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級建造師建築經濟復利計算案例
看不到你的案例 不過復利計算把計息周期、實際有效利率、計息開始時間搞明白了 挺簡單的
2. 一個關於復利的小案例的分析問題
你好
目前市場上面沒有這種理財
存3年,每年只存5萬後面回報率幾百萬,這怎麼可能
希望你能理性投資,目前市場上面不可能有這種理財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3. 請幫我舉個單利和復利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金融中的單利復利、
復利就是俗稱的「利滾利」,比如你借了100塊錢,年利率是10%,那麼一年後你就得還110(100*10%^1)塊錢,兩年後就得還121塊錢(100*10%^2),即你第一年的利息現在也要計息了。現在銀行一般也都是復利計息。
4. 利滾利怎麼計算舉個例子
比如本錢:a=10萬元,一年期存入銀行,年年續存,連續續存10年。如果一年定存利息為r=2%,連續續存n=10年,利滾利本利和為:
S(n) = a(1+r)^n
S(10) = 10(1+0.02)^10
= 10x1.02^10
= 10x1.7 = 17. (萬元)
當然這種存法因年利低收益小。可以改存3、5年期的,年利高。假設3年期定存年利3%
,10萬元連續續存九年,可得本利22萬多。供您參考。
5. 舉幾個生活中復利的例子
愛因斯坦說過,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為什麼會這么說呢?下面幾個小故事,你或許會有所感悟!
一、國王下棋
一個愛下象棋的國王棋藝高超,從未遇到過敵手。為了找到對手,他下了一份詔書,說不管是誰,只要下棋贏了國王,國王就會答應他任何一個要求。
一個年輕人來到皇宮,要求與國王下棋。緊張激戰後,年輕人贏了國王,國王問這個年輕人要什麼獎賞,年輕人說他只要一點小獎賞:就是在他們下棋的棋盤上放上麥子,棋盤的第一個格子中放上一粒麥子,第二個格子中放進前一個格子數量的一倍麥子,接下來每一個格子中放的麥子數量都是前一個格子中的一倍,一直將棋盤每一個格子都擺滿。
國王沒有仔細思考,以為要求很小,於是就欣然同意了。但很快國王就發現,即使將自己國庫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百分之一。因為從表面上看,青年人的要求起點十分低,從一粒麥子開始,但是經過很多次的翻倍,就迅速變成龐大的天文數字。(1公斤麥子約4萬粒,換算成噸的話,約等於4611億噸,而我國2010年糧食年產量5.4億噸,相當於以我國高產量的853年總產量)。
6. 復利計算公式
復利計算:除了本金利息外,還要計算利息產生的利息。
例:某人存入銀行1000元,定期為3年,年利率為13%,3年後本利和為?
若採用復利計算則:F=P(1+i.n)3=1000(1+0.13×1)3=1442.89(元)
復利計算的特點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復利的本息計算公式是:F=P(1+i)^n。
(6)利滾利案例及分析擴展閱讀
復利計算有間斷復利和連續復利之分。按期(如按年、半年、季、月或日等)計算復利的方法為間斷復利;按瞬時計算復利的方法為連續復利。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採用間斷復利的計算方法。
1、復利現值
復利現值是指在計算復利的情況下,要達到未來某一特定的資金金額,必須投入的本金。所謂復利也稱利上加利,是指一筆存款或者投資獲得回報之後,再連本帶利進行新一輪投資的方法。
2、復利終值
復利終值是指本金在約定的期限內獲得利息後,將利息加入本金再計利息,逐期滾算到約定期末的本金之和。
例題:本金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資回報率為3%,投資年限為30年,那麼,30年後所獲得的本金+利息收入,按復利計算公式來計算就是:50000×(1+3%)^30
由於,通脹率和利率密切關聯,就像是一個硬幣的正反兩面,所以,復利終值的計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計算某一特定資金在不同年份的實際價值。只需將公式中的利率換成通脹率即可。
例如:30年之後要籌措到300萬元的養老金,假定平均的年回報率是3%,那麼,必須投入的本金是3000000×1/(1+3%)^30
每年都結算一次利息(以單利率方式結算),然後把本金和利息和起來作為下一年的本金。下一年結算利息時就用這個數字作為本金。復利率比單利率得到的利息要多。
7. 單利和復利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哪些
復利就是常說的利生利
計算方法為
單利每年或得利息為10000*0.04=400,存兩年得到800
復利第一年獲利為400,一年後本利和為10400,然後以10400為第二年計算的本金,第二年獲利為10400*0.04=416,因此到第二年末本利和為10816
8. 請幫我舉個單利和復利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金融中的單利復利、 幫下急啦
復利就是俗稱的「利滾利」,比如你借了100塊錢,年利率是10%,那麼一年後你就得還110(100*10%^1)塊錢,兩年後就得還121塊錢(100*10%^2),即你第一年的利息現在也要計息了.現在銀行一般也都是復利計息.
9. 復利效應的復利效應案例
1、美國的耶魯大學,1979年的時候有一群同學在開同學會,他們畢業了25年。這一群同學說學校很照顧我們,不如捐筆錢給學校啊。這個想法一說出來就受到支持,所以有幾十個學長也捐了錢,他們自己這個班的同學捐了7萬5千美金,比他們高一屆的捐了30萬美金,總共是375000美金。本來他們想這個錢直接捐給學校就算了,但後來有人說學校不會理財,不如我們來幫學校理財。於是他們就用這筆錢給學校理財,用25年的時間看這筆錢會變成多少錢。結果25年後,也就是2004年,美國耶魯大學收到歷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總共1億1千萬美金。為什麼會有這1億1千萬美金呢?
2、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基金會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確規定這筆資金被限制只能投資在銀行存款與公債上,不允許用於有風險的投資。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諾貝爾基金的資產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而且因為通貨膨脹,300萬美元只相當於1896年的30萬美元,原定的獎金數額顯得越來越可憐,眼看著諾貝爾基金走向破產。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於是求教麥肯錫,將僅有的300萬美元銀行存款轉成資本,聘請專業人員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了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基金不但沒有再減少過,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總資產還增長到了5.41億美元。從1901年至今的111年裡,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
諾貝爾基金會長線投資的歷史,追求復利收益的歷史,伴隨著人類的各種天災人禍和戰爭。可是一路走來,長線仍有可觀復利收益。
3、美國伊利諾斯州森林湖市100歲老嫗格蕾絲·格羅納離開人世後,竟將700萬美元的遺產都捐贈給了她的母校森林湖學院。據格蕾絲的多年好友日前披露,這名百歲老太的700萬美元巨款,竟然全都是來源於她在1935年購買的180美元美國雅培公司的股票。
這個真實案例,是開始於1935年,其後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包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其他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還同樣經歷了全球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天災人禍等,一路艱難走來,長線投資仍然達到16.3%的年化復利收益。人類的經濟縱然有波動,但始終是向上的。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總會帶來一個又一個的或者是地區或者是具體新興產業的經濟熱點。
4、
2005年,在布魯克林工藝大學任教60年的歐斯默夫婦相繼去世。兩人膝下無子,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授。但當清理他們投資財產時發現,發現他們有一筆資產已累積到8.57億美元。當然後來全部捐贈了。那麼,他們的財富從何而來?他們一對普通的學校教授,為何有如此之大家庭財富儲備?
原來,早在1960年,大學教授歐斯默夫婦以獨到眼光把僅僅不過5萬美元的積蓄交給巴菲特打理,並且一放就是45年從沒有取回。
10. 想知道保險復利的計算方法,舉個具體事例
國際象棋的棋盤,你在第一個格子里放一粒米,第二個格子里放兩粒米,第三個格子里放四粒米…………到最後一個格子你算算有多少那就是復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