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tpp對外貿出口的影響體現在什麼地方
12個國家達成TPP協定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最初由智利、新加坡、紐西蘭、汶萊於2005年發起,其最重要的特點是相互取消關稅。由於最初參與方經濟體量較小,這一協定原本少人關注。2008年美國宣布加入,提出要創建一個高標准、更廣泛的地區合作協定,此後熱度漸高。澳大利亞、秘魯、越南、日本等國在此後幾年陸續加入。
此次達成TPP協定的共有12個國家: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越南、紐西蘭、智利、墨西哥和秘魯,其經濟規模佔全球經濟總量的40%。
TPP協定包含大量法律條款,包括投資、服務、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知識產權、勞工、環境等30個章節,其中農產品市場准入、汽車業原產地規則、制葯業知識產權保護是此前多輪談判的主要焦點。經過激烈博弈,各方最終達成妥協,成功結束TPP談判。依據協定,相關國家間約1.8萬種商品的關稅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逐步減少或完全取消。
TPP協定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和不確定性
與現有一些多邊自貿安排相比,TPP談判的重點在於標准和規則的制定,並希望以此為樣本重塑亞太乃至全球貿易規則,因此追求「全覆蓋」和「高標准」是其顯著特徵。
不過,TPP協定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和不確定性。在TPP談判參與國中,既有美國、加拿大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汶萊、越南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少專家指出,TPP要求顯著地減少貿易保護,限制對外國投資者的監管,對政府采購採取所謂機會均等原則,並對金融自由化設立高標准,超越了不少發展中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也很可能超出了它們本國企業所能承受的范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羅斯福研究所經濟學家亞當·赫什近日也聯合撰文指出,TPP協定的談判過程有很多大型商業游說集團的身影。從專利葯品壟斷權、投資者-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等內容來看,美國主導的TPP協定實際上已與「自由」貿易無關,而更多是關於「人為操作」的貿易——由主要受益者挑選有利可圖的公司和產業。
TPP短期內將對中國外貿形成沖擊
TPP談判結束後,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這份協定是當前亞太地區重要的自貿協定之一。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於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希望協定與本地區其他自由貿易安排相互促進,共同為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目前中國尚未加入該協定,但未來不排除中國在適宜的時候提出加入。從短期看,該協定或對中國的對外貿易形成某種程度的沖擊,但從長期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多邊貿易安排都無法將非協定國家和地區排除於國際貿易體系之外,否則其自身發展將大為受限。
近年來,隨著中瑞、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簽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推進,上海自貿區等試點不斷發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談判和亞太自貿區建設穩步前行,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中國呈現出深層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對外貿易開放格局。不少專家指出,TPP協定達成對中國的預期影響有限。
從世界貿易演進看,全球貿易格局始終處於動態之中,有其自身規律可循。當今,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安排發展迅猛,成為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的重要推手。中國將繼續致力於達成高水平的雙邊和區域自貿安排,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新機制,為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貳』 》(TPP)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1、短期影響不可高估
TTP成員國對中國貿易依賴較大,短期內難有大的逆轉。數據顯示,在TPP12個成員中,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2013年美國和另外9個參與TPP談判的成員之間的貿易額在4100億美元,還不如美國與中國一個國家的貿易額。後者2013年貿易額就超過了5200億美元,高出前者四分之一。2014年剔除美國之外的TPP參與國家和地區之間貿易總量為0.68萬億美元,而他們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總額為1.72萬億美元,後者為前者2.5倍。由於貿易結構受產業結構、供銷渠道、人際網路等因素影響,短期內,TTP成員國與中國的密切貿易關系難以改變。
各國走完審議程序還需要大約2年時間。一個多邊協議的實施通常分幾個階段,具體包括談判、達成基本協議、國內審批、執行以及梯次生效等。目前,TPP僅僅完成了前兩個步驟,在正式生效執行之前,還需要各成員國完成國內審批。奧巴馬政府可能要等到明年3月末或者4月,也就是兩黨都完成首輪總統候選人提名競選後再將其提交國會。在日本,參議院明年7月以前可能不會考慮TPP問題,墨西哥可能明年9月進入立法程序,越南則可能需要18-36個月批准,智利甚至尚無時間表。如此看來,一切順利的話,TPP正式生效還需要2年時間,而產生規模效應至少還需5-10年。
美國和加拿大內部存在較大分歧。在美國,共和黨黨內選票領先者特朗普已經明確表態將反對TPP,而美國勞工組織和環保組織也明確反對TPP協定。對奧巴馬打擊最大的來自於他過去盟友和上一任國務卿希拉里。僅在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達成協議後的第三天,這位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也是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屆總統的候選人明確表明不支持TPP的立場。在加拿大,TPP協議同樣成為競選焦點問題。加拿大現任總理哈珀一直在設法讓TPP協議成為其領導政府的經濟成就,而在野黨都持質疑或反對態度。不幸的是,由於民眾不滿現任政府長期執政及經濟減速的影響,哈珀隸屬的保守黨在剛剛結束的大選中失去了多數席位。賈斯廷·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贏得議會多數議席,將組成多數派政府,而此前賈斯廷·特魯多曾經明確表示,要看到白紙黑字的協議才能表明立場。
成員國難以上下齊心。美國推動TPP的長期戰略意圖毫無疑問包含制約中國的意思在裡面,但是除了日本之外,其他的成員國是否願意積極配合這一戰略意圖,顯然是一個大問題!在這方面亞投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中國主導成立亞投行的過程中,美國不僅自己反對,而且明確阻擾其亞洲盟國韓國和澳大利亞參加,但最終的結果確實除了日本之外,幾乎所有美國盟友都投身到了亞投行的懷抱了。這一事實表明,絕大多數國家即使參加TPP,也只是希望從中獲得自身的利益,而並不會因此而參與到與中國的直接對抗之中。
2、長期影響不可輕視
盡管美國、加拿大國內有分歧,但是TPP被通過的概率依然很大。人們普遍認為,TPP是為未來世界經貿合作訂規矩的協議,將要「影響世界三十年」。隨著時間推移,TPP對中國經貿影響必然逐步顯現。
首先,中國貿易額將有所下降。根據TPP原產地原則,如果一個成員國生產的產品中包含非成員國的中間投入品,則這些中間投入品所體現的價值不能享受成員國內部的優惠關稅。中國長期以來作為世界加工廠,往往是從周邊國家進口大量的中間產品,同時也向周邊國家出口中間產品。TPP生效之後,原產地原則將導致其中成員國減少甚至停止從中國進口中間產品。
其次,加速低端產業向TTP協議國中的發展中國家轉移。這些年來,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快速增長,過去集中在中國東部地區生產的中低端產業已經開始逐步向外遷移,一部分企業在國內區域政策的引導下遷往了中西部,一部分則去了生產成本更低的周邊其他國家。未來隨著TTP生效和不斷擴容,而中國卻遲遲進不了TPP,未來國內低端產業向周邊TTP成員遷移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參考:網頁鏈接
『叄』 亞太自貿區與tpp的區別
FTAAP: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亞太自貿區;
TPP: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
兩者目的都在於建立亞太區域的自由貿易區;
FTAAP是2010年橫濱APEC部長級會議上,在各國之間43項雙邊及小型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上提議建立的,可以說更多是一種願景,一種目標,現實中還遠遠沒有實際性成果,促進FTAAP作為重要議程出現在今年舉行的北京APEC峰會上;
TPP 由APEC成員國中的紐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四國發起,2005年5月28日簽訂並生效的經貿協議,成員之間彼此承諾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以及投資等領域相互給予優惠並加強合作。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是關稅減免;TPP代表了高質量、強約束的制度性合作;
目前多國(如美國、日本)正在進行TPP談判以期加入,TPP的目的是想建立亞洲區域內的小型WTO,未來發展可能將整合亞太的兩大經濟區域合作組織,亦即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和東南亞國家聯盟重疊的主要成員國,將發展成為涵蓋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大多數成員在內的自由貿易區;
可以說FTAAP和TPP兩者是競爭關系,也可說是前後關系,有觀點認為TPP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是實現FTAAP的路徑。
建議參考:http://money.163.com/14/1104/03/AA64RSKG00253B0H.html
『肆』 中國為了滿足美國TPP的條件,建立了四個保稅區嗎
TPP其實可以說是美國用來對抗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
自從美內國加入並主導容TPP,一直都沒想要中國參與進去。中國和其他國家也各有自由貿易協定,如果還加如美國主導的TPP,反而對中國不利。像日本雖然緊跟美國腳步,但是還是跟美國在農業問題上談不攏。如果中國要加入,勢必很多地方要跟美國妥協。還不如建立一個由中國自己主導的組織。
中國與各國或各區域單獨簽訂貿易協定,很大程度上為了擺脫美元這一國際貨幣的控制,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簽訂的貿易協定中,就有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
而國內的四個自由貿易區,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讓外國企業直接與中國交易,不用在通過各個國際銀行進行美元的匯兌。
再者自貿區免關稅也是為了敲打下香港,香港對於大陸群眾有一個吸引的地方就是香港是免稅天堂,許多東西都比大陸便宜。自貿區的建立很大的打擊了香港免稅天堂的地位。這也是對香港的敲打。國內群眾可能不太了解,香港最近一兩年實在是太跳了。
『伍』 中國的自貿區和美國主導的TPP和TTIP有什麼不同
上海掛牌成為中國第一個自貿區試點,基本與美國主導的TPP差不多時間,可以看作是中國的一種抗衡。
「上海自貿區的全方位改革試驗就是為了適應TPP要求。」這是上海市一位領導2014年公開談過的原話。現在國內做自貿區試驗,就是因為前幾年浪費了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升級、出口向高附加值轉型的機會,只好作出一定尺度的改革嘗試,好在第二輪TPP談判中有所准備、知道哪些東西是可以去作開放承諾。
第一,上海自貿區設立前,上海發改委對全球自貿區做過調查:結論是國際上所有自貿區都是服務貿易為主,金融和資本市場開放幾乎是成功自貿區的基礎,但很多要求都和TPP的主張是一致的,但上海方面一直強調需要大力改革(因為中國特色的部委藩籬、審批程序更復雜)。但是時至今日,看現狀,當時上海發起自貿區的主張多數沒有實現。
第二,沒有金融市場的開放,貿易升級也可以。實際上,第一輪TPP談判中,中國就是因為不想開放金融和一些國有行業沒有參與(最初美國是邀請中國加入TPP的,多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都有原文可以查到)。
對於TPP和RCEP,這里推薦一篇亞行報告,14年12月,其主要觀點:
1,在TPP vs RCEP,亞太經貿主導權的中美博弈中,主要事關兩項控制權:成員和議程。具體,成員是指強者主導和後來者劣勢,導致中美互相排斥;議程,就是選擇自己最有競爭力的領域,貨物貿易自由化還是經貿一體化,是否照顧發展中國家。
2,作為RCEP和TPP的同時參與者,和地區No.3玩家,日本發揮了關鍵作用。
3,作為潛在大玩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印度,更傾向加入RCEP。
『陸』 亞洲有哪些經濟組織比如說:上海經濟合作組織;TPP;APEC之類的。如果有中國加入的麻煩標注一下。
還有東盟。
『柒』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原因和意義是什麼
上海自貿區設立的原因:
(1)對內,推動政府從審批型向監管服務型的轉變,要素價格市場化(包括利率、匯率等),推動央企和國企改革。
(2)對外,盡快完成從2008年開始的中國雙邊投資協定談判 (BIT談判),促使發達國家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盡快加入到新一波區域資本、貿易和服務的協定談判中去,包括提問者所說的TPP協議,以及另一個重要的PSA協議。
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意義:
對內:
(1)外資和民資進入原來壟斷或者審批門檻很高的行業,帶來新的活力和商機。
(2)降低政府審批權,減小權力尋租的空間,改變政府職能。
(3)摸索出一套可以推向全國的改革模式,從而使得國企和央企面臨劇烈的競爭,逼迫既得利益集團放棄壟斷權,倒逼國企和央企改革創新。
對外:
(1)加快中美雙邊貿易談判,獲得美國承認的市場經濟地位。
(2)獲得進入Tpp和Psa談判的機會,從而獲得進入下一輪以服務和資本為主的全球游戲的入場券。
『捌』 tpp怎麼破 中國老祖宗早有答案了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TPP只是先期被美國人做足了宣傳架勢,顯得來勢洶洶,對於中國來說,實力已非15年前加入WTO時可比,手中可以掌握的牌也更多。
比如,TPP的一些成員國,有不少當初既參加了TPP談判,也參加了RECP(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因為中國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繞不開去的經濟大國,中國對很多TPP的成員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甚至是第一大貿易夥伴,比如越南。所以,你讓越南等國完全配合美國遏制中國,並不現實,越南也不會是傻子。世界經濟早已變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想搞「團團伙伙」,並不容易。很多發展中國家也是在大國間尋求「利益更大化」,兩邊都不得罪,分別做生意。
所以,中國不加入TPP也沒關系,因為TPP註定不是鐵板一塊。如何破?一方面可以在自己國內搞自貿區探索,比如上海自貿區。另一方面,既然TPP想搞「團伙」,那中國就搞雙邊自由貿易談判。
有媒體形容TPP是網狀結構,中國搞的是輪軸—輻條形結構。其實中國老祖宗早就有這個故事了——蘇秦的合縱怎麼被張儀破的?連橫!
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中國已簽署的雙邊自貿協定已經達到14個,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東盟、紐西蘭、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魯、哥斯大黎加、冰島、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台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此外,中國正在談判的自貿區還有5個,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自貿區、中國—挪威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中國—斯里蘭卡自貿區。另外正在研究階段的自貿協定有5個,涉及5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哥倫比亞、馬爾地夫、喬治亞、摩爾多瓦。
所以,對中國來說,對TPP可以不必恐慌,保持戰略定力,搞好國內改革,穩扎穩打。至於美國從WTO的全球布局縮小到了跨太平洋的TPP和跨大西洋的TIPP,本身也說明了力量和相對實力的下降。與之可能對應的是上世紀20-30年代的英國,曾經在全世界高舉自貿旗號,隨著工業實力下降,雖然還控制著國際金融體系霸權和世界海上貿易、海軍霸權,但在工業製造等方面已經遠遠落後於美國。當時,英國也提出了「帝國特惠制」,想以低關稅或免稅鞏固英聯邦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維持在整個國際貿易和經濟體系中的優勢地位,但結果呢?
所以,島叔還是相信這個世界的發展趨勢是多元開放。中國人做事講「順勢」:「世界大勢,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千古不易。對中國如此,對美國也一樣。
『玖』 TPP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國內對TPP的關注程度明顯不夠。實際上這個東西是近年來國際貿易格局乃至政治格局裡屈指可數的大變化,尤其對中國來說。
簡而言之,你可以把TPP當成經濟上的「北約」。一開始由四個丁點兒大的國家宣布成立的一個丁點兒大的經濟合作協議,為什麼突然會跳出美國這么一個大象來猛力助推,甚至真的威逼利誘日本也加入?因為奧巴馬看到這個協議背後的戰略價值。
TPP最大的真實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國的對外貿易。
回想十年多前,中國加入WTO,之後對外出口獲得了無比的發展空間。尤其在2004年以後,對美貿易順差和總額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逐漸成了美國政治中一個爭論的焦點。反過來五年十年的保護期都已經過去,入世前許下的開放市場等一系列承諾,做到了多少?過去幾年裡中國甚至覺得自己翅膀硬了,開始不再掩飾,利用剛改善沒幾年的經濟實力在國際政治中與美國正面對抗。誰都不比誰傻多少,損人利已的事情(說過分一點中國的外貿和外交政策甚至可以說損人不利已)不可能做得長久。美國早已開始各種反制措施,一連串的雙反調查和關稅制裁就是證明。但奧巴馬明顯是覺得還不夠,想找一個一勞永逸的手段,這就是他選擇TPP這個框架的最大的原因。
TPP與WTO的主要區別,是它不只是一個互免關稅協議,包括了市場完全對等開放,以及人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和勞工權利等等內容。而且與WTO即使有國家違反游戲規則搞小動作也只能不痛不癢地申訴不同,TPP的會員國如果有違背協議內容的行為出現,其會員資格自動失效。很明顯,與日本糾結大米等行業能不能例外還不一樣,現在的中國根本就不可能滿足TPP的准入條件,這是個量身定作的經濟合作組織,目的就是不帶你玩。
越南的加入更是司馬昭之心。這個協定規劃之初,中國仍是生產基地幾乎唯一的選擇。TPP加盟的其他國家都是發達或准發達國家,總不能有人設計沒人生產,再去找中國,所以要特意把一個經濟發展水平與其他成員國格格不入的越南加進來,這樣連廉價的勞動力都自帶了。現在外商都紛紛把工廠搬到越南,比如三星已經在越南有了規模相當大的生產基地,將來TPP一成,這些國家經濟上有如一國,已經是微利或零利潤狀態苦苦掙扎的國內出口企業的境況可想而知。
當TPP生效以後,加上現有的北美自由貿易區,談判中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北美歐盟自貿區等,美國與其除中國以外的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就幾乎完成了。那個時候不排除美國有更大膽的舉動,比如宣布退出WTO。不要覺得不可能,WTO的前身本來就是美國為了在冷戰時期對抗意識形態上的敵人一手創立的,同樣為了意識形態上的敵人一手毀了另創個新的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事情。費那麼大勁一定要日本加入也是因為美國目前跟日本還沒有自貿協定,尤其對於亞太來說這么一個重要的拼圖當然要拉在自己的一邊。雖然隨著過去幾年裡日本左翼政府的親華反美外交路線在去年徹底破產,不用拉也會是在美國一邊。。。。。。。
看近來的報道,中國政府採取的開始和一些小國談自貿協定,開始和美國談投資保護等等,也算是已經意識到了一定的風險,准備留一些後手。但是經濟和貿易政策如果沒有大的改變,能打的牌不是太多。TPP這個沖擊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遇到,對中國的出口貿易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拾』 一帶一路和tpp和ti pp的區別,歷史背景和作用
洪俊傑認為,TPP與「一帶一路」在目標、原則、內容方面存在區別。就目標來說,TPP意在推行新一代貿易投資規則,打造亞太地區乃至未來全球貿易投資的規則範本;而「一帶一路」旨在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就原則來說,TPP作為自貿區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一帶一路」是一種倡議,採取自願原則。從內容上看,TPP以推行經貿新議題為主,主要推動跨國公司發展。而「一帶一路」倡議主要關注「五通」和八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