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前德隆系的股票現在都改名叫什麼了
新疆德隆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600737新疆屯河」、「000633合金股份」、「000549湘火炬」。
現在的代碼和名稱是:600737中糧糖業,000633合金投資;000549湘火炬已經退出主板。
Ⅱ 被德隆舊部參於上市公司怎麼樣
德隆事件是指2004年4月曾經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的德隆股票崩盤,導致德隆轟然倒下的事件。德隆集團是當初被人們稱作「股市第一強庄」,是旗下擁有177家子孫公司和19家金融機構的巨型企業集團。
中文名:德隆事件
背景:合金投資(000633)高台跳水
起源於:中科事件、郎咸平炮轟德隆
原因分析: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
分享
德隆事件的背景
1986年,德隆創建於新疆烏魯木齊。2000年初,德隆在上海注冊了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 注冊人民幣5億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德隆逐漸形成了以傳統產業的區域市場、全球市場為目標的重組和整合能力。德隆在十年間涉足的領域涵蓋製造業、流通業、服務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等十幾個行業。公司擁有新疆屯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湘火炬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合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三個全資公司, 並參股20餘家公司。2002年,這些公司實現了銷售收入40億元,上繳利潤4.5億元的輝煌戰績,德隆國際的總資產超過200億元。然而,德隆在實施並購過程中,由於規模過於擴張,最終導致了資金鏈斷裂,並陷入了財務危機。德隆在鼎盛時期,股價居高不下,股權盤根錯節,資產狀況隱秘。德隆的不斷參股和擴張,導致在危機前參股達200餘家公司。這些公司的資產狀況並不良好,有的可以勉強維持,有的資不抵債。德隆的目標是實現產業整合, 創造德隆模式,但這種模式卻是建立在不斷擴張和資金充裕的基礎上的,其並沒有實現產業整合的目標。
就融資規模而言,德隆在中國的企業界獨一無二,而德隆正是憑借這些合法與不合法的融資方式成為龐大的企業集團。2004年4月13日,德隆系老三股之一合金投資(000633)高台跳水,德隆開始步入危機。次日,新疆屯河和湘火炬也相繼跌停。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德隆股票徹底崩盤,流通市值縮水高達60億元以上。在隨後的4個月內,3隻股票就將過去5年的漲幅化為烏有,流通市值從最高峰的206.8億元跌到2004年5月25日的50億元, 蒸發了156億之多, 超過滬深股市總市值的1%。事實上,2004年初,德隆資金鏈就非常吃緊, 已經無力為旗下股票重金護盤,反而開始放盤出逃。在各界的質疑下,銀行開始注意到風險,切斷對德隆的資金供應。德隆隨即全線崩潰。
Ⅲ 德龍控股股票有購買前途嗎
現在通貨壓力比較大,很多的人都想投資來對抗通脹,不過目前股票整體行情低迷,不建議購買,不過現在白銀投資還不錯,買漲買跌,24小時交易。
Ⅳ 當年的德隆系股票事件是怎麼回事
德隆系曾有資本市場第一猛庄之稱,一度涉足幾乎所有金融行業。2004年,德隆系資金斷裂,東山事發。2006年01月19日,德隆主案在武漢中院拉開庭審帷幕,三家被告的德隆公司和7個自然人,牽涉了全國2500多家機構和3.2萬多人。而檢方對唐萬新涉案指控更是高達500多億。唐萬新受審,主要涉及到兩宗指控:其一是涉嫌非法吸納公眾存款罪,二是非法操縱股價罪。
Ⅳ 德隆公司的股票代碼
新疆德隆嗎?早消失了。原來的三架馬車是:湘火炬A(000549)、新疆屯河(600737)、合金投資(000633),現在一個退市,一個改名,一個ST了。
Ⅵ 603380易德龍股票好不好
經查證核實,603380易德龍是一支不錯的好股,說它好的理由包括但不限於如下回:一是業績不答錯;二是盤子不大;三是上市以來上漲幅度不高;四是技術走勢趨穩,可以算作沒有被炒高的次新股,後市行情可期,可以逢低、分期分批進場操作。
Ⅶ 股票中明天系什麼意思,還有德隆系
1、德隆系:不健全的交易監管機制,令中國的「家族類企業」在斂財模式上與專東南亞「家族企屬業」存在很大差異,但在本質上卻是一樣的-都損害了市場的健康發展。亞洲「家族企業」的運作規律是,企業金字塔下層的上市公司的資產被「控制性股東」運送到金字塔的上層。
2、明天系:起家於肖建華之妻周虹文的家鄉內蒙古。1996與1997兩年時間,肖建華在北京成立了最初的四家公司,涉及媒體、機電,並初步涉足資本市場,其後又在內蒙古成立三家公司,隨著1999年明天控股的正式成立,明天系早期運作平台基本搭建完成。

(7)德龍集團股價擴展閱讀:
德隆系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控制性股東」對下層的上市公司擁有很強的控制權,卻只擁有很小比例的權益。這種不平衡,加上亞洲地區司法制度薄弱、企業會計制度不夠透明,使得「家族企業」將上市公司置於金字塔結構的下層。
並且將下層的資產通過關聯交易運送到上層,或者將上層企業的危機轉移到下層公眾公司,損害了小股東的利益。上市公司在復雜的結構中,往往成為這種「類家族集團」中的旗艦企業,其資產變為向下運動,具體表現為投資行為。
Ⅷ 新疆德隆公司崩潰原因,最好有獨到的見解
創業之謎
1986年春天,新疆烏魯木齊,「老革命」唐邦安的第四個兒子唐萬新即將大學畢業了。唐家經濟寬裕,唐萬新志向遠大:他決定暫時不參加工作,在家搞「理論物理研究」。
幾個月的鼓搗之後,眼看成為世界級大科學家的希望渺茫,22歲的人還被父母養著又不好意思,唐萬新決定下海經商。
一向頗有號召力的他哨子一吹,7個同學聚到家裡,商量做點什麼來改變枯燥的命運。正值「彩色照片沖擴業務」在沿海興起,7個大學生籌了400塊錢,成立「朋友彩擴社」,把烏魯木齊市民手中的彩色膠卷收起來,送到廣州沖洗。
這是烏魯木齊市第一家彩擴社,美麗的新疆風光令人們對彩色照片趨之若鶩,唐萬新等人冷不防就開始大賺其錢。數月之後,彩擴社開滿了大街小巷,他們又買了一台二手沖印機親自沖洗,價格比送到廣州沖洗便宜一半……僅僅一年的時間,「朋友彩擴社」賺了100萬元。
在「萬元戶」都極其希罕的年代,年輕而多金的唐萬新找到了無比良好的感覺;再加上一趟又一趟的廣州旅程,南方城市濃郁的市場氣息和民營經濟的活力,深深地感染了他。
他開始擴張:魔芋掛面廠、自行車鎖廠、玉石雲子廠、小化肥廠、服裝自選店、軟體開發等,一切新鮮的市場機會他都樂意嘗試。每一次嘗試都是一堆設備加一群人。鼎盛時期,24歲的唐萬新麾下擁有100多人,前後辦了十幾個企業——直到1990年,一百萬元虧得乾乾凈凈,人員剩下五六個人,還欠了一筆不小的債務。
欠債後的唐萬新習慣了每個月給債權人做還款計劃。還款態度很好然而還款能力不濟,許多債權人慢慢失去了信心,開始不把這筆錢當回事了。然而1990年趕上了新疆油田開發和口岸開放的大潮,「朋友公司」代理電腦銷售,一口氣又掙回來幾十萬元;掙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門給人家還款。「還款後的唐萬新在當地贏得了口碑,也體會到了生意場上資金籌劃和誠信的重要。」
幾乎同一時間,唐萬新注冊成立新疆德隆公司。閱歷和起伏令他定下心來,開始去發現真正屬於自己的賺錢機會。
真實的第一桶金
幾乎與中國資本市場的誕生同步,上世紀90年代初,新疆德隆開始涉足股市。
1990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大門歷史性地開啟——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中國各地的國有企業紛紛改制上市,第一個環節就是向企業員工發行內部職工股;然後是各級政府出面,向社會推銷出售乃至於「攤派」原始股。然後幾乎所有人拿著像紙一樣的股票都心裡打鼓:這東西最後能變成錢嗎?於是一級半市場出現:如果你不相信這張紙能夠賺錢,可以先把它在市場上賣給別人。
唐萬新們出動了——他們年輕,有知識有遠見,有多年經商的敏銳嗅覺,堅信股票的增值潛力。他們傾盡財力,在市場上以一塊錢兩塊錢三塊錢的價格,大肆收購原始股和內部職工股。如果運氣好股票很快上市,其價格就變成了十塊錢二十塊錢三十塊錢;如果運氣不好股票遲遲上不了市,就只能握在手裡等待分紅。
他們的眼光和運氣都不錯,幾十萬元幾經滾動,迅速變成了上千萬元。1992年開始新疆德隆名聲大振信息靈通,一旦聽說哪裡的企業又將發行股票,他們就像候鳥一樣地飛去。最大膽的一次,新疆德隆以1000萬元的金額,受讓了「西北軸承」1000萬股的法人股,幾個月後又以4000萬元賣了出去,凈賺3000萬元。
所有人都醒了過來,股票成了搶手貨,國家開始發行認購證。根據有關規定,每個身份證只能買一張認購證,每張認購證只能買300~500股原始股。新疆德隆開始了大資本式的出擊:最高峰的時候,他們在全國各個城市請了5000個人去排隊買認購證;然後把認購證換成原始股,然後把原始股換成10倍速增長的資金。
到1994年,新疆德隆已經擁有了幾個億的資本實力。而就在這前後,唐萬新的三個哥哥唐萬里、唐萬平、唐萬川先後辭去公職,加盟德隆。
同年,唐氏兄弟在上海旅遊,發現上海的J&J迪斯科舞廳非常火爆。於是他們將美方老闆拉到北京去合資:新疆德隆全額投資北京J&J迪斯科舞廳,美方老闆佔25%乾股。北京J&J迪斯科舞廳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迪斯科娛樂項目,一開業就非常火爆,每天數千人前來跳舞,每年純利潤超過3000萬元。
與此同時德隆進入房地產行業,蓋了兩幢大廈,做了1個酒店;並成立了1個農牧業公司,前後開發了30萬畝荒地,過上了田園牧歌式的農場主日子。
到1996年,新疆德隆的所有股東們,捆在一起已經是十幾個億的身價。但他們是如此的低調,以至於這一年新疆德隆將總部遷到北京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個傳媒關注這幾位「來自新疆的小財東」,以及他們所進行的註定將震動中國產業界的戰略調整。
產業並購模式出台前後
1995年,唐萬新帶了十幾個人來到加拿大的多倫多,投資了一些小產業,順便看看發達國家的金融業、農業和工業。小產業投石問路交了學費,對北美市場的考察卻獲益非淺。
唐萬新此行,先於很多中國企業家,發現了中國傳統產業的巨大投資價值——首先是中外製造業在技術水平尤其是加工能力上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其次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導致中國製造業的生產成本遠低於發達國家。因此伴隨著發達國家和市場正在興起的「非工業化運動」,全球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傳統產業,有著大規模從歐美日乃至於東南亞向中國內地轉移的基本前提。
但是中國的傳統產業為什麼沒有形成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呢?其原因在於,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產業布局地方化,投資分散,企業小規模低效率,而且絕大部分行業都沒有經過真正有效整合。那麼如何整合?唐萬新認為,這件事很難靠政府去捏合,而只能用市場的手段,通過資本的力量進行「產業並購」,國退民進,才能實現傳統產業的價值提升。所以盤活存量、優化資源配置的並購式增長,是最適合中國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
德隆已經有了資本,如果不想把錢分光吃凈,就必須要找到一條進一步做大的途徑。隨著資本市場贏利空間的縮小,以及對單純「買賣股票」的厭倦,他們決定從實業領域尋找落地的空間;而恰在此時,實業領域為他們洞開了一扇名叫「產業並購整合模式」的大門。
那麼我們該如何完整地描述、或者說德隆人在如何設計他們的「產業並購整合模式」呢?
首先是「花大力氣選准行業」。其標準是:行業具有全球市場的特點,市場規模不小於100億元,中國企業具有相對競爭力而國際競爭對手又不太強大,行業比較分散,但是有的企業份額相對較大,是行業的前幾名。
其次是發現「產業整合要素」。比如你得判斷,當目標企業被收購捆綁在一起之後,由於規模的增加,是否會因此降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是否會提升企業銷售的議價能力?是否會降低綜合的管理成本?是否能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技術的研發能力、資源的有效配置?等等。將這所有的要素環節研究分析之後,再確定下一步行動計劃。
然後開始「資本游戲」,進行杠桿式收購:先收購行業的前一二名,然後逐步以強吞弱,達到提高行業集中度的目的。比如以7000萬元的資本收購某上市公司30%的股份,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然後該公司以其總資產做抵押,可以貸款1億元,還可以在股市上增發配股兩個億。以3個億的資金,又可以去控股至少6個億的資產;依此類推。而杠桿式收購的方向,一是行業的橫向集中,二是產業的縱向整合。
最後是夯實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業的最終收益率。比如從1999年開始,德隆通過與全球一流的咨詢公司合作,從供應鏈、製造成本、組織架構、財務流程、風險控制、營銷渠道、品牌提升、技術研發與引進等環節上,打造被收購企業的國內和國際競爭力,並最終形成德隆自己的一整套可以復制的戰略管理體系。又比如在產能形成規模後,通過收購海外老牌的通道企業,快速建立國際銷售網路,獲取傳統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銷售附加值。
1997年春,德隆在北京開了一個著名的「達園會議」。會議確定德隆下一步的戰略將從「項目投資」轉向「行業投資」,通過產業並購整合,「創造傳統行業的新價值」。
而就在這前後,德隆收購了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同時又間接控制了天山水泥。一方面通過天山水泥收購新疆屯河的水泥資產,以及緊鑼密鼓的相關運作,整合了新疆水泥產業;一方面新疆屯河改弦易轍,進入以番茄醬等為主業的農業深加工,打造了新疆的「紅色產業」。
與此同時,德隆控股沈陽上市公司合金投資,經過一系列的整合,使其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電動工具生產商和出口商;控股湖南上市公司湘火炬,為其注入「大汽配」戰略,推動其從一個「火花塞」的單品種生產,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配件出口商之一;同時向上整合,在重型卡車行業重拳出擊,令湘火炬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重型卡車生產商。
一系列產業領域的高速擴張運動,德隆控制的總資產很快突破了200億元人民幣。短短幾年時間,它以人們難以理解的速度和難以想像的規模,闖入公眾的視野。
組織德隆與戰略德隆
從1999年開始,德隆總部逐步從北京轉移至上海浦東,並更名為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它開始摸索著,尋找讓自己朦朧的戰略想像落地生根的終極戰略架構。
1999年下半年,德隆聘請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進行新時期的組織結構設計。當然任何有效的組織結構都必須和企業戰略相匹配,因此羅蘭.貝格進駐德隆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協助德隆決策層梳理一個清晰的企業戰略。
他們將德隆的未來發展方向做了三方面的構想:一是資本運作導向型,即中策並購模式:產業並購是手段,資本運作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又稱「養豬戰略」——養豬的目的是為了盡快把它賣掉;二是產業運作導向型,即GE(美國通用電氣)並購模式:資本運作是手段,形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目的,又稱「養兒子戰略」——養兒子的目的是為了最終讓他成才;三是兩合模式,即一會兒「養豬」,一會兒「養兒子」,視環境和企業內部需求而定。
據相關資料披露,當時的德隆毫不猶豫就選擇了GE模式;唐萬新當即表示,德隆就是要做中國的GE,希望羅蘭.貝格按照產業運作為導向,資本運作為手段,來設計德隆總部的控股管理模式。
不久,在羅蘭.貝格的基礎上,德隆總部開始進行調整,在整個體系內去討論和適應這些規則。一些最重要的方面,比如成本控制、投資管理、財務流程、法律風險控制、人力資源戰略等,德隆引入麥肯錫、科爾尼、德勤等全球專業顧問,前後花了幾千萬美元的顧問費,「讓德隆的理想和世界最高操作標准對接」。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引入和推行,德隆產業領域數年之間脫胎換骨,從「連一張准確的財務報表都收不上來,有想法而沒有章法的企業」,轉型為一家人人看了都說好,「因其規范管理而耀眼奪目」的現代企業。
這個現代企業開始追求「成為世界級影響力的戰略投資公司」,它用這樣的文字來表述自己的戰略:以資本運作為紐帶,以產業整合為核心,謀求成為中國傳統產業新價值的發現者和創造者,推動民族傳統產業的復興。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遠景,它激勵著人們奔赴德隆,令這里成為無數高素質的人才熱鬧匯集的平台。在資本、戰略、慣性等復雜的動機下,德隆戰車在各個領域高速推進——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不僅在產業領域,而且在金融領域
金融之痛
德隆在產業領域擴張的同時,它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金融領域:因為通過收購整合的方式每進入一個行業或企業,都離不開德隆本身「高超的財技」,和銀行、證券、信託公司、租賃公司等多種金融平台的支持。
打量得久了,德隆人看出了機會來。在德隆戰略投資綜合手冊上,金融服務業被列為「中國最大的三類投資機會」之一(前兩類分別是「中國傳統產業」和「歐美品牌通道企業」),因為「金融服務業同時面臨打破國有壟斷和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的兩大機遇」。
因此多年以來,德隆一直嘗試以合法的方式將不同的金融機構納入麾下:金新信託、新疆金融租賃、上海新世紀租賃、伊斯蘭信託、德恆證券、恆信證券等;2002年6月,德隆開始參股一些城市商業銀行。此舉除為「產業並購整合」進行低調的資金融通以外,另一個目的,就是嘗試在中國市場條件下的金融混業經營。
針對輿論對德隆進入高風險的金融領域的置疑,唐萬新認為:「2005年之後,中國的金融領域將全面向外資開放;而由於中國的金融機構都是分業經營,服務水平相當落後,屆時根本無法和混業經營、而且金融產品極大豐富的外資金融機構相競爭。因此一方面基於責任感,一方面基於先行者的市場機會,我們想到要去探索。」
但這又是一個極其敏感的領域,比如有關金融法規就禁止任何企業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德隆只能以變通的手法進行嘗試。
2000年,德隆出資200萬元成立友聯管理研究中心,下轄金融產品總部等,其功能,就是「在中國現有的環境下,探索出不違法不違規的金融混業經營模式,為中國企業提供新的、更加高級的金融服務」。
德隆的做法很巧妙:它並不組建金融控股公司,然而當某企業需要一種綜合金融服務時,與德隆有股權紐帶關系的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租賃公司、保險公司就分別找上門來,以不同金融機構的名義卻又是協作的方式展開服務——先看你有什麼需求,然後再為你量身定做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產品:你需要經營性租賃可以幫你完成,你需要戰略並購也能幫你實現,你的企業需要擴充負債時幫你融資,你的企業負債率太高,需要擴充資本金時又幫你私募或上市……它所實際構建的,正是一個混業經營模式下的綜合金融服務平台。
在這個平台上,德隆從國際和國內金融市場上網路了一大批金融人才,到2003年達到七八十人。他們研究全球金融市場的歷史和模式,研究世界金融衍生產品的種類,並設計出豐富的適合中國企業的金融服務產品。2002年德隆啟動金融服務項目,2003年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財務年度,而人均年產值大大超出德隆決策層的預期。
一方面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巨大的市場利潤,一方面有著巨大的外來危機,德隆的戰略眼光再一次顯示魅力。他們都相信,只要再堅持三五年,德隆一定會成為中國金融服務市場一個最好的品牌。而通過與國企、外資的合作,打造一個中國特色的、全球資源本地智慧的產融集團,也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德隆走得太快,也走得太遠:由於對非上市公司領域的行業過度投資,包括對金融機構的過度投資,包括對股價的過度維持,牽住了德隆太多的資金。也就是幾乎從德隆進入銀行開始,資金鏈的緊張已經到了需要正視和調整的時候了。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調整並沒有如期到來。
到2003年底,德隆復雜的資金鏈條捆住了它龐大的身軀和靈活的手腳。幾個月後,「信用危機」爆發,德隆系從新疆到上海,從實業到證券,上上下下177個企業,集體失血。
附:記者手記
掀起面紗,或者揭開蓋子
離開德隆10多天,在上千公里之外,一陷入有關媒體資料的閱讀,就會覺得這家企業問題太多,希望不大,甚至有著是不是跟「騙子」打了一回交道的感覺。
但一想到我們親眼目睹的種種,和上上下下員工對唐氏兄弟發自內心的愛戴,又感到需要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德隆的問題,需要從另外的側面來看到它的價值。
近10天的實地采訪,我們發現德隆是一個相當規范和國際化的企業,至少它的實業體系如此。它的規范程度甚至讓記者感到吃驚,它的自我學習和創新能力也遠遠超出了記者先前的猜測。然而,它還是出事了,而且一出就是大事,難以估量的資金缺口沉甸甸地壓在它的身上,讓這條曾經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的「巨鱷」絲毫動彈不得。
4月23日,就在外界盛傳德隆大勢已去、唐氏兄弟攜巨款外逃的時候,記者在上海見到了唐萬新。唐身穿樸素的T恤,依然留著那撮標志性的小鬍子,只是和常人相比,神色更見沉重。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正在承受巨大的壓力。
毫無疑問,唐氏兄弟不得不面對媒體和公眾拋出的一系列尖銳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德隆有沒有坐莊炒作二級市場?新疆屯河、湘火炬/合金投資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到底如何?德隆總部或分公司有沒有重大違規違法行為?德隆產業整合的真實意圖,到底是想做大產業還是為炒作二級市場提供便利?
截至發稿之日,德隆風波仍在持續。我們不知道它的確切走向,我們也不知道這家企業最終是否會被證明有驚人的「內幕」,但至少在記者的眼裡,無論怎樣,它的產業發展模式,在中國市場經濟史上仍然具備其標本意義。
最後需要聲明的是,一個如此龐大的德隆體系和一個如此復雜的德隆問題,短時間的采訪所得畢竟有限,文字的力量也有時而盡,不能看到、想到、悟到的地方,不能說盡所聽、所看、所感之處,請讀者慎讀、慎思、慎察。
Ⅸ 唐萬新的德隆經營
德隆模式
唐萬新的生活形象是不修邊幅的,他不愛穿西服、不愛打領帶,甚至還不接受采訪、不參加公開活動、不隨意拍照。這「幾不」原則為唐萬新平添了幾份神秘的色彩。而唐萬新似乎也把這種神秘帶到了股市,帶到了德隆著名的「三駕馬車」。在他看來,用足夠的錢控盤一隻股票並非難事,然後靠反復抵押股票融資推高股價也不算極難的事。但能做股票做得像德隆一樣勇敢,勇敢地讓世人都知道是德隆明庄,做出「品牌效應」則是件極難的事情。
品牌效應--資金回頭率高達97%
在1998年,一位業內小有名氣的操盤手「花榮」在其舉辦的「操盤手」培訓班裡曾專門講過德隆坐莊模式——接力棒。那時坐在台下的機構戶、大戶們也聽得是面紅耳赤。那個時間,正是德隆坐莊新疆屯河的初始時期,江湖中但凡有點消息來源的人幾乎都知道,但就是很少有人能在底部一直跟上天。說白了,沒人忍受得了德隆式的大跌式「洗盤」,很少有人能在被套30%以上,還有信心堅持到股價翻上幾倍。正是這種跟庄的艱難和長庄的賺錢效應,才使得德隆品牌更加堅挺。很多人是心甘情願地把資金交給德隆的,在委託理財業務盛行的那個年代,德隆的名聲聽起來比很多機構更有信譽。也正因為此,德隆所接下的委託資金也迅速膨脹,很多大機構資金是德隆的常客,鼎盛時期,資金的回頭率曾最高至97%。
控盤坐莊--股東賬戶超過四萬個
誰都知道德隆是控盤坐莊,但很少有人知道德隆為三隻「招牌股」所准備的股東賬戶就有24705個,而德隆控制的股東賬戶更多過四萬個。這也是讓操盤手們很「仰視」德隆的一個小點。有些券商坐莊有兩、三千個賬戶也就了不得了,相比而言,德隆顯然在為三駕馬車構築一項巨大的「工程」。誰都知道操控了四萬個賬戶炒股肯定是有罪的,當初呂梁等莊家就是因此獲罪的,但對於操縱證券價格罪,唐萬新起初一直不願意承認。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資這三隻超級牛股一直是以滾雪球的模式完成上漲。最牛的2003年年底,三隻股票的流通市值分別增長了37.34倍、26.71倍、26.70倍,總市值高達200多億元。在此期間,幾乎所有熟悉股票的機構都知道德隆拿了三家公司超過90%的流通股,但唐萬新還是一直諱言「坐莊」二字。
江湖第一庄--人工堆成的雪山
叫莊家唐萬新也罷,叫莊家德隆也罷,反正很快德隆就有了「江湖第一庄」的美名。在「無庄不歡」的那個年代,因為有了笑傲江湖的地位,德隆很少畏懼讓市場知道其買了哪些股票,唐萬新配合坐莊而鼓吹的產業整合,更是讓很多不合理的事情看上去很合理。但人工堆成雪山再大也有融化掉的一天。2004年4月13日,不堪資金重負的德隆系在瞬間倒掉,三駕馬車200億的市值十餘個跌停後成過眼雲煙,曾經飛在天上的股價現在都在2元徘徊。
瘋狂斂財--承諾收益越抬越高
要想完成唐萬新「接力棒」式的操作模式,就必須有足夠的源源不斷的資金在背後支持股價。隨著委託理財資金的往來進出,股價逐漸被推高,靠德隆自身來解決融入資金的收益根本就不可能,而唐萬新的「產業整合」還只是停留在理論高度的空中樓閣,因為上市公司的錢早被德隆佔用,而上市公司在股價極度透支後也早不值錢。德隆只有變本加厲地非法融資,承諾收益越抬越高。
吸錢觸角--伸向金融外的各個領域
為了更快、更方便地搞到錢,唐萬新把吸錢的觸角伸到了能伸到的每個領域。德隆的實業看上去做得很大,在相繼控制了天山股份、ST中燕、重慶實業、沱牌曲酒之後,德隆已經把產業鏈布局到了番茄醬、水泥、汽配、娛樂、飲料等行業,在2004年成為中國第一大民營企業集團。北京曾經最著名的迪廳JJ就曾在三年內給德隆盈利了三千多萬,但可惜由於資金需求太大,JJ的盈利不過是「貼補」德隆日益膨脹的「費用」開支而已,其資金缺口有多大可想而知。
迅速膨脹--非法吸收存額460億
在唐萬新此次受審前,他曾經控制的德恆證券、中富證券、伊斯蘭信託、金新信託、南京國投幾大機構非法吸存資金案已相繼開庭。據司法機關統計顯示,僅上述幾家金融機構非法吸存額就有460億元。
唐萬新的夢想是,藉助資本市場的杠桿之力,通過產業整合把實業做大。為此,唐氏團隊在短短的幾年中就控股和參股了多家證券公司、信託公司、城市商業銀行、金融租賃公司、保險公司,完成了龐大金融帝國的布局,為其後來幾年瘋狂非法融資提供了渠道。
危機爆發--護盤失敗出逃緬甸
資本曾經幫助唐萬新和他的德隆帝國迅速膨脹擴張,但由資本構建的沒有「地基」的金融帝國最終還是拖垮了德隆。從2000年底和2001年,中科創業、億安科技的先後崩盤讓德隆的客戶相繼嗅到了「危險」的味道,而銀廣夏的財務造假曝光也讓曾經很堅信唐萬新「產業整合」故事的人開始清醒。一直風平浪靜的「中國第一庄」感受了從未有過的緊張,擠兌壓力的暗流在德隆內部此起彼伏。
從2000年開始,德隆每月的護盤及其他成本已達到上億元,而漫長的熊市也讓德隆壓力倍增,在用收購金融資產堵窟窿的方式死扛了三年之後,「中國第一庄」終於扛不住了。在2004年4月13日開始驚心動魄的跳水。到2004年5月25日,「老三股」的市值蒸發了160億元。
危機爆發後,唐氏兄弟四處出擊,先後與民生銀行、美國機電基金、JP摩根、高盛中國等企業商談拯救計劃,均告失敗。2004年5月28日,唐萬新、唐萬川失蹤。後者逃往加拿大,唐萬新則是逃往緬甸。
2004年7月18日,唐萬新回到北京,隨後在北京中苑賓館被監視居住。那段時間里唐萬新還在尋求中央企業接手德隆資產,但中央級的大財團了解越來越多的真相後更加沒人敢碰德隆這塊燙手的山芋。最終,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全面託管德隆的實業、金融資產。唐萬新的德隆帝國夢18年後徹底被自己擊碎。

Ⅹ 德龍鎳業的股票代碼
朋友,這個德龍鎳業公司目前不屬於中國大陸的上市公司,而且也不在中國香港以及海外上市的。由於這個股票沒有上市,因此暫時是不存在股票代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