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州新白雲機場與上海浦東機場哪個面積更大
浦東,因為浦東機場是全國最大的機場,白雲機場排在全國第二
『貳』 為什麼全國機場吞吐量前十位除了北上廣深,基本上都是西部城市
2019年我國256個客運機場吞吐量為15.047億人次,其中客運吞吐量排名前10的分別是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國際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桃園機場、昆明長水機場、西安咸陽機場。全國機場吞吐量前十位除了北上廣深,基本上都是西部城市,主要有以下原因:
不論是對於成都,重慶,昆明還是西安來說,他們在省內都是處於絕對佔有優勢的地位,無論是經濟,教育,人口,物流等各方面在省內都處於獨一檔的位置,本省的很多對外活動基本上都通過這些省會城市來進行,因此他們的機場吞吐量很大是很正常的。
相比這些西部中心城市來說,很多東部省份經濟發展都相對比較均衡,除了省會城市之外,很多城市也有自己比較發達的經濟以及交通體系,這樣就會分散省內中心城市的機場吞吐量。
綜上原因,這就是全國機場吞吐量前十位除了北上廣深,基本上都是西部城市的原因。
『叄』 上海虹橋機場大還是浦東機場大
區別:從規模上講,虹橋機場小一些,浦東機場大一些。從地理位置來說,虹橋機場在差不多最西端,浦東機場在差不多最東端。從出港航班來講,目前虹橋機場只飛國內的,浦東機場目前國際航班都從這里出去的。
浦東機場運營航空公司
2017年上海浦東機場共有88家航空公司運營,其中東航、上航、南航、吉祥、國航以及春秋,6家航司座位運力投入占機場總運力的66.1%。東航在浦東機場的座位運力投入最大,份額為26.9%。
東航作為浦東機場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其在浦東的運營策略對於機場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運用2018年3月7日航班計劃數據,繪制東航在浦東機場的航班抵離港情況如下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東航在浦東機場不斷優化航班結構,已形成航班波雛形。
國際進港-國際出港與國內進港-國際出港航班優化效果較為明顯。
虹橋機場運營航空公司
2017年共有26家航空公司在虹橋機場運營,其中主要航空公司分別是東航、上航、南航、吉祥、春秋以及國航,其中東航座位運力投入最大,份額為31.55%。
東航在虹橋航班運營情況與國內其他中大型樞紐情況基本相同,早高峰大量航班離港,晚高峰大量航班進港。白天時段無明顯航班集中進出港情況。
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機場總運輸規模對比
1、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上海市地理區位具有天然優勢,其位於處長江入海口,瀕杭州灣,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是我國最大的航運中心,並且作為一直以來的金融中心,幾乎包括了金融市場的所有要素。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經濟、交通、科技、貿易等方面無疑具有龍頭作用。
2016年,上海市常駐人口達到2419.7萬人,在我國661個城市中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重慶市。上海2016年人均GDP為11.7萬元,位居全國第三位,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4萬元)。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為航空運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與條件。
2、機場相對地理位置與運輸規模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海地帶,距上海市中心約30公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位於上海市長寧區,距離市中心13公里,具體位置如下如所示,兩機場直線距離約45.2公里。
2017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7000.1萬人次,其自2016年超越美國達拉斯沃斯堡機場和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位居世界第9位;虹橋機場2017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188.4萬人次,位居世界第45位(數據來源:CADAS)。
上海市自2016年已成為繼倫敦、紐約、東京、亞特蘭大之後,全球第五個旅客吞吐量過億的城市。
浦東與虹橋航空運輸規模及增長速度,2013-2017年,受硬體基礎條件與空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浦東機場的平均增速(10.4%)與虹橋機場平均增速(4.1%)都低於全國11.1%的平均水平。浦東機場的平均增速自2012年後總體高於虹橋機場。
浦東機場承擔了上海地區95%左右的國際航空運輸任務,其國際旅客比重近年來持續上升,國際業務份額已突破40%。虹橋機場國際業務比例一直在5%以下,國內市場占絕對主導地位。
二、機場航線網路布局
1、航線網路布局
從兩機場航線網路布局可以看出,浦東機場國內、國際網路覆蓋面較廣;虹橋機場以國內市場為主,有少量的東北亞航線。
航線網路通達性一般從覆蓋范圍與網路厚度兩方面衡量。航線網路覆蓋范圍常用通達點數量表徵,網路厚度常用通航點日航班頻次度量。
浦東機場無論國際還是國內航線網路覆蓋范圍都要優於虹橋機場,其國內通航機場數量為137個,虹橋機場為111個;浦東機場國際通航機場數量為115個,虹橋為3個。
但在航線網路厚度方面,虹橋機場國內、國際通航機場平均日頻都要優於浦東機場。亦即,浦東機場擁有覆蓋范圍更廣的國內、國際網路;虹橋的航線網路厚度更好。
2、浦東機場與虹橋機場在國內市場的運營
如上所述,雖然在國內市場,浦東機場的通航點數量(137個)高於虹橋機場通航國內機場數量(111個),但從座位運力投入來看,兩機場差距不明顯(虹橋機場國內座位運力投入共計4895萬,浦東機場5102萬)。
從在國內市場座位運力分布來看,兩機場重疊市場57個,獨立市場77個。在57個重疊市場中,浦東機場運力投入較虹橋多的機場有32個,虹橋機場運力投入占優勢的有25個。
在兩場重疊市場的座位運力總投入來看,虹橋機場座位運力投入明顯大於浦東機場,浦東機場在57個國內重疊市場座位運力總投入為3754萬,而虹橋機場座位運力總投入為4698萬。
浦東機場在獨立運營市場中的座位投入高於虹橋機場。2017年浦東機場獨立運營的國內機場數量為56個,座位運力投入為1348萬,而虹橋機場僅為21個,座位運力投入為196萬。
從虹橋機場出發的航線,整體票價水平高於浦東機場的同時擁有更多的旅客量;浦東機場旅客量占優的19個市場中,仍然是虹橋機場擁有較高的票價水平。只有在少數且運輸規模較低的14個市場中,浦東機場平均票價水平高於虹橋機場。亦即:在國內重疊市場,虹橋機場擁有比浦東機場更高的收入水平。
3、浦東機場與虹橋機場在國際市場的運營
2017年虹橋機場通航三個國際機場,即:韓國金浦國際機場、日本羽田國際機場、俄羅斯普爾科沃機場。韓國金浦機場是虹橋機場獨立通航的市場,日本羽田機場與俄羅斯普爾科沃機場兩場在同時運營,且浦東機場在羽田、普爾科沃機場的運力投入高於虹橋。
『肆』 廣州市白雲機場和深圳市機場那個大
無論是從旅客吞吐量還是航站樓規模都是白雲機場大。
白雲機場根據2018年12月信息顯示,機場有3條跑道和2座航站樓,遠期規劃為5條跑道和3座航站樓,有202個客機位,43個貨機位(不含FBO);T1號航站樓面積52.3萬平方米,T2號航站樓共88.07萬平方米,總面積共140.37萬平方米。2018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6972.04萬人次
深圳寶安機場航站樓面積45.1萬平米。2003年,機場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2015年,機場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100萬噸。 2018年深圳機場迎送旅客4934.9萬人次。
(4)上海機場和白雲機場凈利率差距好大擴展閱讀:
白雲機場僅有一個航站樓,逐年攀升的吞吐量早已遠超當初規劃的設計容量3500萬人次,白雲機場的運營能力也囿於規劃所限,一直無法得到較大的提升。如今,T2航站樓投入使用後,白雲機場資源的承載能力將大大提升,局限性得到大大緩解。
2017年,國家民航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強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三大門戶復合樞紐建設。
而在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推進廣州、深圳臨空經濟區發展」「提升廣州、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未來,隨著廣州樞紐型網路城市的定位越發凸顯,白雲機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廣州樞紐城市發展戰略,都註定了白雲機場將承擔更為重大的使命。
『伍』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與白雲機場那個規模大點
當然是廣州白雲機場了。
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上海虹橋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成都雙流機場。(如果算上香港澳門,第二應該是香港機場)
『陸』 白雲機場和首都機場,哪個比較好
1,北京天氣九月基本已經沒有雨了,廣州白雲那個季節還是多雨季節
2,安檢,取行李,出海關,兩個機場基本差不多,北京的如果是出國,應該會比白雲檢查的嚴一些,但走路什麼的基本都一樣,不會太多
3個人感覺北京的舒服一些,必竟是首都,做的都很完善,而且有麥當勞,如果是晚上十二點以後的機,可以去那裡,或者直接躺在長椅上,都很舒服,軟軟的座位
4兩個差不多,但我喜歡北京的
5機場的東西都不太便宜,但廣州的物價相對比北京的高一些,賣的東西一般貴三到十塊錢
『柒』 廈門空港和上海機場,白雲機場算是交通運輸業同一板塊嗎,廈門空港可以算是機場類行業嗎,大神幫幫忙,很
三家公司同屬於航空運輸領域,也是機場類行業,廈門空港還涉及貿易及保健品,主營業務還是機場及物業服務。
『捌』 首都機場和白雲機場哪個更大更好
首都機場吞吐量較大。白雲機場由於在同一區域內有深圳、香港、珠海等機場的分流,客流量比首都機場的小。
2011年全國主要機場吞吐量排名如下:
1、北京首都國際機場7867萬
2、廣州白雲國際機場4523.11萬
3、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144.23
4、上海虹橋國際機場3311.65萬
5、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907.39萬
6、深圳寶安國際機場2824.55萬
『玖』 白雲機場的機票為什麼很貴相比於虹橋浦東
廣州上海在國內就是最大的城市之一,不光出差的很多,旅遊觀光也非常多。導致機票相對高
不過就上海和廣州來看,應該差不多。
『拾』 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上海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的主要的不同點:
一、長途航線的班機一般降落在浦東機場,短途航線的班機則會在虹橋機場;
二、浦東機場大部分都是出國和跨洲的航班,如飛往法蘭克福,舊金山等,上海虹橋機場大部分的航班都是國內的航班,如飛往北京、太原等;即使是出國的航班也是在中國周邊,如東京羽田,首爾金浦等。
在需要的時候,兩個機場又可以互為備降。事實上,上海市政府已經意識到兩場各有特點,不可相互取代,只能相互協調,相互補充。虹橋機場雖然硬體設施相對老化,但該場離市區近,有些乘客更願意在虹橋機場搭乘飛機。
(10)上海機場和白雲機場凈利率差距好大擴展閱讀
中國內地只有上海擁有兩個國際機場,是國際公認的「一市兩場」。上海從一開始就將機場建設定位為國際航空樞紐,而不是區域航空樞紐。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就出台了《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確立了「兩場同建」的方針。毫無疑問,上海是國內「一市兩場」運作最成功的城市,也是國內「一市兩場」最成熟的城市,是國內「一市兩場」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的先驅。
上海的浦東國際機場是1999年投入使用的,「一市兩場」格局形成的時間還不長,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專家一致認為,如何搭建兩場之間的交通網路,使乘客快捷、便利地來往於兩場之間是關乎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環。
國際上的「一市兩場」已經進入了非常成熟的時期,場與場之間的換乘高效、快捷。這正是上海完善兩場建設的努力方向。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一旦確立,其周邊的大多數城市將無需新建機場——可以直接將高速公路通到上海的機場。
對上海來說,提高了機場的客貨運吞吐量,保證了充足的客貨源;對周邊城市來說,不僅節約了大量修建機場的資金,更可以利用上海的優勢資源加快自身的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