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對中國的股市已經絕望了
2005年998點的時候,有樓主這種想法的人更多,但現在看來,最值得同情的就是那些在那個時候持貨觀望或割肉出局的人.
Ⅱ 股市是否到了絕望的時候
2132算一個 不過距離現在很久了
短線沒有 長線或許是個機會
Ⅲ 被成為股市黑色星期一的是那天
黑色星期一是指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的股災。當日全球股市在紐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帶頭暴跌下全面下瀉, 引發金融市場恐慌, 及隨之而來1980年代末的經濟衰退。
1987年10月16日 (星期五)
紐約股市經過夏季連創新高後, 在當日下跌逾 91 點 (約 5%)。但因時差, 美國東岸時間較其他各主要金融市場遲開市, 當紐約股市暴跌時, 其他市場己休市, 並未被波及, 甚至與紐約股市同步的多倫多股市也未受影響。
1987年10月19日 (星期一)
當日悉尼股市首先開市未見異動。
香港時間早上10時, 香港股市准時開市, 惟恆生指數一開市即受紐約影響恐慌性下瀉120點,中午收市下跌235點,全日收市共下跌420.81點,收市報3362.39 (超過 10%),各月份期指均下跌超過300點跌停板。
受香港暴跌影響, 各亞太地區股市全面下瀉, 效應並如骨牌般隨各時區陸續開市擴展至歐洲市場, 並最終繞地球一圈回到紐約: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10月19日大幅下跌508點 (逾 20%)。
整個1987年10月下來:
• 香港: 10月20日清晨,香港聯交所宣布10月20日至10月23日歷史性地把股市及期市停市四天,以便清理大量未完成交收。10月26日,恆生指數重新開市後全日下跌1120.7點,跌幅達 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全月下跌 45.8%。
• 悉尼: 全月下跌 41.8%
• 倫敦: 全月下跌 26.4%
• 紐約: 全月下跌 22.6%。10月19日的跌幅是紐約股市歷史上第二大單日跌幅 (最大單日跌幅是1914年12月12日: 單日跌 24.4%; 最大單日下跌點數是2001年9月17日: 單日跌 684.81點)
• 多倫多: 全月下跌 22.5%
除香港停市外, 其他在該星期仍開市的市場都定下交易限制, 讓電腦系統有足夠時間清理交易, 這讓聯儲局和各國中央銀行有足夠時間把大量資金 (liquidity) 注入市場, 舒緩市場的恐慌情緒, 避免了不斷的恐慌性下跌和可能隨之而來的金融崩潰。
事後金融界人士都認為股災把當年過高的股價和市值一次性從市場中消除。
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 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 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 令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群心理、市場失敗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 至今仍在爭論。
1986年,美國經濟已經從高速發展變為緩慢發展。直接導致經濟放緩爆漲停止的「軟著陸」。1987年緩慢地過去了,似乎經濟衰退的恐懼並沒有馬上爆發。股票市場在1987年8月到達了頂峰。接著連續數日,市場大面積下滑。8月,觀察員警告,技術分析表明,市場此時處在一個循環,然而這種說法沒有被廣泛認同。
股災後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論, 主要認為股災成因包括: 程式交易、股價過高、市場上流動資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股災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電腦程式實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 在1970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股災後很多人說電腦程式看到股價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設定的機制加入拋售股票, 形成惡性循環, 令股價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也有人認為股災前的股市暴漲是由程式交易引起 (上升原理相同, 股價方向相反而已), 而因此造成的股價過高現象引致股災。
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謂投資組合保險,就是當市場下滑時,為止住損失,就賣掉股票。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得有潛在的接盤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盤者都消失了,投資組合保險的操作方式將股價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資組合保險依靠的是幾乎沒有限制的資金流動性,但流動性並不總是存在的,資金的流動性有時會乾涸。在每個人都想賣出時,這樣的投資策略是不可行的。
經濟學家 Richard Roll 認為市場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國盛行, 但沒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卻在10月19日當天帶頭下挫, 因此是因為市場全球化令在一個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動在一天內漫延全球股市。
有理論認為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的沖突是原因: 當時美國當局希望讓美元升值來壓抑通脹, 因此貨幣政策的緊縮來得比歐洲貨幣政策的調整快, 結果令市場對與美元掛鉤的港元信心下降, 令香港股市首先崩挫, 再漫延其他市場。
Jude Wanniski 認為在股災前七大工業國組織中止 Louvre Accord, 令美元兌日元和西德馬克的匯價不再有保持穩定的保證, 也是令市場失去信心而從股市撤資的原因。
另一理論認為1987年英國風災是股災原因之一: 1987年的風災發生在10月16日 (股災前的星期五), 期間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倫敦嚴重受災, 很多倫敦的經紀和金融業人士當天無法上班, 而當時並無網際網路交易, 導致大量未平倉的交易無法在周末前交割, 令有關未平倉交易要渡周末, 這令市場人士不安。
Ⅳ 股市循環周期理論
1、低迷期: 股市行情持續屢創新低,此時投資意願甚低,一般市場人士對於經濟遠景大多呈悲觀論調,不論主力或中小散戶,都是虧損累累。此時的股票市場炒短線的沒錢賺,炒長線的沒持股信心。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談論股市、關心股市,甚至痛恨股市,紛紛賣出手中的籌碼,准備離場觀望。證券公司也是少人來往,一片蕭條。這是大多數人感到絕望的時刻,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此時只有少數有遠見卓識的人及先知先覺的超級主力機構會進場吸納股票,他們都是將來的大贏家。盡管如此,市場上的成交量還是十分稀少,股價也十分低廉,此時應該是我們做中長線建倉的最好時機,可是很少有人敢這樣做。
2、初升段: 此時的大盤趨勢尚未好轉,股民也對股市未來不抱希望,感到一片茫然,變得對股票麻木不仁。但是,少數「熱門股」開始被推至一定的高度,同時多數的股票也會走出底部並逐步活躍起來,但不會升至很高。這時會有部分敏感的人開始重新關注股市,市場交易也變得活躍起來,成交量開始溫和放大。但由於長期受「熊市思維」影響,很多人都認為這只是個普通的反彈,而一般敢於在這個時期進入的多是一些曾經的職業大戶,出去的都是初嘗甜頭的中、小散戶。
3、回檔期: 此時的股票市場已有了一定漲幅,但由於長久的「熊市」,人們出手投資變得非常小心謹慎。以至於在股價上漲之時也不敢相信這是「牛市的到來」。在上漲之餘,許多人在賺得小盈利後,會採取「落袋為安」的操作觀念。於是大量的「套牢盤」與「獲利盤」會紛紛湧出。對沒有拋出股票的中小散戶,莊家機構為了減輕將來的拉升壓力及進一步地獲取廉價籌碼會趁著此時人心不穩之機,藉助各種不利股市消息,向下打壓股價,迫使你微利出局。由於以上的原因,股價在這段時間會出現明顯回落。隨著拋盤的減少,主力能吸納到的浮動籌碼會越來越少,成交量出現大幅縮減。多數人認為一輪反彈行情已就此完結。然而在經過「初升段」和「回檔期」的運作,大部分股票的股價都有跌不下去的感覺,且其走勢也都「初具成型」。既然強弱已分,也正是我們進場選股的最佳時期。
4、主升段: 宏觀經濟開始好轉,財政、貨幣政策面也暖風頻吹,各項股市利好政策也不斷出台,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有大幅提升,主力手中握有大量籌碼。此時已是「天時、地利、人和」,有心人會不斷散布各種利好消息把股價持續拉高。由於股價的不斷上漲,不管內行外行,只要持有股票就能獲利,前期賣出股票的中小投資者也由空翻多,形成搶購風潮,而股價會在這種情況下越漲越搶、越搶越漲,以致形成暴漲的局面。證券公司里到處人頭攢動,充滿著一片歡聲笑語,從來沒有炒過股的人也會在周圍的賺錢氣氛感染下,抱著發財的夢想紛紛開戶入市。此時的成交量也迅速地放大,並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成交量水平上。在這個時期的末端,正是大量籌碼由主力手中向散戶手中轉移的時候,精明、理性的投資者會在這一時期逐步撤出股市。
5、末升段: 此時的市場一派繁榮景象,大量新股不斷發行並以「天價」成交。證券公司內人聲鼎沸,原來的「熱門股」在高位徘徊,「冷門股」瘋狂上漲。一方面黑馬頻出,另一方面又讓你無從下手,暴漲暴跌更是屢見不鮮,無論大盤還是個股成交常常創下成交「天量」。此時股民手中已經少有現金,都在持股待漲,對未來充滿希望。在此階段末期,大勢已是外強中干,成交量已很難再創新高,多數股票已呈現疲態,顯露下跌跡象。市場上的盈利者已不再佔多數,虧損者與日俱增,多年心血很可能在此時付之東流,我們不論盈虧都要抓住這最後的機會盡快離場。
6、初跌段: 由於多數股票的股價都已偏高,欲漲乏力,不少投資人都在較難獲利之餘開始反省。此時主力、機構均已出貨不少,精明的投資人也在做最後的了結,准備退出股票市場。後來的「新多」以為只是正常的回調,並在虧損之後予以補倉,期待著更高的點位。下跌現象也由「垃圾股」向「績優股」擴散,成交量也出現大幅萎縮,若在「初跌段」的初期出局損失還不算太大。
7、中間反彈期: 由於「初跌段」的下跌,此時不少股票已經有了相當的跌幅,不少短線客回來湊熱鬧搶反彈,原來的高位套牢者也會逢低不斷買入攤低股票成本,多種力量會把股價重新推高,但由於股票反彈後搶高價者已具戒心,後知後覺者也都學乖,所以反彈力量不是太足,股價和成交量都難以再創新高,此時也是最後的「逃命」機會。
8、主跌段: 國家開始進行宏觀調控,如利率上調、央票大量投放、存款准備金率上調等收緊銀根等利空消息滿天飛,雖然大部分股票跌幅已經很深,但受利空消息影響,股民還是不計成本地拋出,以致於股價下跌速度很快,甚至出現連續跌停現象。以前套牢持股不買的人在巨虧之後也開始信心動搖,此時的成交量也已縮至很小,不少人在絕望之餘也紛紛賣出股票。
9、末跌段: 此時股價跌幅已深,許多股票的面值已跌至發行價以下,並屢創新低,由於市場低迷,新股發行比較困難,所以大盤成交量也極為稀少,一切又回到了「低迷期」的狀態,多數股民又要離開,有識之士開始粉墨登場。
股市群體的心理行為循環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希望;二跟風;三狂熱;四保守;五失望;六悲觀;七絕望。
Ⅳ 股市低迷期
行情持續屢創低價,此時投資意願甚低,一般市場人士對於遠景大多持悲觀的看法,不論主力或中散戶都是虧損累累。做短線交易不易獲利時,部分中散戶暫時停止買賣,以待股市反彈時再予低價套現伏空;沒有耐性的投資人在失望之餘,紛紛認賠拋出手中的股票,退出市場觀望。低迷期為真正具有實力的大戶默默進貨的時候,少數較具長期投資眼光的精明投資者多在此時按計劃買入。該期盤旋整理的時間越久,表示籌碼換手的整理越徹底,而此期的成交量往往最低。
Ⅵ 對中國股市徹底絕望了
別急!別絕望!明年我國股市必將有新人走馬上任,清除舊的不合時宜的東西,讓股市呈現出新的氣象!
Ⅶ 通常股市是在經濟滯漲期見底還是再經濟蕭條期見底呢,經濟蕭條期的平均持續時間是多久呢謝謝!
股市常在經濟蕭條期見底,但見底後一般不會馬上攀升,往往還會調整較長時間,這個調整時間往往與政策信號密切相關,一旦有了較好的經濟刺激政策,股市就會迎來一段上升行情,這段行情往往與人們對經濟發展的預期相關,是超實體行為。如果單純考慮經濟蕭條的平均持續時間一般要18個月左右。
Ⅷ 股市中五窮六絕七翻身八盤九漲十常笑各指的什麼還有每個月份分別是幾月幾號
通常來就是五窮六絕七翻身,五月行源情差,六月更差差的讓人絕望,七月行情反彈。
沒有說幾月幾號,通常指整個月。
其實討論這個意義不大,因為每一年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國際環境,貨幣、財政政策都是不同的,所以行情也不能一概而論。
Ⅸ 股票!我怕了!中國股市!我絕望了!
股市哪裡有一直向上漲的呢?自從調整印花稅以來,大盤連續上攻。由於3800點有強烈的壓力,大盤被迫回調洗籌,屬於正常的振盪,不改反彈格局。炒股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漲就高興跌就怕,這種心態不適合做股票的
Ⅹ 去死吧尼瑪中國股市,徹底絕望了
從股市中成長的人,在生活中就不怕什麼甜酸苦辣了。
想要留在股市,就要多學習。象比自己強的人學習,象有盈利的股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