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8上海經濟預測

2018上海經濟預測

發布時間:2021-05-08 10:46:11

A. 上海經濟在最近幾年是否碰到了發展瓶頸,開始落後於

上海經濟在最近幾年是否碰到了發展瓶頸,開始落後於。。。什麼呢?
請把話說完。
其實這種問題沒什麼可討論的,在經濟上,大陸范圍內,上海已經當了一百多年老大,誰有本事誰就可以超,上海人根本無所謂。落後就落後吧,就算倒退一二十年也行,那時候生活也很好,環境更比現在強。

B. 上海有可能成為全球的經濟中心嗎

我認為是可能的。
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讓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都陷入風暴的核心難以自拔。而已經率先看到經濟復甦曙光的中國,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強烈願望。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格局將在這次危機後發生重大變化,金融危機帶給中國的比較優勢,將促使來自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迅速崛起。經濟學家吳曉求甚至預言:「紐約、上海、倫敦將會成為新世紀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且不論這一挑戰的艱巨性如何,上海無疑已經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邁出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第一步。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早前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全球應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共同倡導並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均衡的多元化,維護和支撐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等。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在G20峰會時表露,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中國將積極參與重塑國際金融新秩序。
大國崛起金融助力
在學界,關於中國自己的「國際金融中心」如何崛起,也是焦點話題。清華大學布魯金斯研究中心主任肖耿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使西方的金融市場受到重大沖擊,大量人才流失,機構缺乏資金,這就給中國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應抓住這次機會,盡快改善市場環境,迅速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日前表示,全球金融中心的格局在這次危機之後將會發生重大變化。「紐約、上海、倫敦將會成為新世紀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中國已經完全具備成為新世紀國際金融中心所有的條件」。吳曉求表示,如果說中國沒有新世紀的金融中心,中國的金融崛起還是難以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還是難以完成,中國要實現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轉變,金融崛起必不可少。
匯豐中國區行政總裁翁富澤(RichardYorke)表示:「由於中國有望比其他任何大型經濟體都更快從經濟下滑中復甦,因此中國以及上海作為一個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很可能將得到提升。」
追星超港路途仍遙
當然,無論中國能從全球危機得到什麼比較優勢,要使上海轉型為足以媲美香港和新加坡、甚至紐約和倫敦的金融中心,道路相當漫長。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認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心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這是一個大趨勢,但不要期望在短期內就發生。
因為以美國為中心的美元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不是短期能改變的,發達國家所掌握的大量技術專利和資本貨物上的絕對優勢,也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所以,中國必須做長期努力的准備。
陸家嘴論壇簡介
每年一度的上海經濟盛事-「2009陸家嘴金融論壇」本周五將拉開帷幕。是次一連兩日論壇的主題為「全球化時代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將有百餘位境內外重量級政治、學術界名人與會。包括中國國務院有關領導、「一行三會」及上海市主要官員、中國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國內著名專家學者,以及全球重要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首腦、國際經濟組織領袖、國際著名金融機構高管和金融學者、市場運作專家都將與會發言,探討中國經濟金融形勢與政策、中國和全球金融市場展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國際金融新格局下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本報獲論壇授權作為境外合作媒體,將全程報道這場智慧的碰撞。
金融中心排名東京悉尼劇挫
在金融危機爆發後,不少城市悲觀地宣稱自己的經濟狀況將惡化至幾十年前的水平。作為本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紐約市政府就曾對記者表示,本地經濟可能倒退至上個世紀70年代經濟危機時期的水平。自從去年以來,華爾街的損失已經超過360億美元(約2,800億港元),其雇員數量也減少了四分之一。
倫敦紐約居前二
因海外需求銳減和日圓不斷升值,主要靠外需拉動的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目前正經歷35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日本政府去年12月份的經濟報告將當前景氣狀況描述為「正在惡化」,這是7年來首次作出這種評價。歐盟統計局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歐元區15國經濟下滑1.5%,這是歐元區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表明歐元區經濟衰退程度進一步加深。
不過,根據最新調查研究結果,英國《金融時報》近期報道指,盡管金融危機令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遭受重創,但倫敦和紐約證明了他們比實力相近的競爭對手更具適應性,二者依然高居世界金融中心排行榜前兩位。在這個3月份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行榜上,倫敦以781分高居榜首;紐約以13分之差屈居第2;新加坡687分排名第3,香港684分名列第4,蘇黎士659分和日內瓦638分排名第5、第6。
京滬排名未提升
另外一些城市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相對劇烈。東京和悉尼排名大幅下降,東京從第7退居第15,悉尼從第10降至第16位。一些原本在榜單內屬於「二線」的城市正在迎頭趕上--與東京和悉尼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加拿大溫哥華和蒙特利爾,分別上升5位,晉升至第25和第26。
令人矚目的上海和北京並未因為金融危機而大幅提升排名。亞太地區,上海排名第35,下滑1位;北京51,下跌4位;首次納入調查的台北、吉隆坡及曼谷,分別排名41、45和50;此外,漢城排名53,滑落5位。
滬建金融中心傾向「大國模式」
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戰略性布局調整往往是與全球經濟重心轉移相一致。例如,工業革命後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崛起;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印度、東盟、東北亞的突出表現,使新一輪國際金融中心布局戰略性調整將趨向於亞太地區。
「大國模式」基礎內需大
發展中國家由於金融發展相對滯後,其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一般而言更傾向於「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模式上大體有兩種:一是「大國模式」,即憑借足夠大的內需推動一個大而全的金融體系全面發展,比如紐約、倫敦和東京,其金融中心的形成依賴強大繁榮的經濟基礎,包括大規模的經濟腹地、快速增長的貿易量和內需。
另一種發展模式是「小國模式」,即專注於發展有專業優勢的金融業務,以此建立超越本國經濟實力的金融地位,如瑞士蘇黎世和新加坡。
大國模式以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為例。倫敦在18世紀初成為貿易中心,國內進口商品的80%和出口商品的70%都經過倫敦,後來40%的國際結算使用英鎊,英國的海外投資佔西方總投資額的一半,藉助英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倫敦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20世紀美國經濟在兩次大戰間的崛起,1929年美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佔比重由1913年的38%上升到48%,紐約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如日中天,擔負了向國際市場融通美元資金的角色,並以國際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等的繁榮,成為舉足輕重的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採用「小國模式」
在小國模式方面,以新加坡為例,其經濟規模不大,但具有非常完善的司法制度,經濟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很高,在私人銀行業務、賬戶管理及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走在亞太區的前列。其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量和衍生金融工具日成交量可佔全球的7%。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上海顯然走的是「國家干預、政府主導」的「大國模式」。
世界格局驟變海嘯危機中各地「金融中心」提速撬動經濟力爭上游
4月29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在滬權威解讀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細則」……全球金融海嘯肆虐,內地各省市建設金融中心卻健步如飛。一方面,隨著金融危機的深入,關於重建世界金融新秩序和變革世界金融格局的革命性思潮,正在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話題;另一方面,金融業作為撬動經濟發展的支點,正契合了內地新一輪的區域經濟發展大計。金融「危機」變為發展「契機」,而在這波金融中心建設熱潮的推動下,內地金融版圖的整體布局已具雛形。
近年來,在內地經濟轉軌和與世界經濟加速融合過程中,內地各經濟中心城市爭建金融中心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是從1992年中共十四大將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正式確立為一項國家戰略以來,旋即拉開了建設金融中心的序幕。中國加入WTO以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天津、重慶、武漢、濟南、廣州等城市相繼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設想。據內地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加上最近這輪金融中心建設「沖擊波」,截至目前,內地提出要建立國際、國內、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有多達90個。
而內地金融中心建設的整體布局也已初步顯現:上海、北京和深圳分別依託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天津、廣州、杭州、南京、重慶、成都、西安等經濟中心城市對區域金融資源集聚的作用也在逐漸加強。
良好的地理位置,國家的支持,自身的不斷努力和發展等等條件,使得上海成為全球經濟中心變得可能。

C. 上海未來的經濟會怎麼樣

目前,上海的人均生產總值已經達到5000美元以上,上海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過去的增長方式已經難以支撐上海經濟繼續高速增長。從商務成本來看,上海房地產價格在過去的幾年中上升了2倍多,這使得上海的商務成本大大提高。顯然,只有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才能消化如此高的商務成本。從能源來看,上海本身能源很少,主要從兄弟省市購進和從國外進口,能源運輸就佔了上海運輸能力的1/5左右。2003年上海能源終端消費總量為6698萬噸標准煤,如果經濟增長方式不轉變的話,那麼2010年上海將消耗1億多噸的標准煤。那時,煤炭和原油的供應、運輸,以及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都將制約上海的發展。同時,由於基礎原材料、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上海發展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上海如果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企業的效益及上海的財力都將受到巨大影響,上海的持續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最新的經濟運行情況也證明,上海如果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那麼經濟增長速度也勢必受到影響。2005年上半年,上海經濟增長速度為10.3%,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了4.5個百分點。而全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僅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這是上海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幅度大於全國4個百分點以上的現象。其他主要經濟指標(如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的增長速度也出現了既低於去年同期又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現象。

因此,上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是刻不容緩,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應該成為上海「十一五」發展規劃的主線。只有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上海才能消化較高的商務成本,才能消耗盡可能少的能源,才能降低城市發展的成本,也才能在新的平台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真正邁向國際大都市。

從理論上論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比較容易,在實踐中,真正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卻並非易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而路徑依賴規律的強大作用等因素也會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遇到很多困難和阻力,因此,必須花大力氣才能真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上海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路徑選擇

在「十一五」期間,上海應當充分把握好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十一五」規劃的主線,徹底轉變粗放型的以數量擴張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增長方式,建立以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特徵的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D.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總體形式分析

本報告採取了國際前沿、國內較為獨特的基於准結構模型的情境分析(alternative scenario analyses)和政策模擬(policy simulations)方法,在對統計數據和經濟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學鑒別校正的基礎上,對中國宏觀經濟最新形勢進行嚴謹分析,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客觀預測,並提供各種政策情景模擬結果供決策參考。

一、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即期特徵與主要風險

中國宏觀經濟下一步發展面臨的內部主要不確定性

1.不確定性指數不斷攀升,投資和消費增速下滑

在Baker等利用《南華早報》編撰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之後,Davis等基於《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選取中文關鍵詞再次編制了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指數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就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來說,該指數搜索的關鍵詞包括「財政」、「貨幣」、「證監會」、「銀監會」、「人民銀行」、「發改委」等,尋找到報紙中包含至少一個分類中的經濟政策不確定關鍵詞的文章,然後計算這些文章的數量,最後將其與該月兩個刊物上所有文章數量相除得到該月份政策不確定性的具體數值,並將1995年1月的數值作為基準數據,最終計算出中國經濟不確定性。該指數同時涵蓋中央政府層面和地方政府層面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連續性和時變性,能夠較為准確的衡量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中短期變動。同樣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中使用了這兩本新聞刊物中包括「進口關稅」、「進口稅」、「WTO」、「貿易壁壘」等關鍵詞的文章做月度統計,用以衡量外部貿易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

自Baker等公布經濟政策不確定指數以來,已有大量文章研究不確定性與公司決策、貨幣政策有效性、金融市場行為等,其在多個維度上都表現出與宏觀變數的相關性和一定的預測能力。課題組利用新發布的以中文關鍵詞為基礎的中國經濟不確定性指數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發現其與投資增速和消費增速之間在2018年以來都存在負的相關性。進入2018年後,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不斷攀升新高,由2017年的平均207點上升到2018年的平均278點,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由2017年的平均290點上升2018年的平均513點。2019年二季度以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在3月份高達411點,並在4月份回落到319點,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在3月份達到905點,4月份回落到392點。伴隨著不確定性指數的增長態勢,中國宏觀經濟同期出現反向的向下趨勢,兩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經課題組計算發現,若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的不確定性指數與同期的名義投資增速做相關性分析,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和私營企業投資增速2018年以來相關性為-0.31,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和私營企業投資增速相關性為-0.21,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增速的相關性為-0.35,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增速相關性達到-0.39,表明近年來不確定指數的攀升確實負面影響了企業的投資。

E. 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的上海,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成為下一個紐約嗎

上海未來會發展成下一個紐約。

它是中國外資總部最多的城市,在交通運輸方面,軌道交通的里程和高鐵的平均每日班次在全國排名第一。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分別位於西側和東側,位於上海的門戶網站上,2018年的旅客共計1.2億人次,為全國之首。在教育和醫療方面,上海有4所985,6所211,32三級醫院。如果中國經濟保持6%左右的增長,那麼到2027年左右,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預計上海將成為未來可與紐約媲美的全球核心城市和經濟中心。

F. 上海的經濟發展情況是怎麼樣的

近期,上海統計局局長潘建新介紹了上半年上海經濟運行情況,顯示總體經濟運行良好。潘建新透露,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穩中有降。6月份,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水平與去年12月持平。上半年,本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2%。
上半年,本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583.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4%,增幅同比回落15.1個百分點。
從消費領域看,上半年,本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3%,漲幅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5%。
從八大類別看,食品類價格上漲2.6%,衣著類上漲7.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0.8%,煙酒及用品類價格與去年同期持平。
【消費品零售】13.1%
上半年,本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1%,增幅同比加快1.6個百分點,消費品市場銷售全面向好。據抽樣調查,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長14.6%,增幅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31.2%,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金融機構存款】232.81億元
至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4943.05億元,比年初增加1648.86億元,同比多增232.81億元;貸款余額18090.64億元,比年初增加1345.24億元,同比多增154.78億元,其中中資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2630.79億元,比年初減少182.97億元。金融機構存貸差6852.41億元,同比擴大1480.94億元。
【就業崗位】36.1萬人
上半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36.1萬人(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非農就業7.6萬人),已完成年度計劃的72.2%。至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26.4萬人,與年初相比減少1.1萬人。
據抽樣調查,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9%。
【GDP】12.6%
上半年,上海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781.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6%,增幅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
上半年本市二、三產業同步增長。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17.12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36.42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1%。服務業增長加快,主要行業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6%,增幅同比加快4個百分點;金融業增長13.2%,加快2.5個百分點。

G. 上海現時經濟發展狀況

上海
經濟狀況:
GDP 5408.76億元 排全國第8位
GDP 構成比
第一產業1.6%排全國第27位
第二產業47.4%排全國第11位
第三產業51%排全國第1位
人均GDP 40646元 排全國第1位
居民消費水平 14295元 排全國第1位
恩格爾系數 39%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 3834.4億元排全國第12位
城市人均收入 14395.8元 排全國第1位
城市人均住房面積 28平方米 排全國第3位
城市人均綠地面積 6.1平方米 排全國第8位
人均生活用水量 城市405.52升/日 排全國第2位
農村105.1升/日 排全國第13位
職工平均工資 農,林,牧,漁業, 17184元 排全國第2位
建築業 21820元 排全國第1位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 33110元 排全國第1位
金融.保險業 37087元 排全國第2位
房地產業 28474元 排全國第1位
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 26476元 排全國第3位
文教.藝術和廣播影視業 24585元 排全國第3位
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 26710元 排全國第4位
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 26199元 排全國第3位
進出口總值 7225129萬美元 排全國第3位
外商直接投資 427229萬美元 排全國第4位

H. 上海的經濟如何

閔行區:澳大利亞,注重環保與綠化,是房地產市場的新貴。多數建築為新式的別墅,住房條件優越。黃浦區:英國,老牌的國家,經濟發達、商業繁榮。吞並了北愛爾蘭(南市區),實力更加強大,堪稱上海的代表。然而,畢竟黃河東流去,其往日的風光早已不在,被美國趕超了。靜安區:法國,堪稱浪漫的 經典,是上海幽雅生活的代名詞。高大的法國梧桐,幽靜的馬路,精製的洋房,處處體現上海的懷舊品位。南京西路是上海最高級的三個辦公區之一。盧灣區:德國,並不是風格象德國,而是與德國的地位一樣,盧灣對上海舉足輕重。盧灣內斂,干凈,與德國業很象。虹口區:義大利,與義大利一樣,虹口總是給人陽光燦爛的感覺,熱情奔放。然而,虹口顯然太奔放了,不太注重城區的規劃協調,所以,虹口顯得有一點雜亂。還好,不是太亂。長寧區:奧地利+匈牙利,富有藝術氣質,安靜清潔,虹橋路一帶電台、畫廊比比皆是。而且與奧地利匈牙利相似,長寧的人口結構中也以老年人為主。閘北區:中東地區、西亞阿拉伯諸國,原因不用解釋了,大家都明白。楊浦區:土爾其,與土國相似,楊浦的版圖是算得上是大的,工業集中,然而,顯得混亂,人口也太多。普陀區:前蘇聯、俄羅斯,是上海重要的重工業區,這一點與俄羅斯相似。但是,污染嚴重,忽視輕工業的發展,基礎設施落後,人民生活普遍不高。在上海在普遍發展的時候,普陀的發展速度及後勁嚴重不足,這和俄羅斯目前的經濟困境也是一樣的。而且,普陀的民居也也很有前蘇聯集體農庄、蘇聯建築風格,值得保留。徐匯區:美國,是上海目前最發達的房地產市場,商業也是十分繁榮。徐匯是繼黃浦之後繁榮起來的,和美國繼英國之後的情況相象。浦東新區:中國,毫無疑問,浦東是最能代表當今中國發展的地方,稱浦東為中國,當之無愧。高速的經濟發展,繁榮的前景,充滿活力與機遇。然而,浦東缺乏內涵,沒有很多的文化,沒有浪漫的氣氛,有的只是一幢又一幢的高樓而已。浦東本土文化同外來文化的沖突,就象中國本土文化同外來文化的沖突一樣。寶山區:日本,新興的發達國家,同日本一樣,以鋼鐵為支柱,交通方便、生活高質量。但是人口嚴重飽和,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於是開始向小島拓展了。嘉定區:北歐三國(丹麥、挪威、瑞典),一樣是科教發達(800年教化嘉定),工業現代化,環境優美,適合居祝然而,和北歐諸國一樣,嘉定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商業太不發達,不夠放便。郊區:金山區:巴西,發展中國家中的教發達國家,事實上金山的確挺發達。同巴西一樣,金山也以石油為命脈。所不同的是,一個是石油出口,一個是石油進口加工。松江區:印度,同印度一樣,因為是文明的發源地(松江自稱上海之根),對外有仇視,尤其喜歡與中國相提並論,這也一樣,松江總是與浦東比來比去。不過,松江近3年的發展的確很快。註:松江話與其它地區太不一樣,就象印度的英語一樣難懂。青浦區:韓國,一樣是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經濟發展的同時業重視文物的保護。南匯區:南非,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雖然以前與南非一樣不為人知,但隨著開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這塊「世外桃源」。(因宗族隔離制度,南非長期與其它國家沒有外交關系。)奉賢區:阿根廷,廣闊的土地,豐富的物產,是農業大區。崇明縣:中部非洲國家,一樣是欠發達地區,人口眾多,但工商業不發達。然而,崇明同中非洲國家一樣,擁有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人民純朴善良,語言有別於上海其它地區。而且,崇明中部非洲國家還有相似的是都擁有自然保護區。至於住在哪裡便宜,要看你在哪裡上班了。崇明相對便宜,但目前交通不便,到市區還得坐輪渡過江。

I. 上海1997到2018年來GDP相關數據分析

上海1997到2018年來基地並相關數據分析。宏觀經濟。還好的。

閱讀全文

與2018上海經濟預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萬韓元合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351
483003基金累計凈值查詢 瀏覽:681
理財分幾份 瀏覽:17
信託游戲 瀏覽:691
79外匯100 瀏覽:148
公務員可以貸款 瀏覽:114
銀行櫃面外匯業務 瀏覽:798
一元人民幣換外幣匯率大全 瀏覽:94
北京泰和興投資老闆 瀏覽:779
科創版基金買不買 瀏覽:181
貸款不良率融資性機構 瀏覽:937
銀行保函可以貸款嗎 瀏覽:652
長春燃氣股票股吧 瀏覽:882
公積金貸款年限和年齡 瀏覽:302
185000韓幣對人民幣 瀏覽:696
今天哈爾濱雞蛋價格 瀏覽:605
5月6日汽油柴油價格 瀏覽:741
2019年4月09日美元人民幣匯率 瀏覽:620
基金經理年薪排名 瀏覽:294
私募基金bp什麼意思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