓上有許多鰓絲,鰓絲里密布毛細血管,鰓絲多且細,加大了氣體交換的面積,有利於進行氣體交換. (4)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因此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5)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當外來因素的干擾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原有的生態平衡會被破壞.因此如果沒有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除污染物,可能導致該地區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故答案為:(1)脊椎;無脊椎;脊椎(2)肺(3)鰓;毛細血管;氣體交換的面積;氣體交換(4)基因;生態系統;生態系統(5)生態平衡 |
9. 油田事故案例.ppt
塔里木油田井噴失控案例
輪南22井由華北鑽井公司60156鑽井隊承鑽。1990年10月2日取完芯,由於密度偏低,起鑽中發生井噴。
1、發生經過 :
取芯鑽進至5130.35米,起鑽至28柱時發生井涌,搶接箭形回壓凡爾,實施關井,開手動節流閥(液動節流閥控制管線漏油)泄壓,後因氣流量大,泥漿氣體分離器的排污蝶閥蹩開。接著,關液動閥和泥漿氣體分離器的進口閘閥(實際未關死),開壓井管匯放噴,在操作過程中,實際先打開了18號閘閥,後開15號閘閥,在15號閘閥開了4圈時,噴出的氣流帶著泥漿捲起塵土高達10米,射程達50米遠。慌亂之中閘閥未全部打開,此時15號閘閥已經刺漏。後開節流管匯放噴,停電、停柴油機,人員撤離井場。
2、處理經過 :
事故發生後,指揮部立即成立了搶險領導小組。10月6日,用兩台水泥車通過鑽台消防閘閥向井內注水,完後放噴並卸松15號閘閥上螺栓,在井口氣量減少、出小股水的情況下,啟動兩台50噸吊車和鑽台風動絞車並在人力作用下,拖出壓井管匯。緊接著搶裝好4 1/16"×10000PSI閘閥,向井內注清水,後又開泵從鑽具內注入1.45g/cm3的泥漿29方,套壓為零。接著搶下鑽具到井底,節流循環壓井,入井泥漿密度1.70 g/cm3,出口泥漿密度為1.65 g/cm3,井下恢復正常。
3、失控原因 :
對井控工作重視不足,井控設備的管理、使用、維修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漏洞。
地層發生難以預見的變化。
泥漿密度偏低。
錄井設備不靈,未起到監測作用。
措施不當,貽誤戰機。
4、事故教訓:
地層壓力的預報和監測方面的工作薄弱,確定鑽開油氣層的泥漿密度缺乏科學依據,致使出現鑽進中動平衡和起下鑽中欠平衡的現象。
在井控環節上出現失誤和把關不嚴。一是已知石炭系區塊上存在以氣為主的高壓油氣層後,應在起鑽前進行「短程起下鑽,循環觀察」,以便檢驗起下鑽是否安全;二是在起鑽過程中監測溢流存在漏洞,沒有及時報警,從而造成大量的油氣進入井眼和上串;三是在發現井口外溢和井涌
的情況下,未能採取正確的關井程序,錯誤地採取節流循環排氣,促使井內泥漿不斷氣侵,不但未起到井控作用,相反地導致了井口壓力急劇上升,失去有效的控制能力,被迫放噴。
隨著參戰會戰鑽井隊數的增加,許多井隊沒有在高壓油氣井區工作的經驗,未能在井控方面從組織上加強,井控工作缺少組織保證,這就使得關鍵井的井控工作出現「脫節」和環節不能把好關。
井控裝備的使用、管理、維修缺乏制度保證,指揮部管材工具租賃中心井控車間技術力量薄弱,檢修能力差、人員不足,難以保證井控設備的正常使用
改善措施 :
總結此次井噴失控的教訓,召開鑽井監督和平台經理會議,具體分析此次事故中的失誤和工作中的漏洞,發動大家找差距,舉一反三對全探區的井控設施、井控工作進行大檢查、大整改,使井控工作有一個大的改進。另外,還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工作:
根據LN-22井井噴失控事故的教訓,修改了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的「井控技術細則」;
加強監督力量,重點井必須保證同時有兩名駐井監督晝夜值班;
設置井控專業監督,充實人員,授以職權,嚴格把關;
加強地層壓力預測和監測工作,利用各種科學手段摸索和搞清地層壓力,合理地確定泥漿密度,做到既有利於發現和保護油氣層,又有利於安全鑽進;
抓好指揮部管材工具租賃中心井控車間的建設工作,充實人員,購置設備,建立一套井控設備使用、管理、維修的規章制度,確保在用井控設備完好無缺,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