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東風汽車公司的公司架構
2000年,為減輕公司債務負擔,東風汽車公司啟動債轉股工作,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國家開發銀行決定共同組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2001年4月,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宣告成立。2003年3月,東風汽車公司回購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其他股東所持有的股權後,將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東風汽車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後變更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6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發行H股,並於2005年12月13日實施超額配售,總股本達86.16億元人民幣,其中東風汽車公司持股57.60億元人民幣,佔66.86%;H股28.55億元人民幣,佔33.14%。由此,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東風汽車公司主要的資本運作平台,囊括了東風汽車公司旗下主要的資產及附屬公司。
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14家附屬公司、共同控制實體及其它擁有直接股本權益的公司,包括與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合資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包括東風商用車公司、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與法國PSA合資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包括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雙品牌)、與日本本田合資的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等。
2007年7月,東風汽車公司成立乘用車事業部(2008年8月改稱東風乘用車公司),開始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2009年3月,東風乘用車公司正式發布自主乘用車品牌——東風風神,該品牌LOGO為橢圓雙飛燕。為了發展自主品牌,東風乘用車公司制定了「5510工程」的發展戰略,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第一步用五年的時間打造中國自主品牌中最好的品牌;第二步再用五年的時間打造中國一流汽車品牌;第三步是再用十年時間打造國際主流品牌,致力使「華系車」立於世界強勢品牌之林。
② 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東風汽車公司和福汽集團的優、劣勢,存在的競爭機會與威脅進行分析評價.
找了一個模板,你自己根據收集的資料參考修改一下吧。做這個東西一般都是公司內部或者咨詢公司搞的。
③ 東風汽車公司經營優勢
東風汽車公司有四大基地,十堰,武漢,襄陽,廣州,對公司的後續發展有巨回大空間。還有現任工信答部長也出自東風汽車公司,肯定會在汽車產業方面給東風汽車公司幫助。東風汽車公司較早進行改制,在管理方面已經擺脫了老國企的弊端。在這幾年的發展中,資本實力和國際化戰略不斷加強。擁有眾多的國際強勢合作夥伴,PSA,日產,本田,起亞,康明斯等等。東風在卡車和軍車方面在國內一直走在前列,現在不斷加強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建設,重視吸收國內外優秀人才,國內汽車行業我最看好東風汽車公司。
④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事業計劃
2011年7月26日,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稱東風有限)在北京發布2011—2015年「新中期事業計劃」。該公司計劃將在中國投資500億元人民幣,銷售汽車由100萬輛擴大到230萬輛,銷售網路由1400家擴充到2400家。
在東風汽車公司「十二·五」戰略規劃下,東風有限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產品和銷售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以「倍受信賴」的品牌形象,致力成為行業全面領先的企業。同時,通過持續提升節能和環保技術,營造綠色、健康的環境,強化社會責任和義務,為中國汽車產業進步和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新中期事業計劃將投入約30種新車型,其中,「啟辰」新車型將在2012年開始銷售,通過投產5款車型,到2015年期望銷售約30萬輛。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東風有限將新推出東風日產自主品牌電動汽車「啟辰」。
針對中國汽車市場狀況,新中期事業計劃研究電動汽車的導入環境,繼續在樣板城市武漢市和廣州市推進試點項目。同時,在新中期事業計劃的執行中,將持續大力提升綠色環保產品質量和服務,支持國家環境不斷改善和中國汽車行業健康發展,這也是東風有限一貫遵循的社會責任與義務。
新中期事業計劃還將在提升生產能力方面不斷發力,以達成銷售目標。其旗下的東風商用車公司在湖北省十堰市的中重型商用車新工廠已竣工投產;股份公司在江蘇省常州市建設的小型商用車新工廠即將竣工;還有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第二乘用車工廠也將在2012年竣工投產。加之在鄭州日產第二工廠和其他現有工廠生產能力增強的合力下,以保證到2015年230萬輛銷售目標的實現。
此外,為了使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發動機、變速箱等動力總成也將建設新工廠。這些新工廠的建成和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將會為該公司未來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公泰表示,東風有限「1中期事業計劃」的銷售目標已經提前2年達成。這是東風和日產兩個企業文化良好融合的結晶,也是東風有限為了滿足客戶、員工、供應商等所有利益相關者需求而付出努力的結果。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東風有限品牌形象,在期望進一步「強勢增長、優化運營」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強化社會責任,為中國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做出貢獻。對於「提高經營品質」、成為「倍受信賴的企業」等這些經營指標的實現,是東風有限今後繼續努力的目標,並希望成為紮根於中國社會的企業。
從合資到合力,從合心到和諧,東風有限取得了年銷百萬輛、年銷售收入過千億的業績,締造了極具競爭優勢的強大實力。
2003年11月24日,東風有限在北京正式發布了「2中期事業計劃」,制定出「強勢增長、優化運營、公司學習」的發展戰略,公司年汽車銷量從2003年合資初的29.8萬輛,到2008年年銷汽車達70萬輛,銷量翻番,順利完成第一個中期事業計劃的經營任務。
2008年5月28日,東風有限再接再厲,在北京又發布了第二個中期事業計劃--「1中期事業計劃」,2010年東風有限年銷售127.5萬輛,增幅達30%左右,五年的事業計劃在不到三年內高質量完成。
公司成立八年來,東風和日產的合作越發緊密默契,實現了創造價值、持續共贏的目標,並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在為兩個母公司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支持的同時,其在中國的業務運營、社會貢獻、社會責任履行及企業形象諸方面都得到中國公眾的高度認可。
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東風有限的良好發展,成為日產汽車公司在全球汽車事業中最強有力的支撐。中國市場取代美國成為日產汽車在全球銷售的最大市場,這與東風有限全體員工的一致努力是密切相關的,我們應該表示感謝和敬意。日產汽車公司將以良好的勢頭,邁進新的發展階段。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值得信賴的東風集團的緊密合作,保持雙贏互利的關系,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共築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美好未來。
東風有限董事長徐平指出,東風有限新事業計劃的制定與發布,是在東風汽車公司「十二五」發展戰略和日產汽車公司新的發展戰略框架下、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全面系統考慮加快結構調整、著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具有挑戰性的事業計劃。八年來東風有限取得的成績是優異的,也是可喜可賀的。為加快東風有限更好、更快、持續、穩定發展,東風公司將繼續給予東風有限最大的支持,幫助其達成新的發展目標。同時,也希望東風有限經營團隊堅定信心,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全面實現新事業計劃。
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東風有限董事長徐平、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以及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公泰等領導出席了發布會,東風有限副總裁童東城主持發布會。
⑤ 東風汽車公司的科技創新
2008年是東風汽車公司實施「十一五」發展戰略的關鍵之年。
公司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的經濟工作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優化事業結構,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市場導向、活用資源」科技發展十六字指導方針為主線,按照公司發展的整體部署,圍繞經營戰略目標,堅持技術創新,快速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以科技創新促進新產品不斷推向市場,為公司2008年產銷再上新台階、經營工作再創歷史最好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公司的快速、和諧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完成汽車新產品開發並獲國家產品公告共2071個整車及底盤,更正擴展產品公告831個;新申報產品環保目錄3315個車型;申請新產品3C強制性認證證書245個單元,變更410個單元;對公司產品開發和產銷量大幅攀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其中新品貢獻率為60%以上。
——企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9941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7.86%,其中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5291人,占企業全部科技活動人員的53.22 %;擁有中高級技術職稱6326人,各級政府津貼的高級專家33人,博士後4人,博士14人,碩士522人。
——當年完成新產品開發項目2178項,開展研究與試驗發展項目982項;評選出公司級科技成果130項,其中一等獎11項;「東風1.5噸高機動性越野汽車研製」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1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3項,獲獎質量和數量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當年申請專利348項,其中發明專利34項;獲授權專利358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獲軟體著作權5項。專利擁有數量居行業前列。
——2008年,完成國內新申請商標注冊162件,並通過逐一國、馬德里國際組織、非洲知識產權組織途經取得國際商標權23件;擁有國家馳名商標2個;東風品牌入選世界著名品牌500強,「東風」品牌被國家認定「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全年共完成制定國家標准14項,行業標准2項,企業標准120項,吸收轉化國外標准554項,建立並維護了標准信息網,此標准信息平台共有標准29309個,有力支撐了公司各項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工作列。
⑥ 東風汽車集團2019業績解析:同時懷揣冰與火,兩極分化加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汽車行業的swot分析法
中國汽車行業的SWOT 分析
內部
環境
因素
優勢(strength) 1、 良好政策和投資環境:
(1)我國汽車產業政策規定,汽車企業引進製造技術後,必須進行產品國產化,並提出了不低於40%的國產化率要求;
(2)一些政策和規定引導零部件產業進行結構調整、產品種類多元化生產等促進零部件企業的優化組合;
(3)由於我國參與國際化程度不斷增強,外資在汽車和零部件產業投資的增加,國際許多著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我國設立了獨資或合資企業,很多跨國公司還將我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納入其全球采購系統並在國內設立采購機構或辦事處,有些還在國內設立了技術中心和培訓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部件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零部件企業的快速發展。
2、 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和廣闊的市場潛力優勢
(1)廉價的勞動力是吸引投資者來中國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汽車零部件生產方面,目前大部分的企業都是一些附加值低,需要大量勞動力進行生產的組織,利用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來提升其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2)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平均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隨著人們對汽車消費能力的增強,必然會帶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
3、國外著名大型零部件企業對我國企業全方位的持續帶動效應
目前,列入世界500強的零部件製造廠商德爾福、博世、偉世通、電裝和李爾等都紛紛到中國投資建廠,建立了銷售和服務網路。我國零部件企業與世界領先的跨國公司進行合作和合資,學習他們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營經驗,從低端的加工到高端的研發,實現車身、發動機、變速器、車橋、飾件等汽車主要零部件和模塊方面全面發展。對於一些企業來說,通過資源的優化組合,可以迅速提升發展速度和規模。因此,我國零部件企業處於以國內、國際市場和資源優化調配發展的前提下,直接進入世界零部件采購平台,採取一邊發展和一邊學習的模式,可以迅速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並且,在目前的國際化發展前提下,這種效應是具有持續性。
劣勢(weakness) 1、市場培育滯後,限制了汽車消費的增長
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採取地區保護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業生產的汽車,人為分割市場。亂收費和繁雜的購車手續抑制了個人購車的積極性,阻礙了汽車需求的增長。生產企業的產品品種、價格、經營機制、市場開發及售後服務等方面也不能適應個人購車的要求。
2、企業生產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
(1)目前我國零部件企業大多數是處於小規模生產,即便是國內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例如上汽集團,也只有幾十萬套(件)的產量,企業沒有形成規模經濟,產品成本高;
(2)由於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起步較晚,導致與之配套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還是屬於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勞動密集型或者是材料密集型的產品。我國零部件製造技術目前仍屬於中低技術水平,一些高新和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
3、企業研發投入低,自主研發能力差
(1)有資料顯示,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技術研發年投入一般為銷售收入1%—2%左右,而發達國家為3%—5%,甚至達到10%,我國許多汽車零部件企業效益低下限制了其在研發上的投入;
(2)一些大型的零部件企業開始認識到了技術發展的重要性,逐步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但是我國零部件企業很大部分屬於進入壁壘較低、只需小規模的投資、佔地少、設備相對簡單、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不高等狀況,其技術研發的基礎很差,並且大部分企業缺乏技術研發的平台、技術人才引進和資金投入。
4、產業結構單一,體制不合理
(1)從大型汽車集團獨立出來零部件企業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內部配套體系,雖然從汽車集團獨立出來,但是這些企業市場意識淡薄,體制轉軌緩慢,管理效率低下,極大制約了零部件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2)大部分民營零部件企業由於資金和技術的約束,加上一些企業受眼前利益驅動的重復建設,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低、產品質量差,企業難以達到有效的經濟規模和效益;
(3)資零部件企業雖然引進和吸收了國外領先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但是,一方面,在其產品的本土化中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不公平競爭;另一方面,其經濟規模和售後服務的相對滯後,發展很不均衡;
(4)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工藝門類還不夠齊全,自製件多,未能形成分層次、滿足專業化分工的零部件產業結構,需要向更合理、更有序的方向發展。
5、零部件發展仍然落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少
目前,汽車零部件工業的投資力度仍然不足,占整個汽車工業總投資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門、企業自成體系,投資分散重復,沒有形成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骨幹零部件企業,也未形成按專業化分工、分層次合理配套的產業結構,難以體現規模效益。零部件工業總體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6、重復建設嚴重,散亂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
1999年底,全國共有汽車廠商2391家,其中整車企業118家,改裝車企業546家,摩托車企業136家,發動機企業51家,零部件企業1540家。國家批準的轎車建設規模為112萬輛,已驗收或建成的轎車生產能力91萬輛。汽車產銷量在1萬輛以上的有16家企業,其中,三大汽車集團上汽、一汽和東風資產佔有率為62.04%,市場佔有率為71.76%,利潤佔有率為87.96%。目前不顧客觀條件,盲目新建汽車項目的勢頭仍然存在,使有限的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外部
環境
因素
機會(opportunity) 1、汽車工業是產業關聯度高、規模效益明顯、資金和技術密集的重要產業。現代經濟增長的歷史表明,一個國家,當人均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進入一個依賴轎車進入家庭拉動經濟增長的階段。同時,圍繞汽車的服務業也將得到迅速發展。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汽車工業每增值1元,會給上游產業帶來0.65元的增值,給下游產業帶來2.63元的增值。;
2、目前,我國加快發展汽車工業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從需求角度看,「十五」規劃要求交通運輸業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會對載貨汽車的發展提出巨大的需求;
3、轎車逐步進入家庭消費,市場需求更大,持續時間更長。2000年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7078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1%,並保持平穩增長,已達到轎車進入家庭的起步階段。目前汽車需求正處於快速增長的初期,其中家用轎車需求增長的前景十分廣闊;
4、從供給角度看,我國冶金、石油、化工、機電、儀器儀表等工業的發展已經為汽車工業大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公路網建設高速發展也為汽車工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十五」期間將是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時期;
5、按照國家汽車工業「十五」規劃,2005年,我國汽車產量為320萬輛左右,其中轎車產量為110萬輛左右,汽車工業增加值為13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1%左右,汽車產品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汽車產品出口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8%左右。2005年摩托車產量約為1300萬輛,摩托車出口占其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15%~20%。
威脅(threats) 1、入世對改善我國汽車市場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籌措發展資金,參與國際分工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入世以後,關稅降低和非關稅壁壘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務貿易的開放,將使我國汽車市場國際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國內汽車工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2、2008年爆發了世界性的金融風暴,國際經濟環境的長期不穩定性嚴重影響了各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對全球汽車行業發展帶來十分嚴峻的挑戰。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愈演愈烈,我國雖然對汽車產業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和對市場即使的宏觀調控,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汽車企業仍然十分不景氣。今年經濟危機對於汽車行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