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08年美國金融危機納斯達克指數什麼時候開始暴跌
過程相關內容(時間):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編輯本段]5.次貸危機的發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消費者信貸違約現象加劇,逾期還款率升至2001年以來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評級公司穆迪預測SIV債券持有者損失了47%資產
2008年1月17日
次貸虧損嚴重,標普評級公司開始對債券保險商實施新的評估方法
布希政府有意放鬆對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監管
美國去年12月新屋開工數量下降14.2%,年率為100.6萬戶,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國財政部要求有意收購諾森羅克銀行的私營企業在2月4日前提交詳細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聯儲緊急降息75個基點
2008年1月24日
美國紐約保險監管層力圖為債券保險商提供15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
2008年2月1日
美國1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1.8萬,為超過4年來首次減少
2008年2月9日
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聲明指出,次貸危機影響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國六大抵押貸款銀行為防範止贖的發生,宣布「救生索」計劃
巴菲特願意為800億美元美國市政債券提供再保險
2008年2月14日
美國第四大債券保險商FGIC宣布願意分拆業務
2008年2月18日
英國決定將諾森羅克銀行收歸國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聯儲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國宣布州立銀行陷入次貸危機
2008年2月21日
英國議會批准國有化諾森羅克銀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聲稱即使通脹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國2月ADP就業人數減2萬多,美元兌歐元刷新歷史新低
⑵ 08年那場金融危機有多嚴重,能通俗易懂的說明一下嗎
1、08年金融危機主要原因是:美國銀行、金融機構長期以來對只有次級資信評級(還款能版力較差、收入不穩定)的個權人和機構發放大量貸款,加之美國經濟逐漸下滑,這些個人和機構收入水平逐漸下降導致還款能力逐漸下降,日積月累引發不能按期還款的現象大量發生,造成銀行收不到應該收的錢而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因此由次貸危機引發變成金融危機。所以,大量銀行和金融投資機構倒閉,連鎖反應影響到世界相關國家的經濟下滑和金融機構出現擠兌風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機。
2、金融危機事件過程:
2007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關閉了手下的兩家對沖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來的首次虧損。2008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促使摩根大通銀行收購了貝爾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晚些時候,美國銀行發表聲明,它願意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
2008年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短期緊急貸款。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接二連三地倒下後,美聯儲宣布:把現在只剩下最後兩家投資銀行,即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全部改為商業銀行。這樣可以靠吸收存款來渡過難關了。
至此,歷史在2008年9月21日這一天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上的投資銀行畫上了一個驚人的句號,「華爾街投資銀行」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等實體經濟受到很大的沖擊,實體產業危在旦夕。
美國金融海嘯也涉及全球,影響到了全世界。
2009年1月20日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宣誓就職。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始末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始末:
由於美國金融過度杠桿化,金融杠桿導致投資者的損失加倍。另外美國的次貸危機初現苗頭。美國的房屋保有率在2004年的時候已經接近70%。除滿足正常的居住需求之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房地產投機的行列。違約率攀升使得與次貸相關的金融衍生品的價格下跌。
次貸危機開始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失業上升、消費下降。2007年最後季度的美國經濟出現了大幅度下降。進入2008年7月份,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但"兩房"問題只是第二個高危期的一個序曲,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美國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局勢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3)08年摩根大通的最低股價擴展閱讀: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概括
早在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形勢看來似乎不是很壞。
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被迫接管「兩房」,以表明政府應對危機的決心。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為危機而震驚。華爾街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和對次貸危機的估計不足終釀苦果。
參考資料:網路:美國金融危機
⑷ 08年經濟危機導致美國那五家投資銀行倒閉
1高盛 (目前美國5大投資銀行中唯一仍盈利的公司)
2摩根士丹利 (股價下跌)
3美林公司(已被美國銀行收購)
4雷曼兄弟公司(已破產)
5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 美國5大主要投資銀行只有三家倒閉,另有兩家被吞並或者收購~~
⑸ 摩根大通的巨虧受查
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披露,由於風險對沖方面的投資策略失敗,該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首席投資辦公室」(CIO)在過去6周損失20億美元,並且損失未來還可能再增加10億美元。
巨額虧損立即引發市場對摩根大通經營狀況的質疑和擔憂,摩根大通股票在2012年5月11日開盤即一路下跌,最終收盤大跌9.3%至36.96美元,市值一日蒸發150億美元。
當天,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股市金融板塊齊跌,紐約股市銀行股下挫近1%,跌幅列各大板塊之首,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和高盛集團股價跌幅均在4%左右。 2012年5月15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介入摩根大通巨虧丑聞的清查。摩根大通股東大會同日召開,試圖平息事態,受到金融界的廣泛關注。
摩根大通這次巨虧至少損失23億美元,摩根大通股票的市值自丑聞曝光以來則蒸發上百億美元。然而,丑聞如何發生至今依然撲朔迷離,疑點叢生。
美國司法部於2012年5月15日開始對摩根大通展開犯罪調查。司法部消息人士透露,此案暫由FBI紐約分局處理,至2013年正處於「初步問訊」階段,尚沒有摩根大通人員遭到指控。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早前已經開始了對摩根大通的調查,調查的重點是評估該銀行的風險監控措施是否癱瘓。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不能妨礙FBI的辦案。
FBI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可能都會調查摩根大通的相關內部監管文件,以及高層管理人員下達的指令。司法部和FBI均拒絕就此案發表任何評論。按照慣例,聯邦調查部門一般不會就正在調查中的重大案件發表評論。 2012年5月15日舉行的摩根大通股東大會沒有對首席執行官戴蒙追究責任。摩根大通在股東大會上挫敗了股東提出的任命獨立董事長的提議。戴蒙的領導地位暫時沒有被剝奪;他的2300萬美元年薪也沒有被調整。
對於外界要求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的呼聲,戴蒙於2012年5月15日作出回應說,摩根大通不反對新的金融監管措施,並聲稱公司方面支持《多德-弗蘭克法案》的大部分內容。戴蒙此前一度是該法案的強烈反對者。
2013年摩根大通仍在調查巨虧的原因,並對造成巨虧的首席投資辦公室進行了重組。有消息人士透露,該公司可能會設法追回發給牽涉此案者的薪酬。 2012年7月13日,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銀行承認其巨額虧損飆升,已由最早預估的20億美元激增至58億美元。因「倫敦鯨事件」造成的衍生品交易損失在2012年第二季度增加了44億美元,加上第一季度的虧損14億美元,總虧損已達58億美元。
摩根大通13日公布的財報同時表明,摩根大通第二季度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8.7%,至49.6億美元;重報後的第一季度利潤將較初值減少4.59億美元。摩根大通銀行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13日在同經濟分析師舉行會議時也承認,這次巨虧「令公司核心發生了動搖」。但他同時堅稱,巨虧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3年外界仍不能准確估算摩根大通這次虧損的最終總額。摩根大通13日警告,該公司第三季度仍有可能繼續面臨衍生品交易的相關損失,規模大約為7億到17億美元。美國《紐約時報》此前預估摩根大通的巨虧可能最終達90億美元。實際上,摩根大通市值自該公司宣布出現巨虧後曾一度縮水高達15%。
盡管如此,摩根大通的第二季度財報仍被市場投資者認為好於預期,因而摩根大通的股價13日早盤上漲近6%。銀行類股的表現也大多向好。分析普遍認為,戴蒙短期內應該可以保住他的首席執行官位置。
摩根大通正計劃追討牽涉巨虧丑聞的管理人士數百萬美元股票薪酬,這其中包括其首席投資辦公室前負責人德魯(Ina Drew)以及被稱為「倫敦鯨」的交易員伊克希爾(Bruno Iksil)等。 摩根大通抵押貸款部門最新裁員1800人
摩根大通銀行此前在2月份宣布將削減1.7萬個職位,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抵押貸款部門,該部門主要處理從逾期借款人處爭取拖欠貸款支付。
摩根大通在華「關系招聘」調查擴大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知情人士稱,針對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亞洲招聘實踐的一項不斷擴大的調查已發現內部文件顯示,曾有數十名新入職雇員與該行當時在爭取的交易掛鉤。
作為調查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的律師們正把相關信息報送美國證交會(SEC)和司法部(DoJ)。調查目的是,查明該行是否曾為了爭取業務而聘用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政府內部權勢人物的家屬。
⑹ 為什麼金融危機中花旗和美國銀行股價下跌最大,其他都沒那麼大
因為他們用存款者的存款投資的債券,金融衍生產品風險更大,較其他銀行專的損失自然也就越大.
另外屬一個問題就是花旗在鼎盛時期的擴張很激進,這些在鼎盛時期業績說得過去的分公司在金融危機時期大部分虧損成為不良資產,這也是為什麼花旗最近在不斷變賣這些資產的原因.
最後,花旗的股本資產比例太低了,導致投資的資產一出現虧損儲戶的存款有很大風險受損失.
僅供參考.
⑺ 摩根大通上市後股價漲幅
摩根大通(JPM:NYSE)2004年4月上市,上市至今漲幅:前復權:114.7%,不復權:31.81%
⑻ 美國摩根大通為什麼沒有在08年經濟危機中沒有破產
摩根不能倒, 不然會引起連鎖反應. 因為美國政府支持, 摩根才沒有破產.
⑼ 美國銀行股價為什麼那麼低
美國銀行股價低?那中資銀行股豈不成了白送的了?
我們看事實: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BAC
股價回7.25美元,每股收益-0.03,市盈率-241,股息0.04,股息率0.55%
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 Company) WFC
股價30.92美元,每股收益2.82,市盈率10.9,股息0.48,股息率1.55%
摩根大通公司 (JPMorgan Chase & Co) JPM
股價37.66美元,每股收益4.47,市盈率8.43,股息1.00,股息率2.65%
JP摩根已經是我能找到的最便宜的美國商業銀行了。
中資銀行A股:
華夏銀行 600015
股價12.12元,每股收益1.38,市盈率8.76,股息0.2,股息率1.65%
興業銀行 601166
股價14.05元,每股收益2.23,市盈率6.31,股息0.255,股息率1.82%
工商銀行 601398
股價4.36元,每股收益,答市盈率7.65,股息0.184,股息率4.22%
綜上所述,中資銀行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比美國銀行便宜。
⑽ 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時間和過程
時間:08年美國金融危機,早在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就暴露了次級抵押債券的風險;從2007年8月開始,美聯儲作出反應,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以增加市場信心,美國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維持,形勢看來似乎不是很壞。然而,2008年8月,美國房貸兩大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持有「兩房」債券的金融機構大面積虧損。造成了這次經濟危機。
過程:
2007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6日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7日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關閉了手下的兩家對沖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來的首次虧損。2008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促使摩根大通銀行收購了貝爾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晚些時候,美國銀行發表聲明,它願意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 。
2008年9月16日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短期緊急貸款。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接二連三地倒下後,美聯儲宣布:把現在只剩下最後兩家投資銀行,即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兩家投資銀行,全部改為商業銀行。這樣可以靠吸收存款來渡過難關了。
至此,歷史在2008年9月21日這一天為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上的投資銀行畫上了一個驚人的句號,「華爾街投資銀行」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希政府簽署了總額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美國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等實體經濟受到很大的沖擊,實體產業危在旦夕。
拓展資料:美國金融危機對全球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是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導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到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通常採用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相結合的還款方式,即購房者在購房後頭幾年以固定利率償還貸款,其後以浮動利率償還貸款。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次貸危機的爆發瞬間就影響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邊國家,其范圍也遠遠不僅僅是次貸危機方面,而是蔓延到整個金融行業。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極大得影響了其他地區的經濟,一度造成世界各國的恐慌。
對中國的影響及應對:
主要負面影響在我國的外貿出口及金融領域,但從另一個角度,無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發展,此次危機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這就需要宏觀決策層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緩沖的時機。
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變和提高。今年乃至未來,靠過去單純的密集性、低成本生產模式會逐步遇到發展瓶頸,這需要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兩個方面必須要准備,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業技術需要進行提高和准備。第二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型為主的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對一些經濟和金融領域熟悉的人才,做一個必要的配備。(資料來源於網路)
網路鏈接:美國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