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麥當前形勢
受宏觀調控及季節性消費淡季等因素影響,麵粉需求持續疲軟,麵粉加工企業出貨緩慢,加工利潤空間較低,部分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困難,降價銷售以求快速出貨。當前麵粉加工企業多以使用陳麥為主,僅少數企業加工新麥,大多延用隨需隨買的進貨方式,因原糧采購成本依舊較高,部分麵粉加工企業多以限量生產為主,麵粉產出量相對較少,整體來看麵粉行業采購小麥積極性不高,小麥購銷較為清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受玉米價格高企及飼料需求等因素推動,飼料小麥開始活躍在養殖行業中,深受飼料加工企業歡迎。筆者認為,飼料小麥需求的開啟將為目前清淡的小麥市場注入活力,升溫小麥後市行情;平穩的市場背後多種影響因素交織,這將為後市小麥行情的啟動積蓄能量。
1、養殖業消費需求及玉米價格高企拉動飼料小麥消耗量
目前能繁母豬存欄連續3個月增長,豬糧比價已突破8:1,遠遠高出盈虧平衡點。這將直接刺激國內生豬養殖需求,且隨著生豬扶持政策正式出台,規模豬場必將加大補欄力度,後期生豬存欄尤其是能繁母豬存欄有望繼續加速,養殖戶補欄熱情將延續,加之中秋市場臨近,催肥工作的展開也將為後期豬料消費提供支撐,豬料消費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另外,水產養殖也逐步進入旺季,後期飼料消費量將持續放大。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估2011/2012年度國內玉米產量將達到1.82億噸,相比2010、2009年產量分別提高500萬噸和1900萬噸。與此同時,消費預估也大幅提升,2011/2012年度消費量為1.82億噸,飼料消費較上年度增加500萬噸,工業消費增加100萬噸,總消費量較2010年增加600萬噸。目前玉米與小麥價差繼續呈現拉大態勢,小麥替代玉米作為飼料成為飼料加工企業的首選,大量小麥替代玉米作為飼料並沒有將玉米價格降下來,華北山東價格仍然繼續保持上漲,截至7月底,山東企業玉米收購價上漲明顯,最高已逼近2500元/噸;大連港國標三等玉米港口平艙價2310-2320元/噸;廣東港口玉米價格持續上漲,一等東北玉米主流成交價2410-2420元/噸;玉米價格的高位堅挺將進一步刺激小麥替代玉米的用量。
自4月份開始,小麥替代玉米價格優勢顯現,替代量逐步加大;5月份以後按小麥替代量30%的粗略估算,截至新季玉米上市時,今年小麥對玉米替代量至少在1200萬噸;後期隨著飼料需求的持續增加,玉米的需求將很大部分被小麥替代,這將減少後期小麥市場的供給量,推升小麥價格,目前小麥與玉米地價差已達到150-200元/噸,部分地區甚至達到300元/噸以上。
2、臨儲收購傳聞或將打破收購僵局,提升新麥收購市場行情
近期市場傳聞,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總行、中儲糧總公司等組成的夏糧收購調研組,目前正在醞釀推出新的小麥收購政策,以打破小麥托市收購難以啟動的僵局,而新政的核心內容可能是小幅提高小麥收購價。來自中儲糧的管理人士稱,在當前新麥市場收購價普遍高於國家托市收購價的情況下,相關決策部門或將在近期推出小麥臨儲收購政策,在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小麥主產省執行收購。今年夏糧收購因托市收購未能啟動,收購主體缺失,新麥收購市場遭遇寒流。截至7月20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陝西、新疆10個小麥主產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1年新產小麥2857.9萬噸;而去年截止到7月15日,2010年最低收購價小麥已累計收購2265萬噸,至7月底主產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0年小麥已達4468.8萬噸。今年新麥收購市場不僅托市收購預案未能啟動,且收購進程大幅落後於去年同期。後期國家若啟動小麥臨時收儲政策,屆時收購主體入市收購勢必將活躍新麥收購市場,因資金瓶頸及收購主體缺失等因素導致的收購僵局將逐步回暖,或將推升小麥市場收購價格。
3、後期新麥收購成本釋放將直接抬升小麥市場價格底部
今年新麥收購截至目前為止,雖未出現如去年那種「搶購」及「一日三價」場面,但今年新麥收購開秤價整體高於去年。以江蘇地區為例,今年紅麥開秤價較去年開秤價普遍高0.03-0.05元/斤,目前收購價基本與去年持平,保持在0.99-1.01元/斤。目前新麥收購的平均成本要高於去年,與此同時,江蘇內河船運費及沿海運輸費用受航道、航運成本等因素影響,較去年同期上漲,小麥收購過程中的流通成本增加。其中泰興、靖江、張家港、江陰至安寧港小麥運價25元/噸;姜堰、海安、如皋、如東、東台小麥運價35-40元/噸;洪澤、高郵、大豐、鹽城、盱眙小麥運價50-55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8-10元/噸。安寧港至廣東1000噸船運費120元/噸,2000噸船運費102-105元/噸,3000-5000噸船運費86-88元/噸;安寧港至福建1000噸船運費83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10-15元/噸。最近發布的《2011年上半年物流運行情況分析》顯示,我國物流費用呈上升態勢,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分析認為,「社會經濟活動有兩個流,一個是錢流,貨幣不斷由買者手中流到賣者手中;和錢流相對應的是物流,即商品從生產者轉到消費者手中,這個過程包括倉儲、運輸、配送。由於物流這個過程是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以前發生的,所以物流的費用要進到商品價格里來,必然要推高商品價格。」
截至目前央行6次上調准備金率、3次加息直接推高糧食收儲企業的資金佔用成本,另外加上勞務人員工資的上漲以及倉儲保管費用,這將整體提高今年新麥的收購成本,新麥經過3個月後熟期將在9月份大量上市,屆時其收購成本將釋放出來,抬升小麥市場價格底部。
4、後期下游麵粉消費趨暖及拍賣有效糧源減少將推升麥價
目前正處於麵粉消費淡季,麵粉價格穩中略有下跌,整體波動不大。後期隨著天氣逐步轉涼、大中院校9月初陸續開學以及節假日效應帶動,麵粉消費將趨於回暖,小麥加工需求將一改頹勢,迎來消費旺季。另一方面,目前國內每周舉行的小麥競價拍賣仍是麵粉加工企業獲取糧源的主渠道,但近期國內小麥拍賣持續低迷。截至7月底,今年國內舉辦國家臨儲小麥競價交易共計28次,累計投放13047.07萬噸,總成交量1228.33萬噸,總成交率9.41%,成交率總體逐步走低,近期更是連續創下年內新低。
臨儲小麥拍賣持續低迷一方面是拍賣糧源投放區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及山東三地,國內小麥庫存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拍賣小麥質量存在問題,2010年產小麥受異常天氣影響,質量整體較差(部分高水分糧品質發生變化)。與此同時,截至目前托市收購尚未啟動,這將減少後期加工企業通過國內小麥拍賣渠道獲取有效糧源的數量,加大其采購市場性糧源力度,減弱國家調控市場糧源的能力。
鑒於以上幾方面分析,筆者認為平穩麥市已悄然積蓄上漲動能,後市將迎來一波上漲行情。但與此同時,今年「穩物價」是國內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通脹壓力不減,政府對「價格」較為敏感,國內麥市仍屬於「政策市,因此需密切關注國內政策調控動態,理性看待國內小麥市場,既不能過分看高國內麥市,也不能對政策調控過分恐慌,對後市過於悲觀。未來很長時間內國內麥市將處於「政策市」與「市場化」交織的氛圍中,行情走勢會出現起伏,但整體上漲趨勢不變。
『貳』 全國小麥價格一覽表
我提供以下材料給你參考:
據有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小麥均價為1532元/噸,周比下跌了1元/噸,同比大幅上漲了125元/噸。如果僅從當前國內下游產品消費水平分析,該價格仍有較大的下跌空間,但如果結合眼下國內小麥庫存結構分布、天氣及政策面等因素綜合分析,當前國內多數產區小麥拍賣價繼續明顯走低的可能性不大,但卻呈現出區域性合理回落的格局,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近期國內部分產區小麥價格合理回歸。近日,國內一些產區小麥進廠價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其中山東濟寧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為1550—1570元/噸,較上周下跌20元/噸;山東聊城小麥進廠價為1570元/噸,較上周下跌20元/噸;河南南陽小麥進廠價為1460元/噸,較上周下跌10元/噸;河北寧晉小麥進廠價為1580元/噸,較上周下跌20元/噸。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走弱行情應屬於前期偏高價位上的合理回落,畢竟目前國內約大部分小麥貨源均掌握在政府手中,拍賣節奏及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價格的高低,畢竟多數加工企業長期高價收購原料是不切合實際的。據觀察,這期國內托市糧成交率較上次明顯提高,4月5日計劃拍賣量為76.98萬噸,共成交55.13萬噸,總成交率為71.62%,其中山東實際成交了8.69萬噸,總成交率為99.4%,平均成交價為1514元/噸。另外最近一些糧庫托市糧銷售積極性有所提高,相關出庫費用較前期有所降低,對麵粉廠加大原料采購的積極性也起到拉動作用。
二、托市糧拍賣將繼續主導近期國內小麥市場走勢。據統計,目前全國托市小麥成交量約佔去年收購量的30%以上,同時,山東、江蘇兩地成交量均已超過了一半以上,而河南、河北、湖北仍有大量小麥壓庫,後期價格回落壓力較重,預計政策性因素將繼續主導近期國內小麥市場走勢。
三、部分糧庫和農戶銷售小麥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據了解,一些貿易商隨著新麥上市的臨近,加上目前冬小麥長勢總體良好,河南、安徽部分糧庫和農戶銷售小麥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河南開封和周口等地普通小麥進廠價格因此下跌10元/噸。麵粉廠的主流心態從上周的略看漲轉變為本周的略看跌,主要的依據依然是糧庫和農戶售糧增加,主產區麵粉廠普遍認為4月份增加小麥采購不會導致競價交易均價上漲。目前主產區糧庫對小麥市場的主流觀點為看空,這源於近期麵粉銷售不理想促使各地麵粉廠壓低小麥收購價以及最低收購價小麥供應充裕導致地方儲備小麥輪出難度加大。
四、天氣的變化是影響小麥生長的重要因素。據了解,今年冬小麥目前長勢良好,但也面臨旺長面積大、病蟲害威脅大、氣候不確定性大等一些不利因素,暖冬致使4700多萬畝小麥旺長,目前已有1260萬畝發生條銹病。當前作為三大主產區的河南、河北、山東小麥生長基本正常,苗情長勢良好。河南全省一、二類苗比例佔到88.5%,分別比上年同期和冬前增長4.2個、1.4個百分點,苗情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於較好的年份;河北一類苗達61.0%,較上年提高7.3個百分點,二、三類苗同比下降5.1和2.2個百分點;目前雖沒有山東小麥苗情的資料,但已有消息稱山東小麥長勢總體不錯,越冬比較平穩,群體較足,個體質量較好。每年的小麥生長期間,天氣對市場的炒作必不可少,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前期對市場天氣對市場的炒作題材是低溫凍害,隨著氣溫的回暖,目前病蟲害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又提到日程上來。天氣的變化是影響小麥生長的重要因素,後期小麥的生長狀況及今年的產量目前仍難以下結論,市場仍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總的來看,近期國內小麥市場仍以政策面為主,4-5月份是我國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期間的天氣變化值得市場高度關注
『叄』 今年襄陽小麥為何難賣
小麥自上市以來,其行情一直不溫不火。盡管今年啟動托市時間較早且范圍較廣,仍沒能帶動麥價上漲。目前,安徽省已啟動省級小麥臨時收儲政策,對小麥市場的購銷活動起到一定提振作用。但歸根到底小麥價格仍需依靠市場自身調節,並通過多方面加強麵粉企業加工能力。
市場調節為主導
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沒有改變,各糧食企業收購小麥進度明顯放緩。在當前國家臨儲小麥的成交量依然不盡人意,小麥收購標准沒有放寬的情況下,小麥市場短期內難有大的起色。
據了解,由於今年天氣情況復雜多變,小麥主產區的部分地區小麥質量較往年偏差,尤其在河南南部、江蘇、安徽中部、湖北北部等地不完善粒程度較高。
對此,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安徽省政府決定從7月28日~9月30日在8個市的重點縣(市、區)實施小麥臨時收儲,計劃收購50萬噸不完善粒在10%~20%(不含10%,含20%)的小麥,價格為每市斤1.1元。
「雖然此次安徽省收購量只有50萬噸,但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部分社會壓力,給市場釋放出了積極信號。」卓創資訊小麥行業分析師李紅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3年也出現過小麥不完善粒數量較多情況,當時河南、安徽、江蘇以及湖北四省同時啟動了省級臨時收儲政策。不過,當前安徽省發布此政策已有一段時間,其他省份尚沒有作出明確安排。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傑凝認為,小麥收購應該主要依靠市場自身運行調節,即便是政府給予引導,也應主要是借市場之手來調整。「一方面可以拓寬小麥銷售渠道,開展產銷對接,積極引導企業進行市場化收購;另一方面,應加強對收購各流程的監管,規范收購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的收購秩序;第三,拓寬下游小麥加工企業的融資渠道,有效緩解當前小麥收購資金缺乏的問題。」
此外,在當前國內小麥市場面臨重重壓力下,小麥進口量依然較大。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進口小麥約42.9074萬噸,高於5月份的36.7708萬噸,同比提高283.23%。而近期全球小麥市場受美國、加拿大以及歐盟小麥產量前景改善影響,價格開始進入跌勢。業內人士擔心,小麥終端市場需求疲軟且後期市場供應量充足情況下,短期內小麥價格上漲乏力。
李紅超強調,整體來看,質量較差的小麥具有一定地區局限性,未來小麥市場能否有所好轉需重點關注下游市場需求變化。
下游企業加工能力待提高
在小麥的收購過程中,70%左右的小麥將流向麵粉廠,因此後期麵粉企業的需
『肆』 全國小麥價格
據有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小麥均價為1532元/噸,周比下跌了1元/噸,同比大幅上漲了125元/噸。如果僅從當前國內下游產品消費水平分析,該價格仍有較大的下跌空間,但如果結合眼下國內小麥庫存結構分布、天氣及政策面等因素綜合分析,當前國內多數產區小麥拍賣價繼續明顯走低的可能性不大,但卻呈現出區域性合理回落的格局,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近期國內部分產區小麥價格合理回歸。近日,國內一些產區小麥進廠價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其中山東濟寧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為1550—1570元/噸,較上周下跌20元/噸;山東聊城小麥進廠價為1570元/噸,較上周下跌20元/噸;河南南陽小麥進廠價為1460元/噸,較上周下跌10元/噸;河北寧晉小麥進廠價為1580元/噸,較上周下跌20元/噸。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走弱行情應屬於前期偏高價位上的合理回落,畢竟目前國內約大部分小麥貨源均掌握在政府手中,拍賣節奏及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價格的高低,畢竟多數加工企業長期高價收購原料是不切合實際的。據觀察,這期國內托市糧成交率較上次明顯提高,4月5日計劃拍賣量為76.98萬噸,共成交55.13萬噸,總成交率為71.62%,其中山東實際成交了8.69萬噸,總成交率為99.4%,平均成交價為1514元/噸。另外最近一些糧庫托市糧銷售積極性有所提高,相關出庫費用較前期有所降低,對麵粉廠加大原料采購的積極性也起到拉動作用。
二、托市糧拍賣將繼續主導近期國內小麥市場走勢。據統計,目前全國托市小麥成交量約佔去年收購量的30%以上,同時,山東、江蘇兩地成交量均已超過了一半以上,而河南、河北、湖北仍有大量小麥壓庫,後期價格回落壓力較重,預計政策性因素將繼續主導近期國內小麥市場走勢。
三、部分糧庫和農戶銷售小麥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據了解,一些貿易商隨著新麥上市的臨近,加上目前冬小麥長勢總體良好,河南、安徽部分糧庫和農戶銷售小麥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河南開封和周口等地普通小麥進廠價格因此下跌10元/噸。麵粉廠的主流心態從上周的略看漲轉變為本周的略看跌,主要的依據依然是糧庫和農戶售糧增加,主產區麵粉廠普遍認為4月份增加小麥采購不會導致競價交易均價上漲。目前主產區糧庫對小麥市場的主流觀點為看空,這源於近期麵粉銷售不理想促使各地麵粉廠壓低小麥收購價以及最低收購價小麥供應充裕導致地方儲備小麥輪出難度加大。
四、天氣的變化是影響小麥生長的重要因素。據了解,今年冬小麥目前長勢良好,但也面臨旺長面積大、病蟲害威脅大、氣候不確定性大等一些不利因素,暖冬致使4700多萬畝小麥旺長,目前已有1260萬畝發生條銹病。當前作為三大主產區的河南、河北、山東小麥生長基本正常,苗情長勢良好。河南全省一、二類苗比例佔到88.5%,分別比上年同期和冬前增長4.2個、1.4個百分點,苗情與常年同期相比,屬於較好的年份;河北一類苗達61.0%,較上年提高7.3個百分點,二、三類苗同比下降5.1和2.2個百分點;目前雖沒有山東小麥苗情的資料,但已有消息稱山東小麥長勢總體不錯,越冬比較平穩,群體較足,個體質量較好。每年的小麥生長期間,天氣對市場的炒作必不可少,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前期對市場天氣對市場的炒作題材是低溫凍害,隨著氣溫的回暖,目前病蟲害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又提到日程上來。天氣的變化是影響小麥生長的重要因素,後期小麥的生長狀況及今年的產量目前仍難以下結論,市場仍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總的來看,近期國內小麥市場仍以政策面為主,4-5月份是我國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期間的天氣變化值得市場高度關注
『伍』 以後小麥的行情如何
【南風金融網】2010年12月20日山東小麥價格行情分析【小麥價格】2010年12月20日山東小麥價格行情分析一、最新小麥價格行情參考:山東省德州市糧食局2010年本地產2級白小麥到廠價2100元/噸,特一粉平均出廠價274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臨沂國家糧油批發市場2級白小麥出庫價格2050元/噸,3級白小麥出庫價格2030元/噸,特製一級小麥粉出廠價格272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濟南3等普通白小麥進廠價格216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濟寧濟南17平均出庫價格236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
第一部分 本周強麥沖高回落本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市場高位回落。周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小麥市場收盤下跌,主要原因是小麥產區天氣改 善,多頭平倉,美元匯率飆升。周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小麥市場收盤互有漲跌,未能延續早盤的漲勢,因為多頭獲利平倉拋空。周四,芝加 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小麥市場收盤互有漲跌,整體呈現近弱遠強的格局,因為小麥供應擔憂緩解,多頭獲利平倉拋空。本周強麥走勢為沖高回落。周一因前期利空出盡,小麥價格大幅上漲。周二國內小麥現貨價格穩中走弱,小麥期貨價格弱勢震盪。周三強麥震盪沖高,尾 盤回落跳水,交投清淡。周四強麥市場缺乏方向指引,窄幅波動。周五受外盤下跌影響,強麥低開震盪。本周WS1109合約周K線上收出小陽線,開盤價 2,725元/噸,收盤價2,734元/噸,最高價2,765元/噸,最低價2,716元/噸,一周下跌6元/噸,或-0.22%。第二部分 國內基本面分析一、政策穩定國內小麥市場為穩定小麥和麵粉市場價格,國家糧食局等部門在繼續安排最低收購價小麥的同時,加大投放力度,對部分大型麵粉加工企業低價銷售小麥,要求加工面 粉限價及時投放市場,並進行適當補貼。此舉雖未能使物價水平大幅下跌,但對各市場主體看漲的心理有了明顯的抑製作用,對穩定市場價格有很大的利好影響。河南南陽小麥價格保持穩定,麵粉廠大廠收購價2,000元/噸左右,小廠收購價1980元/噸,分別較上周持平;站台價2,010元/噸 -2,020元/噸,貿易商收購價集中在1,960元/噸,上調10-20元/噸。河北景縣小麥市場穩定為主,麵粉廠收購價集中在2,080元/噸,較前 兩天價格持平,日收量30-40噸,與上周相當;貿易商收購價格在2,060元/噸,農村糧點收購價2,080元/噸,基本穩定。二、國內小麥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目前,我國中東部大部冬麥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包括山東在內,江蘇、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西中部以及甘肅南部等地均出現了中等程度以上的旱情,乾旱給冬小麥的生長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從12日夜間開始到14日,河北中南部地區出現降雪,氣溫明顯下降。從河北省氣象局了解到,降雪使部分地區土壤表墒略有增加,旱情得到一定緩 和。根據同期土壤墒情遙感監測結果,目前河南省大部土壤墒情尚可,但旱情仍在繼續發展。其中全省墒情適宜面積比例為69.2%(約5485萬畝),輕旱比 例為26.5%(約2100萬畝),中-重旱比例為4.3%(約345萬畝)。目前各地冬小麥已全部進入分櫱期,豫南個別縣(市)冬小麥分櫱期提前了6 天。三、小麥拍賣市場比較清淡12月15日,國家糧油交易中心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河南鄭州糧食批發市場舉行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交易會。本次交易會計劃托市價小麥 451.03萬噸,投放量較上周略有增加;實際成交35.35萬噸,比上周減少31.26萬噸,總成交率7.84%。本周無進口小麥投放。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及其聯網市場舉行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銷售交易會,本次計劃交易小麥86.03萬噸,實際成交18.40萬噸,成交率 21.38%,其中:白小麥計劃銷售79.98萬噸,實際成交12.32萬噸,成交率15.40%,成交均價1941元/噸;混合麥計劃銷售6.08萬 噸,全部成交,成交均價2072元/噸。第三部分 技術分析及後市展望基本面方面,隨著國家調控力度的不斷增強,12月以來農產品(19.14,0.34,1.81%)市場平靜了許多。按照往年慣例,元旦、春節是小麥需求的傳統旺季,或將帶來一波小漲的行情,但在調控政策基本主導市場走向的大環境下,即使後期價格有所波動,其波動幅度也會很小。由於宏觀經濟層面通漲壓力明顯,政策面明顯調控力度增加,在政策調控下,後市價格或承受壓力。而在目前小麥市場流通數量偏少,加之需求旺季來臨等因素支撐下,小麥市場向下運行空間有限。加之近期產區旱情顯現,市場對後期麥價看漲心理猶存。技術面上,從周k線來看,5周均線和10周均線高位膠著,後期震盪可能性比較大。從日k線看,期貨價格呈現易漲難跌的格局,並在40日均線處受到較強的支撐。操作上建議投資者關注2,700元/噸附近的短多機會,如果跌破2,680元/噸止損。 原文地址; http://www.nfinv.com/show.php?contentid=52816
『陸』 誰能分析一下,今年糧食的行情特別是米市的,權威的官方網站也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
總體上看,2008年有利於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市場穩定的因素較多。一是根據農業部門的估計,2007年全國秋冬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億畝。在氣候正常情況下,2008年具備保持國內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基礎條件。二是中央今年要求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有利於提高糧食主產區重農抓糧、農民群眾種糧務農的積極性,對穩定國內糧食生產有利。三是國家採取控制糧食出口、臨時價格干預等宏觀調控措施,有利於穩定國內價格預期。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不利於國內糧食市場的穩定。首先,國際高糧價有可能繼續推動國內糧價上漲。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為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美國、巴西等國家的糧食能源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對食糖、玉米、大豆、棕櫚油和小麥等生物能源原料的需求將繼續大幅增加,2008年國際糧價有可能持續攀升,拉動國內糧價上漲的風險正日益加大。其次,玉米等糧食加工需求依然十分強勁,有可能繼續拉動糧價上漲,支撐糧價保持高位運行。第三,今年初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其損失程度之重是歷史上罕見的,有可能對今年糧食生產產生嚴重影響。第四,農資價格有可能持續上漲,將抵消糧價上漲以及惠農政策的好處,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不利於穩定糧食生產。綜合判斷,2008年我國糧食市場價格有可能保持在高位運行基礎上的基本穩定。主要糧食品種價格趨勢如下:
1.小麥和稻穀價格將保持穩定運行。預計2008年冬小麥產量將略有增產,但春小麥產量有可能減產,小麥總產量將比上年略有增加。受畜牧業發展及生物能源加工需求等因素拉動,小麥的飼料和工業消費將增長較快,因此小麥消費總量將比上年度略增,小麥價格將保持穩定運行。預計2008年粳稻供需將趨於平衡,在最低收購價的支撐下,價格將保持穩定運行。而早秈稻、晚秈稻供需仍將略有缺口,因此價格將繼續在高位穩定運行。
2.玉米價格有可能繼續上漲。由於去年大豆價格漲幅較大,預計2008年東北主產區將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玉米種植面積可能會有所縮減。而玉米加工需求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且隨著生豬生產恢復,飼料需求將明顯增加,將推動玉米價格進一步走高。與此同時,2008年美國玉米播種面積略有減少,而其加工需求進一步擴張,國際市場玉米價格上漲壓力較大,也將對我國玉米價格上漲形成支撐作用。
3.大豆價格有可能回調。今年大豆價格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國內供需,預計今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有可能增加,而需求則保持穩定增長趨勢;二是國際市場。據預測,今年美國擴大了10%的大豆種植面積,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有可能增產,估計2008年全球大豆產量增加10%,國際大豆市場價格將趨於回落,由此也將使國內大豆價格呈回調趨勢。
在糧食連續四年豐收之後,今年糧食增產的起點更高、難度更大。當前保障糧食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保持糧油產品價格不大漲不大落,對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意義特別重大。建議:
第一,著力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切實保障糧油產品的有效供給。要切實改善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當務之急是要抓好抗災救災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採取切實措施穩定今年的糧油生產。繼續在重點地區、對重要糧食產品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提高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第二,加強和改善糧食市場宏觀調控,全面增強應對糧食市場波動的能力。要抓緊優化儲備結構和區域布局,盡快完善儲備吞吐調節機制,建立「穩定基本儲備,豐收增儲、欠收減儲」以及「降價吸儲、漲價拋儲」的動態管理機制,對市場價格形成有效引導。加強食品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切實保障糧油食品供給不脫銷不斷檔。
第三,建立健全糧食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形勢和變化趨勢,完善糧食供求和價格信息發布制度,增強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
第四,建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進出口戰略機制,著手構建滿足我國需要的全球糧食資源供應鏈體系,靈活運用進出口手段,完善進出口調節機制,促進國內糧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和調控,穩定農資價格,確保種糧比較收益不下降,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
『柒』 小麥現貨價格
自5月21日起正式國家啟動小麥托市收購預案。與去年托市收購預案相比,今年國家提高了托市小麥收購價格,其中白小麥每市斤提高0.05元,紅小麥、混合小麥每市斤提高0.03元。
今年托市收購小麥預案明確規定,200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水平,白小麥(標准品,下同)每市斤0.77元,紅小麥、混合麥每市斤0.72元。執行區域為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6個小麥主產省,其他小麥產區是否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自主決定。預案適用時間為2008年5月21日至9月30日。在此期間,當小麥市場價格低於最低收購價格時,由中儲糧總公司和有關省地方儲備糧管理公司(或單位)按照最低收購價格,在上述小麥主產區掛牌收購農民交售的小麥。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要求,新糧上市後,各級政府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引導和鼓勵各類糧食經營和加工企業履行收購義務,積極入市收購新糧。中央和地方儲備糧的承儲企業應積極入市收購新糧用於輪換。
周三鄭麥沖高回落,小幅回盪。主力合約強麥1月以2114開盤,沖創新高2119後展開回盪,日內低點2096,尾盤以2104報收。成交量224106手,持倉量增加4062手,為123068手。
今年我國夏糧將迎來第五個豐收年,有望連續五年增產豐收。但由於最低收購價格的上調,對現貨價格形成支撐。
收儲競爭及比價關系提振麥價走強
今年收購主體將增加,競爭會相對激烈。由於有托市收購任務的收儲企業有穩定的收購費用和儲蓄補貼,不用承擔價格風險和銀行利息,成本優勢明顯,其采購價比托市收購價高出180多元/噸。麵粉加工企業也積極參與收購,以降低購糧成本。糧食經紀人由於看好市場,只要以托市價格收到小麥,得到穩定的利潤是有保證的。收購企業的競爭提升了小麥價格。
玉米、小麥的比價失調值得引起關注。小麥與玉米都可以作為飼料,其間存在著很強的比價關系,目前小麥與玉米的比價處於較低位,大致為1:1.09左右。目前小麥上市在即,且由於市場對玉米工業化需求不斷增加,南方大量出現用小麥替代玉米用做飼料的現象,小麥留存比去年增加。如果玉米再繼續向上擴展空間,則小麥的上漲空間必將被打開。
最後,從盤面看,小麥期貨價格在橫盤整理9周後於周二突破盤局,短期來看期價已經走出了區間振盪格局。後期成本、政策等利多因素將對小麥價格走勢形成重要影響,預計後市有麥價仍有一定上漲空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捌』 2020年的小麥價格行情走勢是怎樣的漲了還是跌了呢
因為上半年疫情影響來,市源場很多消費都趨於癱瘓;隨著疫情接近尾聲,小麥價格趨於穩定。
近日制粉企業整體開工率有所增加,小麥庫存消化速度加快。
但是目前6月份,大部分的新小麥就會上市,年景沒有去年好,但是新麥臨近上市後,新陳小麥價格正好處於接軌期,市場上小麥價格易跌難漲。
『玖』 小麥價格漲幅趨勢
小麥價格支撐明顯長期趨勢看漲2010-07-12 10:40:32盡管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小麥產量略有增加,但價格走勢顯示投資者仍擔憂小麥供求會重返供應偏緊格局。去年年底以來,稻穀、玉米價格漲勢明顯,目前小麥明顯地處於價格窪地,替代效應的存在將促使小麥消費增加。總體而言,穩中偏強依然是小麥價格運行的主旋律,價格回調企穩之時,建立趨勢多單的策略依舊可取。一、冬麥又獲「豐收」,但年度供需或重返緊平衡目前夏糧收獲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農業部宣稱今年我國夏糧總產將超過2460億斤,接近上年水平,其中冬小麥產量2170億斤以上,比上年略增。與此同時,中華糧網6月份的預測數據顯示,2010/2011年度,我國小麥產量11550萬噸,較去年減少100萬噸。但不少業內人士對如此「利好」數據並不認同,據反映,主產區河南的小麥減產幅度可能在5%左右。市場對小麥減產的共識從各地收購價格的高開高走,以及多元市場主體積極「搶糧」的行為上也能得到部分印證。而新收獲的優質小麥則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知道,生長期間的氣候因素是強麥質量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利天氣對強麥質量的影響要比普麥大得多。據強麥主產區之一河北藁城糧食企業介紹,河北強麥現貨價格目前已漲至2340元/噸,較前期上漲了11.43%,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市場對新年度小麥特別是強麥供應的擔憂。盡管我國已經創造了夏糧和小麥連續6年豐產的成績,但這也僅僅只能使我國年度供需處於較為寬松的平衡狀態。假設今年我國小麥實際產量較去年減少10%,即總產量為10485萬噸,我國的年度消費量為10500萬噸,那麼2010/2011年度我國小麥在供需基本平衡的情況下或將重返供需偏緊態勢。二、麥價處於價格窪地,支撐明顯鑒於稻穀、玉米和小麥在口糧與飼料用途上的替代效應,長期以來,它們與小麥價格之間存在較為穩定的價差關系,即一般情況下,小麥價格比粳稻低0.1元/斤左右,比玉米價格高出0.05元/斤左右。但去年年底以來,稻穀、玉米一路上漲,到2010年7月1日,粳稻、玉米的全國收購均價分別較2009年底上漲了24.21%、16.34%。而2010年2月份以來,全國小麥收購均價呈平穩運行態勢,區間波動范圍不超過30個點;在5月13日達到歷史高點2020.4之後,開始明顯回落,到7月初跌至1918.49元/噸,短短一個半月的下降幅度為5.04%。這使得粳稻與小麥的價差進一步擴大,而小麥與玉米的價差進一步縮小。截止到7月初,前述價差分別為0.317元/斤、0.001元/斤。與具有替代效應的其他農產品相比,小麥明顯處於價格窪地,比價關系明顯失衡,我們認為,這將對小麥市場價格的上漲形成有力支撐。另據了解,在玉米與小麥價差達到100元/噸以上時,用小麥替代玉米做飼料就呈現出成本優勢,原料的替代現象就會增加。根據禽畜種類與成長期的不同,替代比例差別較大,最高甚至可以達到100%。從全國收購價格指數可以發現,小麥與玉米的比價從2009年11月5日的階段高點1.02逐步下滑至2010年7月1日的0.85,這說明作為禽畜飼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價格優勢逐漸喪失,而可作為替代飼料的小麥,其價格優勢逐步顯現。相對於玉米而言,小麥較低的價格水平為後期小麥的飼料消費預留了一定空間,而飼料企業的入市采購,將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小麥價格的上行。三、制粉企業利潤較好,刺激小麥消費2010年6月底最低收購價小麥的交易均價為1872.08元/噸,較2009年同期上漲了3.6%,而小包裝麵粉的價格為4.38元/千克,較2009年同期上漲了5.8%。直觀來看,小麥加工企業拋除原料成本之後的利潤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2個百分點。利潤率的提升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麥加工企業生產的積極性,階段性增加小麥的市場需求。此外,從每年7月起,食品企業就開始要為月餅生產備貨,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提振麵粉需求,這兩個因素將對小麥、麵粉價格構成支撐。另外,從近期國家政策性小麥的成交量上也能看出消費趨旺的跡象。6月份以來,隨著新麥收購價格的高開高走,托市小麥的購銷漸趨活躍,市場成交量明顯增加,由6月初的55萬噸增加到月底的近100萬噸。但由於國家保持每周450萬噸的市場供應量,小麥的成交價格保持穩定,基本維持在1870元/噸附近小幅波動。因此,在目前市場供應充裕的情況下,投資者小麥價格的上行空間不宜存在過多期待。四、後期麥價走勢將穩中偏強盡管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小麥產量略有增加,但市場價格走勢顯示投資者仍擔憂小麥供求會重返供應偏緊格局。去年年底以來,稻穀、玉米價格漲勢明顯,兩者與小麥長期以來的均衡價差關系遭到破壞,目前小麥明顯地處於價格窪地,相互替代效應的存在將促使小麥消費增加,其與替代品的價差也將回歸。另外,目前制粉企業的加工利潤較為可觀,而且隨著中秋節備貨的進行,麵粉消費趨旺,這將進一步提振小麥與麵粉的需求,但考慮到國家政策性小麥供應充足,短期內對價格的上漲幅度不宜有過多期待。總體而言,穩中偏強依然是小麥價格運行的主旋律,價格回調企穩之時,建立趨勢多單的策略依舊可取。
『拾』 山東小麥價格會怎樣變化
周,山東地區小麥市場行情基本平穩。目前中等小麥個體糧商收購價為0.875-0.895元/斤,麵粉加工企業收購價為0.895-0.905元/斤,均較上周持平。預計後期全省小麥市場行情仍將基本平穩。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市場已基本進入一個相對平靜時期。小麥供給依然保持充足而需求一般,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交易低迷,成交量及成交率持續降低,保持較低水平。由於目前麵粉消費處於淡季,前一段時間,麵粉加工企業拍賣成交量較大,而短期內市場小麥需求不會有明顯增長因素,麵粉加工企業收購小麥的渠道增加,收購價格略有下跌。
二、近期麵粉產品銷售不暢,加工企業收購小麥的積極性不高。
三、近期小麥旱情有所緩解,收成有望。
四、糧食收儲企業輪換小麥開始陸續出庫,市場上小麥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五、新小麥即將上市,存糧農戶出售陳小麥願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