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賺取利潤的能力。一般來說,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營業狀況。非正常的營業狀況也會給公司帶來收益或損失,但這只是特殊情況下的個別情況,不能說明公司的能力。因此,證券分析師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以下因素: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准則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計影響等。
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主營業務凈利潤率
主營業務凈利潤率是企業凈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主營業務凈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額
主營業務凈利潤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這項指標越高,說明企業從主營業務收入中獲取的利潤的能力越強。影響該指標的因素較多,主要有商品質量、成本、價格、銷售數量、期間費用及稅金等。
資產凈利潤率
資產凈利潤率又叫資產報酬率、投資報酬率或資產收益率,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凈利潤和資產平均總額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資產報酬率=凈利潤÷資產平均總額×100%
資產平均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凈利潤率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反映了企業總資產的利用效率,表示企業每單位資產能獲得凈利潤的數量,這一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全部資產的盈利能力越強。該指標與凈利潤率成正比,與資產平均總額成反比。
把公司一定期間的凈利與公司的資產相比較,可表明公司資產利用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說明公司在增加收入資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資產凈利率是一個指標,公司的資產是由投資人投資或舉債形成的。凈利潤的多少與公司望量、資產結構、經營管理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正確評價公司經營的高低、挖掘提高利潤水平的潛力,證券分析師可以用該項指標與本型期、與計劃、與本行業平均水平和本行業內先進公司進行對比,分析開異的原因。影響資產凈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價格、單位成本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資金佔用量的大小等。
資本收益率
(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
資本收益率又稱資本利潤率,是指企業凈利潤(即稅後利潤)與所有者權益(即資產總額減負債總額後的凈資產)的比率。用以反映企業運用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也是財政部對企業經濟效益的一項評價指標。資本收益率也是資產收益率。
資本收益率=凈利潤/實收資本(或股本)×100%
資本收益率的內涵可分為實收資本收益率、自有資本收益率、總資本收益率、經營資本收益率、人力資本收益率
資本收益率越高,說明企業自有投資的經濟效益越好,投資者的風險越少,值得投資和繼續投資。因此,它是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如果資本收益率高於債務資金成本率,則適度負債經營對投資者來說是有利的;反之,如果資本收益率低於債務資金成本率,則過高的負債經營就將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凈資產收益率(權益報酬率)
公式: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期初所有者權益合計+期末所有者權益合計)/2]×100%
企業設置的標准值:0.08
意義: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也叫凈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是重要的財務比率。
影響凈資產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權益乘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賬款、待攤費用等。
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收益也稱普通股每股利潤或每股盈餘,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總額減去優先股股利後與已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的比率。
計算公式:普通股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能反映普通股每股的盈利能力,便於對每股價值的計算,因此被廣泛使用。每股收益越多,說明每股盈利能力越強。影響該指標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獲利水平,二是企業的股利發放政策。
該指標是衡量上市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財務指標。
市盈率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市盈率越高,表明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願意為每一元盈餘多付買價。通常認為,市盈率在5-20之間是正常的。當股市受到不正常的因素干擾時,某些股票的市場被哄抬到不應有的高度,市盈率會過高。超過20的市盈率被認為不是正常的。很可能使股價下跌的前兆,風險較大。股票的市盈率比較低,表明投資者對公司的前景缺乏信心,不願為每一元盈餘多付買價。一般認為,市盈率在5以下的股票,其前景黯淡,持有這種股票的風險較大。不同行業股票市盈率是不相同的,而且會將常發生變化。當人們預期將發生通貨膨脹或提高利率時,股票市盈率會普遍下降,當人們預期公司的利潤將增長時,市盈率通常會上升。此外,債務比重大的公司,股票市盈率通常較低。
其他相關公式:
權益凈利率=盈餘報酬率=凈利潤/企業股東權益=每股收益*n/每股市場價格*n=市凈率/市盈率
市凈率=股票市價/每股凈資產
市盈率=股票市價/每股收益
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業資本的運營效益與安全狀況,是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狀況的輔助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資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 x 100%
這一指標是根據資本保全原則設計的,反映企業資本的保全和增值情況。它充分體現了對所有者權益的保護,能夠及時、有效地發現所有者權益減少的現象。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資本保全狀況越好,所有者權益增長越快,債權人的權益越有保障,企業發展後勁越強。
銷售凈利率
(Net profit percentage)
銷售凈利率是指凈利與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凈利銷售凈利率=(凈利/銷售收入)×100%
凈利,或稱「凈利潤」,在我國會計制度中是指稅後利潤。
以SA公司為例,SA公司XXX年凈利潤為11003萬元,銷售收入為234419萬元,則該公司銷售凈利率為:
銷售凈利率=11003/234419×100%≈4.69%
該指標反映每1元銷售收入帶來的凈利潤是多少,表示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從銷售凈利率的指標關系看,凈利額與銷售凈利率成正比關系,而銷售收入額與銷售凈利率成反比關系。公司在增加銷售收入額的同時,必須相應獲得更多的凈利潤,才能使銷售凈利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通過分析銷售凈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使公司在擴大銷售業務的同時,注意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銷售毛利率
(Gross profit percentage)
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差。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續前例,依上式計算SA公司XXXX年銷售毛利率為:
銷售毛利率=(234419-195890)/234419×100%≈16.44%
銷售毛利率表示每1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銷售毛利率是公司銷售凈利率的基礎,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凈資產收益率
l 會計
凈資產收益率是反映所有者對企業投資部分的盈利能力,又稱所有者權益報酬率或凈資產利潤率。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100%
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期初所有者權益余額+期末所有者權益余額)/2
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盈利能力越強。影響該指標的因素,除了企業的盈利水平以外,還有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大小。對所有者來說,該比率越大,投資者投入資本盈利能力越強。在我國,該指標既是上市公司對外必須批露的信息內容之一,也是決定上市公司能否配股進行再融資的重要依據。
l 股票
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年末凈資產的百分比,「凈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年末凈資產×100%
年末凈資產是指資產負債表中「股東權益合計」的期末數。一般j如果所考察的公司不是股份制企業,該公式中的分母也可以使用「平璉產」。而作為本章主要分析對象的上市公司基於股份制企業的特徵(增份時新股東要超面值繳入資本並獲得同股同權的地位,期末的股東對席潤擁有同等權利),採用年末凈資產或年末股東權益為分母,既符合中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准則第2號---報告的內容和格式》中關於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的規定,也可以和上司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按「年末股份數」的計算保持一致。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具有很強目的性。美國杜邦公司最先採用的杜邦財務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典型)以凈資產收益率為主線,將公司在某一時期的銷售成果以及資產營運全面聯系在一起,層層分解,逐步深入,構成一個完整的分析體系
⑵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及其作用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內容
盈利能力,也稱為獲利能力,它是指企業獲得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應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穩定、持久性兩方面內容。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往往重視企業獲得利潤的多少,而忽視企業盈利的穩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實際上,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不能僅以企業利潤總額的高低水
平來衡量。雖然利潤總額可以揭示企業當期的盈利總規模或總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這一利潤總額是怎樣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否按照現在的水平維持或
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長下去,即無法揭示這一盈利的內在品質。所以,對盈利能力的分析不僅要進行總量的分析,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盈利結構的分析,把握企業盈利
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後者在報表分析中更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穩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穩定性主要應從各種業
務利潤結構角度分析,即通過分析各種業務利潤在利潤總額中的比重判別盈利的穩定性。我國損益表中的利潤按著業務的性質劃分為,商品(產品)銷售利潤、其它
業務利潤、營業利潤、營業外收支等。各利潤項目又是按獲利的穩定性順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項目在利潤總額中所佔比重越高,說明獲利的穩定性越強。由於主營
業務是企業的主要經營業務,一個待續經營的企業總是力求保證主營業務的穩定,從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穩定,所以在盈利穩定性的分析中應側重主營業務利潤比重
的分析,重點分析主營業務利潤對企業總盈利水平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業盈利長期變動的趨
勢。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採用將兩期或數期的損益進行比較的方式。各期的對比既可以是絕對額的比較,也可以是相對數的比較。絕對額的比較方式就是將企業經
常發生的收支、經營業務或商品的利潤的絕對額進行對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維持或增長。相對數的比較方式,是選定某一會計年度為基年,用各年損益表中各收支項目余額去除以基年相同項目的余額,然後乘以100%,求得各有關項口變動的百分率,從中判斷企業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續保持和增長的可能性如企業經常性的商品銷售或經營業務利潤穩步增長,則說明企業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強。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幾個指標
分析企業的盈利水平,通過計算相對財務指標評價企業盈利水平。這些指標一般根據資源投入及經營特點分為四大類:資本經營盈利能力分析、資產經營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經營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收入利潤率、成本利潤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權益報酬率和股利發放率等等。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對利潤率的分析。
⑶ 財務分析中的盈利能力分析怎麼分析
財務盈利能力分析的評價指標如下:
1、核心指標
1)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總額。又稱資本收益率,反映資本金的盈利能力
2)銷售凈利潤(營業凈利潤)=凈利潤/銷售收入。反映每1元收入實現多少凈利潤
3)營業利稅率=(利潤總額+銷售稅金)/營業收入。反映每1元營業收入實現多少利稅
4)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考察企業成本費用與利潤的關系,說明1元成本實現多少利潤
5)資產報酬(收益)率(生產率比率)=(凈收益+利息費用+所得稅)/資產平均總額
。考察企業運用全部資本的收益率,衡量資產運用效率的高低
6)邊際利潤率(臨界收益率)=1-變動成本率=邊際貢獻/銷售收入=單位邊際貢獻/銷售單價,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考察邊際利潤變動對銷售利潤的影響程度
7)流動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流動資產平均佔用額。考察流動資產佔用與利潤的關系
8)固定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固定資產平均余額。考察固定資產佔用與利潤的關系
9)凈收益與銷售額比率=(凈收益+利息費用)/銷售收入。反映每一單元獲得的收益額,說明企業獲利能力
10)所有者權益與銷售額比率=所有者收益/銷售收入。觀察每一單元銷售的資本實力
11)費用水平變動速度=(報告期費用水平-基期費用水平)/基期費用水平。考察企業費用水平變動趨勢
12)銷售成本、費用率=成本費用總額/銷售收入。考察每1元銷售收入耗費成本、費用多少
13)權益系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 所有者權益總額 / 資產總額=1÷(1-負債比率)。考察資產總額是所有者權益的幾倍
14)權益報酬(收益)率=凈資產/所有者權益。是美國杜邦系統財務指標體系中最有代表性、綜合性的收益性指標。考察投資取得的報酬
2、股份公司指標
1)普通股權益報酬率=(凈收益-優先股股利)/平均普通股權益。衡量普通股的獲利能力
2)普通股每股收益額=(凈收益-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反映普通股每股所獲盈利額
3)股票價格與收益比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額。反映每股市價相當於每股收益的倍數,衡量市價的合理性
4)每股股利=已分配普通股利總額/普通股股數。反映普通股每股獲利數
5)股利分派率=每股現金股利/每股收益額。考察企業分派的股利占每股凈收益的比例
6)證券收益率=利息(股息)+證券面值期末價格與期初價格之差 / 證券期初價格(證券持有期收益率)。反映投資者從證券投資中獲利的收益
7)股利與股票價格利率=每股股利/每股市價。反映每股現在價的獲利能力
8)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所有者)權益總額/資產總額。反映所有者權益在總資產中的比重,衡量所有者權益的保障程度
9)收益與利息保障倍數(利息收益倍數)=營業利潤/利息費用。反映利潤對應付利息的保障程度
10)收益對優先股=凈收益+利息費用+所得稅。用作優先股分析
11)每股現金流量=(凈收益+折舊)/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反映每一普通股股本提供現金流量的情況
12)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利潤額。衡量普通股股利支付的程度
13)普通股本每股賬面價值=普通股權益/普通股本發行在外股數。在兼並破產情況下衡量企業股東權益情況
⑷ 企業盈利能力如何分析
1、盈利能力,也稱為獲利能力,它是指企業獲得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應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穩定、持久性兩方面內容。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往往重視企業獲得利潤的多少,而忽視企業盈利的穩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實際上,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不能僅以企業利潤總額的高低水平來衡量。雖然利潤總額可以揭示企業當期的盈利總規模或總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這一利潤總額是怎樣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否按照現在的水平維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長下去,即無法揭示這一盈利的內在結構及品質。所以,對盈利能力的分析不僅要進行總量的分析,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盈利結構的分析,把握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2、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評價指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盈利指標,具體的有(1)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率是銷售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產品銷售的獲利能力,是上市公司凈利率的起點,沒有足夠的買利率便不能形成較高的盈利。與同行業比較,如果公司的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業,說明公司的產品的附加值高,盈利性強,或者存在成本優勢。與歷史相比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顯著提高則說明公司處於上升時期或者為恢復時期。(2)銷售凈利率。銷售凈利率是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與利潤成正比關系,與銷售收入成反比。通過分析銷售及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使上市公司在擴大銷售額的同時注重改善經營管理,提升盈利水平。(3)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是是營業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與銷售凈利率相比,能更好地刻畫公司主營業務對盈利的貢獻情況。凈利潤是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支凈額後的結果,而營業外收支情況不穩定,排除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能夠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變化(4)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是綜合性最強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指標。其數值越高,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該指標全面准確地衡量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
另一類是上市公司特有的盈利指標,主要有:(1)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擠掉了凈利潤的水分。可以更好地評價上市公司盈利的質量。(2)每股收益。從財務分析角度,每股收益指標可作如下表述:每股收益(EPS)=(ENIT-I)(1-T)/普通股股總股數。由上式可知,每股收益主要取決於凈資產收益率很每股賬面價值,它可以幫助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分析評價。但是使用每股收益進行盈利性分析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由於不同上市公司每股所包含的的經濟價值不同,但是不能據此在不同公司之間進行橫向的比較分析。因此,投資者通過對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分析不應該局限於該指標的計算數值分析,還應該從影響指標的相關因素入手作進一步的分析,要考慮其風險性,防範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對於上述指標我們可以結合起來開始用,以便對上市公司的的盈利狀況做出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
⑸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從哪些方面分析
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與投資有關的盈利能力分析
與投資有關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對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進行分析與評價。
2、與銷售有關盈利能力分析
商品經營盈利能力分析即利用損益表資料進行利潤率分析,包括收入利潤率分析和成本利潤率分析兩方面內容。而為了搞好利潤率因素分析,有必要對銷售利潤進行因素分析。
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即對每股收益指標、普通股權益報酬率指標、股利發放率指標以及價格與收益比率指標進行分析。
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重點,財務結構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分析及時發現問題,改善企業財務結構,提高企業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最終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對利潤率的分析。
(5)盈利能力低分析擴展閱讀
股份公司稅後利潤分析所用的指標很多,主要有每股利潤、每股股利和市盈率。
1、每股利潤
股份公司中的每股利潤(Earnings Per Share,縮寫EPS)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該指標中的利潤是利潤總額扣除應繳所得稅的稅後利潤,如果發行了優先股還要扣除優先股應分的股利,然後除以流通股數,即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數。其計算公式
普通股每股利潤=(稅後利潤-優先股股利)/流通股數
2、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Dividends Per Share,縮寫 DPS)是企業股利總額與流通股數的比率。
股利總額是用於對普通股分配現金股利的總額,流通股數是企業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平均數.計算公式如下:
每股利潤=股利總額/流通股數
每股股利是反映股份公司每一普通股獲得股利多少的一個指標。
每股股利的高低,一方面取決於企業獲利能力的強弱,同時,還受企業股利發放政策與利潤分配需要的影響。如果企業為擴大再生產,增強企業的後勁而多留,則每股股利就少,反之,則多。
3、市盈率
市盈率,又稱價格一盈餘比率(Price---Earning Ratio,縮寫P/E)是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與每股利潤的比率。它是反映股票盈利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投資者對從某種股票獲得1元利潤所願支付的價格。計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股利潤
該項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獲利的潛力越大。反之,則表明企業的前景並不樂觀。股票投資者通過對市盈率的比較,用作投資選擇的參考。
⑹ 怎麼分析盈利能力
看分析的側重點
站在股東角度 肯定是權益凈利率
可以根據杜邦分析體系來做。
如果有金融業務,最好使用改進的杜邦分析體系,區分經營業務和金融業務。
⑺ 簡述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賺取利潤的能力。一般來說,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營業狀況。
盈利能力分析是財務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盈利是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
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營業成本比率 =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在同行之間,營業成本比率最具有可比性,原因是原材料消耗大體一致,生產設備及工資支出也較為一致,發生在這一指標上的差異可以說明各公司之間在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技術優勢及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的狀況。那些營業成本比率較低的同行,往往就存在某種優勢,而且這些優勢也造成了盈利能力上的差異。相反,那些營業成本比率較高的同行,在盈利能力不免處於劣勢地位。
營業利潤率 =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銷售毛利率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稅前利潤率 = 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100%
稅後利潤率 = 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幾個指標都是從某一方面反應企業的獲利能力。
資產收益率 = 凈利潤×2/(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100%
資產收益率反應了企業的總資產利用效率,或者說是企業所有資產的獲利能力。
凈資產收益率 = 凈利潤/凈資產×100%
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這個指標反應股東投入的資金能產生多少利潤。
經常性凈資產收益率 =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股東權益期末數×100%
一般來說資產只能產生「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所以用這個指標來衡量資產狀況更加准確。
主營業務利潤率 =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一個企業如果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主營業務利潤率處於同行業前列並保持穩定十分重要。但是如果該指標異忽尋常地高於同業平均水平也應該謹慎了。
固定資產回報率 = 營業利潤/固定資產凈值×100%
總資產回報率 = 凈利潤/總資產期末數×100%
經常性總資產回報率 =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總資產期末數×100%
⑻ 用盈利能力分析企業的利潤有哪些不足呢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利用各種經濟資源賺取利潤的能力,它是企業營銷能力、獲取現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規避風險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也是企業各環節經營結果的具體表現,企業經營的好壞都會通過盈利能力表現出來。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為基礎,通過表內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一套指標體系,通常包括銷售凈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利息保障倍數等,然後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盈利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能僅從銷售情況看企業盈利能力
對企業銷售活動的獲利能力分析是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重點。在企業利潤的形成中,營業利潤是主要的來源,而營業利潤高低關鍵取決於產品銷售的增長幅度。產品銷售額的增減變化,直接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的好壞。因此,許多財務分析人員往往比較關注銷售額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試圖只根據銷售額的增減變化情況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然而,影響企業銷售利潤的因素還有產品成本、產品結構、產品質量等因素,影響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因素還有對外投資情況、資金的來源構成等,所以僅從銷售額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不夠的,有時不能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二、要關注稅收政策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稅收政策是指國家為了實現一定歷史時期任務,選擇確立的稅收分配活動的方針和原則,它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稅收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利於調節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為企業提供公平的納稅環境,能有效調整產業結構。稅收政策對於企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企業能夠享受稅收優惠,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企業,則被要求繳納高額的稅收,從而不利於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國家的稅收政策與企業的盈利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評價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離不開對其面臨的稅收政策環境的評價。然而,由於稅收政策屬於影響企業發展的外部影響因素,很多財務人員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只注重對影響企業發展的內部因素進行分析,而容易忽視稅收政策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三、重視利潤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企業的利潤主要由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非經常項目收入共同構成,一般來說,主營業務利潤和投資收益占公司利潤很大比重,尤其主營業務利潤是形成企業利潤的基礎。非經常項目對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貢獻,但在企業總體利潤中不應該占太大比例。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很多財務分析人員往往只注重對企業利潤總量的分析,而忽視對企業利潤構成的分析,忽視了利潤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實際上,有時企業的利潤總額很多,如果從總量上看企業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業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一些非經常性項目,或者不是由企業主營業務活動創造的,那麼這樣的利潤結構往往存在較大的風險,也不能反映出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
四、關注資本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本結構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負債經營程度的高低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響。當企業的資產報酬率高於企業借款利息率時,企業負債經營可以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否則企業負債經營會降低企業的獲利能力。有些企業只注重增加資本投入、擴大企業投資規模,而忽視了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有可能會妨礙企業利潤的增長。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許多財務人員也忽視了資本結構變動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只注重對企業借入資本或只對企業的自有資本進行獨立分析,而沒有綜合考慮二者之間結構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確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資產運轉效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產對於每個企業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資產運轉效率的高低不僅關系著企業營運能力的好壞,也影響到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況下,資產的運轉效率越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就越好,而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越強,所以說企業盈利能力與資產運轉效率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往往只通過對企業資產與利潤、銷售與利潤的關系進行比較,直接來評析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忽視了企業資產運轉效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忽視了從提高企業資產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這將不利於企業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資產管理效率進而推動盈利能力。
六、對企業盈利模式因素的考慮
企業的盈利模式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途徑和方式,是指企業將內外部資源要素通過巧妙而有機地整合,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經營模式。獨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法寶,也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即使是擁有先進的技術和人才,但若沒有一個獨特的盈利模式,企業也很難生存。顯然,企業的盈利模式並不是指從表面上看到企業的行業選擇或經營范圍的選擇。因此,要想發現企業盈利的源泉,找到企業盈利的根本動力,財務人員就必須關注該企業的盈利模式,要分析這家企業獲得盈利的深層機制是什麼,而不是簡單地從其經營領域或企業行業特徵上進行判斷和分析。
七、重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的貢獻
忽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的貢獻,是指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只注重分析企業的銷售收入、成本、費用、資產規模、資本結構等直接影響企業盈利水平的物質性因素,而忽視企業的商業信譽、企業文化、管理能力、專有技術以及宏觀環境等一些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事實上,非物質性因素也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動因,比如企業有良好的商業信譽、較好的經營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將會使企業在擴大銷售市場、成本控制、獲取超額利潤等方面有所收獲,這都有利於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財務能力進行分析時,如果只注重通過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物質性的因素,而忽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就不能夠揭示企業盈利的深層次原因,也難以准確預測企業的未來盈利水平。
八、不僅要看利潤多少,還要關心利潤質量
對企業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斷,取決於企業提供的利潤信息,企業的利潤的多少,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來說,在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越多,企業的盈利能力相應越好,反之,企業利潤越少,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非常重視利潤數量的多少。然而,企業的利潤額由於受會計政策的主觀選擇,資產的質量、利潤的確認與計量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質量風險問題。只看重利潤的多少,不關心利潤的質量,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利潤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實性,從而有可能導致財務分析主體的決策缺乏准確性。
九、不能僅以歷史資料評價盈利能力
在財務分析時,大多數財務人員都是以企業年度決算產生的財務會計報告為基礎計算各種盈利能力指標,來評價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在這種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所計算、評價的數據反映的是過去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情況,都是來源於企業過去的生產經營活動,屬於歷史資料。而對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評價,不僅要分析它過去的盈利能力,還要預測分析它未來的盈利能力。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不僅與前期的積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強弱有關,還與企業未來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有關。因此,如果僅以歷史資料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很難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做出一個完整、准確的判斷