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gdp下降原因分析

gdp下降原因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08 00:02:56

⑴ 為什麼實際gdp在景氣時上升在衰退時下降

科班出身給出的答案:1.物價上升,名義GDP上升,實際GDP不受影響,因為實際GDP參照的是前期的物價水平。2.國家的經濟政策是穩定物價,不是提高物價水平。最簡單的話說,物價上升是因為貨幣量增加。而國家貨幣擴張的意圖是,利用流動性和低利率刺激經濟增長。寬松貨幣刺激的弊端則是通脹。在保障中國經濟增速8.5%的首要目標下,物價上升是「不得已」的選擇,犧牲了低收入者的利益。

⑵ 什麼原因導致GDP下降

不同的企業是不一樣的

GDP衡量的整個社會的狀況,而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同的企業遭受的影響不同,比如出口類的、電力類的、航空類的,這些都由於各自行業原因,導致虧損了

GDP從12到9.幾,已經降了不少了,放到微觀的企業說,那麼對企業的利潤影響肯定是很大,但是你看整個上市公司總體情況,還有10幾%的增長,就說明還高於GDP的增速的,但是你要跟以前那種50%的增幅去比較,那是不可能的,宏觀經濟不好,微觀的企業也不會好的

⑶ gdp指標下降表明什麼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用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計算的結果分別稱為生產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種方法計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因此,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口徑范圍、計算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這三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往往存在差異即存在統計誤差。
在實際中,由於生產法和收入法都是對各產業部門的增加值進行核算,為了就每一產業部門取得一致的增加值數據,根據資料來源情況,有的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部門,增加值主要以生產法計算的結果為准,有的產業部門如一些服務部門,增加值主要以收入法的計算結果為准,因此我國生產法GDP等於收入法GDP,但支出法GDP大多數情況下與這兩者不同, 有時會大一些,有時會小一些。鑒於生產法和收入法的計算基礎更好一些,因此,國家規定一般以生產法GDP和收入法GDP數據為准,並將支出法GDP與生產法GDP的統計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一般是2%)。 各種公開發表的GDP總量和增長速度數據均是生產法和收入法的計算結果。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I(國民總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這也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

⑷ GDP降低意味著什麼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最終產品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後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使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⑸ 造成中國經濟增速快速下滑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並不否認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中國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連續十八個季度的增長減速,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續長達四年多的增長減速是不曾有過的。

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發展的前景有很多憂慮。

尤其在國外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是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內部的結構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內因要解決起來相當不容易,因為涉及到結構性改革,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難推行。

按照這種判斷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繼續下滑,導致的結果可能會使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矛盾總爆發,從而認為中國經濟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5)gdp下降原因分析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發展:

一是加強日常維系,實現上下貫通,重塑核心價值體系傳播方式。通過新媒體傳播手段的運用,打通社會主義核價值體系通向社會大眾的傳播渠道,形成日常維系的溝通模式。

二是運用情感表達,實現情感共鳴,發揮新媒體的情感傳遞功能。新媒體形態多樣,進一步細分各種新媒體特點又各不相同,博客擅長分析,微博擅長表達情感。

三是促進理智溝通,實現矛盾化解,展現新媒體的理性交流功能。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需要情感表達,還需要理智溝通。

四是強化深度培育,實現輿論引導,發揮新媒體的宣傳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有偏於理性認識和深度培育的內容,使用新聞網站進行主題宣傳效果較好。

⑹ 為什麼中國GDP一直呈下降的趨勢

中國2015年GDP增速為6.9%,是自1990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連續6年下滑,要從全球變革的角度來分析中國經濟的此輪下行,國際環境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問題不可忽視。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內部動力主要在擴大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

2003年國家統計局發布《關於我國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的改革》,完全規范了GDP數據,發布的GDP分為初步核算數、初步核實數和最終核實數三類,通過各類普查對GDP數據定期修訂。

自2003年啟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開始,至2013年為止,五年一次的全國經濟普查共經歷了三次,歷次全國經濟普查都對前期國民經濟數據特別是GDP做出了修訂。

(6)gdp下降原因分析擴展閱讀:

年度數據:

年度GDP核算按照94個行業分別計算。農業包含的5個行業採用生產法計算;工業包含的39個行業同時採用生產法和收入法計算;建築業和第三產業包含的50個行業則採用收入法計算。

在94個行業中,對基礎資料較充分的行業直接計算增加值,對基礎資料不夠充分的行業,通過比例系數推演算法和相關指標推演算法間接計算增加值。年度GDP生產核算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根據各種類型的資料加工計算得出。

主要資料來源有:

一是國家統計調查資料。包括國家統計調查項目所獲得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等統計調查資料、服務業抽樣調查資料、人口與勞動工資統計資料、住戶調查資料、價格統計資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財務統計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

三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如財政部全國預算收入執行資料、國家稅務總局稅收資料等。

⑺ 為什麼2012年中國GDP目標下降

GDP目標是國家發展經濟的總目標。與過去相比,我國新的五年計劃GDP計劃目標確實是降低了,過去計劃是年增長8%,現在定為7%。實際上,過去的8%也是遠遠超過的,最高達到過11%以上。國家降低計劃目標,主要基於以下考慮。「十二五」時期,世情國情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具體說,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同時,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物價上漲壓力加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等。這些都要求我國必須從過去量的增長盡快轉變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質的增長上來。

⑻ 2018年各項經濟指標都在增長向好,那為什麼GDP增速下降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8%、6.7%、6.7%、6.6%,呈現穩中微降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年GDP增長6.7%,比上年略微下降0.2個百分點,仍然保持在平穩較快的合理增長區間。從定性因素上分析,這種微幅波動下降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數據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18年GDP仍將保持微幅波動狀態。
(2)經測算,2018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繼續小幅下滑,因此,若國家不出台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那麼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將在其潛在增長軌跡上運行。
(3)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和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經濟政策的變動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戰略下的單邊貿易保護舉措,不僅不利於中國的出口企業,也可能引發全球的貿易戰,從而給我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4)在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基礎設施計劃投資額繼續大幅增長,依然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隨著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的逐漸完善,以及環保是否達標成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沖動得到有效約束;融資平台的政府融資功能剝離後,債券發行不足以滿足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無法支撐投資規模的大幅擴張;而且美國政府的連續加息政策,可能使中國央行被動提升基準利率,從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成本;
2018年,在中央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加強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下,房地產價格得到有效遏制,這一方面將限制和降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另一方面也會削弱房地產對家電、傢具、建材等行業的拉動作用;另外,導致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持續低迷的主要因素(利潤不斷下滑、盈利前景惡化、信用風險上升、融資成本過高、投資領域受限、市場壁壘難以真正破除等)沒有得到顯著改善,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仍將持續低迷。
(5)從經濟先行指數角度來看,通過經濟先行指數來判斷經濟運行趨勢,是國際學術界進行經濟預測的方法之一,根據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數(該指數由12個子指標構成),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是全年最高點,然後呈現平穩微幅下調的發展趨勢。
以上來自網路,供參考。

⑼ 為什麼GDP一直在增長,雖然同比增長下降了,但怎麼也叫經濟不平穩。

因為GDP的增長低過8%,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失業,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了,
一隻盛了半杯水的杯子,是空還是滿,這或許也是當下中國經濟的現實處境。

繼6月份CPI創29個月新低,中國央行兩次減息之後,GDP季度數據終於出台。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五(7月13日)公布,中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6%,環比增長1.8%,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8%。

7.6%的增長,足以羨煞不少國家,但卻是中國經濟三年來首度低於8%,也低於第一季度8.1%的增速,無助於稀釋人們對於經濟是否會硬著陸的疑惑。

經濟轉折時刻,一片風聲鶴唳。數據是引導還是誤導? 官方評價這一數據「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不少機構在數據出台之後隨即表示符合預期——事實上,這一數據雖然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但也平復市場之前7.5%或者更低的集體隱憂,情況看似樂觀,不少經濟學家表示經濟已經開始出現企穩信號。

我們在年初已經多次強調今年中國經濟放緩的嚴峻性,但是年初普遍預計偏於樂觀;此刻中國經濟的放緩已成為業界共識,不少宏觀預測開始重新調整,下半年經濟何去何從?

本周初,中國總理溫 家寶兩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不少經濟學者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場景在官方媒體黃金時段出現,引發網路諸多揣測解讀。

作為溫 家寶的繼任者,中國副總理李 克強也出席這些座談會。關於中國經濟數據,他曾經表示評估經濟增長時,他主要看重「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信貸總額」三個指標。如今,這些指標增速均低於過去數年平均水平,而最新公布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環比增長0.76%。也正因此,對於匯總數據與分類數據之間的矛盾,也引人思考。你可以網路搜索一下九個頭條網, 那有關於這一季度GDP的詳細解讀, 看了你就明白了

閱讀全文

與gdp下降原因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穩健精選 瀏覽:885
大價值股票基金 瀏覽:769
161818基金今天凈值 瀏覽:993
分級基金是開放基金嗎 瀏覽:260
2萬韓元合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351
483003基金累計凈值查詢 瀏覽:681
理財分幾份 瀏覽:17
信託游戲 瀏覽:691
79外匯100 瀏覽:148
公務員可以貸款 瀏覽:114
銀行櫃面外匯業務 瀏覽:798
一元人民幣換外幣匯率大全 瀏覽:94
北京泰和興投資老闆 瀏覽:779
科創版基金買不買 瀏覽:181
貸款不良率融資性機構 瀏覽:937
銀行保函可以貸款嗎 瀏覽:652
長春燃氣股票股吧 瀏覽:882
公積金貸款年限和年齡 瀏覽:302
185000韓幣對人民幣 瀏覽:696
今天哈爾濱雞蛋價格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