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有哪些
財務報表分析主要的包括四方面內容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比較常用的回指標有:
凈資產收益答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總資產
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凈額
以上三個指標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2、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指標應大於1,否則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最佳值為2以上。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其中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待攤費用,該指標大於1較好。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可與行業平均值比較。
3、資產營運能力分析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總資產,相似可以計算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凈資產周轉率等。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其中賒銷凈額常用主營業務收入代替。
周轉率指標越大,說明資產周轉越快,利用效率越高,營運能力越強。
4、成長能力分析
總資產增長率=本年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
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增長額/上期營業收入
註:以上指標公式中,有「平均」二字的,都是用期初數與期末數平均計算而來的。
B. 企業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一、償債能力指標
⒈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⑴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從債權人角度看,流動比率越高越好;從企業經營者角度看,過高的流動比率,意味著機會成本的增加和獲利能力的下降。
⑵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其中:速動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賬款+應收票據
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越高,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卻會因企業現金及應收賬款佔用過多而大大增加企業的機會成本。
⒉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⑴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從企業所有者來說,該指標過小表明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應當將償債能力指標與獲利能力指標結合起來分析。
⑵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但也表明企業不能充分地發揮負債的財務杠桿效應。
二、運營能力指標
運營能力主要用資產的周轉速度來衡量,一般來說,周轉速度越快,資產的使用效率越高,則運營能力越強。資產周轉速度通常用周轉率和周轉期(周轉天數)來表示。
計算公式為:
周轉率(周轉次數)=周轉額/資產平均余額
周轉期(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周轉次數=資產平均余額*計算期天數/周轉額
三、獲利能力指標
計算公式
指標分析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市場競爭力越強,發展潛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製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益越好,整個企業盈利能力越強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一般認為,凈資產收益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投資人、債權人的保證程度越高
四、發展能力指標
計算公式
指標分析
營業收入增長率=本年營業收入增長額/上年營業收入×100%
營業收入增長率大於零,表示企業本年營業收入有所增長,指標值越高表明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資本保值增值率
=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一般認為,資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業的資本保全狀況越好,所有者權益增長越快;債權人的債務越有保障。該指標通常應大於100%
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
⑴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一定時期內資產經營規模擴張的速度越快;
⑵分析時,需要關注資產規模擴張的質和量的關系,以及企業的後續發展能力,避免盲目擴張。
營業利潤增長率=本年營業利潤增長額/上年營業利潤總額×100%
本年營業利潤增長額=本年營業利潤總額-上年營業利潤總額
五、綜合指標分析
綜合指標分析就是將各方面指標納入一個有機整體之中,全面地對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進行揭示和披露,從而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優劣作出准確的判斷和評價。綜合財務指標體系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指標要素齊全適當;主輔指標功能匹配;滿足多方信息需要。
C. 對企業的財務分析指標有哪些
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率、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成本費用率、現金盈餘保障倍數、流動比率、存貨周轉率等等,按照這些分析指標大致可分為公司的營運能力、公司的償債能力、公司的發展能力
D. 如何進行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大中小企業比較分析財務指標,沒有可比性!因為規模不同,所以比較也沒有意義
你可以將本企業的財務指標與公司以前年度的指標相對比,或者與本行業內規模、經營范圍大致相同的企業的財務指標相對比,這樣分析才有意義
主要是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這幾個指標!
E. 如何結合具體的財務指標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
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的指標:
1、銷售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銷售增長額與上年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反映銷售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增長額÷上年銷售額
=(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2、銷售增長率分析
(1)銷售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擴張增量資本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
(2)該指標越大,表明其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3)銷售增長率的趨勢分析和同業分析
F. 一個企業的關鍵財務指標有哪些
償債能力:流動比率、速到比率、資產負債率
營運能力: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
盈利能力: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等
建議你從網上找一本財務管理或公司理財的書來看一下,另外單純的進行財務分析是不能准確把握企業的真實情況的,其他如管理層的信譽、能力,行業狀況、信用狀況等也是進行分析的重要內容,有的客戶往往財務狀況不錯,但就是因為本人沒有信用,賴賬不還。
G. 企業的財務分析報告主要有哪些指標
財務分析報告(本文主要指內部管理報告)是對企業經營狀況、資金運作的綜合概括和高度反映。然而要寫出一份高質量的財務分析報告並非易事。筆者認為,撰寫財務報告以下六點值得注意: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報告閱讀的對象(內部管理報告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領導)及報告分析的范圍。報告閱讀對象不同,報告的寫作應因人 而異。比如,提供給財務部領導可以專業化一些,而提供給其它部門領導尤其對本專業相當陌生的領導的報告則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時提供給不同層次閱讀對象的分 析報告,則要求分析人員在寫作時准確把握好報告的框架結構和分析層次,以滿足不同閱讀者的需要。再如,報告分析的范圍若是某一部門或二級公司,分析的內容 可以稍細、具體一些;而分析的對象若是整個集團公司,則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練,不能對所有問題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幾個重點問題進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 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充分領會領導所需要的信息是什麼。記得有一次與業務部門領導溝通,他深有感觸地談到:你們給我的財務分析報告,內容很多,寫得也很長, 應該說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遺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獲得的信息卻太少。我們每月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分析報告原本是要為業務服務的,可事實上 呢?問題出在哪?我認為,寫好財務分析報告的前提是財務分析人員要盡可能地多與領導溝通,捕獲他們「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報告寫作 前,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財務分析報告的框架具體如下:報告目錄—重要提示—報告摘要—具體分析—問題重點綜述及相應的改進措施。「報告目 錄」告訴閱讀者本報告所分析的內容及所在頁碼;「重要提示」主要是針對本期報告在新增的內容或須加以重大關注的問題事先做出說明,旨在引起領導高度重視; 「報告摘要」是對本期報告內容的高度濃縮,一定要言簡意賅,點到為止。無論是「重要提示」,還是「報告摘要」,都應在其後標明具體分析所在頁碼,以便領導 及時查閱相應分析內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讓領導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對報告的整體性認識以及本期報告中將告知的重大事項。「問題重點綜述及 相應的改進措施」一方面是對上期報告中問題執行情況的跟蹤匯報,同時對本期報告「具體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點問題進行集中闡述,旨在將零散的分析集中 化,再一次給領導留下深刻印象。
「具體分析」部分,是報告分析的核心內容。「具體分析」部分的寫作如何,關鍵性地決定了本報告的分析質量和檔次。要想使這一部分寫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 一個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團公司下設四個二級公司,且都為製造公司。財務報告的分析思路是:總體指標分析—集團總部情況分析—各二級公司情況分析;在 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計分析展開;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銷售情況分析—成本控制情況分析展開。如此層層分解,環環相扣,各部分間及每部分內部 都存在著緊密的勾稽關系。
四、財務分析報告一定要與公司經營業務緊密結合,深刻領會財務數據背後的業務背景,切實揭示業務過程中存在 的問題。財務人員在做分析報告時,由於不了解業務,往往閉門造車,並由此陷入就數據論數據的被動局面,得出來的分析結論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 要強調的一點是:各種財務數據並不僅僅地通常意義上數字的簡單拼湊和加總。每一個財務數據背後都寓示著非常生動的增減、費用的發生、負債的償還等。財務分 析人員通過對業務的了解和明察,並具備對財務數據敏感性的職業判斷,即可判斷經濟業務發生的合理性、合規性,由此寫出來的分析報告也就能真正為業務部門提 供有用的決策信息。財務數據畢竟只是一個中介(是對各樣業務的如實反映,或稱之為對業務的映射),因而財務數據為對象的分析報告就數據論數據,報告的重要 質量特徵「相關性」受挫,對決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難以談起。
五、財務分析報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將報告寫活並有自己的特色?這里僅介紹本人在報告寫作過程中幾點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異—原因分析—建議措施原則。因為撰寫財務分析報告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停留在反映問題、揭示問題上,而是要通過對問題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辦法,真正擔負起「財務參謀」的重要角色。唯此,報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華。
(二)對具體問題的分析採用交集原則和重要性原則並存手法揭示異常情況。例如,某公司有36個駐外機構,為分析各駐外機構某月費用控制情況和工作效 率,我們以「人均差旅費」作為評價指標之一。在分析時,我們採用比較分析法(本月與上月比較)從增長額(絕對數)、增長率(相對數)兩方面比較以揭示費用 異常及效率低下的駐外機構,我們分別對費用增長前十位(定義為集合A)及增長率前十位(定義為集合B)的駐外機構進行了排名,並定義集合C=A∩B,則集 合C中駐外機構將是我們重點分析的對象之一,這就是「交集原則」。然而,交集原則並有一定能夠揭示出全部費用異常的駐外機構,為此「重要性原則」顯得必不 可少。在運用交集原則時,頭腦中要有重要性原則的意識;在運用重要性原則 時,同樣少有了閃集思想。總而言之,財務分析人員要始終「抓重點問題、主要問題」,在辯證法上體現為兩點論基礎上的重點論。
(三)問 題集中點法亦可稱之為焦點映射法。這種分析手法主要基於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們已從不同角度對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零散分析。這些問題點猶 如一張映射表,左邊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邊是存在問題的部門可費用項目。每一個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個部門或費用項目,也可能是多個部門或費用項目。由於具 體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來的問題點還不系統,因而給領導留下的印象比較散亂,重點問題不突出;而領導通過月度分析報告,意在抓幾個重點突出的問題就達到目地 了。故而財務分析人員一方面在具體分析時,要有意識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點問題(在數據整理時具有對財務數據敏感性的財務分析人員能感覺到本月可能存在 的重大異常情況),另一方面要善於從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篩選出一至兩個焦點性問題
六、分析過程中應注意的其它問題。
(1)對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來公司大的方針政策有一個准確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還應盡可能地立足當前,瞄準未來,以使分析報告發 揮「導航器」作用;(2)財務人員在平時的工作當中,應多一點了解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尤其是盡可能捕捉、搜集同行業競爭對手資料。因為,公司最終面對地是復 雜多變的市場,在這個大市場里,任何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或行業競爭對手政策的改變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公司的競爭力甚至決定著公司的命運;(3)勿輕意下 結論。財務分析人員在報告中的所有結論性詞語對報告閱讀者的影響相當之大,如果財務人員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結論,很可能形成誤導。如目前在國內許多公司里核 算還不規范,費用的實際發生期與報銷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財務分析人員不了解核算的時滯差,則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4)分析報告的行文要盡可能流暢、通 順、簡明、精練,避免口語化、冗長化。
H.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主要財務指標
凈資產收益率
凈利潤
資產負債比
主營業務收入
I. 企業常用的財務分析的三項指標是指的什麼
一、償債能力指標
(一)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其他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1、資產負債率(或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3、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非流動資產
二、營運能力指標
(一)流動資產周轉情況指標
1、應收賬款
(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營業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
(2)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應收賬款×360)÷營業收入凈額
2、存貨
(1)存貨周轉率(次)=營業成本÷平均存貨
(2)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平均存貨×360)÷營業成本
3、流動資產
(1)流動資產周轉率(次)=營業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
(2)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0÷流動資產周轉率=(平均流動資產×360)÷營業收入凈額
(二)固定資產周轉情況指標固定資產周轉率(次)=營業收入凈額÷平均固定資產(三)總資產周轉情況指標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凈額÷資產平均總額
三、盈利能力指標
(一)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二)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企業成本費用總額×100%
(三)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四)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